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年級上冊物理實驗總結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首先,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首先要將蠟燭的火焰,凸透鏡,光屏調整到同一水平直線上,根據猜想,實驗時先改變物距,由大到小進行幾次實驗。注意:看虛像時應該向光屏的左手方看(通常是這樣)
「探究串聯電路的特點」
探究串聯電路的特點:
學生動手實驗:根據方案甲連接實物電路,並檢驗此設計方案是否正確
提問:串聯電路中電流有幾條路徑?
觀察:閉合開關小燈泡發光後取下其中一個燈泡,觀察另一個燈泡是否發光?(學生動手操作後教師用多媒體演示)
結論:串聯電路中電流只有一條通路,串聯電路中各用電器之間的工作要相互影響。
」並聯電路的特點「
學生動手實驗:根據方案乙連接實物電路,並檢驗此設計方案是否正確
提問:並聯電路中電流有幾條路徑?
觀察:閉合開關,小燈光發光後取下一個燈泡,觀察另一個燈泡是否發光?(學生動手操作後教師用多媒體演示)。
結論:並聯電路中電流有兩條及兩條以上通路,並聯電路中各用電器之間的工作互不影響。
附加:我也是學生,剛考完物理實驗,記得很清楚,能明白怎麼做就行,實驗不難,加油!~~~~~~
㈡ 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學習八年級物理知識點勤奮刻苦是前提,學習方法是關鍵,心理素質是保證。我整理了關於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人教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
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
1Km 103 m 10 m 10 dm 10 cm 10 mm 103um 103 nm
長度的單位換算時,小單位變大單位用乘,大單位換小單位用除
3、正確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2)使用時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著所測長度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損的零刻度線,如因零刻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為零刻線的,切莫忘記最後讀數中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4、正確記錄測量值
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1) 只寫數字而無單位的記錄無意義
(2) 讀數時,要估讀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誤差
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誤差不能避免,能盡量減小,錯誤能夠避免是不該發生的
減小誤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另外,選用精密儀器,改進測量方法也可以減小誤差
6、特殊方法測量
(1)累積法
如測細金屬絲直徑或測張紙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簡單的運動
1、機械運動
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這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我們平常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於另一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對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
2、參照物
研究機械運動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1) 參照物並不都是相對地面靜止不動的物體,只是選哪個物體為參照物,我們就假定物體不動
(2) 參照物可任意選取,但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對靜止
兩個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或它們之間的位置不變,則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4、勻速直線運動
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5、速度
(1)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 在勻速直線動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 速度公式:v= S t
(4) 速度的單位
國際單位 :m/s 常用單位:km/h 1m/s = 3.6 km/h
6、平均速度
做變速運動的物體通過某段路程跟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之比,叫物體在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求平速度必須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7、測平均速度
原理:v = s / t
測理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計時器)
三、聲現象
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間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間
2、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間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間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
(2) 低於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3)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運
4、音調
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響度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音色
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
7、雜訊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於雜訊.
8、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雜訊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9、雜訊減弱的途徑
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四、熱現象
1、溫度
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
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把1標准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
3、溫度計
(1) 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
(2) 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3) 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
使用溫度計做到以下三點
① 溫度計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
② 待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③ 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溫度計仍與待測物體緊密接觸
4、體溫計,實驗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
構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體溫計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35—42℃ 0.1℃ ① 離開人體讀數
② 用前需甩
實驗溫度計 無 —20—100℃ 1℃ 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也不能甩
寒暑表 無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6、熔點和凝固點
(1) 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2) 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
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
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迷熔點相同
7、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8、蒸發現象
(1) 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2)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9、沸騰現象
(1) 定義: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 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
10、升化和凝化現象
(1)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
(2) 日常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干,冬天看到霜)
11、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㈢ 初二物理上學期總結。
第一章 聲現象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聲的產生:聲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聲音停止。
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固體、液體、氣體都可傳聲。
聲波:發聲體振動會使傳聲的空氣的疏密發生變化而產生聲波。
聲速:聲音的傳播快慢。
決定聲速快慢的因素:1、介質種類。2、介質溫度。
記住:15℃速度340m/s。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人耳的構造:外耳、中耳、內耳。
感知聲音的過程: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空氣等介質的傳播→鼓膜的振動。(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這樣人就聽到了聲音)。
骨傳導: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聲音的這種傳導方式叫骨傳導。
○雙耳效應: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也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聲音的特性
音調:聲音的高低,跟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物體振動的快,發出的音調就高;振動的慢,音調就低;頻率決定音調。
頻率:物體振動的快慢,物體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
人耳聽覺范圍:20Hz-20000Hz。
超聲波:高於20000Hz的聲音。(蝙蝠、海豚可發出)
次聲波:低於20Hz的聲音。(地震、海嘯、台風、火山噴發)
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響度跟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音色:聲音的特色。音色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有關。
○三種樂器:打擊樂器、弦樂器、管樂器。
樂器(發聲體)的音調:長短(長的音調低)、粗細(粗的音調低)、松緊(松的音調低)決定了音調的高低。
四、雜訊的危害和控制
雜訊:物體做無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物理學角度)。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要聽到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於雜訊。
雜訊強弱的等級和危害:分貝(dB)為單位來表示聲音的強弱,0dB是人耳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30-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得超過9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得超過70dB;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得超過50dB。
控制雜訊:防止雜訊的產生;阻斷雜訊的傳播;防止雜訊進入人耳。即:1、在聲源處減弱雜訊;2、在傳播途中減弱雜訊;3、在人耳處減弱雜訊。
五、 聲的利用
聲與信息:聲能傳遞信息。(雷聲、B超、敲擊鐵軌等)
回聲定位:聲波發出遇障礙反射,根據回聲到來的方位和時間,確定目標的位置和距離(蝙蝠)
聲吶:根據回聲定位。
聲與能量:聲能傳遞能量。(超聲波清洗精密儀器、碎石)
第二章光現象
一、光的傳播
光源:能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陽、星星、螢火蟲、燈籠魚等。
人造光源:火把、電燈、蠟燭等。
光的傳播: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光線:為了表示光的傳播方向,我們用一根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光線。
光的傳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 m/s,計算中取C=3×108 m/s。(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
光年:(距離單位)光在1年內傳播的距離。1光年=9.4608×1012 km/s。
二、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質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質的現象。任何物體的表面都輝發生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兩種反射:1、鏡面反射:入射光線平行,反射光線也平行,其他方向沒有反射光。(如:平靜的水面、拋光的金屬面、平面鏡)2、漫反射:由於物體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會把光線向四面八方反射。(我們能從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光在物體的表面發生漫反射)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 、平面鏡成像
平面鏡對光線的作用:(1)成像 (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對光線既不會聚也不發散,只改變光線的傳播方向)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
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
實像與虛像的區別(包括透鏡)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的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平面鏡的應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鏡成像 (3)潛望鏡
○球面鏡:1、凸面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應用:機動車後視鏡、街頭拐彎處的反光鏡)2、凹面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鏡會會聚於焦點;焦點發出的光平行射出。(應用:太陽灶、手電筒反射面、天文望遠鏡)
四、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
理解: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於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既發生折射,同時也發生反射
光的折射規律: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光從水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
理解:折射規律分三點:(1)三線一面 (2)兩線分居(3)兩角關系分三種情況:①入射光線垂直界面入射時,折射角等於入射角等於0°;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③光從水等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現象:折射使池水「變淺」、筷子「彎折」、水中人看岸上樹「變高」。
五、光的色散
色散:牛頓用三棱鏡把太陽光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的現象。(雨後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
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三種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產生各種顏色的光)
物體的顏色:1、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通過的色光決定,通過什麼色光,呈現什麼顏色。2、不透明的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反射什麼顏色的光,呈現什麼顏色。
六、看不見的光
光譜:把光按紅、橙、黃、綠、藍、靛、紫的順序排列起來,就是光譜。
紅外線:在光譜上紅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輻射,不過人眼看不到,這樣的輻射叫紅外線。
紅外線的應用:加熱、拍紅外線照片診病、夜視儀、遙控。
紫外線:在光譜的紫端以外,也有看不見的光,叫紫外線。
紫外線的特點及應用:促進鈣質吸收、殺死微生物(紫外線燈殺菌)、熒光物質發熒光。
○霧燈用黃光的理由:不易被空氣散射、人眼對黃光敏感。
第三章 透鏡及其應用
一 、透鏡
透鏡:透明物質製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對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學元件。
分類:1、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2、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後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二、 生活中的透鏡
照相機:鏡頭相當於凸透鏡,來自物體的光經過照相機鏡頭後會聚在膠片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投影儀:鏡頭相當於凸透鏡,來自投影片的光通過凸透鏡後成像,再經過平面鏡改變光的傳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三、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實驗:從左向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1、調整它們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線(光具座不用);2、調整它們,使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 距(u) 像的性質 像 距( v ) 應 用
u > 2f 倒立縮小實像 f< v<2f 照相機
u = 2f 倒立等大實像 v = 2f(實像大小轉折)
f< u<2f 倒立放大實像 v > 2f 幻燈機
u = f 不 成 像 (像的虛實轉折點)
u < f 正立放大虛像 v > u 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決記憶法
口決一:「一焦(點)分虛實,二焦(距)分大小;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物遠像變小」。
口決二:
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
如果物放焦點內,正立放大虛像現;
幻燈放像像好大,物處一焦二焦間,
相機縮你小不點,物處二倍焦距遠。
口決三:凸透鏡,本領大,照相、幻燈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實小,二倍焦內倒實大;
若是物放焦點內,像物同側虛像大;
一條規律記在心,物近像遠像變大。
注1: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注2: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於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並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四、 眼睛和眼鏡
眼睛:眼睛中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於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的像。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號傳輸給大腦。看遠處物體時,睫狀肌放鬆,晶狀體比較薄(焦距長,偏折弱)。看近處物體時,睫狀肌收縮,晶狀體比較厚(焦距短,偏折強)。
近視的表現: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不清遠處的物體。
近視的原因: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或眼球前後方向太長,致使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前。
近視的矯治:佩戴凹透鏡。
遠視的表現:能看清遠處的物體,看不清近處的物體。
遠視的原因: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後方向太短,致使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後。
遠視的矯治:佩戴凸透鏡。
○(眼鏡的度數):100×焦距的倒數。
五、顯微鏡和望遠鏡
顯微鏡:物鏡焦距較短,物體通過它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投影儀的鏡頭);目鏡焦距較長,物鏡成的像經過它成放大的虛像(像放大鏡)。
望遠鏡:(開普勒望遠鏡)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實像,目鏡的作用相當於一個放大鏡,用來把這個像放大。
○註:伽利略望遠鏡目鏡為凹透鏡,天文望遠鏡常用凹面鏡作物鏡。
視角:物體的邊緣跟眼睛所夾的角。視角越大,成的像越大。
第四章 物態變化
一、 溫度計
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攝氏溫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把1標准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
溫度計
(1) 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
(2) 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3) 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
使用溫度計做到以下三點:
① 溫度計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
② 待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③ 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溫度計仍與待測物體緊密接觸。
體溫計,實驗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
構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體溫計玻璃泡 35—42℃ 0.1℃ ① 離人讀數上方有細管
② 用前需甩
實驗溫度計 —20—110℃ 1℃ 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不能甩 。
寒暑表 —30 —50℃ 1℃ 同上
二、 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固體的分類:晶體和非晶體。
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
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
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迷熔點相同
三、 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蒸發:(1) 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較緩慢的汽化現象。
(2)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3)液體蒸發吸熱,有致冷作用。
沸騰:(1) 定義: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2) 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水沸騰時現象:劇烈的汽化現象,大量的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裡面的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雖繼續加熱,它的溫度不變。
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現象。液化放熱。
液化的方法:1、降低溫度(都可液化)。2、壓縮體積。
液化的好處:體積縮小,便於儲存和運輸。
四、 升華和凝華
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
例子:冬天冰凍的衣服幹了,燈絲變細,衛生球變小。
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現象。
例子:霜,樹掛、窗花
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第五章 電流和電路
一、 電荷
電荷: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說物體帶了電,或帶了電荷。
摩擦起電:摩擦過的物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現象。
○摩擦起電的原因:在摩擦過程中,電子會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得到電子的物體因有多餘的電子帶上負電荷,失去電子的物體因缺少電子而帶上等量的正電荷。
兩種電荷:1、正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正電荷。2、負電荷: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帶的電荷叫負正電荷。
電荷作用規律: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驗電器: 結構: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原理:同種電荷互相排斥。
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1、是看它能否吸引輕小物體,如能則帶電;2、是利用驗電器,用物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如果金屬箔張開則帶電。
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單位:庫侖,符號:C。
元電荷:電子(湯姆生發現)是帶有負電最小電荷的粒子,人們把最小電荷叫元元電荷。e=1.6×10-19 C。
導體;善於導電的物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酸鹼鹽的水溶液、石墨等。
導體導電原因:導體中有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金屬中導電的是自由電子)
絕緣體:不善於導電的物體〉如:橡膠、陶瓷、塑料、乾燥的空氣、油等。
絕緣體絕緣的原因:電荷幾乎都被束縛在原子范圍內,不能自由移動。
二、 電流和電路
電流: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金屬導體中發生定向移動的是自由電子)
電流方向: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金屬導體中電流方向跟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電路中電流:電路閉合時,在電源外部,電流方向是從電源正極經過用電器流向負極。
電路構成:
1、電源:提供電能的裝置,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如:發電機、電池。
2、用電器:消耗電能的裝置,把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3、開關:控制電路的通斷。
4、導線:連接電路輸送電能。
電路圖:用符號表示電路連接情況的圖。
二極體具有單向導電性(發光二極體還可發光)。
三、 串聯和並聯
串聯:1、連接特點:逐個順次,首尾相接。
2、電流路徑:只有一個。
3、開關作用:能同時控制所有的用電器,開關位置變了控製作用不變。
4、用電器工作:互相影響。
並聯: 1、連接特點:並列連接,首首尾尾。
2、電流路徑:至少2個。
3、開關作用:幹路:總開關,控制整個電路。支路:只控制本支路。
4、用電器工作:互不影響。
四、 電流的強弱
電流表示電流的強弱。
單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1A=1000mA,1mA=1000μA。
電流表:1、測量電流。2、兩個量程:0---0.6A(大格0.2A,小格0.02A)0---3A(大格1A,小格0.1A)。
使用:1、電流表要串聯在被測電路中;2、接線柱的接法要正確,電流從「+」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3、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不確定時用大量程試觸。4、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把電流表直接接到電源兩極上。
五、 探究串、並聯電路的電流規律
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並聯電路中,幹路中的電流等於各支路的電流之和。
㈣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期末考試即將到來,同學們要懂得如何復習 八年級 物理嗎?接下來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 總結 ,供大家參考。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走進物理世界1、物理學史研究光、熱、力、聲、電等形形色色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2、觀察和實驗是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來源
3、長度測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長度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常用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長度測量結果的記錄包括准確值、估計值和單位。
5、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別叫誤差。誤差產生的原因:①與測量的人有關;②與測量的工具有關。任何測量結果都有誤差,誤差只能盡量減小,不能絕對避免;但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減小誤差的 方法 :①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②採用更合理的測量方法;
③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6、測量時間的工具是秒錶,時間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秒,符號是s;常用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h=60min lmin=60s
7、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指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聲音與環境1、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就停止;振動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2、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在介質中是以波的形式傳播;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氣體中傳播最慢。15℃的空氣中聲音傳播速度為340m/s。
3、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耳感覺到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的高低跟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2)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響度的大小跟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跟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4、頻率的高低決定音調的高低;振幅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響度。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符號是Hz,人能感受到的聲音頻率范圍是20Hz~20000Hz。人們把低於20Hz的聲音叫次聲,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超聲的應用有:超聲波粉碎結石、聲納探測潛艇、魚群,B超檢查內臟器官。
5、樂音與雜訊:
樂音:悅耳動聽、使人愉快的聲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雜訊:使人們感到厭煩、有害身心健康的聲音;是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人們用分貝來劃分dB聲音的強弱的等級。
6、控制雜訊的三個途徑是:吸聲、隔聲、消聲;即在聲源處、在傳播途徑和在接收處控制。
7、聲的利用:(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如漁民利用聲納探測魚群
(2)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如某些霧化器利用超聲波產生水霧
8、回聲:聲音在傳播途徑中遇到礙物被返射回去的現象,叫回聲。如回聲比原聲到達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們區分開,否則回聲會與原聲混在一起會加強原聲。利用“雙耳效應”可以聽到立體聲。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光和眼睛一、光的傳播
1、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如太陽、螢火蟲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種均勻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生活中應用光的直線傳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隊瞄準等。
3、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光的顏色
1、色散: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後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的現象,這說明白光不是單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紅、綠、藍;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發射的光決定的,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光決定的。顏料三原色是:品紅、黃、青。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物體表面的反射有兩類:一類是鏡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類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們能從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鏡成像規律:物體在平面鏡中成的虛像、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的連線跟鏡面垂直、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5、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如:汽車的後視鏡,公路拐彎處的反光鏡,主要作用是擴大視野;還有凹面鏡,如:太陽灶、手電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匯聚起來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它的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
2、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玻璃等 其它 介質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騙折,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從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氣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角大於入射角。當光空氣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折射角等於入射角等於0°
3、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看不見的光
光譜上紅光以外的部分叫紅外線,它用於紅外夜視儀,紅外線測溫儀;光譜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線,紫外線驗鈔機。
六、透鏡與凸透鏡成像
1、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凸透鏡,它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2、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凹透鏡,它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3、凸透鏡的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通過透鏡後會聚於一點,這一點叫凸透鏡的焦點,用字母“F”表示
4、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和應用
(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點到光心的距離;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體到透鏡的距離;像距:是指像到透鏡的距離,用字母v表示
(2)凸透鏡成像規律和應用列表
① 照相機利用物距大於2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製成的
② 投影儀利用物距大於1倍焦距小於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的原理製成的
③ 放大鏡利用物距小於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的原理製成的
七、眼睛與透鏡
1、眼睛的作用相當於凸透鏡,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機,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2、產生近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厚,眼的屈光本領過強,或眼軸偏長,來自物體的光成在視網膜的前面。近視眼需要配戴凹透鏡來矯正
3、產生遠視眼的原因是晶狀體太薄,眼的屈光本領過弱,或眼軸偏短,來自物體的光成在視網膜後面。近視眼需要配戴凸透鏡來矯正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我們周圍的物質1、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用符號m表示,質量不會因為物體的位置、形狀和狀態的變化而變化。
2.質量的國際單位是千克,符號為kg。常用單位有噸(t)、克(g)、毫克 (mg)等。換算關系是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測量質量的工具:實驗室常用太平測量質量。常見的工具還有台秤、磅秤、電子秤等
4、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質量的方法:
(1)稱量前要把天平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游碼應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處,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央,天平就平衡了。
(2)稱量時把待測物體放到左盤,法碼放在右盤,取法碼時要用鑷子
(3)讀數時待測物體的質量等於法碼的質量加上游碼對應刻度的質量
5、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所含質量的多少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符號ρ表示,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物質的密度與該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和位置無關,但與物質的種類、溫度、狀態有關。
2.密度公式:ρ=m/v 單位是千克/米3(kg/m3)。常用單位有克/厘米3(g/cm3)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kg/m3=1X10-3g/cm3。
6、物體的密度的測量
(1)一般固體密度的測量
①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②向量筒中注入適良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③用細線系住固體放入量筒的水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記下水和固體的體積V2;④根據所測數據用ρ=m/v求出固體的密度。
(2)液體密度的測量步驟
①用燒杯裝入一定量的液體,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1;②把燒杯中的一部分液體漫漫地注入量筒中,記下倒入液體的體積V;③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下液體的質量m2 ,求出倒入量筒中液體的質量;④根據所測數據用ρ=m/v求出液體的密度。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新材料、粒子和宇宙一、物質的物理性質
1、一切物體都是由分子組成的,各種物質具有許多不同的性質。如物質的磁性、物質的導電性、物質的導熱性、物質的硬度、彈性、質量等。
2、物質的磁性:物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做磁性。
3、物質按導電能力的不同分為:導體、絕緣體和半導體。導體是容易導電的物體,如金屬;絕緣體是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如橡膠;導電能力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體叫半導體,如硅、鍺等材料。
4、物質按導熱性能的不同分為:熱的良導體和不良導體;熱的量導體:如金屬;熱的不良導體如塑料等
5、物質的硬度:硬度大的物體能夠劃破硬度小的物體的表面
二、新材料
1、納米材料:是指納米尺度的材料,納米是長度單位大小為
2、超導材料:是指在低溫環境下,導體的電阻突然變為零的材料
3、形狀記憶合金:是指受熱後又會恢復原來合金
4、隱性材料:隱性材料能將雷達發出的電磁波大部分吸收,反射回去的卻很少
三、粒子和宇宙
1、分子:物質是由分子組成,分子直徑的尺度數量級為10-10m=0.1nm
2、原子: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誇克組成
3、萬有引力定律:1687年偉大的科學家牛頓發現任何兩個物體間都存在著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定律,萬有引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物體間的距離有關。
4、光年是天文學中的長度單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傳播的距離。 =9.4605×1015m
㈤ 初二上物理總結……急急急~~~~(>_<)~~~~
1:物理學研究聲、光、熱、電、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現象。
第一章:聲現象
2: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說話時聲帶在振動,刮風時空氣在振動)
震動可以發聲。
3:聲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
4:真快不可以傳聲。
5:聲以波的形式傳播,我們把它叫做聲波。
6: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m是長度單位,讀作米,s是時間單位,讀作秒;m/s也可寫作m?s的負一次冪,是速度單位,讀作米每秒)
7:振動產生聲音→空氣傳播→鼓膜振動→其他組織→聽覺神經,大腦。
8:耳聾分為傳導性耳聾,神經性耳聾。
9:骨傳聲: 頭骨,頜骨→聽覺神經→大腦。
骨傳聲的效果比空氣傳聲的效果更好。
10:雙耳效應:正是由於雙耳效應,人們可以准確的判斷聲音傳來的方位,所以說,我們聽到的聲音是立體的。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體聲音的效果,可以在聲源的四周多放幾只話筒,在聽眾的四周多放幾只揚聲器,這樣聽眾就可以感覺聲音來自四面八方,立體效果就更好。
11音調和頻率(每秒內運動的次數)有關。
12頻率的單位為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物體在一秒內如果振動100次,頻率就是100Hz。
13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范圍從20Hz到20000Hz。人們把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把低於20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因為他們分別高於和低於人類聽覺的上限和下限。
14:聲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現出來。
15: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
16:物理學中用振幅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物體振動的幅度越大,產生的響度越大。
17:音色和發生體的材料、結構有關。
18:雜訊的發生體是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19: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到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於雜訊。
20:人們以分貝(符號為dB)為單位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0dB是人們能聽到的最微弱的聲音;30~40dB是較為理想的安靜的環境;70dB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雜訊環境中,聽力會受到嚴重影響並產生神經衰弱,頭疼,高血壓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達150dB 的環境中,鼓膜會破裂出血,雙耳完全失去聽力。
21為了保護學習,聲音不能超過9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
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
22控制雜訊
聲音從產生到引起聽覺有這樣三個階段:
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空氣等介質的傳播——鼓膜的振動
控制雜訊的三種方式:
防止雜訊產生——阻斷雜訊的傳播——防止雜訊進入耳朵。
23聲的利用
聲波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B超,清洗鍾表的精細的機械)。
第二章 光現象
1:光源{人造光源;天然光源、(月亮不能發光,而是反射陽光)
2:光沿直線傳播)(激光束,且在同一種介質中。)
3為了表示光的傳播情況,我們通常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濟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做光線, →
4光速為c=3×10的八次冪m/s。
5: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反射。
6: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局發現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7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8 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光線向著四面八方反射,這種反射叫做漫反射。
9 由於平面鏡後並不存在光源S',進入眼睛的光並非真正來自那裡,所以把他叫做虛像,。
10凹面鏡使平行光速會聚,凸面鏡使平行光速發散。
11光從一種介質中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
11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像發現偏折。
12紅綠藍是光的三原色。
13品紅、藍、青是顏料的三原色。
14 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通過他的色光決定。
15 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16色散:紅橙黃綠藍靛紫,把他們按照這個順序排列起來,就是光譜。
17太陽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輻射到地球。
光譜上紅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紅外線,紫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紫外線。
18適當的紫外線有助於人體合成維生素D,紫外線能殺死微生物。使熒光物質發光。
19過量的紫外線照射對人體十分有害,輕則使皮膚粗糙,重則引起皮膚癌。
第三章 透鏡及其應用
1 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做凸透鏡。
2 中間薄,邊緣厚的叫做凸透鏡。
3 凸透鏡或凹透鏡兩個表面(或至少一個表面)是球的一部分。
4 凡是通過光心的光,其傳播方向不變,這個點叫做光心。
5 實驗表明,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6 凸透鏡能使平行於主光軸的光會聚在一點,這個點叫做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
7 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照相時:物體離照相機鏡頭比較遠,像是縮小,道理的。
8 投影儀也是利用凸透鏡來成像的。(投影儀上有一個相當於凸透鏡的鏡頭,來自投影片上的圖案的光,通過凸透鏡呈現在天花板上,形成圖案的像。物體離投影儀鏡頭比較近,像是放大的,倒立的。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9 放大鏡是一個凸透鏡,是最常用的光學儀器之一。放大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正立的。
10 近視眼鏡是凹透鏡,使來自遠處無力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
11 老花鏡是凸透鏡,使來自近處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
12顯微鏡和望遠鏡。
第四章,物態變化
1要准確的判斷和測量溫度,就要選擇科學的測量工具——溫度計。
2使用溫度計時,首先要看清他的量程,或者說要看清它所能測量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的溫度范圍,然後看清他的分度值,也就是一個小格代表的值。這樣才能正確地測量所測得溫度,並不會損壞溫度計。
3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正確的方法如下:
(1) 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侵入被測得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 溫度計玻璃泡侵入被測液體後要稍後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後再讀書。
(3) 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體溫計用於測量人體的溫度。每次使用前,都要拿著體溫計把水銀甩下去。(其他溫度計均不允許甩)
5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
6熔點和凝固點
有確定的熔化溫度的固體,叫做晶體。反之,是非晶體。
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非晶體沒有確定的熔點。
9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晶體在熔化過程中雖然溫度不變,但是必須繼續加熱,熔化過程才能完成,這表明晶體在熔化的過程中要吸熱。反過來,非晶體在熔化或凝固過程中也要吸熱和放熱,但是溫度在變化。
10汽化和液化
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做汽化,從氣態變為液態叫做液化。
沸騰時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
各種液體沸騰時都有確定的溫度,這個溫度叫做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不同。
蒸發
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汽化現象叫做蒸發。蒸發只發生在液體的表面。
蒸發和沸騰時汽化的兩種方式。
加快蒸發的方法:
1:提高液體的溫度。
2提高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
3增大液體蒸發面積。
增大壓強,使汽體液化。
升華和凝華: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體叫升華;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物質叫凝華。
第五章 電流和電路
1摩擦過的物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現象,就是摩擦起電的現象。
2大量的事實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做正電荷;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帶的電荷叫做負電荷。
3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4 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簡稱電荷,電荷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符號是C。
5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位於原子的中心,比原子小的多,原子核的半徑大約只有原子半徑的十萬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個直徑為100m的大球,原子核只相當於一顆綠豆大小。
6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電子繞荷運動。
7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與核外所有電子總共帶的負電荷數在電荷上相等,整個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對外不顯帶電的性質。
8有的物體善於導電,叫做導體。 有的物體不善於導電,叫做絕緣體。
9把正電荷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10 電池,發電機都是電源,燈泡.電動機.門鈴都是用電器。電源,用電器,再加上導線,往往還有開關,就組成了電路。
11 只有電路閉合時,電路中才有電流。
12 畫圖時如果把電池,電燈等物體原樣畫出來,即麻煩又不清楚,所以我們常用的符號代表他們,這樣畫出來的就是電路圖。
13 兩個小燈泡首尾相連,我們說這兩個燈泡是串聯的,兩個小燈泡的兩端分別連在一起,然後接到電路中,我們說這兩個燈泡是並聯。
14 電流就是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他的單位是安培,簡稱安,符號是A。
15 這些設備中,電流很小,這是我們常用一個比較小的電流單位——毫安,它等於千分之一安培。
16 還有一個更小的電流單位——微安,他等於千分之一毫安,或者說等於百萬分之一安培。
17 怎樣在電流表上讀數,
(1) 明確電流表的量程,即可以測量的最大電流,也就是說,表針指到最右端線時電流是0.6A還是3A,
(2) 確定電流表分度值,即表盤的一個小格代表多大的電流。例如,如果電流表的量程時3A,表盤上從0到最右端共有30個小格,那麼每個小格就代表0.1A。
(3) 接通電路後,看看錶針向右總共偏過了多少個小格,這樣就能知道電流是多少了
㈥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
八年級物理實驗是一個探索過程,是一種認識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編的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大家快來看看吧。
第一章 機械運動
常考點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另一個物體位置改變(關鍵抓住五個字“位置的變化”)
2.運動的描述
參照物:描述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選定的標准物體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選不同的參照物,對運動的描述可能不同
3.運動的分類
勻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保持不變;變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改變。
4.比較快慢方法: 時間相同看路程,路程長的快;路程相同看時間,時間短的快
5.速度(常考點)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v=s/t
單位:m/s、 km/h;關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勻速直線運動
特點:任意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與時間路程變化無關
7.描述運動的快慢
平均速度 物理意義:反映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測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錶 需測物理量:路程s;時間t
注意:一定說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時間)
9.路程時間圖像 速度時間圖象
第二章 聲現象
一、 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常考點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說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3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
4、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5、回聲是由於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在屋子裡談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 最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聲點距物體S=vt/2。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常考點
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3、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隻。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 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
2、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
3、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4、區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
四、雜訊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點
1、物理學角度看,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雜訊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2、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雜訊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雜訊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雜訊不超過50dB。
3、減弱雜訊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
常考點
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選擇題)
第三章 物態變化
一、溫度
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並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准確讀數。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後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態變化
常考點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
熔化圖象:
熔化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 熔化特點:吸熱,先變軟變稀,最後變為液態,溫度不斷上升。
熔化的條件:⑴ 達到熔點。⑵ 繼續吸熱。
② 凝固 :
定義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 叫凝固。
凝固圖象:
凝固特點:固液共存,放熱,溫度不變 凝固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硬、最後成固體,溫度不斷降低。
凝固點 :晶體凝固時的溫度。 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相同。
凝固的條件:⑴ 達到凝固點。⑵ 繼續放熱。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定義: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叫蒸發。
影響因素:⑴液體的溫度;⑵液體的表面積 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 吸 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製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沸 點: 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② 液化:
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溫度;⑵ 壓縮體積。
好處:體積縮小便於運輸。
作用:液化 放 熱
3、升華和凝華:
①升華 定義: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吸 熱,易升華的物質有:碘、冰、乾冰、樟腦、鎢。
②凝華 定義: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放 熱
☆要使洗過的衣服盡快乾,請寫出四種有效的方法。
⑴將衣服展開,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⑵將衣服掛在通風處。⑶將衣服掛在陽光下或溫度教高處。⑷將衣服脫水(擰干、甩干)。
☆解釋“霜前冷雪後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氣溫足夠低,空氣中水蒸氣才能放熱凝華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後寒:化雪是熔化過程,吸熱所以“雪後寒”。
第四章 光現象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分類:自然光源,如 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 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 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2、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為什麼在有霧的天氣里,可以看到從汽車頭燈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傳播過程中,部分光遇到霧發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線傳播。
☆早晨,看到剛從地平線升起的太陽的位置比實際位置 高 ,該現象說明:光在非均勻介質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
4、應用及現象:
① 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
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後面形成黑色區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地球 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
如圖:在月球後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環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 關。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於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
⑴ 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 平滑。
應用:迎著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向著不同的方向 ,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於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請各舉一例說明光的反射作用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利與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鏡觀察面容;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物體是由於物體反射光進入我們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樓房的玻璃幕牆、釉面磚牆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間,我們從各個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發生了漫反射。
4、面鏡:
⑴平面鏡:
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④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虛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 改變光路
實像和虛像:
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⑵球面鏡:
定義:用球面的 內 表面作反射面。
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 會聚在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應 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定義: 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質: 凸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應用: 汽車後視鏡
☆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我們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蠟燭進行實驗,其中選用兩根相同蠟燭的目的是:便於確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車司機前的玻璃不是豎直的,而是上方向內傾斜,除了可以減小前進時受到的阻力外,從光學角度考慮這樣做的好處是:使車內的物體的像成在司機視線上方,不影響司機看路面。汽車頭燈安裝在車頭下部:可以使車前障礙物在路面形成較長的影子,便於司機及早發現。
三、顏色及看不見的光
1、白光的組成:紅,橙,黃,綠,藍,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混合之後為白光 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混合之後為黑色
看不見的光:紅外線, 紫外線;
下一頁分享>>>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
㈦ 物理初二上冊知識點梳理總結
這篇文章我給大家梳理總結了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系統的復習初二的物理知識,一起看下具體內容。
1.探究平面鏡成像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在桌上豎立一塊玻璃當做平面鏡,平面鏡前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平面鏡後面放一支未點燃的同樣的蠟燭。移動蠟燭,直到從前面看上去也像點燃的一樣,這就是燭焰的像。通過觀察可知,像與燭焰的大小相等;像與燭焰的連線跟鏡面垂直,像到鏡面的距離等於實物到鏡面的距離。
2.面鏡分類
平面鏡
曲面鏡:凹面鏡、球面鏡、凸面鏡
3.球面鏡對光線的作用
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4.球面鏡的應用
凹面鏡:太陽灶、反射式天文望遠鏡;
凸面鏡:汽車後視鏡、街頭拐彎處的反光鏡、手電筒的反光裝置。
5.平面鏡成像規律:
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關於鏡面對稱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經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虛像。
1.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
其他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1km=1000m;1dm=0.1m;
換算關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標尺的零刻度線、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測量時刻度尺的刻度線要緊貼被測物體,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線應對准所測物體的一端;
③讀數時視線要垂直於尺面,並且對正觀測點,不能仰視或者俯視。
3.時間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
時間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
換算關系:1h=60min 1min=60s。
4.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我們不能消除誤差,但應盡量減小誤差。
誤差的產生與測量儀器、測量方法、測量的人有關。
減少誤差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誤差與錯誤區別:誤差不是錯誤,錯誤不該發生能夠避免,誤差永遠存在不能避免。
1.機械運動:
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參照物:
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參照物的選擇: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應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不能選被研究的物體作參照物)。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通常選地面為參照物。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時間內,物體經過的路程越長,它的速度就越快---觀眾方法
物體經過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時間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4.速度:
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符號為m/s或m·s-1,交通運輸中常用千米每小時做速度的單位,符號為km/h或km·h-1,
換算關系:1m/s=3.6km/h。
計算公式:
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時間——秒(s);或小時(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時(km/h)
v=ts,變形可得:s=vt,t=vs。
1.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升華。
2.升華現象:衣櫃里的樟腦丸過一段時間變小了;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幹了
3.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華。
4.凝華現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樹枝上的「霧凇」
5.吸熱與放熱:
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汽化吸熱、液化放熱;
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㈧ 初二物理知識點總結上冊
為了方便同學們更加系統的復習初二的物理,我給大家總結了初二上冊物理的重要知識點,接下來分享具體內容,希望對同學們有幫助。
1.雜訊:
從物理學角度來看,雜訊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產生的;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的工作、學習、休息,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雜訊。
2.分貝:
人們以分貝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符號dB;
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
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
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
3.雜訊的控制:
(1)防止雜訊的產生或消聲或在聲源處減弱;
(2)阻斷雜訊的傳播或吸聲或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防止雜訊進入耳朵或隔聲或在人耳處減弱。
1.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這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我們平常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於另一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對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
2.參照物:研究機械運動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3.相對靜止:兩個以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或它們之間的位置不變,則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4.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在勻速直線動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3)速度公式:v=S/t
(4)速度的單位:國際單位:m/s;常用單位:km/h;1m/s=3.6km/h
1.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的。
2.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1攝氏度的規定:把冰水混合物溫度規定為0度,把一標准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為1℃。
3.常見的溫度計有(1)實驗室用溫度計;(2)體溫計;(3)寒暑表。體溫計:測量范圍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溫度計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數;(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
6.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要吸熱。
7.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要放熱.
8.熔點和凝固點: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凝固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9.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別: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10.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發和沸騰。都要吸熱。
11.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12.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沸點。
13.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1)液體溫度;(2)液體表面積;(3)液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
14.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化現象如:「白氣」、霧、等)
15.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要吸熱;而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要放熱。
16.水循環: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運動、變化著,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循環系統。水的循環伴隨著能量的轉移。
1、當光射到物體表面時,有一部份光會被物體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們看見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1)法線:過光的入射點所作的與反射面垂直的直線;
(2)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法射光線與法線間的夾角。(入射光線與鏡面成θ角,入射角為90°-θ,反射角為90°-θ)
(3)入射角與反射角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反射角總是隨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而變化,因而只能說反射角等於入射角,不能說成入射角等於反射角。(鏡面旋轉θ,反射光旋轉2θ)
(4)垂直入射時,入射角、反射角等於多少?答:垂直入射時,入射角為0度,反射角亦等於0度。
㈨ 初中物理實驗總結5篇精選
總結 ,可以把零散的、膚淺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系統、深刻的理性認識,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以便發揚成績、克服缺點、吸取 經驗 教訓,使今後的工作少走彎路、多出成果。下面是我給大家精心挑選的 工作總結 ,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實驗總結篇一
一、指導思想:
物理實驗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實驗室則是學生學習和進行實驗的主要場所,是物理探究學習的主要資源。因此,學校高度重視物理實驗室建設,配置必要的儀器和設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實驗探究活動,為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與任務是通過實驗使學生最有效地掌握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所必需的基礎物理知識,培養初步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科學實驗能力與提高學生科學實驗素養,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學能力、運用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和設計創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義務 教育 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新課程標准,其中要求學生具備的能力之一就是形成初步的觀察和實驗能力,能了解實驗目的,會正確使用儀器,會作必要的記錄,會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會寫簡單的實驗 報告 。
實驗教學作為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實驗室工作直接關繫到物理教學工作是否能順利進行。因此實驗室必須建立和健全科學、規范的管理體制,實行規范的管理。
二、主要工作:
1、及時做好演示實驗的准備工作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關鍵所在,因為物理實驗教學給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活動空間和思維空間。實驗演示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從而使學生受到科學 方法 的訓練。而新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比以前增加了許多,為此,首先要督促教師做演示實驗。其次要根據教學進度和任課教師的要求,及時做好演示實驗的准備工作,由實驗工作被動變為主動。對於演示實驗所需的儀器的種類和性能,作為一名實驗員,首先要較熟悉。根據需要我校已新添許多新的儀器設備,對於這些儀器,更應盡快地熟悉其性能。若無現成的儀器,要設法用 其它 適當的儀器來替代。能自行動手製作一些簡易的實驗操作儀器。
2、配合任課教師做好學生的分組實驗
根據物理課程教學目標和每學期的教學進度,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與各任課教師一起,合理安排好各年級的學生分組實驗。學期初要與各年級任課教師一起,制定好本學期的實驗教學計劃,明確各分組實驗的大致時間,以便妥善安排。對於實驗所需的所有儀器,最遲在上課的前一天,應重新檢查一遍,在確認合格後再將之分組准備好。在無課的情況下,要積極配合任課教師做好實驗時的指導工作。
3、進一步熟悉各種儀器的性能和存放情況
由於我校已新添許多新的儀器設備,我對許多實驗儀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也不是很熟悉。因而,要設法擠出時間盡可能將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做一下,以便能對任課教師有所指導。另外分組實驗後,對於實驗儀器要做大量的歸類整理工作,要使得儀器擺放有科學性、條理性,儀器的提拿要方便。所以,要盡快熟悉,特別對於各儀器的存放情況更應極早記清位置。
4、建立健全各種台帳資料,進行科學化管理
要建立健全各種台帳資料。要求所有教師做到演示實驗應提前二天將實驗申請單送給實驗員,以便將儀器准備好。並要求教師們辦理好儀器借還登記手續,對儀器的損壞更應登記清楚。分組實驗應提前一周將實驗通知單送給實驗員,以便能夠及時安排好。實驗時要學生填好實驗情況登記表、實驗儀器對驗卡及實驗室使用情況記錄表,並做好一些相關的台帳資料的記錄。根據《國家教委儀器配備目錄》所規定的分類、編號、標准數,做好實驗室所有儀器的造表登記,填寫
好總帳冊、分類帳冊、物品存櫃卡等,給所有儀器貼上規定的標簽。
開展管理和實驗教學研究,以提高教學儀器的完好率和實驗開出率為中心課題,在任課教師配合下,邊干邊研究,以不斷提高管理水平,進一步為教育教學服務。
5、做好實驗儀器的保養及維修工作
如何發揮現有儀器的作用,提高儀器的利用率,使儀器經久耐用,關鍵一點,就是要保養和維修好儀器,使儀器不丟失、不損壞。對於保養,要根據不同儀器的特點,做到防塵、防潮、防霉、防蛀、防腐、防暴、避光等等,安全衛生貫串始終。在梅雨季節,要做好實驗儀器的防霉工作,注意經常地給實驗室通風。為此,作為實驗員要以「勤」為本,勤學習、勤動手、勤用腦,保證儀器的利用率。對於維修更是實驗室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因為有些儀器經常使用必有損壞,壞的儀器就要及時 修理 ,以節約資金,保障實驗教學的正常進行。而維修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固要注意不斷進修,以提高自己維修儀器的能力。
6、做好實驗室的衛生工作
實驗儀器的保養,其中主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好實驗室的清潔衛生工作。要保持實驗室地面的清潔、門窗的光亮、桌凳的整潔。對於儀器室及實驗准備室,除了要做到前面的幾點外,還要保證儀器存放櫃光潔無塵、儀器的光亮如新。為此,要保證做到每周一次大清掃,平時注意經常性的掃、拖、抹、擦等工作。
三、具體 工作計劃 :
1、制訂 規章制度 ,科學規范管理
2、按照學校各類規章制度,並認真執行。
3、制訂學期實驗計劃及教學進度表。
4、開足開齊各類實驗,並積極創造條件改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積極服務於教學。
5、充分利用學校有的實驗器材的作用,結合實驗室條件進行分組實驗。
6、做好儀器、器材的常規維修和保養工作。
初中物理實驗總結篇二
一、強化安全意識,確保實驗室安全
確保實驗室安全,明確實驗室職責,定期檢查,建立管理責任人自查,強化安全意識。以實驗室安全責任人為主、實驗指導教師配合、校領導關心支持、學生配合,確保實驗室不出現各種安全事故。
二、完成實驗教學任務
實驗室工作人員積極配合指導教師,精心准備實驗,保證教學任務順利完成,教學效果良好。更新思想觀念,改革內容方法,加強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按照三星中學"做實,做強"的發展步驟,深化改革,扎實工作,為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扎實、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優秀學生。
三、實驗室日常工作的完成
加強對儀器設備的管理、維護,做好對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健全報損制度、儀器領用制度。實現計算機管理。
四、儀器設備購置
協助學校做好實驗室的儀器設備補充,儀器的論證選型購買等工作,加強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的完好率。做好本年度儀器設備購置,充分考慮學科發展趨勢,堅持結合實際,適當超前。
五、做好實驗室工 作文 件建立管理工作
為三星中學的實驗室評估合格,做好實驗室的教學計劃、日常管理、安全工作、工作日誌等各種工作文件的歸類、歸檔、整理工作。
初中物理實驗總結篇三
一、將一飲料瓶底部扎幾個細孔,再往飲料瓶中到入適量的水,此時會發現瓶底處有水流出,可以印證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繼續迅速把飲料瓶中灌滿水,然後擰緊瓶蓋,這時可觀察到飲料瓶底部並沒有水流出。如果再擰松瓶蓋,又發現水流了出來。這說明是大氣壓作用形成的這一現象。
二、另取一空飲料瓶灌滿水後擰緊平蓋,然後用酒精燈加熱一鋼針。輕輕的在飲料瓶下部側壁燙一細孔(注意燙孔時不要用力擠按飲料瓶)。當扎完小孔後會發現並沒有水流出,在第一個孔的相同高度處,任意位置再燙一個細孔後發現依然沒有水流出來。這是由於大氣壓的作用的結果,並且證明了大氣壓是各個方向都存在的,與液體壓強特點形成對比。之後在前兩個細孔的上方再燙一細孔後,發現下面的細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細孔不向外流水,並且有空氣從此處進入飲料瓶內上方。如果擰開飲料瓶的瓶蓋會發現三孔都會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噴的越遠。
三、再取一飲料瓶灌滿水並擰緊瓶蓋後,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夠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蓋擰下來,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發現瓶里的水並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換更高的飲料瓶做「對比實驗」,為托里拆利實驗的引入打好基礎。)還可以在此實驗的基礎上,在瓶底打孔,立刻發現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內、外均有大氣壓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還可以選用易拉罐,拉蓋不要全部拉開,開口盡量小一些。倒凈飲料後用電吹風對罐體高溫加熱一段時間後,把拉口處用橡皮泥封好,確保不漏氣。再用冷水澆在易拉罐上,一會聽到易拉罐被壓變形的聲音,同時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壓癟。說明氣體熱脹冷縮、也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初中物理實驗總結篇四
本學期我擔任初三5-6班的物理教學任務,在此期間我認真執行學校教育 教學工作計劃 ,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和業務學習、教研活動。
為了不斷提中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和業務學習、教研活動,向老教師學習和交流取長補短。
二、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
本學期我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發現《物理新課程標准》對物理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為此,我不斷教學理論理念,,深入研究拳的課標,明晰的目標,從而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准及課程實施建議有了更深的了解,本學期我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育教學工作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三、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學生為主體。
本學期,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學生為主體實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創造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和不斷提中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物理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課後認真寫 反思 ,記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學生為主體,提倡自主性學習,學生在觀察、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猜測、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這樣的探索實驗讓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獲,教學質量得到了提中。期考成績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分別為……
四、改革評價方法,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本學期徹底改變了過去單一用分數來評價學生的方法,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如學習熱情,學習過程, 學習態度 等,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物理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通過我一學期來不斷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學工作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以後我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初中物理實驗總結篇五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物理實驗教學在物理教學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初中學生剛剛開始學習物理, 學習方法 及 抽象思維 能力還沒有形成,因而,應從實驗全方位指導,通過各種考查手段促進,加強學生實驗,並且從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做起。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規律都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和思考得來的。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在教授學生物理知識過程中,如能正確的演示和指導學生實驗,不僅能激發學生求知慾望,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所以實驗教學能很好地實現「三維」目標。隨著中考的改革,物理實驗考查已作為一項必考內容,使物理實驗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角色應該從以往的那種「授業者」轉變為「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務者」。物理實驗教學也該如此,應拋棄以往的「口頭式」、「黑板式」實驗教學,改變以往「教師教的枯燥、學生學的乏味」的現象,真正體現出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正確引導學生能動手、思考,提出問題和質疑,並能解決問題,真正發揮物理實驗教學的作用。
物理教材書上明確將實驗分為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但是我認為作為教師應該不要拘泥於教材的束縛。敢於創設條件(如讓學生製作學具、教師製作教具等),將課堂的演示實驗敢於搬到學生實驗中來。使學生實驗的開出率突破大綱的要求,達到100%以上,通過學生自身的體驗和感悟,真正地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學生物理術語表達能力,避免了學生回答、解釋物理問題時的語言生活化。
在實驗教學中,我們遵循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根據初中生剛開始學物理、學生實驗做得太少、學生實驗素養低的特點,我們就採取全方位指導的策略,即從頭到尾的全過程指導。實踐說明,應該如此,如此有效。
首先我們感到,不能打無准備之戰,在實驗前做好充分准備。
教師將實驗教案從物理課時教案中分離出來,在實驗案中,教師應該將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等備寫出來。教師還應該在實驗案中備寫出「實驗探究目的、實驗探究猜想、實驗探究設計(其中分為實驗器材、實驗原理圖、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探究數據統計表設計、實驗論證、實驗結論等六大環節」。並且,不是寫在紙面上,而且都要親自預做實驗,做到心中有數,實現「探究」。
然後,教師在平時的實驗教學中,及時指導學生實驗時抓住「觀察、操作、記錄、分析、整理」。
所謂「觀察」,即通過眼、耳、鼻、皮膚等感官感知。如選擇測量工具時,我們一定要看清它的量程、最小刻度值、儀器是否完好無損等。實驗中,數據的讀取角度、現象的鑒別、線路的連接等,幾乎每一實驗的全過程,都離不開觀察。觀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窗口。經常注意要求學生一定要仔細觀察,防止走馬觀花,粗枝大葉。
操作,它是學生實際動手參與實踐的具體過程。每一種儀器,都有它的使用規則和要求,例如天平的平衡調節,電表的機械調零等,我們應嚴格地按照它的規則要求進行操作。特別是在做一些帶危險性的或損壞性的實驗時,應先通過教師的檢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壞和意外。例如:在 八年級 電學中使用電流表測量電路電流的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電流表應與被測部分串聯,要保證電流必須從電流表的正極流入負極流出,被測電流不超過電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確定的情況下,可以採用點觸或試觸的方法),不能將電流表不經過用電器而直接接在電源的兩端。當然,我們可以事先將電路圖畫好,然後按電路圖連接,達到操作時降低難度的目的。這個過程中必須得到教師的檢查同意以後,方才可閉合開關進行實驗。否則一旦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或電路中發生了短路現象,很容易燒壞電流表。
記錄即在實驗中,正確的讀取和記錄數據,它包括:讀取的姿勢(例:刻度尺數值的讀取時,眼睛應水平垂直或豎直垂直刻度);讀取的方法(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確的記錄(數字與單位要准確)。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錯誤的讀取姿勢或方法,加深學生對錯誤和誤差的了解,加強學生對動手操作的掌握。同時,也應注重實驗的事實,而不能任意加大或減小實驗數據,有意迎合實驗的真實結果,應著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再次對於實驗數據的記錄,還應該讓學生自己製作實驗數據統計表,使學生很容易從數據中總結規律等。
由於操作者不同,實驗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響,對於記錄的數據,可能導致同一實驗結果的不同。我們應及時加以總結和分析。幫助學生分析哪些是錯誤導致的結果,哪些是誤差造成的原因,與學生共同探求對實驗器材和實驗方法的改進,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寬他們的思維。例:做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的實驗過程中,實驗的結果與理論的數值存在偏大的現象,我們應幫助學生指出,這並不是錯誤實驗的原因,而是由於摩擦力存在導致的結果,為了使實驗結果更趨於理想,我們應想辦法,減少摩擦(學生分組討論,老師加以歸納和總結)。
實驗器材的適當選取,實驗過程的正確操作,實驗數據的准確讀取,記錄和分析,並不意味著實驗的完整結束。實驗後器材的歸類、整理是各類實驗的掃尾工作,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工作,它培養學生愛護儀器,培養學生有始有終的科學態度的重要環節。
為了加強物理實驗教學,教師在平常實驗操作技能檢查中,還可以通過口試、筆試、操作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具體內容根據教學要求設定,時間可安排在單元結束、期中、期末考試前進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真正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物理實驗總結5篇精選相關 文章 :
1. 初中物理教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5篇精選範文
2. 精選5篇初中物理教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
3. 初二物理教師工作總結5篇精選
4. 2020年初中物理研修總結五篇
5. 初中九年級精選物理教學總結5篇
6. 2020初中物理教師工作總結最新範文5篇
7. 初三物理教學總結最新範文5篇
8. 初中物理教師年度工作總結範文5篇
9. 最新初中物理教師工作總結五篇2020
10. 初中年級物理教師個人總結最新範文5篇
㈩ 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
為了幫助同學們做好期末復習,這篇文章我給大家總結歸納了八年級物理上冊必考知識點,一起看一下具體內容,供參考。
(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
其他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1km=1000m;1dm=0.1m;
換算關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001m;1nm=0.000000001m。
2.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標尺的零刻度線、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測量時刻度尺的刻度線要緊貼被測物體,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線應對准所測物體的一端;
③讀數時視線要垂直於尺面,並且對正觀測點,不能仰視或者俯視。
3.時間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
時間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
換算關系:1h=60min 1min=60s。
4.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我們不能消除誤差,但應盡量減小誤差。
誤差的產生與測量儀器、測量方法、測量的人有關。
減少誤差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誤差與錯誤區別:誤差不是錯誤,錯誤不該發生能夠避免,誤差永遠存在不能避免。
(二)運動的描述
1.機械運動:
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參照物:
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參照物的選擇: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應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不能選被研究的物體作參照物)。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通常選地面為參照物。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三)運動的快慢
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時間內,物體經過的路程越長,它的速度就越快---觀眾方法
物體經過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時間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人靠聲帶振動發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考裡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弦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鍾考鍾振動發聲等等。
2.振動停止,發聲停止;但聲音並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
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並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製作、播放)。
1.壓力:
⑴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⑵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物體的重力G。
⑶固體可以大小方向不變地傳遞壓力。
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⑴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採用了控制變數法和對比法。
3.壓強:
⑴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⑵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
A、使用該公式計算壓強時,關鍵是找出壓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積S(受力面積要注意兩物體的接觸部分)。
B、特例:對於放在桌子上的直柱體(如:圓柱體、正方體、長放體等)對桌面的壓強P=ρgh。
⑷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Pa。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時,其腳下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腳的壓力為:1.5×104N。
⑸應用:當壓力不變時,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方法來減小壓強如:鐵路鋼軌鋪枕木、坦克安裝履帶、書包帶較寬等。也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來增大壓強如:縫衣針做得很細、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壓力壓強問題:
處理時:把盛放液體的容器看成一個整體,先確定壓力(水平面受的壓力F=G容+G液),後確定壓強(一般常用公式P=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