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課堂上如何用語言銜接好教學內容
不同職業有不同特色的語言,作為物理教師,其課堂口頭語言既要有科學語言、教學語言的共性,更要有物理教學課堂口頭語言的個性、特色。物理課堂口頭語言是界於書面語言和生活語言之間的語言,它應准確、精練、條理、生動、通俗易懂。教師若能精心設計,巧妙運用,則可使學生對物理課產生像聽一個生動的故事,看一場扣人心弦的獨幕劇那樣的渴求和慾望,課堂上自然會積極思維,通過主動思索、嘗試、奮斗,達到理想的境界,學生對物理課和物理知識的學習將覺得是一種享受。反之,教師課堂口頭語言含糊、雜亂、呆板,則學生會對上物理課感到枯燥、厭煩,樂趣、興趣也就無從談起了。正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教師的語言素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可見,課堂口頭語言質量的高低,不僅關系著知識的傳授、學生智慧的啟迪和能力的培養,而且還會影響對他們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發展。因此不論當今教育如何改革,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水平如何提高,用好課堂口頭語言仍是十分重要的。 一、課堂口頭語言的一般要求 物理課堂口頭語言除了與其它學科教學語言有共性之外,還應看到物理學中某些內容理論性、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的特點,應盡量使課堂口頭語言准確無誤,推理清晰、生動活潑,挖掘口頭語言在教學中的潛力,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物理知識的印象和理解。對物理課堂口頭語言一般有如下要求。 (一)科學性、准確性 課堂口頭語言的科學性是落實教學科學性原則的重要表現,因此課堂口頭語言應准確無誤,嚴禁傳授錯誤的、不科學的東西,以免誤人子弟。當然注意科學性並不是一味追求嚴密,還應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掌握知識的階段性、局限性。有時對定義、定理的內容的表述仔細推敲,可能覺得欠妥,但只要不違背總的科學原則或與物理實質並不矛盾,也是允許的,有時也是必要的。如初、高中對功的定義的不同就正是如此;再如分析物理過程時,似是而非、不注意條件和范圍,而草率地討論因果關系,「A量增大,B量也增大,則 B與A成正比」等,即使B確實與A成正比,但這種分析的說法是不夠科學的。 語言的准確無誤,嚴謹不苟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教師的課堂口頭語言含糊其辭,漏洞百出,不僅影響著學生對物理知識本身的理解和掌握,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也是十分重大的。因此運用准確的課堂口頭語言,對教育教學雙方面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條理清楚、主次分明 課堂口頭語言必須主題明確、條理清楚、主次分明、互相襯托,圍繞重點層層解剖,由表及裡地揭露本質。只有這樣才能使所講授的知識內容真實有力、邏輯性強,才能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誘發思維,並使之具有連續性。如在講光的干涉、衍射現象中,闡述光具有波動性時,應從「因波具有干涉、衍射的特性,實驗證明光能發生干涉和衍射現象,所以光也是一種波」的角度進行分析,則顯得有根有據,條理清晰。如果課堂口頭語言語無倫次,因果關系混亂,使學生不知教師所雲,也就談不上知識的傳授,更無須談什麼能力的培養了。 (三)生動性、直觀性 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一般中學生的思維活動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他們還不習慣於從抽象事物到理論的思維方式。因此就要求應用生動、直觀、形象的語言對所研究的物理問題進行描述,引導他們的思維,打開他們的心扉,啟迪他們的智慧。使學生能根據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在大腦中想像出相應的一幅清晰的物理圖景或一個物理模型,幫助他們從形象到抽象的過渡,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在講解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距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的知識內容時,教師課堂口頭語言的生動、形象、直觀便顯得尤為重要,如關於原子結構、光的量子化等內容的教學。 (四)通俗易懂 通俗的口頭語言不僅能使學生易懂、易接受,往往還能使學生根據語言形成視覺形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可觀性和直觀性。如對於質點概念的建立,若只強調「具有質量的點」則學生聽起來總感到抽象,難於理解。但若用通俗的「微乎其微」幾個字來比較兩物體線度之小與它們二者間距之遙,一下就可使學生在頭腦中想像出質點的模型,從而有助於這個抽象概念的建立。 (五)藝術性 教師的課堂口頭語言要感情充沛,富有藝術性。實踐證明,富有情感的語言,能激發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增強他們的理智感,刺激求知慾,使學生在「動之以情」的過程中,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所學的內容。如講到重點、難點之處語氣加重;講到疑點時聲調提高,尾音拖長並稍加停頓。使教師的「講」與學生的「聽」協調合拍,也即「教學進程」與學習的「思維過程」同步、發生「共振」、達到統一。試想若讓電台播音員用廣播新聞的語調來講物理課那將是什麼樣子!更不用說一個情感貧乏,冷若冰霜的教師用平淡無味的語言講課的效果了。因此必須突出物理課堂口頭語言的特點,並將其藝術化,方能使課講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二、課堂口頭語言的設計與運用 (一)認真推敲,以求科學、准確 盡管物理課堂口頭語言應盡量生動、形象、通俗易懂,但在關鍵之處仍要一板一眼,丁是丁卯是卯,不能含糊,以求對物理概念、規律敘述得科學、准確。對物理概念、規律進行認真推敲的分析,還有助於加深對概念、規律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力的定義中「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通過「相互」兩個字的強調,便於使學生真正理解力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間發生的作用,且為牛頓第三定律的學習設下伏筆。又如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閉液體上的壓強,能大小不變地被液體向各個方向傳遞」,對這26個字進行逐字分析,便可知液體傳遞壓強的條件密閉;對象外加壓強;特點大小不變,向各個方向。通過這樣咬文嚼字的分析,既有助於學生把握住定律本身的物理實質,又便於學生記憶。 對於一些表述形式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教學也是如此,可通過對原有概念咬文嚼字地分析,由學生自己得出新概念的定義。如學習汽化熱時,可逐句逐字地對應已學過的熔解熱,由學生自己總結出什麼叫汽化熱。這樣既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的科學性、准確性,同時也能使學生對汽化熱概念自覺地加深理解。 另外在一些課堂常用的關鍵詞語上,也要摳字眼,不能含糊,如「剛好」與「至少」;「靜止」與「速度為零」;「增加了幾倍」與「增加幾倍」等等。總之,必要的咬文嚼字,摳字眼,既可使物理概念、規律和條件敘述得科學、准確,同時也有助於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創設情景,以求生動、形象 由於學生思維水平的限制,使得他們對很多抽象的物理模型、概念和規律的認識限於表面的,似是而非的理解。這就需要教師設法創設相應的物理情景,將科學的抽象轉變成一幅幅學生熟知的、喜聞樂見的動畫和實例,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以便更好、更快地順應、同化新知識。創設物理情景,使課堂口頭語言生動、形象一般可採用下述幾種方法。 1.利用詩歌、典故和故事等,將學生帶入物理情景 有的教師用「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鏈當空舞」的詩句作為「光的色散」一節的開頭;用「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絕句作為「參照物和相對運動」的引課,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使學生在對詩歌的欣賞中,將思維轉向物理內容,從而進入物理世界。 另外對一些新概念,若直接引入則比較抽象,學生也不易接受,但若巧妙地藉助詩歌、典故,先使學生認識到新概念引入的必要性,這樣再學習新概念時,也就不覺得抽象難懂了,反而還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如對平均速度與即時速度的引入,借用「烏龜和兔子賽跑」的典故,當說到烏龜比兔子先到達終點時,立刻斷言「烏龜就是比兔子跑得快!」此時一些學生往往會為兔子鳴不平。藉此反問:「那為什麼烏龜比兔子先到達終點呢?」學生經過思考後將意識到只用籠統的速度是不能為自己的觀點辯護了,需找一新的概念,這樣平均速度與即時速度也就順理成章地引出來了,學生有了這樣的思想准備,再學習即時速度時,也就 表述的抽象了。 2.運用誇張、對比,活躍思維,強化記憶 對比較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及其適用范圍,學生總感到不易理解和記憶,但若賦予誇張、形象的比喻,則可增強對學生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化知識的記憶。如對胡克定律的敘述,學生往往忽視「在彈性限度內」這一條件。教師若只是單純重復定律本身進行強調,則不如用誇張的手法,問學生:「若將螺旋狀彈簧用力拉直成為一根鋼絲的過程中,彈力還和彈簧的伸長成正比嗎?」這樣,由於直鋼絲和螺旋狀彈簧形成鮮明的對比,則「在彈性限度內」這一條件也就容易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又如對於學生看不到、摸不著的電磁波的調制、發射、傳播、接收、調諧、解調等抽象的過程,學生往往面對諸多新名詞,不分因果,死記硬背,因此應用時難免會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但若用貨車的「裝貨」、「出站」、「運行」、「進站」、「調度」、「卸貨」等一系列學生熟知的過程來進行形象的比喻、對比,使學生「僵死」的思維「死而復甦」,有利於學生掌握電磁波及無線電廣播的全部機理和過程。 另外,對一些比較抽象物理過程的分析,也可採用與學生所熟悉的事物進行對比分析。如對於物理課本上的一題:「一初速度為零的物體做加速運動,當其加速度逐漸減小的過程中,其速度將如何變化?」學生初學時總覺得加速度減小,速度必應減小。為此可借用「今天你向銀行存入十元錢,以後每天遞減一元錢地連續存入,則你在銀行的存款總額將如何變化?」這樣用學生生活中的事物來對比,也就不難對上述問題做出回答了,從中還可對加速度有更深一層的理解。總之,運用誇張、對比,把物理知識生活化,可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 3.合理張弛,學有所用,消除疲勞 課堂教學應張弛得當,在重要的物理概念、規律或公式得出後,學生一般會感到滿足和疲勞,注意力開始分散。從認知心理學來講,在學生精神鬆弛的情況下,再進行系統的、抽象的知識教學,則收效甚微。但可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即利用有趣、幽默的語言或事物來吸引學生,使他們消除疲勞感,集中注意力。如在講完即時速度後,可給學生講這樣一則幽默:「一名警察截住一輛飛快行駛的汽車,對司機說:『難道你不知道這條公路的車速不許超過40公里/小時嗎?』司機答曰:『我的車剛剛開了10公里,你怎麼會知道我的車速會超過40公里/小時呢?』」如此一幅物理圖景生動地擺在學生面前,對司機啼笑皆非的回答,學生聽完在一笑之餘無疑可加深對即時速度的進一步理解。 (三)當好「翻譯」,以求通俗易懂 物理課堂口頭語言,既有純物理語言,又有生活中的語言。做為物理教師必須很好地把握住在什麼教學環節,講解什麼內容,用什麼樣的語言,才能使物理課上得既不失科學性,又生動、活潑、通俗易懂。這就要求教師除專業知識嫻熟外,還要能做好生活語言和物理語言間的「翻譯」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將學生順利帶入物理世界,才能將物理知識講得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如學生生活中常說「××(物)從上面掉下來」、「今天真悶熱」,對於這樣的語言,教師在課堂口頭語言中應引導學生說「××(物)從上面豎直下落」、「今天氣溫真高,而且相對濕度也較大」。這樣說既反映了物理實質,又使學生易於接受,同時也有利於對有關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深刻理解。同樣對於學生感到抽象、難懂的詞語,應在不失科學性的前提下,「翻譯」成學生生活中的語言。如在用物理語言講完什麼是勻速直線運動之後,不妨補充一句「就是快慢不變方向不變地走」,這樣將物理語言生活化、擬人化,更便於學生理解抽象物理概念的實質。 (四)掌握技巧,以求藝術性 表演成功的演員,其語言總是隨著劇情的發展而產生相應的平緩舒暢和慷慨激昂的語調,使演出效果緊扣觀眾心弦,這也是電台評書連播之所以能吸引廣大聽眾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樣,物理教師也要掌握語言技巧,使課堂口頭語言的語調隨教學的不同過程和內容而有抑揚頓挫之變,方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收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心理學研究表明,無意的刺激是一種機械刺激,它將影響注意力的集中和保持。因此教學中對課堂口頭語言的技巧問題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教學的不同環節,根據教學的不同內容,應運用不同的語言技巧,一般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 1.引入新課時,應用聯想、啟發、推斷、尋覓性語調,給學生一種懸念感,使學生產生求知的渴望,這樣新的教學內容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如在講「光的折射」一節的引課時,可藉助讓學生復習、敘述什麼是光的反射,當學生們說到「……射到兩種媒質的界面上時,其中一部分光……」時,教師馬上啟發追問:「一部分光反回原來媒質中,那另一部分光到哪裡去了呢?」問題提出後,學生會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聯想、判斷另一部分光的去處。當學生意識到並回答出「另一部分光進入第二種媒質中」後,再發問:「沿什麼方向射入第二種媒質呢?」通過這樣一系列疑問性問題的發問,「光的折射」也就自然地引入了。這樣的問題及語調的運用,比教師平鋪直敘地上課就說:「今天我們講××節」,無疑更能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2.在強調重點知識內容或重點環節時,要用堅定不移,落地千鈞,甚至可用強制命令的語調,給學生一種「必須如此,勢不可擋」的感覺,以強化重點內容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如關於楞次定律內容的表述、解釋中,應將語言重音放在「總是」、「阻礙」、「變化」等關鍵字眼上。這樣的語調對學生起到提醒和強調的作用,便於學生抓住這樣一個抽象規律的特點和本質。又如在「物體沿一直線運動,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時間內,完成的位移都相等,則稱為勻速直線運動」的表述、解釋中,如重點強調「任何」、「都」,言外之意是有一段相等時間的位移與其它的不相等都不行。因此簡單三個字的重讀,道破了勻速直線運動的關鍵所在。 3.在主要概念、規律得出之後,應用輕松、愉快的語調,讓學生在親口品嘗到碩果的芳香、甜美之中得到小憩。如在分析得出庫侖定律之後,仍不給學生喘息的時間,而過分地重復強調庫侖定律的內容、實質及適用范圍,則學生會感到疲勞且難以接受。若能放鬆一下如用輕快、親切的語調,穿插講些庫侖當年是怎樣巧妙地計量電量的小插曲,或借用萬有引力定律的有關內容對庫侖定律及其適用條件進行對比說明,則學生可在科學美、和諧美的欣賞中得到小憩,使大腦得到調劑,從而為下面接踵而來的學習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礎。 4.在分析物理過程時,應能隨遇變換語調,盡量使課堂口頭語言生動形象,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如子彈射出槍膛的聲音脆響震耳;汽車急剎車時雜訊嘎然而止等。用語言創設物理情景,使學生的思維能自覺地被教師的口頭語言帶入物理過程,這樣的物理課,學生定會感到妙趣橫生,樂趣無窮了。 三、如何提高課堂口頭語言的水平 (一)大量閱讀,處處留意,鑽研積累資料 為提高物理課堂的口頭語言水平,平時要大量地、有目的地閱讀有關報刊、雜志和書籍,注意搜集、積累有關素材。如讀些散文、小說、詩歌、科普讀物等,從中鑽研積累與學生聯系密切的,又有一定物理價值的素材。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一些物理問題,通過科學、合理的簡化,使之成為物理課的內容。在備課時,只要將這些平時積累的素材進行語言的和物理的加工,便可使課堂口頭語言變得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因此,做為物理教師只有高深的物理知識是不夠的,還應有廣博的知識面,以廣而博的知識來豐富、提高課堂口頭語言的水平。 (二)善於鑽研,勤於思考,提高自身素質 教學是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而課堂口頭語言則是藝術中的藝術,語言的修養和理論修養、思想修養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物理教師除了要學習物理知識外,還應學些自然辯證法、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邏輯學等學科,並將它們的內容及思想方法與物理教學實際相結合,來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只有教師的素質提高了,才能使課堂口頭語言更加生動、准確、條理清楚,富有哲理性、邏輯性和感染力。 (三)廣泛學習,掌握技巧,提高口才水平 同一段相聲題材,不同的演員表演,其效果不盡相同,主要原因是不同演員的口才水平不同。因此為使課堂口頭語言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就要求教師平時廣泛地搜集播音員、演員、有經驗教師、以至口才較好的學生等各方面口頭語言的特點,了解其各自的語言技巧,取長補短,練習模仿,以此來豐富物理課堂語言,提高課堂口頭語言的水平。 四、運用課堂口頭語言時 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應與體態語言密切配合 課堂口頭語言如脫離開教師的體態語言,那麼活生生的物理教師將變成一台死板的錄音機,會大大影響教學效果。只有課堂口頭語言的抑揚頓挫與教師體態動作的快慢緩急,以至面部表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使教師的講解達到感情飽滿,生動活潑、出神入畫的境地。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看一些文藝小品與聽其實況廣播的效果差別來比較,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通俗而不落入俗套,注意語言美 課堂口頭語言的通俗性確實重要,但通俗並不等於庸俗,並不是油腔滑調,玩弄小技巧來嘩眾取寵,使物理課堂變為「鬧劇」。如有的教師對學生的不問物理過程而亂套公式的不良解題習慣,造成費時間,收效差的現象評價為「瞎子點燭白費蠟」。這樣的字句雖也通俗,但不免有些庸俗,且語言也不美。若改變說法「猶如盲人騎瞎馬不會走正路」,用「盲人」代替「瞎子」語言也就美化了。物理課堂上可以有點幽默,有笑聲,但這種幽默應是科學的幽默,笑聲應是學生在回味物理知識過程中經過品嘗所發出的甜蜜笑聲。 (三)緊扣主題,不能海闊天空,誇誇其談 物理課堂口頭語言雖要求生動、形象、通俗易懂,但並不是濫用語言,堆砌辭藻,毫無限制地誇張,肆意發揮,更不能離題萬里地誇誇其談。應當明確,對課堂口頭語言的一切要求都是以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識為目的的。因此課堂口頭語言的敘述一定要緊扣課題內容。當然,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視野,可適當地講些題外話,但絕不能離題太遠,否則會消弱課堂的學習氣氛,打亂學生的連續性思維。 (四)結合年齡特點,靈活運用課堂口頭語言 由於客觀存在的初、高中學生年齡的差異,思維能力的不同,因此不同階段的學生對教師課堂口頭語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一般地講,初中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教師應多用一些生動、形象、通俗的語言進行講解效果好些。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且興趣已由直覺興趣轉為探究事物因果關系的興趣,因此教師課堂的口頭語言也更應注重條理性、邏輯性。
2. 物理優質課評語簡短
下邊是整理好的一些物理優質課評語,供參考。
教學重難點突出,板書清晰有條理。教學步驟設計合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教師基本功扎實,知識講解准確,教學設計合理,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小組交流討論,上台交流展示等形式,師生配合默契,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本堂課知識點明確,條理清晰,板書大方,教師注意歸納總結,能聯系書本以外的知識,擴大學生聽聞。教學語言形象豐富生動,淺入深出,但與學生互動交流稍顯欠缺。 該課語言幽默風趣,生動形象,著力於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引導學生動手動口,注意矯正反饋,注重雙基訓練。
3. 如何教好物理這門科目
教學方法講授法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講授既要重視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同時又要應盡可能的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發生聯系。②講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③講授應具有啟發性。④講授要講究語言藝術。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確、簡練,條理清楚、通俗易懂,盡可能音量、語速要適度,語調要抑揚頓挫,適應學生的心理節奏。講授法的優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但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討論法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討論的問題要具有吸引力。討論前教師應提出討論題和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閱讀有關資料或進行調查研究,認真寫好發言提綱。②討論時,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討論要圍繞中心,聯系實際,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③討論結束時,教師應進行小結,概括討論的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直觀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運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1、目的要明確2、現象要明顯且容易觀察3、盡量排除次要因素或減小次要因素的影響練習法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練習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其一,語言的練習。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其二,解答問題的練習。包括口頭和書面解答問題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三,實際操作的練習。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術性學科中占重要地位。讀書指導法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任務驅動法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及合作精神。參觀教學法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參觀教學法主要應用於各種植物品種改良技術的工作程序、後代選擇方法和最新研究進展等方面內容的教學。參觀教學法可以分為:「准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總結性參觀」。現場教學法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自主學習法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自主學習法主要應用於課程拓展內容的教學,如項目教學未涉及的小作物具體的育種方法和特點,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按照論文的形式並撰寫學習小論文,交由老師評價。鍛煉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科技寫作能力。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教學方法有哪些
4. 初中物理教師教學方法有哪些
物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今日已經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中心學科之一。所以教師們教育學生學好物理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中物理教師教學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中物理教師教學方法
1.觀察法
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學生通過眼看、耳聞、鼻嗅、舌嘗、手摸,有目的地了解有關物理現象,然後通過思考,獲得正確結論。這種教學方法,叫觀察教學法,簡稱觀察法。應該指出,這里所指的觀察,不僅是用眼看,而是廣義的觀察。
觀察法的模式是:①創設情景,提出問題。②明確觀察的內容。③觀察和記錄。④分析觀察結果,得出正確結論。
觀察法的特點是:觀察對象直觀鮮明,能激發學習興趣。從觀察獲得的感性材料,需要經過思維加工,才能形成概念、規律。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觀察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2.實驗法
實驗教學法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儀器,取得實驗數據,通過驗證和探索,獲得科學結論的教學方法。從廣義來說,除學生分組實驗外,還包括課外科技活動、科技小製作等。
實驗法的模式是:①提出實驗目的,明確實驗原理。②選擇實驗儀器,掌握儀器使用方法。③設計實驗方案,了解實驗步驟。④進行實驗操作,記錄實驗數據。⑤分析實驗數據,得出正確結論。
實驗法的特點是: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獲得的感性材料豐富、深刻,手腦並用,有利於培養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3.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簡練、准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對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進行解釋、分析、論證,引導學生開展思維活動,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方法。它是物理教學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當然,講授與啟發並非對立,講授不一定就是注入式的。只要教師深入理解教材,抓住重點,突破關鍵,不要平鋪直敘,照本宣科,而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就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這樣的講授法就是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講授法的模式是設疑→釋疑→解疑,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講授法的最大特點是信息量大、教學效率高,適用范圍廣。物理教學的各種形式及各種方法,都必須輔以講授法,使其相互配合。
4.自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閱讀教材或教學參考資料,獨立地進行學習以獲得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叫自學法。
自學法的模式是:提出提綱→閱讀教材→解疑析難。
自學法的特點是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能有效地培養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但是,中學生往往不善於自學,不喜歡閱讀自然科學的教材。因此,教師要循循善誘,耐心地給予具體指導,如編寫自學提綱、編擬思考題,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增強自學能力。
5.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的討論,並加以總結,從而獲得知識、訓練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叫討論法。
討論法的模式是: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得出結論。
討論法的特點是:通過對教師布置問題的討論,可以分清是非、糾正錯誤、取長補短、集思廣益,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與綜合的能力。討論法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主體的地位。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趣味性
1、教學方式手段實施中的趣味性
例某學校一位七十年代末期改行當教物理的中年老師在八十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學改革中,通過改變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實驗,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師一起為初二物理入門學生表演物理魔術,突出加強了實驗觀察與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開發利用青少年好動心理特徵的正面效應,用實驗趣味啟發學習興趣,進而轉化成學生的積極求知動力,以至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記得該老師所任教的其中一個突出事例是:有一學生因物理實驗的妙趣而產生了濃厚的物理興趣,積極大量地參與小實驗和小製作,增長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中獲得了物理基本知識。物理中考時取得了九十多分的優良成績,而他的其它成績都在七十分以下,甚至個別學科是“紅燈”。
2、教師教學語言表達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表達形式上的藝術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學能力,其中教師講課時語言感染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天真活潑、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顯。語言風趣、講解生動,使學生願意聽並引起高度注意,能夠讓他們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增加技能。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師應有的一項基本功。
記得我剛走上教育崗位時,學校里有一位數學老教師上課的語言特別有趣,學生上課感到很“有勁”,教學效果也相當不錯。據了解,這位數學老師的夫人是一評彈文藝工作者,而他本人年輕時也是位評彈票友。因此這位老教師語言表達上很有特點,有時上課講解中還不斷夾雜些蘇州地方話,盡管這不很規范,可趣味性特強,很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其教學效果卻相當不俗。
我結合自己語言表達能力較強,逐漸地將這種趣味性很強的教學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學中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現代教學設施應用中的趣味性
科學技術的飛躍,尤其是計算機及其網路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動了教育技術的發展,各種現代化教學技術走進了課堂 。
記得八十年代末期,為了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校物理教研組組織了一次物理智力競賽。盡管活動效果不錯,但由於當時技術設施較為落後,人工佔了很大部分,結果每位老師都感到很累。現在有了計算機及其網路,那類似智力競賽就輕鬆了不少,而且效果會更好。
初中物理教學誤區
誤區之一:反饋只在課終進行,“效果測試”是唯一的反饋矯正渠道
這種認識上的偏頗在於對目標教學的教學原則缺乏全面的理解。要使95%以上的學生都能學好,持續不斷的反饋矯正是根本保證。因此說反饋矯正應貫穿於目標教學的始終,教師應做倒反饋多渠道,矯正多方法。
誤區之二:只有公開課、觀摩課才研究教學
在組織觀摩課的備課中,任課教師經常提出很多個“怎麼辦”,這不由使我們想到這些“怎麼辦”平時教學是怎樣處理的,顯然平時教學對這些“怎麼辦”重視不夠,研究不夠,應付了事。
我們應該把對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對學生的分析和研究、對教法教學手段的分析和研究落實到第一節課的教學中,發揮自身的優勢所長,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無論是平時教學。還是公開、觀摩課、檢查課都能運用自如,發揮出應有的水平。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誤區之三:“轉差”好說不好做
學方法可以使學生的成績提高嗎?回答是肯定的。我們一定要樹立這樣一個觀念,搞素質教育,讓學生 自主發揮,決不會也不應該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如果由於實施素質教育,搞教學改革,使學生學習成績下降,那麼這樣的教育,這樣的改革就是不成功的。
考試改革的趨勢更加註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培養需 要教師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動手、動腦、動口的實踐機會,提供更多的讓學生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誤區之六:學生提不出問題就是學懂了
初中學生求知慾好奇心較強,他們有許多“為什麼”沒能得到滿意的回答。奇怪的是,在初中物理課堂上很少有學生向老師提問題,甚至在課結束時,教師問“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請大家提出來”時同學們默不作聲,真的是懂了嗎?不盡然,問題的關鍵在於同學們沒有養成提問題的習慣,教師沒有刻意地培養學生提問題的習慣,常言道:“學而不思則惘”。思是引發疑問的源泉,學生能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檢驗教師的啟發引導是否有效的重要標志之一。
猜你喜歡:
1. 初中物理的教學措施有哪些
2. 物理教師自我評價
3. 八年級物理教學措施
4. 初中物理教學導學案有哪些
5. 2017年九年級物理教學計劃
5. 如何把物理課上得形象生動,大家喜歡學
本人的一篇論文,共參考。
淺談物理課堂教學語言藝術
教師主要通過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語言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武器,是直接關繫到能夠完成教師使命的主要因素。
教師對語言的駕馭能力和水平直接關繫到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關繫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水平。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的知識水平相仿,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也差不多,但教學效果卻有很大差異,有的教師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思考,而有的教師會使課堂氣氛低沉,學生昏昏欲睡,兩者的差異直接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
中學物理課程相對而言又是中學各科目中較難的一門學科,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中的各種語言的運用至關重要,先我就教學一年來的各種體會、收獲簡單敘述如下:
1.教學語言要有科學性和邏輯性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內容、知識體系都是一些客觀存在的規律,這些規律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往往是字字千鈞、不可更改。這就要求教師在敘述物理規律時,不能亂用詞語,不能破壞原有客觀規律的嚴謹性。很多物理名詞只是一字之差,但意義卻相差甚遠。比如「速度」與「速率」,前者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後者是標量,僅僅指大小;再比如力臂是指「轉軸到力的作用線之間的(垂直)距離」,而不是指「轉軸到力的作用點之間的距離」。好多學生也經常會在這里犯錯誤。這些例子都要求我們對語言的科學性、准確性上要特別注意。另外,要注意語言的邏輯性,比如,不能把「反射角等於入射角」說成是「入射角等於反射角」,不能把「加速度跟質量成反比」說成是「質量與加速度成反比」等等。因此,這里要求教師尤其是新參加工作的教師更應該做到認真鑽研教材,字斟字酌,這樣才能在課堂上使用語言時有科學性、邏輯性,不違背科學。
2.教學語言要有啟發性
物理是一門循序漸進的學科,許多知識前後聯系比較大,教師的語言要生動,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情緒和知識基礎,要使學生經常注意為什麼要研究這個問題,問題是怎麼樣著手解決的。講課時,要「心中時刻有學生」可以經常提出問題,即採用所謂「問題性講解」,以激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引導學生到正確的思想上去,比如在講「勻加速直線運動」時,可以這樣引導學生:以前我們學習了勻速直線運動的汽車在一段時間內的位移,那麼,如果汽車在加速,或者在減速,在一段時間內汽車通過的惟一是多少呢?這種問題在現實生活中又是經常碰到的,你們想不想知道呢?通過這樣的一段話,就可以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有一種迫於知道答案的想法,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再比如,在講授「反沖」時,可以問學生:在完全光滑的冰面上的人,手裡拿著一個鐵球,他怎麼才能前進呢?同樣的啟發式教學語言舉不勝舉,這需要教師在備課時精心思考、巧妙設計,年輕教師平時多注意觀察生活,多收集生活中的例子,這樣比那些純粹抽象的物理模型更具有直觀性。
3.教學語言要簡明生動、突出重點
教學的語言應該力求簡練明達,形象生動和通俗易懂。
教學語言既非書面用語,又不純粹是口頭用語,在不違背科學性、邏輯性的前提下,應盡量用學生容易掌握的語言來描述物理規律,把一些抽象問題具體化,使學生一目瞭然,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在物理教學中可以穿插一些時尚的東西,不讓學生感到乏味,如我在講關於「有效利用能源」這一節內容時,給學生引用了這樣一則廣告:科學家預言,地球將越來越熱,只要您擁有春蘭空調,春天將永遠陪伴著您!順便給同學門分析一下地球為什麼會越來越熱,簡單介紹一下空調的製冷原理,讓學生知道,物理現象時刻發生在我們周圍。
4.教學語言要幽默風趣、比喻恰當
要做一名好的物理教師(這里也適用於其他科目的教師),幽默是必不可少的,幽默是一種較高的語言境界,他富有情趣,意味深長。
首先,幽默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節學生情趣。學生在心情舒暢的環境中學習效果要比在沉悶的環境中學習效果好的多。如我在講解「自由落體運動」時說:電影上經常放映的「英雄救美」的故事有很多是不符合物理規律的,比如一個女孩從山崖上掉下來了,另一個俠客緊接著跳下去,我們看到他們的距離是越來越近,不一會兒,俠客就可以抓住女孩的手了,然後更不可思議的是兩個人竟然又飛回來原來掉下來的地方。向學生講解這些現象為什麼不符合物理規律,這樣的效果比直接說「兩個物體先後從同一高處自由下落,兩物體間的距離越來越大」來的生動,有感染力。但是在這里要指出的是:不應為了片面追求生動性而引用一些庸俗的笑話和比喻,應當竭力運用科學本身的動人事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和活躍課堂氣氛,而且一堂課內,幽默的次數也不宜太多,這樣,學生的情緒不容易控制,過猶不及,效果反而不好,這里需要教師能夠善於把握。
其次,在學生違反課堂紀律時,用幽默的方式提出批評,效果要比直接制止的好。比如,當你發現學生睡覺時,除了可以走到旁邊個別提醒外,有時為了活躍一下課堂氣氛,教師可以幽默一下,說:「有的同學已經在夢里……」後面的內容可以與當時講授的內容相聯系,這樣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又加深知識的印象。但要注意的是不可濫用幽默、諷刺來挖苦學生,如果有意無意的貶損了學生的人格,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那就會帶來極大的副面效應。
事實上,教師的課堂語言多種多樣,遠非上面所述。課堂教學一個顯著特點便是學習對象的群體性,群體的思維空間和思維反應時間比個體的更廣闊更漫長,教師的語言應盡量適應學生群體的思維空間和時間。因此,還要求教師在講課吐字時能夠做到抑揚頓挫,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另外,還要求教師做到百分之百的自信,講課時,侃侃而談、鏗鏘有力、落地有聲,這樣都更有助於教學,在此不再敷述。
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成功的教學就是一種藝術的創造,而這種藝術需要教學語言來展示,教師的語言水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通過教學實踐不斷錘煉而提高的。教師的教學水平由知識水平、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三個主要因素決定,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提高教學語言水平值得每一個教師重視,教師在精心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注意平時多加強語言文學修養,關注一些生活細節,這樣會使你的語言水平不斷提高,課堂教學得心應手,妙趣橫生。
6. 如何創設初中物理快樂教學情境
這就需要教師設法創設相應的物理情境,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以便更好、更快地認識、同化新知識.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教師要創設情境,一般可採用下述幾種方法.
一.加強實驗,創設課程學習的相應的物理情境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教學也必須以實驗為基礎.教師要大力加強實驗,為學生學習物理創造一個良好的物理環境,使學生在特定的物理情境中感知和思維,並且還能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發展學生的操作技能.
作為物理教師不能消極等待,應有「壇壇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的精神,通過因地制宜和因陋就簡或尋找替代性實驗的辦法,以保持物理課應有的濃厚本味.至於那種完全喪失物理本味,以在黑板上講「實驗」來代替物理實驗的做法,是達不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和培養不出高水平的物理工作者的,應徹底擯棄.尤其是在新課標中,更 是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根據中學生分組實驗較少的現狀,物理教師應盡量把演示實驗改為隨堂學生實驗,這樣邊學邊做,不僅能增大物理課的本味,更有利於師生配合尋規律、學生積極練能力、課堂教學增效率.
例如在教學「顯微鏡和望遠鏡」時,可以讓每一個學生自己自製顯微鏡和望遠鏡,這樣的物理情境既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又讓學生切身體驗到它們的構成及作用,可以在課堂中花點時間做此實驗.又如教學「電流的強弱」時可以安排在實驗室上課,邊學邊做實驗,有了電流表這一實物這種物理情境可以使學習使用電流表的能力大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也更濃厚.
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是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實驗在創設物理情境教學中佔有重要位置.
二.使用生動形象有趣的語言,創設記憶深刻的相應的物理情境.
1.利用詩歌、典故和故事等,將學生帶入物理情境.
用「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鏈當空舞」的詩句作為「光的色散」一節的開頭;用「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絕句作為「參照物和相對運動」的引課,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使學生在對詩歌的欣賞中,將思維轉向物理內容,從而進入物理世界.
2.運用誇張、類比手法,將學生帶入物理情境
對比較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及其適用范圍,學生總感到不易理解和記憶,但若賦予誇張、形象的比喻,則可增強對學生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化知識的記憶.如對「電路和電流」的教學中,由於學生還沒有學到電阻這一概念,以致學生不能很順利地分析電路.這種情況,教師如果將電荷的移動類比成人的流動,遇到山路(即電阻大的用電器)時,會選擇平路(即電阻小的開關或電流表等)這條路走,分析短路時就容易多了,也容易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又如對於學生看不到、摸不著的電磁波的調制、發射、傳播、接收、調諧、解調等抽象的過程,學生往往面對諸多新名詞,不分因果,死記硬背,因此應用時難免會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但若用貨車的「裝貨」、「出站」、「運行」、「進站」、「調度」、「卸貨」等一系列學生熟知的過程來進行形象的比喻、對比,使學生「僵死」的思維「死而復甦」,有利於學生掌握電磁波及無線電廣播的全部機理和過程.
總之,一堂物理課,從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來看,都要求我們不能只注意體現物理的科學性、嚴密性,只體現物理學的難、抽象等等,更應注意語言表達的藝術性,運用誇張、對比等手法,把物理知識生活化,可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充分把握學生學習物理的心理特點和教材內容,加入一些合理的物理情境,使學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調節,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合適的物理情境中學習物理,使他們聽得輕松,學得自然.同時能使學生感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對物理教師的親切感.新課程中的許多內容已給我們提供幽默風趣的材料,我們應當充分的加以利用.
三.多聯系實際,創設實在具體的相應的物理情境.
1.教學中所舉的例子,與實際密切相連,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教學「熱脹冷縮時」,可以創設這種物理情境:剛煲湯煲得熱呼呼的瓦煲突然用冷水淋一下,容易破裂.在學習慣性時,創設坐汽車的物理情境等.
這些現象學生並不陌生,但要解釋卻有一定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做有心人,通過合理創設情境,不僅能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有些課時可以安排到室外教學.
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的涵義已從狹義的教室擴展到課室以外的社區,因此學生的學習便可以在課室以外的地方進行,從而使學習可以在真實的情境下進行,這對學生把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社會和生活中提供了有意義的背景,具有積極的遷移意義.
7. 淺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一、語言的形象性
物理教學語言技巧性的特點是它的形象化。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富有力度,能使學生感到驚訝、感到不同凡響,使學生情緒興奮,對認識產生興趣,體驗獲得知識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要特別注意,運用形象化的語言,並非基於活躍課堂氣氛,逗逗風趣。與此相反,教師運用形象化語言施教,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本身,而不是誘使他們的知識撇在一邊。
二、運用簡單,易懂的語言
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對見過的很多新鮮事物和新奇現象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驅使他們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這種好奇心正是學生創新意識、創造思維的動力和源泉。作為教師,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仍然是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鼓勵學生去探索。物理教學語言的特點是它的簡單化,形象、簡單化的語言表達富有美感,能使學生感到驚訝、感到物理學的奇妙,對認識產生興趣,體驗獲得知識的喜悅,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掌握知識。要特別注意,運用形象化的語言,並不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把學生逗樂。與此相反,教師運用形象簡單化語言進行教學,意義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但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本身,還能強化學生更進一步挖掘新的知識。
三、語言要符合科學性、思想性
所謂科學性,就是要用准確無誤、合乎邏輯的語言來講。例如在講歐姆定律R=U/I時,要注意它的適用條件,不能說當I 0時,電阻無窮大,從數學語言上說得通,但在物理學上,電阻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與導體的長度、電阻率、橫截面積決定。我們要講教學語言的科學性,但又不能片面地、一味追求似乎什麼概念都要嚴格地科學地定義,那就大可不必,應根據中學生接受能力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不斷完善深化。
所謂思想性就是教學語言鮮明的教育性。語言是思維的表現形式,任何語言都反映一定的思想內容、老師應緊密地結合教材內容,通過自己的教學語言有目的地、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愛國主義教育。
四、運用嚴謹的語言教學
物理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的語言要准確無誤,不能含糊不清,模稜兩可,那樣容易誤導學生。具體說,我們應做到:物理教材中用來表達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的語言都是我們的前輩經過很多年總結出來的,十分確切和精練的,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
五、語言技巧的源泉——想像力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像力是無止境的。豐富的想像力,理智的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物理學的進步,推動著社會的發展。之所以說想像力是物理教學語言技巧的源泉,其原因是:教師可以想像知識的演化,想像實驗的結果,想像學生認知過各的不同特點,想像課堂教學過程的情景,藉助於想像提高語言技巧。從想像中採集,由造化中迸發,語言的技巧性,不是造作而得,語言的技巧性恰是自然形成。那種為技巧而技巧,煞費苦心的做法,是蹩足的,徒勞的。
六、運用幽默趣味性的語言
教學語言的幽默感是課堂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洛夫指出:「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巧妙地在物理教學中運用幽默語言,可使教師的授課變得風趣幽默,課堂教學氣氛頓時高漲。也可以突出一些定律、規律的特點,解決教學中學生遇到的困難問題,還可以巧妙地處理課堂上突發事件,使教學轉入正規。
七、要考慮語言的直觀性、趣味性
在物理教學中,還要注意語言的直觀性,要運用語言藝術,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書面文字口語化,枯燥知識趣味化,這就是說教學語言既要通俗易懂,又得深入淺出,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記憶。
8. 新物理老師要怎麼上好第一節課
「第一堂課」的種類很多,從教師的經驗來講,有新教師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堂課;從學生學習的時間上來看,有每學期的第一堂課,有每次期中考試後的第一堂課;從學科知識來看,有起始學科的第一堂課;從學生獲得知識的方式上來看,有各學科的第一堂復習課。另外,教師的工作需要中途新接班也會有第一堂要上的課,從課型上看,有公開課面對陌生學生時的一堂等。
教師們一致認為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要求我們認真地備好課,並且做到「三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為上好一堂課做好預設。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還要本著先進教學理念,注意以學生為本,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扎扎實實地備好一堂課。第一堂課如何上才能吸引學生使他們喜歡自己的課,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共同的心願。那麼如何才能上好第一堂課呢?
現就常見的幾種第一堂課如何上分述如下:
一、如何上好「新教師」的第一堂課
一出戲,要演好序幕;一部樂章,要湊好序曲;剛離開大學校門、踏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上好第一堂課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這對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能力的發揮和教學水平的提高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我們在相互聽課評課過程中感到,除少數新教師可以做到初出茅廬,一鳴驚人外,多數新教師都會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怯課」現象。有的人即使在課前對該課作了精心准備,但到臨場時,仍然難按原定教學計劃加以實施,出現「砸鍋」。這從心理角度講,是因為由學生突然變成教師,角色的突然轉變,常會使人出現緊張和急躁心理,這樣教學語言速度過快,表述過於呆板,講授缺乏條理性,教學方法的交叉運用不能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環節、程序缺乏應有的順序和章法等等;有的新教師會有自大心理,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在教學上具備合格教師的技能,導致對教學的艱巨性、復雜性認識不夠,從而影響自己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有的新教師會有自卑心理,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不適合做教師,擔心自己的知識水平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對所講的內容沒有把握,怕講不好讓學生取笑等等。因此課堂教學中,為了不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不敢正確地面對教學對象,不敢大膽地和學生進行目光和語言交流;講課墨守陳規,甚至照本宣科,缺乏創新意識,方法簡單,不能正確地選擇參照系;有的新教師有緊張心理,上講台時緊張,眼睛不知往哪兒看、手腳不知如何放、頭腦思維不清、講話語無倫次等。除以上四種心理因素外,由於新教師年輕,缺乏教學經驗,對能不能完成預定的教學計劃,按要求上好課,心裡沒底。這種擔心與與心理失衡結合起來,就形成了「怯課」現象。
新教師要上好第一堂課,必須注意克服以上急躁、自大、自卑、緊張等影響教學的心理,盡快進入教師角色,去精心備好第一堂課,並且注意作好課後小結,以利於以後的教學。新教師要上好第一堂劉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有良好的心理准備
新教師要上好第一堂課,就要盡快進入教師角色,從心理、思想行為等各個方面承受社會對自己的角色期望。作為新教師,上課前要克服畏懼心理,樹立應有的自信心;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取得他們的支持和幫助;認真地回憶、總結自己在實習過程中已得到的經驗和教訓;設想在第一堂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對問題的處理方法與補救措施;主動深入班級,了解所任年級、班級學生的班風、學風、知識基礎等,與學生建立感情。
2. 精心備好第一堂課
大家知道備課是教師取得教學工作主動權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教師提高教育思想、業務水平和教學藝術的重要途徑。教師備課越充分,教學效果相應就越好,因此,新教師在上第一堂課前,應精心備好課。從教學過程來說,要做到教學目的明確,教學層次清楚,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寫教案,第一課教學內容不要貪圖太多太雜,最好在每個環節下標注所需時間。從教學語言來說,要做到語言生動形象,活潑有趣,邏輯性強,通俗易懂;從教學形式來說,要做到教學方法靈活,啟發得當,教學步驟嚴密緊湊。進行默背試講,在上課前一天(睡前或閉目)對將要上的課先「過電影」,把整個一節課完整的過一遍,對每一句話、每個環節的設計進行「實況錄像」,這既是一次有效地自我過關測試,又是一次「課堂教學」的熟練過程,不妨一試,或有良效。
3. 注意作好課後小結
新教師在上完第一堂課後,都必須及時進行自我反思。即上完課後都要及時回顧備課和上課過程,分析在本堂課中有哪些較好地實現了原定計劃,還有什麼不足;哪些沒有實現或實現不好,原因是什麼;哪些問題在備課時沒有考慮到;學生在學習中有哪些反應;下堂課教學要著重注意些什麼,哪些方法比較成功,哪個環節存在問題等。將分析的結論、教學反思和感悟記錄在教案後的「教學反思」欄,也可以專門准備一個《教學反思錄》,作為下階段備課和上課的參考,作為今後自身成長和專業發展的記錄。
二、如何上好「新學期」的第一堂課
無論新、老教師,在新學期都會面臨並思考如何上好第一堂課?對「新學期」如何上好第一堂課,教師們在總結中是各抒已見。
1. 精神飽滿登講台
要上好第一節,我們不僅在內容上、形式上有所思考,還要在老師自己的情緒上調節好。假期我們從繁重的家務、瑣碎的生活、自由鬆散中走來,更應該梳理好自己的心情,煥發精神,拋棄煩惱。同時,還要進行認真的思考:上學期教學成績如何?經驗知多少、教訓找不找?現在的我是一位新手,打算如何步入經驗型教師的行列?現在的我是一位教學能手,看一看教學成績能否說明這一點?打算向一個怎樣的新目標邁進?等等,這一切都應該在我們上第一堂課前作出認真的考慮,並體現在第一學堂課上。讓學生從老師的臉上感受到「快樂」,從老師的語氣里揣摸到「信心」,從老師的關愛中得到溫暖,從老師的耐心中激起感激,從精湛的教學中受到啟迪……。
2. 精心設計開場白
一個語文教師是這樣記錄自己第一堂課的開場白:「同學們,歡迎你們升入九年級!從今天起,你們又跨上了一個更高的台階。九年級是一個美好的年級。在這里,我們將跟著許許多多的作者走進一個更廣闊更豐富多彩的世界。在這本書中,很多文章寫得十分優美,我最喜歡這一段話…… 你想知道這段優美的語言出自哪篇課文嗎?那就到書中去尋找吧!」學生們聽了這樣一番語言描述,怎們能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怎麼能不對今後的學習充滿嚮往?
這雖是一位語文老師的第一堂課的開場白,其它學科也是如此,在聽課過程中,我們感受到地理教師的開場白讓學生對祖國河山有美的贊嘆,生物教師讓學生體會到了解自身的興趣,化學教師使學生體會到物質世界的絢麗多彩。教師如何設計開場的妙語,它關乎著教師給學生們留下怎樣的第一印象,關乎著是否能調動學生學習這一學科的興趣,關乎著這一學科教學的成敗。
3.增添自信講評課
第一節課是講授新課好?還是講評課好?很多教師認為每學期時間緊、任務重,趕緊上新授課吧!可有的教師在總結中這樣寫:「我新學期的第一堂上的是講評課,講評上學期期末考試試卷。一個假期,大多數的學生都玩瘋了,對上學期自己學得怎樣基本上忘干凈了,而新學期如何避免上學期的不足、發揮自己的優勢,借鑒他人的良策,還沒來得及思考,甚至從來沒有考慮這些的習慣。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學生能學好什麼知識?能把握好自己這一個學期的學習之舵嗎?我在放假前就布置了一道別具匠心的寒假作業:仔細分析自己這次期末考試的試卷,先就地糾錯,再好好思考思考自己一個學期來的在學習上的得與失,開學第一天咱們要交流交流,每個人都必須發言。課堂上由於劃分了學習小組,每一個學生都發了言,且情緒相當高漲。經驗談出來啦,學生的自信又增強了三分;教訓找到啦,學生心底明亮了起來。一次,兩次,三次,每個學期、每次考試之後、每次作業之後如果都能安排類似的內容,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越來越理智地對待自己的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自然就會養成。」
三、如何上好「新接班」的第一堂課
教師根據學校工作的需要,有的新學期一開始就接了某個班級的教學工作,有的中途接某個班的某學科教學,無論是那種情況,對學生而言都是新的教師,這樣的第一堂課如何上,也顯得非常重要。大家在研討過程中一致認為:新學期開學時,教師們面臨著怎樣上好第一節課,為今後教學的成功會打下一個好的基礎,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1. 給學生留美好印象
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第一次見一個人,他的外貌、衣著、言談舉止、……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中也是如此,學生對教師的「第一印象」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情緒以及師生關系。「第一印象」好比演員登台亮相,「第一炮」打響了,可能博得滿堂彩,所以,第一堂課的好壞往往就與之後學生學習的興趣大有關聯。因此,教師在第一次與學生接觸時,就要注意自己與學生初交中的形象塑造,力求一開始就給學生形成一個美好的印象。為此,教師與學生第一次見面時,應設計好自已的儀表,要給學生以和藹可親之感,與學生談話要表現出關心、體貼,力求一開始就留給學生「是他們知心朋友」的印象,從而為自己的後繼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
2. 給學生作自我介紹
上課時與學生第一次見面,一定要做自我介紹,忌諱進入課堂就講課,因為學生還不熟悉老師,對老師還有很多的神秘感,上來就講課,會因為學生對老師感受的程度大於對教學內容的程度,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所以,上第一堂課,要告訴學生自己的姓名及簡歷,讓學生認識自己,只有認識才能更好的尊重,才能增加學生對自己的喜愛和親近感。讓自己的求學經歷,成為吸引學生、激發學習、了解老師和建立師生友誼的催化劑。讓學生在你的自我介紹里,感受智慧之美,拼搏之美,進取之美。要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一個博學的人,從而從心裡喜愛和敬佩老師。
3. 讓學生自我介紹
為體現師生平等和相互尊重,教師還應當主動認識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做簡要的自我介紹同樣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而且讓教師從一開始就了解每位學生的情況,這對於今後的教育和教學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學生人數較多,一堂課時間未必夠用,也可以採用課堂簡單介紹,課後書面詳細介紹的形式,但這一環節不可缺少。因為只有教師記住了自己的學生,學生才能記住他的老師。讓學生記住老師比老師記住學生意義更加重大。
3. 給學生以恰當語言
教師應具有點幽默的特質,平靜無波瀾的語氣,呆板無趣的語言是無法吸引學生注意的,優美形象的教學語言要求有和諧的節奏。評課時一位專家曾說:如果45分鍾都是一個調子,平鋪直敘,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學生也會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講到主要的地方可重復一遍,講到快樂的地方應自然地露出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應很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應變得很低沉。教師還應善於利用幽默語言(包括肢體語言)激活課堂,調節學生情緒,幫助學生在輕松氛圍中,發現、建構、理解新知識、新方法,促進學生發展。不要讓你的第一堂課就使學生失去對你的(學科)興趣。
四、如何上好「新學科」的第一堂課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中學和小學相比,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學科門類多,新的學科在學生面前如何展現,教師首先設法讓學生感受該學科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消除對本學科的疑慮甚至恐懼,並對未來的課程和活動有一個美好的期待,為本學期在學習該學科時打好一個堅實的基礎。
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應該講,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他們的科學性和趣味性,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教師的第一堂課,應該培養學生對這門學科的愛好,學生的愛好有了,就意味著你的第一堂課成功了。
培養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首先應使學生明白本課程要學習些什麼,讓學生了解本課程的大概內容,知道將來能學到哪些知識和技能,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應使學生明白為什麼要學本課程。具體說,最好是聯系現實社會中的一些具體的實際例子,來突出所教學科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突出所教學科在個人修養提高方面的重要性,突出所教學科在考學中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產生一種學好你所教學科的沖動和神秘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樣做,雖然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但是對於引導學生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鼓舞學生的士氣都是很有必要的 。
2. 樹立學生必勝信心
第一堂課要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期望。任何一位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這是一個人的自尊心所決定的,學生們也想在第一節課給老師一個好印象,他們也會積極發言提問來表現他們自己。因此,在上第一堂課時,學生哪怕是取得一點點成績或進步,你都應該真誠地贊美他們,鼓勵他們。要讓學生有成功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你的課。
3. 介紹學科學習方法
介紹本學科的學習方法。可以結合自己和別人的經驗、教訓,根據自己的心得來現身說法,把自己的一些竅門和絕招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叫學生知道下一步怎麼學,怎麼做,怎麼與老師配合,達到以實用來吸引人,以真摯來感染人。
無規矩不成方圓,必須讓學生明白今後應該怎麼樣做,如何學好這一科目,平時的課堂要求,作業要求,考試要求等等。讓學生在今後能按你的要求學習,遵守紀律,按時交作業等。這些必須讓學生明白,可以為以後上課節省一些組織教學的時間。
五、如何上好「新學年」第一堂課
初中三年,每一年學生的情況不同,學習的內容(科目)不同,學習的目標和要求也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在新學年第一節課要給學生一個新起點的感覺,要給學生提出一個新的學習(成長)目標,讓學生認識到,學生時代是人生不斷學習、積累知識、奠定基礎和前進提高的重要階段,必須勤奮學習好好珍惜。
1.七年級新生的第一堂課,除上述內容及方法以外,還應給學生指明如何做好小學升初中的過渡,結合本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從生活和學習習慣等方面,給學生提出指導建議和合理要求,使他們盡快進入中學生角色,適應中學生學習生活。
2.八年級新生的第一堂課,應著重指導學生,總結學習生活經驗和教訓,特別是成功的(高效的)學習方法,結合學科特點,指導學習方法,防止兩極分化。實踐證明,英語和數學是八年級學習分化的轉折點。讓學生認識到八年級是初中三年最關鍵的一年。
3.九年級第一堂課,對學生進行理想和升學方面的教育,讓學生知道,中招是人生第一次學習考驗,對人生的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對高中的學習和升入大學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每一位學生都必須認真對待,都要爭取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走好人生的每一段旅途。
總之,第一堂課對教師而言是平常的一課,而對學生來講確實不尋常的一節課。所以,如何把第一堂課上得精彩,上得有意義,讓學生產生興趣,使學生難以忘懷,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就顯得十分重要。要上好第一堂課有多種方法,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師都會因主觀和客觀的情況不同,採用不同的方法上好第一堂課。希望廣大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實踐,讓我們的第一堂課的教學成為師生共同獲得發展良好開端。
9. 如何讓初中物理課堂變得更加鮮活,更加生動
理想中的物理課堂應該是充滿吸引力的學習樂園,是師生生命中精彩的篇章,是演繹生命華麗樂章的地方。如何在物理課教學中貫徹新課程的理念,把物理課上得更生動一些、更鮮活一些,使物理課堂充滿吸引力呢?筆者認為關鍵是要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一、創設物理情境,營造探究氛圍
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但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師應該少教一些,多給學生研究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貴在善於引導和啟迪,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熟悉的事件或故事,創設各種物理情境,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科學探究氛圍。
1、利用實驗創設物理情境。物理學科是一門實驗科學,概念與規律的形成過程中離不開經典而巧妙的實驗,通過設置有趣的物理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動能和動能定理》之前,可設置問題:前面已經研究了重力做的功與重力勢能的關系,也探究了彈力做的功與彈性勢能的關系,那麼力對物體做的功與物體的動能又有什麼樣的關系?進而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啟發學生思考:橡皮筋彈力對小車做的功能測量嗎?可如何表示?橡皮筋彈力對小車做的功是合力功嗎?應如何改進實驗?實驗中需不需要算出速度的具體數值?如何根據所得數據得出功與速度的關系?引導學生自行探究並藉助計算機Excel軟體作出W-v圖象和W-v2圖象。
課堂上,更多的是利用演示實驗和課堂小實驗創設物理情境,例如在《光的全反射》一節可演示市售的光導纖維、試管、在水中的顏色設置物理情境;在《彈力》一節演示玻璃瓶、桌面的微小形變;在講共振時演示音叉、單擺的共振等,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營造濃烈的探究氛圍。
2、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物理情境。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於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由於多媒體教學能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它能使枯燥的物理問題趣味化,靜止的物理問題動態化,復雜的物理問題簡單化,能把實驗很難觀察的現象放大變慢等。所以教師要多花精力學習、製作、共享多媒體教學軟體,把精彩的物理情境呈現給學生。筆者運用PowerPoint、Flash軟體製作了諸多多媒體教學軟體例如《單擺》、《圓周運動》、《電磁感應現象》、《光的直線傳播》等。它們以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把學生吸引到物理課堂中來。
3、以學生的真實體驗創設物理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提取物理知識,「從生活走向物理」,由於有日常經驗的基礎,對相關物理知識更容易接受。例如在講到超重和失重現象時,可讓學生回憶站在電梯里隨電梯運動時的感覺,讓坐過過山車的同學談談感受,課堂上讓學生站在台秤上蹲下、站起觀察台秤指針的變化,使學生充分體驗超重和失重現象的存在;在比較v-t圖象和x-t圖象時只靠教師講解未免過於枯燥,如比較下列兩圖時可讓學生親身體驗,上台模擬這兩個圖象中物體的運動,這樣,同學的表演引起大家的會心大笑,同學們對兩個圖象含義的理解也更為深刻了;學生一般都有溜冰的經驗,在講了《牛頓第三定律》之後可設置以下情境:冬天,有個人提著一桶油在冰面走著,冰面很滑,一不小心摔倒在地,油灑了,冰面變得更滑了,這個人無法爬起來,周圍一個人影也沒有,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再這樣下去這人不被凍死也得被餓死,聰明的同學們,如果是你的話,你該如何自救呢?
4.通過講故事設置物理情境。結合相關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歷史故事,有利於將學生引入到相應教學內容,還可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例如在學習《單擺》一節時可講故事引入:1862年,18歲的伽利略離開神學院進入比薩大學學醫學,他心中充滿著奇妙的幻想和對自然科學的無窮疑問,一次他在比薩大學忘掉了向上帝祈禱,雙眼注視著天花板上懸垂下來搖擺不定的掛燈,右手接著左手的脈搏,心中默默地數著數字,在一般人熟視無睹的現象中他卻第一個明白了掛燈每擺動一次的時間是相等的,於是製作了單擺的模型,潛心研究了單擺的運動規律,給人類奉獻了最初的能准確計時的儀器,本節課就來學習這一理想化模型----單擺;講《聲波》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可介紹大音樂家貝多芬晚年耳聾後,他將音樂指揮棒的一端用牙咬住,另一端頂在鋼琴上來「聽」自己演奏的琴聲,從而繼續進行創作,並譜寫了許多不朽的傳世佳作;又如在《光的色散》一節可介紹牛頓在劍橋大學當窮學生時發現光的色散現象的過程等。
二、加強情感交流,增加師生間的親和力
愛因斯坦認為:「對於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其理亦源於此。學生的學科情感常取決於對任課老師的喜好,古人雲:「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可見,課堂上師生間積極的情感交流往往能引起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能增加師生間親和力,形成特殊的教育功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首先,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表現情感,從而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內容生動化。例如講到《摩擦力》時,可問學生在走路時假設不小心踩到香蕉皮會怎樣?學生哄然大笑,笑余問學生既然人受到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這樣,在談笑中學習了判斷摩擦力的方法「假設法」。在《自由落體運動》一節相關練習中,講兩個小球先後從同一高度做自由落體運動,比較兩球的高度差時,先問學生武打片里美女掉到懸崖下,「英雄救美」的情節有可能實現嗎?再讓學生推理,學生熱情高漲,求知慾望強烈,對自由落體運動的了解也更為深刻了。其次,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目光親切深沉,表現自然豐富,語言層次清析,使學生在一種親切,愉悅的氣氛中掌握知識。對學生任何參與都應有合理且激勵性評價,絕不能有任何諷刺和挖苦。再次,不管課內課外,要樂於為學生輔導和解答疑難,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學生從教師那裡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積極的期待。課堂上師生間積極的情感交流會使學生有一種受到信賴、鼓舞與激勵的內心情感體驗,從而從內心升騰起對老師的信賴和愛戴,「愛屋及烏」,學生會由於喜歡老師而喜歡他所任教的學科。
三、尋找知識的「交接區」,引導學生從原有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並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他們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這些經驗,另起爐灶,而是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識,相信每個學生都擁有巨大的智慧潛能和創造能力,倡導自主學習和自由探索。在教學中,新輸入的信息定含有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相合的」部分,即「交接區」,這是學生對新信息進行調整、改組,從而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也是引起學生心理不平衡並產生學習興趣,驅使其主動探索,形成新的見解和思想的動力。例如:《太陽與行星的引力》與《圓周運動》、《向心力》在知識上存在「交接區」,可讓學生復習向心力公式和線速度公式的基礎上自主推導太陽與行星的引力的表達式。《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與《平拋運動》在知識與方法上都存在「交接區」,教師可與學生共同復習平拋運動知識點和處理方法後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在習題課和復習課教學中知識的「交接區」尤為突出,例如:處理氫原子的玻爾模型與行星或衛星繞中心天體運動的動能、勢能、運動周期問題時,處理所有能量轉化與守恆類等問題時,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題與運動學公式這些都存在「交接區」。當學生對某些問題的理解感到困惑時,可「等一等」再疏導;當對某一問題的討論出現意見分歧時,可「議一議」再統一;當學生思維出現偏差時,可「導一導」再糾正,能夠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獨立鑽研、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這將使學生終身受益。教師只要引導學生尋找與原有知識與方法上的「交接區」,然後指導學生科學探索,一般基礎可以的學生可得到結論。這不僅實現知識的正向遷移,同時增強他們成功的信心,讓學生覺得學習不再成為負擔。
總之,把物理課上得更生動一些、更鮮活一些,使物理課堂充滿吸引力應成為我們每一位物理老師的追求,這更有利於實施新課程提出的「三維目標」,更有利於學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