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上好初二物理開學第一課
1、八年級物理教材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出發,在知識選材上,適當加強聯系實際、適當降低難度,既考慮現代生產撥展與社會生活的需要,又考慮當前大多數初中學生的學習水平的實際可能。
2、在處理方法上,適當加強觀察實驗,力求生動活潑,既有利於掌握知識,又有利於培養能力、情感和態度,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的同時,獲得素質上的提高。教材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自己的目標。
3、在內容選配上,注意從物理知識內部發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潛能,積極推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4、在學習方法上,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實踐,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的實際活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科書採用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構的體系。
5、這樣編排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教科書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學生當作第一讀者,按照學習心理的規律來組織材料。
6、全書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實踐活動和物理科普講座,每章開頭都有幾個問題,提示這一章的主要內容並附有章節照片,照片的選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學習時心中有數。
7、章下面分節,每節內都有些小標題,幫助學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課題、講述知識、歸納總結等環節,以及實驗、插圖、練習中,編排了許多啟發性問題,點明思路,引導思考,活躍思維。許多節還編排了「想想議議」, 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討論的問題,促使學生多動腦、多開口。
② 八年級物理上第一節課應該說點啥
先做自我介紹,要有一個漂亮的出彩的的亮相。這個開場白,要介紹自己的姓名和求學經歷,這是最吸引學生的,要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一個博學的人,從而從心裡喜愛和敬佩老師。
再講講對物理科目的認識,最好是聯系現實社會中的一些具體的實際例子,來突出物理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突出物理在個人修養提高方面的重要性,突出在考學中的重要性,激發學習興趣,鼓舞士氣。
再介紹本學科的學習方法。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別人的教訓,根據自己的心得來現身說法,把自己的一些竅門和絕招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知道怎麼學,怎麼做。
最後大致介紹學習內容,學期目標,自己的教學計劃,自己的授課習慣,講課特點,課堂要求,並且對學生應該達到的程度做出明確的說明,以便更好的接受和適應老師。
③ 淺談如何上好初中物理第一節課
盤縣柏果中學 楊玉富 我從教二十年來一直教中學物理,到今天我一直認為上好八年級物理第一節課是非常重要的。八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接觸物理,對物理充滿好奇,充滿對新增科目的嚮往和期待。所以第一節課上得是否成功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是開啟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是把學生引向知識海洋的風帆。 本節課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喜愛物理,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並樹立學生認真對待物理信念。 一、利用有趣的物理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每年我接八年級物理課時,為上好第一節課煞費苦心的選擇恰當的實驗。目的是要通過做實驗讓學生體會物理真奇妙,書上的已有的實驗學生在預習課本的時候已經看到,有些學生可能已猜到答案,或有些興趣極濃的學生已經自己在課前做了實驗,如果只完成書本上的實驗,學生就沒有了新鮮感。所以我認為必須補充幾個書上沒有介紹過的實驗。補充的實驗要容易做且要有趣,如「杯子吞雞蛋」、「竹筷生根」「樓梯燈雙控電路」等有趣的實驗。首先指導學生完成書上的實驗,再給學生演示自己補充的實驗。我還找了一副老花鏡,讓一個同學替下她的近視眼鏡,讓她向班同學說下她的感受。她說:「戴上這眼鏡看書上的字怎麼比不戴眼鏡時更模糊了。」這些實驗結束後,學生情緒高漲,所有的學生都感到物理真奇妙,不可思議。我問:「想知道是什麼原因嗎?」「想知道」學生回答到,我說到你們只要認真對待物理以後都會知道的。 二、用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物理知識的廣泛應用挖掘興趣 任何知識,只有與生活、生產相結合,才會有活力。日常生活有許許多多物理現象是學生接觸過的,感受過的,我們可以利用它們,進一步挖掘學生的興趣。 學習物理,不只是因為物理有趣,更重要的是因為物理有用,用所學物理知識服務於社會,才是學習物理的最終目的。無論是在工農業生產中,還是在高科技領域中,物理知識的應用都極其普遍。如電的廣泛使用、現代化的各種通信方式、宇宙飛船的升空等。建立在服務於社會的基礎上的興趣,才是牢固的興趣,才是有意義的興趣。 三、利用物理學史,為學生指明方向 通過前面的學習,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都很興奮,這時要抓住時機,說明要學好物理,僅憑興趣還遠遠不夠,要做到:1、勤於觀察 勤於動手;2、勤於思考 著重理解; 3、聯系實際、聯系社會。除此之外,還需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踏實的多思的學風。我講了一個牛頓為了一個實驗忘記自己請來的客人的故事及安培利用馬車後背當「移動黑板」的故事。說明無數科學家對科學的執著,才使他們獲得成功。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的學生懂得了如何去學物理。學物理既要有興趣更要有毅力,這樣才能學好物理。對於沒有毅力的學生,你也不要感到沒有希望,老師會和你一起培養毅力的。 這節課這樣上完以後,學生們開始注意觀察,開始提問題,自己想辦法設計實驗,大家互相幫助、鼓勵,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同時同學們明確了方向,看到了美好的前景,有利於今後的物理學習。 總之,上好第一節課,會學生終生難忘,是這節課把他帶入了有趣的物理世界。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一代人,會使更多今天的學生成為明天的物理學家。可見上好第一節物理課是多麼的重要。
④ 初二物理新人教版上冊第一節教案
初二物理的第一節課對於同學們來說應該很重要吧,所以教師應該做好教案,給同學們留下印象深刻的物理第一節課。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初二物理第一節教案,希望對您有幫助。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2.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別。
二、過程與方法
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培養對科學技術的熱愛。
教學重點:使用適當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教學難點:誤差的產生。誤差與錯誤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速度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要計算速度必須知道什麼量?怎樣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測出汽車的速度?必須要測出相應的時間,看來測量時間對於生活和科學研究非常重要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如何准確地測量時間。
二、新課學習
一時間的測量
1.計時工具
教師概括介紹計時工具的發展變化過程。在古代,人們用日晷、沙漏等器具來計時。16世紀後,歐洲出現了有重錘的擺鍾,近代機械式鍾表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利用石英晶體製成了穩定、輕巧、方便的電子鍾表,它們一天的偏差不超過0.5秒。目前最准確的計時裝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鍾,30萬年的偏差只有1秒。讓學生看課文了解古代和現代的幾種計時工具。
學生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古代人和現代人測量時間的工具、測量方法?
簡要介紹日晷、沙漏計時原理:
日晷guǐ:在太陽照射下垂直於日晷圓盤上的桿在圓盤上形成影,隨太陽升降運動,不同時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對應位置標上對應的時刻,就可以用來計時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數量的沙子,根據漏下的沙量計時。
2.時間單位
復習學過的時間單位及單位間進位制率。
了解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了解「秒」的准確定義:銫原子振動9192631770次所需的時間定義為1s。 認識時間單位的符號:小時h、分min、秒s。
3.停表的使用:練習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測量自己一分鍾內脈搏跳動的次數,然後用脈搏估算一段時間;用繩子綁住一支筆做成一個擺,測量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
第二課時
二長度的測量
了解了國際單位制,我們知道不只是時間有國際單位,長度也有國際單位,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研究長度的測量,了解長度的單位。
1.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
1讓學生說出所知道的長度測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後教師出示一些常用的測量工具刻度尺、捲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讓學生觀察。
2讓學生找出身體的哪些部位可以做為「尺」。
①伸開手掌,從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離,稱為「一柞」。
②伸開兩臂的長度,大約等於身高;人步行時,平均一步的長度;某一個手指的寬度等。
2.長度的單位
1復習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單位間進率。了解長度單位還有微米、奈米等。
2閱讀課文了解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了解「米」的准確定義: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內所經路徑的長度定義為 1米。
3認識長度單位的符號及單位間進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奈米nm
1km= 1000m= 10m; 1dm= 0.1m=10 m; 1cm= 0.01m=10 m;
1mm= 0.001m=10 m 1μm= 0.000001m=10 m; 1nm= 0.000000001m=10 m
3.閱讀課文了解一些物體的長度或物體間的距離。
4.刻度尺的使用:應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緊靠被測物體;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5.學生分組實驗。
1測量物理課本的寬度
2測量硬幣的直徑、硬幣的周長。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幣下進行測量,直徑的位置難以判斷,會使測量不準確。只能用間接的方法進行測量。
方法1卡尺法:如左圖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幣緊壓在桌面邊緣;藉助兩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來進行測量。或用一隻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右圖,用兩把三角板緊夾住硬幣, 均可從刻度尺上讀出硬幣的直徑d。根據公式L=лd 求出硬幣的周長。
方法2滾輪法:在紙面上畫一條直線,讓硬幣從某個記號開始,在紙面上沿直線滾動n周記下終點。測出線段長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長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幣的直徑d=s/nл。
方法3替換法:把硬幣放在紙上,貼著邊緣用筆畫上一圈,再剪下對折,然後用刻度尺直接測量圓的d,即為硬幣的直徑。根據公式L=лd求出硬幣的周長。
方法4化曲為直法:拿一紙條緊貼著硬幣邊包幾圈,用一大頭針在紙條上扎穿一個孔,然後將紙條展開平放,用刻度尺測出相鄰孔間的距離L,就是硬幣的周長。根據公式d=L/л求出硬幣的直徑。
3測量一頁紙的厚度,探究:紙的厚度為10 -4m,用毫米刻度尺測不出一頁紙的厚度,也測不出二頁紙厚度,但是能測出上百頁紙的厚度,而一頁紙的厚度只要把測出的厚度除以總張數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測少法測量時取若干頁紙紙的頁數要足夠多,壓緊後,用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總厚度L,然後將總厚度除以紙的頁數n,求出每頁紙的厚度l=L/n。
4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測量道理與測量一頁紙的厚度相同以多測少法。
測量方法:找一支圓鉛筆,把細銅絲捋直,將金屬絲在鉛筆上依次密繞適當的圈數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
量出這個線圈的長度l,再將線圈長除以圈數所得的商就是金屬絲的直徑d=l/n 。
總結得出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貼近被測物體;刻度尺要跟所測物體的長度平行;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測量結果=數字+單位
三誤差
任何實驗測量結果不可能是絕對准確的,由於受所用的儀器和測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測量長度實驗中,有的同學讀刻度尺示數可能估計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學估計的可能小一些,而一個物體它的真實長度總是一定的,這個真實的長度叫做真實值,所以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必然存在差異,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
由於儀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確,實驗者對實驗的觀察總會有偏差,因此誤差總是存在的,不能消滅,但盡量減小誤差。
錯誤與誤差不同:錯誤是指不按實驗、操作的有關規定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測量方法產生的,所以只要嚴格按要求去做,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的平均值 會更接近真實值,誤差較小。
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種差別就是誤差。
錯誤:由於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兩者區別:誤差不能消除,但可以減小,例如多測量幾次。
錯誤可以消除。
三、小結
1.時間的測量:時間的單位、測量時間的工具、停表及手錶的正確使用。
2.長度的測量:長度的單位及換算關系,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長度、誤差。
四、板書
第三課時
一、學習目標:
1、知道平均速度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
2、了解平均速度表示物體某一時間段或某一?a href='' target='_blank'>範文詰鈉驕?炻??/p>
3、了解瞬時速度是表示物體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快慢。
二、學習過程:
一、認知准備
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是:
1是在運動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 。
2是在運動路程相同的情況下比較 。
2、速度是用來表示物體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速度的計算公式:v = 。其國際主單位是 。
3、我們把 叫做速度。
4、如果物體沿 運動,並且速度大小 那麼我們就把這種運動稱為勻速直線運動。
5、想一想:什麼是變速直線運動呢?
二平均速度
引入:事例①100米賽跑;②50米游泳;③一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四中門口——衛生院門口啟動、加速、剎車、最後停止。
討論:①上述三個事例中分別是什麼運動? ②怎樣比較每位運動員的快慢?
③怎樣描述時快、時慢的汽車的運動快慢?
因為汽車時快、時慢我們不好描述它是運動的快還是慢。所以我們用平均速度來粗略、籠統地描述汽車在某一時間段內或某一路段內的整體平均快慢。
如果我們用刻度尺測出四中門口到衛生院門口的路程S=500m,用秒錶測出該汽車從四中門口到衛生院門口所費的時間t=30s,就可以算出汽車在這段路程或這段時間內每秒平均行駛的路程,從而描述出了汽車的運動快慢。請同學們算一算該汽車的平均速度 = 。
1、意義: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 物體快慢的物理量。
2、概念:平均速度表示運動物體在 內或 內的整體的快慢情況。
3、公式: = 。其中 表示 , s表示 ,t表示 。
注意:s與t是對應關系。S指某一段路程,t指運動這一段路程所費的時間
4、強調:1求平均速度時必須明確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時間;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變速直線運動中,運動物體在全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於運動物體在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
4在實際生活中,一些做曲線運動的物體的快慢程度,也常用平均速度描述,這樣可以使問題簡單化。
當堂練習:某同學從家走到學校,前5分鍾行走了360m後,中途和同學站著聊天2分鍾,再以1.5m/s的速度走完剩下的600m,求:○1這位同學前5分鍾行走的平均速度。○2這位同學後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③這位同學從家走到學校的平均速度。
三瞬時速度
1、瞬時速度:瞬時速度是精確表示運動物體在某一瞬間或某一位置的快慢情況的物理量。如:炮彈剛出炮口那一時刻、那一位置的速度;汽車行駛時,剛好經過我校旗桿時那一時刻、那一位置的速度。
2、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比較
1區別:平均速度是粗略反映運動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整體運動情況,而瞬時速度是精確反映運動物體在運動過程的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運動情況;
2聯絡:在勻速直線運動中,任何時刻的瞬時速度和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平均速度 。
四平均速度的測量
1、在操場測量你正常步行、競走、跑步的平均速度。測量的依據原理是 ,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和 。
2、測量自己正常步行、競走、跑步的平均速度。將測量的資料填入下表:
路程/m 時間/s 速度/m/s
⑤ 如何上好八年級物理的第一節課
首先要吸引學生們的興趣,比如列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先讓他們分析,再予以解答;
其次物理是屬於自然科學類學科,多給學生們動手機會,自己動手印象才能更深刻。
最後就是一些教學方法了,比如表揚、激勵、樹立典型等等。
⑥ 怎樣上好第一節物理課
八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接觸物理,對物理充滿好奇,充滿對新增科目的嚮往和期待。所以第一節課上得是否成功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是開啟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是把學生引向知識海洋的風帆。 一、利用有趣的物理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上好第一節課要選擇恰當的實驗。目的是要通過做實驗讓學生體會物理真奇妙,書上的已有的實驗學生在預習課本的時候已經看到,有些學生可能已猜到答案,或有些興趣極濃的學生已經自己在課前做了實驗,如果只完成書本上的實驗,學生就沒有了新鮮感。所以我認為必須補充幾個書上沒有介紹過的實驗。補充的實驗要容易做且要有趣,如「杯子吞雞蛋」、「竹筷生根」「樓梯燈雙控電路」等有趣的實驗。首先指導學生完成書上的實驗,再給學生演示自己補充的實驗。我還找了一副老花鏡,讓一個同學替下她的近視眼鏡,讓她向班同學說下她的感受。她說:「戴上這眼鏡看書上的字怎麼比不戴眼鏡時更模糊了。」這些實驗結束後,學生情緒高漲,所有的學生都感到物理真奇妙,不可思議。問:「想知道是什麼原因嗎?」「想知道」學生回答到,我說到你們只要認真對待物理以後都會知道的。 二、用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物理知識的廣泛應用挖掘興趣 任何知識,只有與生活、生產相結合,才會有活力。日常生活有許許多多物理現象是學生接觸過的,感受過的,我們可以利用它們,進一步挖掘學生的興趣。 學習物理,不只是因為物理有趣,更重要的是因為物理有用,用所學物理知識服務於社會,才是學習物理的最終目的。無論是在工農業生產中,還是在高科技領域中,物理知識的應用都極其普遍。如電的廣泛使用、現代化的各種通信方式、宇宙飛船的升空等。建立在服務於社會的基礎上的興趣,才是牢固的興趣,才是有意義的興趣。 三、利用物理學史,為學生指明方向 通過前面的學習,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都很興奮,這時要抓住時機,說明要學好物理,僅憑興趣還遠遠不夠,要做到:1、勤於觀察 勤於動手;2、勤於思考 著重理解; 3、聯系實際、聯系社會。除此之外,還需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踏實的多思的學風。我講了一個牛頓為了一個實驗忘記自己請來的客人的故事及安培利用馬車後背當「移動黑板」的故事。說明無數科學家對科學的執著,才使他們獲得成功。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的學生懂得了如何去學物理。學物理既要有興趣更要有毅力,這樣才能學好物理。對於沒有毅力的學生,你也不要感到沒有希望,老師會和你一起培養毅力的。 這節課這樣上完以後,學生們開始注意觀察,開始提問題,自己想辦法設計實驗,大家互相幫助、鼓勵,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同時同學們明確了方向,看到了美好的前景,有利於今後的物理學習。
⑦ 如何給初二學生上好第一堂物理學課
初二物理第一堂課如果開始得好,能給初二學生一個巨大驚喜。那麼,學生對物理科的學習激情也就定下了基調。第一堂課如果開得好,能激發初二學生對物理科的學習愛好,能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被動學習轉化為參與,為今後的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那麼給初二學生上第一堂物理課怎樣開始呢?下面是我在十多年教學過程中如何給初二學生上好第一堂物理課的幾種做法。一、精心設計第一堂課的「開場白」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教材的第一節課應當成為特別的一課。學生對第一次來上課的老師懷有新鮮感,寄以種種期望,反之學生也想給新老師有個好印象,這些心理特徵正是老師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時機。有個別老師不理解學生這些心理特點。上第一堂課,見某學生表現不夠好,就板著面孔嚴厲批評,甚至揭他的老底,這是很不明智的,這樣必然對學生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不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挫傷學生對你老師的期望和對新學科學習的積極性,有的老師認為第一堂課只是一個「開場白」無關緊要,不必做什麼准備,於是漫不經心地進教室,冷漠無情地對待自己第一次接觸的學生,自然這樣的「開場白」也不會有多少積極作用。因此第一堂課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老師應該是面帶微笑,和謁可親的,而不是又凶又悍的「獅子」,也不是來勢兇猛的「母老虎」。師生之間應建立平等對話,共同發展的關系,這樣才能點燃學生愛好學習物理的熱情。因此在第一堂師生見面課的時候我有如下的幾種做法:①同學們,你們好!新學期開始了,春天也到來了,今天春姑娘把我帶來,希望把物理課程內容也像春風一樣帶著溫暖和清新,把新的知識吹入你們的心田。(適用春季)②物理是一門實用學科,生活中時時處處都離不開物理,因此學好物理實際上就等於掌握了一些生存生活的技巧。比方說:給電飯鍋通電可用來燒水做飯。但不注意也會造成觸電事故。你們知道其中的道理嗎?③同學們,你們注意過自然和生活中有些奇怪的現象嗎?比如雷電是怎樣產生的?夏天自來水管為什麼會「流淚」呢?為什麼小小的蚊子叮得我們竟無法忍受呢?④如作一些自我介紹,結合本人學習物理的經歷講述給學生,特別介紹有關物理的一些趣事,如:一杯熱水和一杯冷水同時放入冰箱中冷凍那一杯先結冰。死海不死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法國飛行員在高空中竟用手抓住一顆飛行中的子彈。等等,總之第一堂課「開場白」方法多種多樣,形式不拘一格,雖無一定之規,卻有難言之妙,教師只要注意知識性、趣味性、啟發性和靈活性樣的統一,在第一堂課「開場白」時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愛好,撥動其思維之弦,讓學生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二、認真做好趣味新奇的演示實驗「萬事開頭難」好的開頭已成功了一半,但另一半如何去做呢?以下說說自己種種做法。我給初二學生上第一堂物理課時總結合教材編寫特點:從聲、光、熱、電、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現象,給學生演示些趣味新奇的實驗。例如:1、有趣的聲學實驗將一個聲控開關,燈泡、電源、導線等連接好組成閉合迴路,要求學生保持安靜,然後老師對燈泡喊叫一聲「燈泡」隨著燈泡亮起來,接著說燈泡好乘,我一喊它,它說應。(學生大笑)2、有趣的光學實驗利用教室里的教學設備如電視機,打開電視機,手持遙控器,在教室後排用遙控器改變電視頻道兩三次,叫學生觀察然後問,你們知道其中的道理嗎?(學生產生疑感)3、有趣的熱學實驗取一個燒瓶盛上 體積的水放到酒精燈火焰上燒,水沸騰後,迅速從火焰上拿開,水停止沸騰,迅速塞上瓶塞,把燒瓶倒置,並向瓶底澆冷水,讓學生觀察。(學生很好奇)4、有趣的電學實驗將一台收音機開關打開,收聽一個電台,然後,用細繩拴住收音機,慢慢地將收音機分別放入塑料桶和鐵桶中,發現收音機放入塑料桶中對聲音不變,而放入鐵桶中時則沒有聲音了,問學生這是什麼原因?(學生很茫然)5、有趣的力學實驗取兩個外觀相同的雞蛋,一個是生的另一個是熟的,給學生觀察,並說在不能敲破蛋殼的情況下,怎樣分辨出哪個雞蛋是生還熟呢?接著老師用手同時轉動兩雞蛋叫學生觀察轉動的時間長短,這時學生恍然大悟。(學生躍躍欲試)總之,在上初二物理第一堂課中,我們老師既要精心設計好「開場白」也要給學生認真做好趣味新奇的演示實驗,這樣才能在師生之間形成一種融洽和諧,輕松愉快的人際關系,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才能使剛剛開始步入物理殿堂的初二學生感到華麗,感到物理知識的學習有用、有趣、又好玩的魅力,使他們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樹立起學生好物理的自信心。
⑧ 怎樣上好八年級第一節物理課
初中物理想學好就是要對她感興趣,初中就是對力、電有個初步的認識。生活中多觀察,課堂上跟著老師就行。如果私底下有什麼不會也可以隨時問我
⑨ 淺談如何上好初二物理的第一節課
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實驗,樂於探究。聯系實驗,聯系社會。
物理學是一種自然科學,注重於研究物質、能量、空間、時間,尤其是它們各自的性質與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物理學是關於大自然規律的知識;更廣義地說,物理學探索分析大自然所發生的現象,以了解其規則。
物理學研究的空間尺度范圍與時間尺度范圍。
物理學(physics):物理現象、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物質運動規律。
物理學研究的范圍 ——物質世界的層次和數量級。
空間尺度:
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DNA長度、最小的細胞、太陽山哈勃半徑、星系團、銀河系、恆星的距離、太陽系、超星系團等。人蛇吞尾圖形象地表示了物質空間尺寸的層次。
⑩ 八年級物理第一節課教案
法拉第曾經說過:“沒有觀察,就沒有科學,科學發現誕生於仔細的觀察之中”。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八年級物理第一節課教案,歡迎閱讀!
八年級物理第一節課教案:
第一節 走進物理世界大門
一、教學目標要求
1.知道基礎物理由力學、熱學、聲學、光學、電學等。 初步了解物質世界有宏觀、微觀、宇觀三個層次。
2.經歷閱讀、思考、討論,並動手做一系列簡易的實驗過程,初步體會學習物理與其他學科的不同方法。
3. 對物質世界產生神秘感,對物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索的慾望,初步認識 "沒有物理學就沒有現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點與難點
本節重點是讓學生了解物理學的三大社會功能。難點是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學在素質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學過程
1.情景創設
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
2.討論交流與實驗設計
教師再圍繞什麼是物理學,物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這些問題,廣泛應用生活中的器材開展實驗:
(1)要求每個學生用紙片和橡皮做落體運動實驗。
(2)學生用雙手摩擦,或用手來回與鉛筆摩擦,感受機械能變成熱能的過程。
(3)摩擦帶電實驗。
(4)利用教室中的電器,演示電的現象等。
通過上述身邊實驗,引出物理學中力、熱、聲、光、電的不同內容。並為引出物理學廣泛研究領域作準備。
3.介紹宇觀世界、微觀世界及其基本觀測方法。
結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圖1-1-1、圖1-1-2、圖1-1-3及圖1-1-4進行介紹,主要著眼於說明物理學的研究范圍: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學。說明:宇觀世界的觀測需要望遠鏡與探測器,而微觀世界的觀測與研究使用各種顯微鏡、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師也可以針對哈勃太空望遠鏡、"勇氣號"火星探測器等一些較為新奇的內容略作展開。
4.用圖片、資料、多媒體,聯系學生身邊的事實以及家居生活的現代化設備,讓學生談談對"物理學是改變世界的科學"這一論斷的初步認識。
5.介紹一些科學家的事跡
6.作業:
1.回家與爸爸媽媽一起看物理書,討論什麼是物理學?討論發生在家裡的物理現象和物理學對社會進步的主要作用。
2.寫一篇對物理學的初步認識的小論文。
3.做一些小實驗
① 靜電小實驗
② 三原色陀螺
第二節 觀察物質世界的運動
一、教學目標
1. 認識運動的普遍性,物質世界是一個運動的世界。 了解物質世界幾種常見的運動形式,對每種運動形式能舉出一些典型例子,初步知道它們和我們的生產、生活的關系。
2. 通過回憶、聯想生活中大量運動,觀察圖片、演示實驗、多媒體或動手做一些簡單實驗,經歷認識不同形式物質運動的過程,知道觀察研究不同物體運動要用不同的方法。
3. 通過對物質世界運動的觀察,知道物質世界的運動多樣性,復雜性,形成關注物質世界運動及其變化的意識。了解各種運動形式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緊密聯系。初步認識物理學的進步與人類文明發展的關系。
二、教學過程
1.導入: (談話)通過本節學習,應使每一個同學認識到物質世界的運動形形色色,但是並不是每個物體的運動大家都能認識到,需要通過觀察,有的是肉眼可以直接看到,但更多的是需要藉助儀器(望遠鏡或顯微鏡)進行觀察,有的需要通過間接觀察和思考,才能知道它們的運動。這也是為什麼本節的節名為"觀察物質世界的運動"的考慮,希望能引起學生對周圍世界各種運動的觀察和研究的興趣。
1.認識物質世界運動及運動的普遍性,滲透著運動的相對性。
①讓學生體會判斷物體靜止和運動不能憑感覺,需要有科學方法;判斷有些物質的運動如電磁波,熱運動,雖然人眼不能直接看到,但可以由電磁運動、分子熱運動產生的效應間接地觀察。
②物質的運動的絕對性、與靜止的相對性(舉例說明)
2.逐個認識基本運動形式。
①教師拿出香水,問: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不知道)教師再打開香水蓋噴,(學生回答:香水)你怎麼知道的?(聞到了香氣)香水在我手中,你們怎麼會聞到?這說明了什麼?香水分子在運動。
再充分利用教材的彩圖,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交流來進行,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分子熱運動"的認識。
②開閉電燈、收音機、學生互打手機等來認識電電磁運動。
③介紹聲的傳播、光的傳播等。這些是與學生們生活緊密相關的運動形式。
關於原子內部的運動與第一節介紹過的原子結構是密不可分的,原子內部有兩種不同運動:一種是核外電子的運動,如導體的導電是原子核最外層電子變成自由電子的運動,原子發光、煤、石油、有機物燃燒是核外價電子的運動;X光、紅外線、激光都是核外內層電子運動。另外一種是核內的運動,常見的是放射性現象,放出α、β、γ三種射線。這三種射線對生命物質都有殺傷作用,原子彈爆炸主要利用這三種射線形成殺傷力,核反應堆為什麼要築起厚厚的防護層,就是防止這些射線影響人體健康,醫療上則用γ射線殺死殘害人體健康的癌細胞。
三、發展空間
(一)"家庭實驗室"指導
(1)觀察油滴在水面上運動。
(2)與媽媽討論做飯中的物質運動形式。
第三節 認識物質世界的能量
一、教學目標
1. 知道一切物體都是有能量,不同運動形式對應不同能量。 初步了解光能、機械能、內能、電能、化學能和核能等能量形式。 知道各種能量之間可以轉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過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間進行轉化的過程。
2. 通過聯系生活,觀察教材圖片,讓學生們自己來認識常見的這些能量形式。 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初步認識不同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
3. 通過物質世界不同運動和能量形式的認識,尤其對能量轉化利用的認識,使學生們對大千世界有一個概括的具體的認識,拉近了物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到物理學就在身邊,物理學與我們人類生活、生產、社會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二、教學過程
1. 讓學生們閱讀課文,然後討論下列問題
①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聯系著哪些能量?學生們自己說說每天生活中至少應有哪些能量?
②我們日常生活中消耗的能量是怎麼轉化的,即什麼能轉化成什麼能?
③如果世界上突然沒有電能,整個社會將會怎麼樣?沒有光能這個世界又將如何?
④怎樣認識能源技術革命與人類社會進步的關系?
2.教師小結,並認識能量的轉化
(1)點燃火柴,觀察光能、內能和化學能及其互相轉化。
(2)啟閉教室內電燈、演示電能、光能和能內及互相轉化。
(3)雙手摩擦或手捋鉛筆體驗機械能、內能及互相轉化。
三、發展空間指導
1. 觀察自己家裡的家用電器的能量轉化,填寫下表
洗衣機 電燈 熱水器 電扇 電視 音響 電話 電能變成其他能量形式
2.將一細鐵絲,來回反復彎折,可以折斷鐵絲,這時發現鐵線是否燙手,分析一下這個過程能量轉化。
3.社會調查:(1)市場有一種新型手電筒,不需要電池,晃幾下就可以照明。(2)一種玩具塑料球,從高空落地彈起就可以閃出彩光。通過這些活動讓同學們感受不同能量之間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