⑴ 什麼是「日心說」
客觀地說,哥白尼錯了,也沒有錯了。或者,更客觀地說,我們壓根還不知道他錯沒錯。為什麼這么說呢?我們要從地心說說起。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所謂的「中心說」為什麼會出現?簡單來說,有兩個原因:
1,就是因為人類太驕傲了。堅信自己是天選之子,無論是猶太教,基督教,始終有「自我為中心」的自信,真的是膨脹了。
2,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觀測導致的。因為我們就在地球上觀測,看起來就好像所有的天體都是圍著地球轉一樣,更准確地說,古代的人類認為,地球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球體圍住地球,被叫做最外層天球。天球上的有恆星。而除了他們只
而除了這些恆星之外,太陽,月亮,以及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都是繞著地球在轉的。
所以,某種程度上,這樣的結果是由於「井底之蛙」的視角導致的。
畢竟運動是相對的,你可以假設自己不動,其他天體就都是動的了。而我們古人是無法接受地球動起來的說法,因為他們覺得,如果地球轉,那我們跳起來之後,不就落到後面去了。(畢竟那時候還沒有研究出慣性這個東西)
基於這樣的認真,古希臘的學者提出了「地心說」,並且最終由托勒密完成了集大成。在托勒密的體系中,為了擬合理論和現實的不同,才有大量的圓周遠動來調和,前前後後有80多個圈。
但還是不夠,最後他使了個大招,讓地心說的地球偏心了,意思就是說。地球不是在中心,而是稍稍偏離一點。
其實,我們現在對於這個問題也好想得通,因為我們知道行星運動的軌跡其實是橢圓而不是完美的圓。確實是可以拿多個圓周運動來擬合橢圓軌道,但是圓心和橢圓焦點的矛盾是調和不了的,因此,只有稍稍偏心,才做得到。
而哥白尼覺得,托勒密的體系與現實的誤差還是有點大,誤差小的時候一兩小時,誤差大的時候可以好幾天。而且實在是太復雜了,80多個圓圓,算一把就足夠把人給累死的。發現沒有?其實哥白尼的思考角度並不是說,地心說錯了。而是地心說誤差太大了。所以,其實現代科學理論,大家拼的其實是理論和現實相比,誰的誤差更小,更小的就更精確,而不是純粹拼對錯的。
於是,哥白尼發現,如果把太陽看成是在中心,那就可以減少很多計算。但客觀地說,哥白尼的體系也沒有比托勒密的好到哪裡去。在哥白尼的「日心說」體系中,這樣的圈圈還有40多個,而且太陽也是偏心的。更重要的是,日心說的精度並沒有比地心說好的哪去。所以,哥白尼的日心說沒有一下子火起來,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大幅度地改變理論對於實現的預測的精準度。
只是到了後來開普勒提出了開普勒三大定律,人們開始知道天體運動是橢圓軌道,對於現實預測的精度才大幅度的提高,所以這些圈圈和偏心都是橢圓造成的。但是開普勒其實也搞不清楚,為什麼是橢圓軌道。
直到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為止,人類開始可以非常准確地預測天體運動,並且可以知其所以然了。而且有一點非常重要,開普勒之前,包括哥白尼,托勒密,他們的視野一直局限在最外層天球內(太陽系),所以他們不知道外面還有廣闊的宇宙,他們心目中的宇宙其實非常非常小,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之後,一下子把人類的視野打開了。
可「中心說」依舊非常困擾著牛頓。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萬物都顯示出引力,那宇宙應該是像中心靠近的,最後壓到一個點上。但是在觀測中,宇宙沒有在發生這樣的事情。
於是,牛頓提出,宇宙是無限大的,每一個地方的受力都是一樣的,這就保證了宇宙處處都是中心,也就不會出現萬物都往一個點上壓縮的問題。因此,從這時候開始「中心說」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那到底太陽是不是宇宙的中心呢?
其實,雖然牛頓的思考方式是有點問題的,這是因為他受限於當時的觀測技術。但是他的方向其實是對的。想要弄清楚「中心」,本質上是思考宇宙的形狀。
這也是科學家近幾十年來在思考的問題。
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其實可以研究宇宙空間是不是平坦來確定。如果宇宙空間是平坦的,或者馬鞍形的,那宇宙就是無限大的。如果宇宙空間是封閉的,那宇宙就是有限無界的。
那我們測出來呢?其實也很簡單,我們有個神器,叫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它是宇宙大爆炸之後留下來的余熱,宇宙中傳播著。
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變化情況來看看宇宙空間的形狀。
之前探測下來的結果是,宇宙是平坦的,也就是說,宇宙是無限大的,對於無限大的宇宙來說,處處都是中心,那日心說中,太陽是宇宙中心的觀點就沒有錯,同樣,地心說中的,地球是宇宙中心也同樣沒有錯。
但是,科學家為了獲取更加准確的數據,已經讓新的探測器前去收集新的數據,我們可以期待新的研究結果。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
首先,無論是地心說,還是日心說,它們其實都遵照了科學的範式。他們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參考系選取的不同,預測的誤差是相近的,相對於現代科學的預測確實差距很大,但我們並不能說他們都錯了,而只能說它們只是誤差稍微大一點而已。但是它們在它們自己所在的時代,精度都是足夠了的。
其次,太陽是不是宇宙中心的看法,我們現在根本無法否定。至少,從現在的探測結果來看,太陽就是宇宙的中心,因為宇宙無限大,所以宇宙處處都是中心。當然,我們還可以期待更准確的探測結果。(來源於網路)
⑵ 地心說和日心說的創立者是誰
地心說的創立者:托勒密
日心說的創立者:哥白尼
量子力學的主要奠基人:沃納·海森堡和薛定諤
實驗物理學的先驅是: 伽利略
牛頓的主要貢獻是: 在力學上提出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速度的單位是: m/s (米每秒)
地心說:地心說最初由米利都學派形成初步理念,後由古希臘學者歐多克斯提出,然後經亞里士多德、托勒密進一步發展而逐漸建立和完善起來。托勒密認為,地球處於宇宙中心靜止不動。從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軌道上繞地球運轉。其中,行星的運動要比太陽、月球復雜些:行星在本輪上運動,而本輪又沿均輪繞地運行。在太陽、月球、行星之外,是鑲嵌著所有恆星的天球恆星天。再外面,是推動天體運動的原動天。地心說是世界上第一個行星體系模型。盡管它把地球當作宇宙中心是錯誤的,然而它的歷史功績不應抹殺。
日心說: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有力地打破了長期以來居於宗教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實現了天文學的根本變革。
日心說的觀點:
1、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在船桅頂放一個光源,當船駛離海岸時,岸上的人們會看見亮光逐漸降低,直至消失。
2、地球在運動,並且24小時自轉一周。因為天空比大地大的太多,如果無限大的天穹在旋轉而地球不動,實在是不可想像。
3、太陽是不動的,而且在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只有月亮環繞地球運行。
⑶ 建立「日心說」理論的科學家是() A.盧瑟福 B.哥白尼 C.托勒玫 D.多普勒
A、盧瑟福被公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在放射性和原子結構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不符合題意;
B、哥白尼是15-16世紀的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教會法博士、牧師.在其偉大著作《天球運行論》中提出了日心說.符合題意;
C、古埃及科學家托勒玫創立了地心說.不符合題意;
D、奧地利科學家多普勒提出了著名的多普勒效應.不符合題意.
故選B.
⑷ 愛因斯坦創立了日心說嗎
A、哥白尼創立了「日心說」,故A錯誤
B、愛因斯坦創立了「光子說」,故B錯誤
C、開普勒發現了行星運動定律,故C錯誤
D、牛頓總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故D正確
故選D.
⑸ 建立「日心說」理論的科學家是() A.盧瑟福 B.哥白尼 C.托勒玫 D.多普
A、盧瑟福被公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在放射性和原子結構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不符合題意; B、哥白尼是15-16世紀的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教會法博士、牧師.在其偉大著作《天球運行論》中提出了日心說.符合題意; C、古埃及科學家托勒玫創立了地心說.不符合題意; D、奧地利科學家多普勒提出了著名的多普勒效應.不符合題意. 故選B. |
⑹ 什麼是日心說
日心說最早是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來的
就是說太陽是銀河系的中心
因為之前一直把地球當做中心
日心說主要有三個觀點
一個是地球是球體
二是地球不是靜止的而是運動的
第三個觀點就是
認為太陽是不懂的
是處於宇宙中心的
行星都圍著它轉
⑺ 他是著名的天文學家、自然科學的先驅,他提出的「日心說」否定了影響人類達千年之久的「地心說」,有力地
愛因斯坦是20世紀傑出的物理學家和現代物理學奠基人,牛頓在前人的基礎上,總結出力的三大定律,伽利略被稱之為實驗物理學的先驅,哥白尼建立了日心說.
故選A.
⑻ 伽利略支持哥白尼日心說和地心說的後果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有力地打破了長期以來居於宗教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實現了天文學的根本變革。
通常認為完整的日心說宇宙模型是由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在1543年發表的《天體運行論》中提出的,實際上在西方公元前300多年的阿里斯塔克和赫拉克里特就已經提到過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運動。
堅實的大地是運動的這一點在古代是令人非常難以接受的,而另一方面托勒密的地心說體系可以很好的和當時的觀測數據相吻合,因此即使在《天球運行論》出版以後的半個多世紀里,日心說仍然很少受到人們的關注,支持者更是非常稀少。
這里必須指出的一點是,近代以來關於羅馬梵蒂岡的地心說和哥白尼的日心說的斗爭是被嚴重誇大的。布魯諾1600年遭受的火刑,並非因為他支持日心說,而是因為他的反神論等的令宗教惱火的反宗教思想。
事實上,直到1609年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並以此發現了一些可以支持日心說的新的天文現象後,日心說才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這些天文現象主要是指:木衛體系的發現直接說明了地球不是唯一中心,金星滿盈的發現也暴露了托勒密體系的錯誤。
然而,由於哥白尼的日心說所得的數據和托勒密體系的數據都不能與第谷的觀測相吻合,因此日心說此時仍不具優勢。直至開普勒以橢圓軌道取代圓形軌道修正了日心說之後,日心說在於地心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有力地打破了長期以來居於宗教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實現了天文學的根本變革。
通常認為完整的日心說宇宙模型是由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在1543年發表的《天體運行論》中提出的,實際上在西方公元前300多年的阿里斯塔克和赫拉克里特就已經提到過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運動。
堅實的大地是運動的這一點在古代是令人非常難以接受的,而另一方面托勒密的地心說體系可以很好的和當時的觀測數據相吻合,因此即使在《天球運行論》出版以後的半個多世紀里,日心說仍然很少受到人們的關注,支持者更是非常稀少。
這里必須指出的一點是,近代以來關於羅馬梵蒂岡的地心說和哥白尼的日心說的斗爭是被嚴重誇大的。布魯諾1600年遭受的火刑,並非因為他支持日心說,而是因為他的反神論等的令宗教惱火的反宗教思想。
事實上,直到1609年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並以此發現了一些可以支持日心說的新的天文現象後,日心說才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這些天文現象主要是指:木衛體系的發現直接說明了地球不是唯一中心,金星滿盈的發現也暴露了托勒密體系的錯誤。
然而,由於哥白尼的日心說所得的數據和托勒密體系的數據都不能與第谷的觀測相吻合,因此日心說此時仍不具優勢。直至開普勒以橢圓軌道取代圓形軌道修正了日心說之後,日心說在於地心說的競爭中才取得了真正的勝利。說的競爭中才取得了真正的勝利。
⑼ 支持日心說的物理學家
古希臘已經有學者主張日心說,如阿里斯塔克和赫拉克里特,不過其體系比托勒密的地心說粗疏,不能貼合當時的天文觀測數據,所以地心說長期占據主流。到了哥白尼,他仿效托勒密體系的本輪均輪系統復興日心說,但是由於堅持「天體完美的圓周運動」,仍然不能在預測天體運動方面勝出,雖經布魯諾等人極力宣傳,卻仍然是政治意義大於科學意義。到了伽利略等人逐步改進天文望遠鏡,發現了一系列新的天文現象用日心說可以更好地解釋,日心說漸漸有了爭鳴的地位。不過關鍵性的證據卻是地心說堅定支持者第谷的天文觀測數據,第谷的接班人開普勒跳出同心圓周運動的思想窠臼,敏銳地發現橢圓運動軌道可以很好地利用第谷的數據擬合日心系統並且得出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牛頓更是由此推出更為基本的萬有引力理論,從此日心說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不過現在的日心說與哥白尼主張的已經大為不同,太陽僅僅是太陽系的中心,卻不再是宇宙的中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