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些物理思想和科學方法給你比較深刻的時啟示
1、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對物理學的內容和方法、概念和物理圖像、物理
學的工作語言、物理學發展的歷史、現狀和前沿、及其對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作用等方面在整體上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對物理學所研究的各種運動形式,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有比較全面和系統的認識,並具有初步應用的能力。
2、注重物理學思想、科學思維方法、科學觀點的傳授。通過介紹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和
認識論,啟迪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思,培養科學素質。
3、熟練掌握矢量和微積分在物理學中的表示和應用。了解物理學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
術中的應用,以及相關科學互相滲透的關系。
4、通過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備綜合運用物理學知識和數學知識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開拓創新的素質。
為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也為將來走向社會從事科學技術工作和科學研
究工作打下基礎。
5、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樹立科學的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認識論,具備
獨立分析和處理相關問題的能力,具有較強的自學和吸收新知識的能力。
6、通過對物理學規律認識的過程,我了解了科學家在探索未知世界時的求知精神和無私忘我的精神,對科學研究的艱巨性有了一定的認識,增強了刻苦學習的信心。
㈡ 長度這個物理量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長度是表示物體長短的物理量,物質的量是表示宏觀物質(必須能用化學式表示的)所含微觀粒子數目多少的物理量,用n表示,單位是摩爾(mol);像米原器的長度是1米一樣,規定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0.012 kg 12 C所含有的12C原子個數)個粒子組成的宏觀集體的物質的量是1 mol。
㈢ 愛因斯坦是怎樣想到狹義相對論的,有哪些啟發
㈣ 對於高二物理量的理解
電學確實比力學要抽象一些。
可以這樣考慮,平面上的電場就像一個立體的地形圖一樣,每一點有x軸、y軸的坐標,還有電勢。在這個模型中:
電勢相當於高度,電勢高的位置就相當於位置靠上,重力勢能比較高。
電勢差就是高度差,正如兩個位置的高度差Δh=h2-h1一樣,兩個點之間的電勢差ΔU=U2-U1。
電勢能就相當於重力勢能,正如重力勢能與高度成正比(Ep=mgh),電勢能也與電勢成正比(Ep=Uq)。(恕我不知道你們用哪個符號表示電勢能,我就胡亂用Ep表示啦!)
在電學中,電荷量的地位類似於質量,是物體本徵的屬性,與電場無關。正如重力勢能與質量成正比,電勢能也與電荷量成正比。
電場強度相當於坡度或者類似的概念,因為有E=U/d,就是單位水平距離相差的電勢越大,電場就越大,類比於單位水平距離相差的高度越大,坡度就越大一樣。
在這個坡上,電場力就相當於重力的分量,跟電荷量(質量)成正比,跟電場強度(坡度)成正比。
另外,帶正電物體相當於一個極高的山巔,帶負電物體相當於一個極深的深淵。在這個地圖中,正電荷會向低處落,而負電荷會自發地向高處走,比較有意思。
當然說這些是為了幫助你理解,嚴格地講坡度那個比喻不是特別恰當的。僅供參考。
希望幫到了你的忙。
㈤ 在小明測量小釘子的實驗中,你獲得了什麼啟示點擊看實驗過程...
我得到的啟示:現在的小釘子質量不過關,每一個都是有偏差的,所以只能隨機抽取一定的數量計算平均值,要是小釘子的質量好,都是一樣的重量就不用數五十個釘子那麼麻煩了
㈥ 化學中常用的物理量
化學中常用的物理量(4課時)
項目 內容 備注
課標要求
綱要(目標) 1.了解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含義。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
2.初步了解物質的量、物質的粒子數、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之間的關系。
3.了解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及其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製。
4.在交流研討中,讓學生從物質的量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
重點、難點 物質的量、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等概念的建立
重點放在會使用上
課標分析 由於其中的很多概念在以後的學習中都要用到,所以個人認為應把重點放在如何讓學生會用上,無須刻意引導學生去探究這些概念的來源或更深刻的含義,以物質的量為例,學生只要知道它是一個物理量、單位是摩即可,當然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了解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還是可取的。
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4-1)
物質的量
摩爾
摩爾質量
阿佛加德羅常數 引言:
從認識物質至今,我們已習慣於用質量、體積來計量物質,如某個月我們用了多少升水、某人有多重等,在學習了化學這門學科後,認識到物質是由原子、分子構成構成的,而化學則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變化,如在C和氧的反應中,
C + O2 == CO2
宏觀上:12克 32克 44克
微觀上:1個C原子 一個O2分子 一個CO2分子
這使我們必然遇到一個問題:怎樣將物質的質量與化學變化中微小的分子、原子、離子等聯系起來呢?
通過閱讀課本看到一個數據:一滴水(約0.05mL)中就含大約1.7萬億億個水分子。這是怎樣一個數據呢?若10億人數,每人每分鍾數100個,日夜不停,需要3萬多年才能數清。很明顯研究物質間的反應情況用微粒的個數作單位是很不明智也是不現實的。這就我們需要在質量、體積與分子、原子間建立一座橋梁。
先看一個請大家通過閱讀課本討論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交流、討論:
問題一:你如何理解物質的量和摩爾?
要點:同長度、質量等一樣,是一個物理量,它的單位是摩爾
項目 物理量 單位
1 長度 米
2 質量 千克
3 時間 秒
4 電流 安培
5 熱力學溫度 開爾文
6 發光強度 坎德拉
7 物質的量 摩爾
問題二:阿佛加德羅常數是什麼意思?
要點: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
符號:NA
數值:6.02×1023mol-1
問題三:摩爾與阿佛加德羅常數有何關系?
要點:基本的換算(等式)關系
練習:
1.24g12C中含有多少個C原子?其物質的量是多少?
2.0.5mol氧氣中含有多少個氧原子?
3.0.1molH2SO4¬中含有多少H原子?O原子?S原子?
歸納換算關系:n=N/NA
問題四:引入物質的量的目的是什麼?
要點:以阿佛加德羅常數作為標准去衡量其它物質中所含微粒數目的多少
判斷下列表述方法是否正確:
①1 mol鈉原子,②1 mol NO3-,③1 mol氧
強調:
(1)物質的量僅適用於微觀爐子:原子、分子、離子、電子
(2)使用物質的量時應指明微粒名稱
問題五:觀察表格1-3-1中前三列的數據,找出規律
要點:1mol不同物質的質量在數值上等於其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
總結:
摩爾質量: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
練習:
1.1molOH-的質量是多少?
2.0.5mol過氧化鈉的質量是多少?
3.20gNaOH的物質的量是多少?
歸納:n=n/M
總結:通過本節的學習,使得我們在物質的質量與分子、原子、離子等微觀粒子之間建立了相互關系,應用這種關系應要以在微粒個數、物質的質量之間相互轉換,所以物質的量以mol為單位在宏觀與微觀之間建立了一座橋梁。
課後練習:
1.31gNa2O的物質的量是多少?如將其溶於水,可產生多少鈉離子?多少克氫氧化鈉?
2.概括物質的量、微粒數、物質的質量之間的換算關系
你如何理解物質的量和摩爾?
阿佛加德羅常數是什麼意思?
引入物質的量的目的是什麼?
一.物質的量和阿佛加德羅常數
1.物質的量
一種物理量
單位為摩爾(mol)
符號為:n
2.阿佛加德羅常數
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
符號:NA
數值:6.02×1023mol-1
3.n與NA的關系
1)1mol任何微粒的個數=阿佛加德羅常數=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數=6.02×1023
2)n=物質的微粒數/阿佛加德羅常數
n=N/NA
二.摩爾質量
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
符號:M
單位:g•mol-1
n=n/M
教學過程
(4-2)
氣體摩爾體積 課前練習:3.9gNa2O2與水反應後可得到NaOH的物質的量是多少?
[目的:反應關系]
引言:通過上節的學習使得我們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認識物質,並且認識到由物質的量把物質的質量與其微粒數聯系起來,如知其質量和摩爾質量可計算出該物質的物質的量,下面我們繼續分析物質的量與物質的體積之間的關系
問題一:觀察表格1-3-1,找出物質的量與物質的體積之間的關系
預期結果:
1.同樣條件下,1mol不同固態或液態物質的體積是不一樣的
2.同樣條件下,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大致是相同的
總結:
三.氣體摩爾體積
概念:一定溫度和壓強下,單位物質的量氣體所佔的體積
符號:Vm
單位:mol•L-1
常用數據:
標准標准(0℃,101kPa)下,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約為22.4mol•L-1
練習:
1.STP下,11.2LO2的物質的量是多少?質量是多少?
2.2g氫氣在SPT下的體積是多少?
歸納:
n=V/Vm
延伸:
STP下,反應H2+Cl2=2HCl所代表的反應關系
[質量、微粒、物質的量、體積→計算中的單位交叉]
問題二:為何不同固體、液體的體積不同,而氣體相同?
閱讀:P22頁追根求源
解釋:
固體和液體原子、分子間的距離非常小,所以固態物質的體積取決於原子、分子等微粒的大小。
氣體中分子間的距離很大,並且比其分子直徑大得多,氣體體積則主要取決於分子間的距離,由於不同氣體在同樣狀況下,分子間的距離基本相同,所以…
練習
1.在標准狀況下,46g鈉投入水中充分反應,試求反應後溶液中NaOH的物質的量以及H2的體積。
2.在STP下,用哪些方法可以求出1mol某氣體的質量?
3.(探究)有一個集氣瓶,如果用其收集氯氣,你如何知道最多能收集多少氯氣? 三.氣體摩爾體積
概念:一定溫度和壓強下,單位物質的量氣體所佔的體積
符號:Vm
單位:mol•L-1
常用數據:
標准標准(0℃,101kPa)下,1mol任何氣體的體積約為22.4mol•L-1
教學過程
(4-3)
物質的量濃度
溶液配製 引言:前面我們分析了物質的質量與體積問題,在化學實驗中還用到大量的溶液,而對溶液來說除了溶液的質量、體積之外,很多情況下用濃度表示溶液的組成。
問題一:初中我們是怎樣表示溶液組成的?
要點:溶質的質量分數
在引入物質的量這個概念後,以溶質還可以用物質的量去衡量,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示:是否也可用溶質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的組成呢?
閱讀教材相關內容:
總結:
四.物質的量濃度
概念:單位體積溶液中所含的溶質的物質的量
符號:c
單位:mol•L-1或mol•m-1
練習:將49g硫酸溶液於0.5L水中,所得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為多少?其中氫離子的濃度是多少?硫酸根的物質的量是多少?
總結:n=cV
知識整合:
概括某物質的物質的量求算方法
交流•探討
如何配製250mL 0.5mol•L-1的NaCl溶液?
總結大致思路:
計算→稱量→溶解在1L水中
講解:配製一定體積的溶液,我們通常使用一種定量儀器—容量瓶,
閱讀:教材關於容量瓶的介紹
問題:
使用容量瓶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不可受熱—不可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液體轉移前需要冷卻
只能配製與容量瓶體積相符的溶液(例配製240mLNaCl溶液)
問題:完善前面的步驟
計算→稱量→溶解→溶解→冷卻→轉移→洗滌→轉移→定容
四.物質的量濃度
概念:單位體積溶液中所含的溶質的物質的量
符號:c
單位:mol•L-1或mol•m-1
n=cV
教學過程
(4-4)
學生分組實驗
填寫實驗報告
誤差分析 實驗:配製250mL,0.5mol•L-1的NaCl溶液
過程分析:
誤差分析:
操 作 實 情 對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的影響
稱量前未調零點,天平指針偏向左邊
要稱取7.3gNaCl固體,將葯品放在右邊托盤上稱量
容量瓶洗滌後未乾燥
未洗滌溶解NaCl固體的燒杯
加水至容量瓶容積的2/3時,未輕輕振盪容量瓶
定容時眼睛處於仰視的位置
搖勻後發現凹液面的最低點低於刻度線,再加水至刻度線
課後思考:
1.如何用質量分數為98%,密度為1.84g/ml的濃硫酸配製250ml 2mol/L的稀硫酸?
2.試探討溶液的質量分數與物質的量濃度的換算關系
㈦ 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過程,對你有哪些啟示
牛頓第一定律
該定律說明力並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條件,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牛頓第一定律又稱慣性定律,它科學地闡明了力和慣性這兩個物理概念,正確地解釋了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並提出了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其運動狀態不變的屬性——慣性,它是物理學中一條基本定律。上述定律主要是從天文觀察中,間接推導而來,是抽象概括的結論,不能單純按字面定義而用實驗直接驗證。和實際情況較接近的說法是:任何物體在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時,都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不變。即原來靜止的繼續靜止,原來運動的繼續作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慣性實質是物體相對於平動運動的慣性,其大小即為慣性質量。物體相對於轉動也有慣性,但它跟第一定律所說的慣性不是一回事,它的大小為轉動慣量。慣性質量和轉動慣量都用來表示慣性,但它們是不同的物理量,中學物理不出現轉動慣量的名詞,可不必提兩者的區別。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或所受合外力為零的情況下,究竟是靜止還是作勻速直線運動,這除了和參考系有關外,還要看初始時的運動狀態。
牛頓第一定律說明了兩個問題:⑴它明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物體的運動並不是需要力來維持,只有當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即產生加速度時,才需要力的作用。在牛頓第一定律的基礎上得出力的定性定義: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它使受力物體改變運動狀態。⑵它提出了慣性的概念。物體之所以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是在不受力的條件下,由物體本身的特性來決定的。物體所固有的、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特性叫慣性。物體不受力時所作的勻速直線運動也叫慣性運動。牛頓在第一定律中沒有說明靜止或運動狀態是相對於什麼參照系說的,然而,按牛頓的本意,這里所指的運動是在絕對時間過程中的相對於絕對空間的某一絕對運動。牛頓第一定律成立於這樣的參照系。通常把牛頓第一定律成立的參照系成為慣性參照系,因此這一定律在實際上定義了慣性參照系這一重要概念。牛頓第一定律是作為牛頓力學體系一條規律,它具有特殊意義,是三大定律中不可缺少的獨立定律。不能將第一定律看作牛頓第二定律的特例。
㈧ 物理量的物理意義指的是什麼
物理量是物理學中量度物體屬性或描述物體運動狀態及其變化過程的量。
定義:
它們通過物理定律及其方程建立相互間的關系。它們中有的有方向,有的無方向;有的有量綱、單位 ,有的無量綱、單位;有的描述狀態,有的描述過程;有的和質量成正比,有的和質量無關;有的規定為互相獨立的基本量,有的是從前者導出的導出量;有的是變數,有的是常量,其中普適性強的稱基本物理常量。無方向的物理量稱標量,有方向的稱矢量(有3個分量)和張量(有9個分量)。直接描述物體和物質(包括場)的狀態的物理量如力學中描述機械運動狀態的速度、加速度、動量、動能、勢能,熱學中描述物體的狀態是壓強、體積、溫度,電磁學中描述電磁場電場強度、電勢、磁感應強度等稱狀態量,中國物理學界稱直接描述狀態變化過程的物理量如沖量、功、熱量等為過程量。這些量只存在於過程中,體現為動量、機械能和內能的不斷變化,過程完成後,這些量就不復存在。熱學中將和質量成正比的狀態量如體積、內能、熱容等稱廣延量;而將它們對質量的比值,如比容、比內能、比熱容,稱強度量;其他的一些與質量無關的狀態量,如溫度、壓強也稱強度量。
物理意義定義:物理意義是比較通俗明白的直接表示物理量的說法.與概念有區別,概念是用簡短,准確的學術性語言來描述一個物理定義。
就像你說的加速度,如果直接給出定義就是物體運動速度的變化量與對應的時間的比值。單看定義可能有些人看不懂,所以以通俗的語言直觀的表述這個物理量,對這種表述的方法就稱之為他的「物理意義」通過物理意義的研究,我們會以快慢、強弱、冷熱等這些詞語來表述以公式或人為定義的物理量,從而對這些物理量有感性的認識和理解
㈨ 量子力學到底告訴了我們什麼
在量子力學中,一個物理體系的狀態由波函數表示,波函數的任意線性疊加仍然代表體系的一種可能狀態。狀態隨時間的變化遵循一個線性微分方程,該方程預言體系的行為,物理量由滿足一定條件的、代表某種運算的算符表示;測量處於某一狀態的物理體系的某一物理量的操作,對應於代表該量的算符對其波函數的作用;測量的可能取值由該算符的本徵方程決定,測量的期待值由一個包含該算符的積分方程計算。波函數的模平方代表作為其變數的物理量出現的幾率密度。根據這些基本原理並附以其他必要的假設,量子力學可以解釋原子和亞原子的各種現象。關於量子力學的解釋涉及許多哲學問題,其核心是因果性和物理實在問題。按動力學意義上的因果律說,量子力學的運動方程也是因果律方程,當體系的某一時刻的狀態被知道時,可以根據運動方程預言它的未來和過去任意時刻的狀態。但量子力學的預言和經典物理學運動方程(質點運動方程和波動方程)的預言在性質上是不同的。在經典物理學理論中,對一個體系的測量不會改變它的狀態,它只有一種變化,並按運動方程演進。因此,運動方程對決定體系狀態的力學量可以作出確定的預言。但在量子力學中,體系的狀態有兩種變化,一種是體系的狀態按運動方程演進,這是可逆的變化;另一種是測量改變體系狀態的不可逆變化。因此,量子力學對決定狀態的物理量不能給出確定的預言,只能給出物理量取值的幾率。在這個意義上,經典物理學因果律在微觀領域失效了。據此,一些物理學家和哲學家斷言量子力學摒棄因果性,而另一些物理學家和哲學家則認為量子力學因果律反映的是一種新型的因果性——幾率因果性。量子力學中代表量子態的波函數是在整個空間定義的,態的任何變化是同時在整個空間實現的。20世紀70年代以來,關於遠隔粒子關聯的實驗表明,類空分離的事件存在著量子力學預言的關聯。這種關聯是同狹義相對論關於客體之間只能以不大於光速的速度傳遞物理相互作用的觀點相矛盾的。於是,有些物理學家和哲學家為了解釋這種關聯的存在,提出在量子世界存在一種全局因果性或整體因果性,這種不同於建立在狹義相對論基礎上的局域因果性,可以從整體上同時決定相關體系的行為。量子力學用量子態的概念表徵微觀體系狀態,深化了人們對物理實在的理解。微觀體系的性質總是在它們與其他體系,特別是觀察儀器的相互作用中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