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土的三個基本物理性質指標是什麼
土的三個基本物理性質指標分別為土的密度、土粒密度、土的含水量。
『貳』 物理性質之間的關系先告訴我土壤物理性質有哪些
土壤的兩種彼此關聯的物理性質,即土壤電性和磁性的統稱。土壤電磁性的測定對於土壤發生分類的研究、土壤調查和制圖、土建工程的地基處理以及農田生態系統的調控和環境保護都具有重要意義。按磁性特徵,土壤組分可分反磁質、順磁質和亞鐵磁質3類。由於反磁質的磁性極其微弱,土壤磁性主要決定於後兩類,尤其是亞鐵磁質。但土壤中的鐵、錳化合物多為順磁質,只有磁鐵礦、磁赤鐵礦及其含鈦系列等少數幾種為亞鐵磁質。土壤磁性與土壤礦物的組成關系密切。成土過程中土壤鐵、錳物質的淋移、淀積和形態轉化,特別是順磁質和亞鐵磁質的相互轉化,是造成土壤磁性消長的原因。土壤磁性包括磁化率、剩餘磁化強度(剩磁)、飽和磁化強度、矯頑力等,以前二者更為重要。土壤磁化率用以量度磁化的難易,其含義可用下式表示:K=J/H。式中K為溶積磁化率,J為磁化強度(單位容積的磁矩),H為外磁場強度,為消除土壤松緊狀況的影響,則可用比磁化率表示:X=K/d。式中X為比磁化率;d為土壤容重剩餘磁化強度,指物質在外磁場中磁化後再撤離外磁場時,反磁質和順磁質的感應磁性立即消失,而鐵磁質和亞鐵磁質仍可長久保持的一部分感應磁化強度。土壤自然剩磁則是土壤形成過程中各種磁化作用保留下的剩磁,包括熱剩磁、沉積剩磁、化學剩磁和沉滯剩磁等的綜合。土壤剖面中各層的剩磁與感應磁化強度(由現今的地磁場影響產生)的比值稱Q值,可作為土壤鑒定的依據。土壤電磁性的調節主要包括電改良和磁處理兩個方面。土壤電改良即利用人工直流電加速土壤中的電化學反應和電滲過程,可用於促進鹽鹼土的淋鹽、脫鹼和粘質土的排水、加固,達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質的目的。進行時一般將陽極置於土表、陰極置於排水溝底部,以利Na的淋洗。直流電引起陽極區的土壤溶液發生酸化,促使鈣的活化和鈉的排除,進而促進土壤團聚化,可顯著提高土壤滲透性能。電流方向宜交替變換,以避免土壤的局部性酸化造成土體理化性質的不均勻性,以及電極材料被腐蝕而產生金屬離子毒害。土壤磁處理即將土壤置於外磁場中使其產生剩磁,或將含鐵的工礦廢渣經磁處理後用作土壤改良劑。前者可改善鹼化土壤的微結構性;後者可改善粘質土壤,特別是潛育性土壤的理化性質。
『叄』 土壤都分什麼性質的
土壤的物理性質包括土壤的識的,結構,孔隙性。土壤的堅實度,塑性,通透性,排水,蓄水能力。
『肆』 什麼是土的物理性質
解答:
散體性:土顆粒之間無粘結或弱粘結,存在大量孔隙,可以透水、透氣。
自然變異性:土是在自然界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演化形成的多礦物組合體,性質復雜,不均勻,且隨時間還在不斷變化。
『伍』 土壤的基本性質是什麼
土壤的性質可大致分為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生物性質。土壤的物理性質主要指土壤的形態特徵,其中有剖面構造,土壤顏色,質地,結構,土壤結持性,干濕度,孔隙狀況,新生體和侵入體等。土壤的化學性質主要是土壤的物質組成,土壤由固相,也相,氣相三相物質組成。按容積計,典型土壤中礦物物質和有機質(二者為固相)分別佔38%和12%,液相和氣相物質佔50%。簡單來說就是土壤的含有不同種和量的礦物質,有機質及水分,空氣。生物性質是指土壤中含有巨大數量的微生物群體,能把進入土壤的動植物殘體礦物化和腐殖質化。
『陸』 土壤最重要的物理化學性質有哪些
不同土壤的化學成分不同,性質各不相同
『柒』 土的物理性質和分類
土的生成和組成
(一)土的成因類型
建築工程中遇到的地基土,多數屬於第四紀沉積物;它是原岩受到風化作用,經剝蝕、搬運、沉積而未結硬的鬆散沉積物。按其成因類型分為:殘積土、坡積土、沖積土、淤積土、冰積土和風積土等。
1.殘積土 殘積土是岩石經物理風化而殘留於原地的碎屑堆積物。其成分與母岩相關,由於未經搬運,碎屑物呈稜角狀,不均勻,無層理,具有較大的孔隙。
2.坡積土 風化碎屑物由水流沿斜坡搬運,或由本身重力作用在斜坡上或坡腳處堆 積而成。坡積土顆粒分選性差,層理不明顯,厚度變化較大,在陡坡上較薄,坡腳地段較 厚。由於坡積土堆積於傾斜的山坡上,容易沿基岩面發生滑動;為不良地質條件。
3.沖積土分洪積和沖積兩類。由於暴雨或融雪等暫時性洪流,把山區或高地堆積 的風化碎屑物攜帶到山谷沖溝出口處或山前平原堆積而成的為洪積土。這類土的主要特徵 是顆粒具有一定的分選性;在洪積扇頂部顆粒較粗,而邊緣處顆粒較細。由於歷次洪水能 量不盡相同,因此洪積物常具有不規則的交錯狀層理,透鏡體和夾層。一般離山前較近的 洪積土具有較高的強度,常為較好的地基;離山前較遠的地段,顆粒較細,成分均勻,厚 度較大,地下水埋藏較深,通常也是較好的地基。但在上述兩部分之間地區,常因地下水 溢出地面而形成沼澤地帶,是不良的建築地基。
河流流水沖刷兩岸基岩及其上的覆蓋物,經搬運沉積在河流坡降平緩地帶而形成的為 沖積土。沖積土的主要特徵,在河流上游顆粒較粗,向下逐漸變細,分選性和磨圓度較好,具有明顯的層理構造。沖積土又可分為山區河流沖積土、平原河流沖積土和三角洲沖積土等類型。
山區河谷兩岸陡峭、河流流速很大,故沉積物顆粒較粗,大多為砂粒所充填的卵石、圓礫等。河谷寬闊處有河漫灘沖積物,多為含黏土的礫石層,有傾斜層理,厚度不大。土的透水性大,壓縮性小,是良好的建築物地基。
平原河床兩側是寬廣的河漫灘。河流受地殼運動而變化時,形成平台狀河流階地。河 床沉積物特徵大多為中密的砂礫,壓縮性較低,承載力較高。河漫灘沉積物下層常為砂、 卵石層與河床沉積物相連,上層為河流泛濫的沉積物,顆粒較細並夾有局部淤泥、泥炭等 軟弱土層,地下水埋藏淺,壓縮性大承載力低,是不良的建築地基。 河流階地沉積物是河床沉積物和河漫灘沉積物上升演變而來,由於經過乾燥作用,土 的強度一般較高。
在河流入湖或入海口,攜帶的大量細小顆粒沉積下來,形成面積廣而厚度很大的三角洲沉積土,在三角洲地帶,地下水位很高,水系密布,沉積土由含水量較大的軟黏性土所 組成,呈飽和狀態,壓縮性高,承載力低,作為建築物地基時應慎重對待。
4.淤積土在靜水或緩慢的流水環境下沉積,並伴有生物化學作用而成的。如海相、湖泊相、沼澤相沉積的土。土的顆粒以粉粒和黏粒為主,且含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或鹽 類;土質松軟,含水量高,有時為淤泥質結性土、粉土與粉砂互層,具有清晰的薄層理。 沼澤土主要含有半腐爛的植物殘余體(泥炭)組成,含水量極高(可超過百分之百) ,壓縮性高且不均勻。因此,永久性建築物不宜以泥炭層作為地基。
5.冰積土和風積土由冰川搬運堆積而成的土稱為冰積土。這類土的顆粒以巨大塊 石、碎石、砂、粉土、黏性土混合組成,分選性極差,無層理。
風積土是在乾旱氣候條件下,碎屑物被風吹揚,降落堆積而成。顆粒以粉粒為主,土 質均勻、孔隙大,結構鬆散。
(二)土的組成
土的組成包括三大部分:構成骨架的固體顆粒以及骨架孔隙中的水和氣。由於土顆粒的大小和礦物成分差別很大,在固體、液體和氣體組成的三相體系中會發生復雜的物理和 化學作用,特別是黏土顆粒,它與周圍介質相互作用,對黏性土的性質變化具有重要的影響。
1.土的固體顆粒土的固體部分是由大小、形狀和礦物成分不同的顆粒所組成。對 土性質的影響主要取決於粒度成分和礦物成分兩個方面。
『捌』 土壤最重要的物理化學性質有哪些這些性質取決於土壤的哪些特徵結構和成分
礦物質土壤礦物質是岩石經過風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礦物顆粒(砂粒、土粒和膠粒)。土壤礦物質種類很多,化學組成復雜,它直接影響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是作物養分的重要來源之一。
有機質
有機質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它和礦物質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一般耕地耕層中有機質含量只佔土壤乾重的0.5-2.5%,耕層以下更少,但它的作用卻很大,群眾常把含有機質較多的土壤稱為「油土」。土壤有機質按其分解程度分為新鮮有機質、半分解有機質和腐殖質。腐殖質是指新鮮有機質經過微生物分解轉化所形成的黑色膠體物質,一般占土壤有機質總量的85—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