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體溫多少度用物理降溫,降到多少度不用物理降溫
體溫在38.5度以下可以用物理降溫,降到37.5以下可以不用物理降溫。
⑵ 高溫中暑的治療與護理
(1)中暑先兆與輕度中暑:及時脫離高溫環境至陰涼處、通風處靜卧,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變化。服用防暑降溫劑:仁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氣散等。並補充含鹽清涼飲料:淡鹽水、冷西瓜水、綠豆湯等,經以上處理即可恢復。
(2)重症中暑病人處理原則:降低體溫,糾正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積極防治休克及肺水腫。
①中暑發生循環衰竭者,醫療、護理的重點是糾正失水、失鈉、血容量不足,以致脫水和循環衰竭。盡快建立靜脈通路,補充等滲葡萄糖鹽水或生理鹽水,糾正休克。注意輸液速度不可過快,以防增加心臟負荷發生肺水腫,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②中暑出現痙攣者,除補充足量的液體外,注意監測血電解質。糾正低鈉、低氯、控制痙攣,抽搐頻繁者應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10ml或用適量的鎮靜劑如10%水合氯醛10~15ml灌腸,或苯巴比妥納0.1~0.2g肌肉注射。並注意安全保護、防止墜床,及時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
③對日射病者應嚴密觀察意識、瞳孔等變化,頭置冰供暖或冰帽,以冷水洗面及頸部,以降低體表溫度,有意識障礙呈昏迷者,要注意防止因嘔吐物誤吸而引起窒息,將病人的頭偏向一側,保持其呼吸道通暢。
④中暑高熱者主要是糾正體溫功能失調所致高熱,同時注意生命體征、神志變化及各臟器功能狀況、防治並發症。降溫措施多主張物理降溫與葯物降溫聯合進行,其方法有頭置冰袋或冰帽,大血管區置冰袋,以冰或風扇控制室在22~25℃左右;也可採用將身體(頭部除外)置於4℃水中降溫法,同時要不斷摩擦四肢,防止血液循環停滯,促使熱量散發;危重者可採用酒精擦浴或冰水擦浴,靜脈輸入液體可於降溫至4℃左右後輸入;降濁時注意防止因降溫過快引起虛脫。葯物可採用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葡萄糖鹽水中靜脈滴注,1~2小時滴完,必要時加用異丙嗪25~50mg,以增加葯效,滴注可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若血壓有下降趨勢,應酌情減慢滴速或停止給葯。採用解熱劑降溫可酌情選用阿斯匹林口服,柴胡肌肉注射,消炎痛拴劑肛內應用。也可採用水合氯醛加冰鹽水低壓灌腸降溫。有時配合靜脈滴注氫化可地松或地塞米松輔助治療。一般當體溫降至38℃左右應逐漸停止用葯,擦乾全身,加強防護。降溫治療中還應注意糾正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失調,尤其是年老、體弱及有心血管疾患的病人,除觀察體溫外,還須注意有無心衰、腎衰、肺水腫、腦水腫、呼衰、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並發症的跡象,要及時報告醫師給以相應處理。按常規做好口腔、皮膚等基礎護理,詳細記錄各觀察項目,以及液體出入量和治療效果。
⑶ 夏季中暑怎麼處理
中暑的簡單緊急處理
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表現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並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葯。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卧,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對於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若遠離醫院,應將病人脫離高溫環境,用濕床單或濕衣服包裹病人並給強力風扇,以增加蒸發散熱.在等待轉運期間,可將病人浸泡於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卻,也是一種好辦法。若病人出現發抖,應減緩冷卻過程,因為發抖可增加核心體溫(警告:應每10分鍾測1次體溫,不允許體溫降至38.3℃,以免繼續降溫而導致低體溫)。
穴位急救法
症狀:中暑而至頭暈,暈厥(包括休克,昏迷等)。
常發生於平常體質弱的人,往往由於過度疲勞,站立過久,環境悶熱,或因悲傷過度等因素引起暫時性腦缺血,表現有眩暈,眼花,出冷汗,惡心、欲吐,甚至突然暈倒,面色蒼白等。
處理方法:
1、溫開水(或用糖開水)一杯給病人飲下,並扶到空氣清新陰涼的地方。
2、當患者出現熱昏厥情況,可用一茶匙食鹽混合600ml水慢慢飲下。
3、按摩太陽穴(有葯油更佳)
4、如暈倒,用手指甲刺激人中穴(鼻唇中間上1/3處)。
5、舒綬胸口的不適,可加按內關穴(腕紋上二寸)。
6、用按摩或刮痧方式刺激中指尖端,百會穴(頭頂部兩耳尖邊線之中點),湧泉穴(足底心前1/3處),令病人盡快蘇醒。可用西瓜皮或濕毛巾為患者抹身,加速體溫下降。
物理降溫
為了使患者高溫迅速降低,可將患者浸浴在4℃水中,並按摩四肢皮膚,使皮膚血管擴張和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散熱。在物理降溫過程中必須隨時觀察和記錄肛溫,待肛溫降至38.5℃時,應即停止降溫,將患者轉移到室溫在25℃以下的環境中繼續密切觀察。如體溫有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涼水擦浴、淋浴,或在頭部、腋窩、腹股溝處放置冰袋,並用電扇吹風,加速散熱,防止體溫回升。老年、體弱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有些患者昏迷不深,浸入4℃水中可能發生肌肉抖動,反而增加產熱和加重心臟負擔,可應用其他物理降溫方法。
葯物降溫
氯丙嗪的葯理作用有調節體溫中樞功能、擴張血管、鬆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是協助物理降溫的常用葯物。劑量25~50mg加入500ml補液中靜脈滴注1~2小時。用葯過程中要觀察血壓,血壓下降時應減慢滴速或停葯,低血壓時應肌內注射重酒石酸間羥胺(阿拉明)、鹽酸去氧腎上腺素(新福林)或其他α受體興奮劑。
治療用葯
熱痙攣和熱衰竭患者應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或靜卧。口服涼鹽水、清涼含鹽飲料。有周圍循環衰竭者應靜脈補給生理鹽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鉀。一般患者經治療後30分鍾到數小時內即可恢復。熱射病患者預後嚴重,死亡率達5%~30%,故應立即採取以下急救措施。
⑷ 中暑了怎麼辦
治療用葯熱痙攣和熱衰竭患者應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或靜卧。口服涼鹽水、清涼含鹽飲料。有周圍循環衰竭者應靜脈補給生理鹽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鉀。一般患者經治療後30分鍾到數小時內即可恢復。熱射病患者預後嚴重,死亡率達5%~30%,故應立即採取以下急救措施。物理降溫為了使患者高溫迅速降低,可將患者浸浴在4℃水中,並按摩四肢皮膚,使皮膚血管擴張和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散熱。在物理降溫過程中必須隨時觀察和記錄肛溫,待肛溫降至38.5℃時,應即停止降溫,將患者轉移到室溫在25℃以下的環境中繼續密切觀察。如體溫有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涼水擦浴、淋浴,或在頭部、腋窩、腹股溝處放置冰袋,並用電扇吹風,加速散熱,防止體溫回升。老年、體弱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有些患者昏迷不深,浸入4℃水中可能發生肌肉抖動,反而增加產熱和加重心臟負擔,可應用其他物理降溫方法。葯物降溫氯丙嗪的葯理作用有調節體溫中樞功能、擴張血管、鬆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是協助物理降溫的常用葯物。劑量25~50mg加入500ml補液中靜脈滴注1~2小時。用葯過程中要觀察血壓,血壓下降時應減慢滴速或停葯,低血壓時應肌內注射重酒石酸間羥胺(阿拉明)、鹽酸去氧腎上腺素(新福林)或其他α受體興奮劑。對症治療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並給予吸氧。補液滴注速度不宜過快,用量適宜,以避免加重心臟負擔,促發心力衰竭。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休克用升壓葯,心力衰竭用快速效應的洋地黃制劑。疑有腦水腫患者應給甘露醇脫水,有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可進行血液透析。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時應用肝素,需要時加用抗纖維蛋白溶解葯物。腎上腺皮質激素在熱射病患者的應用尚有不同看法,一般認為腎上腺皮質激素對高溫引起機體的應激和組織反應以及防治腦水腫、肺水腫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劑量不宜過大,用葯時間不宜過長,以避免發生繼發感染。防患措施及處理戶外運動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長時間曝曬在猛烈的陽光下,體內的熱溫未能充分散發,使體溫升高,腦內部的體溫調節中樞連受破壞而停止活動,這就是中暑。中暑者頭痛、發高燒、嘔吐或昏倒,有時會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動者不可不注意防範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陽帽,並防止曝露在陽光下太久。萬一有中暑現象,應該趕快急救,以免虛脫而斃。首先,將病者移到陰涼的地方,松開或脫掉他的衣服,讓他舒適地躺著,用東西將頭及肩部墊高。次以冷濕的毛巾覆在他的頭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將海綿浸漬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來擦拭身體,盡量扇涼以降低他的體溫到正常溫度。最後測量他的體溫,或觀察患者的脈搏率,若在每分鍾110以下,則表示體溫仍可忍受,若達到110以上,應停止使用降溫的各種方法,觀察約10分鍾後,若體溫繼續上升,再重新給予降溫。恢復知覺後,供給鹽水喝,但不能給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適程度,供應覆蓋物。高溫影響下,體內熱積蓄過多或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出現紊亂,致生命活動受到危害的一種急症。人體能維持體溫37℃左右,是由於體內各器官、組織的新陳代謝和運動時所產生的熱量,能夠通過皮膚表面、呼吸和出汗等途徑所散失的熱量,在體溫中樞的調節下達到平衡。當環境溫度高於皮膚溫度且濕度過大時,蒸發散熱受阻,大量熱積蓄,如不及時採取措施,就會引起中暑。野外作業者、過度疲勞者、久病者、老年人以及產婦等均屬易中暑者。輕度中暑時表現為精神恍惚、疲乏無力、頭昏、心慌、大汗、惡心、體溫超過37.5℃等症狀。有這些症狀的人,如及時離開高溫環境,一般休息3~4小時後可以恢復。重症中暑常有四種類型:① 中暑衰竭:此類型最為常見。由於大汗及周圍血管擴張致血容量不足而引起。起病較急,常在站立或勞動時突然昏倒,多見於老年人和未能及時適應高溫者。② 中暑痙攣:大汗後暢飲又未及時補充鈉鹽,致骨胳肌收縮時發生陣發性疼痛、抽搐,多見於青壯年。③ 日射病:烈日暴曬頭部(大腦溫度可達40~42℃),引起腦組織充血、水腫。以劇烈頭痛、嘔吐為特徵,重者昏迷,但體溫不一定升高。④ 中暑高熱:患者體內大量熱能滯留,體溫高達41℃以上,皮膚乾燥無汗,意識模糊,精神失常、躁動以至昏迷。對中暑者,應使之立即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補充含鹽清涼飲料或注射葡萄糖生理鹽水。對重症病人首要措施是降溫:用冰水、井水或酒精擦洗全身;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或將全身(頭部除外)浸光在4℃水浴中,努力使體溫回降,並送醫院急救。
⑸ 體溫多少度可用物理降溫,降到多少度不用物理降溫
體溫在38.5度以下可以用物理降溫,降到37.5以下可以不用物理降溫。
⑹ 中暑病人降溫的方法有哪幾種
據醫生介紹,高溫中暑常發人群為:高溫作業工人、夏天露天作業工人、夏季旅遊者、家庭中的老年人、長期卧床不起的人、產婦和嬰兒。
若有人員中暑,其救護辦法為 : 1.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如走廊、樹陰下。 2.讓病人仰卧,解開衣扣,脫去或松開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乾衣服,同時開電扇或開空調,以盡快散熱。 3.盡快冷卻體溫,降至38度以下。具體做法有用涼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處;用溫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鍾。 4.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等解暑。 5.還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氣水。另外,對於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撥打120電話,請以求助醫務人員緊急救治。 另據氣象預測,未來兩三天,江南大部、華南北部和東部仍將持續出現日最高氣溫在35℃以上的高溫悶熱天氣,日最高氣溫一般為35--37℃,局部地區可達38--39℃。氣象部門提醒上述地區的人們要注意防暑降溫。
⑺ 誰告訴我中暑的急救方法
中暑是高溫影響下的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常因烈日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下重體力勞動所致。
常見的中暑原因:
正常人體溫能恆定在37。C左右,是通過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作用,使產熱與散熱取得平衡的結果,當周圍環境溫度超過皮膚溫度時,散熱主要靠出汗,以及皮膚和肺泡表面的蒸發。人體的散熱還可通過循環血流,將深部組織的熱量帶至上下組織,通過擴張的皮膚血管散熱,因此經過皮膚血管的血流越多,散熱就越多。如果產熱大於散熱或散熱受阻,體內有過量熱蓄積,即產生高熱中暑。
中暑按病情輕重可分為:
1、先兆中暑
在高溫環境下中,中暑者出現頭暈、眼花、耳鳴、惡心、胸悶、心悸、無力、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此時體溫正常或稍高,一般不超過37.5。C。此為中暑的先兆表現,若及時採取措施如迅速離開高溫現場等,多能阻止中暑的發展。
2、輕度中暑
除有先兆中暑表現外,還有面色潮紅或蒼白、惡心、嘔吐、氣短、大汗、皮膚熱或濕冷、脈搏細弱、心率增快、血壓下降等呼吸、循環衰竭的早期表現,此時體溫超過38。C。
3、重度中暑
除先兆中暑、輕症中暑的表現外,並伴有昏厥、昏迷、痙攣或高熱。
4、重度中暑還可繼續分為:
中暑高熱,即體內大量熱蓄積。中暑者可出現嗜睡、昏迷、面色潮紅、皮膚乾熱、無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壓下降、高熱,體溫可超過40度。
中暑衰竭,即體內沒有大量積熱。中暑者可出現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弱、呼吸淺而快、暈厥、昏迷、血壓下降等。
中暑痙攣:
即與高溫無直接關系,而發生在劇烈勞動與運動後,由於大量出汗後只飲水而未補充鹽分,導致血鈉、氯化物降低,血鉀亦可降低,而引起陣發性疼痛性肌肉痙攣(俗稱抽筋),口渴,尿少,但體溫正常。
日射病:
即強烈的陽光照射頭部,造成顱內溫度增高。中暑者出現劇烈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耳鳴、眼花、煩躁不安、神志障礙,重者發生昏迷,體溫可輕度增高。
中暑時的緊急救護:
脫離高溫環境,迅速將中暑者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使其平卧,頭部抬高,松解衣扣。
補充液體: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並無惡心、嘔吐,可飲用含鹽的清涼飲料、茶水、綠豆湯等,以起到既降溫、又補充血容量的作用。
人工散熱:
可採用電風扇吹風等散熱方法,但不能直接對著病人吹風,防止又造成感冒。
冰敷:
亦可頭部冷敷,應在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放置冰袋(用冰塊、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內,封嚴密即可),並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膚發紅。
每10—15分鍾測量1次體溫。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後的緊急處理要點
戶外運動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長時間曝曬在猛烈的陽光下,體內的熱溫未能充分散發,使體溫升高,腦內部的體溫調節中樞連受破壞而停止活動,這就是中暑。
中暑者頭痛、發高燒、嘔吐或昏倒,有時會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動者不可不注意防範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陽帽,並防止曝露在陽光下太久。
萬一有中暑現象,應該趕快急救,以免虛脫而斃。首先,將病者移到陰涼的地方,松開或脫掉他的衣服,讓他舒適地躺著,用東西將頭及肩部墊高。
次以冷濕的毛巾覆在他的頭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將海綿浸漬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來擦拭身體,盡量扇涼以降低他的體溫到正常溫度。
最後測量他的體溫,或觀察患者的脈搏率,若在每分鍾110以下,則表示體溫仍可忍受,若達到110以上,應停止使用降溫的各種方法,觀察約10分鍾後,若體溫繼續上升,再重新給予降溫。
恢復知覺後,供給鹽水喝,但不能給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適程度,供應覆蓋物。
⑻ 一般來說,高熱病人體溫達到多少以上予以物理降溫
一般來說,高熱病人體溫達在38以下,可不必退燒。超過38度以上就可以採用物理降溫,不過物理降溫一般僅用於緊急退燒。用濕毛巾 (或酒精棉, 慎用)擦孩子額、頸及胸部等處。
發熱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其實,它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發燒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縮短疾病時間、增強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較不具傳染性。這些能力應可以抵消發燒時所經歷的不舒服。
⑼ 中暑高熱病人採用降溫措施,當肛溫降到下列哪項溫度水平時應暫停
中暑不要物理降溫,中暑物理降溫效果不好,中暑吃中暑寶很快就好。
⑽ 中暑人員的體溫降到多少
中暑是人體在高溫環境下細胞內部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導致細胞發生病態,這就是中暑。中暑物理降溫和葯物降溫都會造成對基因的損傷。1.中暑後過分物理降溫可能會導致細胞內部基因傷害或者猝死,從而導致中暑者猝死。對基因造成的損傷的結論多是以神經官能症定論;2.葯物降溫也同樣會損傷細胞內的基因。其表現為經常處於中暑狀態。這種損傷也是不可逆轉的。
物理降溫的介質溫度不能低於26度,低於這個溫度有猝死和造成基因損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