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觀後感該怎麼寫

物理觀後感該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12-21 11:04:04

1. 對物理的認識和感悟怎麼寫

物理是一個貼近生活的學科,用處很多很廣,涉及光學,電學,力學,熱學....身邊的一切都和物理息息相關,要想學好物理,就要對生活充滿好奇,享受生活得同時,也提出一些為什麼,與家人或者老師講講,集思廣益,成績會有提高,對物理的興趣也會慢慢提升的。

物理學研究的領域:

1、凝聚態物理——研究物質宏觀性質,這些物相內包含極大數目的組元,且組員間相互作用極強。最熟悉的凝聚態相是固體和液體,它們由原子間的鍵和電磁力所形成。更多的凝聚態相包括超流和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在十分低溫時,某些原子系統內發現)。

某些材料中導電電子呈現的超導相;原子點陣中出現的鐵磁和反鐵磁相。凝聚態物理一直是最大的的研究領域。歷史上,它由固體物理生長出來。1967年由菲立普·安德森最早提出,採用此名。

2、原子,分子和光學物理——研究原子尺寸或幾個原子結構范圍內,物質-物質和光-物質的相互作用。這三個領域是密切相關的。因為它們使用類似的方法和有關的能量標度。它們都包括經典和量子的處理方法;從微觀的角度處理問題。

原子物理處理原子的殼層,集中在原子和離子的量子控制;冷卻和誘捕;低溫碰撞動力學;准確測量基本常數;電子在結構動力學方面的集體效應。

原子物理受核的影晌。但如核分裂,核合成等核內部現象則屬高能物理。 分子物理集中在多原子結構以及它們,內外部和物質及光的相互作用,這里的光學物理只研究光的基本特性及光與物質在微觀領域的相互作用。


2. 20篇物理視頻觀後感100字

在這次的演示實驗課中,
我見到了一些很新奇的儀器和實驗,
通過奇妙的物理現象感受
了偉大的自然科學的奧妙。

踏進實驗室的大門,
寬敞明亮的實驗室,
排列整齊的實驗設備,
讓從小對實驗感興趣的
我一下子變得興奮起來。

老師講課聲情並茂,並帶我們參觀了整個實驗室,演示了很多實驗,還請了同學協助,
過程有趣極了。

進入教室,
首先吸引我的就是那閃閃發光的球體。
用指尖觸及玻璃球外殼,
便見輝光在
手指的周圍處變得更為明亮,產生的弧線順著手的觸摸移動而游動扭曲,隨手指移動起舞,
十分漂亮,十分奇特。經過老師的介紹才知道它叫做輝光球。

有趣的是魚洗,
魚洗奇妙的地方是,
用手緩慢有節奏地摩擦盆邊兩耳,
盆會像受擊撞一
樣振動起來,盆內水波盪漾。摩擦得法,可噴出水柱。當兩手搓雙耳時,產生兩個振源,振
波在水中傳播,互相干涉,使能量疊加起來,所以這些能量較大的水點,會跳出水面。

3. 觀看物理實驗的觀後感

1.教學實踐和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學生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但分析判斷能力還不成熟,自主性還不強,因此還需要給予正
確的、及時的指導.在探究學習中完全放手、束縛太多都不現實,不僅不能實現教學目標,對後續課程的學習也有負面影響.因此探究性學習活動中,既需要學生的
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師的必要指導,在互動中實現教學目標.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一節公開課中,最初是想完全開放,自主探究.即創設情景後,
由學生觀察、討論、猜想平面鏡的成像特點,然後自行設計方案、小組實驗,檢驗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終得出成像特點.但是,試教過程中,明顯感到實在太難
駕馭,有的學生甚至對我的意圖也不完全明白,結果只好臨時調整教學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通過反思,認識到只有好的願望、好的理念,不考慮學生的現狀,自
然不會獲得理想的效果.
上公開課時,根據初二學生的認知能力重新設計了方案,適當增加了教師的指導,針對同學們的猜想,分步實驗,逐個檢驗,及時
交流,教師也成為研究主體中的一員,效果就理想多了.由於把學習過程還給了學生,沒有了教師的絕對權威,學生們依據自己的天性、智力水準,自然地在教師的
引導下完成認知過程,他們的熱情自然高漲,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討論,設計不同的方案,選取不同的實驗用具,積極動手實驗,再思考、討論、交流,儼然一幅科
學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舉左手,鏡中的像則舉右手等)外,學生在活動中又找到了幾種很有創意的方法.例如檢驗平面鏡成像和物體相對於鏡面是
否對稱時,一學生在拿起點燃的蠟燭在鏡前移動,發現蠟燭傾斜(開始並不是有意的)時,鏡中像也發生了傾斜,但傾斜的方向與蠟燭正好相反,運用數學中軸對稱
的知識,便得出物像相對於平面鏡對稱的結論;另一學生在實驗時,手中沒放下的火柴盒「幫了大忙」,他發現手中的火柴盒在蠟燭的左側時,火柴盒的像在蠟燭像
的右側,調換一下位置,像也跟著變化,於是也得出了物像對稱的結論.顯然,同學們在課堂活動中已經成為了教學主體,他們為自己的發現(或稱為創新)而歡
欣,我想這樣的親歷的探究過程他們會終生難忘.
探究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認知和實踐活動,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也必須成為主體,他們各自通過自己
的能動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並且和諧互動,只有這樣,探究教學活動才能順利展開.如果教師、學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積極、能動、自主、創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
色,便失去了主體的特性,那麼,探究教學的目標也就不可能實現.
探究活動應允許學生出錯,不追求活動的完整性
由於器材、環境、知識水準、
操作技能等原因,學生的實驗結果和結論有時誤差較大.教師若以此為契機提出問題,通過分析、討論,找出原因,改進實驗方法,這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
和綜合能力會大有益處.切不可輕率指責、否定.同時,課前分組也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狀況,活動過程中及時組織交流,以使學生學會傾聽他人的見解,從而學
會攜手合作以實現活動目標.當然,課後的補救也是必要的.對探究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小組或個人,教師應提供再探究的機會,幫助他們在分析失敗原因的基礎上,
改進實驗方法,完成探究,消除失敗產生負面影響的可能.共性的問題,教師要採取恰當的措施補救,或提出新的探究課題.這很正常,正是問題或錯誤,才有了改
進和創新.
《研究串聯電路特點》的一節課中,由於分組自主探究,學生的活動熱情很高,八個小組中的五個都由實驗數據歸納出了串聯電路中的電流、電
壓特點.但是,有一個小組,實驗數據幾乎無規律可循,另兩個小組的實驗數據近似與電路特點相吻合.在交流時,由於受到有正確結論的小組的影響,後兩個小組
的代表說:「我們的實驗數據顯示:串聯電路中各導體中的電流基本相等;串聯電路中各導體兩端電壓之和基本等於電路兩端的總電壓.」而實驗數據出現問題的那
個小組的代表交流時講道:「我們小組的實驗不能驗證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猜想是否成立.」這種情況的出現非常正常,由於連接電路時導線接頭處接觸電阻的
影響或操作不當,導致實驗失敗.考慮到本節課的時間有限,我只做了對三個小組探究活動的肯定和對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的認可,先請同學們(包括實驗結論
正常的同學)就此實驗現象自己分析原因,留待下一節課再交流、討論.雖然教學進度被打亂,我還要花費一節課的時間來「善後」,但能讓同學們動起來,積極地
探究新的、更深一步的課題,這不正符合了
2.應用
利用上述問題的結論可以解決「內陸地區為什麼比沿海地區溫差大?」的問題.
當然,在探究活動中我們也要注意一些問題:
1、
開放性決不意味著放任自流,整個教學事態的發展必須處於教師的引導、控制之下;也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更輕松一些,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學生的
自主活動能夠有序、有效?這就要求設計者更充分地估計學生學習現狀、教學內容的難度,同時更恰當地進行環境設計、媒體設計等.
2、
教師在培養學生探究實驗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網路學習的能力,現在網路非常發達,在搜集資料時,也許幾乎想搜集到什麼就能搜集到什麼.例如在「探究阿基
米德原理」時,在網路網站輸入「阿基米德實驗」後,馬上就找到了「杠桿法」、「抽水法」等一些取材容易、簡單可行的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方法.當然也比較容
易地搜索到了不錯的免費課件.
3、 真實的教學環境相比,在探究教學設計中教師有充足時間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周密計劃、反復檢查.因此,教師要對探究教學所涉及的各個因素進行反復的預演,達到能夠比較精確地控制這些因素,特別是對整個探究過程的把握,是設計的難點之一.
4、

鼓勵提問,科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教師該從一開始實施課題探究教學時,
就要保護、促進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因為多數學生還未養成發問的習慣,而且此時心中即使有問題也顧慮重重地怕自己提的問題太簡單、怕提錯了問題被別人笑話而
不願和大家一起探討,更不用說進行深入的課題探究了.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問題是完成設計的關鍵為此,我們應該深刻理解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曾講過的這句
話:「錯了也沒關系,錯了馬上改,可怕的倒是提不出問題,邁不出第一步」.
5、為了較好地完成物理探究的教學工作,教師首先要去適應新形式的變
化,教師不是知識的信息庫,不可能回答出學生們提出的所有的問題.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教師的作用就是要把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開發出來.要
善於在學生進行物理探究的每一個過程中,進行點撥與指導,使學生能夠在物理探究過程中學習知識,學習方法,學會研究.這是一項艱苦而有意義的工作,教師們
應克服一切困難並努力去完成好這項工作,並善於總結物理「探究活動」的教學經驗,使之不斷完善.
最後還要注意:物理「探究活動」不以傳授物理知識為主要任務,而是以學生主動參與社會、生活實踐,親身體驗並從實踐中感悟、探究為主,使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或親身體驗獲得直接經驗,並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加工等,得出結果.

3篇.對概念的形成及規律的建立,這應是課堂教學的重頭戲,對這一過程教師必須加以充分的「稀釋」,使學生知道其來龍去脈,從中體驗物理學家研究問題的方
法及科學探索的艱辛.例如《牛頓第一定律》,如果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一個靜態的結論,而不是引導學生循著規律的發現過程去體驗一番,這不能不說是教學的一
大缺憾.為此,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注重挖掘隱含在知識背後的科學方法,使其成為發展學生科學思維的源頭活水.在這一節中我安排學生探討以下幾個問題:
1、亞里士多德根據直覺得到的觀點錯在哪裡?(由於時代的局限性,亞里士多德沒有考慮摩擦力的存在.)
2、伽利略研究問題的方法有何特點?(實驗事實+科學推理=正確結論,這種研究方法對以後的科學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3、伽利略對科學的貢獻是什麼?(「毀滅直覺的觀點而用新的觀點來替代它.」——愛因斯坦)
4、笛卡兒對伽利略的表述作了何種改進?(運動的方向性問題,伽利略時代還沒有把物理量區分為矢量和標量.)
5、牛頓又是如何補充和完善前人的理論的?(①物體的運動並不需要力去維持,②提出了慣性的概念.牛頓第一定律實際上是伽利略思想的繼承.)
6、牛頓第一定律揭示的是什麼自然規律?(力和運動的正確關系)
7、你對牛頓「如果說我在科學上有什麼貢獻的話,那是因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別人看得更遠的緣故」這個說法有何感想?(這是一句實事求是的摯語.)

在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教學重點應定位在充分展示科學家的原發現過程及揭示伽利略的研究問題的思想方法上,在教育和教學的層面進行適當的剪輯和編制,讓
學生追根溯源,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內心體驗和主動參與的「再發現過程」或「亞研究過程」,使學生真實體會到真理的發現過程是一個螺旋式上升過程.
要善於用邏輯推理與數學推導的方法進行探究教學

許多物理學的規則、公式,都是運用已學過的舊知識在具體的條件下,通過數學的嚴密推導而得出結論,這又是一個學習的重點,涉及到兩個方面:其一為邏輯推理
方式;其二為思維的方法.例如,力學中的動能:我們不僅要知道其表達式,更應知曉其推導過程:外力對物體做的功,如果用表示物體的動能,則有,根據牛頓第
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可得: 則我們把叫做動能.
4.
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現代物理教學模式,應作為我們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方向,但不可能一步到位.在目前,關鍵在於教師對於探究性教學的認同和對於有效的物理教學的責任感,同時,教師自身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引導學生開展科學探究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科學探究作為物理教學的指導思想,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逐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向探究教學的方向發展.第一,將科學探究的
思想體現在具體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之中.例如伽利略開創了實驗研究的先河,他對自由落體的研究堪稱科學探究的典範;牛頓經過對天體運動的長期思考,最終發現
了萬有引力,將地球與天體的運動規律統一起來,這都是科學探究歷程中的豐碑.第二,就像科學家的探究過程一樣,學生的探究方式是靈活多樣的,而不是一整套
具體的模式和程序,教師應注意啟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能力.第三,科學探究並不一定需要裝備良好的實驗室,教師要想辦法利用生活
中的低成本的物品,因陋就簡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嘗試解答並進行驗證」的過程去揭示知識規律,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其實質是讓學生學習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物理的理解和認識是通過親身經歷的學習過程而逐漸形成的.物理課不應當是聽課、記筆記、做實驗、做習題的結合,而應當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不斷探究物
理現象的本質與內在聯系的過程,將科學探究作為物理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這是體現物理學的本質與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相統一的要求,是物理教育發展的趨
勢.
、如何把探究精神滲透到物理教學中


物理學科是以實驗作為載體的,許多現象可以說明所要講述的物理知識.在教學中我通過探究實驗的設計,讓學生去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探究實驗的教
學首先要提出所要探究的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新,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習《摩擦力》時我提出:我們都知道,走路靠的是摩擦力,平
時我們走得很穩,可是下雨天走路容易摔跤,想知道是什麼原因嗎?那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下面就讓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實驗:一組
探究摩擦力與接觸物體的材料是否有關,二組探究摩擦力與接觸物體的粗糙程度是否有關,三組探究摩擦力與正壓力是否有關.其次要引導學生根據已學過的物理知
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進行科學猜想,鼓勵大膽提出假設,開展討論,分組設計檢驗猜想的實驗方案,包括選用哪些實驗器材、先後測量哪些物理量、具體如何操作
等.例如在《重力》一節的教學中,「探究重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要引導學生猜測重力的大小可能與形狀,體積,質量等因素是否有關,並設計選用相關材
料進行探究.再次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探索實踐活動,去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於探究、積極求知的心理傾向.例如
在《機械能守恆定律》的教學中,我安排了「觸鼻」演示,裝置很簡單,效果卻不錯.取約二米長的線繩系在天花板上,下端拴一鐵球.演示時,請學生中的「勇
敢」者上來,讓繩拴著的鐵球偏離平衡位置,恰好能碰到參與者的鼻子,這時釋放鐵球,當鐵球返回時,不管是下面的觀看者還是上面的參與者都十分緊張,而鐵球
卻在剛要碰到參與者的鼻了時戛然而止,參與者安然無恙.由於學生參與了整個演示過程,感受十分深刻,對理解「機械能守恆定律」很有幫助.
在概念的形成及規律的建立中進行探究教學
5. 運用「無錯原則」主動參與探究性實驗
「無錯原則」實際是「無責怪原則」,即只要學生積極參與就予以鼓勵,不怕學生失誤,而是千方百計找出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給予恰如其分的鼓勵,幫助學生在和諧的探究性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樹立自信心、上進心,這是教師教學思想、教學作風、教學技巧的一種獨特表現.
、使學生在探究性物理實驗中和諧發展

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具有兩層意思:首先使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都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其次是使學生在全面發展基礎上具有特長.為此,在探究性物理實驗
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對學生科學探究過程思維方法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和諧發展.物理探究性實驗學習過程,其中含著對學生物理思維方法的培養過
程,物理思維方法多種多樣,而對學生進行逆向思維訓練我情有獨鍾,頗有心得.例如,在探究性實驗學習「電磁感應」之前,可先讓學生回顧奧斯特實驗,並設
問:既然電能夠產生磁,那麼反過來磁是否能產生電呢……又如在探究性實驗學習了凸透鏡成像規律之後,可讓學生先判斷照相機、幻燈機的成像性質,然後運用逆
向思維分析解釋他們的成像原理.如此這樣,學生對一些物理知識問題在腦海中就產生了一定的逆向思維的習慣 ,有利於物理探究性學習.
和諧發展是全面發展的一個新的層面,只要擁有了和諧的教育理念,注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把和諧的理念貫穿教育教學的始終就能夠實現學生和諧發展的最研究成果
通過近一個學期的研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學生在科學探究中合作形成一種必不可少條件,從科學探究中的提出問題到最後結論的得出,無不充滿著學生和諧、快樂的交流,使學生團結、和諧氣氛中獲得了知識.
在科學探究中運用和諧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過程,應貫穿教學的始終,不是一個階段性的任務,本學期剛接新的班級,開展本課題其目的主要培養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的合作意識,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探究活動更加有效

4. 物理讀物讀後感二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物理讀物讀後感範文二,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本書是討論物理學觀念的進化的,並不是一種歷史記載。愛因斯坦在序言中說:這里沒有系統他講述基本物理論據和理論,說得更恰當一些,我們的目的在於用粗線條描繪出人類如何尋找觀念世界和現象世界的聯系。我們試圖說明是什麼樣的一種動力迫使科學建立起符合於客觀實在的觀念,但是我們的敘述必須簡單。本書的總的任務既然是敘述物理學的進化,因此我們不得不對論據和觀念作一定的選擇。

在我們寫這本書的時候,關於我們所想像的讀者的特徵,曾作過很長的討論,並且處處都在替他著想。我們想像他完全缺乏物理學和數學的實際知識,但是卻具有很強的理解能力,足以彌補這些缺憾

愛因斯坦在寫書的時候,為了讀者,在材料的選擇和敘述的方法上都是精心選擇和設計的。愛因斯坦把抽象的理論寫成一個"偵探故事","偵探故事"中設計了許多懸念,既提出了問題,也設計了懸念,讀起來很有趣味性。《物理學的進化》敘述了某科學家遇到了什麼問題,想了那些辦法,解決了什麼問題,有什麼意義?有些問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解決。有些問題,幾百年間都認為是正確的,但後來的探索卻證明是錯誤的。這就是真理的相對性和絕對性。

新課改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因此新課改下的教材編寫,應當為幾歲和十幾歲的孩子著想。教材內容首先要使孩子們對於所學的知識感興趣。舊教材扳著面孔講一些枯燥的理論,孩子們怎能不厭學。我們教材中的定律都是現成的知識,好象都絕對的真理,孩子們難道還有必要思考這些絕對的真理嗎?

科學的發現往往在於基本理論的突破,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每天都在誕生新的學科,所以教材應在物理學基本概念、理論的敘述上下功夫,注重於查究最初的線索來指出新的物理概念在它與舊概念的斗爭中是如何產生出來的,突出科學研究方法的介紹。新教材也可以以故事的`方式編材料,在編寫中寫出科學家的故事,吸引孩子們。在教材結構上由故事引出定律,然後講定律,再配一定的練習,提一些富有啟發意義的問題。通過故事和定律教給孩子們知識和探索知識的方法,並培養其科學研究的品質。科學家勤於思考、百折不回的精神,不迷信前人的結論,敢於思考堅持真理甚至為真理獻身的精神都對孩子們有教育和啟發作用。現在的高考題,往往都要學生應運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新教材當然要體現這方面的內容,讓孩子們知道學以致用。通過做練習培養其應運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教材也許更有利於培養孩子們的探究精神。

5. 物理課外書讀後感500字

物理課外書讀後感500字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物理課外書讀後感5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物理課外書讀後感500字1

曾經有一個美國小讀者的父親說:讀完這本書後,他對死亡不再感到恐懼了……

這是對一部作品的最高評價了,閱讀完該書後,我覺得這個評價並不過份。死亡是人類生命深處一種終極的恐懼,為了避免死亡這個無法逃脫的命運,我們可以作出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事,當然這種恐懼同樣也可以引領我們去創造和發明。我們無法對抗永恆的時間(萬物簡史的作者似乎並不認同時間是永恆的!),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來刻畫時間,這是對生命比較理智的看法之一。《萬物簡史》可以讓人類明白其實他是沒有資本和必要那麼狂妄自大,它應該戴著感恩的心,理智平和地對待生命之外和生命本身。以上是該書能帶給成人的收獲。對於小孩子,或許這本書會熏陶出多年以後的諾貝爾得主,因為他展示科學也是興趣盎然的,美妙的,並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枯燥。所以一直想給大家推薦這本書。原本計劃10。1寫篇所謂的書評。奈何心情不好,沒有下筆,等到現在心緒好些了,卻又很遺忘了很多細節,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談起。打算再好好看一遍,做筆記,然後再寫,翻開引言,發現其實就是一篇很不賴的誘惑,我當初決定買它,引言就起了很大的作用了,當然還有北大校長許智宏寫的序。不再贅述,大家且去看看《萬物簡史》之引言部分。

物理課外書讀後感500字2

種子的責任是開花結果,園丁的責任是料理花園,醫生的責任是救死扶傷,老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作為學生,我們的責任是努力學習,奮發向上,做一個優秀的學生。

最近我又讀了一本叫做《世界上最軟最軟的物理書》這本書。

從這本書上我了解到以前我所不知道的很多知識,比如為什麼過山車沒有發動機還可以跑得那麼快?為什麼我們在溜冰的時候很不容易停下來?是什麼讓星星發出閃爍的光芒?還有好多好多的問題我都可以在書里找到答案,我問媽媽為什麼別人會知道的.這么多,而我卻不知道呢?媽媽說那是因為這些答案都是這些科學家通過無數次的研究,實驗而得來的。

現在我明白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疑問,如果我們自己能動動腦子,動動手,也許我們自己也可以發現其中的奧秘,媽媽說,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我們要學會發現問題,還要學會積極的動腦動手去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而且還能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養。

現在的我只是藍天下一隻正在學習飛翔的雛鷹,要想長成威武瀟灑、自由翱翔的老鷹,只有不斷嘗試,勤於探索,迎難而上。學習之路是一條荊棘之路,只有掌握技巧,有足夠的毅力和決心,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所以,我要從現在起學會多想多問多動腦子,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和科學。同學們我們一起努力吧!

物理課外書讀後感500字3

羅素認為,哲學是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人類自脫離動物界以來,一直藉以這三種方式探索自然和人類本身的奧秘。在科學中,物理學是最基礎的學科,它與哲學的淵源最深,它研究的是自然界的物質結構以及物質運動的最基本的規律。固體物理學又是物理學中研究固體材料宏觀性質和微觀過程的重要分支。

固體材料可分為晶體、非晶體和介於兩者之間的准晶體。

在自然界的礦物中,晶態物質佔到98%以上。理想晶體中原子排列十分規則,主要是原子排列具有周期性(或稱為長程有序),這種排列的具體形式又稱為晶格,按宏觀對稱性,世界豐富的晶體類型分屬於十四種晶格。但物質並不是理想中的完美,實際的晶體中總是存在著各種缺陷,影響著晶體的性質。

格點是晶體中原子的平衡位置,由於熱性質原子會在格點附近做微小振動。晶格振動的研究對固體材料宏觀性質和微觀過程的研究有著重要作用,但固體中大量的粒子之間存在著很強的相互作用,使晶格振動成為一個復雜的多體問題,很難嚴格求解器運動狀態。具有能量但不具有質量的准粒子——聲子的引入,對描述晶格振動起到了簡化的作用:可以用聲子數來描述簡正振動運動的量子態;可以用聲子數的變化,來描述簡正振動量子態之間的躍遷;可以用聲子間的相互碰撞來描述非簡諧作用。

非晶體原子排列不具有長程有序,但任具有一定規則,稱為短程有序。准晶體是固體研究的一個新領域。

物理課外書讀後感500字4

作為一個文科生,數理化是噩夢,還沒接觸的時候就自動屏蔽關於它們的一切信息。機緣巧合,這次看到這本書,沒有煩人的物理學公式,沒有考試分數的壓力,抱著隨便翻翻的心態,竟然一下子看了下去。

而且,一下子竟然將物理學歷史貫通起來,經典力學、熱血、量子力學、電磁學、相對論,竟然都能說出幾個貼近生活的知識點來。比如,世界上真的存在鬼魂嗎?現代科學對量子傳輸的研究到了哪種地步?人類真的可以實現人體量子傳輸嗎?引力波是什麼?

還有,那些關於物理學家的生活軼事,也讓我耳目一新,原來第谷有一個假鼻子,牛頓也有苦澀的同年,玻色子和費米子來自物理學家的名字。

物理世界的大門,在畢業這么多年後竟然對我打開了。

要是在我上學的時候看到這本書,是不是我就沒有那麼懼怕物理,及至其他理科知識。有些東西,都是在自己先入為主後才與之漸行漸遠的。

更有意思的是,聚焦一個東西,相似的東西都會迎面而來。看了這本書,開始看《三體》,沒想到《三體》中的那些物理知識點,都是我知道的或者看過的。這樣,故事之外原本枯燥的物理知識竟然也成為吸引我繼續讀《三體》的動力。

這本書,人人可讀,人人應該讀。物理知識不是試卷上的,它是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有了這些知識,真的打開了自己的視野,還有思維方式。

;

6. 《第一堂物理課》八年級 作文 感想

寫作思路:首先寫清楚第一堂物理課的感覺,其次描寫物理課吸引人的地方。

開學第一天,物理學付老師就給我們上了一堂充滿魔力的物理課,他接連做了有關力學、聲學、光學和電磁學的小實驗,使我們大開眼界,彷彿進入了魔法世界,見識到物理學的神奇魅力。

當付老師拿著他的大瓶子小罐子和磁鐵、線圈等一大堆東西「整齊」登場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了哈利波特裡面教魔葯學的斯內普老師來了,我隨即立即集中了注意力。

老師先拿了一個裝滿了水的小盆,把一個泡沫板放到了水上,把一個前後蓋都打開的杯子豎立放到水底,隨後,把上蓋擰緊,緩慢地提起杯子,在杯子快要出水時,迅速用泡沫板擋住杯子下口。

這時,杯子裡面有大半杯水,老師把泡沫板和水杯都提出水面,充滿魔幻表情地笑著問我們:「如果我此時把泡沫板移開,你們想想看,會怎樣?」全班一片寂靜,我也很驚訝,想:「這還用說嗎,水一定會灑出來,可能還會濺到我身上。」

老師此刻彷彿用攝魂取念咒知道了我的想法,用神秘的口吻說:「這不是魔法,而是氣壓所致。」隨後,他又把一根鐵絲從水裡刺過去,就如同刺果凍一樣,我們驚呼了一聲,這回一定會水花四濺了吧,但,我們又錯了,水紋絲不動,這簡直太神奇了!

老師拿著他神奇的杯子在我們面前走著,我們不可思議地看著這一切,這時,一個聲音響起:「老師,這杯子底下怎麼有鐵絲網啊?」老師狡黠地一笑:「不錯呀,這都讓你發現了,要是沒有這網,大氣壓可能就撐不住了呀。」

物理,是今年初二新增加的一門新課。聽班主任介紹,這是一門非常重要的關於自然科學的學科。 初學物理,我不禁有些興奮和畏懼,更想早點見見傳說中的物理老師尤老師。星期四上午第二節課就是期盼已久的物理課,我有一些激動,又有一些忐忑。

尤老師講課不僅語言幽默,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聲音時高時低,抑揚頓挫。很多老師在講課時,一班講到重點聲音都會升八度,可尤老師不然。

一講到重點聲音就陡然小很多,讓同學們不得不停止議論,屏住呼吸,專心致志地聽老師講課,生怕漏聽老師強調的重點……

不知不覺就到了下課時間,望著尤老師布置完作業後遠去的背影,我意猶未盡,油然而生對物理濃厚的興趣與好奇!

7. 求一千字左右的物理觀後感 有關物理的就可以了謝謝

《時間簡史》讀後感
看完[時間簡史]這本書後,我將針對書中提到的兩個方面來進行說明和解釋.
其一是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在書中作者並沒有在具體細節處給予精確數字,我將幫作者來完善.比如文中提到宇宙大爆炸發生1秒種後溫度降為100億度,而我將補充為在宇宙大爆炸前的溫度為10的32次方絕對溫度.這是經近代高能物理學家所證明的溫度.

其二是對於天主教批判伽利略的問題.這其中有一個常識錯誤,很少人發現.
宇宙大爆炸理論現在為多數的科學家所承認,可是,知道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論原型的是誰嗎?是一個普通的醫生,有一晚,他在家中看星空,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如果根據萬有引力定律,那麼天空的星星應該互相吸引而越來越近,可是為什麼人們卻沒發現星星都聚在一起的現象呢?於是他提出,一定有一種作用力在抵消星球間的引力,於是,這就是宇宙在膨脹擴散理論的第一位提出者.

至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提出後,因為他在一開始不敢於真正面對自己的錯誤,而使他自己放棄了一項偉大的發現,那就是宇宙大爆炸,因為在他的相對論裡面,說明宇宙不是在擴大就是在縮小,於是有學者向他提出疑問,他沒有面對自己的錯誤,而是給中間加上了一個宇宙常數,於是,他的相對論便成為了宇宙是恆定的結論,而在若干年之後,另一個天文學家使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200英寸)觀測到了宇宙是在不斷膨脹擴散之後,愛因斯坦這才開始面對自己的失誤,而又修改了相對論,其實當時他只要真實面對錯誤的話,會很輕松地計算出宇宙大爆炸理論的.當然這個錯誤並不是他自己造成的,而是他的宗教觀念.這是非常可惜的.

後來貝爾實驗室和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們合作,發現了宇宙的大爆炸後造成的輻射儀譜,於是他們同時獲得了1978年的諾貝爾獎.
那麼,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下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否完全成立.
經過很多的高能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證實,在宇宙大爆炸後要形成現在的狀況要滿足24個條件的成立,一個加拿大的天文學家,叫"那斯",他寫了一本書,書名叫"造物主與天文",這本書寫得很深奧,而語言卻比較簡單,沒有天文學的知識也能看得懂,建議大家看看,他把現在的高能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發現的要在大爆炸後形成現在的宇宙要有24種關系必須要處理得非常好,精調到非常細致的位置,否則就沒有今天的宇宙,第一個是強核子力的常數,(提外話,我們知道宇宙的四種秘碼,強作用力,弱作用力,電磁力,萬有引力)如果這個強核子力的常數比現在要大一點,就沒有現在的氫了,如果沒有氫的話,就不會有生命存在,如果再小一點,就只有氫而沒有任何別的元素,第二是弱核子力常數,如果在大爆炸前弱作用力的核子常數大一點,就會把所有的氫變成氦,以致於星球就會產生太多的重元素,如果小一點,那麼大爆炸產生的氫就太少,而導致無法形成現在的星球.如果引力常數比現在再大一點,星體就會太熱,就會太快太不均勻地完全燒盡,如果這個引力常數比現在再小一點,就永遠不會發生核子的溶合.

我們就先提出一個更難完成的概念----質子與電子數目比例,如果這個比例不合適的話,那麼電子的引力就會遠遠超越萬有引力,這個精確比例是10的37次方比1,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拿一分錢的硬幣來說明10的37次方這個概念,如果把這么多的硬幣放在一個空間內互相疊壓為立體三度空間方式,就必須有十億個北美洲那麼大的平面,立體高度為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只有這么大的空間才能放得下這么多硬幣,而我們把其中的一枚染成紅色再投入到硬幣中去,然後一伸手就准確地拿到這枚染色的硬幣,這樣的成功率才能形成質子與電子的相對稱比例,大家想想,難度可想而知.

然後我們再說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物質的能量不能產生不能消失的,可是宇宙在大爆炸前是一個極高溫極密集的火球,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物質,那麼這又如何能實現大爆炸呢?他怎麼從無到有呢?與自然規律不符.

當大爆炸前,宇宙是一個高度均勻恆溫的原始火球,那麼這就是一個無序的狀態,這和熱力學第二定律又是反的了.根據研究發現,宇宙在大爆炸後在10的負23次方每秒,這一瞬間的時間,宇宙就膨脹了10倍,那麼這個宇宙膨脹的速度有多快呢?大概是10的31次方米/秒,這是什麼概念?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光速是不可超的,除非是在靜止的狀態,質量為0的光子,才可能達到光速,光速是多少?1秒種30萬公里,對吧,那麼就是3乘10的8次方米每秒,這是光速,而宇宙膨脹的速度遠遠的億萬倍地超過光速.在大爆炸開始10的35次方米每秒以內的事情根本沒辦法知道,科學家管這叫做"盤克兒牆",意思就是牆後的東西無法知道.

再來說宇宙大爆炸的速度,這個速度既不能快,也不能慢,如果慢的話,所有星球就會被萬有引力拉回來,整個宇宙大爆炸要精調到10的55次方分之一才可能達到爆炸所需要的速度.

我們再來探討大爆炸前的高溫問題,在未爆炸前,是10的32次方絕對溫度,在這種情況下,任何物質都不能存在,包括任何星球的物質.包括最小小於10的7次方絕對溫度的話,原子核也不能夠存在,因為太高了,這自然規律也無法解釋.所以科學家說那真是很神.

其次宇宙大爆炸一定炸得亂七八糟,你想,我們親眼所見的爆炸都會炸得亂七八糟,更何況宇宙大爆炸.可是科學家們發現,完全不是這樣,現在美國探測輻射背景的飛船上了外太空收集資料,發現宇宙的星球分布得非常均勻,那相差就是萬分之一,也就是這萬分之一,形成了現在的各種星球非常美麗非常漂亮,那些科學家們說,那簡直就像看到了神的手一樣,那麼的奇妙.

你說這怎麼可能成功呢?只有真正懂行的天文學家才知道對神的敬畏,所以很多的天文學家告訴我們,神有兩本書啟示我們,一本是聖經,一本是大自然.兩者之間絕不會相互矛盾.(題外話:只有你真正去了解聖經,才會真正明白對神的敬畏,聖經並不是讓你學一些道理而存在的)

天文學家是很驕傲的,因為他們是研究天文的,所以要讓他們相信上帝是很難的,可是現在隨著宇宙大爆炸理論的研究,使越來越多的天文學家的信仰發生了變化,有的科學家你明顯地看到是從無神論變成有神論.有位科學家叫"達維斯",他過去是無神論,他現在呢,就說了:"現在物理學定律的本身,就似乎是一件設計得非常完美高明的產品,對我來說,強力的證據說明了背後必有玄機,好像有人把大自然的數據精調來創造宇宙,這設計給人的印象,實在是震憾無比."

還有另一位很有成就的科學家,他是無神論,可是他也很無奈,他說:"我相信,這世上必有一位超智慧者在玩弄了物理,化學,生物."

8. 求一篇大學物理演示實驗觀後感!!!

1.教學實踐和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學生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但分析判斷能力還不成熟,自主性還不強,因此還需要給予正確的、及時的指導。在探究學習中完全放手、束縛太多都不現實,不僅不能實現教學目標,對後續課程的學習也有負面影響。因此探究性學習活動中,既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師的必要指導,在互動中實現教學目標。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一節公開課中,最初是想完全開放,自主探究。即創設情景後,由學生觀察、討論、猜想平面鏡的成像特點,然後自行設計方案、小組實驗,檢驗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終得出成像特點。但是,試教過程中,明顯感到實在太難駕馭,有的學生甚至對我的意圖也不完全明白,結果只好臨時調整教學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通過反思,認識到只有好的願望、好的理念,不考慮學生的現狀,自然不會獲得理想的效果。

上公開課時,根據初二學生的認知能力重新設計了方案,適當增加了教師的指導,針對同學們的猜想,分步實驗,逐個檢驗,及時交流,教師也成為研究主體中的一員,效果就理想多了。由於把學習過程還給了學生,沒有了教師的絕對權威,學生們依據自己的天性、智力水準,自然地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認知過程,他們的熱情自然高漲,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討論,設計不同的方案,選取不同的實驗用具,積極動手實驗,再思考、討論、交流,儼然一幅科學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舉左手,鏡中的像則舉右手等)外,學生在活動中又找到了幾種很有創意的方法。例如檢驗平面鏡成像和物體相對於鏡面是否對稱時,一學生在拿起點燃的蠟燭在鏡前移動,發現蠟燭傾斜(開始並不是有意的)時,鏡中像也發生了傾斜,但傾斜的方向與蠟燭正好相反,運用數學中軸對稱的知識,便得出物像相對於平面鏡對稱的結論;另一學生在實驗時,手中沒放下的火柴盒「幫了大忙」,他發現手中的火柴盒在蠟燭的左側時,火柴盒的像在蠟燭像的右側,調換一下位置,像也跟著變化,於是也得出了物像對稱的結論。顯然,同學們在課堂活動中已經成為了教學主體,他們為自己的發現(或稱為創新)而歡欣,我想這樣的親歷的探究過程他們會終生難忘。

探究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認知和實踐活動,教師和學生都是主體,也必須成為主體,他們各自通過自己的能動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並且和諧互動,只有這樣,探究教學活動才能順利展開。如果教師、學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積極、能動、自主、創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體的特性,那麼,探究教學的目標也就不可能實現。
探究活動應允許學生出錯,不追求活動的完整性

由於器材、環境、知識水準、操作技能等原因,學生的實驗結果和結論有時誤差較大。教師若以此為契機提出問題,通過分析、討論,找出原因,改進實驗方法,這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綜合能力會大有益處。切不可輕率指責、否定。同時,課前分組也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狀況,活動過程中及時組織交流,以使學生學會傾聽他人的見解,從而學會攜手合作以實現活動目標。當然,課後的補救也是必要的。對探究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小組或個人,教師應提供再探究的機會,幫助他們在分析失敗原因的基礎上,改進實驗方法,完成探究,消除失敗產生負面影響的可能。共性的問題,教師要採取恰當的措施補救,或提出新的探究課題。這很正常,正是問題或錯誤,才有了改進和創新。

《研究串聯電路特點》的一節課中,由於分組自主探究,學生的活動熱情很高,八個小組中的五個都由實驗數據歸納出了串聯電路中的電流、電壓特點。但是,有一個小組,實驗數據幾乎無規律可循,另兩個小組的實驗數據近似與電路特點相吻合。在交流時,由於受到有正確結論的小組的影響,後兩個小組的代表說:「我們的實驗數據顯示:串聯電路中各導體中的電流基本相等;串聯電路中各導體兩端電壓之和基本等於電路兩端的總電壓。」而實驗數據出現問題的那個小組的代表交流時講道:「我們小組的實驗不能驗證串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猜想是否成立。」這種情況的出現非常正常,由於連接電路時導線接頭處接觸電阻的影響或操作不當,導致實驗失敗。考慮到本節課的時間有限,我只做了對三個小組探究活動的肯定和對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的認可,先請同學們(包括實驗結論正常的同學)就此實驗現象自己分析原因,留待下一節課再交流、討論。雖然教學進度被打亂,我還要花費一節課的時間來「善後」,但能讓同學們動起來,積極地探究新的、更深一步的課題,這不正符合了

2.應用
利用上述問題的結論可以解決「內陸地區為什麼比沿海地區溫差大?」的問題。
當然,在探究活動中我們也要注意一些問題:
1、開放性決不意味著放任自流,整個教學事態的發展必須處於教師的引導、控制之下;也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更輕松一些,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學生的自主活動能夠有序、有效?這就要求設計者更充分地估計學生學習現狀、教學內容的難度,同時更恰當地進行環境設計、媒體設計等。
2、 教師在培養學生探究實驗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網路學習的能力,現在網路非常發達,在搜集資料時,也許幾乎想搜集到什麼就能搜集到什麼。例如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時,在網路網站輸入「阿基米德實驗」後,馬上就找到了「杠桿法」、「抽水法」等一些取材容易、簡單可行的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方法。當然也比較容易地搜索到了不錯的免費課件。
3、 真實的教學環境相比,在探究教學設計中教師有充足時間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周密計劃、反復檢查。因此,教師要對探究教學所涉及的各個因素進行反復的預演,達到能夠比較精確地控制這些因素,特別是對整個探究過程的把握,是設計的難點之一。
4、 鼓勵提問,科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教師該從一開始實施課題探究教學時,就要保護、促進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因為多數學生還未養成發問的習慣,而且此時心中即使有問題也顧慮重重地怕自己提的問題太簡單、怕提錯了問題被別人笑話而不願和大家一起探討,更不用說進行深入的課題探究了。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問題是完成設計的關鍵為此,我們應該深刻理解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曾講過的這句話:「錯了也沒關系,錯了馬上改,可怕的倒是提不出問題,邁不出第一步」。
5、為了較好地完成物理探究的教學工作,教師首先要去適應新形式的變化,教師不是知識的信息庫,不可能回答出學生們提出的所有的問題。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教師的作用就是要把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開發出來。要善於在學生進行物理探究的每一個過程中,進行點撥與指導,使學生能夠在物理探究過程中學習知識,學習方法,學會研究。這是一項艱苦而有意義的工作,教師們應克服一切困難並努力去完成好這項工作,並善於總結物理「探究活動」的教學經驗,使之不斷完善。
最後還要注意:物理「探究活動」不以傳授物理知識為主要任務,而是以學生主動參與社會、生活實踐,親身體驗並從實踐中感悟、探究為主,使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或親身體驗獲得直接經驗,並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加工等,得出結果。
第3篇.對概念的形成及規律的建立,這應是課堂教學的重頭戲,對這一過程教師必須加以充分的「稀釋」,使學生知道其來龍去脈,從中體驗物理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及科學探索的艱辛。例如《牛頓第一定律》,如果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一個靜態的結論,而不是引導學生循著規律的發現過程去體驗一番,這不能不說是教學的一大缺憾。為此,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注重挖掘隱含在知識背後的科學方法,使其成為發展學生科學思維的源頭活水。在這一節中我安排學生探討以下幾個問題:

1、亞里士多德根據直覺得到的觀點錯在哪裡?(由於時代的局限性,亞里士多德沒有考慮摩擦力的存在。)

2、伽利略研究問題的方法有何特點?(實驗事實+科學推理=正確結論,這種研究方法對以後的科學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3、伽利略對科學的貢獻是什麼?(「毀滅直覺的觀點而用新的觀點來替代它。」——愛因斯坦)

4、笛卡兒對伽利略的表述作了何種改進?(運動的方向性問題,伽利略時代還沒有把物理量區分為矢量和標量。)

5、牛頓又是如何補充和完善前人的理論的?(①物體的運動並不需要力去維持,②提出了慣性的概念。牛頓第一定律實際上是伽利略思想的繼承。)

6、牛頓第一定律揭示的是什麼自然規律?(力和運動的正確關系)

7、你對牛頓「如果說我在科學上有什麼貢獻的話,那是因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別人看得更遠的緣故」這個說法有何感想?(這是一句實事求是的摯語。)

在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教學重點應定位在充分展示科學家的原發現過程及揭示伽利略的研究問題的思想方法上,在教育和教學的層面進行適當的剪輯和編制,讓學生追根溯源,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內心體驗和主動參與的「再發現過程」或「亞研究過程」,使學生真實體會到真理的發現過程是一個螺旋式上升過程。

要善於用邏輯推理與數學推導的方法進行探究教學

許多物理學的規則、公式,都是運用已學過的舊知識在具體的條件下,通過數學的嚴密推導而得出結論,這又是一個學習的重點,涉及到兩個方面:其一為邏輯推理方式;其二為思維的方法。例如,力學中的動能:我們不僅要知道其表達式,更應知曉其推導過程:外力對物體做的功,如果用表示物體的動能,則有,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可得: 則我們把叫做動能。

4.

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現代物理教學模式,應作為我們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方向,但不可能一步到位。在目前,關鍵在於教師對於探究性教學的認同和對於有效的物理教學的責任感,同時,教師自身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引導學生開展科學探究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科學探究作為物理教學的指導思想,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逐步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向探究教學的方向發展。第一,將科學探究的思想體現在具體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之中。例如伽利略開創了實驗研究的先河,他對自由落體的研究堪稱科學探究的典範;牛頓經過對天體運動的長期思考,最終發現了萬有引力,將地球與天體的運動規律統一起來,這都是科學探究歷程中的豐碑。第二,就像科學家的探究過程一樣,學生的探究方式是靈活多樣的,而不是一整套具體的模式和程序,教師應注意啟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能力。第三,科學探究並不一定需要裝備良好的實驗室,教師要想辦法利用生活中的低成本的物品,因陋就簡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嘗試解答並進行驗證」的過程去揭示知識規律,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其實質是讓學生學習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物理的理解和認識是通過親身經歷的學習過程而逐漸形成的。物理課不應當是聽課、記筆記、做實驗、做習題的結合,而應當是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不斷探究物理現象的本質與內在聯系的過程,將科學探究作為物理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這是體現物理學的本質與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相統一的要求,是物理教育發展的趨勢。

、如何把探究精神滲透到物理教學中



物理學科是以實驗作為載體的,許多現象可以說明所要講述的物理知識。在教學中我通過探究實驗的設計,讓學生去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探究實驗的教學首先要提出所要探究的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新,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習《摩擦力》時我提出:我們都知道,走路靠的是摩擦力,平時我們走得很穩,可是下雨天走路容易摔跤,想知道是什麼原因嗎?那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下面就讓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實驗:一組探究摩擦力與接觸物體的材料是否有關,二組探究摩擦力與接觸物體的粗糙程度是否有關,三組探究摩擦力與正壓力是否有關。其次要引導學生根據已學過的物理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進行科學猜想,鼓勵大膽提出假設,開展討論,分組設計檢驗猜想的實驗方案,包括選用哪些實驗器材、先後測量哪些物理量、具體如何操作等。例如在《重力》一節的教學中,「探究重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要引導學生猜測重力的大小可能與形狀,體積,質量等因素是否有關,並設計選用相關材料進行探究。再次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探索實踐活動,去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於探究、積極求知的心理傾向。例如在《機械能守恆定律》的教學中,我安排了「觸鼻」演示,裝置很簡單,效果卻不錯。取約二米長的線繩系在天花板上,下端拴一鐵球。演示時,請學生中的「勇敢」者上來,讓繩拴著的鐵球偏離平衡位置,恰好能碰到參與者的鼻子,這時釋放鐵球,當鐵球返回時,不管是下面的觀看者還是上面的參與者都十分緊張,而鐵球卻在剛要碰到參與者的鼻了時戛然而止,參與者安然無恙。由於學生參與了整個演示過程,感受十分深刻,對理解「機械能守恆定律」很有幫助。

在概念的形成及規律的建立中進行探究教學

5. 運用「無錯原則」主動參與探究性實驗
「無錯原則」實際是「無責怪原則」,即只要學生積極參與就予以鼓勵,不怕學生失誤,而是千方百計找出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給予恰如其分的鼓勵,幫助學生在和諧的探究性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樹立自信心、上進心,這是教師教學思想、教學作風、教學技巧的一種獨特表現。
、使學生在探究性物理實驗中和諧發展
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具有兩層意思:首先使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都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其次是使學生在全面發展基礎上具有特長。為此,在探究性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對學生科學探究過程思維方法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和諧發展。物理探究性實驗學習過程,其中含著對學生物理思維方法的培養過程,物理思維方法多種多樣,而對學生進行逆向思維訓練我情有獨鍾,頗有心得。例如,在探究性實驗學習「電磁感應」之前,可先讓學生回顧奧斯特實驗,並設問:既然電能夠產生磁,那麼反過來磁是否能產生電呢……又如在探究性實驗學習了凸透鏡成像規律之後,可讓學生先判斷照相機、幻燈機的成像性質,然後運用逆向思維分析解釋他們的成像原理。如此這樣,學生對一些物理知識問題在腦海中就產生了一定的逆向思維的習慣 ,有利於物理探究性學習。
和諧發展是全面發展的一個新的層面,只要擁有了和諧的教育理念,注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把和諧的理念貫穿教育教學的始終就能夠實現學生和諧發展的最研究成果
通過近一個學期的研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學生在科學探究中合作形成一種必不可少條件,從科學探究中的提出問題到最後結論的得出,無不充滿著學生和諧、快樂的交流,使學生團結、和諧氣氛中獲得了知識。

在科學探究中運用和諧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過程,應貫穿教學的始終,不是一個階段性的任務,本學期剛接新的班級,開展本課題其目的主要培養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的合作意識,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探究活動更加有效

9. 物理學史讀後感

物理學史讀後感(一)

物理學史是人類對自然界中各種物理現象的認識史,它研究的是物理學發生、發展的規律,說明了物理學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論體系的醞釀、產生和發展的辯證過程。它是一座知識財富的寶庫,不僅展示了物理學理論形成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而且深刻的揭示了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它也是一塊精神財富的寶地,物理學的發展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自然觀、世界觀,升華了人們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認識。與此同時,物理學家在探求真理的過程中展現出的人格魅力,不畏艱險獻身科學的高尚品格,也給後人增添了無窮的榜樣力量。物理學不僅以其知識、方法和思想極大的促進了自身的發展,而且在更廣闊的領域深刻的影響著人類文明的進程,成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

學習物理學史就是為了了解物理學所走過的道路,它將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認識物理學,更有效地應用和發展物理學。過去很多人總是在說以史為鑒,但我們認為對物理學史的學習僅僅以史為鑒還遠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更應該在以史為鑒的基礎上以史為器去發展、去創新。物理學史和自然科學史告訴我們,歷史上的一些發明、創造並不是前人研究內容的簡單重復,而往往是前人研究方法、思維特徵的重現,並且它更是螺旋形上升的。

在物理教學中適當引入物理學史教育,讓學生更多的了解科學發展的歷程,並從前人的經驗中受到啟發、教益,從而感悟科學方法,提升人文素養,培養創新意識,是素質教育全面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實新課標三維目標的必然選擇。

下面,從幾個方面簡述物理學史的作用:

一、感悟科學方法

物理學的發展史是一部物理學方法論的發展史,物理學在發展過程中,不僅產生了寶貴的理論成果,更留給後人值得深思的物理學的研究方法。物理發展的歷史證明,每一次重大科學理論的突破,往往都伴隨著新的科學方法的誕生,而新的科學方法又反過來促進物理學的發展。

力學是物理學中發展最早的一個分支,機械運動是力學中最直觀、最簡單、也是最便於觀察因而也最早得到研究的一種運動形式。然而,和物理學的其他部門相比,力學的研究卻經歷了更為漫長的過程。從古希臘時代算起,這個過程幾達二千年之久。只所以會如此漫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類缺乏經驗,缺乏正確的科學研究方法,因而也就難以得出正確的科學結論。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時代人類歷史上少數網路全書式的大哲學家,而且是通過觀察自然,運用形而上學的哲學思想方法試圖解釋自然,奠定物理學思想萌芽的人。然而,由於歷史的局限,亞里士多德對自然的研究僅僅停留在觀察和思辯的層面上,致使像力是維持物體物運動的原因,重的物體下落得快,輕的物體下落得慢等錯誤長期統治著人們的思想。

但是,伽利略沒有僅僅停留在邏輯思辯上,而是繼續做了斜面實驗。他發現,落體的速度越來越快,是一種勻加速運動,而且加速度與重量無關;他還發現,斜面越陡,加速度越大,斜面越平,則加速度越小,在極限情況下,斜面垂直,相當於自由下落,不同物體的加速度是一樣的。當斜面完全水平時,加速度為零,這時,一個運動著的物體就應該是沿直線永遠運動下去。斜面實驗表明,物體運動的保持並不需要外力,需要外力的是物體運動的改變。伽俐略最終用理想實驗由斜面的情形推到自由落體和水平運動的情形。

伽俐略邏輯推理與實驗驗證相結合的思維方式,為後人找到了研究物理的正確科學方法。從此,一門博大精深的科學已經出現(伽俐略語),物理從此從哲學中分離出來並得以迅速發展。縱觀物理學三百餘年的發展史,可以看出,實驗在檢驗已知理論,探索未知規律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1687年,牛頓在其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就已經正式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可直到一百多年後的1798年,英國科學家卡文笛許利用扭稱這一巧妙的實驗裝置測出引力常數後,萬有引力定律才得以全面的展示在世人面前;麥克斯韋對電磁波理論進行了長達十年的研究,並以一組簡潔的數學方程把電磁波理論概括得十分優美對稱,但當年卻難以令人信服,直到二十多年後他預言的電磁波被赫茲的實驗所證實,他的學說才成為舉世公認的電磁理論基礎;1905年,愛因斯坦用光電子假說總結了光的微粒說和波動說之間長期的爭論,能很好的解釋光電效應的實驗結果,但是直到1916年,當密立根以其嚴密的實驗全面地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光電方程後,光的粒子性才被人們所接受……可以說:實驗,只有實驗,才是物理學的基礎。

將物理學史引入課堂,不僅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而且能領略前輩大師的研究方法,得其精髓,有所借鑒。

二、提升人文素養

物理學史是一部人文史,物理學家們在從事科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僅揭示了自然界基本運動形式的諸多真理,同時也為後人樹立了一座座道德豐碑。科學家們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展現出的人格魅力、人文素養,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精神,都會使學生的情感升華,對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人格的完美化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牛頓是經典物理的奠基人,但他卻謙稱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居里夫婦是鐳元素的發現者,然而他們卻沒有居功自傲,鐳只是一種元素,它屬於世界所有,科學應當為大眾服務,它應當屬於全人類。她說過的這句話一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物理學史也是一部美學史,對稱、和諧、統一等美學要素在物理學的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文化導向作用。當先人們對天體的運動還充滿著神秘與未知時,卻能直觀的感受到其運動軌道應該是圓周,因為圓是美的。物理之美是直觀的,比如彩虹是極美的表面現象,人人都可以看到;物理之美也是深刻的,電荷之間的引力與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都遵循平方反比率,電子繞核運動的模型和星體之間的模型相仿等等無一不顯示著物理學深刻的統一美。

物理學是一門與自然、生活、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有著最廣泛聯系的科學。它可以揭開大千世界的奧秘,使學生志向高遠,憧憬未來,本應該是學生最為鍾情的一門課程。然而,有時它竟成為學生最為頭疼和恐懼的課程。這不能不說是單一課程目標與僵化教學模式的一個苦果,我們有理由相信,充分重視物理課程中的人文素養資源,堅持三維課程目標,就一定能夠煥發物理課程的魅力。

三、培養創新意識

物理學的發展史本身就是懷疑、批判、求真、創新的發展史。通過物理學史的教學展現物理學發展的歷程, 展現在這個歷程中,物理學家們對真理的追求,不同理論觀點的沖突、紛爭與批判,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懷疑和批判精神。而懷疑和批判精神對於科學發展是不可或缺的,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特徵。

從亞里士多德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到牛頓慣性是物體的根本屬性;從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從熱質說到能量說;從光的微粒說、波動說到波粒二象性和光子說,物理學史展現的.知識是一種動態的、變化的知識,呈現出人類對物理現象的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這種過程既突顯了科學家們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書本,敢於懷疑的創新精神,同時也隱喻著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是無止境的,從而深刻的促進著人們的思想解放。

19世紀末,物理學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幾個主要部門——力學、熱學、電磁學以及光學,都已經建立了完整的理論體系,在應用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這時一部分物理學家認為,物理學已經發展到頂,偉大的發現不會再有了,以後的任務無非是在細節上作些補充和修正,使常數測得更精確而已。然而,也正是這個時候,倫琴發現了X射線,並導致了電子的發現。X射線一旦發現,立即取得了廣泛的應用,迅速打破了物理學界沉悶的空氣,極大的促進著人們思想的解放,帶來了一場深刻的物理學革命,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更深入、更廣闊的天地,從而揭開了現代物理學革命的序幕。

物理課程不應該把人類認識自然的歷史擦去,不能被公式和邏輯的面紗掩蓋。把動態的、進化的物理學理論異化為機械的公式、定律,繁、難、偏、舊的習題呈現給學生,在傳統教學中是司空見慣的。其結果必將使學生對原本不斷深化的物理學理論教條化、神聖化,不自覺地剝奪了學生的懷疑精神、批判精神,喪失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極好機會,模糊了物理學習的最終目的。

現有的物理知識,都是人類與物理世界的長期對話中,經過無數的曲折與反復,進行抽象概括而獲得的。只有考察物理學的過去,才能理解它的現狀,把握它的未來,對物理學史相關知識的探究,必將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物理學史讀後感(二)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及其行為和運動的科學,是最早的自然學科之一。物理學的發展是很久遠的,自古以來時間最長的也就是物理學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經典物理學,其主要研究的方面是力學,光學和天文學的研究。也正是這些方面,讓物理學家們探索了相當長的時間,從人類的文明開始,人們就開始關注世界上事物的發展,從剛開始的額懵懂,到逐漸的了解,這其中有著怎麼樣坎坷曲折的道路,無數次的錯誤,無數的物理學家為之奮斗終身,獻出自己的青春年華,為的就是獲取真理。

沒有探索就沒有發現,沒有大膽的打破傳統的思想,就不會有新的理論的誕生,或者是對舊的理論的改正,正如伽利略一樣,正是打破了傳統的思維,敢於挑戰人們所信奉的真理,才使得他獲得了真理,站在了物理學的巔峰之上。自古,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就一直被人們信奉為真理,他提出:重的物體和清的物體下落的速度是一樣的。這被人們當做真理傳承了號幾個世紀,可是,當伽利略通過大量的實驗證明著是個錯誤的時候,他勇敢的提出來了,通過比薩斜塔的實驗,他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正確,證明了本有的真理,打破了鞏固人們思想的錯誤理論。

科學的發展是很漫長的,其中,也是要付出許多沉痛的代價的,在宗教的束縛下,在上帝與地心說的統治之下,哥白尼和布魯諾是何等的不畏權勢,勇敢而大膽的相信自己的真理,並不斷的向人們宣示這真理,在被宗教迫害,逼迫其放棄自己的真理而服從宗教的通知的時候,他們毅然拒絕,終為自己所信奉的真理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可是日心說在後代終於還是被證明是正確的,從而被世人所接受。

發展的事物總是那麼的坎坷,可是科學的探索是沒有盡頭的,在經典物理以後,繼而發展起來的就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現在人們經常耳邊能聽說到的原子物理學,這時的發展也是一樣那麼的不順利,在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人們總是不相信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所描述的時間和空間的關系,可是,不管剛開始人們是一種怎麼樣的心態,最紅人們所接受的都必須是真理的,因為沒有任何食物可以戰勝得過真理。但是真理的誕生卻是要靠我們很多人的奮斗才能產生的。

物理學史讀後感(三)

物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意味著能夠更多的創造出人們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對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在我看來,要想完整表達物理學史對我們學習的要求,應做到以下幾點:

1、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句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帶著興趣去學某樣東西的時候,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學史記載人類揭開世界奧秘和令人興奮的探索歷程。不論是否喜歡歷史,大多數人都是喜歡聽故事的,因為孩子最早的認知就是從故事中體味和形成的。以故事的形式講歷史學生更易接受。

2、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培養觀察和分析問題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觀察和實驗既是研究物理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物理學史中描述許多科學家善於從不被注意的一些平常現象中細心地觀察與思考的事例。比如倫琴一生在物理學領域中進行過大量實驗研究工作,一次實驗中,他偶然發現包有黒紙的底片被曝光,但他從沒放棄過著一個細小現象。正是他從這種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使他發現X射線從而獲得諾貝爾獎。學生在了解物理學史知識的過程中便可認識到注意觀察和認真進行實驗是學好物理學的關鍵。因此在今後的學習中要有意識的觀察,親自動手實驗,逐步培養勤觀察、勤思考的習慣,這種能力的培養在今後的工作中將受益無窮。

3、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培養質疑精神和提出科學問題的能力。

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首先表現在懷疑和批判的精神。科學史上大量實例表明,不囿於傳統理論和觀念,還迷信權威和書本,是科學創造的思想前提。眾所周知,在愛因斯坦之前,洛倫茲和彭加勒已經走到相對論的大門口,只是由於未能擺脫絕對時空觀的束縛,才沒有最終邁進相對論的門檻。正是由於愛因斯坦拋開了絕對運動和靜止以太的觀念,並深刻地審查了同時性概念的物理學根據,才創建了狹義相對論,引起了人類時空觀的巨大變革。

4、通過學習物理學史,學習物理大師的科學方法和進行科學思維的訓練。

物理學研究中建立了許多理想模型,理想過程、理想實驗、運用了觀察和實驗,類比和聯想,猜測和試探分析和綜合,佯謬和反證方法,科學假設方法等等,物理學史中有大量的生動事例說明科學大師們熟練而巧妙地運用這些方法取得重要成果的過程。利用這些事例,可以對學生進行具體的科學方法的教育。比如講自由落體運動時,介紹伽利略用歸謬法駁斥亞里士多德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落得快。伽利略指出:如果從塔上落下來兩個同體積的球,其中之一不另一個重一倍,按亞里士多德的理論重的不輕的快一倍。如果將兩球綁在一起,重量之和大於重球,下落速度應該比重球快。但如果兩球是獨立的,他們應該比輕球快,比重球慢。一件事情卻出現兩種結果,證明理論有誤。愛因斯坦在創立相對論過程中,設法用真實實驗來說明,設想了大量的理想實驗,理想模型,成為物理學史中的一朵奇葩。

5、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服務於物理知識的掌握。

任何理論的建立都不是某個人突發奇想而出現的。都有其發生、發展、成熟的過程。有的需要一個人一生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完善一套理論。1687年,牛頓發表了《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這部巨著總結了力學的研究成果,標志了經典力學體系初步建立。這是物理學史上第一次大綜合,是天文學、數學和力學歷史發展的產物,也是牛頓創造性研究的結晶。但是這些成就並不能只歸功於牛頓一人,因為在牛頓之前就有很多科學家在這方面做過大量有成就的研究,並取得大量成果,這位牛頓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和資料方面的基礎。牛頓在一封給胡克的信中寫道如果我看得更遠,那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人們通常認為他指出的巨人是伽利略和開普勒。其實他完成的綜合工作是基於從中世紀以來世世代代從事科學研究的前人的累累成果。

6、通過物理學史的學習,培養科學精神。

所有的科學家,都不能脫離他所在社會,他首先是一個社會人,然後他才是一個科學家。科學技術像一把雙刃劍,既能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以造福於人類,同時也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消極後果。

遙想兩千三百多年前,亞里士多德提出物理學的概念以來,物理學真是歷盡榮辱興衰,但最終沖破了神學的桎梏。在科學的海邊探望的孩子牛頓,奠定了物理學的基礎,三百多年來,物理學已發展成為一門以人類進步、社會發展休戚相關的學科。物理學作為一門最基礎的自然科學,它的發展動力是深深地植根於人類對真理的非功利追求上,正是這種非功利的追求給人類帶來最大的收益。它的發展從來就對人類社會思想、文化發生巨大影響。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主要動力便是科學精神,現代科學精神的典範和集中的反映就是現代物理學。以現代物理學為代表的科學精神,是人類進步的一面旗幟,它將高高飄揚在未來的歲月中。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學習科學家的優良品質,刻苦學習,向科學的高峰勇敢地攀登。

閱讀全文

與物理觀後感該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