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物理 和 邏輯
你有著一些模糊的認識。物理不是物質,而是物質的運動規律,物理學則是探究這個規律的學科。邏輯是一種思維方式,時間和邏輯怎麼能劃等號呢?
「能看得見摸得著確實存在的東西屬於物理」顯然除了應該把物理換成物質外,還有一個本質的錯誤,它並不一定是「看得見摸得著」,這些只是人的感覺器官,人可以藉助於工具探測,所以場類的東西是能夠被探測的,是物質,是客觀實在。
時間是對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的描述,它依賴於物質運動而存在,就像空間這個概念一樣,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你找不到時間這個東西。
❷ 舉例畫圖說明生活中的邏輯體系與物理體系之間的關系
計算機系統的邏輯體系與物理體系如下
❸ 請問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的區別是什麼
邏輯地址(Logical Address) 是指由程序產生的與段相關的偏移地址部分。例如,你在進行C語言指針編程中,可以讀取指針變數本身值(&操作),實際上這個值就是邏輯地址,它是相對於你當前進程數據段的地址,不和絕對物理地址相干。只有在Intel實模式下,邏輯地址才和物理地址相等(因為實模式沒有分段或分頁機制,Cpu不進行自動地址轉換);邏輯也就是在Intel 保護模式下程序執行代碼段限長內的偏移地址(假定代碼段、數據段如果完全一樣)。應用程序員僅需與邏輯地址打交道,而分段和分頁機制對您來說是完全透明的,僅由系統編程人員涉及。應用程序員雖然自己可以直接操作內存,那也只能在操作系統給你分配的內存段操作。
線性地址(Linear Address) 是邏輯地址到物理地址變換之間的中間層。程序代碼會產生邏輯地址,或者說是段中的偏移地址,加上相應段的基地址就生成了一個線性地址。如果啟用了分頁機制,那麼線性地址可以再經變換以產生一個物理地址。若沒有啟用分頁機制,那麼線性地址直接就是物理地址。Intel 80386的線性地址空間容量為4G(2的32次方即32根地址匯流排定址)。
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 是指出現在CPU外部地址匯流排上的定址物理內存的地址信號,是地址變換的最終結果地址。如果啟用了分頁機制,那麼線性地址會使用頁目錄和頁表中的項變換成物理地址。如果沒有啟用分頁機制,那麼線性地址就直接成為物理地址了。虛擬內存(Virtual Memory) 是指計算機呈現出要比實際擁有的內存大得多的內存量。因此它允許程序員編制並運行比實際系統擁有的內存大得多的程序。這使得許多大型項目也能夠在具有有限內存資源的系統上實現。一個很恰當的比喻是:你不需要很長的軌道就可以讓一列火車從上海開到北京。你只需要足夠長的鐵軌(比如說3公里)就可以完成這個任務。採取的方法是把後面的鐵軌立刻鋪到火車的前面,只要你的操作足夠快並能滿足要求,列車就能象在一條完整的軌道上運行。這也就是虛擬內存管理需要完成的任務。在Linux 0.11內核中,給每個程序(進程)都劃分了總容量為64MB的虛擬內存空間。因此程序的邏輯地址范圍是0x0000000到0x4000000。有時我們也把邏輯地址稱為虛擬地址。因為與虛擬內存空間的概念類似,邏輯地址也是與實際物理內存容量無關的。 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的「差距」是0xC0000000,是由於虛擬地址->線性地址->物理地址映射正好差這個值。這個值是由操作系統指定的。
❹ 計算機網路 邏輯連接和物理連接有什麼本質區別
簡單的講,物理鏈接是指設備之間存不存在通過介質的實際連接。比如用電線、網線、無線電之類,使設備在物理上存在連接。
邏輯鏈接可以看做設備之間可不可能實現信號或數據的傳遞。比如傳數據包、數據幀之類的。
物理鏈接是保障邏輯鏈接的基礎,而邏輯鏈接的連通情況並不一定影響物理鏈接的連通情況。
舉個例子,斷開邏輯鏈接並不一定要斷開物理鏈接。比如你可以通過設置網口shutdown,或者設置賬戶規則等等方式來限制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而不需要實際去拔掉網線去斷開物理鏈接。
但是如果沒有物理鏈接,邏輯鏈接是不成立的。比如兩台電腦之間不連網線,不連紅外線,不連藍牙,也不上同一個wifi……反正就是沒有介質相連,你讓他倆怎麼傳輸據呢?所以沒有物理鏈接,邏輯鏈接也不成立。
這個是我自己粗淺的理解,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
❺ 邏輯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區別
邏輯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區別是:
邏輯地址(LogicalAddress)是指由程序產生的與段相關的偏移地址部分。例如,你在進行C語言指針編程中,可以讀取指針變數本身值(&操作),實際上這個值就是邏輯地址,它是相對於你當前進程數據段的地址,不和絕對物理地址相干。只有在Intel實模式下,邏輯地址才和物理地址相等(因為實模式沒有分段或分頁機制,Cpu不進行自動地址轉換);邏輯也就是在Intel保護模式下程序執行代碼段限長內的偏移地址(假定代碼段、數據段如果完全一樣)。應用程序員僅需與邏輯地址打交道,而分段和分頁機制對您來說是完全透明的,僅由系統編程人員涉及。應用程序員雖然自己可以直接操作內存,那也只能在操作系統給你分配的內存段操作。
物理地址(PhysicalAddress)是指出現在CPU外部地址匯流排上的定址物理內存的地址信號,是地址變換的最終結果地址。如果啟用了分頁機制,那麼線性地址會使用頁目錄和頁表中的項變換成物理地址。如果沒有啟用分頁機制,那麼線性地址就直接成為物理地址了。
虛擬內存(VirtualMemory)是指計算機呈現出要比實際擁有的內存大得多的內存量。因此它允許程序員編制並運行比實際系統擁有的內存大得多的程序。這使得許多大型項目也能夠在具有有限內存資源的系統上實現。一個很恰當的比喻是:你不需要很長的軌道就可以讓一列火車從上海開到北京。你只需要足夠長的鐵軌(比如說3公里)就可以完成這個任務。採取的方法是把後面的鐵軌立刻鋪到火車的前面,只要你的操作足夠快並能滿足要求,列車就能象在一條完整的軌道上運行。這也就是虛擬內存管理需要完成的任務。在Linux0.11內核中,給每個程序(進程)都劃分了總容量為64MB的虛擬內存空間。因此程序的邏輯地址范圍是0x0000000到0x4000000。有時我們也把邏輯地址稱為虛擬地址。因為與虛擬內存空間的概念類似,邏輯地址也是與實際物理內存容量無關的。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的「差距」是0xC0000000,是由於虛擬地址->線性地址->物理地址映射正好差這個值。這個值是由操作系統指定的。
❻ 系統設計中如何區分物理和邏輯結構
邏輯結構:數據元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即人對數據的理解,而進行抽象的模型。
物理結構:數據元素在計算機中的存儲方法,即計算機對數據的理解,邏輯結構在計算機語言中的映射。
那麼邏輯結構到底該如何描述呢?例如:一輛汽車由許多個零件構成。汽車這個實體具有型號、單價和牌號等屬性,零件這個實體具有名稱、單價和廠家等屬性。汽車和零件通過關系模型來表示,就是1:N關系,作為邏輯結構,我們只需要描述出某汽車由那些零件組成,這些實體的屬性的取值范圍、長度和關系即可。而作為物理結構,就需要把這些描述成具體的關系實體,實體關系,實體屬性對應的資料庫的數據類型、長度、外鍵關系等。當然E-R關系圖也是必不可少的,更重要的是還需要基本遵循資料庫設計範式、高可擴展性的基本原則。
當然,他們的區別是非常明顯的,邏輯結構,更適合客戶、測試、實施人員等非專業技術人員理解、查看,而物理結構,則更適合專業技術人員分析、使用。
兩者設計的初衷,當然也有本質的區別。
邏輯結構設計的任務是將基本概念模型圖轉換為與選用的數據模型相符合的邏輯結構。邏輯結構設計的步驟:概念模型、一般數據模型、特定的數據模型、優化的數據模型。
物理設計的任務是根據具體計算機系統的特點,為給定的數據模型確定合理的存儲結構和存取方法。所謂的合理主要有兩個含義:一個是要使設計出的物理資料庫佔用較少的存儲空間,另一個對資料庫的操作具有盡可能高的速度。
❼ 內存中的邏輯地址和物理地址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它們有何區別,有何聯系
邏輯地址(Logical Address) 是指由程序產生的與段相關的偏移地址部分。例如,你在進行C語言指針編程中,可以讀取指針變數本身值(&操作),實際上這個值就是邏輯地址,它是相對於你當前進程數據段的地址,不和絕對物理地址相干。只有在Intel實模式下,邏輯地址才和物理地址相等(因為實模式沒有分段或分頁機制,Cpu不進行自動地址轉換);邏輯也就是在Intel 保護模式下程序執行代碼段限長內的偏移地址(假定代碼段、數據段如果完全一樣)。應用程序員僅需與邏輯地址打交道,而分段和分頁機制對您來說是完全透明的,僅由系統編程人員涉及。應用程序員雖然自己可以直接操作內存,那也只能在操作系統給你分配的內存段操作。
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 是指出現在CPU外部地址匯流排上的定址物理內存的地址信號,是地址變換的最終結果地址。如果啟用了分頁機制,那麼線性地址會使用頁目錄和頁表中的項變換成物理地址。如果沒有啟用分頁機制,那麼線性地址就直接成為物理地址了。
❽ 邏輯體系與物理體系之間的關系
用中國傳統文化的術語來說,
邏輯體系相當於道,
物理學體系相當於術,
即理論與應用的關系
❾ 邏輯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區別是什麼
邏輯地址(Logical Address) 是指由程序產生的與段相關的偏移地址部分。例如,你在進行C語言指針編程中,可以讀取指針變數本身值(&操作),實際上這個值就是邏輯地址,它是相對於你當前進程數據段的地址,不和絕對物理地址相干。只有在Intel實模式下,邏輯地址才和物理地址相等(因為實模式沒有分段或分頁機制,Cpu不進行自動地址轉換);邏輯也就是在Intel 保護模式下程序執行代碼段限長內的偏移地址(假定代碼段、數據段如果完全一樣)。應用程序員僅需與邏輯地址打交道,而分段和分頁機制對您來說是完全透明的,僅由系統編程人員涉及。應用程序員雖然自己可以直接操作內存,那也只能在操作系統給你分配的內存段操作。
線性地址(Linear Address) 是邏輯地址到物理地址變換之間的中間層。程序代碼會產生邏輯地址,或者說是段中的偏移地址,加上相應段的基地址就生成了一個線性地址。如果啟用了分頁機制,那麼線性地址可以再經變換以產生一個物理地址。若沒有啟用分頁機制,那麼線性地址直接就是物理地址。Intel 80386的線性地址空間容量為4G(2的32次方即32根地址匯流排定址)。
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 是指出現在CPU外部地址匯流排上的定址物理內存的地址信號,是地址變換的最終結果地址。如果啟用了分頁機制,那麼線性地址會使用頁目錄和頁表中的項變換成物理地址。如果沒有啟用分頁機制,那麼線性地址就直接成為物理地址了。
虛擬內存(Virtual Memory) 是指計算機呈現出要比實際擁有的內存大得多的內存量。因此它允許程序員編制並運行比實際系統擁有的內存大得多的程序。這使得許多大型項目也能夠在具有有限內存資源的系統上實現。一個很恰當的比喻是:你不需要很長的軌道就可以讓一列火車從上海開到北京。你只需要足夠長的鐵軌(比如說3公里)就可以完成這個任務。採取的方法是把後面的鐵軌立刻鋪到火車的前面,只要你的操作足夠快並能滿足要求,列車就能象在一條完整的軌道上運行。這也就是虛擬內存管理需要完成的任務。在Linux 0.11內核中,給每個程序(進程)都劃分了總容量為64MB的虛擬內存空間。因此程序的邏輯地址范圍是0x0000000到0x4000000。
有時我們也把邏輯地址稱為虛擬地址。因為與虛擬內存空間的概念類似,邏輯地址也是與實際物理內存容量無關的。
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的「差距」是0xC0000000,是由於虛擬地址->線性地址->物理地址映射正好差這個值。這個值是由操作系統指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