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亞里士多德對物理學的主要貢獻有哪些方面
在物理學方面,亞里士多德認為,各物體只有在一個不斷作用著的推動者直接接觸下,才能保持運動,否則物體就會停止。這種推動者或在物體內部,如生物;或在物體外面,如物體受到外力推動或拉引那樣。均勻的物體,只能靠外來的推動而運動,因此,任何運動,都是通過接觸而產生的。如石頭拋在空中運動,是因為為了防止石頭後面的真空,空氣流到石頭後面,以維持石頭的運動。因此真空也是不能存在的,因為空間必須裝滿物質,這樣才能通過直接接觸傳遞物理作用。因此亞里士多德反對原子論的「世界是由真空和原子組成」的觀點。他認為,空間必須是一個物質的連續體。
經典力學建立的標志是牛頓確立的萬有引力定律和運動三大定律。牛頓在數學、光學等領域均有重大貢獻,最重要的是在力學方面。他在力學方面的貢獻之一是確立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定律說明,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有引力存在。這個引力與彼此吸引的物體的質量體積成正比,而與兩物體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萬有引力定律總結了此前一個半世紀的科學發明並用精確的數學術語把它們連結起來了。此外,牛頓還確立了著名的運動三定律,即慣性定律、比例定律(即加速度與力成正比)、作用和反作用相等定律。運動三定律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礎。1687年,他出版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該書中他首先給力學的基本要領如質量、動量、慣性、力及向心力下了定義,對大至宇宙天體,小至光的微粒的一切物體在真空中或在有阻力的介質中的運動,全部應用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給予了說明,把自然界中的一切力學現象都囊括在他的力學體系之中。
B. 亞里士多德對物理學的主要貢獻有哪些方面
在物理學方面,亞里士多德認為,各物體只有在一個不斷作用著的推動者直接接觸下,才能保持運動,否則物體就會停止.這種推動者或在物體內部,如生物;或在物體外面,如物體受到外力推動或拉引那樣.均勻的物體,只能靠外來的推動而運動,因此,任何運動,都是通過接觸而產生的.如石頭拋在空中運動,是因為為了防止石頭後面的真空,空氣流到石頭後面,以維持石頭的運動.因此真空也是不能存在的,因為空間必須裝滿物質,這樣才能通過直接接觸傳遞物理作用.因此亞里士多德反對原子論的「世界是由真空和原子組成」的觀點.他認為,空間必須是一個物質的連續體.
經典力學建立的標志是牛頓確立的萬有引力定律和運動三大定律.牛頓在數學、光學等領域均有重大貢獻,最重要的是在力學方面.他在力學方面的貢獻之一是確立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定律說明,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有引力存在.這個引力與彼此吸引的物體的質量體積成正比,而與兩物體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萬有引力定律總結了此前一個半世紀的科學發明並用精確的數學術語把它們連結起來了.此外,牛頓還確立了著名的運動三定律,即慣性定律、比例定律(即加速度與力成正比)、作用和反作用相等定律.運動三定律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礎.1687年,他出版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該書中他首先給力學的基本要領如質量、動量、慣性、力及向心力下了定義,對大至宇宙天體,小至光的微粒的一切物體在真空中或在有阻力的介質中的運動,全部應用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給予了說明,把自然界中的一切力學現象都囊括在他的力學體系之中.
C. 亞里士多德對物理學的主要貢獻有哪些方面
亞里士多德關於物理學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紀的學術思想,其影響力延伸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雖然最終被牛頓物理學取代。
1、亞里士多德的著作論述過力學問題。他已經具有正交情況下力平行四邊形的概念。他解釋杠桿理論說:距支點較遠的力更易移動重物,因為它畫出一個較大的圓。他把杠桿端點重物的運動分解為切向的(他稱為「合乎自然的」)運動和法向的(「違反自然的」)運動。
亞里士多德關於落體運動的觀點是:「體積相等的兩個物體,較重的下落得較快」,他甚至說,物體下落的快慢精確地與它們的重量成正比。這個錯誤觀點對後世影響頗大。後來法國人N.奧爾斯姆等給出正確的見解,但沒有加以驗證。
16世紀末S.斯蒂文和伽利略不僅從理論上說明,而且用實驗證實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
2、亞里士多德還認為:「凡運動的事物必然都有推動者在推著它運動」,但一個推一個不能無限地追溯上去,因而「必然存在第一推動者」,即存在超自然的神力。這里的運動是指一般意義下的運動,也包括力學運動在內。
3、亞里士多德關於落體運動的論述見於《論天》(De Caelo),他在另一著作《物理學》(有中譯本,198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中曾多次應用他的落體定律。這是一本關於自然哲學的著作,主要討論運動。
4、亞里士多德認為地上世界由土、水、氣、火,四大元素組成。其中每種元素都代表四種基本特性(干、濕、冷、熱)中兩種特性的組合。土=干+冷;水=濕+冷;氣=濕+熱;火=干+熱。
5、亞里士多德認為白色是一種再純不過的光,而平常我們所見到的各種顏色是因為某種原因而發生變化的光,是不純凈的,這種結論直到17世紀大家對這一種結論堅信不移。
為了驗證這一觀點,牛頓把一個三棱鏡放在陽光下,陽光透過三棱鏡後形成了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組成的光帶照射在光屏上,牛頓得到了跟人們原先一直認為正確的觀點完全相反的結論:白光是由這七種顏色的光組成的,這七種光才是純凈的。
物理學六大性質
1、真理性:物理學的理論和實驗揭示了自然界的奧秘,反映出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
2、和諧統一性:神秘的太空中天體的運動,在開普勒三定律的描繪下,顯出多麼的和諧有序。物理學上的幾次大統一,也顯示出美的感覺。牛頓用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把天上和地上所有宏觀物體統一了。
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建立,又使電和磁實現了統一。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又把質量和能量建立了統一。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論把粒子性、波動性實現了統一。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又把時間、空間統一了。
3、簡潔性:物理規律的數學語言,體現了物理的簡潔特性。例如:牛頓第二定律、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4、對稱性:對稱一般指物體形狀的對稱性,深層次的對稱表現為事物發展變化或客觀規律的對稱性。
例如:物理學中各種晶體的空間點陣結構具有高度的對稱性。豎直上拋運動、簡諧運動、波動鏡像對稱、磁電對稱、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對稱、正粒子和反粒子、正物質和反物質、正電和負電等。
5、預測性:正確的物理理論,不僅能解釋當時已發現的物理現象,更能預測當時無法探測到的物理現象。例如:麥克斯韋電磁理論預測電磁波存在、盧瑟福預言中子的存在、菲涅爾的衍射理論預言圓盤衍射中央有泊松亮斑、狄拉克預言電子的存在。
6、精巧性:物理實驗具有精巧性。設計方法的巧妙,使得物理現象更加明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物理學、網路——亞里士多德
D. 亞里士多德三大理論有哪些
亞里士多德的三大理論:
1.在天文學方面,亞里士多德創立了運行的天體是物質實體的學說。
2.在物理學方面,亞里士多德認為各物體只有在一個不斷作用著的推動者直接接觸下,才能夠保持運動。
3.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說法,「真空」是不能存在的,因為空間必須裝滿物質。這樣才能通過直接接觸來傳遞物理作用。
E. 亞里士多德對物理主要貢獻
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的吧!他雖然對物理及自然科學有很多錯誤的認識,比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是他提出的,當時被人認可相當時間,但後來伽利略證實了錯誤.但亞里士多德在物理學方面最重要的貢獻是創造了這門學科的名稱.「物理」一詞的現代拉丁文「Physica」,有《物理學》這一著作.當然他的物理學與現在的物理不一樣了,前者更廣吧.
F. 亞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
亞里士多德的主要哲學思想
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臘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亞里士多德得非常重視教學方法,他反對刻板的教學方式,於是他經常帶著學生在花園林蔭大道上一邊散步、一邊討論哲理,因此後人把亞里士多德學派稱作「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亞里斯多德師承柏拉圖,主張教育是國家的職能,學校應由國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兒童身心發展階段的思想;贊成雅典健美體格、和諧發展的教育,主張把天然素質,養成習慣、發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個源泉,但他反對女子教育,主張「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務於閑暇。
亞里士多德一生勤奮治學,從事的學術研究涉及到邏輯學、修辭學、物理學、生物學、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美學等,寫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網路全書,據說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等。他的思想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創立了形式邏輯學,豐富和發展了哲學的各個分支學科,對科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亞里士多德首先是個偉大的哲學家,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卻拋棄了他的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實物的原型,它不依賴於實物而獨立存在。亞里士多德則認為實在界乃是由各種本身的形式與質料和諧一致的事物所組成的。「質料」是事物組成的材料,「形式」則是每一件事物的個別特徵。就像是現在有一隻鼓翅亂飛的雞,這只雞的「形式」是它會鼓翅、會咕咕叫、會下蛋等。當這只雞死時,「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雞的物質。柏拉圖斷言感覺不可能是真實知識的源泉。亞里士多德卻認為知識起源於感覺。這些思想已經包含了一些唯物主義的因素。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一樣,認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過程的指導原理。可是亞里士多德對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圖的更為豐富,因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臘時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質料因,即形成物體的主要物質。第二種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質被賦予的設計圖案和形狀。第三種是動力因,即為實現這類設計而提供的機構和作用。第四種是目的因,即設計物體所要達到的目的。舉個例子來說,制陶者的陶土為陶器提供其質料因,而陶器的設計樣式則是它的形式因,制陶者的輪子和雙手是動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途是目的因。亞里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體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蘊藏在一切自然物體和作用之內。開始這些形式因是潛伏著的,但是物體或者生物一旦有了發展,這些形式因就顯露出來了。最後,物體或者生物達到完成階段,其製成品就被用來實現原來設計的目的,即為目的因服務。他還認為,在具體事物中,沒有無質料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質料,質料與形式的結合過程,就是潛能轉化為現實的運動。這一理論表現出自發的辯證法的思想。
亞里士多德在哲學上最大的貢獻在於創立了形式邏輯這一重要分支學科。邏輯思維是亞里士多德在眾多領域建樹卓越的支柱,這種思維方式自始至終貫穿於他的研究、統計和思考之中。當然,他也犯錯誤,但次數很少。
作為一位最偉大的、網路全書式的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對世界的貢獻無人可比。但他的成就遠不止於此。他還是一位真正哲學家,對哲學的幾乎每個學科都作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德、形而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憲法。他的研究課題之一搜集各國的憲法,並依此進行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