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e等於多少物理
e等於1.6×10-19C。基本電荷又稱「基本電量」或「元電荷」。在各種帶電微粒中,電子電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們把最小電荷叫做元電荷,也是物理學的基本常數之一,常用符號e表示。
基本電荷是一個電子或一個質子所帶的電荷量。任何帶電體所帶電荷都是e的整數倍或者等於e。(誇克除外,它是已知唯一的基本電荷非整數的粒子)。
B. 物理怎麼判斷是e的整數倍
只要你是帶電體那麼你的電荷量就等於e或是e的整數倍
物理中的e是基元電荷,電荷的天然單位。
1910年通過密立根油滴實驗得出結論。
宏觀物質所帶電荷由電子得失引起,不涉及內部誇克情況,所以對於中學物理所涉及的宏觀物質所帶的電荷只能是電子所帶電量的整數倍。
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等於e或是e的整數倍
帶電體的電荷量等於最小電荷量e的整數倍,最小電荷量e叫作元電荷,e=1.60x10的副19 次冪通常取e=1.6×10^-19C
C. 急急急!高中物理中e和E的區別是什麼學了中性面後說感應電動勢,老是不知道是用e的公式還是E的公式
我物理不太好,還是說說我的見解吧你參考一下就行。E指電動勢,不變的那種,比如,測電源電動勢就是E,e指感應電動勢,最常見於交流發電的電動勢表達式e=nBsωSin...什麼的,總之是變化的。
D. 高中物理,圖中abcde電勢高低怎麼比較
本圖僅為正電荷形成的電場,所有位置的電勢均大於0。
電勢的高低可以根據等勢面判斷:b在第4條線,acde都在最外層。所有b>a=c=d=e
【答案】B
【解析】:
A. 錯誤。電場線b處比a處密集。
B. 正確。a比b距離正電荷遠,a點電勢低。
C. 錯誤。c和d點位於同一電勢(等勢面),移動負電荷,電場力不做功。
D. 錯誤。正電荷沿著虛線從c到e,穿過了高等勢面,電勢能先增大後減小。
E. 物理E的四個公式
定義式:E=F/q;點電荷:E=KQ/r;勻強電場:E=U/d。
E有很多解釋:
1、能量:單位:J(焦耳),Ek為動能,Ep為勢能,E0為光子能量(E0=hγ),E總為系統總能量,ΔE為質量虧損釋放的能量(ΔE=mc^2)。
2、場強:單位:N/C或V/M,其中E=F/Q=U/d。
F. 物理Em e E的區別
Em=NBSW e=Em×sin(wt):閉合的導線框在均勻磁場中旋轉。
E=BLV:直導線垂直切割均勻磁場。
使用的前提條件不同,物理公式都是有前提條件的。
G. 高中物理中e和E的區別是什麼
e代表一個電子的電荷,使最小的電荷單位,即元電荷,夜可以代表一個電子.q代表任意帶電物所帶的電荷量.總是e的整數倍數.
H. 物理中U和E 有什麼差別談談你自己的理解。
U通常表示電壓,E可以表示電動勢即非靜電力做功將其他形式能力轉化為電能的本領,單位相同都是伏特。另外E還可以表示電場強度。
I. 物理e 是多少
其值為:1.60217733×10^(-19)庫侖。
基元電荷,電荷 [diàn hè] 的天然單位,基本物理常量之一,記為e,
其值為:1.60217733×10^(-19)庫侖。
該物理常量於1910年由美國實驗物理學家R.A.密立根 ( R.A.Millikan,1868~1953 ) 通過油滴實驗精確測定,並認證其「基元性」。
電子的電荷為(-1)個基元電荷,質子的電荷為(+1)個基元電荷,已發現的全部帶電亞原子粒子的電荷都等於基元電荷的整數倍值。
(9)物理E怎麼比較擴展閱讀:
測定元電荷:
密立根以其實驗的精確著名。從1907年一開始,他致力於改進威耳遜雲霧室中對α粒子電荷的測量甚有成效,得到盧瑟福的肯定。盧瑟福建議他努力防止水滴蒸發。
1909年,當他准備好條件使帶電雲霧在重力與電場力平衡下把電壓加到10000伏時,他發現的是雲層消散後「有幾顆水滴留在機場中」,從而創造出測量電子電荷的平衡水珠法、平衡油滑法,但有人攻擊他得到的只是平均值而不是元電荷。
1910年,他第三次作了改進,使油滴可以在電場力與重力平衡時上上下下地運動,而且在受到照射時還可看到因電量改變而致的油滴突然變化,從而求出電荷量改變的差值;
1913年,他得到電子電荷的數值:e =(4.774 ± 0.009)× 10-10 esu ,這樣,就從實驗上確證了元電荷的存在。
他測的精確值最終結束了關於對電子離散性的爭論,並使許多物理常數的計算獲得較高的精度。
J. 物理上E和W的區別
W是功,是需要通過你消耗能量來轉換而成的
必須要通過做功才能有。
E是能量,所有東西都有能量。
但是能量和功是兩回事,在數值上能量可以等於功,但是實際上它們不能劃等號。
但做功可以把一種能量轉化為另一種能量。
就這樣,希望採納謝謝^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