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1 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學生只要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共同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備。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如在教學生朗讀《可愛的草塘》課文時,筆者讓學生先看看課文,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來了。朗讀之後,教師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或表揚、或指導、或聽范讀後再讀,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向前邁進了一步。
2 教學用語要生動有趣、靈活多變
豐富自己的教學用語,讓它變得生動有趣、靈活多變,你的語言如此風趣,時常讓學生感到驚喜、有趣,他們當然會喜歡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進而會認真聽你所提出的任何問題。所以,作為一教師,必須豐富自己的教學用語,讓每一句話都能大幅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 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教師的親和力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老師幾乎都站在三尺講台上,看上去很威嚴、令人不敢親近,學生回答問題時不敢正視老師,更談不上響亮地說話了,即使是聲音較響亮,那也是因為害怕而不得不響亮地回答。因此,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學習雖然很努力,但缺乏創新精神。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會學習,還要有創新精神,而培養新型人才主要依靠教師。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不妨走下講台,到學生中去,傾聽他們的心聲,鼓勵他們響亮地回答。走下講台,並不是意味著失去為人師的尊嚴,反而增加你的威信,而且會有效地拉近你和學生的距離(包括心理距離),他們會覺你和藹可親,可以信任,因而會樂意地響亮地回答你的問題。課間時,不妨犧牲一點寶貴的休息時間與他們進行日常生活的溝通,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喜好、心理狀況、思想狀況,從而更好地對他們進行組織管理。
4 創設情境讓學生互相學習、交流
學生的注意力難以持久,他們喜歡說話,喜歡表現自我。那麼,我們可以根據這些特點,創設情境,讓學生選擇和自己喜歡的同學組成一組,他們一起閱讀課文、積極地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或者一個同學提出問題,然後大家討論。把教材中一些抽象的知識化成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這種學習方式,一方面滿足他們愛自我表現的慾望,學習任務在愉快中、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另一方面還可以訓練他們口頭表達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久了就會顯出它的優點來,定會讓先前站起來不敢發言的學生在小組里會響亮地抒發自已。當然,在組織小組學習之前,必須讓學生明白學習的范圍、要求,讓這種學習有秩序地進行。實踐證明,在教學中以這種形式進行,不僅氣氛活躍,效果也特別好。
5 多引導學生質疑
發現問題的能力比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重要。因為解決問題是被動的,而發現問題則是主動的。以前,老師提問題,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學生總是處於非常被動的狀態,久之,養成了被動的學習習慣,學習變成煩人的任務。哪有興趣可言?課堂氣氛可想而知會沉悶不已。要改變這種現象,要大膽放手,給機會學生提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合理性的、有爭論性的、針對性強的問題。在老師的指引下,學生自己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有助於提高學習興趣,有助於活躍課堂氣氛。
總之,要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並非難事,多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多了解他們的年齡特徵,在課堂採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他們在口頭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發現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都等得到充分的提高;這樣,形式不再那麼單一,自然不會讓人覺得乏味。上課就像人吃東西一樣,某種東西吃多了,會膩;學生老是上沒多大變化的課,興趣就會全無。我們作為老師,要多思考,多作變化,多帶些驚喜給學生。世間萬物都在變,我們的教學方法也要作出相應的變化,不然,就會跟不上時代的潮流。
擴展:能活躍課堂氣氛的小游戲
游戲、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認知世界的重要途徑。游戲會促使孩子們說話、交流、探索、想像、創造、展示。學生在歡快、活躍、氣氛高漲的氛圍中獲取直觀而生動的感性知識,在游戲中認識世界,並在其中吸取成長的種種經驗。
課堂上開展適當的小游戲,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拓展學生的思路,促進集體的團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許在游戲過程中學生們只是玩得很投入,並沒有考慮太多游戲之外,但是游戲結束時,教師加以總結,往往能收到單純說教無法達到的良好效果。
以下是幾個我在課堂上嘗試過的小游戲:
游戲一:頭腦風暴
游戲規則和程序:
1、全班學生分成二至四組,要求每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寫某個字的同音字(音調不同也可以)。
2、同組的其他同學可以提示,也可以換人,但是不能藉助字典或其他工具。
3、相同時間內看哪個組寫得最多。
4、評比之後可以繼續寫,直到寫不出為止。看一個組內哪個同學想到的字最多。
這個游戲看起來容易,小學生也可以玩,因此所有的學生都會很積極地參與到游戲中來。但是單憑一個人的努力,往往寫出幾個便「卡殼」了,於是便會出現大家不停的高聲叫著某一個字的熱鬧場景,甚至出現同一組好幾個人集體上陣的情況,教室里的氣氛空前活躍。
當然,教師一定要挑選同音字比較多的字作為題目,比如 「十」字,同音字就有:是、使、時、事、室、市、石、師、試、史、式、識、虱、矢、拾、屎、駛、始、似、示、士、世、柿、匙、拭、誓、逝、勢、什、峙、嗜、噬、失、適、仕、侍、釋、飾、氏、獅、食、恃、蝕、視、實、施、濕、詩、屍、軾、謚、舐等近百個。游戲結束後,大家禁不住慨嘆祖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我也引導學生:在我們使用漢字輸入法的時候,正是因為同音字太多,影響到拼音輸入的速度,所以我們才學習五筆字形輸入法來提高大家的錄入速度。
游戲二、天馬行空
游戲規則和程序:
1、全班學生分成二至四組,要求每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寫由某個詞聯想到的詞。
2、同組的其他同學可以提示,也可以換人。
3、相同時間內看哪個組寫得最多。
4、評比之後可以繼續寫,直到寫不出為止。看哪些詞最有創意。
這也是一個門檻較低的游戲,很容易調動起所有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我發現學生聯想到的事物往往更側重於較為時尚的內容,如在對「夏天」一詞進行聯想時,大家比較容易聯想到的有:熱、冰糕、知了、空調、電扇、游泳等內容,繼續下去大家還會想到裙子、短褲、防曬霜、花露水、頤和園(英文稱「夏宮」)、避暑山莊等內容,學生們後來還想到了歌手朴樹和梁靜茹,因為他們各自有關於夏天的歌曲「生如夏花」和「寧夏」。教師出題時不僅可以選擇類似的這些日常事物讓學生聯想,也可以把一些專業知識的關鍵詞作為題目,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就不知不覺地對專業知識進行了復習。如對「硬體」一詞進行聯想,學生們很容易想到主機、顯示器、鍵盤、滑鼠、CPU、主板、內存、顯卡、音效卡、網卡、數據機、列印機以及一些硬體廠商等。
游戲三、異想天開
游戲規則和程序:
1、確定一樣物品,每人說出一種它的用途,盡量避免重復。
2、不許有任何批評意見,只考慮想法,不考慮可行性。想法越古怪越好。
3、一輪結束後,還有新奇想法的人可以繼續搶答。
4、推選出最新奇、最瘋狂、最具有建設性等的主意。
這個游戲開始的時候比較簡單,大家會說一些題目物品已經存在的功能,比如說「手機」可以用來打電話、發簡訊、聽音樂、拍照、錄音、上網、玩游戲等。但是為了避免與前面的同學重復,後面的同學答題難度就有所增加,逐漸會說出一些很特別的用途,像什麼「手機在振動情況下可以用來按摩」等奇妙的想法比比皆是,喜歡看科幻電影的說「手機也可以改裝成槍」,再後來有些想法甚至有點離譜,但是往往會引得全班學生笑成一片。這個游戲的意義在於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他們更有創造力地去解決問題。
以上是幾個適合在室內進行的小游戲。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只為讓學生放鬆、玩樂才安排游戲,歸根到底,游戲是為教學服務的。在游戲以前,我們必須制定相應的規則,提醒學生應該注意的問題,讓學生的注意力不光在玩上。我們往往想要通過什麼游戲訓練學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在規則講述中就要特別強調它,沒有規則,游戲過程會很「亂」,有規則才能「活而有序」,達到預想的效果。
科學的游戲不僅有利於培養人的探索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轉移經驗和進行類比的能力、側向思維和聯想的能力、創造性的形象思維和敏銳地反應能力、預見能力、博聞強記的能力,以及其他各種有利於人的發明創造的素質,諸如強烈的興趣、愛好、求知慾,矢志不逾的追求目標、奮斗方向,鍥而不舍的恆心、毅力、勇氣,以及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等,而且大量事實都證明現在的許多科學發現、科學理論都與各種不同形式的游戲具有十分緊密的起源關系。
正是基於游戲的如此重要性,諾貝爾獎得主弗萊明指出:「他不是在做研究時,而是在做游戲時發現了青黴素;正是做游戲的人做出了最初的發現,而更按部就班的科學家發展了這些發現。」尤其是今天遍布全世界的各類游戲中隱含著的無窮智慧,更為科學理論飛速發展開拓了無限美景。為此,西哥爾明確指出:「寧可把科學看作是一種愉快的消遣,也不把它看作是一種謀生的討厭而陰郁的手段。」因為許多理論的產生都是從某些不相關的游戲開始的。游戲的重要結果就是使那些原初的猜測性假設後來得到發展。
很多游戲不僅僅適合學生,成人也可以嘗試。在國內外很多企業進行人力資源培訓時,都會通過各種集體參與的游戲從而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加強成員間感情的溝通;增強團隊成員的歸屬感;激發學員的奮斗精神;訓練創新思維;培養應變能力;幫助學員體會在團隊工作中溝通的重要性;訓練學員對於結構變動的適應能力以及增強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等。
最後,我轉載兩個職業經理人進行培訓的室外游戲,希望大家通過這兩個游戲及其總結,能夠體會到游戲的巧妙功用,並能創造出更多適合在課堂中應用的小游戲,活躍我們的課堂氣氛,並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激勵團隊士氣的游戲——同心協力]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游戲,它可以調動參與者的興趣,並且能讓他們從游戲中體會友誼和協作的樂趣。另外,這個游戲還可以在培訓中場或結束時使用,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幫助學員放鬆神經,增強學習效果。
游戲規則和程序:
1、將學員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在5人以上為佳。
2、每組先派出兩名學員,背靠背坐在地上。
3、兩人雙臂相互交叉,合力使雙方一同站起。
4、以此類推,每組每次增加一人,如果嘗試失敗需再來一次,直到成功才可再加一人。
5、培訓者在旁觀看,選出人數最多且用時最少的一組為優勝。
相關討論
1、你能僅靠一個人的力量就完成起立的動作嗎?
2、如果參加游戲的隊員能夠保持動作協調一致,這個任務是不是更容易完成?為什麼?
3、你們是否想過一些辦法來保證隊員之間動作協調一致?
總結
1、別看這個游戲簡單,但是依靠一個人或幾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因為在這個游戲 中,大家組成了一個整體,需要全力配合才可能達到目標。它可以幫助學員體會團隊相互激勵的含義,幫助他們培養團隊精神。
2、另外,這個游戲還考驗每個小組的領導者,看他怎麼指揮和調動隊員。因為這個游戲不但需要大家通力合作,還需要每個參與者的密切配合。如果步調不一致,大家的力氣再大也不可能順利完成。這種情況下,作為小組的'領導者,應該想一些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可以讓大家以他馬首是瞻,跟隨他的動作;更有效的就是想出一個口號,既可以鼓舞士氣又能統一大家的節奏。
3、無論隊員還是領導者都應該明白,任何一個人的不配合都會對小組的行動產生負面效果。因此,培訓者應注意,在游戲結束後,要幫助完成效果不好的小組找出原因。幫助他們樹立團隊意識,引導他們總結自己的失誤。這對學員的素質提高有很大幫助。
參與人數:5人以上一組為佳
時間:5~10分鍾
道具:無
場地:空地
應用:(1)了解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2)增強團隊成員的歸屬感
(3)激發學員的奮斗精神
[完成團隊任務的游戲——泰坦尼克號]
一個人在緊急情況下,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潛在的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下面的游戲將幫助我們練習在遇到困難時,如何做計劃,如何合作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資源。
游戲規則和程序:
1、培訓師給大家講下面一個故事:泰坦尼克號即將沉沒,船上的乘客(學員)須在「泰坦尼克號」的音樂結束之前利用僅有的求生工具——七塊浮磚,逃離到一個小島上。
2、培訓師指導學員布置游戲場景:將25m的長繩在空地上擺成一個島嶼形狀,在另一邊,擺 4四個長凳,用另外的繩子做為起點。
3、給學員5分鍾時間討論和試驗。
4、出發時,每一個人必須從長凳的背上跨過(就如同從船上的船舷欄桿上跨過),踏上浮 磚。在逃離過程中,船員身體的任何部分都不能與「海面」——地面接觸。
5、自離開「泰坦尼克號」起,在整個的逃離過程中,每塊浮磚都要被踩住,否則培訓師會將此浮磚踢掉。
6、全部人達到小島之後,並且所有浮磚被拿到小島上,游戲才算完成。
相關討論
1、你們組可以想出什麼樣的辦法來達成目標?
2、小組是否確定出領導者?是根據什麼確定的?撤離方案的形成是領導的決定還是小組討論的結果?
3、你們的方案是否堅決貫徹到底了?中間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
4、事後回顧當初的方案覺得是否可行?有更好的方案嗎?為什麼當時沒有想到或沒有提出來?
5、小組是如何分配組員撤離的先後次序的?考慮到了什麼因素?
總 結
1、如何應付突如其來的緊急情況,反映了一個人頭腦的清醒程度和他的應變能力;同時,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更大程度地達成我們的目的,也是觀察一個人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最好途徑。
2、在我們面臨危險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此時就需要出現一個領導者的角色, 否則大家七嘴八舌,互相不服,最後只會使得整個集體都受到損失。如何選擇這個領導者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但是關鍵的關鍵是此人一定要能夠服眾,讓大家都聽他的。
參與人數:10~12人一組
時間:30分鍾
場地:戶外
道具:木磚24塊(每組6塊),4張椅子,兩條長繩(25m)
應用:(1)創新思維訓練 (2)應變能力的培養 (3)團隊合作精神培養
㈡ 如何有效開展"活力,高效"的物理課堂教學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學過程不但是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本文分析了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
新課程改革給中學物理教學帶來了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可喜變化,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作為教師,我們就要深刻理解新課程理念的精神實質,靈活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搞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效整合,提高駕馭新課堂的教學能力。那麼,怎樣才能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落實新課程理念,構建和諧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效率與教學質量?下面結合筆者在中學物理教學工作中的探索與實踐,談淡筆者的思考與認識: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增強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首先,教師有一個良好的情緒狀態。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緒應該是愉快的,精神是飽滿的。人們常說親其師,信其道,一旦學生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教師的話就很容易被他們接受,師生間容易擦出理解信任的火花。教師的情緒和精神極易感染學生,當教師由於種種原因煩躁不安地走進教室,打開書本進行教學或操作實驗時,學生會感到壓抑,從而使得心理閉鎖,阻礙了新信息的輸入。而當教師面帶微笑,懷著喜悅的心情進入課堂教學時,學生會倍感親切,快樂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師自己的快樂情緒來影響和引發學生的快樂情緒,會使學生思維活躍,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輸入。
其次,加強對教學內容的情感處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講解不死板,善於創設各種情景,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例如《物理》機械運動一節內容比較平淡,幾個基本概念顯得抽象、分散,學生聽課容易厭倦。筆者在教學中採用了詩詞引入法: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再配上動畫效果,使學生在詩情畫意中體驗到自然界是運動的,運動是美麗的。然後筆者又創設情景: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去旅行,讓我們在從鄭州到北京的旅途中來學習幾個物理量。從而引出參照物、機械運動和路程等幾個物理基本概念,辨別了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這樣,通過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學到抽象的物理知識,這樣的課堂必然是高效的。
二、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
皮亞傑說過:興趣,實際上就是需要的延伸,教學要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個耐人尋味的恰當的教學情境可以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因此,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冷水來降低物體的溫度,而學生經常認為只有提高溫度才能使停止沸騰的水重新沸騰起來。而在此實驗中,給停止沸騰的水澆上冷水後,水會重新沸騰起來。由於這個實驗現象與日常觀察到的現象相悖,打破了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使學生充滿熱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位置上。
三、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從而使學生和諧地發展。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高效的關鍵,而學生的學習過程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因此,物理課堂教學應該多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餘地,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只需要適當引導和點撥。
例如,在平面鏡成像教學中,筆者精心為學生們設計了一個奇特的演示實驗:
上課伊始,筆者在講台上放了一個轉盤,上面豎直放著一塊平板玻璃,玻璃後面放著一隻透明的杯子,玻璃前放了一支蠟燭,並點燃了它。隨後,筆者調整了一下轉盤,這時學生們透過玻璃清楚地看到,玻璃杯中也有一支點燃的蠟燭。
蠟燭當然會熄滅了。同學們異口同聲。
聽了學生們的回答,筆者笑而不答,而是拿了一瓶水,緩緩地倒向杯中。當水面沒過蠟燭的火焰時,學生們驚奇地發現火焰並沒有熄滅。
聽到學生們驚奇的聲音,筆者笑眯眯地調整了轉盤。這時學生們發現,剛剛在杯中看到的蠟燭不見了,只有一杯水。
筆者說:其實杯中本來就沒有蠟燭,大家剛才看到的杯中蠟燭是玻璃板前面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平面鏡成像』。
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自然而然進入到平面鏡成像的合作探究中,提高了學習過程的高效性。
四、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有許多摸不著、看不到的現象,學生對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現象缺少豐富的感性認識,很難理解和掌握,更談不上什麼創新。而物理教學中大量的內容又是實驗無法直接向學生提供的。例如:天體運動、大型船閘、航天發射、磁場、電流方向等,這些學生都難以見到的、有重要物理意義的教學內容。可利用電視錄像或多媒體課件,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把所講的對象化小為大、化遠為近、化虛為實、化靜為動、化快為慢、化繁為簡,從而把看不見、看不清的東西通過多媒體變成看得見、看得清,抽象的東西變成具體的,遙遠的東西變成眼前的,使事物的形、聲、色直接付諸於學生感官,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創新活動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和時空環境,學生見其形、聞其聲、觀其色,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領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加深認識,形成映像,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復雜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有力地激發了學生積極的思維,使教學難點得到了較好的突破。
五、要關注學生差異,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
毋庸諱言,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他們有的思維活躍,有的想像力豐富,也有的同學在學習物理上存在一些困難。為了建立和諧高效課堂,我們應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知識內容應由易到難,教師的語言要深入淺出,照顧到接受能力較差、層次較低的學生,使他們不掉隊,學得扎實。學習要求應有層次性,讓各層次的學生都吃得好吃得飽,讓所有的學生知識得到積累、能力得到提高、個性得到發展。同時,物理課堂要想真正高效,還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請老師們時刻想到,學生跟種子一樣,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師要做的,只是供給他們適應學習的條件和營養,讓他們自己成長。教師必須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要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真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恰當地發揮主導作用,努力提高導的藝術,從而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去啟發、點撥、設疑、解惑。課堂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悅。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可以改變固定的課堂教學模式,採取班級集中授課、小組合作交流和個別輔導學習相結合的綜合模式,從而使課堂有利於學生學習,提高課堂效能。
六、重視設計有效的鞏固練習,提高學習效率
物理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基本途徑,因而設計有效的練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筆者在設計練習時注意了以下幾點:(1)設計練習應貼近生活。從實際生活出發,設計貼近生活的練習,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加深對知識的理解。(2)設計有趣味性的練習,能使學生對物理產生濃厚興趣。(3)設計對比性的練習以防產生思維定勢。對比性的練習能在比較、分析中揭示它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4)設計有坡度的練習。因學生能力有強弱,因此在設計練習時應有坡度、有階梯性。例如,可先設計一些簡單的練習,然後逐步提高要求,設計一些富有變化和發展的練習,這樣就能面向全體、各有所得,讓優生能拓展探究,讓學困生能感受成功的快樂,使全體同學的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總之,我們要充分利用新課程理念在物理教學中的指導作用,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從有效教學出發,積極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合理運用和安排各種教學手段與環節,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㈢ 如何激發學生在物理課堂上的學習興趣
如何激發學生在物理課堂上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並在其中產生積極情緒體驗的心理傾向,也是人才成長的起點。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在實踐中,興趣對人的活動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濃厚的興趣將是人們刻苦鑽研、勇於攻關的強大動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楊振寧博士也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從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加強和改革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律的發現,都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視實驗,才能使物理教學獲得成功,學生只有通過實驗觀察物理事實,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
1.通過趣味新奇的物理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激發他們思索的慾望。
例如,在講授"大氣壓"一節時,可在裝滿水的杯上用硬紙片蓋住並倒過來,發現水並不流出,紙片也不下落,使學生確信大氣壓的存在。接著讓兩個學生做馬德堡半球實驗,使他們感覺到巨大的大氣壓力,這樣就會使學生對這節課感興趣、印象深、易理解、記得牢。又如在講授水不善於導熱的內容時,在裝滿水的大試管里,放入一條小金魚,並用網狀物將其隔在試管的底部。當在試管上部加熱直到沸騰時,底部的魚還在自由自在地游動,說明水不善於導熱。當在試管底部加熱時,不一會小金魚就會肚子朝天--死了,這說明水傳熱主要是通過對流來實現的。通過實驗演示,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
2.用實驗導入新課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懸念,然後通過授課解決懸念。
每節課的前十幾分鍾,學生情緒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師能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根據欲講內容,做一些隨手可做的實驗,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如在講動量和沖量時,讓兩支相同的粉筆分別從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鋪墊的桌面上,可以發現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筆斷了,落到厚毛巾墊上的另一支卻完好無損,老師由此引人動量和沖量知識的講授。又如在講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時,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實驗,按照常規認識,當易拉罐運動到最高點時,水必往下灑,但從實驗結果看卻出乎意料之外,水並沒有下落。接著使轉速慢下來,學生們會發現慢到一定程度後水會下落,接著提出問題:要使水不落下來,必須滿足什麼條件?從而引入課題,使學生在好奇心理的驅使下進入聽課角色。
3.用具有驚險性出乎學生意料之外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類的興趣與好奇心緊密相聯。培養好奇心的關鍵在於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之外,即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講授機械能守恆定律時,可用一個單擺來做實驗。先將擺球拉個較大的角度使之貼近眼睛,人站著不動,然後放手,使單擺擺動起來。很多學生都替老師擔心,生怕擺球會碰到老師的眼睛。實驗結果卻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通過實驗,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為下一步解決"為什麼"作好准備。
4.把實際生活中的現象跟物理實驗聯系起來,使學生感悟實際生活的奇妙和規律性。
根據學生求動、求知、求趣、求異、求新等心理特點,精心組織和設計課堂講授內容和實驗內容,把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例如,在講到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時,利用電影《劉三姐》里"拋綉球"的故事,並准備好"綉球"進行實驗,一定會引人人勝、妙趣橫生。拋"綉球"時,只有"綉球"和接球人的連線是"綉球"在該時刻的切線方向時,才能夠接到"綉球",這個方向就是"綉球"在該時刻的線速度方向。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記得牢,直到幾年後,有些學生還說這個實驗很有趣,印象深刻。
通過演示實驗,使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學生感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學習,增加"實用時間",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二、教師授課時要有良好的教學藝術
在教學中,教師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1.生動風趣,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出機智和俏皮。課前,教師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聲有色,才能帶著愉悅的心情傳授知識,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事實表明,教師風趣的語言藝術,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即產生所謂"愛屋及烏"的效應。
例如,在講"核外電子離核越遠能量越高"時,向學生打比方:"這好比你們小時候還是嬰兒時,你爸爸將你抱在懷里;你學會走路了,你爸爸將你牽在手上;你再大一點,你爸爸則說:'走,外面玩'。"又如在講楞次定律時,可以這樣比喻:在被太陽曬過的爛泥塘里,當人踩上去時,稍硬的表面會阻礙你下沉;當下沉後,你想拔出腿來,爛泥又會阻礙你拔出腿來。再如,在講理想氣體等溫變化的微觀解釋時.可這樣比喻:你們班五十人,在教室里顯得很擠,容易產生碰撞;而當把你們放在大禮堂時.碰撞的機會就減小了。
教學生動風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例如:在講勢能時,可向學生說,當天花板上有一根雞毛向你頭頂上落下時,你將怎樣?學生肯定會說:"這有什麼可怕的。"如再問,若你頭頂上的電風扇落下呢?學生肯定會下意識地手蓋頭頂,"那還不快跑"。從而說明物體的勢能和質量有關。在講勢能和相對高度有關時,可以用從課桌上跳下來和從三樓上跳下來進行比較,肯定會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風趣的語言,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例如,講評試題時,先不說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說,"是這個",學生當然會明白這表示第二個答案正確,同時還明白這還表示"勝利"的意思,然後接著說:我們班永遠是"這個",從而使枯燥無味的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而有趣,逐漸把教學活動推向高潮。
在授課時,如果在適當的時機故意講錯,也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記得牢。例如,在講到絕對溫度的單位是"開爾文"時,故意說成"就是那個發現進化論的開爾文",講完後,學生們先是一楞,然後幾乎全班同學齊聲回答"那個是達爾文",這樣整個課堂氣氛就都活躍起來了。
2.教師授課時,要有豐富的情感,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情趣。
豐富的情感,是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運用,也是教師道德情操的要求。一個教態自然的優秀教師,走進課堂應滿臉笑容,每字每句都對學生有一種熱情的期望。大多數學生的進步都是從任課教師的期望中產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教學,能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能增強他們的理智感,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能使他們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學一方面是進行認知性學習,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兩者結合得好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把智力活動由最初簡單的興趣,引向熱情而緊張的思考。所以教師要熱愛學生,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恐懼心理。當師生之間形成了一種融洽、和諧、輕松、愉快的人際關系時,就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
教師授課時的語言、聲調、動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確的措詞、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描繪、柔和的聲調、富有表現力的動作表情融為一體,可使學生在45分鍾內不僅學到物理知識,而且還有一種美的享受。在對物理概念、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進行敘述時,要做到抑揚頓挫,聲音的高低、發音的長短、感情的運用等,都要求教師根據具體內容進行精心設計。
3.講述有趣的物理現象、物理學史和物理學家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介紹物理學史的發展、物理學家的情況,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會使學生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愛迪生和白熾電燈"的故事使學生了解了科學家的成才之路,並深深地體會到"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一道理。
給學生適時講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補償方式。例如在講到玻意耳--馬略特定律的時候,介紹定律的來歷以及不同國家對定律的不同稱呼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進一步學習創造良好的氛圍。當講到歷史上曾有一位學者叫赫曼,為了驗證天電(閃電)與他電是否是同種電,竟被雷電擊死在實驗台上時,課堂一片寂靜。當講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宮時用磁石來防刺客時,課堂上又是一片活躍氣氛。
4.教育學生留心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從現象中感知物理意義。
物理學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很多物理定律和規律都是從觀察中發現的。例如,牛頓通過對蘋果落地的思 索,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過觀察吊燈的擺動發現了單擺的等時性。通過舉例,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例如,油罐車為什麼要拖一條尾巴--鐵鏈?在乾燥季節里,在黑暗中脫下化纖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閃爍,這是什麼現象?通過引導,學生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有一位學生問過我,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當通電抽水的瞬間,會發現幾根通電導線抖動起來,為什麼呢?我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他思索,最後使他恍然大悟。
5.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人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獲取承認、取得成功的願望和需要。成功時,會情緒高昂、興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敗時。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影響積極性。其實,中學生感到學物理難並不都是學生的智力問題,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更大。因此,給學生創造一個成功的機會,是提高學生學習情緒的一種有效方法。
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與梯度、適應學生的智力發展創設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取得學習上的成功,使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例如.在設置課堂提問的內容與對象時,可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難的問題不應提問差生,以免他們由於答不出而處於尷尬的境地,從而產生自卑感。在布置作業時,要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題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每單元授課完後,要認真進行單元歸類復習,精心設計測試題,對於較難的題目在復習時可進行一些暗示,對差班甚至不惜"漏題",使他們在復習時具有針對性,在測試時獲得一定的成功,從而激發和鞏固他們的學習興趣。
此外,在課堂上適當地為實例配上板畫,可以使許多難以說清的物理現象在黑板上一目瞭然。例如:兩人追趕問題,通過幾筆就可以把兩個火柴人畫得惟妙惟肖,使學生忍俊不禁。這樣,通過"助之以成",幫助學生牽線搭橋,克服困難,獲得成功;通過"動之以情",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通過"曉之以理",啟發學生准確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的解頤笑語,有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智中見志的特點和功能;生動有趣的實驗,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課題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學生面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引人入勝,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樂趣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㈣ 如何創設物理課堂教學情境 道客巴巴
一、製造認知沖突,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
黑格爾曾經說過:「凡事追本求源,這是思維的一個普遍要求。一個特性。」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給出的新事實、觀念和理論與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發生矛盾,就會出現「認知沖突」。學生進入這種問題情境,會感到困惑,頭腦中的概念在「打架」。這就掀起他們探索的慾望,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教師只須稍加點撥。就會有水到渠成的結果。
1、實驗中引發的認知沖突 在講授關於金屬膨脹的內容時,先讓學生觀察一個由兩塊金屬合在一起的金屬條,當用小火慢慢加熱時,這個金屬條開始向下彎曲。老師要求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為什麼金屬條會這樣。老師對學生的回答只說是或不是。當學生一致同意金屬條加熱變軟以後,由於重力作用而向下彎曲時,老師把金屬條反過來加熱,這時學生發現金屬條向上彎曲,並未下彎!緊接著通過問答引發不同的假設,直到最後得到合理的解釋。此時,全班同學的結論是:金屬受熱膨脹時。不同金屬的膨脹程度是不同的。
2、製造「問題情境」,引起爭論 如在講:「物體受力怎樣運動」時可以這樣開始,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把一個一噸重的鐵球放在地上,一隻螞蟻能不能推動它?」話音剛落,學生大笑,齊聲答:「推不動!」「如果地面非常光滑呢?」「也推不動!」仍有幾個學生不服氣地說。老師沒有笑,要大家認真考慮。忽然有人醒悟過來,「推得動推不動,不是看大鐵球的重量,而是要看它與地面磨擦力的關系„„」老師肯定了學生的回答,並開始逐步引導學生研究推力與磨擦力大小怎樣影響水平方向的運動。通過爭論解決的問題,理解特別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講解所無法達到的。容易引起爭論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現實與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時形成的概念與嚴格定義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問題,設計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爭論,對澄清學生的錯誤認識大有好處。又如力學中「力是不是物體運動的原因?」 由認知沖突而引發的問題情境,有利於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一個問題放在一種極端情況下來引起學生的思考,既製造了「問題情境」,又與物理的「理想化」思維方式相切合。這樣的教學真是妙不可言。
二、創新懸念情境,激發欲罷不能的探究欲 「懸念」是一種認知的張力,具有很強的激發作用。我國古典小說和說書人常以「且聽下回分解」來吸引人,用的就是這種力量。 如講授「摩擦力」一節時,講台上放兩個玻璃容器,一個盛油,一個是空的。在兩個容器中分別放入一粒光滑的鋼珠。教師先用一隻手拿竹筷把放在空玻璃容器里的鋼珠夾上來,然後請學生用光滑的塑料筷夾放在油中的鋼珠。這個學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成功,於是教師利用這一「懸念」因勢利導地板書課題並和學生開展有趣的討論。這樣花不多的時間就可講清楚有關的知識。學生自己碰到未能「知其所以然」的問題,引發了他欲知原因的心理張力,學習也就變得有趣、有勁了。事實上,未能如「願」的狀態,具有了多方面的心理效應,就像陳景潤在中學時代埋下的「哥德巴赫猜想」懸念那樣,持續很久很久甚至一生。
三、推動學生捲入,調動自主參與的積極性 新課程的實施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因此應盡力推動學生自發「捲入」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來。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只有設法使他們「捲入」任務之中,才能達到激勵內在動機的目的。 如何才能促使學生捲入到學習任務之中內呢?教師應設法使學生裝入學習任務的過程至少不會受到失敗的威脅,而且他還應使學習任務變得更加容易完成,學生的學習因此被促進。方法之一是,抓住每一個機會向學生指出完成特定學習任務的社會價值。
1、讓學生「設身處境」地捲入思考 在學習《升華》時,用多媒體播放電視劇《西遊記》中孫悟空騰雲駕霧的片段。請學生依據看到的「煙霧繚繞」場景,以場景布置人員的身份參與拍攝,你應該怎麼做呢?有學生說,灑些水,利用水蒸氣液化產生的霧。有的學生說點些蚊香之類的東西。學生經過一番思考後,講出這些方法可能有一點點效果,但絕達不到影片中的效果。實際工作人員只要撤一些乾冰(固態二氧化碳)就能產生「煙霧繚繞」的景象。這樣讓學生置身於拍攝現場去思考,充分調動了學生急於求知的積極性。
2、參與活動,促進思考 電學中,引入滑動變阻器時,組織學生在試驗中去體驗所學的知識。一上課就放手讓學生選用器材連接電路,使小燈泡發光,最好是能調節燈泡的亮度。學生見到桌面上的新「東西」(滑動變阻器),就躍躍欲試,部分同學經過自己摸索,終於把它連接在電路當中,並且滑動滑片,發現小燈泡的亮度發生了變化。學生看到自己的活動成果,自然興高采烈,思維活躍。接著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層層深入提出問題讓其思考。班上某些同學想對家裡的學習台燈變為可調節台燈,你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他。學生想到學為所有,思考積極。教師逐步引導,台燈的亮度與什麼有關?(與電流有關)改變電流有哪些方法(改變電壓或電阻)改變電阻有哪些方法?(改變導體的材料、截面積、長度以及溫度)改變哪個因素最方便?(改變導體的長度)水到渠成地介紹滑動變阻器這種儀器,讓學生認識它的結構以及對電流的作用。滑動變阻器如何連接在電路中?(串聯)這樣讓學生捲入活動並促使其思考,學生既可追尋學習的樂趣,又對滑動變阻器這個新儀器的結構以及原理能理解得透徹些。
當然,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還有很多,但是不管採用何種方法,都必須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為基礎,這是勿庸置疑的。因此,在創設情境之前,我們必須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要學的知識進行認真分析,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學得愉快,教師教得輕松,效果令人滿意。 總之,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教師給出了能導致問題深入的相關信息,創設合理的物理教學情境,盡量結合生活實際,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問題,並注意點撥啟發,使學生產生進一步研討的動力,從而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
㈤ 如何有效利用小實驗豐富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高中物理課程較初中物理抽象,內容也多,用到的數學知識較多,物理題型解題方法多,需要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導致高初中物理產生較大的銜接,很多學生感到高中物理難學,產生畏懼情緒,課堂上能聽懂,但課下不會做題,如何解決這些難題是許多教師和學生急切盼望解決的問題。我覺得搞好課堂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目前我們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途徑。本人結合有關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多年的物理教學實踐,淺談自己的體會和認識,以與各位同行共勉。
一、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求知慾
教師在課堂上尤其剛上課時通過創設物理教學情境,可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聽課的注意力,讓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有:有啟發性和目的性的物理問題,學生熟悉的物理生活實例或物理故事,與本節教學內容相關的物理小實驗小製作,利用投影儀計算機等多媒體放映相關的物理動畫或視頻等。但這些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選擇既貼近學生生活又具有時代氣息的事例,以圖文並茂,形象生動且有利於學生內心體驗的表現手法向學生展示具有設疑激趣特徵的問題情境。
例如,在「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一節的教學中,以雅典奧運會中劉翔110m欄奪冠過程為背景,創設情境,同時播放劉翔在雅典奧運會110m欄中的決賽錄像。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問題1:110m欄決賽中,裁判是根據什麼判斷劉翔得冠軍的?問題2:比賽現場的觀眾是如何知道劉翔獲得冠軍的?問題3:有位同學100m成績為12s,請你判斷他和劉翔誰跑的快?利用信息技術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研究的熱情。
二、充分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1.做好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根據實驗現象,師生共同分析、歸納,總結出有關的物理規律。如:在講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時,可用一次性塑料杯做成「水流星」實驗,按照常規認識,當杯子運動到最高點時,水必往下灑,但從實驗結果看卻出乎意料之外,水並沒有下落。接著使轉速慢下來,學生們會發現慢到一定程度後水會下落,接著提出問題:要使水不落下來,必須滿足什麼條件?從而引入課題,使學生在好奇心理的驅使下進入聽課角色。
2.讓學生進行探索性試驗研究
例如:在牛頓第二定律的教學前,安排了實驗「探索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索加速度與力的關系以及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使學生得出:在質量一定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條件下,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的結論。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總結加速度、外力和質量間的關系,得出牛頓第二定律。在學習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前,安排了學生探究性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建立物理模型
物理學的探索過程是通過觀察和實驗積累經驗,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建立物理模型,提出簡潔的物理規律。物理模型就是把實際問題理想化,先略去一些次要因素,突出其主要因素。例如,我們在運動學中建立了「質點」模型,捨去物體的形狀、大小、轉動等性能,突出它所處的位置和質量的特性,用一有質量的點來描繪,這是對實際物體的簡化。以及電學中的「點電荷」模型、光學中的「點光源」模型等。
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物理過程模型化。如:力學中的落體模型、簡諧運動模型、彈性碰撞模型、類碰撞模型,物體在運動過程中動量、能量的變化;電學中的帶電質點在電場、磁場中運動模型;熱學中的分子間相互作用模型,分子間相互作用過程中分子間相互作用力及分子勢能的變化等等都是物理過程的模型化。教師在講解習題時要善於引導學生通過對物理過程的分析,進行抽象簡化為相應的物理過程模型,然後利用相關模型的物理規律和公式,以便於快速准確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四、教師講究授課的語言藝術
語言是教師賴以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信息媒介,語言深入淺出、形象生動,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形象生動的語言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的表象,促進學生的想像。直觀形象的教學語言最常用的是比喻法和模型化。如在講解質量和慣性的關系時,為了使學生加深對當要求物體的運動狀態不容易改變時,就要盡可能地增大它的質量,當要求物體的運動狀態容易改變時,就要盡可能地減小它的質量的理解,以結合體育運動現象充分說明,身材苗條模特不可能充當拳擊運動員;而略有臃腫的拳擊運動員不可能充當短跑運動員或體操運動員。如說到原子核和原子的大小,如果把原子比作直徑等於100m的大球,那麼原子核只相當於直徑為1cm的一個小球。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給學生留有充分思考、聯想的餘地,既降低了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難度,又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增加了知識的趣味性,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經驗表明,教師組織教學時注重語言的直觀形象性,能夠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求知的快感和啟發學生的智力,增加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力。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很多,但具體執行教學任務的是我們教師。所以,我們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探索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方法,把教學當成一種創造性的藝術活動去精益求精,教學效率會更加提高。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值得我們堅持不斷地去實踐、思考,去探索、嘗試,去開拓、創新。
㈥ 如何讓物理教學更有趣
如何讓物理教學更有趣
教育心理學指出,興趣是產生注意的基礎、求知的動力。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如何創建有趣的物理課堂,途徑是多方面的:課堂教學是主要陣地,設置有吸引力的開場白;利用妙趣橫生的物理實驗;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等都是切實可行的方法。
一、設置有吸引力的課堂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是開啟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是把學生引向知識海洋的風帆。教師只要具有較高的教學藝術和語言修養,就能設計出好的課堂導入,使課堂收到良好的「首因效應」。 實踐證明課堂導入常常關系整個教學的成敗優劣。講課時要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要設計好每堂課的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常見手段,物理課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趣味性強的演示實驗進行導入.如講授「感受大氣壓」時,先取一個空的鋁質易拉罐及一盆冷水,罐口纏上鐵絲並固定並將鐵絲擰成柄狀(要有一定的長度和強度),往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至沸騰,並繼續加熱數十秒,迅速(持鐵絲柄)將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觀察發生的現象。這種小實驗把枯燥抽象的理論變成生動活潑的趣味探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引導學生步入物理學這座精美的科學殿堂,以極大的興趣和勇氣去吸取其中的營養。可見,課堂導入的作用不可小覷。
但是課堂導入與教學內容不能油水分離,而應水乳交融,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緊緊圍繞課堂導入這個特點來設計。恰到好處的課堂導入能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成為啟迪思維,強化記憶、幫助理解、發展能力的興奮劑和催化劑。
二、利用妙趣橫生的物理實驗
現行初中物理教材中實驗佔有很大的比重。通過這些實驗,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觀察物理現象,加深認識和理解物理規律,是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的一座橋梁;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學會一些物理實驗的方法,初步培養實驗能力。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物理實驗讓課堂變得有趣味性,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比如:觀察擴散現象(准備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將兩小顆高錳酸鉀分別投入兩杯水中,試觀察比較高錳酸鉀在兩杯水中的擴散情況。如果你觀察到了兩杯水中高錳酸鉀發生擴散的差異,想一想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又如:哪個瓶子滾得快(兩個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一個裝滿沙,另一個裝滿水,放在同一斜面上滑下,哪個瓶子滾得比較快?動手試試,想想看,為什麼?) 還如:水為什麼不灑出(在杯中倒入半杯水,上面用紙蓋住。用手掌壓住紙把杯子翻轉過來,注意不讓杯中的水灑出來。放開手,杯中的水也好,紙也好,都不會掉下來。即使水中放入一些木螺絲之類的小東西也沒有關系。這是為什麼?)另有:試管內奇怪的水(用試管裝水(塞上木塞,不要塞太緊)在酒精燈上加熱直至沸騰(不要燒太久,要不然水蒸氣容易把塞子沖出來),這時,停止加熱,會發現試管內的水停止沸騰。)
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現象,讓同學做一做,看一看,再想一想其中的科學道理,分析其中的規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在生活中還有實際應用呢!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要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要充分了解學生、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教育家贊可夫說「當老師不不可少的,幾乎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孩子。」老師的愛就像一方巨石,投入到學生心靈的海洋里,必定掀起驚濤駭浪。學生喜歡自己的老師,就會感覺像「好朋友」「偶像」一般,對相應科目有濃厚的興趣,上課能專心聽講,下課能按時完成作業。唯恐自己學不好他教的學科惹老師不高興,「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如果師生關系緊張,學生會產生抵觸情緒,即使老師教學方法再好,也不會引起學生的注意,更不會有思想的溝通和情感的共鳴。老師做到關心、愛護、幫助學生,並用自身的言行感染學生,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把這種師生感情轉化成對學習的信心、興趣、責任感,使他在學習上不斷進步。可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潤滑劑,能磨合學生的心靈機器;是利斧,能劈開學生的心靈枷鎖;是路標,能致命學生前進的方向。
名師訪談錄《行走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中引用了一個故事證明了「教師信任你的學生就是信任自己」的教育觀念。故事講述湯姆森太太如何把一個性格孤僻、邋裡邋遢叫泰迪·斯徒伍德的小個男孩轉化成獲得博士學位的著名醫生。思維就像一棵花,他是逐漸積累生命的汁液,只要我們用這種汁液澆灌他的根,讓他受到陽光的照射,他的花朵定會開放。
四、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慾望。羅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物理教學同樣如此,但物理本身並不是美學,要想使物理教程從枯燥的鉛字變成閃爍美的光彩的科學詩篇,關鍵在於我們教師平常教學中是否認真發掘物理科學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學特徵,是否去創設美的意境,讓學生潛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學美的陶冶,這就是教學的藝術。
誘發學習動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學習動機就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或內部動力。如何激發、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動機,一直是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極為關注的一個問題。學習還需要目標的指引,既需要遠景的總體目標,又需要近景的具體目標。但是目標的制定要適當,教師要與學生、家長都取得聯系,達成共識,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目標。目標太高會迫使學生產生消極心理,如同紙上談兵;目標太低讓他們不經過一點努力就可以實現也是不科學的。家長和教師的目標要讓學生「跳一跳,能摸到」,這樣,他們永遠都有「成就動機」這一內在的心理動力。
傳授科學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傳統的教學只重視知識與技能,而忽視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在物理教學中,是引導學生獨立地學習,還是「抱著」學生學習,既是一個教育觀念的問題,也是一個教學藝術的問題,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葉聖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自己獨立思考自行解決問題,學生就能享受到成功的歡樂和喜悅,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從而培養他的自信心。但是僅僅重視對學生方法的培養是不夠的,假如學生智力超群、方法得當,而意志薄弱、耐挫力極弱、習慣不良,是很難有所作為的。反之,一個學生哪怕智力平平,但卻鍥而不舍、堅忍不拔,是很有可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的。古今中外無數成功人士的事例無不證明了這一點。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學無止境的。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亞里士多德說過「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只有我們在三尺講台揮汗潑墨、用心鑽研、因材施教,不僅可以構建有趣的物理課堂,更會收獲味道香甜的果實。
㈦ 如何活躍課堂氣氛
如何活躍課堂氣氛
摘要: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是要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主地、快樂地學習,使他們在學習中體驗到生命的價值,形成健全的性格。
關鍵詞:課堂教學;課堂氣氛;教師;學生
新課改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表有創新和與眾不同的見解,使學生在質疑中學習,提高認識,獲得知識。因而,課堂教學改革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主地、快樂地學習,把課堂拱手還給學生,使他們在學習中體驗到生命的價值,在快樂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形成健全的性格。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寬松的課堂氛圍是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基礎,只有形成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才能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形成課堂教學的凝聚力。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臉上的笑容無疑會像春風一般輕拂每個學生的心胸,緩解學生緊張心情,消除學生厭煩情緒,使學生在心理上接受教師,認可教師到期待教師,形成一個飛躍,進而達到想學、樂學的境界。其次,教師要以平等的地位出現在課堂,把寬容與愛心化作無聲的語言——眼神,教師眼中流露的期望與鼓勵時刻提醒學生:教師期望我,教師相信我,進而達到使學生產生不能 辜 負教師的期望,努力學習的動力。
二、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緩和課堂氣氛
傳統的數學課堂,學生扮演配角,更多的學生還是扮演著「群眾演員」,任憑教師擺布。這樣,學生的主觀動能性得不到發揮,個性得不到張揚。事實上,處於不同狀態的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著不斷變化的需求和能力。師生的共同活動能使機械、沉悶的課堂呈現一派充滿生活和活力的景象,同時也會改變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現象。把這一過程靈活地組成全班性的活動,並且能讓自己也參與其中,例如在教(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時,筆者要求學生找不等的關系。有同學說:「老師比我大,老師比我高……」筆者對他們說:「你們真聰明!」這樣使他們找到自信,從而使課堂氣氛達到一個小高潮。
《新課標》強調「教師與學生是人格平等的主體,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平等對話的過程」在教學中,始終要以問題作為互動過程的「導火線」,通過問題的啟發讓學生建構知識「有路可尋」,例如,「在單項式次數」概念的教學中,當學生回答出「1/4ab」的次數時,教師並沒有輕易地放過,而是通過「你是怎樣判斷的?」「x10y20」的次數是多少?「你又是怎樣得到的?」進而由學生自我歸納出「單項式次數」這一概念,每一個概念都以概念的形成、理解為中心,步步逼近,層層深入,引發思考,從而認識概念的本質。
在教學中,教師語言的親切感和鼓動性的課堂營造了良好的互動氛圍,對答對的學生投以贊許的目光以示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討論學習,從而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氛圍中來。
三、創設情景,製造懸念,調動課堂氣氛
課堂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打開了一個學習數學的窗口。學生通過這個窗口進行觀察、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發現數學王國的奧秘,從而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親進數學的情感。
在情景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在自己的參與實踐中會產生諸多復雜的心理體驗,從而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學生在有趣的現實問題情境中,對數學有了更加濃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創新的樂趣;在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聆聽、互動、接納;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了克服困難的勇氣,樹立自信;在發現問題、運用問題的過程中,深刻體驗到教學與生活的聯系以及教學的價值等。
介紹x的一元一次方程ax+b=0的解之前,以下面一句話為先導:白雪公主將心中想的任意一個幸運數對著魔咒說:「將它加減乘除的結果告訴出來,便知道白雪公主想的心中幸運數。」一時,全班鴉雀無聲,都用好奇的目光注視著教師,似乎在問:太神奇了。 愛因斯坦說過:「教育應該使它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來負擔」。在教學中,精彩的課堂引入是激發學生求知慾,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內在動力,巧妙地導入新課,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下產生對新知識的好奇與渴望,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能夠恰當地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完成這一過程,那就更加事半功倍了。認識圓的教學中,筆者引入課題:今天老師帶大家看一看動物們的運動會上的表現,汽車接力賽場上,小豬駕駛方形輪子汽車參賽,小兔駕駛橢圓形輪子汽車參賽,小猴駕駛他的圓形輪子汽車參賽,當比賽開始後,學生都放聲大笑,這時筆者設計了一些解說詞活躍氣氛:「小豬、小兔的車子今天是怎麼了,跑起來怎麼一高一低的,開得那麼吃力呢?」這樣的情境創設,給學生一種新鮮感,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數學問題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用比喻的手法渲染課堂氣氛
在數學學習中,若概念、定義、性質理解不透,會給學習帶來麻煩與困難。我們知道,形成數學概念的首要條件是使學生獲得十分豐富且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因此,在進行概念教學時,應密切聯系概念的現實原型,引導學生分析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中常見的事例,使學生在觀察有關的實物、圖示、模型的同時,獲得對於所研究對象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逐步認識它的'本質屬性,並提出概念的定義,建立新的概念,這些實物,可就地取材,就近舉例,以學生所熟悉或比較熟悉的事物為宜,例如,「射線」可用手電筒或按照燈射出的光束來引入;「平面直角坐標系」可用電影票上的排號和座號來引入等等。
㈧ 如何通過物理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很多學生感到物理概念嚴謹、推理周密、難以理解和掌握,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難以提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採取從理論到理論、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只能使學生厭煩、疲勞,昏昏欲睡,課堂氣氛沉悶、缺乏活力。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巧妙激疑,成為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學習、提高物理課堂學習效果的必要條件。物理課堂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讓生活走進物理課堂
生活中無處不存在物理知識,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因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多聯系生活實際,將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有幫助。只有我們的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愛好、需要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緊密結合,才有利於學生的自我調控,成為學生自我滿足和自我發展的主要途徑。因此,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和課堂教學要尊重學生的體驗,尊重學生的愛好,盡量將教材的內容「生活化」和「社會化」,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周邊事物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上,在生活中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體驗中不知不覺地增長知識,提高學習物理的愛好。否則無法用已學知識來解釋一些在生活中經常碰到的物理現象,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
就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如在講解對「慣性定律」的理解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們聯想他們自己坐車時的感受,剎車時自己是往前傾還是往後倒,而汽車啟動時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讓學生們身臨其境,很容易就理解這個定律。並且能夠利用它解釋生活中碰到類似的問題。再比如,在學習了「電磁波發發射和接收」後,介紹蝙蝠超聲波定位攝食原理,雷達掃描測定距離、方向、跟蹤飛機等原理。在學習了「自由落體運動」後,引導學生在課後開展研究性學習-——「設計一種測定重力加速度的新方法」。讓學生用「測重法」「滴水法」「豎直上拋法」「驗證牛頓第二運動定律裝置法」「單擺法」 「自由落體法」等方法進行重力加速度的測定,等等。再如,我們要演示一個現象的時候,不一定要搬用學校具備好了的一些器材,我們可以自己製作一些簡易的,適用的器材,甚至可以隨時從我們自己的口袋裡拿出一些學生意想不到的小器材,這個時候學生會很驚訝的發出「哇」的聲音,同時投來佩服的眼神,這時學生的興趣就來了,那這堂課同樣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取一隻粉筆,讓學生看看,將其從中間折斷(注意斷面不要磨),然後將兩段粉筆對接,在對接時按原接茬對接,不要轉動,對接後用大拇指與食指按住粉筆兩端並擠壓,使接茬處產生一定的壓力,慢慢松開,兩段就可合到一起,拿住一端可向學生展示。將起輕輕晃動時也不會再斷開,這足以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因為粉筆是乾燥的,且為非粘性材料,不會使學生產生像橡皮泥那種誤解)。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字,表明黑板和粉筆分子間也有引力存在,因此可說明分子間引力不僅存在於同種分子間,不同種分子間也存在引力。
二、讓風趣、幽默走進物理課堂
風趣、幽默是語言的「調料」,是語言引力的「磁石」。它既能引人發笑,增添教學活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愉快、歡樂的氛圍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正如前蘇聯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所說的:「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因此教師要善於運用風趣、幽默的教學口語,活躍氣氛,啟迪智慧,催化感情。
例如,在描述波動的情景時,可來一句歌詞:洪湖水,浪打浪。在描繪正、負、等量同種、等量異種點電荷周圍的電場線時,可說:光芒四射、眾矢之的、攜起手來、勢不兩立。在演示磁鐵與鋁環相對運動的實驗時,可呤李商隱詩一句:相見時難別亦難。在演示燈泡再亮一下後熄滅的自感現象時,可說一句:垂死掙扎。在講解質子、中子的發現後,可用一句話歸納:α粒子打「皮(鈹)蛋(氮)」,發現了中子和質子。
實踐證明,風趣幽默的教學口語能使枯燥的物理知識趣味化,使學生樂於接受、樂於學習,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當然風趣幽默不能嘩眾取寵,流於庸俗。
三、讓信息技術走進物理課堂
物理教學中,有許多漸變的、動態的物理過程需要描述,這用傳統的方法很難解決,雖然老師花較多時間寫例題、畫圖,但總有一批學生由於缺乏想像力,在這個問題上形成思維障礙,感覺物理抽象、空洞,難於理解,從而對學習物理失去信心,產生畏懼情緒。而現在我們卻可以利用計算機來模擬各種難於想像的過程或空間變化,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興趣,又能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而且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㈨ 如何提高物理課堂的趣味性
如何提高物理課堂的趣味性
聯系實際,主要是聯系自然現象和生產、生活中的實例及現代科技。要在物理教學中努力滲透和體現STS(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教育思想,讓學生充分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關系,讓他們既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增強探索科學的興趣與能力,又能清楚地認識其對人類和社會生活的危害,自覺地樹立環保意識。[1]換句話說,要使學生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最根本的是要使學生感到物理對他們有用,懂得物理知識的重要性、實用價值和社會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如何應用這些知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展現出物理世界的無窮魅力,引導學生思維向深處延伸,使學生覺得物理知識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從而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他們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理性與科學思維,提高人文素質,使新一代的公民能夠形成關於科學技術與人類福利、社會發展相統一的價值觀。
物理學與自然現象密不可分,發生在我們周圍的各種自然現象,包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物理現象充滿在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學習物理,應該養成多觀察、多思考的良好習慣。如講光的折射時解釋「三日同輝」:2002年某日清晨,遼寧葫蘆島市上班的人們在東方的天空中發現「三個太陽」,一大二小,小太陽輪廓不很清晰,持續40分鍾消失。實際這是太陽在大氣中玩的「把戲」,是太陽通過折射的光線在人們眼中產生的虛像。學生對這些與生活緊密相聯的知識很感興趣,急欲要探求其中的奧妙,會很快掌握有關的物理知識。
結合教材內容,介紹與個人、家庭、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了解物理學能為改善人類生存條件服務。如講靜電可介紹雷雨時不要在大樹下避雨,不用有金屬傘尖的傘,不用手機等防雷擊的措施,尤其是說明太陽能熱水器室外天線必須接地,因為它安裝的高度大於該建築物的最高避雷針,若不接地,一旦遭雷擊,雷電流將通過熱水器的管道、電源線、信號線直接進入用戶室內。學生從中體會到物理學在生活中的用處很大。另外,還可從一些古典詩詞中引入或理解物理學一些概念,或利用物理知識欣賞中國古典詩詞,這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已有教師對此做了有益的嘗試。[2]
結合教材內容,介紹與工農業生產、軍事密切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如講靜電屏蔽和並聯電阻時介紹坦克為什麼不怕高壓電網的兩種原因;講紅外線時簡介透視相機;講能量守恆定律時介紹英國的發明家發明的步行鞋發電裝置:將一種微型發電機安裝在經過加工的普通鞋底中,當人們行走時,產生的機械能就轉化為電能,這些電能足以為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充電。如此等等,學生對這些知識不僅感興趣,而且能培養他們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
配合教材的閱讀材料介紹課外科技普及讀物,介紹新型電池、室溫超導體、光纖通信、激光、現代航空航天技術、現代信息技術、納米技術等國際、國內最新科技成果及其未來發展趨勢,使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促進學生為未來發奮學習,鼓勵他們「奇思異想」。如講物態時可簡介固體內存在「流動的液體」;講人造衛星介紹「惠更斯」探測器登陸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時發回的照片所展示的神秘河道,並介紹我國的 「神舟七號」飛船將進行太空行走、交互對接等實驗;講磁場時可介紹未來的地球磁場可能會反轉,到時太陽粒子風暴將猛擊地球大氣層,對地球氣候和人類命運產生毀滅性的影響;講電磁波時可提到能烤焦敵人的微波武器,並介紹國外生物工程專家設想用「充電式」和「磁化式」將知識「拷貝」到大腦中去等等。
2.2多做實驗和多開展課外活動
實驗有學生實驗、演示實驗、小游戲、科技小製作等等,要多將一些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演示性實驗變為學生實驗,給學生更多的動手動腦的機會,讓他們在操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課外活動小組有攝影小組、無線電小組、家電小組、航模小組等等。要用實驗和活動不斷構建學習物理的最佳情境,將其作為建立物理概念和規律的主要途徑,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形象直觀地展示物理現象的變化過程,從而使學生能夠理解、掌握、加深和拓寬所學物理知識,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充分發揮其獨立鑽研和創造精神,提高他們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2.2.1 演示
做演示實驗時,教師應想方設法自製教具、改造實驗,並盡可能多地把演示實驗變成學生實驗,為學生提供參與動手的好機會,讓學生輪流到講台上邊講、邊演示,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例如講圓周運動、向心力時,把一個裝有乒乓球的罐頭瓶倒扣在講台上,要求學生手拿倒置的瓶子且瓶口不能用任何東西擋住,連同瓶內的乒乓球一起運到教室後面去(提示學生抓住瓶子在桌面上做勻速繞圈運動,帶動瓶內的乒乓球沿著瓶子內壁作旋轉,然後移動瓶子)。學生踴躍演示,對向心力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2.2.2 實驗
教學生經常做一些很能說明問題的小實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講磁場時教學生把吸力較強的磁鐵放入水壺內燒水,一周左右壺內的水垢甚至熱水瓶內的水垢就會自動脫落;講完氣態方程、克拉珀龍方程後,叫學生准備一隻酒瓶、一隻沒有吹起來的氣球、一個臉盆、熱水、一根細線,然後把氣球放進酒瓶里,要求不用嘴將氣球吹起來(提示學生把氣球的嘴子套在瓶口上,把瓶子放進熱水盆即可)。這些小實驗能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眼、動手去研究問題,獲取活的物理知識,享受成功的喜悅,也培養了創造性思維。
2.2.3 小游戲
通過一些學生親身經歷過的簡單易行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去感知物理概念,這不僅對掌握物理知識非常有利,更重要的是能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對知識的接納就會由被動變為主動。如講完力的合成、平衡後,叫兩個學生與一塊磚「拔河」。即用短繩子把磚頭系好,再把磚頭系在一根兩米長的粗繩子中點,一人拉住粗繩子一頭,把粗繩子拉直扯平算學生獲勝,但結果是磚頭獲勝。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加深了對「兩分力夾角越大,合力越小」的理解。
2.2.4科技小製作
對一些科技小製作,要求學生動手製作,親自實踐,並組織小製作展評,頒發獎品,以鼓勵學生的積極性,發展學生創造性能力。如講完動量守恆定律、反沖運動後,可教他們做一個「噴氣船」:先在空鐵筒(或圓罐頭盒)裡面裝一些水,注意水量不超過鐵筒容量的三分之一;再把鐵筒用一個蓋或是別的東西堵死,不讓裡面的水流出來,然後再在蓋上鑽一個小眼,用鐵絲把鐵筒固定在金屬小鐵盒(扁罐頭盒、金屬肥皂盒均可)上;在鐵筒下面放二三節蠟燭,點著蠟燭以後,鐵筒里的水過一會兒就會燒開,把「噴氣船」放進水裡,當蒸汽從鐵筒的小眼裡噴出來時,就會推動小鐵盒向另一個方向前進。通過這些小製作,學生提高了動手能力和創造性素質。
2.2.5攝影活動
給學生介紹一些光學成像原理和照相的基本技術,組織學生開展攝影活動,其興趣會很高,拍出的照片質量也會不錯。這樣既掌握了相關理論,又培養了動手能力和學會了一項技能。
2.3以「疑」引趣。
用啟發式教學,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慾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教師講課要不斷啟發、點撥和誘導,激發他們為解開疑點而積極思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在參與中學習,學習中參與,勤思苦練,憑智慧收集知識信息,靠能力解決實際問題。這樣越學越會學,越學越愛學。
2.3.1 課前提問
上課前可首先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石激起千層浪」。利用學生已有的物理知識,教師從設置的情境中引出新問題並導入新課。情境的創設可多種多樣,可以在復習已學知識中誘發新問題,或從司空見慣而又未被引起重視的物理現象中發現新問題,如講磁場前問學生:為什麼信鴿能從千里之外飛回自己的窩里?如講動量前可問學生:傳個排球給你,你敢接,一個速度很大的大鐵球向你丟來,你為什麼不敢接?創設情境要突出趣味性,別具一格的創意能一下扣住學生的心弦而進入角色;提出問題要注重啟發性,要啟發學生自己去觀察事物,分析問題,導出課題;情節設計還應符合科學性,既要使內容哲理准確,又要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去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一節課的講授不可能求全,在結束課前提問,有意留下餘味,讓學生自己去「品嘗」,可促使學生課後自己獨立思考探索。如講完動量定理、動量守恆定律後,要求學生自己去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適合這些定律。
2.3.2 課堂討論
教師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維,組織課堂討論,讓學生動腦動口,質疑辨疑,教師捕捉反饋信息及時點撥,適時啟發,循循善誘,把握討論的熱點,掃除認識過程的障礙。如講動量守恆定律時問學生節日禮花在大爆炸瞬間為什麼是球形?講向心力時提問:生活中為什麼很少見到凹橋,怎樣過生銹的鐵索橋(慢慢地走),怎樣過不結實的石拱橋(快快地跑)?講力的合成時問做引體向上為什麼老師要求兩臂與肩同寬?這樣的問題個別平時上課注意力渙散的學生也很可能不甘示弱,不再坐冷板凳,會爭先恐後地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就使他們能發現自己學好物理的潛力,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也解決了疑難問題。
2.4 以史激情。
以史激情,即以物理學史進行情感教育激發學生求知慾。例如講述法拉弟出生貧寒,靠自學研究電磁學成為舉世公認的物理學大師;介紹哥白尼用36年的時間撰寫《天體運行論》;說明焦耳花40多年的時間用不同的方法測定熱功當量;述說愛因斯坦為人類為科學做出巨大貢獻而生活卻十分樸素;列舉年輕的倫琴發現了x射線,年輕的施里弗等解決了超導理論等,說明諾貝爾物理學獎100年的歷史是年輕人的創業史,如此等等,能夠激發學生熱愛物理科學和立志攀登科學高峰的意志和激情。又如將奧斯特發現電流磁效應等科學歷程引入到教學中來,讓學生自己「參與」物理知識的發現過程,體會到科學發現的樂趣和心理上的滿足,會使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創造油然而生,進攻性學習態度也就自然形成。
2.5 語言生動。
語言生動,就是語言要形象、風趣、幽默。如講分力、合力關系時,可類比兩張5元錢換一張10元錢;講物體受的合力不為零時慣性表現為運動狀態變化的難易程度時,可類比人的思維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簡介相對論中時間的相對性時可設想如果宇航員在宇宙深處旅行50年後,回到地球比地球人年輕10歲;講物體做正功越多則能量減少越多時可類比買東西越多錢減少越多;講串聯電阻總電壓等於分電壓之和可比喻成幾個人團結起來力量大,電阻越大分壓越大可比喻成按勞分配;講自感現象時可說自感電動勢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講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時速度大的粒子走大圓可比喻成能者多勞等等。
2.6 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就是綜合利用電化教育手段和微機輔助教學手段(如觀看幻燈片、活動投影、科技錄像、教學錄像,用CAI課件教學等等),以數字、圖片等形式直觀地展現有關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具體生動的形象,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中抽象出物理的概念和特點,化難為易。特別是屏幕上的彩色逼真畫面,能把學生的審美體驗推向高潮。在創設的物理情境中,使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和探索知識的認知活動中去。如講楞次定律時製作一個動畫,可使看不見的電流、磁感線、磁通的變化過程形象化,使暫態過程延緩到清晰可見,使學生對楞次定律、右手定則有一個形象具體的認識;講「加速度」概念時,可用多媒體技術做一組模擬:火車進出站是一種緩慢的速度變化,飛機在跑道上滑行,速度變化快;大炮發射炮彈時,炮彈經過炮膛時速度迅速變化,這樣就從感官上體驗到了速度的變化。[3]學生充分利用視覺和聽覺去獲取知識,綜合利用多種分析器進行學習,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慾望,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故能使學生得到較好的學習效果,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