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物理實驗操作要注意哪些
1、看
所謂「看」即「觀察和了解」,是所有實驗的第一環節,包括對實驗器材的選取,器材的使用規則,器材的使用范圍,以及器材的精確度等,要有一個詳盡的了解。
2、調
即「調整或調節」,它是進行實驗的一個准備階段,調整或調節的正確與否對實驗的成功有決定性的作用。對部分需要「調」的實驗儀器,應注重怎樣正確的「調」。
3、設
所謂「設」就是「設計」,就是要根據實驗的要求,認真思考合理的實驗原理和方法,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儲備、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學校器材的實際。設計合理的實驗,還要考慮安全性、操作性和可行性。
4、做
「做」,即做實驗,它是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參與實踐的具體過程。每一種儀器,都有它的使用規則和要求,應嚴格地按照它的規則要求進行操作。特別是在做一些帶危險性的或損壞性的實驗時,應先通過教師的檢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壞和意外。
5、記
即在實驗中,正確的讀取和記錄數據,它包括:讀取的姿勢(例:刻度尺數值的讀取時,眼睛應水平垂直或豎直垂直刻度);讀取的方法(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確的記錄(數字與單位要准確)。這一步很重要,因為學生往往在實驗的時候光記得做實驗,覺得做實驗很有趣,很好玩,只管做,這時候往往忘記了記錄數據,這個習慣相當的不好,給後面的進一步研究造成了不少的麻煩,影響課堂效率,甚至影響實驗的結論。
6、合
「合」即「合作」。即在實驗結束後要注意和其他人或者其他小組進行交流和合作,發現自己的不足,借鑒他人的長處,並進行改正。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精神,敢於懷疑別人,也勇於放棄和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有探索追求結果慾望。這一步在每一個實驗中都很重要,尤其在新課改的今天更顯得重要,它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謙虛謹慎的態度。
7、析
對於記錄的數據由於操作者不同,實驗器材不同,操作方法不同等因素,可能導致同一實驗結果的不同。我們應及時加以總結和分析。幫助學生分析哪些是錯誤導致的結果,哪些是誤差造成的原因,與學生共同探求對實驗器材和實驗方法的改進,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寬他們的思維。
8、理
實驗器材的適當選取,實驗過程的正確操作,實驗數據的准確讀取,記錄和分析,並不意味著實驗的完整結束。實驗後器材的歸類、整理是各類實驗的掃尾工作,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工作,它可以培養學生愛護儀器的習慣及有始有終的科學態度。
㈡ 急求初中物理可以改進創新的實驗
平面鏡成像實驗,我添加了一張自己列印的方格紙,既能校對玻璃片是否豎直,又可以直接讀出物距和像距,算不算,近視眼和遠視眼的矯正,用果凍做演示效果也不錯
㈢ 初中物理實驗操作中存在哪些問題
當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改進程的推進,初中物理課程越來越重視實驗教學。當然,實驗教學中暴露的問題也不少:
1.學生的實驗能力差別越來越明顯。物理實驗一般是5人組成的小組協作進行的,對於
物理實驗的好奇心驅使著學生們搶著去完成實驗的每一個步驟,但每一個學生的理論知識基
礎層次不齊,一節課下來,有的小組早就完成了實驗,有的小組腳忙手亂,要麼用錯了儀器,要麼讀錯了數據或因不熟練時間不夠,,沒完成任務。時間久了學生會默契地推舉組內一名動手能力強的學生來實現整個實驗,這樣其他學生就失去了動手的機會。
2.教師為了教學成績,有輕視實驗的傾向。當前物理老師們平時上課時間緊,為了趕進度,把有些實驗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代替,甚至有些老師在黑板上畫實驗器材,講實驗,達不到培養實驗能力的效果。
3.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不能靈活運用已學過的物理知識來解決,甚至不知道從何思
考。初中階段的物理實驗都是科學家們經過反復實驗操作過的成熟實驗,實驗環節中出現的
許多問題都有過先例,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往往他們會很
被動地問教師,問老師他們該怎麼辦,甚至還會慌張到無從下手。其實只要認知思考,聯系
曾經學過的物理知識,自主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就會增大,而且對該實驗的記憶也會更加深刻,如果只靠教師的幫忙,他們對實驗的理解就不深刻,更談不上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生缺乏實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初中學生,尤其是農村學生由於受家庭、社會等因
素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對物理學習不感興趣。還有些學生對學習缺乏
自信,缺乏對事物的質疑精神和動手實驗的熱情和經驗。這對物理實驗教學增加了難度。八
年級學生以前幾乎很少經歷過正規的實驗操作或探究過程,進入八年級開始學習物理才開始
接觸正規的實驗操作訓練和學習基本的探究方法,物理實驗思想才開始慢慢培養。所以,一
部分學生,尤其女生,對物理實驗積極性不高。
㈣ 如何進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進
摘要:目前,許多學校的實驗教學中仍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本文主要從教師的實驗教學觀念、方法和實驗操作改進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實驗 培養 實驗教學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在整個物理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培養的是既具有較豐富、較全面的學科知識,同時又具有較多的探究問題方法和較強的探究問題能力的學生,這樣的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
初中階段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中非常關鍵的階段,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具備多方面知識和能力的階段,特別是物理這門以探究為基礎的課程,它更能讓學生學到更多探究問題的方法和能力。為了使物理探究實驗能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作為物理教師必須具備新的、先進的實驗教學觀念和方法,對那些傳統的、落後的教學觀念和方法要進行改進,同時對教材中存在不足的實驗操作進行改進。
要使物理實驗教學能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物理實驗教學應從實驗教學觀念和方法、實驗操作設計兩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教師應有較好的實驗教學觀念和方法,可直接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實驗探究中,不僅學到知識,同時學到方法,並提高能力,那麼當前教師應有哪些新的實驗教學觀念和方法呢?
(一)重視實驗的導入。科學的實驗導入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應創設實驗情景,提供新奇、多變的現象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從而促使他們積極思考,解決其中的疑問。
(二)重視實驗中的異常現象。對於驗證性實驗,有時實驗不一定能成功地得出我們期待的結果,這時教師不要輕易下結論,首先要讓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從而使學生意識到做這個實驗要注意哪些問題,然後再進行實驗驗證。這樣做不僅更能體現探究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探究方法和能力也可得到較大地提高。
(三)重視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把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放到了特別重要的位置。探究式學習是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探索,從而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學習形式。探究式學習不僅要關注探究的結果,更要關注探究的過程,重點培養學生的探究方法和探究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創設物理問題情境,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等方法和途徑,在保證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探究方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一個好的實驗,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對某些實驗進行改進或重新設計,改進後或重新設計後的實驗要具有科學性強、操作簡單、可見度和成功率高、現象明顯直觀、實驗時間適度等特點,才能使實驗達到最佳效果,因此對實驗的改進,可以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改進實驗裝置,增強實驗效果。
1. 選用牢固性、穩定性較好的儀器。許多實驗都是因儀器的牢固性和穩定性較差而失敗的。因此,教師必須在實驗前對儀器進行詳細的檢查,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盡可能選用牢固性強、穩定性好的儀器。
2. 選用科學的合適的器材,增大實驗的可見度。實驗儀器必須要突出實驗原理,符合結構簡單、操作容易、效果明顯原則,對效果不明顯的實驗器材,可通過更換器件、改變結構等方法進行改善。對比較小的物件可通過投影進行放大,或拿到學生面前進行觀察。如:在講電磁繼電器工作原理時,可以將繼電器放到實物投影機里,使學生看清它的結構,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二)改進實驗方法。
用實驗探究物理規律時,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造成結果出現誤差。為了減小誤差,除了使用較科學的器材外,實驗操作方法也很重要,因此,我們要重視實驗方法的改進。對於一些難以用直觀的實驗來演示的概念、規律,我們可以通過模擬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
實驗教學的改進還包括很多方面,也有很多方法,但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學到知識,同時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從而培養出能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
㈤ 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學生實驗科學分析與有效實施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規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不可缺少的環節,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學習方法,是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提高人才科學素質的重要手段.對學生進行動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是我們教學的目的.
學生實驗是學生親身去探究和體驗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實驗可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認真、細致、深入是觀察能力的重要品質之一,也是科學工作者的基本素養和要求.許多自然現象和實驗中的物理現象,有時是稍縱即逝.只有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捕捉到所要觀察的現象;只有深入地觀察,才能發現細微的變化和隱蔽的特徵.物理實驗的觀察來不得半點馬虎.如電磁感應實驗中,若不去認真仔細觀察,就沒法總結磁與電的規律.根據觀察到的現象發現新的問題,促進進一步的觀察.對觀察材料的思維加工,辨別本質現象和非本質現象,去偽存真,得出正確的觀察結果.
二、促進創新意識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教師要適當引導,不使他們過多地碰壁.但是,教師也不可包辦代替,要讓學生經受挫折,從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實驗,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從而獲得成功,這樣將會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並得到更多鍛煉,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增強學生思維的獨創性.讓學生對同一問題,善於全方位、廣角度、多途徑地去分析思考,從而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能力,撞擊學生的創造靈感,促進創新意識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教學中,除了與學生一起分析課本提供的實驗方案外,還可引導學生用比較熟悉的運動類型作為研究的載體.如對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進行研究,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師生交流,確定用打點計時器記錄重物的運動過程,並根據紙帶記錄的情況選擇幾個運動過程,然後通過測量、記錄,分析各過程中的速度變化與重力做功的關系.實踐表明,這種方案從實驗操作、數據測量和規律探索等方面都更適合學生的獨立研究,且實驗結果的精度也相對較高.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實驗課上,應抽適當時間講清儀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發生的故障,點出本次實驗的關鍵所在,引導學生學會自己排除故障.這樣,既能減少盲目操作造成儀器的損壞,又能使教師不陷於被動地解答學生的問題之中.
例如《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等四個實驗,都用到打點計時器,而它的故障率最高.這就要求教師講清它的基本原理,以及可能出故障的幾種情況,啟發學生依靠自己探索排除故障.這樣引導,學生反映收獲大,遠遠不止學到一點知識,更重要的是鍛煉了自己獨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也擺脫了因排除故障而所致的忙亂,有了指導學生的主動權.
在實驗課上,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要認真觀察學生實際操作的全過程,仔細分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導.教師是在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過程中進行教學工作的,工作的重點不是一般的講解和輔導,而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加以個別指導.特別對於基礎薄弱、動手能力差的學生,要耐心指導,引導他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指出努力改進的方向.
有些實驗較難做,如《測定加速度》、《把電流表改裝成伏特表》,而學生基礎又普遍較差,完成實驗有困難.如果時間允許,可以採用預先培養「小先生」的做法,利用課外時間由各實驗小組長參加,先進行學習,取得經驗後再由他們帶動其他同學完成實驗.
㈥ 如何做好物理實驗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學習離不開實驗。通過實驗能引入概念、得出規律、檢驗猜想、發展新知,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發展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實踐第一的觀點。所以在教學時,演示實驗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得以加強。雖然在實驗教學中也有說不清道不盡的成功和失敗,但是作為一名物理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就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課前准備要充分
演示實驗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內容,需要認真研究和准備。如果輕視課前演示實驗的准備工作,往往會造成演示失敗或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以致在課堂上手忙腳亂,最終只好「強行」讓學生接受結論,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對於課前准備不充分我個人認為有時是思想認識存在問題,對實驗教學不重視或持懷疑態度;有時是疏忽大意,以為實驗內容簡單,以前做過或曾看見別人做過;還有時是怕麻煩等,這些都是演示實驗教學的大忌。所以教師在課前首先要准備好與實驗有關的全部儀器、材料,注意考慮備用器材。如演示串、並聯電路的實驗中,要考慮到萬一某燈泡燈絲斷了怎麼辦呢?因此要准備好備用的帶入課堂。其次是在課前反復操作,直到熟練的地步,對於在實驗中可能出現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數並能及時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時間,注意與教學進度緊密配合。第四是教師要考慮除大綱和教材中規定的演示實驗外,還可以適當補充哪些小實驗,或對現有的實驗作必要的改進,以提高教學效果。第五是要考慮在演示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維,最大限度地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
二、實驗操作要規范
操作規范是指教師在使用儀器、連接和裝配儀器及演示現象時動作要准確、標准。例如在使用托盤天平時,取用砝碼、移動游碼必須用鑷子而不能用手;使用酒精燈在點燃時要用火柴,不能用燈與燈對接;火柴用完後火柴簽不能隨手扔在地上,要放在專門的污物缸中;酒精燈用完後熄滅火焰時要用燈蓋蓋滅,而不能用嘴吹滅等;還有在電路的連接時應斷開開關,先接線路後接電源;導線兩端接頭要教育學生會將其擰成一股,彎成一彎兒後,在接線柱上繞的向應同螺母旋緊的方向一致如順時針;拆卸時先斷電源,後拆線路等。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規范操作,不僅是實驗成功的前提,而且會使學生養成嚴謹求實的良好實驗習慣,起到模範作用。
三、要讓學生參與配合
演示實驗不能先由教師做給學生看,再講給學生聽,使演示與講解脫節。這種做法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把學生當作被動接收的「倉庫」,完全沒有發揮出演示實驗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師要在演示的同時及時、適時地引導學生觀察,不斷啟發提問,讓學生分析、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實驗結論合情合理地被推導出來。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做實驗,如讓學生上前來讀數或動一動手等。例如在進行馬德堡半球演示實驗時,先讓兩個「大力士」上來拉,結果不能將兩個半球拉開。然後打開活塞,讓空氣進入半球中,再讓兩個力氣小的學生來拉,他們卻很輕松地將兩個半球分開了。兩相對比,說明大氣壓強不僅存在,而且還不小,全體學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實驗用語要規范、准確
教師在介紹實驗儀器、闡述實驗過程和總結實驗結論時,語言必須准確,不能含糊其詞。有的老師在進行演示實驗時不注意語言的准確表達,對學生正確認識儀器、形成概念、掌握規律就會產生不良的影響。例如在稱呼儀器名稱時就有這樣的錯誤現象:一是隨意更改儀器名稱,如將滑動變阻器稱為電阻器,將斜面小車稱為木板小車等。二是將類似的儀器混為一談,如將圓筒測力機計、平板測力計稱為彈簧秤。三是方言和普通話夾雜使用,對儀器的讀音不準。
五、盡可能提高演示實驗的可見度
演示實驗不僅要現象清楚,而且還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想方設法增大演示實驗的可見度,如投影放大、機械放大、自製可見度大的儀器進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例如說明磁體周圍存在著磁場的實驗可以採用投影放大的方法。如果直接用J2406型小磁針,因其底座是不透明的,面積又比較大,遮住了磁針,影響學生觀察,教師可在一塊有機玻璃板上比照條形磁鐵的大小,在其周圍均勻固定上10根細針同時將小磁針的兩端分別塗上對比強烈的兩種鮮明的顏色,便於區分南北極。使用時將小磁針插在細針上即可進行投影演示。
六、慎用模型代替
演示實驗模型與演示實驗一樣,都是傳統的教學手段。對於一些無法進行演示的物理現象如一些機器的內部結構、大型機械裝置和設備的工作過程,就可用模型來進行講解。但模型無法替代演示實驗,演示實驗能夠真實地、直觀地再現物理現象,而模型則不能,故教師要盡可能多做一些演示實驗。例如在講解光的反射時,有的教師用模型來代替光的反射演示器,用紙板上畫好的線條來說明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關系,推導出光的反射定律,這樣做教師不僅講得吃力,學生也難以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