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物理實驗怎麼改進
高中物理實驗怎麼改進,這個問題面太廣,不能具體說明,只能提供一些建議:
1.從實驗原理改進,例如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小車質量與砂桶質量關系決定實驗的成敗,你可以考慮改進
2.從實驗的復雜到簡單改進
3.從更有利於學生實驗能力提高方面改進
4.向社會不斷更新發展方面改進,例如白熾燈已經要廢棄了,研究小燈泡伏安特性曲線有必要嗎,是否可以改進用發光二極體
5向實驗效果更加明顯改進
『貳』 關於物理的,有哪些可以研究的課題
按照大綱的規定,新編高中物理教材(即《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物理》)設立了「課題研究」項目並列出了大綱給出的課題示例. 在高級中學開展課題研究,是全面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能力的重要環節.這項活動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課題研究主要著眼於這些能力與意識的培養,而不在於某項具體知識的學習. 教師應該對課題研究進行指導,但要避免給出具體的步驟和方法.要鼓勵學生採用不同方法,提出不同見解. 研究課題可以大致分為探索性物理實驗、科技製作、新科技問題的學習報告、社會調查、擴展性學習等幾個不同的類型.課本中給出的只是研究課題的若干示例,教師和學生可以從中選用,也可以提出其他課題.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向學生推薦,不能要求全班學生做同樣的課題. 課題的研究成果可以是小論文、科學報告,也可以是製作的儀器、設備. 課題研究應該以課內課外結合的形式進行.大綱為每個課題劃出了4個課時,教學中必須保證,其中應有兩個課時用於學生間的匯報和交流. 有關課題研究的一些問題說明如下. 1�課題中有一些探索性實驗 以往的學生實驗,除了某些單純的技能訓練性實驗外,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驗證性實驗,即在學過相應的知識之後通過實驗進行驗證,例如「驗證牛頓第二定律」、「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另一類則是知識的應用,例如「用雙縫干涉測光的波長」、「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這兩類實驗的前提都是認為學生已經掌握所涉及的知識,因此實驗的目的不是探索新的知識.這些實驗對於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沒有很大的作用. 探索性實驗課題是為彌補這些不足而設立的.以「研究彈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質量的關系」為例.教學大綱並不要求學生學習 這個知識點,因此實驗的前提是學生不知道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質量的定量關系.做這個實驗時,學生在測出若干組數據後列表,在坐標紙上描點,作出擬合曲線,用相應的函數表達這條曲線.如果再換其他幾個彈簧做這個實驗,還可以進一步解釋函數式中參數的物理意義…… 按照過去對於驗證性實驗的處理,必須先學習這個知識點,讓學生在實驗前就知道相應曲線的形狀,實驗後假若有的點不在這條曲線上,則要分析出現誤差的原因.但是,在這個研究課題中,學生事先並不知道它的圖象是什麼樣的,只是在看到這些點的分布和走向之後才意識到它也許能用某個二次函數來近似地表示.在這種想法的鼓舞下,有些學生會嘗試作出T2和m的關系曲線,在這之後就會明確地得到周期與小球質量的定量關系. 在驗證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這兩種不同的作法中,實驗內容可能相似,但是按照兩種不同的思路去設計,學生的心理活動不一樣,得到的訓練也不一樣.中學階段並不要求學生掌握彈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質量的關系,但是這個實驗所用的方法卻是科學研究中一個非常典型的方法,學會這個方法將使學生在今後的工作中受益無窮.大綱安排這個實驗,目的是進行研究方法的教育,而不是為了多學一個知識點.「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研究材料的保溫性能」也是這樣的課題. 2�許多課題沒有惟一正確的答案 實踐中的技術問題大多沒有惟一正確的答案,只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需要權衡利弊進行評價.我們過去的科學技術教育卻把這樣復雜的事情簡單化了:要麼對,要麼錯,沒有選擇.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人脫離實際,思想方法絕對化,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大綱有意識地選取了一些沒有惟一正確答案的課題,目的是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估測壓力鍋內水的溫度」可以通過測量限壓閥的質量而知鍋內的壓強,進而查表得知水的溫度;但是也可以把熱敏元件貼在鍋外,其外再加保溫層來直接測得,還可以把熱敏元件直接放入水中;還可能有別的辦法.在這些方案中,熱敏元件的耐高溫問題、直接放入水中時鍋的密封問題,等等,都要研究.不同方案測得的水溫肯定不會完全相同,這就需要討論、評價.這些工作在以往的中學科學教育中從未有過. 過去我們認為科學界沒有定論的內容不應在中學課程中涉及,其實不能一概而論.讓高中學生接觸一些目前還有不同認識的課題,有助於使學生認識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探索的熱情,培養創新精神,避免思維的片面化.例如在「科普報告:從電冰箱到臭氧層」中可以討論造成臭氧層破壞的主要原因到底是氟利昂還是噴氣式飛機;在「科普報告:溫室效應」中可以分析造成氣溫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人類的活動還是地球本身的周期性變化這樣兩種學術觀點…… 實驗性課題中有一些技術問題,學生們的處理方法也肯定不會一致.例如在「研究彈簧振子的周期和小球質量的關系」中,由於課堂演示所用振子的周期太小,阻尼太大,不能用來進行這個實驗.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可以選用較軟的彈簧,並去掉滑動軸.但這時如果水平放置就要解決小球的支撐問題,如果豎直放置則應解決彈簧下垂的補償問題.學生可以想出多種辦法,這些辦法各有特點,需要討論和評價. 3�一些課題是跨學科的 氟利昂不是一種單純的化學物質,其中有的成份能夠破壞臭氧層,有的不能.無氟冰箱中製冷劑的化學成份是什麼?它有什麼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製冷的機理是什麼?學生們在「科普報告:從電冰箱到臭氧層」中可以進行討論. 「調查研究:灶具的演變」要求研究柴灶、煤球爐、蜂窩煤爐、液化氣灶、煤氣灶(天然氣灶)、電爐、電磁灶、微波爐的燃燒原理(加熱原理)和效率,比較燃料的燃燒值.「用電解法測定元電荷」要用化學課中學到的知識測量基本物理常量.這些也是跨學科的課題. 大綱列入了這些課題,希望有助於使學生加強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4�與新科學技術相銜接 怎樣縮小中學物理課程與當代新科技的距離,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很好地解決,有幾個研究課題打算在這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剎車防抱死系統(ABS)是近年來的一項新技術,它在汽車剎車時自動控制摩擦片與輪盤(輪轂)的壓力,使車輪不與地面產生滑動摩擦,這樣司機仍然能夠控制車的運動方向.這種情況下大部分機械能消耗在摩擦片與輪盤的摩擦上.這項技術雖然很新,但是它的物理模型並不復雜,利用高中物理知識可以做些較為深入的研究.「剎車時車輪被抱死的利與弊」就是基於這種考慮設計的. 「科普報告:從電冰箱到臭氧層」、「科普報告:溫室效應」、「科普報告:阿爾法磁譜儀與反物質」等幾個課題也都和科技與環境的最新熱點有關. 5�拉近了物理學與實際問題的距離 我們的中學物理教育一直重視理論知識在技術中和解釋自然現象中的應用,但是仍然存在某些脫離實際的傾向,表現之一是對於物理規律、物理量的認識的絕對化、理想化.實際上,物理學中的實驗定律,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近似規律.例如,教科書一直說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與接觸面積無關,但是通過「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這個課題就會看到,實際情況與這種說法是有較大偏差的. 改變電流表的分流電阻可以改變它的量程,這是歐姆定律的典型應用.但是,學生設計的原始電路往往考慮不到表頭的保護措施,實際上是不能用的.「把靈敏電流表改裝成多用電表」這個課題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理論和實際的差距. 6�一些課題與社會問題密切相關 大綱修訂版在選擇研究課題時注意了科學技術與社會問題的聯系.例如,臭氧層的保護涉及無氟冰箱的推廣,但是無氟冰箱比氟利昂製冷的冰箱成本高,消費者花較多的錢但本人並不直接受益,對這個問題應該採取什麼宣傳策略?許多報導說臭氧層的破壞使得皮膚癌的發病率上升,其實皮膚癌主要是白色人種生的病,黃種人很少有這種病,黑種人更是與它無緣.當今世界上的醫學資料大部分來源於西方國家,國際傳播媒體也基本上由他們控制,事情的嚴重性會不會被誇大了?這裡面是否也有某種形式的種族偏見?研究課題為這類問題的深入討論留出了很大的空間. 氣體燃料比固體燃料更方便,然而使用不當容易引起爆炸和火災,還可能使人中毒.使用氣體燃料是否利大於弊?天然氣比焦爐煤氣貴,但是燃燒值高,實際使用時哪種燃料更經濟?對於不同地區,用電燒飯和用燃氣燒飯哪種燃料更經濟,對環境的影響更小,並且更能符合中國人的烹調習慣?這些都可以在「調查研究:灶具的演變」中討論.過去在物理課中只講物理原理,最多講一講技術應用,但是科學原理的應用及其評價一定涉及社會問題,二者密不可分,我們的學校教育應該為學生做這方面的准備. 7�要用新的標准來評價課題研究 學生對於物理題的習慣反應是「會」與「不會」,物理教師對學生的試卷、作業則總以「對」「錯」來評判.這次大綱推薦的研究課題對於不同學生的區分不是會不會做,也不是做對還是做錯,而是表現在所作研究的不同深度.例如「菜刀上的力學知識」這個課題,要解釋刀刃為什麼能夠切開物體,只用到合力和分力的知識,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但是,還有其他方面的問題:細長的刀和短寬的刀用起來是不一樣的;用刀時刀把的長短也涉及一些力學問題……學生的觀察要有一定的敏銳性才會發現這些問題,如果能夠進行一定的定性與定量的分析,那就更好了.更進一步,如果用刀「剁」骨頭,當刀的前端接觸骨頭時,手會感到刀把向下震,反之則向上震.有那麼一個位置,刀上的這一點剁到物體上時,手感十分輕松.學生能夠發現這一點,已經很不簡單;如果還能自己找些書來讀,學習一點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並正確分析了這個現象,那就很了不起了.這樣的研究課題讓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參與,同時又給各種程度學生的發展留出了很大的空間. 針對研究課題的這種特點,對學生所做工作的評價要有新的標准.例如,要考慮是否提出了新的有意義的問題,對課題的分析是否有獨立的見解,所用資料有多少是自己收集的,是否用到了課堂上、課本上沒有講到的知識,對課題是否作了定量的分析……對學生的工作應該給予總體的評價,指出其特點與不足,不能只給一個簡單的分數. 8�教學相長 許多教師看到這些課題時的頭一個反應是:我們自己還不懂,怎麼教學生?這里有一個教育思想轉變的問題.研究課題本來就沒有惟一正確的答案,它的解答會因場合不同、時代不同、要求不同、觀念不同、學生不同而有變化,要讓教師精通所有這些課題本來就是不可能的.教師應該是學生的導師,能對學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給予指導,但是教師不是回答一切問題的網路全書.要相信學生中蘊藏著巨大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教師的任務是把它們開發出來,同時自己也從中汲取營養. 研究課題涉及的物理知識不一定是傳統意義上的重點知識、主幹知識,有的課題甚至不是純粹的物理學問題,它們只能說是與物理學相關的.提出這些問題的著眼點是培養學生的某些意識和能力,主要不是為使學生學到某些具體的知識.在帶領學生做課題研究時,這點應該十分明確.
『叄』 大學物理實驗中某個實驗的改進方法
實驗內容及方法的改進(冰的溶解熱實驗)(如果需要的話發你郵箱,有些圖片)
(一)、實驗裝置的改進
1本實驗的原裝置圖如右圖所示:
1.1對實驗器材存在問題的分析與思考
實驗過程中對本裝置的觀察分析與應用,使我對此裝置的優缺點有了深入了解。該裝置原理簡易明了,在此次實驗中為一近似的量熱孤立系統。在實驗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一步驟卻給同學們帶來極大的不便,從而也會因個別同學不留心操作不夠規范而造成較大的誤差。
仔細觀察該裝置後不難發現,該裝置若想與外界沒有熱量交換則必須蓋子密封性絕熱性良好,於是在絕熱蓋部分與瓶子十分緊湊,這就對本實驗的操作造成了不利影響。
1.2實驗器材的主要缺陷
實驗中很重要的一步是放入冰塊,然後立即記錄15秒後的數據。其不利因素可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十五秒內要把冰塊放入杯中並蓋好瓶塞,時間太過於緊迫,很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因此記錄數據時已經過了十五秒,造成記錄數據不準確,最終繪圖時誤差也比較大。另一方面為放冰塊時杯中熱水的溫度仍舊高於室溫,如此大幅度地打開杯子蓋子會造成杯中熱量的散失,對流現象明顯,孤立系統很難再滿足條件。
2改進後的裝置圖如下(為表示出瓶蓋的翻轉,選擇了兩個方向的視圖):
2.1改進構想
原實驗裝置的不足之處主要在於蓋子打開放冰時散熱以及打開時不方便,對此部分做出改進:將杯蓋改裝成繞中軸旋的蓋子,然後在邊緣加一橡膠圈起固定作用。此種改進方法近似於翻蓋式的垃圾桶,投冰時免去了手動打開合上蓋子的過程,大大縮短了操作時間和此過程中的熱量散失。
2.2改進後的思考
該實驗裝置改進後的確克服了原來的一些缺陷與不足,但也存在一些小的問題值得思考。比如裝置的密封性要得到保證等。改進後的裝置也要盡量使用絕熱性良好的材料,盡可能地減少散熱。
(二)、實驗原理和數據處理的改進
1.採用環境溫度的水溶解冰
系統的溫度始終低於環境溫度,系統只從環境中吸熱,因吸熱造成終溫偏高,為此做散熱修正。
修正方法:先做出冰溶解曲線得到實測終溫,然後做系統吸熱升溫曲線,升溫曲線為斜率很小的直線,將直線延長與縱軸相交,交點處的溫度就是修正後的終溫。
採用環境溫度的水後,冰的溶解速率降低,溶解過程變慢,慢過程的對測溫的准確度是有利的。但較長時間得內系吸收的熱量不可忽視。系統吸收的熱量
按照吸熱升溫曲線可求出系統的散熱常數k,由牛頓冷卻定律,
散熱常數R很小,溶解的過程中近似地認為k不變。因吸熱溫度升高
( 為修正後的終溫)
2.溶解過程中不進行攪拌
攪拌過程破壞了溶解的平衡,並且由於是低溫溶解,該溶解過程比較慢,攪拌使溶解過程起伏,所以不進行攪拌測出的溫度即為比較准確的平衡時溫度了。
『肆』 初中物理實驗的幾種常用方法總結
一.控制變數法
當研究的一個物理量與2個或2個以上的其它物理量有關時,常採用只改變一個物理量,而使其餘物理量保持不變,從而得出被研究物理量和改變數的關系.
如研究蒸發快慢決定因素;摩擦力大小決定因素;研究壓強和壓力、受力面積的關系;液體壓強和液體密度、深度的關系;浮力大小的決定因素.動能大小和物體質量、速度的關系;重力勢能大小和質量、舉高高度的關系;物體吸熱多少和物質種類、質量、升高溫度三者之間的關系;電流和電壓及電阻之間的關系;電功和電流、電壓、及通電時間的關系.
二.等效替代法
根據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我們可以用一個合力來代替它.這種「等效方法」是物理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使我們將研究的問題得到簡化.
三.對比(比較法):
尋找幾個事物共同點或不同點的研究方法叫對比,這是一種常用的研究方法.
例研究不同色光混合及不同顏料混合;研究蒸發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研究蒸發快慢的決定因素時,在應用控制變數的同時,也採用了對比的方法,比較哪一個蒸發快.
四.實驗推理法(理想化實驗)
人們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在研究物體運動狀態與力的關系時,伽利略通過如圖2(甲)所示的實驗和對實驗結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結論:運動著的物體,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並且一直運動下去.
推理的方法同樣可以用在「研究聲音的傳播」實驗中,現有的抽氣設備總是很難將玻璃罩內抽成真空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你是怎樣通過實驗現象推理得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這下結論的?
五.模(擬)型法
①為了研究的需要,把物理實體或物理過程經過科學抽象轉化為一定的模型,這種轉化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所以這種模型叫「假想模型法」又叫「理想模型」.它是物理教學的基礎,可使物理教學簡單化,形象直觀化,又可使具體問題普遍化,便於學生發揮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
②建立模型可以幫助人們透過現象,忽略次要因素,從本質認識和處理問題;建立模型還可以幫助人們顯示復雜事物及過程,幫助人們研究不易甚到無法直接觀察的現象.例如:①研究分子、原子結構時,提出一種結構模型的猜想——原子核式模型(行星模型);②研究撬棒撬石塊時,把撬棒當做是杠桿模型
六.類比的方法
兩類不同事物之間某種關繫上的相似叫類似,從兩類不同事物之間找出某些相似的關系的思維方法,叫類比.藉助類比,常能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十分陌生、十分困難的問題,在物理學中,現象、屬性、概念、規律、理論和描述手段等涉及的種種關系,都可以是類比的對象.
七、轉換法
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或不易直接觀察認識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它所產生的作用或其他途徑來認識它,這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轉換法.
八、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人們在自然存在的條件下,對自然、實驗的現象和過程,通過人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儀器對有關物理現象,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觀察、研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所謂「自然存在的條件」,是指對觀察對象不加控制、不加干預、不影響其常態,所謂「有目的、有計劃」,是指根據科學研究的任務,對於觀察對象、觀察范圍、觀察條件和觀察方法作了明確的.選擇,而不是觀察能作用於人感官的任何事物.
九、放大法
在物理實驗中,常常需要對一些微小的物理量,如微小的長度,微小的機械振動、很短的時間,微弱的光信號和微弱的電信號等等加以測量,如果採用常規的測量方法,則很難進行,即使勉強測出也因為與實際的精度要求相差太遠而失去意義,這時通常需將被測量放大後再進行測量.因此,放大法與比較法一樣,也是物理實驗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實驗方法之一(縮小可看成是放大倍數小於1的一種放大).
十、分析歸納法
歸納方法是透過現象抓本質,將一定的物理事實(現象、過程)歸入某個范疇,並找到支配的規律性.完成這一歸納任務的方法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審慎地考察各種事例,並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關系等一系列邏輯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說,然後再運用演繹對其進行修正和補充,直至最後得到物理學的普遍性結論.
十一、假設(猜想)法
物理解題中的假設,從內容要素看有現象假設和過程假設等,從運用策略看有極端假設、反面假設等.利用假設,我們可以方便地對問題進行分析、推理、判斷,恰當地運用假設,可以起到化拙為巧、化難為易的效果.
十二、列舉法
列舉法是一種藉助對一具體事物的特定對象(如特點、優缺點等)從邏輯上進行分析並將其本質內容全面地一一地羅列出來的手段,再針對列出的項目一一提出改進的方法.列舉法基本上有三種:希望點列舉法、優點列舉法和缺點列舉法.
十三、探究法:
探究法是指用科學的方法深入探討、反復研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它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初中物理學習方法
(1)立足課堂,夯實基礎。 課堂是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主陣地,只有把握課堂,抓牢「雙基」,學習必要的方法,才會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2)注重探究過程,學習研究方法。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學習物理要注重科學探究的過程,對於每一個實驗探究不僅要知道怎樣做,而且要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並能對探究過程和結果作出適當的評估;除了學習物理知識,還應學習相關的研究方法,如:轉化法,控制變數法,對比法,理想實驗推理法,歸納法、等效法、類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
(3)強化訓練,提高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 課外適當做一些補充練習是消化、鞏固所學知識,拓展提高的一種較為有效的措施。在解題過程中注意培養、提高審題能力。
(4)優化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如遇到學習的難點、疑點,由於初三階段的學習較為緊張,不能花很多的時間去慢慢「磨」,應做好標記,跟同學討論,最好求得老師的解答,理解過程,掌握方法。
(5)歸納概括、串前聯後,形成綜合能力。 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必要的歸納總結,並將新學的知識和前面的內容聯系起來,注意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做到前後貫通。如學習功率的概念時可以對照已經學過的速度概念進行綜合思考。
(6)規范解答,注意細節。 「規范」在考試中主要體現在簡答題、作圖題、計算題中。歷年中考中,因解答不規范而失分的情況屢見不鮮。
具體來說,要學習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現象主要有功、功率、機械效率、機械能、內能、熱量、電路、電流、電壓、電阻、電功、電功率、電流的磁效應、電磁感應、磁場對電流的作用等;要學習的物理規律主要有杠桿原理、功的原理,串、並聯電路的特點、歐姆定律、焦耳定律、能量守恆定律等;要學習的物理模型主要有杠桿、滑輪等;要了解的物質主要有磁場、電磁波、能源等;要學會使用的儀器儀表主要有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等。其中學習要求較高的主要有: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機械效率,理解歐姆定律,理解電功,理解電功率,這些既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伍』 主題體育中的物理 可以提出什麼課題(問題)越多越好!!!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體育運動在國際上屢創佳績,正在進行的冬奧會中,我國運動員頑強拼搏,贏得了世界的掌聲。其實,在平時生活中觀看體育比賽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項需求。你知道嗎?許多運動項目中蘊涵著物理原理呢!
一、速度在體育中的應用
速度是用來反映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運動場上的各種運動幾乎都有一個速度快慢的問題。例如:田徑運動中所有的徑賽、皮劃艇和游泳比賽等,都是以計時的多少來確定運動員的快慢和比賽成績的。參加過學校運動會百米賽跑的同學一定知道,計時員一定要從看到發令槍「冒煙」時開始計時,而不是在聽到發令的「槍聲」時開始計時,就是由於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比聲音的傳播速度要快得多,計時員看發令槍「冒煙」計時比聽「槍聲」計時要准確得多。
各種球類運動中的「快攻戰術」也利用了速度所謂「快攻」,就是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增大運動速度, 即進行加速運動,快速奔跑、快速移動、擺脫對手、尋求空擋,達到完成「快攻」的目的。
二、摩擦在體育中的運用
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任何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都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許多運動項目,為了提高運動員的成績,需要增大摩擦。例如,在百米賽跑中,運動員必須穿著底上帶有鞋釘的跑鞋、體操運動員和舉重運動員在比賽之前,總是要在手上抹些鎂粉,這樣做的目的都是為了增大摩擦以提高運動成績。一些球類運動器械,在製造時,也都考慮到了增大摩擦的因素例如,足球守門員戴的手套、籃球表面上的花紋、乒乓球正膠球拍膠皮上的膠粒長短和反膠球拍膠皮上的粘性度、鉛球表面鑄造得很粗糙等,都是採取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的。
三、慣性在體育中的運用
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運動狀態的性質,這種性質叫慣性。運動員在運動場上進行的各種項目的運動,有時要利用慣性,有時要防止慣性。這樣才能提高運動成績和競技水平。例如,跳高、跳遠以及標桿運動中的助跑過程,標槍運動員在投擲標槍之前要盡量將手臂向後伸展。這些動作都是為了利用慣性。而百米運動員在沖過終點時不能立刻停下來,需要逐漸減速的跑一段距離,籃球運動員在三大步上籃時,投籃的瞬間不能正對籃圈中心,而是要落後籃圈中心後一點投籃,都是為了防止慣性(由於慣性,正對籃環中心投籃反而投不中)。還有投擲鐵餅的選手,為了提高比賽成績,在規定的圓圈內做加速旋轉動作, 目的是為了增大鐵餅出手時的初始速度,而鐵餅出手後,為了確保自己不離開圓圈內,還得繼續轉幾圈,所以,鐵餅選手為了獲得好的成績,即要利用慣性,又要防止慣性。
四、平衡在運動中的應用
任何物體要保持平衡,物體的重力作用線(通過重心的豎直線)必須通過支撐面(物體與支持著它的物體的接觸面)。如果物體重力作用線不通過支撐面,這個物體就要倒下來。體操運動員在表演平衡木時,運動員始終要使自己身體重力作用線通過支撐面,這支撐面就是平衡木。平衡木很窄,給人的支撐面極小,使身體重心恰巧落在平衡木上就很難,身體隨時有倒下去的危險。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 當身體搖晃要倒下時,人們往往擺動兩臂,使身體重新站穩兩臂的擺動,是在調整重心作用線,使之通過支撐面, 以恢復平衡所以體操運動員在平衡木上,常常會有這樣的動作。雜技演員走鋼絲,也會伸開雙臂左右擺動來掌握重心,保持平衡有時他們手中拿著長長的竹竿,或者花傘、彩扇等,這些物品起著「延長
手臂」的作用,是幫助身體平衡的輔助工具。
的體育運動與物理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你能用科學的觀點來審視體育運動中的有關問題,將對你掌握物理知識有很大的幫助,你會發現物理無處不在
體育是人類社會發展中,根據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體身心的發展規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達到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豐富社會文化生活而進行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是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而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個專門的科學領域。體育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1.體育的廣義概念(亦稱體育運動)。是指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增強人的體質,促進入的全面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和促進精神文明為目的的一種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它是社會總文化的一部分,其發展受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制約,並為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服務。
2.體育的狹義概念(亦稱體育教育)。是一個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鍛煉身體的知識、技能,培養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教育過程;是對人體進行培育和塑造的過程;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一個重要方面。
3.競技運動亦稱「競技體育」。指為了戰勝對手,取得優異運動成績,最大限度地發揮和提高個人、集體在體格、體能、心理及運動能力等方面的潛力所進行的科學的、系統的訓練和競賽。含運動訓練和運動競賽兩種形式。特點是:
1)充分調動和發揮運動員的體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潛力;
2)激烈的對抗性和競賽性;
3)參加者有充沛的體力和高超的技藝;
4)按照統一的規則競賽,具有國際性,成績具有公認性;
5)娛樂性。當今世界所開展的競技運動項目是社會歷史的產物。遠在公元前700多年的古希臘時代,就出現了賽跑、投擲、角力等項目,發展至今已有數百種之多。普遍開展的項目有田徑、體操、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舉重、游泳、自行車等。各國、各地區還有自己特殊的民族傳統項目,如中華武術,東南亞地區的藤球、卡巴迪等。其發展與國家、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技術密切相關。
4.娛樂體育是指在餘暇時間或特定時間所進行的一種以娛悅身心為目的的體育活動。具有業余性、消遣性、文娛性等特點。內容一般有球類游戲、活動性游戲、旅遊、棋類以及傳統民族體育活動等。按活動的組織方式可分為個人的、家庭的和集體的;按活動條件可分為室內的、室外的;按競爭性可分為競賽性的和非競賽性的;按經營方式可分為商業性的和非商業性的;按參加活動的方式可分為觀賞性活動和運動性活動。開展娛樂性體育活動,有益於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培養高尚品格。
5.大眾體育亦稱「社會體育」、「群眾體育」。是為了娛樂身心,增強體質,防治疾病和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在社會上廣泛開展的體育活動的總稱。包括職工體育、農民體育、社區體育、老年人體育、婦女體育、傷殘人體育等。主要形式有鍛煉小組、運動隊、輔導站、體育之家、體育活動中心、體育俱樂部、棋社,以及個人自由體育鍛煉等。開展群眾體育活動應遵循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和業余、自願、小型、多樣、文明的原則。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是發揮體育的社會功能,提高民族素質和完成體育任務的重要途徑。
6.醫療體育指運用體育手段治療某些疾病與創傷,恢復和改善機體功能的一種醫療方法。與其他治療方法相比,其特點有:
1)是一種主動療法,要求思者主動參加治療過程,通過鍛煉治療疾病;
2)是一種全身治療,通過神經、神經反射機制改善全身機能,達到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的目的;
3)是一種自然療法,利用人類固有的自然功能(運動)作為治療手段,一般不受時間、地點、設備條件的限制。通常採用醫療體操、慢跑、散步、自行車、氣功、太極拳和特製的運動器械(如拉力器、自動跑台等),以及日光浴、空氣浴、水浴等為治療手段。宜因人而異、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並配合葯物或手術治療和心理疏導。二干多年前已用「導引」、「養生」作為防治疾病的手段,後又不斷發展與提高,成為中國運動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7.體育的本質。是指體育所固有的根本特性,是人類社會的一種身體教育活動和社會文化活動。
8.體育的本質特點。就是以身體練習為手段,發展身體,增強體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社會發展服務。它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經濟制約,並為一定的政治、經濟服務。體育具有自然的和社會的兩重屬性。自然屬性如體育的方法、手段等;社會屬性如體育的思想、制度等。
游泳運動員特製的游泳衣,就是為了減少身體與水的阻力,以增加游泳速度。
帆板運動是利用風力前進。
柔道運動員善用慣性、重心和力矩的知識,可以把體重較大的對手摔倒。
另外,在拔河比賽中,勝負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人們的技巧。比如,腳使勁蹬地,在短時間內可以對地面產生超過自己體重的壓力。再如,人向後仰,藉助對方的拉力來增大對地面的壓力,等等。其目的都是盡量增大地面對腳底的摩擦力,以奪取比賽的勝利。
『陸』 蘇科版初中物理實驗在教學中改進有哪些
1、"觀察水的沸騰"實驗的改進
2、對摩擦起電實驗的改進
3、證明光的直線傳播實驗的改進
4、浮力的方向演示實驗器材及實驗方案
5、浮力與物體質量的關系演示
6、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7、摩擦力實驗的改進
8、光沿直線傳播實驗改進
9、摩擦起電的實驗改進
『柒』 物理科研項目有哪些
物理科研項目分別有:托馬斯·楊的雙縫演示應用於電子干涉實驗、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羅伯特·密立根的油滴試驗、牛頓的棱鏡分解太陽光、托馬斯·楊的光干涉試驗、卡文迪許扭矩實驗、埃拉托色尼測量地球圓周、伽利略的加速度試驗、盧瑟福散射與原子的有核模型、米歇爾·傅科鍾擺試驗。非常著名的十個科研項目。
科學實驗是物理學發展的基礎,又是檢驗物理學理論的唯一手段,特別是現代物理學的發展,更和實驗有著密切的聯系。現代實驗技術的發展,不斷地揭示和發現各種新的物理現象,日益加深人們對客觀世界規律的正確認識,從而推動物理學的向前發展。
『捌』 大學生科技創新有什麼新穎的課題,物理方面
無人機方面的,或者可以考慮感測器的應用方面。現在不是所謂的大數據時代嘛,所以可以考慮設計一種裝置來檢測日常的一些數據。比如各類手環。但除了人體監控,還可以是寵物,汽車,植物,湖泊,天氣等,這裡面有些有不少人已經在做了,你們也可以嘗試。
還有的項目就是做集成,小型化,個性化或快速成型。3D列印機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這種快速成型的概念還可以應用在電子製造,服裝行業,食品加工等領域,單獨的技術難度不大,就是集成而已。
『玖』 本期為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採取哪些措施
(1)、認真學習新的課程標准,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努力向課堂教學要效益。
(2)、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多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3)、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探究式、討論式或交談式方法教學。
(4)、不斷加強業務學習和培訓,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用高素質的老師培養學生的高素質。
(5)、建立互助學習小組,同學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提高。
『拾』 有哪些是在我們生活中可以用物理解決的問題或現象呢
在沒有啟瓶器的時候,可以利用物理中的杠桿原理來解決開啤酒問題。用手抓住筷子的一頭,用食指當做杠桿的支點啟開啤酒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