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九年級上冊物理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九年級上冊物理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電磁波的產生和傳播。
知道光是電磁波,電磁波在真空的傳播速度。
知道波長、頻率和波速的關系。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演示了解電磁波的產生,電磁波在真空的傳播。
重、難點:
電磁波的產生。
波長、頻率和波速的關系。
教學器材:
電腦平台、收音機、電源、導線
教學課時:
1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無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電話的傳播需要電話線,收音機、電視信號的傳播沒有導線,它們靠什麼傳播?……電磁波
進行新課:
1、電磁波的產生:
演示:課本80頁試驗
結果:產生了電磁波(為什麼電流要時斷時續)
結論:變化的電流產生電磁波
項目:振動源,波的形成
水波
聲波
電磁波,木棍的上下振動
發聲體的往復振動
導體中電流不斷變化
2、電磁波的傳播:
在很多介質中可以傳播,在真空中也能傳播;
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用c表示:c=3×108m/s這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
①波長:用λ表示,單位是m
②頻率:1秒鍾變化的次數,用f表示,單位Hz
1MHz=1000kHz=1000000Hz
它們的關系:c=λf
3、電磁波的分類:
課本81頁圖示,分類的依據是頻率或波長
光也是一種電磁波
閱讀「科學世界」
錄像……電磁波的海洋
3、達標練習:課本後83頁「動手動腦學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後活動:
完成物理套餐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
課本後練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明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能根據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初步判斷物體是否做功;(2)初步理解功的計算公式,知道功的單位是焦耳,並會進行有關計算;
(3)知道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與物體通過的距離垂直時,該力不做功;
(4)知道功率的概念,會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
經過舉例,理解功及功的必要因素,培養從生活現象中分析物理本質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用力未做功的實例,引起學生適當焦慮,激起其學習功的知識內容的好奇心,使之積極參與判斷是否做功的討論。
【實踐活動】
課外小實驗:測出自己上樓時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時間。
要求:
1.測出:
(1)體重G;
(2)樓層高h;
(3)上樓所用的時間,按正常速度走上去所需時間t1,快速跑上去所需時間t2。
2.計算:
(1)上樓所做的功;
(2)兩次登樓過程的功率。
【板書】
第一節功
1.功的定義:
如果物體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動了一定的距離,就說力對物體做了功。2.功的計算:
功=力×距離
公式:W=Fs
單位:焦耳符號:J
3.功率: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功,用P表示。
公式:P=W/t
單位:W
1W=1J/s
教學目標
a.會利用吸熱公式和放熱公式進行有關吸、放熱計算
b.在條件足夠情況下會計算物質的比熱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首先通過例題,運用所學比熱概念,歸納總結出物體吸熱公式,然後再通過例題寫出放熱公式,加深學生對物質比熱的理解。
分析二:本節內容突出體現對學生計算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
教法建議
建議一:我們可以先復習比熱的概念,然後提出若物體升高的溫度不止1℃怎麼計算吸熱?若物質的質量不止1千克又怎麼計算吸熱?若升高的溫度不止1℃,同時物質的質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麼計算吸熱?由此引出課題,並運用例題1進行驗證。最後由吸熱引申到放熱情況的計算,引出例題2。
建議二:在講完方法後,可以引導學生逆向思維:如何計算物體的比熱,並給出例題。
教學設計示例課題
教學重點
會利用吸熱公式和放熱公式進行有關吸、放熱計算
教學難點
會利用吸熱公式和放熱公式進行有關吸、放熱計算
教學方法
講授
一、復習比熱的知識
二、物體吸熱的計算
Q吸=cm(t-t0)
例題1:把質量為2千克、溫度為30℃的鋁塊加熱到100℃,鋁塊吸收的熱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熱表,知道鋁的比熱,然後代入公式計算。
過程見課本
三、物體放熱的計算
Q放=cm(t0-t)
例題2:有一根燒紅的鐵釘,溫度是800℃,質量是1.5克,溫度降低到20℃時,放出的熱量是多少焦耳?
提示:
先查比熱表,知道鐵的比熱,然後代入公式計算。
過程見課本
四、比熱的計算
例題3;某物質吸收4.2×104焦耳的熱量後,溫度升高5℃,則該物質的比熱為多少?已知該物質共2千克。
解:已知m=2kg,Δt=5℃,
Q=4.2×104J
所以
五、作業
課本P27第7、8題
提出問題:若物體升高的溫度不止1℃怎麼計算吸熱?若物質的質量不止1千克又怎麼計算吸熱?若升高的溫度不止1℃,同時物質的質量也不止1千克又怎麼計算吸熱?
引導學生解題
指導學生
引導學生
學生回憶
思考計算吸熱、放方法
學生自己解題
總結比熱的計算方法
學生板書
探究活動
調查北方冬天有關取暖的問題,用所學知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
教學目標
1,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能舉例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的轉化。
2,理解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能舉例說明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
3,分析和解釋實例,說明過程,動能、勢能、機械能的變化情況。
4,建立能量的概念,樹立能量轉化和守恆的觀念,為後面學習能的轉化和守恆大小基礎。
5、通過分析生產和生活中的實例,養成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習慣和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安排了麥克斯韋滾擺實驗來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接著又安排了把用細線懸掛起來的金屬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放開,以及木球與彈簧片碰撞兩個實驗,來說明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使學生一開始就注意到動能和這兩種勢能都可以相互轉化。在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中,機械能減少轉化為內能的問題安排在下一章講,在這里沒有涉及。教材最後分析了人造衛星繞地球運行過程中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目的是加強物理知識與現代科技的聯系,使學生了解他們所學的物理知識,也可以用來解釋一些高科技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法建議
注重實驗教學,分析上拋小球的實驗到觀察麥克斯韋實驗,在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和觀察物理現象,清楚具體的過程,從速度變化、高度變化到能量變化,學生能從能量變化中知道能量的轉化。
課本實驗中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不用細致分析,但是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注意觀察的分析木球碰撞彈簧片的過程,由於碰撞非常短,所以應當幫助學生想像彈簧片的形變,從而理解動能和彈性勢能的轉化。
教學中注意把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注重分析實例,例如分析射箭過程中的能量轉化,分析衛星運行時。在分析衛星運行時,應當利用板圖標出遠地點和近地點,使學生養成畫圖幫助分析的習慣。
教學設計示例
第二節
【課題】
【重點難點解析】;分析轉化過程。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運行過程中的能量轉化過程。
【教學過程】
1,實驗引課
觀察滾擺實驗,用板圖幫助分析。
實驗時要注意觀察:滾擺在下降過程中速度如何變化;上升階段速度如何變化。
注意分析的問題:到最高點時,高度、速度特點;說明了什麼;到最低點時,高度、速度特點;說明了什麼;在下降過程中,高度、速度如何變化,說明了什麼;在上升過程中,高度、速度如何變化,說明了什麼。
實驗結論: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2,新授課:。
1)分析實例
方法1: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學生自己列舉能體現動能和重力勢能相互轉化的現象,並具體分析能量轉化的過程。用討論分析的方法完成課堂學習。
方法2:一般情況下,可以分析重點實例,例如分析乒乓球從某一高度自由下落過程中,不考慮空氣的阻力,注意分析:乒乓球從某他高度下落到接觸地面的過程;乒乓球從接觸地面到發生最大彈性形變的過程;乒乓球逐漸恢復原來形狀到反彈起來的瞬間;乒乓球反彈起來後上升到最高點的過程。
2)結論:在上升和下降過程中,是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在乒乓球發生彈性形變過程和恢復原來的形狀的過程中,是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所以動能也可以和彈性勢能相互轉化。
3)其他實例分析:可以做課本上的實驗2和實驗3,並由學生自行分析在實驗過程中的能量轉化。
4)難點分析:人造地球衛星在繞地球轉動的過程中,分析能量的轉化。
方法1,一把般情況下,學生由板圖觀察近地點和遠地點的高度和速度的特點,從而分析人造地球衛星在從近地點到遠地點和從遠地點到近地點移動的過程中,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並知道機械能的總量是保持不變的,也為以後學習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打下基礎。
方法2,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板圖觀察近地點和遠地點的高度的特點,並告知學生在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轉動的過程中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讓學生分析在衛星到達近地點和遠地點的位置時,運行速度的特點是什麼,並想像衛星是如何繞地球轉動的,從而增強學生想像事物的能力。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名稱】觀察和分析某個動能和彈性勢能轉化的實例
【組織活動形式】學生小組
【輔導參考】
1,觀察和實踐蹦床運動,分析在接觸蹦床過程中,蹦床發生彈性形變的過程和能量轉化。
2,拆開一個玩具小車,觀察上弦時,發生的彈性形變,以及它在恢復原狀過程中的特點。
【評價方案】
1、學生自評。
2、寫出分析和觀察的過程。
3、應用到其他的實例。
目標
1.知道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其他單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納米.各個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2.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3.能正確讀出測量結果,知道測量數值由准確值和估計值組成.
4.知道什麼是誤差,什麼是錯誤並區別誤差和錯誤.
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對圖形和圖像觀察,了解通過視覺判斷的長度與實際測量不同;通過觀察刻度尺,認識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線.
2.培養能力:通過單位換算,學會換算的一般.
德育目標
養成認真、細致的好習慣,例如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減小誤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過讓觀察圖和估測1分鍾的時間,認識到人的感覺並非可靠的,從而引出了用測量工具進行實際測量的重要性.列舉了熟悉的測量工具,並指出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測量工具,教材利用圖片幫助分析如何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教材要求教學中注重觀察的環節.對於「長度的單位」提供了兩個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學生聯系生活形成一般長度的概念.在關於「誤差」的內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分析了誤差為什麼產生,和錯誤的區別以及減小的方法.
教法建議
關於測量部分,由於學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現象的經驗,對測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所以應當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兩個例子,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學生認識到利用感覺器官做判斷的局限性,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可以讓學生總結出「感覺並不總是可靠的,需要進行測量」的結論.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聯系實際,說明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應用大量的測量、精確的測量等.
關於長度的單位,應當著眼形成長度的具體觀念初中英語,所以在教學中展示圖片、圖像和一些關於長度的視頻,教學方法應當注意讓學生動起來,自己實踐.
關於正確使用刻度尺,先觀察刻度尺的零點、量程、最小刻度,並告知其他的測量工具也有類似的問題,從而形成學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規律」的觀念.在此基礎上,用觀察法自己得到正確的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方法.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組織討論小組,其後,引導學生勤於思考著重理解,分析正確的和錯誤的測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麼是正確的測量.
關於正確記錄測量結果,結果要註明單位,應當在今後的學習中進一步鞏固,提示學生要重視這個問題就可以了.在正確讀數這個問題上,講清得到讀數的步驟,學生在此基礎上,用練習鞏固,形成學習習慣為宜,不宜讓學生弄清細節和原理.
關於誤差的教學,講清誤差和錯誤的區別,並知道減小誤差的方法,關於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具體應用,在測量電阻中才會較高要求的應用.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要學的內容機械運動和參照物指的`是物體的位置變化叫機械運動,其核心是參照物的選取,理解它的關鍵是結合實際生活經驗來辨別那個是研究對象那個是參照物,本節課運動的描述是運動和力的第一節,這一節看似簡單,但它卻深深影響運動、運動和力、機械能的學習,因而理解本節的內容對後面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學習目標及分析
目標:1、知道什麼是機械運動和參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分析:1、知道什麼是機械運動和參照物的概念就是指讓學生明白物體位置發生變化的運動都是機械運動,看一個物體是否在運動都必須選一個標准物體,這個標准物體就是參照物。
2、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就是指藉助參照物的基礎上的判定,可學生對於參照物並沒有意識,需要教師合理引導,完成從感性向理性的過渡。
三、問題診斷及分析
運動是普遍的現象,學生有感性認識,但如何科學地描述運動,學生還未接觸到。可以說學生對運動的認知是膚淺的,表面化的,缺乏對知識的再編碼,還沒有上升到理性認識,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從繁雜多樣的運動個體中總結出規律,完成理性認識的升華。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根據本節的內容及特點,採用討論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師逐步深化提問,學生分析、論證、歸納得出結論,而後實例分析應用來使三維目標得到落實。
五、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
通過引導學生想想身邊的各種運動,教師講解分子運動、地殼運動,體驗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
2、講授新課
一、機械運動
問題一:足球場上正在進行比賽,場上哪些物體是運動的?哪些物體是靜止的?
(設計意圖:通過對學生所熟悉的運動進行研究。從而得出運動與靜止的概念。)
運動員,足球是運動的,球門是靜止的。
1、運動的物體有什麼特點?
它們相對於地面的位置在改變。
2、靜止的物體是絕對不動的嗎?
不是,球門相對於地面的位置雖然沒有改變,但是隨地球的運動,它相對於太陽的位置在改變,因此也在運動著,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
結論:
靜止和運動是相對的。
機械運動實質上是物體位置的變化。
二、參照物
課堂活動
請同學們把物理課體放在桌子上,課體上放一鉛筆盒,推動課體使它沿桌面緩緩移動,觀察現象。
問題二:根據實驗現象看看選取不同物體作為參考標准時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
(設計意圖:得出描述物體運動必須要選一個參考物。)
選取桌子作標准,鉛筆盒和課本是運動還是靜止的?
選取課本作標准,鉛筆盒和桌子是運動還是靜止的?
選取鉛筆盒作標准,課本和桌子是運動還是靜止的?
學生描述結論
結論:
描述物體運動的情況首先要選定一個標准參照物
所選參照物不同,判斷物體運動或靜止的結果不同。
判斷物體運動或靜止的方法
選定參照物
看物體相對於參照物有沒有發生位置改變
改變運動
沒改變靜止
什麼是參照物
為了確定物體的位置和描述物體的運動而選作標準的一個物體或一組相對位置不改變的物體叫參照物。
參照物可以任意選取,研究地面上的物體,常選地面或相對於地面靜止的物體作參照物。
③小結
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被判斷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有位置的變化該物體是運動的。
被判斷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無位置的變化該物體是靜止的。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靜止是相對的,我們觀察同一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
Ⅱ 初三物理磁學 主要學什麼
初三物理磁學主要學磁體、磁極、磁場、電流的磁場:奧斯特實驗表明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1、磁體、磁極(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物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的性質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質叫磁體。磁體的磁極總是成對出現的。
2、磁場:磁體周圍空間存在著一個對其它磁體發生作用的區域。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磁場方向:小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磁體周圍磁場用磁感線來表示。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
3、電流的磁場:奧斯特實驗表明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通電螺線管對外相當於一個條形磁鐵。通電螺線管中電流的方向與螺線管兩端極性的關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則來判定。(這種判定方式就是著名的安培定則)
(2)九年級物理滬科版磁是什麼教案擴展閱讀
磁學和電學有著直接的聯系。經典磁學認為如同電荷一樣,自然界中存在著獨立的磁荷。相同的磁荷互相排斥,不同的磁荷互相吸引。而現代磁學則認為環形電流元是磁極產生的根本原因,相同的磁極互相排斥,不同的磁極互相吸引。
利用地磁場進行磁化的方法,包含有豐富的科學道理。近代科學表明,磁鐵的磁性是由磁疇的規則排列形成的,非磁鐵由於磁疇排列雜亂無章而不具磁性。魚形薄鐵片燒紅以後,內部磁疇活動加劇,沿南北方向放置,可以在強大的地磁場作用下,使磁疇順著地磁場的方向排列。
至於魚尾稍微向下傾斜,是由於地球磁場的磁傾角作用,可以增大磁化的程度,這也反映了當時中國已經發現了地球的磁傾角。歐洲人用同樣的方法進行人工磁化,比中國晚了四百多年,磁偏角的發現是哥倫布在航海探險中於1492年發現的,而磁傾角的發現則還要更晚一些時候。
Ⅲ 九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梳理
沒有加倍的勤奮,就沒有才能,也沒有天才。天才其實就是可以持之以恆的人。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奮一直都是學習通向成功的最好捷徑。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一些 九年級物理 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上冊物理公式和知識點
電磁
1.永磁體包括人造磁體和天然磁體.在水平面內自由轉動的條形磁體或磁針,靜止後總是一端指南(叫南極),一端指北(叫北極).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原來沒有磁性的物質得到磁性的過程叫磁化.鐵棒磁化後的磁性易消失,叫軟磁鐵;鋼棒磁化後的磁性不易消失,叫硬磁鐵.
2.磁體周圍空間存在著磁場.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因此可用小磁針鑒別某空間是否存在磁場.
3.人們為了形象地描述磁場引入了磁感線(實際並不存在)。(採用了模型法)磁感線的疏密表示該處磁場的強弱,磁感線的方向(即切線方向)表示該處磁場方向。在磁體外部磁感線從北極出發回到南極,在磁體內部磁感線從南極指向北極。磁感線都是閉合曲線。
4.可以用安培定則(右手螺旋定則:右手握住導線,讓伸直的大拇指方向跟電流方向一致,那麼彎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場方向)來判定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對於通電螺線管,用右手四個手指的環繞方向表示螺線管上的電流方向,則大拇指指向即為通電螺線管的N極。
5.電磁鐵與永磁體相比有很多優點,它可以通過調整電流的有無、強弱、方向,達到控制磁場的有無、強弱、方向。利用電磁鐵做成的電磁繼電器(電鈴)在自動控制和遠距離操縱上常有應用。
6.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7.直流電動機就是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里受到力的作用發生轉動而製作的。在這一過程里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在直流電動機里利用換向器改變線圈中電流方向,使線圈在磁場力作用下持續沿同一方向轉動。
8.閉合迴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會產生感應電流,這就是電磁感應現象。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一是電路閉合;二是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即導體運動方向不能與磁感線平行。
9.發電機是利用閉合線圈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轉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原理製成的,它是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10.電池分化學電池(正極是銅帽碳棒)、水果電池、伏打電池(有里程碑意義,是真正意義上的電池)、蓄電池(有鉛和硫酸,污染大)、太陽能電池(無污染,利用可再生能源),燃料電池發電廠發電有以下幾種方式:火力發電,水利發電,風力發電,核能發電,潮汐發電等。
九年級物理知識點歸納
《壓強和浮力》
一、固體的壓力和壓強---
1、壓力:
⑴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⑵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桌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F=物體的重力G
⑶固體可以大小方向不變地傳遞壓力。
⑷重為G的物體在承面上靜止不動。指出下列各種情況下所受壓力的大小。
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課本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採用了控制變數法。
3、壓強:
⑴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⑵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單位分別是:p:帕斯卡(Pa);F:牛頓(N)S:米2(m2)。
A使用該公式計算壓強時,關鍵是找出壓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積S(受力面積要注意兩物體的接觸部分)。
B特例:對於放在桌子上的直柱體(如:圓柱體、正方體、長放體等)對桌面的壓強p=ρgh
⑷壓強單位Pa的認識:一張報紙平放時對桌子的壓力約0.5Pa。成人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時,其腳下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腳的壓力為:1.5×104N
⑸應用:當壓力不變時,可通過增大受力面積的 方法 來減小壓強如:鐵路鋼軌鋪枕木、坦克安裝履帶、書包帶較寬等。也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的方法來增大壓強如:縫一針做得很細、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體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壓力壓強問題:
處理時:把盛放液體的容器看成一個整體,先確定壓力(水平面受的壓力F=G容+G液),後確定壓強(一般常用公式p=F/S)。
初三物理知識點部分 總結
一、測量
⒈長度L:主單位:米;測量工具:刻度尺;測量時要估讀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長度單位。
⒉時間t:主單位:秒;測量工具:鍾表;實驗室中用停表。1時=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質量m: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主單位:千克; 測量工具:秤;實驗室用托盤天平。
二、機械運動
⒈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發生變化的運動。
參照物:判斷一個物體運動必須選取另一個物體作標准,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⒉勻速直線運動:
①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a 比較在相等時間里通過的路程。
b 比較通過相等路程所需的時間。
②公式: v=s/t
③單位換算:1米/秒=3.6千米/時。
三、力
⒈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力的單位:牛頓(N)。測量力的儀器:測力器;實驗室使用彈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是指物體的速度大小或運動方向改變。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圖示,要作標度;力的示意圖,不作標度。
⒊重力G:由於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方向:豎直向下。
重力和質量關系:G=mg m=G/g
g=9.8N/kg。讀法:9.8牛每千克,表示質量為1千克物體所受重力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叫做物體的重心。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兩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物體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靜止,也可以作勻速直線運動。
物體的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
⒌同一直線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與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與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條件下,滾動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小得多。
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接觸面材料性質和粗糙程度有關。【滑動摩擦、滾動摩擦、靜摩擦】
7.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慣性:物體具有保持原來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
九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梳理相關 文章 :
★ 九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歸納
★ 初三物理上冊知識點梳理
★ 初三物理上冊知識點梳理
★ 初三物理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
★ 初三物理上冊重點知識點歸納
★ 初三物理重要知識點梳理
★ 九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歸納
★ 人教版初三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
★ 初三物理知識點總結梳理
★ 九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人教版
Ⅳ 初三物理電流的磁場知識點
看你是什麼版本的。這里是滬科版。它常出現在選擇題和填空題。奧斯特實驗,電磁感應現象,電動機的原理,發電機的原理經常一起出現。奧斯特實驗主要是電生磁,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通電螺線管主要考右手螺旋定則,畫圖題也會出現;電磁鐵可能會考實驗探究題,磁性強弱與電流和線圈匝數有關。滬科版的這個內容在中考中大概佔5分
Ⅳ 求【滬科版】初中物理【所有試驗】的概述和總結
初中物理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簡介:初中物理優質資料下載,適合各階段老師教學,學生日常輔導,中考沖刺,技能提升的學習。
Ⅵ 滬科版九年級物理
第十一章 從水之旅談起
1.在生活中物質常見的狀態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當溫度發生變化時,物質的狀態可能發生變化。
2. 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這一溫度叫冰的熔點。通常情況下,冰的熔點是0。C。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不變,這一溫度叫水的沸點,通常情況下水的沸點的100。C。
3.在一定溫度下熔化的固體屬於晶體,沒有確定熔化溫度的固體屬於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由硬變軟再變成可流動的液體的是非晶體,晶體可直接由硬的固體變成流動的液體。
4.在利用熔化圖像來區分晶體和非晶體時,持續上升的是非晶體的熔化圖像;呈階梯式上升的是晶體的熔化圖像。
5.晶體的熔點會由於雜質的存在或外界壓強的變化而變化。液體的沸點也與液面的氣壓有關,氣壓低的地方液體的沸點低。
6.晶體熔化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1)溫度達到熔點;(2)能夠繼續吸熱。液體沸騰的條件有兩條:(1)溫度達到沸點;(2)繼續吸熱。
7.對於同一種液體而言,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主要有:(1)液體溫度的高低;(2)液體表面積的大小;(3)液面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
8.物質直接由固體變成氣體的物態變化叫做升華,升華是吸熱過程。
9.使液體沸騰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1)液體的溫度達到沸點;(2)液體能夠繼續吸熱。
10.蒸發和沸騰的區別是(1)—————————————————————————————————————(2)——————————————————————————————(3)————————————————————————————————————。蒸發和沸騰是汽化的兩種方式。「製冷」和「致冷」不是一回事,注意不要寫錯字。
11.物態變化指的是物質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的變化。共有六種物態變化過程,其中,熔化、汽化和升華需要吸熱,凝固、液化(凝結)和凝華需要放熱。
12.無論晶體或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都要吸熱,在凝固過程中都要放熱。
13.在兩個物體間存在溫度差時,才會有熱傳遞現象發生。在熱傳遞過程中,高溫物體放熱,低溫物體吸熱。
14.水是寶貴的資源,我們要注意開源節流,避免水危機的出現。水體可以自凈,也可以進行人工凈化。
第十二章 內能和熱機
1. 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溫度分為攝氏溫度(t)和熱力學溫度(T),T=t+273.溫度的常用單位是攝氏度(℃)國際單位是開爾文,簡稱開(K)。常見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的。有溫度計、寒暑表、體溫計。除此以外,還有固體溫度計、彩色溫度表等。
2. 1℃的規定:把————————————的溫度規定為零度,把1標准大氣壓下——————的溫度規定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間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是攝氏溫度的一個單位,叫1℃。
3. 實驗室用溫度計的量程:-20—110℃,分度值是:1℃。寒暑表的量程:-30—50℃,分度值:1℃。體溫計的量程35—42℃,分度值是0.1℃。
4. 溫度計的使用:(1)在使用之前先觀察它的量程,選用合適的溫度計;還要認真觀察物濃度計的分度值。(2)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備測液體中,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數;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離開備測液體,視線要與溫度計內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1)分子動能:構成物質的分子由於做無規則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分子動能。(2)分子勢能:由於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分子勢能。(3)物體的內能:物體內部所有分子作物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物體的內能。
6. 物體內能的理解:(1)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2)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內能。(3)內能具有不可測量性,就是不能准確知道一個物體內能的具體數值。
7. 改變物體內能的途徑是做功和熱傳遞。
8. 做功與內能的變化關系: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加;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會減小,有時內能不減小,如:錘敲釘時,釘和錘的溫度都升高,相應的內能都增大。再如:重錘從高處落下,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再轉化為內能,內能沒有減小反而增加了。
9. 熱傳遞改變內能的實質是不同物體之間或同一物體不同部分之間內能的轉移過程。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不同物體或同一物體不同部分之間存在的溫度差。熱傳遞的三種形式: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
10.熱量: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做熱量。在熱傳遞過程中,高溫物體放出熱量,內能減少,溫度降低;低溫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大,溫度升高。注意:有些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後,溫度不一定改變,內能發生了變化。
11. 熱量的單位:焦耳(J)。
12.(1)探究物質的比熱容:質量相等的不同物質,在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吸收的熱量是不是一樣多?探究Q與c的關系,控制m和△t相同(控制變數法)。(2)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該物質的比熱容。符號:c;單位:J/(kg·℃),讀作:焦每千克攝氏度。(3)比熱容與物質的狀態有關,與物質的形狀、質量、溫度、位置無關。水的比熱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義是:質量是1千克的水溫度升高(或降低)1℃時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J 。
13.熱量的計算: (1)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的公式是:Q吸=cm△t=cm(t-t0)。(2)溫度降低時放出的熱量的公式是:Q放=cm△t=cm(t0-t)。如果在熱傳遞過程中,沒有熱量的損失,則有Q吸=Q放
14.(1)熱機:燃料燃燒時釋放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叫熱機。(2)內燃機:燃料直接在發動機氣缸內部燃燒產生動力的熱機叫內燃機。內燃機分為汽油機和柴油機。
15. 汽油機:是利用氣缸內燃燒的汽油產生高溫高壓的燃氣來推動活塞做功的熱機。(氣缸頂部有火花塞,吸入的是汽油和空氣的混合氣)。(1)汽油機工作一個循環包括四個沖程:吸氣、壓縮、做功、排氣沖程;飛輪轉動兩周;做一次功。(2)能的轉化:在壓縮沖程,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在做功沖程,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16. 柴油機:是利用氣缸內燃燒柴油所產生的高溫高壓燃氣來推動活塞做功的熱機。(汽缸頂部有噴油嘴,只吸入空氣)。(工作原理與汽油機相同)。
17.燃料的熱值(q):1kg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熱值。(1)燃料燃燒是化學能轉化為熱能;(2)相同質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力量不同。(3)熱值的單位「焦/千克」,符號:J/kg,氣體燃料的熱值單位是J/m3.(3)熱值的物理意義:如,木炭的熱值3.40×107J/kg的物理意義是:1kg的木炭完全燃燒時所放出的熱量是3.4×107J。
18. 有關熱值的計算:Q放=mq;變形式:q=Q放/m和m=Q放/q
19. 熱機能量的損失:(1)燃料未能完全燃燒;(2)廢氣帶走很大一部分能量;(3)一部分能量消耗在散熱上;(4)克服摩擦做功。
20. 熱機的效率:熱機轉變為有用功的能量與燃料完全燃燒釋放的能量的比值稱為熱機效率。公式:η=Q有用/Q總
21. 提高熱機效率的主要途徑:(1)使燃料充分燃燒;(2)盡量減少各種熱損失;(3)在熱機的製造和設計上,採用先進的技術;(4)使用時注意保養,保證良好的潤滑,合理調整運動零件之間的間隙,減少因克服摩擦阻力而額外消耗的功。
22. 環境污染:(1)廢氣污染(車輛排放的廢氣);(2)雜訊污染(熱機和熱機帶動機器產生的雜訊)。
23.環境保護措施:(1)改進燃燒設備,消除煙塵;(2)提高燃料的綜合利用,採取集中供熱;(3)充分開發利用污染少和無污染的能源。
24.有關熱值的計算:
(1)完全燃燒10kg的汽油可以放出—————J的熱量。(汽油的熱值為4.6×107J/kg)
(2)天然氣的熱值是7.5×107J/m3,若某家庭使用了2m3的天然氣,這些天然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的熱量是—————J.
(3)某同學在實驗室用酒精燈把0.1kg的水從20℃加熱到100℃。求①水吸收的熱量;②如果這些熱量由酒精燃燒提供,至少要完全燃燒多少千克酒精?
第十三章 了解電路
1.一些物體被摩擦後,能夠吸引輕小物體。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物體帶了「電」,或者說帶了電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帶電體吸引輕小物體。
2.自然界中有且只有兩種電荷。在物理學中,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為正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上帶的電荷為負電荷。電荷的性質是:同種電荷相排斥,異種電荷相吸引。
3.摩擦起電的原因:不同的物體對電子的束縛能力不同,當兩個物體相互摩擦時,束縛電子能力強的物體從束縛電子能力弱的物體中奪得電子,得電子的物體顯負電性,失去電子的物體顯正電性。
4.使物體帶電的其他方法:①接觸帶電;②靜電感應:一個帶電物體與不帶電的物體相互靠近(不接觸)時,由於電荷的相互作用,導體內部電荷重新分布:異種電荷被吸引到帶電體附近,而同種電荷被排斥到遠離帶電體的另一端。這種現象叫靜電感應。
5.驗電器:①構造:金屬球、絕緣塞、金屬桿、金屬箔片組成;②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③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④方法:讓物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若金箔片張開,說明物體帶了電。
6.電池是常見的電源,它供給電路電能。它有正、負兩個極。在電路中,電池的正極用「+」表示,負極用「-」表示。電流是電荷的定向移動,物理學上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根據這個規定,電路接通時,電流總是從電源的正極流出,經過導線、用電器等流入電源的負極。開關可控制電路的通斷;用電器可以將電能轉化為熱能或機械能。
7.電路:用導線把電源、用電器、開關連接起來的電流通路稱為電路。①處處連通的電路叫通路(用電器正常工作);②在某處斷開的電路叫開路(用電器不能正常工作);③不經過用電器而直接跟電源兩極連接的電路叫短路(用電器不能正常工作且電流很大,會燒壞電源和導線,甚至引起火災)
8.電路圖:用電源、開關、用電器等電路元件的規定符號表示電路連接情況的圖叫電路圖。畫電路圖時應注意:①用統一規定的符號;②要簡潔、整齊、對稱、均勻分布,元件符號一定不能畫在電路的拐角處;③符號與實物對應;④電路圖最好呈長方形。
9.串聯電路:各用電器順次首尾相接後接入電路的連接方法叫串聯電路。並聯電路:各用電器兩端分別連在一起後再接入電路的連接方法叫並聯電路。①在串聯電路中,電流只有一條流通路徑,各用電器工作時相互影響。在並聯電路中,電流有多條流經路徑,各支路中的用電器工作時互不影響。②在串聯電路中,開關可控制所有用電器,且開關的位置不影響其控製作用。在並聯電路中,幹路中的開關可以控制所有的用電器,支路中的開關只能控制支路上的用電器。
10.串並聯電路的識別:①定義法:「首首相接,尾尾相接」;②電流法:讓電流從正極出發,經過各用電器回到電源負極,途中不分流,是串聯;在某處分為幾條支路的是並聯。③拆除法:逐個拆除電路中的電阻,根據電路中中有無電流通過來識別電路的方法。④節點發:在識別不規范的電路時,不論導線有多長,只要其間沒有電源、用電器等,導線兩端點均可以看成同一個點,從而找出各用電器兩端的公共點。
11.電流:物理學中用每秒通過導體任一橫截面的電荷量來表示電流的強弱,叫做電流;用字母「I」表示。電流的國際單位:「安培」,簡稱「安(A)」;比安小的單位有:毫安(mA)、微安(μA)。1A=1000mA,1mA=1000μA
12.電流的定義式:I=Q/t 電荷量Q的單位是「庫倫」簡稱「庫(c)」;時間t的單位是「秒(s)」;所以,電流I的單位是「庫/秒(c/s)」,它的專門名稱是「安培」,即1c/s=1A。
13.電流表:用來測量電流的大小。在電路中的符號是「�」常見的電流表有三個接線柱「-、0.6、3」,兩個量程「0~0.6A」和「0~3A」, 當使用不同的量程指針指在同一個位置時,示數是5倍關系。分度值分別為:0.02A、0.1A。使用規則:①電流表與所測用電器串聯;②必須讓電流從正接線柱流入,從負接線柱流出;③被測電流不能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14.串並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①串聯→I=I1=I2=…=In②並聯→I=I1+I2+…+In
15.電壓:電壓是使電荷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的原因。電壓用字母U表示,單位是「伏特」,簡稱「伏」,字母表示「V」。比「V」大的單位還有「kV」和「MV」。1MV=103 kV=106V.注意:①電壓存在時不一定存在電流。②電壓不是某一點的電壓,必須指明是哪一個用電器兩端或哪兩點之間的電壓。
16.電壓表:又叫伏特表,用來測量電壓的儀表。表盤上標有「V」,電路中的符號是「�」,常用的電壓表有三個接線柱「-、3、15」,兩個量程「0~3V」和「0~15V」,當使用不同的量程指針指在同一位置時,示數是5倍關系。分度值分別是:0.1V、0.5V。使用規則:①電壓表要並聯在電路中;②電流從「+」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③被測電壓不能超過電壓表的量程;④電壓表可以直接連接在電源的兩極,測量電源電壓。
17.串、並聯電路中的電壓特點①串聯:U=U1+U2+…+Un ②並聯:U=U1=U2=…Un
在下列的方框內,自己設計一個串聯和並聯、可以測用電器電流和電壓電路圖:
第十四章 探究電路
1.電阻: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符號:R;其國際單位「歐姆」,簡稱「歐」,符號「Ω」,常用的電阻單位還有「千歐(kΩ)」和「兆歐(M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kΩ=103Ω 1MΩ=103kΩ 電阻的作用是:調節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電路中的符號是「 」
2.探究電阻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用控制變數法。結論: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於導線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當其他條件不變時,電阻與長度成正比、與橫截面積成反比;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不管它是否接入電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總是存在的。
3.變阻器:分為「滑動變阻器」和「電阻箱」;符號分別為「__」和「__」。
滑動變阻器:①原理:靠改變連入電路的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②作用:調節滑動變阻器可以改變連入電路的阻值,可以改變電路的電流和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有時還起到保護電路的作用。③使用:串聯在電路中,接線柱連接時要「一上一下」。
4.電阻箱:是一種能夠表示出阻值大小的變阻器。使用時調節四個旋盤,可以得到0~9999Ω。
5.有一根合金絲的阻值是4Ω,把它均勻拉長到原來的2倍,它的阻值變為_Ω。
6.歐姆定律的探究:由下列數據表得到的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為____。
次數
電阻
R/Ω
電壓
U/V
電流
I/A
1
5
1.5
0.3
2
5
3.0
0.6
3
5
4.5
0.9
次數
電壓
U/V
電阻
R/Ω
電流
I/A
1
3.0
5
0.6
2
3.0
10
0.3
3
3.0
15
0.2
7.歐姆定律的理解:①適用於整段電路或其中某一部分電路,並且是純電阻電路。②I、R、U都是同一導體或同一段電路對應的物理量,具有同時性。③在使用歐姆定律計算時,一定要統一成國際單位。④I=U/R的變形式是__和__。
8.電源電壓不變,某電阻的阻值增加3Ω時,電流變為原來的4/5,求原來的電阻是多少?
9.「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由I=U/R得R=U/I,請完成下列要求:
設計電路圖: 寫出試驗結論:
10.電阻的串聯公式推導:由U=U1+U2 和 U=IR 和I=I1=I2 IR=IR1+IR2可得R=R1+R2
11.電阻的並聯公式推導:由I=I1+I2 和I=U/R和U=U1=U2 ________
__________
12.兩個電阻阻值分別為40Ω和60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分別為0.2A和0.3A,若將它們串聯在電路中,為了安全,兩端加的最大電壓是多少?若將它們並聯在電路中,為了安全,幹路電流的最大值是多少?
13.家庭電路的組成:進戶線、電能表、閘刀開關、保險盒(熔斷器)、用電器等。
14.安裝家庭電路的安全口訣:
火線零線並排走,接表進閘有先後;
火線接進保險盒,經過開關進燈座;
兩孔左零而右火,三孔還要接地走;
電燈插座要並聯,互不影響好工作;
測電筆,來驗電,小燈不亮是零線;
使用電,講安全,用電常識要記全。
15.觸電:一定強度的電流流過人體所引起的傷害事故。不高於36V的電壓才是安全電壓。電路中有問題時,要首先切斷電源再檢修。
16.某同學家的四盞燈突然熄滅了,檢查發現保險絲並未燒斷,用測電筆測試室內各處電路時,氖管均發光,則電路故障為( )
A.電燈均壞了 B.進戶零線開路 C.室內線路有短路 D.進戶火線開路
17.如圖所示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電流表的量程是3A,電阻R1=12Ω.閉合開關S,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在b點時,電流表示數為0.5A;當P滑到離a端1/3處的c點時,電流表的示數為1.0A。求:
①電源電壓U和變阻器的最大阻值R;②變阻器允許接入電路中的最小阻值。
18.家庭電路中的觸電事故,都是人體直接或間接跟___接觸,並與地線或零線構成通路造成的。為了防止出現漏電現象時發生的事故,家用電冰箱的外殼一定要____。
Ⅶ 物理電生磁知識點
電磁鐵是通電螺線管的實際應用,是利用電流的磁效應工作的,以下是為大家提供的九年級物理電生磁知識點,希望大家能謹記呦!!
1、奧斯特實驗證明:通電導線的周圍存在著磁場,磁場的方向跟電流的方向有關,這種現象叫做電流的磁效應。這一現象是由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在1820年發現的...
1、判斷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可以使用安培(右手)定則:將右手的四指順著電流方向抓住螺線管,姆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該螺線管的N極。
2、把導線繞在圓筒上,做成螺線管,也叫線圈,在通電情況下會產生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相當於條形磁體的磁場,通電螺線管的兩端相當於條形磁體的兩個磁極。
3、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磁場的強弱與電流強弱、線圈匝數、有無鐵芯有關。
4、在通電螺線管裡面加上一根鐵芯,就成了一個電磁鐵。電磁鐵磁場的強弱與電流的強弱、線圈的匝數、鐵芯的有無有關。可以製成電磁起重機、揚聲器和吸塵器等。
1.電磁感應: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應用:發電機
2.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①電路必須閉合;②只是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③這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
3.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4.發電機的原理:電磁感應現象。結構:定子和轉子(線圈、磁極、電刷)。它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5.分類:交流發電機和直流發電機
6.交流電:周期性改變電流方向的電流。
我國交流電的周期:0.02S 頻率:50HZ, 1S鍾內改變電流方向100次
7.直流電:電流方向不改變的電流。
上面對物理學磁生電知識點的講解內容,希望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考出好成績的,加油。
物理學習方法
興趣
伴隨著有趣的演示實驗和動手實驗,一個個意想不到的現象吸引你走入深奧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時候,老師為了講清某一物理規律或物理情景,考慮到知識的整體性和邏輯性,經常會進行大段講解。這是理解較高層次的知識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課堂氣氛可能不象小學時那樣「熱烈」,隨著學習的深入,物理的簡潔美、邏輯美、對稱美、統一美等更高層次的魅力就會吸引你欲罷不能,對這一過程同學們應該有思想准備,同時自己要盡快養成這種嚴謹的思維習慣和分析問題的方法。
主動
身心處於積極主動狀態的同學,能夠在課前主動預習,發現自己學習的困難點,課堂上注意力集中,大腦要高速運轉,對老師提出的一些問題,要自己去考慮,主動發言,不要等老師去「灌輸」。在學習中要善於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學會對知識進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雜亂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將它變成自己的東西。
獨立
一定要獨立完成作業。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熟能生巧,這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光現象知識點
1、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光源分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白色光是不是單純的光,是復色光,它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不同的色光組成,當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後,會分解成七色光的現象叫光的色散。首先用實驗研究光的色散現象的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
3、光的三原色是指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是指紅、黃、藍。
4、通過對比色光的混合和顏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5、有色的透明物體只能透過和它顏色相同的色光,即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所透過的色光決定的。
6、有色的不透明物體只能反射和它顏色相同的色光,即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7、光具有的能量叫光能。太陽的熱主要是以紅外線的形式傳送到地球上來的。
8、光按照可見與不可見分成可見光和不可見光兩類。紫外線和紅外線都屬於不可見光。
9、紅外線能使被照射的物體發熱,因此它具有熱效應;紫外線最顯著的性質是它能使熒光物質發光。
10、光在傳播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後面不能到達的區域便產生了影子,這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11、把手放在發光的電燈和牆之間,牆上便出現了一個暗的影子,這一現象說明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12、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其值是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的速度與此值近似相等。在其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要比真空中要慢:v真> v空> v水> v玻
13、熟悉一些可以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的現象:激光準直、激光測距、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三點一線射擊、排隊看齊、太陽光斑、立竿見影、日食月食、針孔照相機等。
14、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15、表面是平滑的鏡子叫平面鏡.平面鏡的成像特點是:
①平面鏡所成的像不能呈現在白紙上,是虛像。
②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③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④像到鏡的距離與物到鏡的距離相等。
⑤像與物以鏡面對稱的。
16、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在桌面豎立一塊玻璃作為平面鏡。實驗時,要使鏡後的物體與鏡前物體成的像重合,這是為了找到像的位置,從而發現平面鏡成的像有大小相等的特點;如果用尺量出物、像到平面鏡的距離則發現等距的規律;如果用筆畫出物、像對應點的連線,則發現物、像對應點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平面鏡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
17、平面鏡成像的作圖方法為對稱法。
18、平面鏡的主要應用有:
(1)、利用平面鏡成像;例:照鏡子、利用平面鏡擴大視野、牙醫用來診斷病情的反光鏡。
(2)、利用平面鏡改變光路,例:潛望鏡等。
19、平面鏡使用不當可能帶來麻煩或光污染。例:夜間行車時,車內的景物在擋風玻璃上成的像干擾了駕駛員的視線。
20、凸面鏡能擴大視野。例:汽車的後視鏡、街頭拐彎處的反光鏡等。
21、光射到物體表面上時,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我們能看見本身不發光的物體、平面鏡成像都與光的反射有關。
22、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中:第一步,改變入射光線的方向,觀察反射光線方向怎樣改變,實驗結論是:反射角等於入射角;第二步,把紙板的右半面F向前折或向後折,觀察是否還能看到反射光線,實驗結論是:反射光線、法線、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
23、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線、法線、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24、平面鏡成虛像的根本原因是:它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的,所以不能用光屏來承接。
25、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鏡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這種反射叫做鏡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射向各個不同的方向,這種反射叫做漫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我們在各個不同的方向看見被照亮的物體,正是藉助於漫反射。
1、在1831年由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首先發現了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條件和規律。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電路中就會產生電流。這個現象叫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
2、沒有使用換向器的發電機,產生的電流,它的方向會周期性改變方向,這種電流叫交變電流,簡稱交流電。它每秒鍾電流方向改變的次數叫頻率,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我國的交流電頻率是50Hz。
3、使用了換向器的發電機,產生的電流,它的方向不變,這種電流叫直流電。(實質上和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完全一樣,只是直流發電機是磁生電,而直流電動機是電生磁)
4、實際生活中的大型發電機由於電壓很高,電流很強,一般都採用線圈不動,磁極旋轉的方式來發電,而且磁場是用電磁鐵代替的。發電機發電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其它形式的能量轉化為電能的過程。
學好物理的技巧
做好錯題筆記
建立初中物理錯題本,在建立錯題本時,不要兩天打魚三天曬網,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尤其注意建立錯題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創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結在裡面,力求做到賞心悅目,讓人看了贊不絕口,自己看了會贊美自己的傑作。並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縮小一次錯題的范圍,最後錯題越來越少,直至所有的「錯題」變成「熟題」!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就會觸類旁通,永不忘卻。
善於總結和積累
初中學生要想學好物理一定要善於總結和積累。物理是一門積累的科目,要善於從錯誤中吸取經驗。也要積累平時做題的經驗,一層一層地積累之後,相信物理對你而言並不難。其實物理有許多解題的技巧,一般的輔導書上都會有,你也可以自己找出技巧,掌握了這些方法你將更進一步,可以有效的提高物理成績。
機械能知識點
(一)功
1.如果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並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了一段位移,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
2.功的公式:W=Fs。
3.做功的兩個因素:
(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2)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4.比較做功的快慢
方法一:
做功相同,比時間。時間越短,做功越快。
方法二:
時間相同,比做功。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方法三:
做功和時間均不相同,比比值。
做功/時間的值越大,做功越快。
(二)機械效率
1.機械效率是指機械在穩定運轉時,機械的輸出功(有用功量)與輸入功(動力功量)的百分比。
2.增大機械效率
(1)有用功:W有用=Gh(提升重物)=W總-W額=ηW總
(2)額外功:W額=W總-W有用=G動h(忽略輪軸摩擦的動滑輪、滑輪組)
(3)總功:W總=W有用+W額=FS
(三)機械能
1.機械能是動能與勢能的總和,這里的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2.決定動能的是質量與速度;決定重力勢能的是質量和高度;決定彈性勢能的是勁度系數與形變數。
3.動能: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稱為物體的動能。
4.勢能和動能的關系:動能增加量等於重力勢能減少量。
Ⅷ 初三物理第二十章 電與磁。重點知識是那些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詳細知識點集--第二十章 電與磁
一、磁現象、磁場
1、物體具有吸引鐵、鈷、鎳等物體的性質,該物體就具有了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體叫做磁體。
2、磁體兩端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體中間磁性最弱。
當懸掛靜止時,指向南方的叫南極(S),指向北方的叫北極(N)。 任一磁體都有兩個磁極。
相互作用規律: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3、磁化:使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 方式有:與磁體接觸;與磁體摩擦;通電。
有些物體在磁化後磁性能長期保存,叫永磁體(如鋼);
有些物體在磁化後磁性在短時間內就會消失,叫軟磁體(如軟鐵)。 4、磁體周圍存在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能使磁針偏轉,叫做磁場。 磁場對放入其中的磁體會產生磁力的作用。
5、磁場方向:在磁場中的某一點,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磁場中某點的磁場方向、磁感線方向、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指的方向相同。 6、在物理學中,為了研究磁場方便,我們引入了磁感線的概念。
磁感線總是從磁體的北極出來,回到南極。
7、地球也是一個磁體,周圍也存在著磁場,叫地磁場。 所以小磁針靜止時會由於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的原理指向南北,由此可知,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
8、地磁南極與地理北極、地磁北極與地理南極並不完全重合,中間有一個夾角,叫做磁偏角,是由我國宋代學者沈括首先發現的。
二、電生磁
1、奧斯特實驗證明:通電導線的周圍存在著磁場,磁場的方向跟電流的方向有關,這種現象叫做電流的磁效應。這一現象是由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在1820年發現的。 2、把導線繞在圓筒上,做成螺線管,也叫線圈,在通電情況下會產生磁場。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相當於條形磁體的磁場,通電螺線管的兩端相當於條形磁體的兩個磁極。
3、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
磁場的強弱與電流強弱、線圈匝數、有無鐵芯有關。 4、在通電螺線管裡面加上一根鐵芯,就成了一個電磁鐵。
電磁鐵磁場的強弱與電流的強弱、線圈的匝數、鐵芯的有無有關。 可以製成電磁起重機、揚聲器和吸塵器等。
5、判斷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可以使用安培(右手)定則:
將右手的四指順著電流方向抓住螺線管,姆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該螺線管的N極。
三、電磁鐵、電磁繼電器
1、繼電器是利用低電壓、弱電流電路的通斷,來間接地控制高電壓、強電流電路的裝置。實質上它就是利用電磁鐵來控制工作電路的一種開關。 2、電磁繼電器由電磁鐵、銜鐵、簧片、觸點組成;
其工作電路由低壓控制電路和高壓工作電路兩部分組成。 3、揚聲器是把電信號轉換成聲信號的一種裝置。
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體、線圈和錐形紙盆構成。
初中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
四、電動機
1、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
它的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磁感線方向有關。 2、電動機由轉子和定子兩部分組成。
能夠轉動的部分叫轉子;固定不動的部分叫定子。
3、當直流電動機的線圈轉動到平衡位置時,線圈就不再轉動,只有改變線圈中的電流方向,線圈才能繼續轉動下去。 這一功能是由換向器實現的。
換向器是由一對半圓形鐵片構成的,它通過與電刷的接觸,在平衡位置時改變電流的方向。
實際生活中電動機的電刷有很多對,而且會用電磁場來產生強磁場。
4、電動機構造簡單、控制方便、體積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被廣泛應用在
日常生活和各種產業中。
它在電路圖中用○
M表示。電動機工作時是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五、磁生電
1、在1831年由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首先發現了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條件和規律。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電路中就會產生電流。這個現象叫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
2、沒有使用換向器的發電機,產生的電流,它的方向會周期性改變方向,這種電流叫交變電流,簡稱交流電。
它每秒鍾電流方向改變的次數叫頻率,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我國的交流電頻率是50Hz。
3、使用了換向器的發電機,產生的電流,它的方向不變,這種電流叫直流電。 (實質上和直流電動機的構造完全一樣,只是直流發電機是磁生電,而直流電動機是電生磁)
4、直流電動機原理:是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里受力轉動的原理製成的。
5、實際生活中的大型發電機由於電壓很高,電流很強,一般都採用線圈不動,磁極旋轉的方式來發電,而且磁場是用電磁鐵代替的。
Ⅸ 九年級全一冊物理知識點都有哪些
1從水旅談起。2內能與熱機。3了解電路。4探究電路(歐姆定律、伏安法測電阻、家庭電路) 5測算家庭電費(電流做功的快慢及與哪些因素有關、電功率)6關於磁和磁場(電動機的工作原理)7關於電的產生及輸送(感應電流) 8信息的傳播及作用。9材料世界(我們周圍的材料、半導體、新材料)10能量與能源(能量的轉化與守恆、能源與社會、開發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