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培養高中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一、利用歷史故事激發學習興趣
物理學科與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物理學史充滿著膾炙人口的佳話,上課時,用准確凝煉、生動形象,妙趣典雅的語言對歷史故事繪聲繪色的描述,寓教於樂,創設出最佳教學情境。如在講述凹鏡的光學性質時,把公元214年古羅馬和希臘交戰中,希臘學者阿基米德利用凹鏡能會聚光的知識燒毀了古羅馬戰艦的故事做詳盡的描述和分析,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介紹物理學的現代發展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用物理學的現代發展成就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使學生愛學物理,樂學物理。例如,可向學生介紹:現代醫學上,利用激光能將病變組織切割或燒灼,所以可以代替手術刀達到切除病變組織的效果,這種刀具有簡便可行,時間快、流血少、不會引起細菌感染等優點,利用激光可進行精細的眼科手術,不會傷及其他部位,可用於焊接視網膜脫落,切除眼底管瘤等。這樣的介紹,就會引導學生懂得物理是多麼的有用,有利於培養他們探索物理奧秘的興趣。
三、以實驗激發學習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因而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而這些材料的獲得要通過聽覺、視覺、嗅覺和觸覺等感覺器官。這主要通過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課外小實驗來滿足學生多種感官的需要。為什麼實驗能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呢?這是因為:實驗具有真實,形象生動的特點。實驗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極易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以啟發激發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小學生精神世界尤為重要。」所以教師應從「啟」字上下功夫,在啟迪引導學生興趣上動腦筋,創設質疑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慾和解決問題的強烈願望。
2. 論如何提高高中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活動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和高中生的關系直接影響高中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意願,影響高中生主動性的發揮。為此,建立一種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成為一項擺在我們面前重要的任務。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先我們就要以身作則,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我們的情感、道德、修養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我們良好的情緒能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使學生主動學習的催化劑。教師良好的品行是高中生親近教師的理由,我們公平公正地處理事物的態度和作風是高中生尊重教師的原因。所以我們要用自己博大的胸懷關愛每一個高中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
二、創設高中生需要的教學情境,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通過教學情境,我們把教學內容和高中生的生活經驗通過我們營造的場景反映出來,使高中生有親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思考情境中出現的問題,並進行主動的探究,尋找問題的答案。我們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引導高中生主動思考,鍛煉高中生的思維,提高高中生學習的主動性。我們要根據高中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所要學習的教學內容,合理地揣摩高中生的心理需要,創設高中生所需要的教學情境,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高中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高中生的學習自主精神。
三、有效使用教學器材,加強高中生的直觀感受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主要是運用豐富的教學語言開展教學的,可是有的時候,僅靠教學語言的描述是遠遠不夠的,特別對物理教學來說更是如此。因為物理教學充滿抽象性,高中生抽象思維還不豐富,對於一些需要抽象思維展開的學習會顯得吃力。為此,我們不僅要在語言描述上下工夫,還要盡可能地採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目的是通過直觀的教學手段,給予高中生直觀的感受,促進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這樣不僅能提高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化難為簡,降低教學和高中生學習的難度。具體做法:我們可以利用合適的材料製作物理模型,幫助高中生理解抽象的知識。同時,我們也可使用適當的教具輔助教學,將枯燥的物理寓於情景之中,促使高中生積極思考問題,從而使高中生主動地獲取新知識。
3.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作者:文書禮
摘 要:《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准》指出:「高中物理課程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為學生終身發展、應對現代社會和未來發展的挑戰奠定基礎。」也就是說,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要確保學生在掌握基本物理知識的同時,科學素養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進而為學生終身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物理;科學素養;探究能力;實驗能力;應用能力;自主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的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上,目的就是要為學生的高考做好准備工作。然而這樣的教學活動是不利於學生健全的發展的,也是不利於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全面提升的。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藉助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行概述。
一、探究能力的培養
探究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我國素質教育中的一項重大任務,是人們探究科學、研究自然規律的一種綜合能力。所以,在課程改革下,教師要立足於物理教材,要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重力勢能》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也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立足於物理教材,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問題情境如下:(1)重力勢能是否只是由重物自身所決定的?(2)重力勢能與重物的高度有關系嗎?(3)當重力對物體做正功時,物體的重力勢能是否一定減少?(4)重力做功的多少與參考平面的選取是否無關?……組織學生結合教材內容思考上述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而且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有助於高效物理課堂的順利實現。
二、實驗能力的培養
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學科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以往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採取的一直都是「背實驗」的方式,學生也已經習慣了以「做練習」的方式來鞏固所學的知識。但是,這種方式是不利於學生健全的發展的,也是不利於學生實驗能力的提高
4. 淺談如何培養高中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
現代教學對學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對教師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實現教學視角的多元化,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規律,幫助學生有效進行知識點積累,使學生的學科水平得到逐漸提升。物理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師如何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展開論述。
一、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
雖然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科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很多教師沒有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重視,然而,本人在實際的教學中認為,學生對學科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也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學習興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使學生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尤其對於物理這門自然學科的學習,更需要學生懷有濃厚的興趣,只有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產生了興趣,才能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與探究。那麼,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該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物理學科學習興趣呢?在大量的教學實踐中,雖然很多教師歸納總結了很多有助於培養學生物理學科學習興趣的方法,然而,畢竟每個教師要面對的學生不一樣,因此教師即便掌握了多種有助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也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活動進行靈活應用,這樣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喜歡進行課前預習,如果不進行課前預習,學生可能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出現知識盲區。實際上,進入高中階段,學生要學習的物理知識點難度也有了大幅度增加,對學生的學習也提出了較大的挑戰,因此,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本人在實際的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並將有助於培養高中學生物理學科預習習慣的方法與大家分享。
(一)通過對新課進行問題設置督促學生預習
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課前預習習慣也是如此。在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科學習習慣養成之前,教師可以根據新課的內容,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完成,第二天新課上,教師做相關的提問,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緊迫感,學生在課下就能夠積極主動的去預習。通過預習,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明顯感覺到獲取知識十分輕松,同時也明顯感覺能夠從更加全面與深入的角度去理解知識點,切實體會到了進行課前預習的益處,進而更好地進行物理學科的課前預習,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
(二)課堂上為學生留出一定的預習時間
現代高中物理教學與傳統教學存在明顯的區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再一味的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還要為學生留出一部分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就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時間里,教師可以安排部分時間讓學生對課堂上要學習的新知識進行預習,不僅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同時也為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提供了條件。在實際的教學中,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的方法與途徑還有很多種,教師要積極發揮多種不同方法的作用。
三、培養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思考在學生各個階段、各個學科學習的過程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同時又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因此也正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的大好時機。當然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也不難發現,一些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為了更好的掌握知識點,抑或為了更好的解決問題,積極的進行思考,然而教師採取一定的措施對學生的思考習慣進行培養,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生思考習慣的養成並非立竿見影之事,需要教師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培養效果。
1.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針對講解的知識點,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這對學生活躍思維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也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的有效方法。2.為學生留出進行獨立思考的時間。課堂不僅是對學生進行知識點傳授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的重要場所,教師應該為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掌握一些有效的思考方法,使學生的思考活動能夠順利的進行。課後等多個環節,都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科思考習慣的重要環節,教師要把握好每一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好習慣
物理是一門自然學科,雖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感覺該學科的理論性較強,實際上物理與實際生活聯系十分密切,每一次偉大的發現,都能夠極大的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的好習慣,不僅對學生的學科學習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學生在物理學科學習中取得新的發現具有重要意義。在培養學生將物理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意識與能力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例如教師在講解自由落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只對知識點本身進行講解,那麼學生也只能掌握知識點本身的含義,如果教師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對學生進行講解,那麼就能夠使學生認識到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應用意識。生活是個大舞台,對於物理這門處處閃爍著創新火花的學科,一旦學生將理論知識學習的目光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可能會出現很多新的想法,對此,教師要大力支持,這也是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的有效方法。
本文介紹了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高中階段是學生進行物理學科學習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教師在通過多種渠道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綜合素質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起重視。文中只提到了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幾個方面,需要教師引起注意的地方還有很多,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把握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5.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物理學習習慣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物理學習習慣
新課程改革中提到要改革課程功能,強調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在學習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要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學習習慣就是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指標,對學習質量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高中物理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現就學生習慣談一些看法:
一、 要向學生講明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一般在高中物理第一課開始,並且時刻在學生耳邊提起,要給學生講明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對於高中學生來說,他們從小老師都給他們講習慣的重要性,可就是不當回事。從大的方面來說,還是可以舉一些例子,比如牛頓與蘋果的故事,一般人都不太會去思考,而牛頓會想它為什麼落地呢?於是發現了萬有引力,才有了當今科技的發展。提醒學生多思考的習慣,並且這種思考要符合邏輯,經得起推敲。作為現行高考對物理的考察,更多的是對思維的考察,思維習慣好的解題快又准確。當然行為習慣也尤其重要,比如物理解答題,很多學生總是不注重自身修養,比如在公式裡面寫數字,沒有主體方程,等等,這些都是平時不好的行為習慣養成的,與我們的要求相悖。
二、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對於高中生來說,好多物理習慣在初中也養成了一些,但是作為高中生了,更要強調!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從一日學習常規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動力來源於興趣,來源於學生積極學習物理的主觀能動性。物理學知識的很多內容都與生活現象,歷史事件等有關。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從中選出精彩的例子運用於教學中,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幫助;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可以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或者學生實驗導入新課,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度地運用幽默感在教師的語言修養中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幽默的歡聲笑語中,給人以智慧、情感、力量,使教學工作輕松愉快。
2. 把好課堂關
每節課課前要求學生做好預習,並且不定期檢查。上課教師學生都提前兩分鍾進入教室,提前進入課堂教學角色,如果是上午或者下午第一節課可以讓學生合唱歌曲以振奮精神。課堂學習時要求學生做到:專心聽講,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聽課時積極思考,要邊聽邊想並適當做些筆記,並且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課後要求學生結合聽課情況,再次認真研究物理現象和規律,及時進行梳理、復習和總結,弄清物理知識的來龍去脈,加深知識的理解。
3. 把好作業和測試關
作業練習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有助於學生第二次創造,加深理解。要求學生做到:積極思考並且獨立完成,作業不拖拉不抄襲;作業規范整潔;完成作業前復習有關內容,並且看清楚題目要求;作業後要養成仔細檢查的習慣;作業本發下後發現錯題自覺及時糾正。而測試對於高中學生更為重要,是檢測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的最好憑證。要求學生把每次測試認真對待,認真答題,並注意解題規范,切勿因小失大。教師要認真批改試卷,尤其對於學生易錯點,常考點重點講解,及時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4. 培養學生及時反思並糾錯的習慣
當代建構主義學說認為:學習要在活動中進行建構,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活動過程不斷地進行反省、概括和抽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疑難問題,如果能及時整理並反思就能大大減小在同一個問題上再次出錯的概率,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平時的疑問或做錯的地方隨手記在一個筆記本上,及時尋求老師或同學的幫助,並且及時解決。
5. 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高考最新改革方案提到要實現兩種模式高考:技術技能人才的高考和學術型人才的高考。對於現有學生就很缺乏技能修養,當今社會也缺乏技能方面人才,物理實驗更可以培養學生技術技能。教師應盡量創造條件去開展大量的課堂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在進行演示實驗時,要教會學生理解實驗的原理,方法和掌握實驗步驟。實驗後,組織學生對實驗過程中提出的問題逐個討論,得出結論,以防止學生把思維只停留在新鮮好奇層面。對於分組實驗,在學生預習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和步驟的基礎上,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做,教師在一旁指導,這樣才能養成學生積極主動動手參與實驗的習慣。當然,實驗中可能會出現異常情況,這就要求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地記錄,師生共同分析出現此現象的原因,培養學生尊重科學、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時間的沉澱,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強調,不斷引導。因為一旦一些不好習慣養成了,想改好還是有些困難。重在落實,落實到具體的每一件小事上,落實到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既是教學大綱的要求,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好的思維能力來源於好的思維習慣,而這種習慣是在長期的物理學習和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掌握正確的物理思維過程
學生分析物理問題的思維過程大致可按以下程序進行:
比如在分析牛頓第二定律的得出過程中:首先是根據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平衡狀態的性質,稱為慣性,用質量來量度,直到有外力迫使其改變運動狀態,即產生加速度;有了這樣的情景,我們是否可以要求進一步定量,研究這個外力到底與物理慣性(質量)和加速度有怎樣的關系呢?於是設計實驗,採用控制變數法,得出實驗結論為:物體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與質量成反比。寫成數學表達式為:F=kma,統一單位後,k=1,得出牛頓第二定律具體的結論:F=ma。這樣一個學習物理的過程,再現了當時牛頓的思維過程,加深了學生對物理的認知程度,掌握了好的物理思維過程。
2. 尊重物理實驗事實
再好的思維方法,再好的理論都必須尊重客觀事實,而不是空想。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習的基礎,要讓學生明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比如在上述為了探究加速度與外力質量關系所需要設計的實驗中,讓學生通過這個實驗加深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只有真正尊重實驗數據才能發現本實驗存在的誤差、才能理解和找到產生誤差的原因;只有學會科學的思想方法才能設計實驗並通過科學處理數據直觀地得出實驗結論;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掌握相關儀器的使用和進一步明白它的原理。通過實驗可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體驗科學家進行科研實驗的科學思想和精神。
3. 歸納、演繹和類比邏輯推理方法的正確運用
歸納是從個別推導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演繹是從一般推導到個別的推理方法。歸納和演繹相輔相承。比如在研究平拋運動中。觀察,分析頻閃照片和平拋豎落儀實驗,概括平拋運動的特點就是歸納思維的應用,根據平拋運動的特點研究在一定高度以水平勻速飛行的飛機每隔相同時間空拋貨物,當第一包貨物到達地面時,飛機已經跑出幾包?相鄰兩包之間的距離多大?這種問題就屬於演繹思維。兩種思維完美結合,可以加深對平拋運動的理解。
類比則是把不同的幾個研究對象進行比較,根據它們一系列屬性上的相似,而且已知其中一個研究對象所具有的屬性,由此推出其他研究對象也具有相似的這類屬性的結論。物理上有許多相近的物理概念,它們既相互聯系又存在區別,具有不同的本質屬性。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有的學生對它們的物理意義理解不透,區分不清,加上頭腦中沒有完整的物理情境,容易將它們之間的關系簡單化,要麼同時變大,要麼同時變小。例如表示物理量大小及表示它變化快慢的兩個量,學生就容易混淆,以速度和加速度為例來說,二者都是描述物理運動的物理量,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而加速度則是表示速度變化的快慢。有的學生認為,物體的加速度大,速度就大,加速度變大時,速度就隨之也變大。要克服這種思維障礙,可以抓住兩個概念的差異,從不同的角度突出這種差異,進行區別。
4. 樹立全局觀念,克服定勢思維,注重創新能力和發散思維培養
對於物理學習,要樹立全局觀念。高中物理主線是兩大觀點的應用:動力學觀點和能量觀點。解決一個物理問題也是主要是從這兩方面入手。而對於具體的物理學中的有些知識,涉及到多個因素,是由多個因素共同決定的。有些同學對這些知識沒有全面、正確地理解,而是只考慮其中的某個因素,以偏概全,因而造成一些錯誤。
學生處在千變萬化的世界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生活觀念和經驗,有些生活經驗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錯誤的。如果不按照正確的思維習慣,想當然,就容易犯錯誤,形成思維定勢。要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就要求學生多觀察身邊的物理現象,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多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常問問為什麼會發生這類現象,只有養成勤於觀察、認真思考的習慣,隨著生活經驗的豐富,學生才能逐漸地少犯這類錯誤。
物理創新思維是物理思維活動中的高級過程,是個人在已有物理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從某些物理現象、物理過程和物理事實上形成新概念、建立新規律、完成新理論的思維過程。培養和訓練學生和物理創新思維能力是能夠在物理教學中扎扎實實、認認真真做好的。在物理教學中以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課外活動為主要渠道,通過挖掘教材中的創新教育因素和實施啟發式的科學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大有可為的。
5. 有效運用數學工具
數學是物理學研究和發展不可缺少的理論思維工具,是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正確運用數學工具表達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牛頓是偉大的物理學家,也是偉大的數學家。他的萬有引力定律就是數學知識的完美運用,教師在授課這一節時可以重現牛頓當時演算推理的過程。而近些年高考考綱要求和壓軸題型的考察,都要求學生有效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物理問題。所以在教學生強調物理離不開數學,是勢在必行的。
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是靠課堂上教師的簡單灌輸或單純地解題就能培養,而是在實踐活動中,將科學的思維方法滲透到教學中的每個環節,在教師的啟發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之中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維習慣。要經常地創設問題情境,有意識地多角度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能力。
四、情感交流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催化劑」
人是感情動物,人與人之間一句平常的問候與關心,困難時刻一句鼓勵可以人與人關系更加親切。物理學習本來就顯得枯燥,因此更加要求物理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交流,讓課堂變得活躍,讓師生關系融洽,這樣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1.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最直接的參與者,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要使他們喜歡這種場所,主動的學習,就必須改變「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傳統模式,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要有效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巧設難點,啟發學生的想像,滿足學生探究心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學生不會被動地接受學習 ,而是主動去探究知識,並享受到交流、發展的樂趣。
2.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活動,只有師生互動,才能順利完成。良好的情感互動是課堂教學順利完成的基礎。因此,每堂課當走進教室之前都要調整好自己的精神狀態,以飽滿的熱情面對每一位學生。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消除了學習的焦慮,釋放自己最佳的學習能量,積極的投入學習,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之外朋友式的交流更加可以加深師生情感,教師的微笑是最好的途徑。表現好的,給他一個贊許的微笑,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有待進步的,給他一個鼓勵的微笑,讓他有進步的信心;犯了錯的,給他一個期望的微笑,讓他有改錯的勇氣。
只有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進行有效的交流。在教學活動中,多與學生交流和溝通。討論物理學習中的問題,方法,共同提高。這種溫馨的交流可以讓學生更加對物理感興趣,才會投入更多精力在物理學習之中。
五、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具體方法
1.重在落實常規
突出常規工作的重要性是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其核心是抓好細節,重在落實。而這種落實來源於教師敬業奉獻精神,來源於教師不斷地要求學生做到一日三常規:認真預習,認真聽課,認真復習和反饋。只有不斷強調常規,學生才能夠不斷進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他的都是空談。
2.多做學法指導
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畢竟在學習上還是有一些心得,可以多給學生指導,指導如何去理解一個物理概念和規律,如何突破重難點。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正確,直接影響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創造機會,指導學生如何學習,使他們不但能「學會」而且能「會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認識知識發生、發展過程,進行思維訓練、探究性活動訓練,盡可能地讓學生掌握較多的學科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 加強教師自身修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言行有可能就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高中學生的模仿能力極強,教師怎麼講解,怎麼思維,學生也會跟著做。比如教師的書寫,講話的方式,甚至對人對事的態度都會影響學生。物理的學習更需要教師的示範,比如一個物理概念的建立,一個物理規律的得出,直接影響學生如何去理解和思考。物理教師更要加強自身修養,讓學生明白只有好的行為和思維習慣才會成就好的物理學習效果。
4. 學會「借力」
任何學科教師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我們需要藉助外界力量,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 。比如先進的教學設備,多媒體的有效運用,運用以人為本的先進教育理念。來自班主任的力量不容忽視,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很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與班主任多溝通交流,讓班主任多跟學生講解學習物理的方法。並對不好的態度和方法及時引導。此外還有學校,家庭,社會的力量,都是可以借用的。
5. 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促進學習習慣的形成及鞏固
對於學生來說,老師的肯定更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可以適當的獎勵,當然這種獎勵最好可以來自小組的共同獎勵。可以把班上同學分成若干物理學習小組,然後每次測試和對於各個小組進步情況量化,對於學習較好小組表揚,表現暫時落後小組以成員寫認識的形式總結。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讓小組內部相互幫助和鼓勵,小組之間你追我趕,有助於學習習慣的形成和鞏固。
學習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需要師生共同配合,不懈努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將有意的教學指導作用融於無意的學習活動中,堅持以導為主,引導和督促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逐步養成學習物理的良好習慣,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6. 如何有效培養學生高中物理自主學習能力
1 激發興趣是培養能力的前提
要想使學生學好物理,必須是學生有興趣學,最終在興趣的驅動下提升物理學習能力,實現有能力學.興趣是推動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可以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有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就會自覺地去提高學習物理的能力.因此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偉大的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怎樣才能做到激勵、喚醒、鼓舞,很重要一點就是要激發學習的興趣.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1 精心設計導入環節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首要環節,精心設計的導入,猶如戲劇的序幕,可以在學習新課一開始就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習的興趣,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導入新課時就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那整個教學過程就有了一個好的開端.在導入新課即將完成時,除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外,另一個任務是讓全體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學習目的,這樣的課堂才能樂而不散.
1.2 注重情境的創設
以前的非生命化課堂教學以學生盡可能多地掌握知識為終極目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培養目標形同虛設,試想:自我感覺皆已喪失,那麼,對他人、對社會的關愛又從何談起?這樣的教學談何價值?因此,當今的生命化課堂教學追求人格心靈的完整、個性的發展和情感與興趣的滿足.通過課堂互動,師生雙方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境界.正因為如此,精心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顯得尤其重要,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快樂的事.
1.3 優化教學手段
隨著社會信息量日益增大,教學手段日趨現代化,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已不能適應現代化教育的要求.多媒體技術的發展、運用和推廣,為中學物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變革提供了前所末有的機遇.多媒體計算機使圖、文、聲、像集於一體,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充分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做好學法指導
有效的學習必須是有序的學習,學生對物理問題的理解以及學習經驗不如我們教師,我們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做好助手,給予其學習方法上的指導.
2.1 做好課前准備
除思想上和文具上的准備外,還有更重要的實質上的准備:課前預習.每一個人的基礎不一樣,准備不會千篇一律,但大致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復習上節課所學過的內容,二是預習熟悉新課內容.復習要抓重點,預習不是看小說,要注意新課疑難問題,帶著問題去聽老師講課.
2.2 上好每一節物理課
如何才叫上好每節課呢?筆者認為應該引導學生有節奏地處理每個學習環節,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1)通過本節課想一想我學會了什麼?我掌握了哪些知識?
(2)處理好聽課和筆記的關系;聽好課是主要環節,筆記是只需記下簡單的關鍵詞語和圖形即可,抄黑板不是筆記的目的,而是為課後的復習提供依據.
(3)處理好聽課和思考的關系;以聽課為主,沒有聽懂的暫不要思考,課後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2.3 搞好復習
及時地復習有助於知識快速、穩固地納入知識體系,首先明白自己在知識能力上的缺陷是什麼,下功夫把最薄弱的部分補上,先重點再一般,及時復習,學會一單元,就系統復習,形成並構建知識網路,達到「熟能生巧」.
2.4 做好作業
(1)在復習知識內容的基礎上作業;
(2)規范解題步驟;
(3)對批改的作業要及時反思和糾正;
(4)通過總結和類比,鞏固知識,最終達到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物理問題.
3 強化物理過程教育和思維方法滲透
物理學習過程應該從學科特點出發,我們的教學要強化過程教育,同時注重思維方法滲透,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提升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筆者將蘊含物理思維方法的教學過程分為螺旋式上升的三個階段
3.1 從物理感覺過渡到物理知覺
高中物理知識源於人們對生活中和自然中現象的思考,感覺是認識的初級形成,是一切知識的源泉,它屬於認識的感性階段.物理概念、規律的形成都需要經過分析大量的物理現象及物理實驗的驗證,才能使其感知主體,形成對物理過程的整體認識.
例如,在學習自由落體時,重的物體下落快,輕的物體下落慢!就是觀察後的一種感覺,繼續觀察,完全相同的2張紙,一個揉成團,一個平攤下落,結果下落時間不一樣.那麼,對物體下落有了新的認識,從感覺到知覺的過渡,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猜想.
思考:下落時間與質量似乎沒有關系,那麼是什麼導致了平攤著下落時間變長了呢?是什麼因素導致的呢?很自然地理解這是因為空氣阻力的緣故.
猜想:如果不計一切阻力,物體自由下落,那麼情況又該如何呢?
物體將只受重力,加速度相同,落地時間一樣.
3.2 從物理知覺過渡到物理表象
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學生形成了物理知覺,則其大腦開始對客觀事物或物理現象進行初步分析和綜合,這是學生開始用物理思維的一個重要一環.有了物理知覺由此出發,結合自己頭腦中原有的物理概念和經驗,通過抽象可以實現由物理知覺向物理表象的過渡,即用物理語言抽象地概括物理知覺,不過這一過程還屬於感性認知階段,仍屬於人們對事物直觀特徵的一種心理反映,不過有了具體的表象,為接下來的思維的發展和形成物理概念和規律,搭建了平台. 3.3 從物理表象到抽象思維
對於學生的學習而言,表象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抽象,但是對於物理概念而言屬於非本質的東西,僅僅靠表象,我們很難發現最為本質的物理規律,即需要我們學生用理性思維,去思考表象背後最為本質的東西,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升華,最終建立正確的概念,發現更為精確的規律.實踐經驗表明,只有這種由現象到本質的分析研究,才能形成正確的認識.
4 高度重視演示實驗
4.1 藉助演示實驗豐富學生感性認知
高中物理教材中物理概念比較抽象容易混淆,學生普遍感到物理「難學」,演示實驗具有形象真實、生動有趣的特點.課堂演示實驗比生硬的講解概念更能豐富課堂氣氛,同時能為學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規律前營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學生感受更深.所以我在教學中,必須高度的重視演示實驗.
例如「微小形變」學生缺少感性認識,用玻璃水瓶進行演示時,可把硬玻璃瓶給學生擠壓,讓他們事先感覺在手壓力的作用下,憑眼睛是無法察覺是否發生形變,順勢利導假想堅硬的玻璃換為軟礦泉水瓶會有什麼變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學生爭先恐後的思考容器的體積發生變化課堂氣氛就活躍起來,提示體積變化不大該如何放大?指導學生在水瓶瓶塞中塞入一根內徑約1 mm左右的玻璃管,再擠壓玻璃瓶,演示台前面學生能較清楚的發現玻璃管水柱上升,但後排學生不易發現.進而再引導學生思考在瓶中滴些紅色水,並在玻璃瓶後用白色紙屏襯托的方式明顯的再現玻璃瓶在外力作用下容積的變化.
4.2 藉助實驗培養學生思維嚴謹性
實驗都要用嚴謹的科學態度進行對待,特別是我們電學的一些實驗,只有規范的實驗操作才能得出正確的實驗結果.
例如:在「研究閉合電路歐姆定律」中,我們在做演示實驗之前就必須做好充分的准備,實驗時,要在理解電路的基礎上,考慮安全、操作和讀數方便,先安排好儀器再接線路.接線時,先連主迴路,再連其它部分,電源先不要接入,開關也要斷開.電路連好後要仔細檢查:電路連接是否正確,各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調到最大.接通電源,合開關時應採用躍接法(輕合開關立即斷開),同時觀察各儀表是否正常,一切正常時再緊合開關,開始實驗.實驗完畢後,將儀表調到安全位置,斷開開關,拔下電源插頭,拆線時先拆電源,將儀表導線整理好.
7.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提高高中物理力學解題能力的措施:一、認真審題,明確對象,聯想圖景,啟動思維。二、弄清概念,策略認知,分配注意,發散思維。三、運用規律,感知范圍,網路信息,邏輯思維。四、設疑開拓,點撥解惑,觸類旁通,深化思維。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的解頤笑語,有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智中見志的特點和功能;生動有趣的實驗,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課題,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學生面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引人入勝,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樂趣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8. 如何培養高中生物理探究思維品質和能力
一、創設物理思維情境,激發個性思維的方式,引發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二、拓寬物理思維渠道,培養個性思維的能力,強化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
三、提供物理思維空間,展示個性思維的過程,利用例題、習題培養學生思維。
四、寬容物理思維缺陷,尋找個性思維的亮點,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
五、探究物理思維規律,提供個性思維的機會,梳理科學探究的意識。
9. 高中物理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學好物理
導語: 目前,高中生在學習物理時反映出來很多問題,如要領不清、基礎不扎實,綜合分析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差;知識面狹窄,自學能力差;學習物理知識時,只是浮光掠影、死記硬背,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解答物理問題等。
一、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巴甫洛夫認為:“重要的是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的總結,認識一個科學家的方法遠比認識他的成果價值更大。”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物理最重要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重視物理過程的分析和物理模型的建立。
首先,作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要指導學生將復雜的物理過程、物理現象中最本質的東西抽象出來,將其模型化,並能總結出基本規律。其次,實驗也是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教師在物理實驗中應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的全過程,教給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思路和實驗技能技巧的訓練。另外,在學生學習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時候,要將研究問題的重要思想方法揭示出來,以幫助指導學生掌握這些正確的學習方法。
二、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
人的一切學習都包含有記憶,記憶是智慧的倉庫,是智力活動的基礎和源泉。物理學科的記憶是物理學科智力活動的基礎,也是物理學習的倉庫。沒有豐富的物理知識信息儲藏庫,物理學習活動這座工廠就只有停工待料。因此,高中物理教師要善於引導自己的學生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培養和增強他們的記憶力。
筆者認為指導學生記憶之前,首先要把知識系統化,以便於歸類記憶。常聽人說:“代數容易幾何難,物理、化學學不完。”物理學科的內容相當豐富,但只要稍加總結,就會脈絡清晰。把知識系統化之後,就可以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物理的正確記憶方法。物理需要記憶的知識多,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指出概念或規律的幾個關鍵字或詞,組成一句簡單話來用縮略記憶法記憶;為防止枯燥記憶,可採用編順口溜、口訣等形式幫助記憶。
具體有聯想法、比較法、規律記憶法、諧音法、歌訣法、觀察法、圖示法、目標法、因果法、表象法、公式法、類比法、歸納法、復現法等,這些巧妙的記憶方法,都能縮短記憶周期。如此指導學生科學地記憶,就可以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智慧的倉庫”,在新的'學習活動中,當需要某些知識時,則可隨時取用,從而保證了新知識的學習和思考的迅速進行。
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良好習慣
“好習慣終生受益”。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物理成績好的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物理的習慣。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養成學生好的預習、復習和認真聽課的習慣。課前要求學生認真預習;上課要求學生認真聽講,邊聽邊思考;課後要求學生結合聽課情況,再次認真閱讀課本;及時進行復習和總結,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
其次,培養學生理解問題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層層深入,使學生逐步達到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目的;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幫助學生理清前後知識的聯系,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物理學的知識結構和一般思維方法。最後,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應用物理概念和規律分析和解答物理問題的關鍵是要有正確的分析思路,而且還要有完整、准確的表達習慣。教學中物理教師要耐心指導,力爭讓學生都能夠達到規范解題的要求,形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四、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物理的信心
物理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建立起信心,只有具備了堅強的自信心,再難的事情,也能從容面對,冷靜解決。高中物理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適時地表揚和鼓勵,激發學生對高中物理學習的自信心。還可以多聯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原來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物理,增加了和物理學科的親切感,同時也體現了“物理來源於生活,最終將服務於生活”的理念。當然,還要告訴學生要有足夠的心理准備,學好物理決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有困難,肯定受挫折,但要永不言敗,增強耐挫力。
五、重視實驗,做好實驗,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高中物理實驗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習高中物理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方法。作為物理教師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實驗教學。在物理實驗中,學生的認知心理得到發展,學生的判斷能力、手腦並用能力、全面細致地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技能都得到發展。在物理實驗活動中,要讓學生成為實驗活動的主人,而教師要當好學生實驗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並對每一次實驗,都應提出明確要求。
在做實驗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實驗的原理及步驟,注意觀察,做好每一個實驗。在實驗課教學中,除了注意做好實驗預習的指導外,更要注意實驗過程的指導和實驗數據、現象的分析指導;對於實驗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要求學生注意動手、動腦,自己解決。
當然,在物理實驗教學中,還要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啟發學生勤於思考,通過這樣的邊實驗邊思考活動,不但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對知識點的理解,而且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還能讓學生體會到“發現”和“獲得成功”的快樂。
總之,在高中理科中,物理是不太好學的一科。要想讓學生學好高中物理,教師就得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科學的記憶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多動腦、勤思考、重視實驗。這樣的話,學好物理也就不難了。
10. 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能力
「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教學中要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要切實培養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要通過觀察現象,觀看演示和學生自己做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要通過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識的運用等,培養學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綜合、推理和判斷思維能力以及科學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口頭交流能力。要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處理問題能力,以及獲取新知識和創新能力等。 針對「教學大綱」中提出的學生這幾方面能力培養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這幾方面的能力呢? 1、客觀對待學生實際情況,因才施教 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已觀存在的,教育的目的在於針對學生實際因才施教,不斷提升學生水平以及學生間的差距,從而使所有學生的能力都得以培養和升。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千方百計地努力使全體學生達到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預定的最基本的教育目標和教學要求。 另一方面則應創造條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開動思維,通過自我開拓,舉一反三,加深對學到的知識內容的理解。並在這種自我開拓的過程中,使自己的獨立工作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如果老師把本應屬於學生自我開拓的內容,即心得體會,經老師開拓後灌輸給學生,盡管這些老師是想使學生學得更深入一些,完全出於好心,也非常辛苦,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基礎差的學生反而會感到物理內容高深莫測,分不清主次,而處於被教師牽著走的被動狀態。久而久之就會逐漸喪失了學習物理的興趣與信心,覺得自己不是學習物理的料,處於一種「痛苦的學習」之中。而基礎好的學生則由於失去了自我開拓、舉一反三的機會,獨立工作能力也得不到鍛煉和提高。 所以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應認真貫徹因才施教的原則,注意研究學生的學習基礎、實際水平、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設法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物理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能夠積極地、主動地獲得知識和提高能力。 如果學生沒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那麼無論老師如何努力,都無法使學生取得好成績。在教學中,老師要注意啟發學生積極開動思維,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講解不求過細,要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獨立鑽研的空間。要鼓勵學生獨立地鑽研問題和解決問題。要教育學生自己歸納所學到的知識和方法,經過獨立思考,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形成正確的認知結構,並提高獨立工作能力和自學能力。總之老師的責任是教會學生學習,而不是代替學生學習。 教學的要求不是封頂的,高中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都很強,物理教學應激發學生對各種物理現象及問題的興趣。教師不應因為學生所提的問題超出教學大綱或高考考綱的要求范圍,便要求學生這也不要去想,那也不要去問,其結果就會使學生探求的慾望和創新的意識受到抑制,久而久之便會使學生陷入一種墨守成規,一切為了應試的「痛苦的學習」之中,這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對培養人才特別是優秀人才是十分有害的。 2、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教學必須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對重點的概念和規律要力求理解得更深一些,並充分發揮這些重點的概念和規律在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方面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突出基本現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教學。 老師在講解物理概念時,一定要重視得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過程。要通過對實例、演示或實驗的分析,或者理論的推導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結論,使學生清楚地了解物理知識形成的過程。老師要注意通過對物理現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講解過程,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發展他們的智力。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注意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知識要逐步積累、擴展和加深,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等要逐步提高,不能要求過急過高。否則就可能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物理的興趣。 課堂教學的重點必須放在對基本現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講解上。絕對不應該用講解大量例題,來代替對基本現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講述。應該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首先放在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上,而不應該急於做大量的習題。 學習物理的目的不是為了解題,決不能把老師講例題,學生做習題作為課堂物理教學的核心或重點。當然,講解適當數量的例題是必要的,但不是愈多愈好。同樣在學生對基本現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等基本內容已有充分復習、理解的基礎上,做一定數量的習題是必須的,但也不是愈多愈好。 學生做習題的目的,一是檢查自己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是否真的理解了,是否能夠在實際問題中靈活地運用它們。二是通過做習題,鍛煉並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邏輯推理、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所以學生每做完一道習題,都應總結一下,看看通過做這道習題,自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上有那些新的體會。檢查自己是否能獨立地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對習題中所給的物理狀態、物理過程和物理情景產生的原因和有關的條件等等是否能獨立地弄明白,能否獨立地進行邏輯推理。 所以每做一道習題,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是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如果對學生的要求太高超出學生的實際能力,這樣不但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會削弱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理解,使學生失去對學習物理的信心和興趣。 目前在中學中普遍存在著所謂「題海」戰術,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盡量多熟悉一些題型和解法,以便日後在參加高考時能適應高考,取得好成績。但是,就是從提高學生高考成績來說,「題海」戰術的收效甚微,而弊端甚多,它不僅浪費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更不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從近些年來的全國高考物理試卷來看,特別是近幾年高考模式的不斷改變,高考物理對考生知識面的廣度,考生的綜合能力的要求明顯提高。從使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這一角度來看,採用符合教學規律的教與學的方法,其效果也應該比「題海」戰術好。 3、注重實驗,提升整體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是物理教學的基礎。在我國,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新課程提倡在課程實施中引導學生質疑、探究,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探究性學習作為與接受性學習相對應的一種學習方式,是進行創新教育的載體,是學習科學的核心方法。 探究教學實質是將科學領域的探究模式引入課堂,使學生通過類似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並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利用物理實驗開展探究教學有助於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物理學是實驗學科,通過觀察自然現象、進行演示和學生實踐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這是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必要基礎。進行演示和學生實驗對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須要大力加強演示和學生實驗。 目前有的物理教學中存在對實驗不夠重視的傾向。每個學生實驗都必須要由每個學生實際動手操作,演示實驗也一定要做並且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現象,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認真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實驗能力、觀察能力。總之實驗教學要落實到學生動腦動手上。 4、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學生能力的培養是相當復雜的。有些人總希望能總結出一些很具體的幾條內容,以為只要教了這幾條很具體內容後,學生的能力就提高了。這種看法實際上是把能力「知識化」了,把能力的培養簡化了。 關鍵是要使學生有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踏實的學習作風。老師在講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時,要思路清晰,使學生理解其中的道理,領會研究問題的方法。要重視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應用,使學生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物理現象、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有真正地打好基礎才能談上全面提高能力。延伸閱讀:淺談高中物理教學培養能力本文轉載地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