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中學物理有哪些實驗

中學物理有哪些實驗

發布時間:2022-10-30 08:13:56

1. 初中物理有哪些實驗方法,及每種

常見初中物理實驗方法
1.控制變數法
這是初中物理實驗中用的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具體可以這樣理解:當實驗結果受到多個因素影響時,為了研究其中某一個因素的變化對結果有何影響,就必須控制其他幾個因素保持不變的方法。具體的例子有: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影響物體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大小的主要因素;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的中國與哪些因素有關;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電流產生的熱量中國與哪些因素有關,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主要因素等等。
2.實驗+假設(合理外推)法
某些物理現象由於條件所限,無法直接由實驗得出結論,於是我們先進行初步實驗,再根據實驗的規律進行合理的延伸推理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初中物理教材主要有兩個這樣的實驗:研究真空不能傳播聲音的實驗;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
3.轉換法
有些物理現象直接通過感官看不見,摸不著很難直接進行觀測加以認識,於是我們通過它們所產生或表現出來的其他看的見,摸的著的現象就能間接的認識它的一種方法。比如:馬德堡半球實驗間接反映了大氣壓不但存在且很大;研究電流產生熱量的中國是通過觀察溫度計的變化而間接反映出來的;研究影響動能大小因素時通過觀察木塊被小球推動的距離來反映小球動能大小的;研究電磁鐵的磁性是通過它吸引鐵釘的數目中國來判斷它的磁性強弱的;研究滑動摩擦力時通過觀察勻速拉動物體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反映了摩擦力的大小等等。
4.等效法
實驗中為了研究的方便,用一個物理量來代替其他的物理量而不會改變物理效果的一種方法。比如:研究合力與各個分力的關系時用一個合力取代了各個分力的共同作用;研究串並聯電路的電阻特點時用總電阻替代了各部分電阻等等。
初中物理新課標中所涉及到的實驗方法還有很多,但作為中招考試以上四種方法是最常出現的,尤其是在實驗題方面,這只是自己幾十年來教學的體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 求初中物理實驗分類

很多耶。
1、控制變數法有:研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液體深度的關系;研究浮力與液體密度、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的關系;研究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及導體的電阻的關系;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流、電阻、通電時間之間的關系;探究物質吸熱本領強弱(即Q吸與物質種類、物體質量、物體溫度升高的度數之間的關系)
2、等效法:研究導體的串聯與並聯時引出「總電阻」的概念;研究多個力的作用效果時,引出合力的概念;
3、模型法:研究光的直線傳播,引出「光線」,即用「光線」表示光;研究簡單機械時,將「撬棒」等工具抽象為「硬棒」(即杠桿);研究磁場的分布引出磁感線;用力的圖示表示物體所受到的力。
4、轉換法(有時也稱放大法):研究發聲的音叉在振動,可將發聲的音叉放入水中會激起水花;研究物體冷熱程度的變化可通過溫度計內水銀柱高度的變化;
電路中電流的大小可通過燈泡的亮度來反映;電磁鐵磁性的強弱可通過其吸引大頭針數目的多少來反映;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熱量的多少(研究焦耳定律)可通過煤油柱高度的變化或煤油溫度的變化或氣球體積的變化來反映。
5、歸納推理法:牛頓第一定律
6、類比法:引入「電流」時與「水流」類比;引入「電壓'時與"水壓"類比.

3. 初中物理的試驗方法 就有些什麼方法還有各個方法對應的物理規律是哪些

中學物理的主要實驗方法有:
(1)等效(替代法);
(2)建立理想模型法;
(3)控制變數法;
(4)實驗推理法;
(5)轉換法;
(6)類比法等.
希望幫助到你,若有疑問,可以追問~~~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__^*)

4. 初中物理實驗有哪些

初中物理的實驗是很多的,包括熱學,聲學,光學,電學。力學實驗。
中考考試的時候,重點的實驗在於光學裡面的平面鏡成像,凸透鏡成像,還有光的反射規律。
力學裡面的重點實驗有很多,例如動能。重力勢能影響因素壓強的影響因素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液體壓強的特點。大氣壓強的測量。機械效率的測量,測量功率。電學實驗的包括串並聯電路電流,電壓的規律。測電阻測小燈泡的電功率。探究電阻大小的影響因素。熱血的實驗包括晶體的熔化,水的沸騰還有,比熱容的測量。以及焦耳定律驗證。

5. 高中物理實驗有哪些

高中物理實驗有:驗證力的平等四邊形定則1.目的:驗證平行四邊形法則。二、驗證動量守恆定律原理:兩小球在水平方向發生正碰,水平方向合外力為零,動量守恆。

長度的測量。

⑴求任一計數點對應的即時速度v:如。

(其中T=5×0.02s=0.1s)

⑵利用「逐差法」求a:

⑶利用上圖中任意相鄰的兩段位移求a。

6. 中學物理十大經典實驗與初中力學實驗

「初中物理是一門很強調理論結合實驗的學科,雖然課本上的定律、概念很多,但是只有與實驗相結合,理解和運用這些書面知識才能得心應手。如何才能學好物理呢?我在這里整理了相關資料,快來學習學習吧!

中學物理十大經典實驗

1、托馬斯·楊的雙縫演示應用於電子干涉實驗

在20世紀初的一段時間中,人們逐漸發現了微觀客體(光子、電子、質子、中子等)既有波動性,又有粒子性,即所謂的「波粒二象性」。「波動」和「粒子」都是經典物理學中從宏觀世界裡獲得的概念,與我們的直觀經驗較為相符。然而,微觀客體的行為與人們的日常經驗畢竟相差很遠。如何按照現代量子物理學的觀點去准確認識、理解微觀世界本身的規律,電子雙縫干涉實驗為一典型實例。

楊氏的雙縫干涉實驗是經典的波動光學實驗,玻爾和愛因斯坦試圖以電子束代替光束來做雙縫干涉實驗,以此來討論量子物理學中的基本原理。可是,由於技術的原因,當時它只是一個思想實驗。直到1961年,約恩·孫製作出長為50mm、寬為0.3mm、縫間距為1mm的雙縫,並把一束電子加速到50keV,然後讓它們通過雙縫。當電子撞擊熒光屏時顯示了可見的圖樣,並可用照相機記錄圖樣結果。電子雙縫干涉實驗的圖樣與光的雙縫干涉實驗結果的類似性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電子具有波動性的一個實證。更有甚者,實驗中即使電子是一個個地發射,仍有相同的干涉圖樣。但是,當我們試圖決定電子究竟是通過哪個縫的,不論用何手段,圖樣都立即消失,這實際告訴我們,在觀察粒子波動性的過程中,任何試圖研究粒子的努力都將破壞波動的特性,我們無法同時觀察兩個方面。要設計出一種儀器,它既能判斷電子通過哪個縫,又不幹擾圖樣的出現是絕對做不到的。這是微觀世界的規律,並非實驗手段的不足。

2、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

伽利略(1564—1642)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者,是科學史上第一位現代意義上的科學家。他首先為自然科學創立了兩個研究法則:觀察實驗和量化方法,創立了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真實實驗和理想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從而創造了和以往不同的近代科學研究方法,使近代物理學從此走上了以實驗精確觀測為基礎的道路。愛因斯坦高度評價道:「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應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16世紀以前,希臘最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是第一個研究物理現象的科學巨人,他的《物理學》一書是世界上最早的物理學專著。但是亞里斯多德在研究物理學時並不依靠實驗,而是從原始的直接經驗出發,用哲學思辨代替科學實驗。亞里斯多德認為每一個物體都有回到自然位置的特性,物體回到自然位置的運動就是自然運動。這種運動取決於物體的本性,不需要外部的作用。自由落體是典型的自然運動,物體越重,回到自然位置的傾向越大,因而在自由落體運動中,物體越重,下落越快;物體越輕,下落越慢。

伽利略當時在比薩大學任職,他大膽地向亞里斯多德的觀點挑戰。伽利略設想了一個理想實驗:讓一重物體和一輕物體束縛在一起同時下落。按照亞里斯多德的觀點,這一理想實驗將會得到兩個結論。首先,由於這一聯結,重物受到輕物的牽連與阻礙,下落速度將會減慢,下落時間將會延長;其次,也由於這一聯結,聯結體的重量之和大於原重物體;因而下落時間會更短。顯然這是兩個截然相反的結論。

伽利略利用理想實驗和科學推理,巧妙地揭示了亞里斯多德運動理論的內在矛盾,打開了亞里斯多德運動理論的缺口,導致了物理學的真正誕生。

人們傳說伽利略從比薩斜塔上同時扔下一輕一重的物體,讓大家看到兩個物體同時落地,從而向世人展示了他尊重科學,不畏權威的可貴精神。

3、羅伯特·密立根的油滴試驗

很早以前,科學家就在研究電。人們知道這種無形的物質可以從天上的閃電中得到,也可以通過摩擦頭發得到。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已經得知如何獲取負電荷電流。1909年美國科學家羅伯特·密立根(1868—1953)開始測量電流的電荷。

他用一個香水瓶的噴頭向一個透明的小盒子里噴油滴。小盒子的頂部和底部分別放有一個通正電的電極和一個通負電的電極。當小油滴通過空氣時,就帶了一些靜電,它們下落的速度可以通過改變電極的電壓來控制。當去掉電場時,測量油滴在重力作用下的速度可以得出油滴半徑;加上電場後,可測出油滴在重力和電場力共同作用下的速度,並由此測出油滴得到或失去電荷後的速度變化。這樣,他可以一次連續幾個小時測量油滴的速度變化,即使工作因故被打斷,被電場平衡住的油滴經過一個多小時也不會跑多遠。

經過反復試驗,密立根得出結論:電荷的值是某個固定的常量,最小單位就是單個電子的帶電量。他認為電子本身既不是一個假想的也不是不確定的,而是一個「我們這一代人第一次看到的事實」。他在諾貝爾獎獲獎演講中強調了他的工作的兩條基本結論,即「電子電荷總是元電荷的確定的整數倍而不是分數倍」和「這一實驗的觀察者幾乎可以認為是看到了電子」。

「科學是用理論和實驗這兩只腳前進的」,密立根在他的獲獎演說中講道,「有時這只腳先邁出一步,有時是另一隻腳先邁出一步,但是前進要靠兩只腳:先建立理論然後做實驗,或者是先在實驗中得出了新的關系,然後再邁出理論這只腳並推動實驗前進,如此不斷交替進行」。他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說明了理論和實驗在科學發展中的作用。作為一名實驗物理學家,他不但重視實驗,也極為重視理論的指導作用。

4、牛頓的棱鏡分解太陽光

對光學問題的研究是牛頓(1642—1727)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亦是他最後未完成的課題。牛頓1665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當時大家都認為白光是一種純的沒有其他顏色的光;而有色光是一種不知何故發生變化的光(亞里斯多德的理論)。1665—1667年間,年輕的牛頓獨自做了一系列實驗來研究各種光現象。他把一塊三棱鏡放在陽光下,透過三棱鏡,光在牆上被分解為不同顏色,後來我們將其稱作光譜。在他的手裡首次使三棱鏡變成了光譜儀,真正揭示了顏色起源的本質。1672年2月,牛頓懷著揭露大自然奧秘的興奮和喜悅,在第一篇正式的科學論文《白光的結構》中,闡述了他的顏色起源學說,「顏色不像一般所認為的那樣是從自然物體的折射或反射中所導出的光的性能,而是一種原始的、天生的性質」。「通常的白光確實是每一種不同顏色的光線的混合,光譜的伸長是由於玻璃對這些不同的光線折射本領不同」。

牛頓《光學》著作於1704年問世,其中第一節專門描述了關於顏色起源的棱鏡分光實驗和討論,肯定了白光由七種顏色組成。他還給這七種顏色進行了命名,直到現在,全世界的人都在使用牛頓命名的顏色。牛頓指出,「光帶被染成這樣的彩條:紫色、藍色、青色、綠色、黃色、橙色、紅色,還有所有的中間顏色,連續變化,順序連接」。正是這些紅、橙、黃、綠、青、藍、紫基礎色不同的色譜才形成了表面上顏色單一的白色光,如果你深入地看看,會發現白光是非常美麗的。

這一實驗後人可以不斷地重復進行,並得到與牛頓相同的實驗結果。自此以後七種顏色的理論就被人們普遍接受了。通過這一實驗,牛頓為光的色散理論奠定了基礎,並使人們對顏色的解釋擺脫了主觀視覺印象,從而走上了與客觀量度相聯系的科學軌道。同時,這一實驗開創了光譜學研究,不久,光譜分析就成為光學和物質結構研究的主要手段。

5、托馬斯·楊的光干涉試驗

牛頓在其《光學》的論著中認為光是由微粒組成的,而不是一種波。因此在其後的近百年間,人們對光學的認識幾乎停滯不前,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進展。1800年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1773—1829)向這個觀點提出了挑戰,光學研究也獲得了飛躍性的發展。

楊在「關於聲和光的實驗與研究提綱」的論文中指出,光的微粒說存在著兩個缺點:一是既然發射出光微粒的力量是多種多樣的,那麼,為什麼又認為所有發光體發出的光都具有同樣的速度?二是透明物體表面產生部分反射時,為什麼同一類光線有的被反射,有的卻透過去了呢?楊認為,如果把光看成類似於聲音那樣的波動,上述兩個缺點就會避免。

為了證明光是波動的,楊在論文中把「干涉」一詞引入光學領域,提出光的「干涉原理」,即「同一光源的部分光線當從不同的渠道,恰好由同一個方向或者大致相同的方向進人眼睛時,光程差是固定長度的整數倍時最亮,相干涉的兩個部分處於均衡狀態時最暗,這個長度因顏色而異」。楊氏對此進行了實驗,他在百葉窗上開了一個小洞,然後用厚紙片蓋住,再在紙片上戳一個很小的洞。讓光線透過,並用一面鏡子反射透過的光線。然後他用一個厚約1/30英寸的紙片把這束光從中間分成兩束,結果看到了相交的光線和陰影。這說明兩束光線可以像波一樣相互干涉。這就是著名的「楊氏干涉實驗」。

楊氏實驗是物理學史上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楊氏以一種非常巧妙的方法獲得了兩束相干光,觀察到了干涉條紋。他第一次以明確的形式提出了光波疊加的原理,並以光的波動性解釋了干涉現象。隨著光學的發展,人們至今仍能從中提取出很多重要概念和新的認識。無論是經典光學還是近代光學,楊氏實驗的意義都是十分重大的。愛因斯坦(1879—1955)指出:光的波動說的成功,在牛頓物理學體繫上打開了第一道缺口,揭開了現今所謂的場物理學的第一章。這個試驗也為一個世紀後量子學說的創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6、卡文迪許扭矩實驗

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指出:兩個物體之間的吸引力與它們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但是萬有引力到底多大?

18世紀末,英國科學家亨利·卡文迪什(1731—1810)決定要找到一個計算方法。他把兩頭帶有金屬球的6英尺長的木棒用金屬線懸吊起來。再用兩個350磅重的皮球分別放在兩個懸掛著的金屬球足夠近的地方,以吸引金屬球轉動,從而使金屬線扭動,然後用自製的儀器測量出微小的轉動。

測量結果驚人的准確,他測出了萬有引力的引力常數G。牛頓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不僅對物理學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對天體力學、天文觀測學,以及地球物理學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人們在卡文迪什實驗的基礎上可以准確地計算地球的密度和質量。

7、埃拉托色尼測量地球圓周

埃拉托色尼(約公元前276一約前194)公元前276年生於北非城市塞里尼(今利比亞的沙哈特)。他興趣廣泛,博學多才,是古代僅次於亞里斯多德的網路全書式的學者。只是因為他的著作全部失傳,今天才對他不太了解。

埃拉托色尼的科學工作極為廣泛,最為著名的成就是測定地球的大小,其方法完全是幾何學的。假定地球是一個球體,那麼同一個時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太陽線與地平面的夾角是不一樣的。只要測出這個夾角的差以及兩地之間的距離,地球周長就可以計算出來。他聽說在埃及的塞恩即今天的阿斯旺,夏至這天中午的陽光懸在頭頂,物體沒有影子,光線可以直射到井底,表明這時的太陽正好垂直塞恩的地面,埃拉托色尼意識到這可以幫助他測量地球的圓周。他測出了塞恩到亞歷山大城的距離,又測出夏至正中午時亞歷山大城垂直桿的桿長和影長,發現太陽光線有稍稍偏離,與垂直方向大約成7°角。剩下的就是幾何問題了。假設地球是球狀,那麼它的圓周應是360°。如果兩座城市成7°角(7/360的圓周),就是當時5000個希臘運動場的距離,因此地球圓周應該是25萬個希臘運動場,約合4萬千米。今天我們知道埃拉托色尼的測量誤差僅僅在5%以內,即與實際只差100多千米。

8、伽利略的加速度試驗

伽利略利用理想實驗和科學推理巧妙地否定了亞里斯多德的自由落體運動理論。那麼正確的自由落體運動規律應是怎樣的呢?由於當時測量條件的限制,伽利略無法用直接測量運動速度的方法來尋找自由落體的運動規律。因此他設想用斜面來「沖淡」重力,「放慢」運動,而且把速度的測量轉化為對路程和時間的測量,並把自由落體運動看成為傾角為90°的斜面運動的特例。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他做了一個6米多長,3米多寬的光滑直木板槽,再把這個木板槽傾斜固定,讓銅球從木槽頂端沿斜面滾下,然後測量銅球每次滾下的時間和距離的關系,並研究它們之間的數學關系。亞里斯多德曾預言滾動球的速度是均勻不變的:銅球滾動兩倍的時間就走出兩倍的路程。伽利略卻證明銅球滾動的路程和時間的平方成比例:兩倍的時間里,銅球滾動4倍的距離。他把實驗過程和結果詳細記載在1638年發表的著名的科學著作《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中。

伽利略在實驗的基礎上,經過數學的計算和推理,得出假設;然後再用實驗加以檢驗,由此得出正確的自由落體運動規律。這種研究方法後來成了近代自然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伽利略的斜面加速度實驗還是把真實實驗和理想實驗相結合的典範。伽利略在斜面實驗中發現,只要把摩擦減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小球從一斜面滾下之後,可以滾上另一斜面,而與斜面的傾角無關。也就是說,無論第二個斜面伸展多遠,小球總能達到和出發點相同的高度。如果第二斜面水平放置,而且無限延長,則小球會一直運動下去。這實際上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慣性運動。因此,力不再是亞里斯多德所說的維持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運動狀態(加速或減速)的原因。

把真實實驗和理想實驗相結合,把經驗和理性(包括數學論證)相結合的方法,是伽利略對近代科學的重大貢獻。實驗不是也不可能是自然觀象的完全再現,而是在人類理性指導下的對自然現象的一種簡化和純化,因而實驗必須有理性的參與和指導。伽利略既重視實驗,又重視理性思維,強調科學是用理性思維把自然過程加以純化、簡化,從而找出其數學關系。因此,是伽利略開創了近代自然科學中經驗和理性相結合的傳統。這一結合不僅對物理學,而且對整個近代自然科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如愛因斯坦所說:「人的思維創造出一直在改變的宇宙圖景,伽利略對科學的貢獻就在於毀滅直覺的觀點而用新的觀點來代替它。這就是伽利略的發現的重要意義」。

9、盧瑟福散射與原子的有核模型

盧瑟福(1871—1937)在1898年發現了a射線。1911年盧瑟福在曼徹斯特大學做放射能實驗時,原子在人們的印象中就好像是「葡萄乾布丁」,即大量正電荷聚集的糊狀物質,中間包含著電子微粒,但是他和他的助手發現向金箔發射帶正電的a射線微粒時有少量被彈回,這使他們非常吃驚。通過計算證明,只有假設正電球集中了原子的絕大部分質量,並且它的直徑比原子直徑小得多時,才能正確解釋這個不可想像的實驗結果。為此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原子並不是一團糊狀物質,大部分物質集中在一個中心的小核上,稱之為核子,電子在它周圍環繞。

這是一個開創新時代的實驗,是一個導致原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肇始的具有里程碑性質的重要實驗。同時他推演出一套可供實驗驗證的盧瑟福散射理論。以散射為手段研究物質結構的方法,對近代物理有相當重要的影響。一旦我們在散射實驗中觀察到盧瑟福散射的特徵,即所謂「盧瑟福影子」,則可預料到在研究的對象中可能存在著「點」狀的亞結構。此外,盧瑟福散射也為材料分析提供了一種有力的手段。根據被靶物質大角散射回來的粒子能譜,可以研究物質材料表面的性質(如有無雜質及雜質的種類和分布等),按此原理製成的「盧瑟福質譜儀」已得到廣泛應用。

10、米歇爾·傅科鍾擺試驗

1851年,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傅科(1819—1868)為驗證地球自轉,當眾做了一個實驗,用一根長達67m的鋼絲吊著一個重28kg的擺錘《擺錘直徑0.30m),擺錘的頭上帶有鋼筆,可觀測記錄它的擺動軌跡。傅科的演示說明地球是在圍繞地軸旋轉。在巴黎的緯度上,鍾擺的軌跡是順時針方向,30小時一周期;在南半球,鍾擺應是逆時針轉動;而在赤道上將不會轉動;在南極,轉動周期是24小時。

這一實驗裝置被後人稱為傅科擺,也是人類第一次用來驗證地球自轉的實驗裝置。該裝置可以顯示由於地球自轉而產生科里奧利力的作用效應,也就是傅科擺振動平面繞鉛垂線發生偏轉的現象,即傅科效應。實際上這等同於觀察者觀察到地球在擺下的自轉。

初中力學經典實驗

力學部分

實驗一:天平測量

【實驗器材】天平(托盤天平)。

【實驗步驟】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兩端的橡皮墊圈。

2.游碼移到標尺最左端零刻度處(游碼歸零,游碼的最左端與零刻度線對齊)。

3.調節兩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盤較高,平衡螺母向左擰;右盤同理),直至指針指在刻度盤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碼,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減砝碼或移動游碼)

5.讀數時,被測物體質量=砝碼質量+游碼示數(m 物=m 砝+m 游)

【實驗記錄】此物體質量如圖:62 g

實驗二:彈簧測力計測力

【實驗器材】細線、彈簧測力計、鉤碼、木塊

【實驗步驟】

測量前:

1.完成彈簧測力計的調零。(沿測量方向水平調零)

2.記錄該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0.2 N。

測量時:拉力方向沿著彈簧伸長方向。

【實驗結論】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F=1.8 N。

實驗三: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金屬塊、量筒、水

【實驗步驟】

1.把金屬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端,記下測力計的示數F1。

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記下液面示數 V1。

3.把金屬塊浸沒在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 F2 和此時液面的示數 V2。

4.根據測力計的兩次示數差計算出物體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計算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V2-V1),再通過 G水=ρ(V2-V1)g 計算出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6.比較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重力之間的關系。(物體所受浮力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實驗結論】

液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大小

實驗四:測定物質的密度

(1)測定固體的密度

【實驗器材】天平、量筒、水、燒杯、細線、石塊等。

【實驗步驟】

1.用天平測量出石塊的質量為 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測得水的體積為 20 ml。

3.將石塊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測得石塊的體積為cm 3 。

【實驗結論】

根據公式計算出石塊的密度為 2400 kg/m 3 。

多次實驗目的: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2)測定液體的密度

【實驗步驟】

1.測出容器與液體的總質量(m總)。

2.將一部分液體倒入量筒中,讀出體積 V。

3.測容器質量(m容)與剩餘液體質量(m剩=m總-m容) 。

4.算出密度:ρ

實驗五:物質質量&體積與那些因素有關

【實驗器材】量筒、天平、水、體積不等的若干銅塊和鐵塊。

【實驗步驟】

1.用天平測出不同銅塊和鐵塊的質量,用量筒測出不同銅塊和鐵塊的體積。

2.要記錄的物理量有質量,體積。

3.設計表格:

【實驗結論】

1.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成正比。

2.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相同。

3.不同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不同。

4.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

實驗六: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一張硬紙板、細繩、剪刀等。

【實驗步驟】

探究當物體處於靜止時,兩個力的關系;探究當物體處於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兩個力的關系。

1.如圖 a 所示,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況下,它們還必須在同一直線,這二力才能平衡。

2.如圖 b、c 所示,兩個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線上的情況下,它們還必須在同一物體上,這二力才能平衡。

【實驗結論】

二力平衡的條件: 1.大小相等(等大)2.方向相反(反向)3.同一直線(共線)4.同一物體(同體)

實驗七: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器材】U 形管壓強計、大量筒、水、鹽水等。

【實驗步驟】

1.將金屬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觀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變大,這說明同種液體,深度越深,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2.保持金屬盒在水中的深度,改變金屬盒的方向,觀察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這現象說明:同種液體,深度相同,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3.保持金屬盒的深度不變,把水換成鹽水,觀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變化,可以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密度(液體種類)的關系。

同一深度,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注意】

在調節金屬盒的朝向和深度時,眼睛要注意觀察 U 形管壓強計兩邊液面的高度差的變化情況。

在研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時,要保持金屬盒在不同液體中的深度相同。

實驗八: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實驗器材】帶刻度的均勻杠桿、鐵架台、彈簧測力計、鉤碼和細線等。

【實驗步驟】

1.把杠桿的中點支在鐵架台上,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桿上讀出力臂值。(研究時必須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才能記錄實驗數據)

2.將鉤碼分別掛在杠桿的兩側,改變鉤碼的位置或個數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記錄的數據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4.把鉤碼掛在杠桿上,在支點的同側用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重復實驗記錄數據,需多次改變杠桿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多次實驗,得出普遍物理規律)

【實驗結論】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當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動力和阻力在支點的異側,則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若動力和阻力在支點的同側,則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反。

7. 初中物理常見的實驗方法有哪些呢

物理學是由實驗和理論兩部分組成,物理學實驗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活動,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它不僅能夠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而且能夠提供科學的思維方法,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培養學生探索世界的能力。現將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實驗方法做如下總結:

一、觀察法

是人們為了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有目的有計劃的對所顯現的有關事物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是收集獲取記載和描述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

實例:水的沸騰實驗中在使用溫度計前,應該先觀察它的量程,認清它的分度值。實驗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上升過程的兩種情況,溫度計在沸騰前和沸騰時的示數變化;在學習聲音的產生時觀察小紙片在揚聲器中的運動狀態,觀察正在發聲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發現發出聲音的物體都在振動;還有光的反射規律;光的折射規律;凸透鏡成像特點等。

二、比較法

是確定研究對象之間的差異點和共同點的思維過程和方法,各種物理現象和過程都可以通過比較確定它們的差異點和共同點。

實例:汽車輪船火車飛機它們的發動機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燒時釋放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而汽油機和柴油機雖然都是內燃機,但它們的構造、吸入的氣體、點火方式、使用范圍等方面都有不同;再如蒸發與沸騰的比較。

三、控制變數法

是指討論多個物理量的關系時通過控制其中幾個物理量不變,只改變其中一個物理量從而轉化為多個單一物理量影響某一個物理量的問題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在實驗數據的表格上的反映為某兩次試驗只有一個條件不同,若兩次試驗結果不同則與該條件有關,否則無關。

實例:研究導體的電阻跟哪些因素有關;研究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研究動能勢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琴弦發聲的音調與弦粗細、松緊、長短的關系;研究物體吸收的熱量與物質的種類質量溫度的變化的關系;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研究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影響感應電流的方向的因素等都採用此法。

四、等效替代法

所謂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證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陌生復雜的問題變換成熟悉簡單的模型進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維方法。

實例:研究串聯並聯電路關系時引入總電阻(等效電阻)的概念,在串聯電路中把幾個電阻串聯起來,相當於增加了導體的長度,所以總電阻比任何一個串聯電阻都大,把總電阻稱為串聯電路的.等效電阻。在並聯電路中把幾個電阻並聯起來,相當於增加了導體的橫截面積,所以總電阻比任何一個並聯電阻都小,把總電阻稱為並聯電路的等效電阻;在電路分析中可以把不易分析的復雜電路簡化成為較為簡單的等效電路;在研究同一直線上的二力的關系時引入合力的概念。

五、轉換法

物理學中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

實例: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可證明一些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馬德堡半球實驗可證明大氣壓的存在;霧的出現可以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影子的形成可以證明光沿直線傳播;月食現象可證明月亮不是光源;奧斯特實驗可證明電流周圍存在著磁場;指南針指南北可證明地磁場的存在;擴散現象可證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鉛塊實驗可證明分子間存在著引力。

六、類比法

所謂類比就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它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他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邏輯思維。從而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較復雜的實驗和較難的物理知識。

實例:電壓與水壓;電流與水流;內能與機械能;原子結構與太陽系;水波與電磁波;通信與鴿子傳遞信件;功率概念與速度概念的形成等。

七、建立模型法

是用物理模型使抽象的理論加以形象化,便於想像和思考。物理學的發展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建立物理模型和用新的物理模型代替舊的或不完善的物理模型的過程。

實例:研究肉眼觀察不到的原子結構時,建立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研究光現象時用到光線模型;研究磁現象是用到磁感線模型;力的示意圖或力的圖示是實際物體和作用力的模型;電路圖是實物電路的模型;研究發電機的原理和工作過程用掛圖及模型;研究內燃機結構和工作原理用掛圖及模型。

八、理想實驗

理想實驗是人們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過程,是邏輯推理和理論研究的重要方法。理想實驗雖然也叫實驗,但它同所說的真實的科學實驗是有原則區別的,真實的科學實驗是一種實踐活動,而理想實驗則是一種思維的活動。

實例:研究真空是否能夠傳聲;牛頓第一定律等。

九、圖像法

圖象表示一個量隨另一個量的變化關系,很直觀。由於物理學中經常要研究一個物理量隨另一個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因此圖象在物理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在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和水的沸騰情況的實驗中,就是運用圖象法來處理數據的。它形象直觀地表示了物質溫度的變化情況,學生在親歷實驗自主得出數據的基礎上,通過描點、連線繪出圖象就能准確地把握住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特點、液體的沸騰特點了。

8. 初中有什麼物理實驗

1、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2、用天平和量筒測定液體的密度
3、探究重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4、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電阻的關系
5、測定小燈泡的額定功率
6、測定平均速度
7、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8、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流
9、探究串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
10、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11、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電阻
12、探究凸透鏡成像的特點
13、研究電磁鐵
14、組成並聯電路
15、用電壓表測串聯電路中的電壓
16、探究並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
17、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
18、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19、用電壓表測並聯電路中的電壓
20、用刻度尺測長度

9. 中學物理基本實驗方法

物理實驗方法有哪些,初中物理常用的八種實驗方法總結。初中物理學的實驗方法有很多,其中初中物理常用的實驗方法有八種。我在這里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中學物理基本實驗方法

圖像法:

1.用溫度時間圖像理解融化、凝固、沸騰現象。

2.電流、電壓、圖像理解歐姆定律I=U/R、電功率P=UI。

3.正比、反比函數圖象鞏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桿平衡F1L1=F2L2

4.壓強p=F/S p=ρgh

浮力 F=ρ液gV排

熱量 Q=cm(t2-t1)等公式。

控制變數法:

1.研究蒸發快慢與液體溫度、液體表面積和液體上方空氣流動速度的關系。

2.研究弦樂器的音調與弦的松緊、長短和粗細的關系。

3.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的關系。

4.研究液體的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的關系。

5.研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

6.研究物體的動能與質量和速度的關系。

7.研究物體的勢能與質量和高度的關系。

8.研究導體電阻的大小與導體長度材料橫截面積的關系。

9.研究導體中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導體電阻的關系。

10.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導體中電流、電阻和通電時間的關系。

11.研究電磁鐵的磁性與線圈匝數和電流大小的關系。

轉換法:

1.利用乒乓球的彈跳將音叉的振動放大;利用輕小物體的跳動或振動來證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

2.用溫度計測溫度是利用內部液體熱脹冷縮改變的體積來反映溫度高低。

3.測量滑動摩擦力時轉化成測拉力的大小。

4.通過研究擴散現象認識看不見摸不著的分子運動。

5.判斷有無電流課通過觀察電路中的燈泡是否發光來確定。

6.磁場看不見、摸不著,可以通過觀察小磁針是否轉動來判斷磁場是否存在。

7.判斷電磁鐵磁性強弱時,用電磁鐵吸引的大頭針的數目來確定。

8.研究電阻與電熱的關系時,電流通過阻值不等的兩根電阻絲產生的熱量無法直接觀測或比較,可通過轉換為可看見的現象(氣體的膨脹、火柴的點燃等的不同)來推導出那個電阻放熱多。

實驗推理法:

1.研究真空中能否傳聲。

2.研究阻力對運動的影響。

3.「在自然界只存在兩種電荷」這一重要結論也是在實驗基礎上推理得出來的。

等效替代法:

1.在電路中若干個電阻可以等效為一個合適的電阻,反之亦可;如等效電路、串並聯電路的等效電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維方法。

2.在研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用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熱時間來替代物體吸收的熱量。

4.用自行車輪測量跑道的長度,跑道較長,無法直接測量,用滾輪法處理:輪子的周長乘以圈數即為跑道的周長。

類比歸納法:

1.研究電流時類比水流。

2.用「水壓」類比「電壓」。

3.用抽水機類比電源。

4.研究做功快慢時與運動快慢進行類比等。

5.用彈簧連接的小球類比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

物理應該怎樣學?

一、概念——學習物理的基礎

物理概念和術語是學習物理學的基礎,只有熟練掌握才能抓住問題的實質和關鍵。學習物理概念的方法有五種:

1、分類法

對所學概念進行分類,找出它們的相同 點和不同點,初中物理學的概念可分為四小類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幾個物理量的積,例如:功、熱量;②概念是幾個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壓強、功率、效 率;③概念反應物質的屬性,例如:密度、比熱、燃燒值、熔點、沸點、電阻率、摩擦系數等;④概念沒有定義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點、溫度。

2、對比法

對於反映兩個互為可逆的物理量可用這種方法進行學習,例如:熔解與凝固、汽化與液化、升華與凝華、有用功與額外功。

3、比較法

對於概念中有相同字 眼的相似相關概念利用相比較學習的方法可以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建立內在聯系。例如「重力」與「壓力」、「壓力與壓強」、「功與功率」、「功率與效率」 「虛像與實像」、「放大與變大」等。

4、歸類法

把相關聯的概念進行分組比較便於形成知識系統。例如:①力、重力、壓力、浮力、平衡力、作用力與反作用 力。②速度、效率、功率、壓強。③杠桿、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力的作用線。④熔解、液化、蒸發、沸騰、汽化、液化、升華、凝華。⑤串聯、並聯、混聯。⑥通路、短路、斷路。⑦能、機械能、功能、勢能。

5、要點法

抓住概念中關鍵字眼進行學習,例如「重力」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豎直向上的力 叫重力,這個概念中「地球的吸引」「豎直向下」就是關鍵字眼,值得反復回味和理解。

二、公式——學習物理的鑰匙

每一個公式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不能亂用,每一個字母都有著特定含義,需要理解,例如P=F/S中「S」指兩物全接觸的公共面積,這個公式既適用於固體,也 可適用於液體和氣體,而P=ρ物gh來說適用范圍就更小,只適用規則固體物體放在水平面上產生的壓強。我們面對每一個公式不能機械記憶其等量關系,廣州中考助手物理老師建議應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擴展,這樣才能形成知識體系,提升學習物理的效率。

1、 根據公式想物理概念,對於ρ=m/V,V=S/t,P=F/S,W=F·S可以記:單位體積某物體的質量叫物質的密度。

2、根據公式記單位,記住物理量的 國際單位、常用單位、單位進率。

3、根據公式想變形公式,多進行這樣的訓練有利於擴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4、根據公式記影響物理量的因素,例如從 f=Fμ記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是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且成正比,又如通過P=F/S記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其實質是乘積式或比值式的物理量都 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5.通過公式想實驗。

公式是實驗的原理所在,從公式中想所要測的物理量,從所測物理量想所需的實驗器材,再進一步想實驗過程,操作過 程中的注意事項。

三、規律——學習物理的關鍵

物理規律是人們通過長期努力從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重要結論,必須深入領會,加強理解,為了幫助記憶,我們通過口訣方式歸納如下:

1、彈簧秤原理:彈性限度是條件,伸長縮短很關鍵,變化包括兩方面,外力可拉也可壓。

2、慣性定律:不受外力是條件,保持勻直或靜止,平衡效果合為零,相當沒有受外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體浸在液體中,要受浮力不密底,排開液體的重量,V排ρ液乘以g

4、功的原理:任何機械不省功,總功有用額外和,對物對功才有用,機械繩重摩擦額。

5、杠桿平衡條件:靜止不動勻轉動,力乘力臂積相等,支點受力畫力線,作出力臂是關鍵。

6、反射定律:三線共面兩角等,成像都是虛像的,物像鏡面對稱軸,鏡面凹面均適用。

7、折射規律:兩種媒質密不同,三線共面角不等,密度大中角度小,垂入射很特殊。

8、歐姆定律:同一導體同狀態,電壓電阻定電流,電阻導體本屬性,材料長短粗細溫。

9、焦耳定律:通電導體產生熱,I平電阻乘時間,電能全部轉熱,純阻兩推經常用。

10、串聯電路:串聯電流路一條,電流大小處處等。總阻總壓各部和,正比關系歸電阻。

11、並聯電路:並聯電壓處處等,幹路電流支路和。總倒等於各倒和,反比關系歸電阻。

12、安培定則:通電導體產生磁,電流方向定磁場。右手握螺旋管,四指電流拇指北。

13、滑動摩擦力:壓力粗糙成正比,滑動大於滾動的,勻速直線或靜止,根據平衡力來求。

14、大氣壓強:高度溫度和濕度,睛夏高於陰和冬,海拔高度2千內,上升12下降1。

15、物體沉浮:浮力重力相比較,也可比較物液密。物小漂浮懸浮等,物大液密必下沉。

16、決定電阻大小因素:溫度一定看材料,長度正比截面反,拉長壓縮很特殊,四倍關系要分清。

17、決定蒸發快慢的因素:蒸發吸熱要致冷,快慢因素三方面,溫度高低接觸面,空氣流動搖扇子。

18、影響沸點的因素:沸騰沸點要吸熱,沸點高低看氣壓,高山氣低沸點低,高壓鍋內溫度高。

19、晶體熔解:吸熱升溫倒熔點,熔解過程溫不變。熔點溫度物狀態,固態液態或共存。

四、儀器——學習物理學的工具

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觀察法和實驗法。熟悉物理學中的各種儀器是進行觀察實驗的基礎。能正確使用各種儀器,就能很好地學習物理。

1、總綱:根據需要選器材,范圍零刻最小值,使用規則認真記,記錄准確加估讀。

2、刻度尺:水平放置零對齊,刻線緊貼視線垂,特殊方法四小類,積小成多曲線替。

3、彈簧稱:豎直靜止勻速讀,力的平衡替換的,調零觀察最小值,使用不能超范圍。

4、溫度計:熱漲冷縮是原理,接觸范圍不脫體,體溫特殊可脫體,使用之前要先甩。

5、天平:水平放置游碼零,刻盤指針對中塊,左放物體右法碼,游碼始終加右盤。

6、平面鏡:物像相等鏡對稱,物動像動含2倍,鍾面問題十二減,全像鏡長物一半。

7、凸透鏡:二倍焦距見大小,一倍焦距見虛正,實像物近像變大,像大必定像距大。實像倒立虛像正,物距像距反向變。

8、杠桿:勻速轉動或靜止,力和力臂積相等,支點支在支架上,調節螺母水平衡。用力最小力臂大,支點力點連線垂。

9、滑輪:輪上之力必相等,軸上之力輪2倍,省力必定費距離,輪上移距軸2倍。

10、定滑輪:固定不隨物移動,支點軸上在園心,力臂相等為半徑,省力一半不變向。

11、動滑輪:動滑支點在輪上,豎直用力省力半,效率計算要計重,不變方向費距離。

12、滑輪組:n個定動一根繩,定出2n變力方,如要2n多一股,動出多省方不變。

13、伏特表:內阻很大電流忽,並聯要測的兩端,若是串接在電路,V表有數A無數。

14、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的電阻,有效部位分清楚,無效不通或短路,滑片接伏三類型。

五、聯系生活——學習物理的靈丹妙葯

物理現象與生活密切聯系,聯系身邊的生活現象,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才能變知識為能力,才能加深理解和增強記憶,如以下例子:

1、長度測量:太薄太短少積多,圓形彎屈細線法。

2、相對運動:月亮走啊我也走,巍巍青山兩岸走。

3、蒸發:涼曬衣糧吹風扇,水中不冷上岸冷。

4、液化:「白氣」不是水蒸氣,水氣液化小霧滴,霧露石油液化氣,蒸氣湯手更厲害。

5、升華凝華:燈泡變黑霜和雪,冰凍衣服直曬干,人工降雨用乾冰,下雪不冷化雪冷。

6、直線傳播:小孔成像影形成,瞄準射擊日月食。

7、平面像:鏡子潛艇潛望鏡,水中月亮鏡中花。

8、折射:筷子變彎眼受騙,叉魚河底像變淺。

9、增大摩擦:凹凸花紋灑灰渣,筷子提米要擠壓。

10、增大壓強:磨刀寬頻地基厚,履帶大象和駱駝。

六、思路——學習物理的捷徑

學習物理,要理順解題思路,歸納起來就是一看二想三畫圖,根據模式去解題,具體來說,就是要:

首先看題,尋找題設中的關鍵字眼,理解這些字眼中的特殊含義;

二想就是要想該題屬於哪個范圍的題目,涉及哪些概念、規律或計算公式:

三畫圖就是要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變成不同的物理具體圖形,最後建立解題模式。

1、下列字眼含義深刻,應該理解熟記,達到能快速提高的地步。

①勻速直線運動(靜止):要麼不受力,要麼受平衡力,速度不變,動能不變。

②光滑水平面:不計摩擦,摩擦力為零。

③水平面上:壓力在數值上等於重力。

④照明電路(電壓等於220伏);正常工作:電壓等於額定電壓,電功率等於額定功率。

⑤導線電阻不計,電壓表內耗電流不計,電流表內耗電壓不計。

⑥沒有特殊要求,物體都是實心的。

⑦漂浮 懸浮 浸沒

2、常見解題關鍵和模式

①光學問題抓「法線」,力學題目要從受力的分析,兩力平衡入手;解電學問題要分析電路的性質(是串聯還是並聯),弄清各個電表測量的是什麼量入手(是總壓還是 分壓,是總流還是分流),各個電鍵的作用是什麼?控制什麼用電器(滑動變阻器有效部位是什麼?抓住這些信息分析,問題大都可以迎刃而解)。

②解物理習題的思維程序

審題→文字翻譯→記憶留痕→建立物理情景→找出隱念條件→排除干擾因素→確立解題關鍵→建立思維網路→列方程解題。

翻譯和留痕就是在審題時首先用符號來表示物理量,並標在物理量上,建立物理情景就是運用示意圖變抽象為具體。

七、技巧——學習物理的杠桿

學習物理的方法很多,綜合和分析是一般的思維方式,有時採用特殊方法進行思考,可以使問題簡單化。下面粗略介紹幾種供同學們選擇。

1、因素分析法:運用有關物理公式,列出與問題有關的和類關系式,了解不變因素,分析問題涉及的變數,作出解答,例如同一物體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別以5米/秒的速度和1米/秒的速度作勻速直線運動,摩擦力的大小怎樣變化。

2、圖示法:認真審題,把題設景象通過畫圖表示出來,便如力學中受力分析示意圖,光學中的光路圖,電學中的電路圖。

3、極端法:有意擴大變數差異,擴大變化可使問題更加明顯,易辯加深對問題的討論。例如測量中的誤差。

4、整體法:把研究的幾個相關聯的對象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可化簡為易。

5、反證法:對一些命題舉出反例給予否定。對於「一定」「肯定」等字眼特別有效。

八、發現——學習物理的最高境界

通過學習,利用所學的知識,發現教材中沒有出現但又有用的規律,使問題簡化,這是學習物理的標准之一!

例如:

A、規則固體水平放, ρgh算壓強

B、液體流動容器裝,壓力大小看形狀上重下壓形象化,上下相等叫規則

C、物體漂浮液面上,所受浮力等重力V排除以物體積,等於ρ物除ρ液

D、物體全部浸液體,V排等於物體積重力浮力比值等,物液密度的比值

E、純冰漂在液面上,化後液面看液密大於水密要上升,小於等於均不變

F、冰含雜質船拋物,關鍵看物的密度小等液密液不變,大於肯定要下降

G、規則容器放物體,增壓浮力除以底。

九、初中階段常見的常數

閱讀全文

與中學物理有哪些實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