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上好物理課
一。要上好物理課要有好的方法。好的方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更是如此,長期以來我們二中物理組一直追求、探索將更好的教學方法應用於物理課堂教學。我們最顯著的特點是結合二中學生的情況,(當然其他學校有適合自身的方法)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對基礎較弱,注重基礎知識的引導和基本技能的提高,而對他們理解困難的知識點,在力求引導理解可是又理解不了時採取強行介紹;而對基礎較好一些的同學,則要注重方法的指導和更好的提高能力。新課改形式下涉及教學方法的方面很多,什麼知識教學課的教法,什麼實驗教學課的教法,什麼習題教學課的教法等等,今天這里我結合事例來說說習題課的教法。在運動學這部分內容中,有一類典型的習題——追擊和相遇問題。我們對我校基礎弱的學生只是講解常見的基本追擊問題,如加速追勻速,勻速追減速等,但是相遇的條件必須交代清楚;對基礎較好一點的校本部學生則此基礎上嘗試的提示學生是否還有其它類追擊問題?解決追擊問題的關鍵是什麼?這幾個問題,我們的學生有的說的很簡單,有的說的很復雜,但是在課堂上我們並不給出解決的方法;對基礎知識不錯的學生,也就是我們學校所謂的點班,我們提出的要求可能更高一些,比如說學生們要提出值得討論的問題,象什麼能否追上,找到能否追上的判斷方法;若能追上,何時何地追上;追擊過程中何時相距最近或最遠?最近或最遠的條件是什麼等等。同時還要求他們能夠現場編題,現場解題。總之,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此外,我們物理組還有著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即「循環跟進式」教學,也就是把組內成員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內成員先後跟進講同一節課,然後共同研討再上,再研討再上,此方法及有效的幫助年輕教師盡快成熟。 二。努力提高學生能力。 我們每位教者的目的都是讓學生掌握技能,新課改更是要求我們牢牢的把握住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注重互動,我們物理教師時時刻刻都在以這樣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著自己的教學活動。 引入物理概念和規律 這一環節的核心是創設物理環境,提供感性認識。概念和規律的基礎是感性認識,只有對具體的物理現象及其特性進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對物理現象運動變化規律及概念之間的本質聯系進行研究歸納,就形成了物理規律。因此教師必須在一開始就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常用的方法有:運用實驗來展示有關的物理現象和過程、利用直觀教具、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等。為形成概念、掌握規律而選用的事例和實驗事實,必須是包括主要類型的、本質聯系明顯的、與日常觀念矛盾突出的典型事例。學習中應使學生抓住物理概念和規律,物理概念和規律是人腦對物理現象和過程等感性材料進行科學抽象的產物。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綜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觀察到的現象的共性、本質屬性,才能使學生正確地形成概念、掌握規律。例如,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教學時,其關鍵是通過對由演示實驗和列舉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現象的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使學生認識"物體不受其它物體作用,將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這一本質。但是這一本質卻被許多非本質聯系所掩蓋著,如,當"外力"停止作用時,原來運動的物體便歸於停止;恆定"外力"作用是維持物體勻速運動的原因,等等。因此,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突出本質,摒棄非本質,才能順利建立牛頓第一定律。討論物理概念和規律,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以後,還必須引導學生對概念和規律進行討論,以深化認識。一般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討論:一是討論其物理意義,二是討論其適用范圍和條件,三是討論有關概念和規律間的關系。在討論過程中,應當注意針對學生在理解和運用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便使學生獲得比較正確的理解。運用物理概念和規律,學習物理知識的目的在於運用,在這一環節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問題,通過教師的示範和師生共同討論,深化活化對所學的概念和規律的理解,逐步領會分析、處理和解決物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組織學生進行運用知識的練習,要幫助和引導學生在練習的基礎上,逐步總結出在解決問題時的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三。要敢於創新。有創新,就要有風險,但我們不能因此而不去創新,因此創新者要有膽有識,更要有縝密的心思,以保證少走或不走彎路。下面以我們學校一位年輕教師所提供的網上所宣傳的導學探究法來闡述這個問題。導學探究式教學是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問題,獨立地探索(即教師只提供問題而沒有進行方法上的指導),自行地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導學探究法的意義在於培養學生的探究力。特點是非常規性,即問題的內容不一定是教材內容的翻版,可以是教材內容有意義的延伸和超越,或是來源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解答要有一定的創造性。 導學探究式教學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用科學的觀點認識和評價規律,總結規律,從而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和工作方法,為進一步探究打下基礎。當然這個方法還存在著很多不足,突出的是學習者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它不利於學生掌握大量的、系統的知識和練就全面的必要的技能;對於基礎較差的學生,在某些領域會有無所適從的感覺,將會給這些學生造成學習上的心理障礙。此法對課堂教學的利弊比例我們仍在調查之中。同一堂課,一百個老師有一百個好的上課方法,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上僅是我們一中的老師在這半年的摸索中結合新課改的精神所領悟到的怎樣上好一節課的方法,其間必然存在著很多值得再次推敲之處,我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會不斷的發現新的問題,進一步的分析,不斷的完善。
B. 如何打造一堂好的物理課
如何打造一堂好的物理課
教學的環節很多,但作為教師和學生面對面交流最多的是課堂教學這一環節。課堂教學環節是提高教學效率最關鍵的環節,課上得好,學生聽得有勁、投入、思維順暢,學生就會對這門課感興趣,期待著下一節物理課的到來。如果課上不好,學生就會厭倦、排斥,進而不喜歡物理課,害怕上物理課,作業當然也是應付差事,教學效果當然差,這樣課後花再多的時間去輔導,結果也是事倍功半。那麼什麼樣的物理課是一堂好的物理課呢?
一、思路清楚
教學中,我們要做到思路清晰。如,我們前面學了什麼,思路發展到了哪裡,今天我們要學什麼,在整個物理學中今天要學的內容是怎樣的一個環節,我們將要做些什麼事,解決什麼問題,要讓學生做思維活動的主導者。例如,學生去游園,作為導游老師,要准備一條線路,並將所有景點安排在線路上,還要使各個景點之間有邏輯關系,最重要的是在游園時,導游千萬不能在隊伍前面一個勁地跑,既不告訴你到哪裡去,也不給你介紹景點對整個園林意味著什麼。作為導游教師,應該告訴大家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整個園林的結構是怎樣的,有哪些重要的景點,相互之間的呼應關系是什麼,然後把旅遊的心得和大家分享,這樣大家才能主動地去看、去聽、去想、去體會。例如:講電場強度就應該首先告訴學生,我們需要引進一個物理量用來描述電場,而用來描述電場的物理量當然是只與電場有關,且能夠反映電場的基本性質。我們說一個物體的質量與物體本身有關,但是我們想要知道物體的質量是多少怎麼辦呢?應該用天平,但是天平和砝碼其實和物體的質量一點兒關系都沒
有,物體的質量由物體本身決定。
然後發動學生思考、分析與歸納電場的基本性質。而不能上來就給定義E=■,然後再解釋它的意義,最後強調E與F無關,與q無關。
二、提問明確,內涵豐富
一堂課是由教師提出的許多問題串起來形成的,一堂好課教師的提問必須有明確的思維導向性。例如,講曲線運動,教師上來問什麼是曲線運動,學生答軌跡是曲線運動,然後,我們要講曲線的速度特點和受力特點,但是我們不能這樣提問:「曲線運動有什
么特點?」這樣學生不好答。如果換一種問法,曲線運動的速度有什麼特點?曲線運動物體受力有什麼特點?學生就知道往那個方向去想了。設計好問題是一堂好課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應該將幾個主要問題的提出時機、提問語言、語調精心設計好。
三、精心設計實驗
只要是物理課堂就應該有實驗,打造一堂好的物理課應該
經常有好的貼切的實驗,一個好的實驗能讓人記一輩子。例如,一個老師在講機械能守恆定律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通過天花板上的掛鉤,把體育組的鉛球用結實的繩掛上,然後拉著鉛球站在牆邊把球貼著鼻子放手,所有學生明知道老師的鼻子一定會安然無
恙,但是同學們的心還提到了桑子眼上,那鉛球的質量實在太大了,只要接觸到肯定會出問題,同學們沒有一個敢上去試試的。大家都既期待又擔心地看著老師做實驗,當那個鉛球在老師的鼻尖
前准時返回時,守恆的概念就深深地烙印在大家的腦海里了。
實驗是一定要事先准備,精心設計的。同樣的實驗,准備過和沒有準備過,做出來的效果大不相同,同一個實驗用實驗現成的儀器做和用自己設計製作的東西來做效果也大不相同。例如,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教材上有閃光照片,直接分析閃光照片是可以的,但是我們用簡易頻閃光源和數碼相機在課堂上做個實驗,然後直
接放到電腦,分析研究我們自己拍攝得到的頻閃照片,學生理解頻閃照相這種方法和照片的物理意義的程度,和直接分析教材上照
片是有很大不同的。還比如: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相互作用力大小和距離有關,很難用實驗驗證,教科書上的演示實驗很難實現,因為教室的環境濕度太大,靜電漏電太快。我們用塑料吸管做成靜電指針,利用兩個靜電指針之間作用力來定性
演示,用摩擦產生的束縛電荷代替通草球上的自由電荷,實驗就很容易成功。當然要做好一個演示實驗,課前准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機械能守恆的實驗,因為鉛球很重,不可能簡單的敲一顆釘子做實驗,必須在天花板上裝非常牢固的掛鉤,而且要編織一個合適的網兜把鉛球掛上,還必須挑選一條足夠結實基本上不會伸長的細繩,事先還得把環境充分設計好,不能在另一面碰到別的東西,更不能碰到學生,其中辛勞和麻煩不言而喻。但是對教育效果的促進更是無法形容的。
四、充分利用課件
當然在高度現代化的今天,上好一堂課還應該有一個好的課
件。課件不是備課筆記的電子化,而是通過課件來達到黑板、語言無法實現的功能。如,概念的呈現,如果只用語言表達,學生可能會印象不深,如果在黑板上寫又花太多時間,我們用課件呈現還可以對關鍵詞進行強化,如果需要還可以進行動畫圖示。如果只有課件沒有備課筆記就很有可能出現記不得下一張幻燈片是什麼內容的窘態。課件更不是萬能實驗室,不能用課件包辦代替演示實驗,我前面舉的機械能守恆定律的實驗,如果在課件中呈現,學生從理論上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會給學生任何心靈體驗,也不會給學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說現代課堂課件很重要,但課件絕對不是萬能的。需要的時候就一定精心准備,不需要的時候也不必用課件來裝門面。
五、設置戲劇性的思維沖突
有了前面所述基礎,還應該考慮在課堂中設置一些戲劇性的
思維沖突和跌宕起伏,這樣就能使得課堂更加精彩有吸引力。
曾經聽一位物理特級教師講課,課題是《外力做功和物體動能之間的關系》,從實驗和理論兩個角度討論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與物體動能之間的關系(用的都是書上的實驗和思路),但是兩個途徑最後都證明了一個結論,物體動能的多少與外力對物體所做的
功無關,當得到這個結論時已經是課堂的第四十分鍾了,學生從一開始被老師精彩的課堂語言所吸引,被嚴謹的實驗思路和有趣的
實驗過程所折服,但是卻得到這樣一個明顯的和預期不符的結論,師生完全陷於迷茫,聽課的教師也都很著急,怎麼能這樣收場呢?這時有學生終於看到了問題的所在,主動提出了物體所受合外力
對物體所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量,而和物體的動能沒有關
系的結論。課堂這樣安排,把謎底揭曉,既合情又合理,給學生留下了一個極其深刻的影響。
當然,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認真、仔細、周到備課的基礎上的,所以認真備課當然是贏得一堂好課的基礎。備課的第一個環節是看書,第一要看的是教材、教參、大綱,第二要看的是其他人的備課筆記(現在有很多類似的教案集)。通過看書借鑒形成一個清晰的課堂思路,如果需要還可看一些物理學史方面的書、相關的雜志介紹,形成書面的備課筆記。我對備課筆記的理解是對課堂設計的思考筆記,寫備課筆記時,設想我在課堂中,首先怎麼開場白?怎麼把學生的思路引到我希望的地方去?怎麼板書?怎麼總結等等。筆記上記下幾個關鍵點的提問,和自己在課堂有可能忘掉的,當然還有最重要的課堂思路,這個備課筆記很多是教師假想課堂的簡要實
錄,當然還包括舉什麼例子,做哪幾個例題,布置什麼作業。
備課還應包含和同行的交流,充分發揮集體的作用,一方面同事之間通過集體備課可以互相啟發,相互借鑒;另一方面集體備課可以使一些機械勞動相互分擔,再有集體備課可以發現我們單獨
思考中可能存在的錯誤認知。課件、實驗、作業同一備課組可以用相同的內容,備課筆記必須各人有各人的。這樣既有共同的進度和課堂內容,又有不同的課堂思路,對年輕教師的進步也能起到較好的作用。
C. 如何上好高一下物理新教材教學課件
想要上好高一下物理新教材教學課件可以從以下幾個點來。
一、把握「導學案」的度。所謂導學案是教師編制的用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案。它以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為目的,按照由易到難,由表及裡,由特殊到一般,有目的有層次的開展教學活動。
(一)優化設計預習提綱;預習提綱的好壞直接關繫到課堂教學質量優劣。一個良好的預習提綱不僅能夠讓學生自主的探索知識,而且能幫助教師形成清晰的教學思路。(二)注重探究性實驗教學,注重培養創新動手能力;(三)抓住物理教學本質,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注重實驗教學。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教學必須以實驗為基礎。對教師而言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開展實驗教學是構建高效課堂,實現創新教學的重要途徑。
(一)教師必須完善自身;通過調查發現,當今教師隊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師動手能力很差,其自身的實驗探究能力亟待加強。(二)重視探究性實驗;物理實驗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如果只是按照教科書上的內容完成實驗操作而沒有讓學生通過自我探索深入實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自主學習」已經成為一個萬眾矚目的焦點。所謂「自主學習」是指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的學習方式。
D. 如何科學使用導學案
導學案對於學生的意義,猶如姍姍學步的孩子手中的學步車。藉助導學案,學生可以體驗學習的過程,引發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興趣,以促使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當學生能夠帶著問題、矛盾、困惑、方法、理解走向自我、走向同伴、走向教師的時候,就意味著「用教材教」的教學思想,能通過導學案得以充分彰顯。怎樣科學有效地使用導學案?是我們處於課改初步階段所存在的困惑。下面我就根據在實際教學中的做法,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教師要努力「放手」
今年,我們北留完小創建了「三徑五環」生命課堂的教學模式,其中,以學案導學的「五環」步驟為:鋪墊導入——自主預學——合作探究——展示提升——達標反饋(拓展應用)。在這個流程中教師要努力做到:第一,認真指導學生使用好導學案,在上課前抽批部分導學案,了解學生情況,再次進行課前備課,原則上不允許再布置課外作業。第二,用導學案教學要努力做到放手讓學生閱讀教材,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放手讓學生討論重點、難點和疑點,提出的問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解答,規律放手讓學生尋找,知識結構體系放手讓學生建構。總之,在課堂上只要學生能自己完成的,教師絕不包辦代替。
在指導學生使用導學案方面,教師要做到:一是應該指導學生預習教材,對教材的基本知識點和知識體系進行梳理,但並非要求教師對教材進行串講。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教師應該將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告訴學生,這樣做有利於學生預習時有的放矢。二是告知學生導學案的編制思路,導學案是如何根據教材去設計的,讓學生通過預習導學案能更好地在課前了解熟知教材知識。三是引導學生積極展示預習成果。在預習課上,教師應通過導學案指導學生進行任務分配,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展示准備,但不要限制學生的自由,應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引導學生如何進行展示。
二、教會學生有效地完成導學案
由於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弱,建議導學案當堂發給學生,這樣老師才會清楚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情況,而且可以杜絕學生只抄參考書的做法,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張導學案,如果老師設計得比較符合學生實際,那麼優等生可以用10分鍾左右的時間完成。同樣的時間,中等生可以完成大部分,差等生可以完成基礎題。至於下課時學案未完成的題目,應在自習課上再整理。
學生拿到導學案後根據導學案的使用說明、學習目標、重難點進行預習,然後根據導學案過程有層次地學習教材,完成導學案上的問題。預習時,用紅色筆標出疑難點,並將問題寫在導學案相應的知識版塊處,以便於老師的學情調查和在課堂上合作學習。所有同學必須要解決學案中的基礎部分,然後可以做提高題。學完一課後,要在學案的空白處寫上學後記。每隔一段時間後將各科學案進行歸類整理,裝訂成復習資料。
三、課堂因「生成」而精彩
知識的生成比知識本身更重要,知識是學習的對象,知識的生成則是一種能力,對於學生而言,掌握知識固然重要,但舉一反三學會知識的生成更為重要。
在使用導學案的過程中,課堂要想不斷有動態生成的精彩,就需要有高質量的預設。另外,動態生成的課堂,必須是一個真實的課堂,是學生思維開放的課堂,更是閃動著學生靈性的課堂,這不但要求教師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更要求教師在隨機應變中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師生、生生在寬松和諧、互動合作的空間里展開心靈對話,在對話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在教師的點撥、追問下,在同伴的點評質疑中,才會有新的創造、新的生成。
但是,課堂時間畢竟有限,針對同一個話題學生之間產生對抗質疑,雖然許多問題可以在對抗質疑中解決,但還是有某些難題可能得不到最佳解決方案,應該鼓勵學生課後進行集體討論,通過和其他學生合作探究,充分發表意見,尋求最佳答案。
四、導學案要「雙批雙改」
導學案的二次批改環節就是為了檢查學生的糾錯及導學案的完善情況,課前無法解決的問題或是有疑問的知識點,學生應該在課堂上通過合作探究解決掉,並在導學案上寫出來。
導學案中有反饋部分,需要任課教師最後收集起來,去發現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它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然而由於時間較緊與學生能力程度不同,很多學生只完成簡單題,對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有空白現象。這時要引導學生學會整理導學案,來不及思考的問題在課下要與對子探討交流。依靠組的作用完善、消化、整理導學案。
二次批改時,教師要針對學生對導學案補充完善情況加以了解和評價,尤其要針對學生在預習階段出錯的題目進行批閱,看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做題方法技巧的指導,對於解題方法和規律要及時補充。
E. 淺談「如何上好一節物理課」
引言 自任教以來,我一直擔任著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工作。在初中階段,物理在八年級才「開門」,在此期間的教學決定著學生對物理的正確認識和後期的學習態度;而到了九年級,我們都面臨著升學的壓力,不僅需要做好初中物理的總結,還要做好與高中物理的過度。面對著如此之重的教學任務,我不得不思考�0�2�0�2�0�2�0�2�0�2�0�2-----如何才能上好一節物理課呢? 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我做了如下總結: 上好每一節課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最基本的要求。我身為教師行列的一員,也在不斷的追求著完美的每一節課。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一節好課所具備的條件,人們對好課的認識和評價標准仁智相見,我認為以下的觀點在這個問題上很有說服力:(-)教學目標方面: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宗旨,在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標準的研究中,大多數人都認識到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在判定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上具有重要作用,但究竟應該確立什麼樣的目標,仍是值得探討的問題。課程標准中所明確規定的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及基本學習能力和相應的思想品德。它是國家對未來公民提出的最一般要求,是教學質量的最基本體現。基礎目標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應具體明確,有層次性和可操作性,並反映各門學科的不同特色。(二)教學內容方面:科學合理。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教師必須善於駕馭教材,從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目標出發,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三)教學策略與方法上:學生主動學習。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就是要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就是看課堂中是否堅持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是否依據課程標准施教,是否體現了人文性、綜合性和實踐性。(四)教學能力上:良好的教學基本功。教師的教學能力在課堂上的表現就是教學基本功。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如果沒有較強的基本教學能力,即使教學目標確定得再合理,教學內容再科學,教學手段再先進,也無法產生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教師較強的教學能力也是好的課堂教學的重要特徵。 很多學生說他們喜歡某個教師,盼著上他的課,也有的學生說不喜歡某個教師,怕或煩上他們的課,同樣的學生對不同的教師表現出不同的態度,這值得我們深思。教師怎樣做才能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呢? 葉瀾教授認為一節好課要做到「五實」,即一節好課應該是扎實的課、充實的課、豐實的課、平實的課、真實的課。扎實的課就是有意義的課,學生至少能學到東西,有情感體驗,產生學習需求,不圖表面的熱鬧;充實的課就是有效率、有內容的課,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豐實的課就是生成性的課,不完全是預設的結果,內容豐富,師生互動,思維活躍,給人啟發;平實的課就是課堂的實實在在,是常態下的課,不管誰在聽課,教師都要做到旁若無人,心中只有學生;真實的課就是不加粉飾、有待完善、值得反思的課,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這樣的課,需要爐火純青的教育藝術。那麼如何上好一節課呢?我認為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一、備課備課是上課前的准備工作。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備課的過程既是教師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的過程,也是教師積累、總結教學經驗和提高教學能力的過程。教師在備課時一般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1、備學生,即走進學生,了解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本學期開學,我接了九年級兩個班的物理課,我對學生,以及學生對我都很陌生,師生之間不知不覺的就建立了一層「屏障」,盡管我在課堂、課外都十分努力,可是效果十分的不佳,第一次月考,就與其他平衡班的成績落下了很遠的一截。之後,我總結發現,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一般很難給一個陌生人拿出熱情。所以為了打破這層「屏障」,我們必須要走進學生,去了解每個學生,做好「因材施教」。2、備教材。分析教材,知道每節課的主要內容,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是備課過程中的最基本的環節。3、備方法。根據初中物理這門課的特點、教學任務要求以及學生的情況,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法、手段和教學活動序列。例如:如何組織教材,如何確定課的類型,如何導入新課,如何安排每一節課的活動,選用什麼教學方法等。4、備計劃,及設計教學法案。根據物理這門學科的知識點,各章結的知識難易程度不同,就要做好上課計劃。如何安排各章節的教學內容,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識,同時更好的掌握各章節的知識。這就要求具體安排好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運用和教學時間的分配等。5、備好情緒,做一個有修養的教師。要對每一節課都充滿激情,這是上好一節課的首要前提。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緒。如果教師情緒高昂,那麼學生也會因感染而對學習充滿興趣。必定會營造一種和諧,融洽,輕松的氛圍,利於增加學生對新知的渴望,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二、怎樣上好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要上好課,首先要對課的類型和課的結構有所認識;於此同時,要上好課還要掌握一堂成功的課的基本要求:1、注重儀容儀表。教師衣著要大方整潔,精神飽滿,面對學生。2、注重回顧舊課或情境引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實際教學中,採用哪種導入方法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精心設計,以取得最佳效果。3、注重新課的傳授。一節新課不光要有明確的目標,也要突出重點、化解難題,還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法。 總之,一節課,無論教師採取何種手段,一支粉筆也好,多媒體技術也罷,都必須將學生置於主體地位。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自己在原有知識基礎之上進行自我建構的過程,這是任何外在手段不能替代的。教師的教必須轉化為學生的學,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通過組織、引導和激勵,努力推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要總結並選擇一中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切不可「東施效顰」。 上好一節課是需要許多方面的因素的,我們所上的每一節課也不一定都是成功的。但無論怎樣的課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懂得反思。反思讓我們在失敗中前進,反思使我們錦上添花。所以上好一節課對於每一個老師都不是簡單的事情。只有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F. 怎樣教好一堂物理課
一、應注重教學觀念的正確性,應體現新課程標准、素質教育理念
1.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特殊認識過程,同時,還應是情感、態度等非結構性情景的心理體驗和頓悟,中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概念、規律等理性知識,還需要現象、事實等感性經驗;不僅需要間接經驗,而且需要直接經驗;不僅需要結構性知識,也需要非結構性情景;不僅要認識客觀世界,還要認識自己的主觀世界。因此,中學生的學習環境不能局限於傳統的教科書和教師,還應包括實驗活動、交流和自我評價等,學生的學習方式不能局限於接受學習,還應包括自主學習、體驗學習和探究學習。
2.注重科學探究的思想,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提供充分的條件,假設適當的情景,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將科學探究與物理知識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我們教師應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注重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的思想。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提倡參與型教學組織方式,教師要創設師生共同探究的教學環境,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做事。
4.注重以實驗為基礎的思想,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實驗的教育功能,把實驗和探究結合起來,在做好課內實驗的基礎理上,鼓勵學生在課外隨時用身邊的物體進行實驗。如:體驗上學路上騎自行車上下坡時的不同感覺;觀察貨車和小汽車啟動和停止的過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培養學生嘗試利用實驗和已知規律探求新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5.注重STS教育的思想。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廢電池對環境的危害、磁懸浮列車、失控的能量釋放等。關注所學知識有關的技術和社會問題,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對個人和社會問題作出科學決策的能力。
6.注重綜合優化的思想,有效、合理地利用各種手段,豐富學生的學習方法,優化中學物理課堂教學過程。
二、應注重教學設計的周密性
教學設計是否周密也是上好一堂中學物理課的比較重要的一面。具體地說,一節好的中學物理課必須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充分的准備和設計。1.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根據學生實際狀況和教學任務,確定合理可行的物理教學目標。2.根據教學目標的分析確定物理學習內容,組織或創造相關的教學資源和學習條件,根據學習內容,學習者特徵分析並確定教學起點,在此基礎上確定教學策略、教學方法。3.根據課堂內容的特點和學生掌握知識的狀況,確定物理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反饋與評價。
三、教學實施過程應注重師生互動
中學物理課堂教學過程是否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一堂物理課的重要方面,具體地說,教師對物理教學的組織與指導是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師生、生生互動過程。因此,一堂好的中學物理課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1.教師能根據物理學習進程創設必要的問題情景,並且始終組織、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如:引導學生思維和探究,指導學生觀察、實驗和概括,指導學生閱讀等。2.教師在物理教學指導過程中,能促進師生互動,如:給予學生同等的活動、交流機會;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敢於提出多種意見和答案,讓學生能採取多種方式主動學習,積極調動思維情感。
四、注重良好的教學效果
是否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是一堂物理課比較重要的一方面,根據對物理過程的認識,考慮一節課的教學不僅要考慮學生在學習知識、提高能力方面的效果,還要具體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對物理課堂中良好的人際交流及平等合作氛圍的體驗,如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給學生以同等的活動、交流機會,鼓勵學生和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在討論中啟發學生發表較為靈活的意見等,都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應成為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2.學生對學科探究過程的體驗。學生只有親身經歷科學探究過程,才能體驗到其中的思想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也才能理解科學的精髓,因此,經歷科學探究過程本身也是物理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方面。
上述幾個方面是相互影響的,只有用正確的觀念作指導,才有可能產生好的物理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只有周密的教學設計,才能把先進的教育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只有經過具體的物理課堂教學過程,才能把教育觀念和教學設計體現出來,才能表現出具體的教學效果。只要這幾個方面注重好了,就不失為一堂好的物理課。總之,新課程中的物理課,應體現出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在實踐新課標的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摘自青年網)
G. 如何上好一節初中物理課
要上好一節初中物理課的話,首先你要做到三備。
也就是你寫教案的時候,提前預備好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還有學生前面兒的學習知識都已經非常熟悉的話,這就叫做備學生。
第二個是你要好好的觀察你的教材,認真的閱讀你的教材,然後呢,看著你的教育科書的教材呢,要看他的這個教學系統以及前後知識的連貫,還有資深在哪裡面,重點突出哪地方需要。略講這些都要非常清楚,這就是你准備教案的備教材。
第三個就是要好好的准備你的教學教法,教學,教法有很多種,教無定法。學生也沒有固定的學法,但是你的方法呢,必須得讓學生最快的能夠掌握到知識,這就是最好的方法。無論哪種方法,只要學生能學會,就是最好的方法,不要學他們有些人現成的格式,每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特色的講法,所以呢,根據自己的情況,根據學生的情況去。准備你的教法。
做好這個三項准備,以後呢,你就可以好好地上課了。上課的時候呢,一定要注意你板書的書寫情況,還有隨時要觀察學生在課堂當中的表現,要積極的激發他學習的興趣,同時要將她錯誤地將燕或者是錯誤的。思想呢,給他扭轉過來。
同時要做一些演示的實驗演示實驗,最好以學生能夠觀察。非常明顯,而且呢,學生觀察的非常有效,這樣的實驗才會達到你的實驗目的。如果觀察效果不明顯,或者是實驗的,器材比較小的話,這樣都會白耽誤上課的時間,所以細致到某一個地方,你就可以想像你課堂的課堂的成就和你的成果。
H.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用好導學案
為了深入推進新的教學模式,雙溪中學編寫了《導學案》,《導學案》的使用是一種新的教學的一種手段,是教學手段的革命。它不同於其他教學手段的特點是:學案與導學密切結合,學案指導導學,導學依據學案,重點在「導」,變傳統的講授式的「要我學」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式的「我要學」,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提高能力。為了用好用實《導學案》,日前,雙溪中學召開了《導學案》使用研討會,入會老師共同認為《導學案》使用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利用《導學案》備課,重在「導」 《導學案》上的備課每一步驟、每一環節,乃至每一小的細節設計,均要注重巧妙的引導。老師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備課: (1)備學生清楚學習路徑。不僅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重點、難點,而且要備清楚學習過程。既要針對全體學生,又要兼顧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學習的學生,給學生一條循序漸進的清晰的學習之路。 (2)備課時要著眼班級實際,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及接受能力,做到「低起點,小台階」,既要使學生感受到層層遞進的節奏,也要體會到輕松與喜悅,從而增強向更高點攀登的信心和勇氣。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因為學習是漫長而又苦澀的活動,只有不斷地嘗試成功,不斷激活內在的潛力,才能不斷地充盈自己的力量,激發學生學習的鬥志。(3)備學生學習方法。不僅要使學生明確學什麼,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因此要備好學法的指導,教會如何閱讀、如何識圖、如何理解、如何記憶、如何思考、怎樣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二、及時收《導學案》,及時批改及時批閱《導學案》,加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學生預習完成後教師批閱,可以了解學情,進行二次備課,進一步優化教學策略。學校現在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讓學生預習。教師們在教學中都很重視這一環節。處理得好,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反之,卻會流於形式。在對《導學案》的處理上,每位老師存在一些差別。我做過兩個對比試驗:把預習題發布置學生,讓他們預習。上課之前把做的《導學案》收上來,認真批閱,發現學生在預習中存在的集中性的問題,再發到學生手中,他們也會根據老師的批閱發現自己知識上的不足,課堂教學中就很有針對性,效率就高;如果不收上來看,學生預習的效果就差一些,而且課堂教學中還不能很好地抓住突出性問題,效率就低。所以,老師要做好課前批閱,並對學生進行評價,這可以給學生一定的壓力,讓學生感到不認真預習、完成作業不行。三、利用《導學案》上課,強調「活」 《導學案》的使用要注重靈活。要注重課堂問題的生成,要求教師要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這是一大學問,也是一大藝術,是《導學案》的精髓所在。如果教師不能靈活地使用導學案,不會課堂的生成,那麼導學案就成了「習題案」、「板塊案」、「絆腳案」、「死教案」。教師要依據《導學案》的主線索把《導學案》的主要問題靈活巧妙地穿插進課堂,依據學生的回答,衍生出新的問題。要完全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展示,借力轉力,以學生的答案來產生新的平台,供學生實現跳躍。四、利用《導學案》上課,體現「學」《導學案》實現了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換,變教師的外部生硬給予為學生的內部積極求索,成為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指南針、方向盤。我們認為使用《導學案》的步驟如下:首先,要根據《導學案》中給出的學習目標,認真自學教材內容。「自學」要做到三讀,即粗讀(通覽全文,了解大意)、細讀(逐字逐句找出重點)、精讀(理解記憶重點內容),達到能敘述;讀書必須「三到」,即眼到、手到、腦到;進行「五步」,即圈、點、劃、批、摘。其次,通過閱讀教材、分析教材,找出重點、難點,尋求解題途徑,獨立完成導學案的內容。做題時務必做到「四心」、「五要」。「四心」即決心(堅持自練,力爭不問他人)、專心(排除干擾,專心自練)、細心(解題過程中穩扎穩打、不馬虎)、耐心(遇到難題要分層分步、多方思考,不可半途而廢);「五要」即一要認真審題,二要選擇方法,三要制定解題步驟,四要明確解題格式,五要精心計算和論證。五、利用《導學案》,推進「兵交兵」導學並不專屬於教師。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個差異,讓學習好的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教師在旁邊進行適當引導,以求達到良好的效果。六、重視《導學案》的延伸《導學案》處理完後不能束之高閣。我們做到以下幾方面:(1)學完一課後,要在學案後的空白處寫一下心得體會或者收獲。(2)對於做錯的問題要力爭弄懂及時訂正。典型問題加以收集整理。(3)經常做學習方法和解題規律的積累,找尋規律,提高自己。(4)定期的鞏固復習,「溫故而知新」。《導學案》是學生展示預習成果的載體,是學前診斷的「體溫計」,是課堂上學生展示才藝的舞台。它的使用符合「先學後教,當堂達標」的教學理念,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筆者相信,經過廣大教師的不斷摸索、不斷完善、精益求精,《導學案》一定會成為學生培養學習激情、提高學習效率、完善學習方法、實現成績飛躍的最佳載體。在使用中我們還一些困惑: 存在的困惑 困惑一,究竟《導學案》怎麼編寫?誰都知道,《導學案》就是要體現導字,在導上下功夫,可是,這在學案上如何體現?困惑二,有了《導學案》後要不要教案?教師上課時都是根據教案來進行的,有了《導學案》按道理來說可以代替教案,但是教師的課堂應該根據學生的反饋適時的進行變更調整,而導學案就像一個劇本一樣,學生根據它來學習了,教師的藝術性又體現與何處呢?困惑三,《導學案》是不是什麼課型都適合呢?新授課,如果學生看到學案就已經知道了本課的學習內容,教師的問題,他通過課後的資料都已經查到了,反饋是似乎又是很正確,那他是不是就真的會了呢?困惑四,學生課後的《導學案》如何保證是自己的勞動成果? 面對著如此之多的問題,他不會了,採取小動作了,效果又如何保證呢
I. 如何科學使用導學案
如何科學合理的使用數學導學案
「導學案」既是老師的教案,又是學生的學案,他把「教」與「學」有機結合在一起。是培養學生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能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能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怎樣在教學中有效的落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我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科學合理的使用導學案。
一、自主學習:學生自學教材,完成導學案中的有關問題是學案導學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師將預先編寫好的導學案,在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問題對所學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應進行適當輔導,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如:情境圖中提供了哪些數學信息?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要重點理解題意,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等等。
第二、教師應要求學生把自學中感到困惑的地方做上記號,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課堂。這樣做,一方面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學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而良好的自學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學生受益終身。
總之,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其實施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教學目標的能否實現。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
二、合作交流: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導學案中的有關問題,對一些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師只須一帶而過,而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則應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展開討論交流,達成共識。而學生在合作討論中不能解決或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師應及時匯總,以便在精講釋疑時幫助學生解決。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緊扣教材、學案,針對學案中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義,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精講釋疑:精講釋疑就是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難題,進行重點講解。教師在精講過程中,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在課堂上要做到三講三不講:「講重難點、講易錯點、講易混點;學生會了的不講、自己能會的不講、講了還不會的不講」。
另外,教師還應對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提出的具有獨創性的問題給予表揚,而比較幼稚的問題不應譏笑、挖苦,以保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