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高二物理加速度是多少

高二物理加速度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11-28 23:51:40

㈠ 高中物理關於加速度所有公式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有用推論Vt^2-Vo^2=2as

2、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3、末速度Vt=Vo+at

4、位移s=V平t=Vot+at^2/2=Vt/2t

6、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7、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8、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1)高二物理加速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加速度的不一定

1、物體具有加速度,但不一定做加速運動

做直線運動的物體,如果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則物體做加速運動;如果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則物體做減速運動。可見,物體具有加速度,但不一定做加速運動。

2、物體的速度方向改變,但加速度的方向不一定改變

加速度的方向決定於合外力的方向。物體的合外力方向不變,則加速度方向就不變。如做平拋運動的物體,雖然速度方向不斷變化,但由於只受重力作用,所以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始終豎直向下。

3、物體的速度大,但加速度不一定大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表示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物體速度大但速度變化不一定快。比如,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快速勻速行駛時,雖然速度很大,但速度變化卻為零。

㈡ 高一高二的物理所有公式詳細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達式)總表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 (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 -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相鄰連續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時間(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註:(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
2) 自由落體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度直線運動規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 豎直上拋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論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質點的運動(2)----曲線運動 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豎直方向位移(Sy)=gt2/2
5.運動時間t=(2Sy/g)1/2 (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 tgα=Sy/Sx=gt/2Vo
註:(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S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 。(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5)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與頻率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 (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 弧長(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頻率(f):赫(Hz)
周期(T):秒(s) 轉速(n):r/s 半徑(R):米(m) 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註:(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軌道半徑 T :周期 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1�9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體半徑(m)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h)2=m4π2(R+h)/T2 h≈36000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心=F萬。(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三、力(常見的力、力矩、力的合成與分解)
1)常見的力
1.重力G=mg方向豎直向下g=9.8m/s2 ≈10 m/s2 作用點在重心 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 k:勁度系數(N/m) 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μ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μ:摩擦因數 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fm為最大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1�9m2/kg2 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Q1Q2/r2 K=9.0×109N·m2/C2 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 E:場強N/C q:電量C 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為B與L的夾角 當 L⊥B時: F=BIL , B//L時: F=0
9.洛侖茲力f=qVBsinθ θ為B與V的夾角 當V⊥B時: f=qVB , V//B時: f=0
注:(1)勁度系數K由彈簧自身決定(2)摩擦因數μ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積大小無關,由接觸面材料特性與表面狀況等決定。(3)fm略大於μN 一般視為fm≈μN (4)物理量符號及單位 B:磁感強度(T), L:有效長度(m), I:電流強度(A),V:帶電粒子速度(m/S), q:帶電粒子(帶電體)電量(C),(5)安培力與洛侖茲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則判定。
2)力矩
1.力矩M=FL L為對應的力的力臂,指力的作用線到轉動軸(點)的垂直距離
2.轉動平衡條件 M順時針= M逆時針 M的單位為N·m 此處N·m≠J
3)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 同向: 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 F1⊥F2時: 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圍 |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 Fy=Fsinβ 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註:(1)力(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2)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替代關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圖法求解,此時要選擇標度嚴格作圖。(4)F1與F2的值一定時,F1與F2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化成代數運算。
四、動力學(運動和力)
1.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第二運動定律:F合=ma 或a=F合/m 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第三運動定律F= -F 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 二力平衡 5.超重:N>G 失重:N<G
注: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上或勻速度直線狀態,或者是勻速轉動。
五、振動和波(機械振動與機械振動的傳播)
1. 簡諧振動F=-KX F:回復力 K:比例系數 X:位移 負號表示F與X始終反向。
2.單擺周期T=2π(L/g)1/2 L:擺長(m) g:當地重力加速度值 成立條件:擺角θ<50
3.受迫振動頻率特點:f=f驅動力 4.發生共振條件:f驅動力=f固 共振的防止和應用A140
5.波速公式V=S/t=λf=λ/T 波傳播過程中,一個周期向前傳播一個波長。
6.聲波的波速(在空氣中) 0℃:332m/s 20℃:344m/s 30℃:349m/s (聲波是縱波)
7.波發生明顯衍射條件: 障礙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長小,或者相差不大。
8.波的干涉條件: 兩列波頻率相同 *(相差恆定、振幅相近、振動方向相同)
註:(1)物體的固有頻率與振幅、驅動力頻率無關。(2)加強區是波峰與波峰或波谷與波谷相遇處,減弱區則是波峰與波谷相遇處。(3)波只是傳播了振動,介質本身不隨波發生遷移,是傳遞能量的一種方式。(4)干涉與衍射是波特有。(5)振動圖象與波動圖象。
六、沖量與動量(物體的受力與動量的變化)
1.動量P=mV P:動量(Kg/S) m:質量(Kg) V:速度(m/S) 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
3.沖量I=Ft I:沖量(N�1�9S) F:恆力(N) t:力的作用時間(S) 方向由F決定
4.動量定理I =ΔP 或 Ft= mVt - mVo ΔP: 動量變化ΔP=mVt - mVo 是矢量式
5.動量守恆定律P前總=P後總 P=P m1V1+m2V2= m1V1+ m2V2
6.彈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統的動量和動能均守恆)
7.非彈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損失的動能 EKm:損失的最大動能
8.完全非彈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後連在一起成一整體)
9.物體m1以V1初速度與靜止的物體m2發生彈性正碰(見教材C158):
V1�0�7=(m1-m2)V1/(m1+m2) V2�0�7=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論-----等質量彈性正碰時二者交換速度(動能守恆、動量守恆)
11.子彈m水平速度Vo射入靜止置於水平光滑地面的長木塊M,並嵌入其中一起運動時的機械能損失E損 E損=mVo2/2-(M+m)Vt2/2=fL相對 Vt:共同速度 f:阻力
註:(1)正碰又叫對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們「中心」的連線上。(2)以上表達式除動能外均為矢量運算,在一維情況下可取正方向化為代數運算(3)系統動量守恆的條件:合外力為零或內力遠遠大於外力,系統在某方向受的合外力為零,則在該方向系統動量守恆(4)碰撞過程(時間極短,發生碰撞的物體構成的系統)視為動量守恆,原子核衰變時動量守恆。(5)爆炸過程視為動量守恆,這時化學能轉化為動能,動能增加。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 (定義式) W:功(J) F:恆力(N) S:位移(m) α:F、S間的夾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體的質量 g=9.8≈10 hab:a與b高度差(hab=ha-hb)
3.電場力做功Wab=qUab q:電量(C) Uab:a與b之間電勢差(V)即Uab=Ua-Ub
4.電功w=UIt (普適式) U:電壓(V) I:電流(A) t:通電時間(S)
6.功率P=W/t (定義式) P:功率[瓦(W)] W:t時間內所做的功(J) t:做功所用時間(S)
8.汽車牽引力的功率 P=FV P平=FV平 P:瞬時功率 P平:平均功率
9.汽車以恆定功率啟動、 以恆定加速度啟動、 汽車最大行駛速度(Vmax=P額/f)
10.電功率P=UI (普適式) U:電路電壓(V) I:電路電流(A)
11.焦耳定律Q=I2Rt Q:電熱(J) I:電流強度(A) R:電阻值(Ω) t:通電時間(秒)
12.純電阻電路中I=U/R P=UI=U2/R=I2R Q=W=UIt=U2t/R=I2Rt
13.動能Ek=mv2/2 Ek:動能(J) m:物體質量(Kg) v:物體瞬時速度(m/s)
14.重力勢能EP=mgh EP :重力勢能(J) g:重力加速度 h:豎直高度(m) (從零勢能點起)
15.電勢能εA=qUA εA:帶電體在A點的電勢能(J) q:電量(C) UA:A點的電勢(V)
16.動能定理(對物體做正功,物體的動能增加) W合= mVt 2/2 - mVo2/2 W合=ΔEK
W合:外力對物體做的總功 ΔEK:動能變化ΔEK =( mVt 2/2- mVo2/2)
17.機械能守恆定律ΔE=0 EK1+EP1=EK2+EP2 mV12/2+mgh1=mV22/2+ mgh2
18.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的變化(重力做功等於物體重力勢能增量的負值)WG= - ΔEP
注:(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轉化多少。(2)O0≤α<90O 做正功; 90O<α≤180O 做負功;α=90o 不做功(力方向與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時該力不做功)。 (3)重力(彈力、電場力、分子力)做正功,則重力(彈性、電、分子)勢能減少。(4)重力做功和電場力做功均與路徑無關(見2、3兩式)。(5)機械能守恆成立條件:除重力(彈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動能和勢能之間的轉化 (6)能的其它單位換算:1KWh(度)=3.6×106J 1eV=1.60×10-19J。*(7)彈簧彈性勢能E=KX2/2 。
八分子動理論、能量守恆定律
1.阿伏加德羅常數NA=6.02×1023/mol 2.分子直徑數量級10-10米
3.油膜法測分子直徑d=V/s V:單分子油膜的體積(m3) S:油膜表面積(m2)
4.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1) r<r0 f引<f斥 F分子力表現為斥力
(2) r=r0 f引=f斥 F分子力=0 E分子勢能=Emin(最小值)
(3) r>r0 f引>f斥 F分子力表現為引力
(4) r>10r0 f引=f斥≈0 F分子力≈0 E分子勢能≈0
5.熱力學第一定律W+Q=ΔE (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對物體做的正功(J) Q:物體吸收的熱量(J) ΔE:增加的內能(J)
注:(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粒子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溫度越高越劇烈。(2)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3)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但斥力減小得比引力快。(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小,在r0處F引=F斥且分子勢能最小。(5)氣體膨脹,外界對氣體做負功W<0。(6)物體的內能是指物體所有的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對於理想氣體分子間作用力為零,分子勢能為零。(7)能的轉化和定恆定律,能源的開發與利用見教材A195。(8)r0為分子處於平衡狀態時,分子間的距離。
九、氣體的性質
1.標准大氣壓 1atm=1.013105Pa=76cmHg ( 1Pa=1N/m2 )
2.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關系T=t+273 T:熱力學溫度(K) t:攝氏溫度(℃)
3.玻意耳定律(等溫變化)P1V1=P2V2 PV=恆量 P:氣體壓強 V:氣體體積
4.查理定律(等容變化)Pt=Po(1+t/273) Po:該氣體0℃時的壓強 P1/T1=P2/T2
5.蓋�6�7呂薩克定律(等壓變化)Vt=Vo(1+t/273) VO:該氣體0℃時的體積 V1/V2=T1/T2
6.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P1V1/T1=P2V2/T2 PV/T=恆量 T為熱力學溫度(K)
7.*克拉珀龍方程PV=MRT/μ R=8.31J/mol�1�9K M:氣體的質量 μ:氣體摩爾質量
注:(1)理想氣體的內能與理想氣體的體積無關,與溫度和物質的量有關。(2)公式3、4、5、6成立條件均為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使用公式時要注意溫度的單位,t為攝氏溫度(℃),而T為熱力學溫度(K)。(3)P--V圖、P--T圖、V--T圖要求熟練掌握。
十、電場
1.兩種電荷、電荷守恆定律、元電荷(e=1.60×10-19C)
2.庫侖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KQ1Q2/εr2(在介質中) F:點電荷間的作用力(N)
K:靜電力常量K=9.0×109N·m2/C2 Q1、Q2:兩點荷的電量(C) ε:介電常數 r:兩點荷間的距離(m) 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電場強度E=F/q (定義式、計算式) E :電場強度(N/C) q:檢驗電荷的電量(C) 是矢量
4.真空點電荷形成的電場E=KQ/r2 r:點電荷到該位置的距離(m) Q:點電荷的電亘
5.電場力F=qE F:電場力(N) q:受到電場力的電荷的電量(C) E:電場強度(N/C)
6.電勢與電勢差UA=εA/q UAB=UA- UB UAB =WAB/q=- ΔεAB/q
7.電場力做功WAB= qUAB WAB:帶電體由A到B時電場力所做的功(J) q:帶電量(C)
UAB: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勢差(V) (電場力做功與路徑無關)
8.電勢能εA=qUA εA:帶電體在A點的電勢能(J) q:電量(C) UA:A點的電勢(V)
9.電勢能的變化ΔεAB =εB- εA (帶電體在電場中從A位置到B位置時電勢能的差值)
10.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ΔεAB= -WAB= -qUAB (電勢能的增量等於電場力做功的負值)
11.電容C=Q/U (定義式,計算式) C:電容(F) Q:電量(C) U:電壓(兩極板電勢差)(V)
12.勻強電場的場強E=UAB/d UAB:AB兩點間的電壓(V) d:AB兩點在場強方向的距離(m)
13.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Vo=0) W=ΔEK qu=mVt2/2 Vt=(2qU/m)1/2
14.帶電粒子沿垂直電場方向以速度Vo進入勻強電場時的偏轉(不考慮重力作用的情況下)
類似於平 垂直電楊方向:勻速直線運動L=Vot (在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平行極板中:E=U/d)
拋運動 平行電場方向: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d=at2/2 a=F/m=qE/m
15.*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C=εS/4πKd S:兩極板正對面積 d:兩極板間的垂直距離
注:(1)兩個完全相同的帶電金屬小球接觸時,電量分配規律:原帶異種電荷的先中和後平分,原帶同種電荷的總量平分。(2)電場線從正電荷出發終止於負電荷,電場線不相交,切線方向為場強向,電場線密處場強大,順著電場線電勢越來越低,電場線與等勢線垂直。(3)常見電場的電場線分布要求熟記,(見圖、[教材B7、C178])。(4)電場強度(矢量)與電勢(標量)均由電場本身決定,而電場力與電勢能還與帶電體帶的電量多少和電荷正負有關。(5)處於靜電平衡導體是個等勢體,表面是個等勢面,導體外表面附近的電場線垂直於導體表面.導體內部合場強為零,導體內部沒有凈電荷,凈電荷只分布於導體外表面。(6)電容單位換算1F=106μF=1012PF (7)電子伏(eV)是能量的單位,1eV=1.60×10-19J。(8)靜電的產生、靜電的防止和應用要掌握。

㈢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詳細介紹

高二物理公式大全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 Vo)/2 4.末速度Vt=Vo 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V平t=Vot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s=aT2 {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註: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3)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5.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 Vy2)1/2=[Vo2 (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tg=Vy/Vx=gt/V0

7.合位移:s=(x2 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tg=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豎直方向加速度:ay=g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r/T 2.角速度=/t=2/T=2f

3.向心加速度a=V2/r=2r=(2/T)2r 4.向心力F心=mV2/r=m2r=mr(2/T)2=mv=F合

5.周期與頻率: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2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於中心天體的質量)}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體半徑(m),M:天體質量(kg)}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GM/r3)1/2;T=2(r3/GM)1/2{M:中心天體質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地 h)2=m42(r地 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徑}

注:

(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向=F萬;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一同三反);

(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1)常見的力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最大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 (E:場強N/C,q: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 (為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F=0)

9.洛侖茲力f=qVBsin (為B與V的夾角,當VB時:f=qVB,V//B時:f=0)

2)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 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 F22 2F1F2cos)1/2(餘弦定理) F1F2時:F=(F12 F22)1/2

3.合力大小范圍:|F1-F2|F|F1 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Fy=Fsin(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Fy/Fx)

四、動力學(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 {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於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於宏觀物體,不適用於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於微觀粒子

五、振動和波(機械振動與機械振動的傳播)

1.簡諧振動F=-kx {F:回復力,k:比例系數,x:位移,負號表示F的方向與x始終反向}

2.單擺周期T=2(l/g)1/2 {l:擺長(m),g:當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條件:擺角100;lr}

3.受迫振動頻率特點:f=f驅動力

4.發生共振條件:f驅動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應用

6.波速v=s/t=f=/T{波傳播過程中,一個周期向前傳播一個波長;波速大小由介質本身所決定}

7.聲波的波速(在空氣中)0℃:332m/s;20℃:344m/s;30℃:349m/s;(聲波是縱波)

8.波發生明顯衍射(波繞過障礙物或孔繼續傳播)條件:障礙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長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條件:兩列波頻率相同(相差恆定、振幅相近、振動方向相同)

註:

(1)物體的固有頻率與振幅、驅動力頻率無關,取決於振動系統本身;

(2)波只是傳播了振動,介質本身不隨波發生遷移,是傳遞能量的一種方式;

(3)干涉與衍射是波特有的;

1.動量:p=mv {p:動量(kg/s),m:質量(kg),v:速度(m/s),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

3.沖量:I=Ft {I:沖量(N?s),F:恆力(N),t:力的作用時間(s),方向由F決定}

4.動量定理:I=p或Ft=mvtmvo {p:動量變化p=mvtmvo,是矢量式}

5.動量守恆定律:p前總=p後總或p=p也可以是m1v1 m2v2=m1v1 m2v2

6.彈性碰撞:p=0;Ek=0 {即系統的動量和動能均守恆}

7.非彈性碰撞p=0;0EKEKm {EK:損失的動能,EKm:損失的最大動能}

8.完全非彈性碰撞p=0;EK=EKm {碰後連在一起成一整體}

9.物體m1以v1初速度與靜止的物體m2發生彈性正碰:

v1=(m1-m2)v1/(m1 m2) v2=2m1v1/(m1 m2)

10.由9得的推論-----等質量彈性正碰時二者交換速度(動能守恆、動量守恆)

11.子彈m水平速度vo射入靜止置於水平光滑地面的長木塊M,並嵌入其中一起運動時的機械能損失

E損=mvo2/2-(M m)vt2/2=fs相對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對子彈相對長木塊的位移}

1.功:W=Fscos(定義式){W:功(J),F:恆力(N),s:位移(m),:F、s間的夾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體的質量,g=9.8m/s210m/s2,hab:a與b高度差(hab=ha-hb)}

3.電場力做功:Wab=qUab {q:電量(C),Uab:a與b之間電勢差(V)即Uab=a-b}

4.電功:W=UIt(普適式) {U:電壓(V),I:電流(A),t:通電時間(s)}

5.功率:P=W/t(定義式) {P:功率[瓦(W)],W:t時間內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時間(s)}

6.汽車牽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時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車以恆定功率啟動、以恆定加速度啟動、汽車最大行駛速度(vmax=P額/f)

8.電功率:P=UI(普適式) {U:電路電壓(V),I:電路電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電熱(J),I:電流強度(A),R:電阻值(),t:通電時間(s)}

10.純電阻電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動能:Ek=mv2/2 {Ek:動能(J),m:物體質量(kg),v:物體瞬時速度(m/s)}

12.重力勢能:EP=mgh {EP :重力勢能(J),g:重力加速度,h:豎直高度(m)(從零勢能面起)}

13.電勢能:EA=qA {EA:帶電體在A點的電勢能(J),q:電量(C),A:A點的電勢(V)(從零勢能面起)}

14.動能定理(對物體做正功,物體的動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EK

{W合:外力對物體做的總功,EK:動能變化EK=(mvt2/2-mvo2/2)}

15.機械能守恆定律:E=0或EK1 EP1=EK2 EP2也可以是mv12/2 mgh1=mv22/2 mgh2

16.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的變化(重力做功等於物體重力勢能增量的負值)WG=-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轉化多少;

(2)O090O 做正功;90O180O做負功;=90o不做功(力的方向與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時該力不做功);

(3)重力(彈力、電場力、分子力)做正功,則重力(彈性、電、分子)勢能減少

(4)重力做功和電場力做功均與路徑無關(見2、3兩式);(5)機械能守恆成立條件:除重力(彈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動能和勢能之間的轉化;(6)能的其它單位換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彈簧彈性勢能E=kx2/2,與勁度系數和形變數有關。

八、分子動理論、能量守恆定律

1.阿伏加德羅常數NA=6.021023/mol;分子直徑數量級10-10米

2.油膜法測分子直徑d=V/s {V:單分子油膜的體積(m3),S:油膜表面積(m)2}

3.分子動理論內容: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大量分子做無規則的熱運動;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1)r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勢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現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勢能0

5.熱力學第一定律W Q=U{(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對物體做的正功(J),Q:物體吸收的熱量(J),U:增加的內能(J),涉及到第一類永動機不可造出

7.熱力學第三定律:熱力學零度不可達到{宇宙溫度下限:-273.15攝氏度(熱力學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溫度越高越劇烈;

(2)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

3)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但斥力減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小,在r0處F引=F斥且分子勢能最小;

(5)氣體膨脹,外界對氣體做負功W0;溫度升高,內能增大U0;吸收熱量,Q0

(6)物體的內能是指物體所有的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對於理想氣體分子間作用力為零,分子勢能為零

高二學習關於運動的公式

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s=aT2 {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註: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見第一冊P19〕/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見第一冊P24〕。

自由落體運動物理公式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豎直上拋運動公式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㈣ 高中物理加速度公式有哪些

加速度的公式好多啊~

確實難以全部的寫出來

就寫幾個吧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㈤ 高二物理,第4小問的加速度為什麼是5

我對第一個回答的做個解釋。
速度從0到VB,加速度恆定,時間t=1.2s,那麼根據公式VB=V0+at=0+a*1.2=6,解得a=6/1.2=5m/s²

㈥ 高中物理與加速度有關的公式

勻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有用推論Vt^2-Vo^2=2as

2、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3、末速度Vt=Vo+at

4、位移s=V平t=Vot+at^2/2=Vt/2t

6、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7、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關於Vt^2-Vo^2=2as的解釋:

一個物體做勻加速運動經過一段距離S。則末速度的平方減初速度的平方等於距離乘以加速度的2倍。

關於S2-S1=at^2的解釋:

一個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在兩段連續且相等的時刻內通過的距離分別是S1,S2,則兩端距離的差等於at^2

(6)高二物理加速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由+、-號代表)

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於物體速度對時間的變化率,其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即a=Δv/Δt=vt-v0/Δt,單位:m/s²。

加速度的大小等於單位時間內速度的改變數;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變化量ΔV方向始終相同。特別,在直線運動中,如果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相同,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相反,速度減小。

加速度等於對速度時間的一階導數,等於位移對時間的二階導數

表示質點速度變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舉例:假如兩輛汽車開始靜止,均勻地加速後,達到10m/s的速度,A車花了10s,而B車只用了5s。它們的速度都從0變為10m/s,速度改變了10m/s。所以它們的速度變化量是一樣的。但是很明顯,B車變化得更快一些。

我們用加速度來描述這個現象:B車的加速度(a=Δv/Δt,其中的Δv是速度變化量)>A車的加速度。

顯然,當速度變化量一樣的時候,花時間較少的B車,加速度更大。也就是說B車的啟動性能相對A車好一些。因此,加速度是表示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和運動方向的物理量,定義為位移與發生這個位移所用的時間之比。

速度是矢量。

初中的定義:把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高中的定義:速度等於位移和發生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

符號:v【註:希臘字母υ表示另一物理量「位移」】

定義式:v=s/t。

在國際單位制中,基本單位:米/秒(m/s)

物理意義: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量綱是LT^(-1),基本單位為米每秒,符號m/s。 最大值:真空光速c=299 792 458m/s 。

補充說明

1、物理上的速度是一個相對量,即一個物體相對另一個物體(參照物)位移在單位時間內變化的的大小。

2、物理上還有平均速度:物體通過一段位移和所用時間的比值為物體在該位移的平均速度,平時我們說的多是瞬時速度。

3、平時我們形容單位時間做的某種動作的快慢或多少時也會用到速度。比如:打字速度、翻譯速度。

4、速度是矢量,無論平均速度還是瞬時速度都是矢量。區分速度與速率的唯一標准就是速度有大小也有方向,速率則有大小沒方向。

㈦ 高中物理,加速度

(1)設汽車前進方向為正方向。a1=(Vt-V0)/t=(2-10)/t=-8/t,a2=(Vt-V0)/t=(10-2)/(t/2)=16/t
且t+t/2=12,∴t=8
所以減速時的加速度為-8/t=-1m/s²,加速時的加速度為16/t=2m/s²
(2)2秒末,汽車其實已經運動了3秒。V3=V0+at=10-1*3=7m/s
十秒末,經過了11秒。其中,從第8秒開始加速,初速度為2m/s,時間為11-8=3。
所以V11=V0+at=2+2*3=8m/s

㈧ 高中物理加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a的概念嘛就是速度變化的快慢,這就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變化及△V,還有個就是快慢,及時間△t,a=△V/△t這是其定義公式,任何情況一定適用,尤其是變加速直線運動。這是大小,還有方向,a的方向為合外力的方向:F=ma,當然定義公式也能用求出來的值的正負表示方向,所以一定要把初末速度弄清楚,順序不能交換。其他的要求a的話就其他就看具體情況了,如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則a為定值,存在Vt=V0+at,S=V0t+½at²等公式,具體是情況而定

㈨ 高中物理加速度公式

公式如下: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有用推論Vt^2-Vo^2=2as。

2、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3、末速度:Vt=Vo+at。

4、位移:s=V平t=Vot+at^2/2=Vt/2t。

5、加速度:a=(Vt-Vo)/t{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6、實驗用推論:Δs=aT^2{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物理加速度的含義

加速度是物理學中的一個物理量,是一個矢量,主要應用於經典物理當中,一般用字母a表示,在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為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是速度矢量關於時間的變化率,描述速度的方向和大小變化的快慢。

加速度由力引起,在經典力學中因為牛頓第二定律而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在慣性參考系中的某個參考系的加速度在該參考系中表現為慣性力。加速度也與多種效應直接或間接相關,比如電磁輻射。

㈩ 高中物理加速度公式有哪些

  1.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閱讀全文

與高二物理加速度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