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說課稿預測效果怎麼寫

物理說課稿預測效果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12-30 09:03:57

『壹』 初中物理電學說課稿

初中物理電學說課稿

物理是初中新增加的學科,學習內容十分有趣。下面我帶來的是初中物理電學說課稿,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教學目標

1.了解簡單電路在生活中的運用實例。

2.會根據串聯、並聯電路的特點,分析簡單電路的結構。

3.通過簡單電路的設計和線路連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

二、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簡單電路設計的思路和具體方法,設計電路是難點,實驗中的難點是如何正確地連接電路。

三、教學方法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討論和交流生活中採用簡單電路的實例。

四、教學儀器

天鵝城堡電路模型 學生實驗電路元件(包括兩節電池、兩個單刀開關、一個燈泡和燈座、一個蜂鳴器、六根導線)

五、教學程序設計

1.引入

迪斯尼城堡大家都聽說過吧?它的原型取自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新天鵝城堡,這是新天鵝城堡的模型;這么龐大的建築,要看管起來相當困難。為此,我們今天就來為新天鵝城堡設計一個報警系統。

2.主要內容:報警電路設計和學生連接實驗電路圖

例題:設計報警電路

閉合報警系統的開關S時,指示燈亮,報警鈴不響。當不速之客進入大門時,報警鈴響。

以天鵝城堡報警電路為例,介紹簡單電路設計的步驟分為五步:第一步是分析需要哪些電路元件。第二步是分析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第三步是判斷開關和用電器之間的連接方式。第四步是畫出電路圖,再連接電路圖。第五步是對照檢查。

在學生畫出電路圖後,對電路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對稱性和對應性為原則,對學生電路圖進行優選和評價。還應對例題的設計思路重新梳理,彌補學生設計電路時思維和認識上的不足。

在學生實驗前,應先強調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①這是一個蜂鳴器,紅色導線這端是正極;②連線的過程中開關要一直處於斷開狀態;③接線時,先擺位,再順次連接。若遇到並聯時,先連接其中一條支路,要試觸。

在學生實驗中應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並進行指導,可以讓已完成實驗的`同學去幫助實驗未完成的同學完成實驗,使學生課堂上的時間能夠充分利用。

3.課堂練習:安全帶未系提醒電路

45秒的公益廣告《Heaven can wait, belt up!》講述了安全帶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帶未系提醒電路具有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

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行駛時,駕駛員必須使用安全帶,安全帶未系提醒功能電路的原理是:①司機坐在座位上,相當於閉合開關S; ②系好安全帶,相當於閉合開關S1; ③當司機坐上座位,若未系好安全帶,指示燈亮。若系好安全帶,指示燈熄滅。請根據以上要求畫出電路圖。

六、小結

對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和學生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小結。

七、思考題:

車門未關提醒電路

汽車儀表盤上都有一指示燈,用它提醒司機車門是否關好.四個車門中只要一個車門沒有關好,該指示燈就會發光,請設計電路圖。

;

『貳』 怎麼寫說課

轉下,希望能有所收獲
談 談 「 說 課 」
海安縣李堡中學 蔣琳
「說課」作為教學研究活動的一種新形式,始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當時《中國教育報》上發表了河北省邯鄲市紅旗區教研室開展「說課」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信息,隨後,我縣在物理學科率先開展了「說課」活動。時至今日,「說課」作為教師的一項教學基本功,尚未被各學科多數任課教師所掌握,為此,我和老師們共同探討有關「說課」的問題。
一、「說課」的含義和作用
「說課」,是指講課老師在備課的基礎上,在沒有學生參與的情況下,說說自己對某一堂課打算怎樣上以及為什麼這樣上,即說教學設計及其依據。其內容涉及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學情、教學方法、教學程序、教學效果等及對以上諸項所作的分析。說課時間一般規定為15分鍾~ 20分鍾。
「說課」是一種課前行為,屬於課前准備的一個組成部分。雖然可以借鑒過去上同類課時的一些經驗,但說課材料與教案、教學隨筆、教後感等有所不同。
對於「說課」的作用可以這么認識:
1、「說課」有利於互相學習、共同提高。「說課」既是教研活動的一種形式 ,又是進行教研活動的一項具體內容。從「說課」開始,接著對「說課」進行評議,然後進一步討論,各抒己見,相互交流,可以達到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2、「說課」可以克服單純的教學觀摩的模仿性。在各門學科的教研活動中,教師們最感興趣的是現場教學觀摩,他們往住能在觀摩活動中學到不少組織教學的手法並效仿之。但是僅僅觀摩課堂教學,使教師易於亦步亦趨 ,學習一招一式,硬性模仿多,融會貫通、從教學思想和教材教法的結合研究上思考不夠,學了怎麼做,不一定知道為什麼這么做,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而「說課」要求說課者圍繞課的進行講意圖、說設計、談手法、剖析理論依據,並融於對課的整體思路之中,使人更自覺地、更深入地把握觀摩課的長處,避其短處。
3、「說課」有利於教師轉變觀念,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說課」不僅要擺過程,還要說道理,要對教案作出分析。首先要分析大綱、教材,明確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來龍去脈,然後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依據教育學、心理學原理作出能說清道理的設計,這就要求教師在對課的分析上下一番功夫。因而,「說課」對教師轉變觀念,提高教育教學理論水平,鑽研大綱、教材,深入研究教與學,提高業務素質的作用,無疑比要求只寫出教學方案要大得多,從而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造了條件。
二、「說課」要說哪些內容
說課的關鍵在於其內容,即「說什麼」的問題。通過說課的內容,可以充分體現出教者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方案,還可以體現出教者對教學要素的深層次理解程度和應用教育教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功底。那麼,說課要說什麼?我認為說課的內容主要有五個方面:
1、說教材。說教材,即闡述說課者對教材的理解。只有對教材深刻理解,對編者意圖准確把握,才能制定較為完滿的教學方案,為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前提條件。說教材主要包括:
(1)本課時教學內容在本節、本章乃至全套教材知識體系中的地位、作用,教材的前後聯系及編者意圖,以及對學生知、能和個性發展的意義,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課時的教學內容。
(2)提出本課時的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具體化了的教學目的、教學要求和教學任務。說課時要說清楚如下兩個方面:
①三維目標。包括(i)知識和技能;(ii)過程和方法;(iii)情感、態度、價值觀。
②確立教學目標的依據。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結合各門學科教育的特點,各科《課程標准》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有關課程的總體目標、分類目標及學段目標。以數學學科為例,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結合數學教育的特點,《標准》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並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四個方面作出了進一步的闡述。
《標准》中不僅使用了「了解(認識)、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等刻畫知識技能的目標動詞,而且使用了「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刻畫數學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動詞,從而更好地體現了《標准》對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要求。





標 了解
(認識) 能從具體事例中,知道或能舉例說明對象的有關特徵(或意義);能根據對象的特徵,從具體情境中辨認出這一對象。
理解 能描述對象的特徵和由來;能明確地闡述此對象與有關對象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把對象運用到新的情境中。
靈活
運用 能綜合運用知識,靈活、合理地選擇與運用有關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數學任務。




標 經歷
(感受) 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獲得一些初步的經驗。
體驗
(體會) 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經驗。
探索 主動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通過觀察、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對象的某些特徵或與其他對象的區別和聯系。
因此,我們在擬定教學目標時必須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方面來考慮。
(3)分析教材的重點、教學的難點及關鍵。這就要求對教材作知識點分析,說說本課教學內容包括哪些知識點,其中重點是什麼,教學的難點及關鍵又是什麼,以及「為什麼」這樣確定。有些教學內容既是重點,又可能是難點。
2、說學情。通常說,備課要吃透「兩頭」,一頭是大綱、教材,一頭便是學生。說課也是這樣,要進行學情分析。只有對學生充分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做到「知、識、愛」。要說一說所教班級的情況,班風和學風;說一說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發展的情況,如: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要求等,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情況,以便選擇和運用教法、進行學法指導時能從實際出發,「對症下葯」,以利於教者作好心理准備,發揮教學機智,隨機應變,得心應手地駕御課堂。
3、說教法、學法。即敘述課堂教學中教師進行教學所主要採取的教學方式和引導學生學習所採用的主要方式,這是改進課堂教學的主要方面。比如,在教學思路和策略上,可以選擇目標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發現法,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自學輔導法,問題法等;在教學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現上,選用題組呈現或一題多變的方法,投影、播音的方法,教具模型演示的方法,實驗操作的方法等;在思維活動中,採取由實例抽象的方法,從個別到一般的概括方法,由此及彼的類比推理方法,比較、猜想、分析、綜合的方法等等。總而言之,「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是我國教育家關於教學方法的辯證觀。選擇教學方法時,要考慮以下幾點:①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②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③根據學科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④根據教師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關於學法指導。在理論上,學法指導彌補了教學論長期管教不管學的缺憾;在實踐上,學法指導在「教」與「學」之間找到了真正的銜接點。學法指導是指教師對學生進行的學習觀點、學習心理,學習方法等全方位的指導。南通市虹橋二中校長顧飛宇在《新世紀素質協同教育探討》中提出:素質協同教育研究把學習方法分為學會生疑(懷疑)的方法――學疑;學會思考理解(思索)的方法――學懂;學會應用知識(辨別)的方法――學會;學會舉一反三知識遷移(發問)的方法――學活;學會一題多解,發表獨立見解(求解)的方法――學創。並提出「注意策略」、「編碼策略」、「提取策略」、「解題策略」和「專家策略」五種學習策略。常見的,在指導學習方法方面,有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自學的方法,有組織學生有序觀察的方法,有引導學生議論歸納、概括的方法,有安排學生操作、實驗的方法,有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等等。
關於小組合作學習,我縣教育局柳夕浪副局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實驗研究會理事,「江蘇省教科所實驗基地」專家指導小組成員,南通師范學院兼職教授)在其專著《為了共生的理想》(教育部「九五」青年專項「中小學生人際交往指導模式」課題研究成果)中寫道:「就兒童說來,一方面他們需要學會交往,學會與不同的人合作共處,另一方面他們又是在交往中學習知識,增長才幹,學會做人的。兒童自身積極主動有效的交往,是其情感陶冶,品行養成,知識獲得,個性形成不可缺少的中介。」因此,柳副局長積極倡導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時,我們應該注意指導學生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
教法學法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撰寫說課材料時我們要因材因班因人而異。敘述教法和學法,要注意堅持使教法學法有利於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符合學生認識規律和年齡特徵,不是為了花樣翻新,形式花哨。
另外,還要說一說教具和學具的准備。
4、說教學程序。教學程序是否合理,符合認知規律,也是課堂教學是否優化的改進途徑之一。說課中的教學程序有點近乎於教案上的教學過程安排,但決不是簡單地把教案中的教學過程「平移」過來,二者的區別在於:(1)教案是寫給教者自己看的,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說課是說給同行、領導聽的,目的、作用不同;(2)教案上重視具體教學內容的安排,而說課時側重教學「鏈」、「環」的次序和邏輯連接,備和談的重點不同;(3)內容構成不同,備課只要備出「是什麼」,說課不但要說「是什麼」,更要說說「為什麼」,要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讓別人接受信服。
練習作業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說教學程序時要談是如何安排練習作業的。練習內容上要圍繞重點,鞏固新知;層次上要逐層深化,拾級而上;形式上注意變換,方式交替;數量上適度適量,緊湊而有彈性,有時,還需要根據教學內容,自選或自編突出創新意識的思考題。
5、說板書設計。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和集中反映。板書要醒目突出,合理有序,精當巧妙,邏輯性強。還要考慮與電教手段的緊密配合。一般地,可在說課材料的最後附上一個「板書設計」的簡圖。當然,有時有的課的板書並不顯得十分重要,也可不必說了。
說課,除上述五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有的老師還說教學效果的預測。比如,在課的末5分鍾左右,安排「當堂目標檢測」這一環節,以反饋學生雙基掌握的信息。說課時可預估學生的得失分情況,以及調整的措施。關於當堂目標檢測的意義,檢測題制定的依據,編擬要點以及檢測方法,在本人與許開成老師合寫的論文《初中教學「當堂目標檢測」摭談》(省重點教研課題南通市「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結題會獲獎論文)中有較為詳細的闡述,這里從略。即便不進行當堂目標檢測,亦可根據學生對問題的反應、回答的情況,實驗操作的過程和結果,練習作業的質量等方面對課的效果作一大概的預估。
有的老師還說一說各個教學環節大體佔用的時間,也是可取的。
三、「說課」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1、撰寫說課材料要注意如下幾點:
(1)從聽者著想去撰稿,要注意區分口氣和語言。哪些需要寫,需要說,哪些不需寫,不需說,應以聽者的標准去揣度。教師面對學生講課說習慣了,往往居高臨下,而說課面對的是同行、領導,要注意變換口氣,不給聽者以好為人師之嫌。說課所用語言應是介紹、陳述性的語言,而不是直接的教學操作性語言。注意語言過渡,要有領起語。如:「我對這節課教材作如下分析」,「基於這樣的教學思路,本課學習要達到以下教學目標」,「基於以上分析,本課擬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我想,本課按以下幾個環節(步驟)進行」等。
(2)重視理論依據的申述。這也就是要說「為什麼」的問題。要以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觀點作為個人理解教材,處理教法,安排程序設計的依據,使自己所說之課站得住腳。只說「是什麼」,不講或少講「為什麼」的說課是淺層次的說課。理論依據要從教學原則、教學思想、教育心理學、教學論以及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等有關觀點出發,結合學生實際、認知特點進行分析。引用教育名言,但不要太多,要貼切自然。
(3)要凸顯主體教育論,要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里,我和大家一起重溫江總書記在第三次全教會上的講話中的一段教導:「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每一個學校,都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學校的校長和教師在精心培育人才方面負有特殊的責任,既要嚴格要求,又要平等待人,更要善於發現和開發蘊藏在學生身上的潛在的創造性品質。」撰寫說課材料時,在教學目標的確定、教法的選擇、學法的指導、教學程序設計中各個教學環、鏈的展開等方面要充分顯示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對有些教材的處理,在進行教學程序設計時,教師不做教材的奴隸,而是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對教材等課程資源有獨到見解、巧妙地選擇、重組、加工、整合,使課程更加適合學生成長的需要,促進學生主體最大限度的發展,那麼,這將是本次說課最絕妙的一筆,聽眾眼前將會豁然明亮,則說課效果將不言而喻。
(4)要注意發揮電教多媒體的作用。所說之課在教學手段上如果運用了多媒體課件,說課時要選擇重點內容而又精彩的片段予以演播,說課材料中要寫明操作指示語。另外,若說課材料未印發給聽眾,則可將材料中的大綱小目製作成投影片或光碟按序播映,以增強視覺效果,從而提高說課的質量。
(5)要突破程式化局限。說課的內容大致包括了前述幾個方面,但又不是凝固不變的。從結構到語句,不應僵化,以致形成程式化的框框。行文在准確的基礎上,可以生動活潑點,連貫要自然。
2、說課時要做到:衣著整潔、形象動人,舉止端莊,儀態自然;普通話准確,語言規范,生動流暢,富於情感,「說課」是說不是讀,不要照本宣科,要口語化。不要做播音員傳信息,要做主持人傳情感。

『叄』 說課教學效果預測怎麼寫

說課的預期效果,就是寫你這節課要達到一個什麼目標,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提升什麼能力,掌握哪些技能,達到什麼樣的訓練目的等,課堂有什麼氛圍等。將你這一堂課如何上寫下來,描述下來,要包括每一個環節(包括教情、學情等),重點要放在授課過程上。

說課,作為一種教學、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區教研室於1987年提出來的。實踐證明,說課活動有效地調動了教師投身教學改革,學習教育理論,鑽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造就研究型學者型青年教師的最好途徑之一。

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 教學設計,然後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活動。我們在說課實踐中認識到,這個定義是不全面的。

根據我們的理解,說課既可以是針對具體課題的,也可以是針對一個觀點或一個問題的。所以我們認為,說課就是教師針對某一觀點、問題或具體課題,口頭表述其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說得簡單點,說課其實就是說說你是怎麼教的,你為什麼要這樣教。



『肆』 物理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我整理的物理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理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下午好!

我叫尹國聖,來自吉安縣二中,我說課的題目是《勻速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選自高中物理第一冊第五章。它是學生在充分掌握了曲線運動的規律後,接觸到的一個較為復雜的曲線運動,本節內容作為該部分的起始章節,主要要向學生介紹圓周運動的幾個基本概念,為後繼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根據本節課學要求和特點,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麼是勻速圓周運動

2、理解什麼是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3、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間的關系

二、能力目標:

能夠勻速圓周運動的有關公式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再學習過程中能用信息技術手段為物理學習服務。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理性的知識感性化;復雜的概念,簡單化。

三、德育目標:

通過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對於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側面進行研究,認識事物的復雜性,多面性。

教學重點:

1、理解線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什麼是勻速圓周運動

3、線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對勻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的理解

教學方法:

講授、推理歸納法、討論,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究知識,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步驟:

為了達成上述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一些主要教學環節,有以下構想:

一、導入新課

(1)物體的運動軌跡是圓周,這樣的運動是很常見的,同學們能舉幾個例子嗎?(例:轉動的電風扇上各點的運動,地球和各個行星繞太陽的運動等)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最簡單的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

二、新課教學

1、勻速圓周運動

(1)用通過放錄像讓學生感知衛星做圓周運動,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相等的弧長。

(2)並出示定義:質點沿圓周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里通過的圓弧長度相同棗這種運動就叫勻速圓周運動。

2、描述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線速度

a:分析:物體在做勻速圓周運動時,運動的時間t增大幾倍,通過的弧長也增大幾倍,所以對於某一勻速圓周運動而言,s與t的比值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

b:線速度

1)線速度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瞬時速度。

2)線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3)線速度的大小

4)線速度的方向 在圓周各點的切線方向上

5)討論: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是不變的嗎?

6)得到:勻速圓周運動是一種非勻速運動,因為線速度的方向在時刻改變。

物理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學生在學習第1節「透鏡」,對生活中常用的透鏡及對其成像情況獲得豐富、具體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帶著問題,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本節的內容。本節的主要內容,就是讓學生通過科學探究的活動,找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使學生在全過程中自主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而激發學生探究成像規律的興趣,使學生能夠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新教材以探究凸透鏡成像情況與物距關系有關為主線,安排了學生「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與結論」等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產生興趣、發現問題、激發矛盾、進一步解決問題的過程。很好地體現了新教材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活中的透鏡的成像原理。教材這樣處理,體現了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思想。這樣加深學生對凸透鏡規律,又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生活中的透鏡的成像原理。教材這樣處理,體現了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思想。

【教法分析】

本節課是初中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第一次進行全過程探究,本節課需要兩個課時,第1課時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猜想能力與設計實驗的能力,學生猜想時一般不懂怎樣去猜想,有時猜想與提出的問題毫無關聯,所以我們關鍵應該引導學生怎樣去猜想,在教學中創設合理猜想情景,並且引導學生知道猜想要有猜想的理由,不能胡亂猜想。設計實驗是探究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設計實驗,讓學生明白實驗研究什麼和怎樣去研究,實驗時應該觀察什麼、測量什麼、記錄什麼?第二課時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和論證的能力方面,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表格數據進行簡單的比較,分析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因果推理,讓學生以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最後教師歸納總結,這樣讓學生經歷從物理現象和實驗歸納科學規律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知道凸透鏡成放大、縮小實像和虛的條件。

2、過程與方法

能在探究活動中,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

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與方法。

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學習從物理現象中總結歸納科學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樂於參與觀察、實驗、製作等科學實踐。

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於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規律。

【重點難點】

重點:

①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理解和認識。

②組織指導學生完成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

難點:

①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建立起實驗與物理模型之間的必然聯系。

②組織、指導學生完成探究凸透鏡規律的實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根據上節課生活中的透鏡提出利用什麼光學元件成像和成像有什麼差異的問題,再由凸透鏡成像的差異引入新課。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透鏡成像情況並回答問題,並產生凸透鏡有什麼規律的想法,從而激發探究的興趣。

二、新課導學

提出問題:

學生觀察投影儀、照相機和放大鏡的成像情景,從而提出問題。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都有凸透鏡,但有大小、倒正和虛實的差異,通過引導學生由凸透鏡成像的差異提出凸透鏡成像的大小、倒正與物距有什麼關系。

猜想:

繼續觀察:

投影儀、照相機和放大鏡成像的同相點及不同點,引導學生針對像的大小、倒正和虛實分析並做出其與物距或者像距大小關系有關的猜想與假設,同時板書。

設計實驗:

指導學生要檢驗猜想是否正確需要實驗,提出實驗是探究物理知識最基本的一種方法。

給出器材,讓學生根據猜想設計實驗方法,並說出器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明確實驗觀察什麼、測量什麼和記錄的數據以及實驗的主要步驟及過程。

演示:根據學生的實驗方法補充說明實驗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如:蠟燭、凸透鏡、光屏擺放位置。根據猜想,實驗時先改變物距,由大到小進行幾次實驗。並提醒學生怎樣觀察像;怎樣記錄物距、像距;注意分工合作。

進行實驗:

學生閱讀、討論、作答,舉手發言。其他同學評估、改進實驗方法。明確實驗目的。

回顧凸透鏡焦距測量的方法,並讓兩位學生測出本節課凸透鏡的焦距。

教師巡視,對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指導,及時對學生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並鼓勵最先完成實驗的學生填寫黑板的數據。(見附表)

分析與論證:

教師事先畫好表格,指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及數據思考得到什麼結論,是否證實了猜想和假設,並進一步思考、歸納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並讓學生以書面或口頭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

討論思考得出凸透鏡所成像的大小、倒正與物距或與物距和像距的大小關系有關,進一步綜合、分析歸納出:

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驗像;

當f

『伍』 物理優秀說課稿的要求有哪些

優秀說課稿模板:

開頭語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各位前輩:大家好!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_____)

(過渡句: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_____是高中物理必修___第_____章第____節 。本節內容是在必修____第____章____之後,而且是在____之前。不僅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的。為後面學習____打下了基礎,同時也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重要補充,是對 ____進一步理解和完善。

(過渡句:接下來是學情分析)

二、學情分析

根據高____ 學生已經有了____的知識基礎,已經會理解了____。但____是個全新的知識點,不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____ 已經有了感性認識,根據他們的認知水平很容易接受什麼是____ 。他們難以理解是____ ,所以在教學中多列舉生活中的實例,盡量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這節內容。由於高中學生基本還保留了對直觀現象的興趣,所以我精心設計了____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過渡句:在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叫___________。

(2)知道____ 是一種____ ,知道____ 能____ 。

(3)理解____ 。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歸納,提高學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經歷科學探究過程,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歸納 ,讓學生體驗學習物理的樂趣。

(2)能領略____ 的奇妙與和諧,發展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過渡句:根據前面的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以及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分別是_______)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2、教學難點

理解____________

(過渡句: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准備採用的教法和學法是:___________)

五、教學方法及學法

為了突破重難點,提倡教學新理念在教法、學法上主要採用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實驗探究相結合的____法和____法,在教法上綜合使用演示法和講授法,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過渡句:新課標指出,物理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____________)

六、教學過程

1、復習舊知,溫故知新

採取情景導入法,讓學生舉出生活中____的例子,生活中____的例子較多,再利用多媒體播放精彩的視頻片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究____的熱情,明確學習目的。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讓學生觀察視頻中____等,並且引導學生分組討論、猜想 ,再通過實驗驗證,最後得出____,突出重點;觀察演示實驗後讓學生利用給出的器材自己設計實驗,在小組內的互助、交流過程中進一步探究 ,進而突破了難點,同時使學生在親歷探究的過程中,體驗探究的樂趣,增強了探索新知的興趣。

3、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讓學生考慮____,探究____原因。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體現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新理念。用圖片、實物演示、多媒體動畫等展示 ,讓學生觀察並得出____ 。

4、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再次讓學生看剛才動畫讓學生猜想____。接著演示____,分析____並且在黑板上畫圖分析,並得出結論。再用動畫驗證。

5、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設計典型的練習題,小試牛刀,不僅鞏固了本節知識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6、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進行分小組討論,並且請學生代表總結發言,其他學生進行評價、補充,培養學生概括總結能力。

7、布置作業,提高深華

布置與生活實踐更加貼近的作業,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也加強學生的探索精神

(過渡句:接下來是板書設計)

七、 板書設計:

在教學中我把黑板分為三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中間知識推導過程,右邊實例應用。

(過渡句:最後進行教學反思)

八、教學反思

以上是我對《____》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整個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過的知識,並把它運用到 的認識,使學生的認知活動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方法。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指導思想。並且能從各種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過渡句:)說教法學法前邊面用

(【過渡句】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採用:__________

【過渡句】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本堂課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_____________)

(註:常用的教法:講授法 談論法 演示法 練習法 讀書指導法 課堂討論法 實驗法 啟發法 實習法情景教學法。常用的學法:課前預習法,體驗感悟法,質疑法)

『陸』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優秀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八年級物理說課稿優秀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優秀範文1

一、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這節課是第四章第一小節內容。從知識結構來看,"光的折射"一節是在學生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以及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之後編排的,是光的傳播規律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光傳播規律的進一步學習。光的直線傳播及光的反射、折射是幾何光學的基本規律。研究這些基本規律並應用這些規律研究控制光路的平面鏡、透鏡等基本元件以及它們的成像原理,就構成了光學的基本內容。這些知識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關。就本節內容"光的折射"來說,它不但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而且也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

二、學情

1.學生已具備的前期認知基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路可逆及光的反射;

2.初中生學習的特點是學習興趣很廣泛,但這種興趣還僅限於一般的直接興趣水平,滿足於被新鮮的生活、實驗現象所吸引,容易忽略對現象本質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實驗的教學功能,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探究物理規律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光的折射現象;

②。知道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詞

③知道光的折射現象的初步規律及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

④能夠應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

過程與方法

①使學生初步掌握正確觀察折射現象以及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和歸納的方法;

②使學生體驗通過實驗探究折射現象、歸納出規律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領略折射現象的美妙,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在自主實驗和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培養細心觀察和相互交流的學習習慣與合作精神。

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光的折射現象及其初步規律。

難點: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光的初步折射規律;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一些現象。

五、教法、學法

本節課教學設計的主要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理論和認知理論。教學中主要採用實驗探索、討論等教學法,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討論、動手實驗等,充分調動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動眼,通過多種感知覺參與學習,以啟發學生思維、豐富學生的想像,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滿足每個學生發展的要求,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學法上主要採用"實驗、探究、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總結、交流"等方式。

六、教學程序

1、溫故而知新

簡要復習"光的反射現象",設問:光從一種介質射到另一種介質時除了在表面發生反射外,還可能發生什麼現象呢?

2.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先讓學生觀察幾種現象:

現象一:觀察水中的游魚

由看到魚時光的傳播路徑提出"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傳播時又會怎樣呢?".

現象二:水中斷筷

從以上現象引入,不但可以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學習折射現象的意義,而且能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有親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問:你觀察到什麼現象?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引出課題)

給學生留下懸念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_探索_為下面的自主探索實驗和教學目標的實現作好鋪墊。

3.新課教學

(1)課本活動4.1:教師出示並介紹實驗裝置,然後演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的現象。讓學生注意觀察所發生的現象,並試問:誰能將所觀察到的光路圖大致畫出來?請一同學上黑板畫光路圖,其餘同學在下面畫,然後互相交流、評價。

(2)課本活動4.2:探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磚的情況。首先由學生進行猜想,然後師生共同探究,並讓學生用觀察到的現象檢驗猜想是否真確,畫出光路圖。同學之間可相互討論、交流。老師用多媒體展示學生所畫的光路圖,先由學生評價再與教師事先畫好的規范的光路圖比較,同時介紹折射光線、折射角等相關概念。

(3)分析論證、歸納規律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結合光路圖分析歸納討論結果。師生共同探討分析各組的結論,不斷補充整合,歸納出: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折射光線偏向法線,折射角小於入射角。

老師可作適當啟發:除了發現折射光線偏向法線外,還有沒有別的發現?這時候有的同學還可以歸納出: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等相關知識。

(4)。知識遷移、深化理解

設問:如果讓光從水中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氣,情況會怎樣呢?

教師引導學生猜想,畫出猜想的光路圖。

問:怎樣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請同學們實際做一做試試看。

學生接著繼續探究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的情況,並通過充分討論很容易得出結論:光從玻璃或其它介質中斜射入空氣,也會發生折射現象,()並且折射光線偏離法線,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師生共同歸納小結得出光折射時的特點。並介紹光的可逆性。

為了加深對折射規律的理解,實驗結束後,要求學生作出光通過玻璃磚時的折射光路圖。

5.規律應用、首尾呼應——師生共同解釋現象(滲透STS思想)

現象一:水中斷筷的現象(學生分析+多媒體動畫解釋說明);

現象二:折射使水中物體看起來變淺的現象(安全教育);

現象三:視頻演示說明雨後美麗的彩虹、海市蜃樓、大氣的折射等現象的原因。(書本p86生活、物理、社會)

課堂練習

老師用多媒體展示"達標測評題"並指導學生完成以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7、小結: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小結,

8、布置作業。

1.復習本節課文。

2.練習冊相關習題。

3.預習第二節"透鏡"

七、板書設計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傳播方向在界面發生偏折的現象。

2.光的折射規律

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隨之增大;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玻璃)中時,折射光線偏向法線,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光;光從水(玻璃)中斜射入空氣時,折射光線偏離法線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3.應用:海市蜃樓,彩虹。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優秀範文2

我是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第三中學的一名物理老師,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八年級物理第八章運動和力中的第3節摩擦力。這是我說課的流程,共六部分,分別是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流程和設計思路。

一、教材分析

20xx年審定的人教版新教材,本節與以往教材不同之處有兩點,一是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入手感知物理知識,二是增加了一些更直觀的有關摩擦力的彩色插圖,更多的從生活中理解摩擦力。這是本節的知識體系,包括認識摩擦力、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生活中的摩擦力三部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摩擦力是學習了彈力、重力後的又一種重要而常見的力,是力學的基礎。

(2)這不僅是二力平衡的應用,而且為後面的功和簡單機械的學習,甚至高中學習做好鋪墊,在力學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3)不但使學生學習到摩擦力的有關知識,而且是學生對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升華,同時也逐漸培養學生養成科學探究和重視知識應用的好習慣。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雖具備了初步的歸納能力,但探究能力有差異,知識應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探索過程中樂學、會學,提高能力是關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摩擦力。

(2)知道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具體問題。

2、過程與方法:

感受體驗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定義結論、鞏固應用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加強團隊合作、培養創新精神。

重點:(1)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解釋生活中摩擦現象。

難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難點突破的措施:激趣誘導,以多種方式指導教學,把時間教給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教學方法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通過游戲引入、激發興趣;創設情境,形成新知;設疑啟發,引導探究;辯論比賽,鞏固新知,對學生進行適時正確的引導。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利用對教材的預習,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最終形成物理知識、技能和方法。

五、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分六個環節,分別是游戲引入、感受體驗、科學探究、知識應用、回顧反思、作業布置。

1、游戲引入:

初二學生活潑好動,對知識的渴求欲強,在新課開始我採用游戲引入,男生用一個塗油的碗,女生用一個干凈的碗,在學生都不知情的情況下,比賽抓碗游戲,而力氣小的女生卻出乎意料的贏了。創設情境教學,引人入勝,引出新課,為這節課順利的進行打下基礎。

2、感受新知:

問題是知識的產生點,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體驗,教師用擬人的口吻,類比拔河,提出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便於學生接受,使師生間的距離拉近。

生生合作,說出摩擦力的定義,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然後採用搶答的方式說出作用點和方向,不僅鞏固新知,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摩擦力的方向是理解摩擦力的一個難點,學生對運動方向和相對運動方向混為一談,而且生活中的一些經驗使學生總認為摩擦力就是阻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人走路,同時解決了上面兩個問題。而採用舉手指的形式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我設計了摩擦力大搜索這一環節,把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舉例比賽,在這種交流中學生的表現欲被調動,使兩個知識點順利銜接,為突破難點做好鋪墊。

3、科學探究:

根據學習金字塔的理論,只有讓學生動手操作,甚至是教別人或馬上應用才是效的學習方法。在本環節學生說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從生活經驗進行多方位的猜想,拓展學習思路,小組自行合作設計實驗方案,特別是如何探究影響摩擦力的因素,通過生生交流學會,通過我設計的火眼金睛環節等多種方式,真正學會控制變數法這一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學生在嘗試成功的喜悅之後,信心更足了,而教師此時及時肯定他們的猜想,,鼓勵他們合理分工後動手去驗證,引導他們進行數據分析,而對於學生的其他猜想,也廣泛討論實驗,本實驗根據學生的猜想變數太多,小組合作分兩個階段有秩序的進行實驗,使課堂活而不亂,得出規范的結論,最後交流與評估。教師不僅僅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且還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即使是失敗了,反思後再實踐驗證,這也是一種收獲。本環節,我採用小組實驗比賽的方式,選出幾個優勝小組來。

目的一是學會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習信心;二是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三是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為了讓學生多角度、多方法解決問題,開拓學生的思維,我設計了通過手和桌子探究摩擦力的方法,簡單且可操作性強,有利於學生對影響摩擦力的這兩個因素的進一步理解。

4、知識應用:

根據學生學習注意力不持久的現象,在此掀起課堂的_我設計了辯論賽這一環節,主要有四個目的,一是在課堂中引用競爭機制,以新穎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二是增強學生的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三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四是順利的進行知識點間的過渡。

再薄的一張紙也有它的兩面性,通過上面的辯論我們知道了生活中的摩擦力的兩面性,所以要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通過實例說出了具體的方法,從系鞋帶到磁懸浮列車,加上老師展示的一些圖片,使學生大開眼界。這樣不僅教會學生辯證的看問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了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科學的熱情。通過聰明屋的這一環節,,等到知識的升華。

5、回顧反思

達標測試環節,檢驗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小結部分,先讓學生主動總結,學生交流,看誰的收獲多,查漏補缺,讓學生學會知識的梳理,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六、作業布置:

作業題設計注重知識的應用和創新,簡單而新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這時我的板書設計,一目瞭然。

七、設計思路

我們學校一直推行「1525高效生命課堂」教學模式,目的是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在這節課中,教師激趣誘導,情景教學;學生探索發現,合作探究,同時加強合作交流,打造高效而有生命力的課堂。

以上是我對這一節課的看法,非常希望得到各位專家、同仁們的指點、幫助,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八年級物理說課稿優秀範文3

各位專家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的第三節《平面鏡成像》。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主要有三個內容:

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2、虛像的概念;

3、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它在光的直線傳播與光的反射定律之後,學習、認識平面鏡的成像,是前兩節所學知識的應用;另外,學生將首次較完整的研究「像」這個新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凸透鏡成像奠定基礎。同時,通過平面鏡成像的探究活動,有助於加深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節課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是這一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准重視過程與方法、重視科學探究的要求,結合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認知發展的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維度:

知識與技能:能說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有用信息的記錄;觀察實驗現象,感知虛像的含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領略平面鏡成像現象中的對稱之美,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喜悅。

3、重點和難點

科學探究活動,有利於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學習、體驗科學方法,因此,「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本節課的重點。由於「虛像」比較抽象,「看得見」,卻「摸不著」,因此,虛像的概念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由於學生缺乏經驗,思維能力不強,很難提出確定虛像位置的方法,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探究活動中的又一個難點。

二、說教法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同時,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平面鏡,容易使他們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根據學生這些心理特徵,結合教材內容的編排,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為教師引導發現,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學生雖然對平面鏡成像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由於思維定勢的影響,往往得出一些錯誤的結論,例如:他們會認為「物體離平面鏡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把「像」與「影」混淆等,這些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對本節課的學習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對於這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則通過多媒體動畫展示、演示實驗、教師講解等教學手段,來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在教師的引導下,要使學生領會物理學的基本方法之一——科學探究,讓學生從觀察現象入手,在質疑、探究、觀察、思考、討論、交流中學到知識,同時,體驗實驗的基本思想方法,學習科學探究。

四、說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首先通過一個魔術視頻引入新課。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還暗示出將「平面鏡改為玻璃板」有助於確定虛像的位置,為學生設計探究方案搭建一個「支架」。

2、組織探究

第二個環節我將組織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按照提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論的順序進行。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和教學時間的限制,探究活動的重點放在設計探究方案上。

(1)提出猜想:

在板書課題之後,展示一幅平靜的水面成像的圖片。這樣,一方面可以拓展平面鏡的概念,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之美。然後,讓學生觀察自己在平面鏡內所成的像,並對成像的特點提出猜想,將猜想一一列在黑板上,作為後面探究的課題。

(2)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引導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是突破探究過程中難點的關鍵。首先提出:「如何來探究像與物體大小的關系呢?」以明確探究目的。如果學生感到困難,可以適時提出啟發性的問題,「我們怎樣比較兩個物體大小?」使學生明確解決問題的關鍵。然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方案。之所以以小組為單位,一方面是由於該探究活動與以前接觸到的探究活動相比,難度要大一些,以小組為單位,便於學生隨時交流、相互啟發,共同獲得發展;另一方面,通過交流,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

(3)進行實驗

提供實驗器材時,將平面鏡和玻璃板同時給出,讓學生自主選擇。直接選平面鏡的學生在實驗中會發現一個問題:無法同時看到物體的像與替代物,所以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學生就會陷入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考。此時,可能會有學生受到「水中蠟燭」的實驗啟發,想到把平面鏡改為玻璃板做實驗。如果學生沒有想到,可以提醒學生回想該演示實驗。這樣,學生通過實驗的親身體會,產生認知沖突,再聯系已有信息,解決沖突,體會更加深刻。這樣就突破了探究過程中的難點。

在得出像與物體大小相等的關系後,近一步提出「怎樣研究像距與物距的關系?」以引導學生進行下一步的探究。由於學生在前一步的探究活動中已掌握了確定虛像位置的方法,學生完全可以自主進行探究。

(4)交流探究成果,及時矯正

各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對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像物等大等距」的結論,同時對學生掌握知識、參與實驗的態度和效果進行反饋,在這一階段,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針對性反饋練習,學生將完成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

3、理解「虛像」

首先藉助多媒體課件,根據光的反射定律作圖,進行動態分析,使學生從理論上知道平面鏡成像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形成的。並由非實際光線相交形成。

接著再演示:把蠟燭點燃放在玻璃板前,把白紙放在玻璃板後面的「像」的位置上。會發現紙上並沒有像,從而說明並沒有光到達成像的位置,再次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確實不是實際光線相交而成的,使學生從實際中感受什麼是虛像。這樣,通過理論分析、實驗驗證等教學手段變抽象為形象,變靜為動,突破「虛像」這一難點。

4、平面鏡成像的應用

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認識到平面鏡成像在生活中的應用,播放一段有關平面鏡成像應用的影片,通過這段影片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科技對生產、生活產生的重要影響,加深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和認識。

五、板書設計

第三節平面鏡成像

一、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等大:像物大小相等;

(2)等距: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

(3)虛象:像與物連線與鏡面垂直

二、平面鏡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反射光線的方向延長線形成虛像

以上是我對《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的一些認識,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

『柒』 高中物理實驗說課稿

高中物理實驗說課稿

高中物理實驗說課稿

一、分析教材

(一)教材在整個中學物理知識體系中的地位

《力的合成》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四節.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力的基本概念,力的圖示和重力,彈力,摩擦力這三種基本性質力,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研究多個力的合成問題,它是前幾節內容的深化。

同時,本節課在整個中學物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力的合成是解決力學的基礎和工具;「平行四邊形定則」 則始終貫穿在物理知識內容的全過程中,具有基礎性和預備性,為以後學習速度,加速度,位移,動量,電場,磁場等矢量運算奠定了基礎;而本節課所涉及的等效代換思想貫穿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因此,本節課不過關,後續課的學習,就無從下手,本節課是後續課程的知識准備階段。

(二)課程標准分析

教材安排這節課的目的一是從等效代換思想出發,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二是體會實驗探索物理規律的方法,並初步掌握用平行四邊行求合力的方法;三是會用作圖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識求共點力的合力;四是知道合力的大小和分力夾角的關系;五是將力的合成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

(三)教材內容分析

教材上本節內容最大的亮點在探究實驗部分,同樣是先用互成一定角度的兩個力F1、F2將一端固定的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O點,接著用另外一個力F再次將橡皮條的一端拉到O點,然後給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不同的是接下來以前的就教材是這樣說的:可以看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對角線表示出來;而我們現在的新教材是這樣講的:我們要探究的是:合力F與分力F1、F2有什麼關系?

通過新舊教材的對比可以發現,舊教材注重知識結論的給出。而新教材則更加註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分析學情

學生在學習本節知識前他們已經具備了力的矢量性、力的三要素、力的圖示、有關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幾何知識、等效替代的思想等等,為本節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然而高一學生習慣於代數運算,即使對位移、加速度等矢量,之前也是由直接的代數計算得出,又因為有些學生幾何知識遷移能力較差,對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這一圖形計算往往不習慣,通過探究實驗,則能加深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等效替代」是高中物理學習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很多學生對此卻不甚熟悉,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實踐體驗和對多個實例的分析說明,加深學生對等效替代的認識。同時在學習方式習慣上,大多數學生還是習慣「吃現成」,同過本節課,要近一步提高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鑒於以上分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制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點力的概念;2、掌握平行四邊形定則,會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合力;3、理解力的合成本質上是從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進行力的相互替代.

過程與方法目標: 1、了解物理學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2、通過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初步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並進行初步的探究。3、學生在自主找規律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培養學生善於交流的合作精神,在交流合作中發展能力,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2、通過力的等效替代,使學生領略跨學科知識結合的奇妙,同時領會科學探究中嚴謹、務實的精神和態度。

重點: (1)學習科學探究方法,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2) 理解合力與分力的關系及平行四邊形定則的應用。

難點: (1)探究實驗的設計,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時間安排與預設教學目標的達成;(2)合力的大小與分力間夾角的關系.

四、教學設計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本節課需要給學生大量的探究時間,教師引導學生探究,使探究過程自然而又合理,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圓滿達成教學目標,我對本節課做如下設計:

1、創建良好的教學情境

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開始,科學始於好奇,發現始於觀察。我國偉大的地質學 家李四光先生說過:「觀察是得到一切知識的一個首要步驟。」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教師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從觀察中獲得感性的認識,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

2、引導學生提出合理的猜想

猜想與假設是對已知事實材料和科學知識作出的一種猜測性陳述,對問題中事物的因果性、規律性作出假定性解釋。在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簡單結論的基礎上,教師要適當的給以引導,讓學生提出符合實際的,合理的猜想。

3、指導學生合理設計實驗

實驗設計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與要求,運用有關的科學知識,對實驗過程中的材料、手段、方法、步驟等的全部方案的`制定和調整,以及對實驗結果的分析等,是物理實驗能力的綜合體現。對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要經過一個長期的過程,切不可為了設計把一切都拋給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要有強有略,要對設計過程進行有計劃的指導。

4、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評估

由於學生探究的內容是人類早已發現的,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宜設計成真正具有探究性的過程,在極低端得情況下,往往成為目標和路線都明擺著形式化的探究。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合力與分力的幾何關系,只是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探究方法,改變獲取知識的方法。並不是真正意義的通過探究從未知到達已知。

五、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六、結束語

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探究的科學方法,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有一點了解和體會。不求目標的全面達成,希望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在以後的學習中有科學探究的嘗試。謝謝大家!

;

『捌』 初中物理面試說課稿優秀

初中物理面試說課稿優秀範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面試說課稿優秀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物理面試說課稿優秀範文1

一、教材的特點

這是一節科學探究課,教材以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為主線,安排了學生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探討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很好地體現了新教材讓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

同時,這節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及生產實際聯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編寫突出了這一點。在通過實驗得出摩擦力的有關知識後,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釋大量生活生產中的摩擦現象,其中還編入磁懸浮列車、氣墊船等與現代科技聯系很密切的內容。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二、教學目標

按照課程標准,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大小的關系;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數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地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與老教材的課程目標相比,它更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三、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教材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於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能力培養和探究過程體驗方面,通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的實驗探究,突出「猜想與假設」這個環節,同時認識在探究過程中「變數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四、教學設計思路

為了加強這節課的探究性,體現課改精神,這節課我主要安排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實驗。將全班分為兩個大組,分別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其中一個因素。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在生活中,初二學生對摩擦有感性認識,只是還沒有從物理學角度對它有一個科學的認識。為了貼近學生,一上課我就演示小車從斜面上滑下的實驗,並提出問題:「小車為什麼會停下來?」待學生回答後,我們本節就要來學習科學探究:摩擦力。

2.進行新課

(1)介紹摩擦的分類及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由於教材中不僅研究了滑動摩擦,也提到了滾動摩擦,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演示實驗,向學生簡單介紹了摩擦的分類:摩擦分為滑動摩擦、滾動摩擦和靜摩擦。同時告訴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我們只重點研究滑動摩擦。接下來我向學生介紹了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在解釋這個概念時,主要強調滑動摩擦是在兩個物體表面間產生的,這個力的作用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而對於「相對運動」沒作過多的解釋。

(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a.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是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後,我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有的學生思維受教材的影響,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對於這部分同學注意對他們進行鼓勵,讓他們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不局限於書本,而會提出其它猜想,作為老師,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掘其合理因素並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後,可以問問他「你為什麼要這樣想呢?」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後,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復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兩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並將全班分為兩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

b.探究活動的第二步是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怎樣證明學生自己的猜想?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後我有針對性地請了一位同學來說說他們組討論的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點撥,啟發學生,問他們「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我們這組的同學是要研究壓力的變化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那我們應如何設計實驗才能知道滑動摩擦力的變化是由這個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過學生的思考、交流和討論、老師的點撥,學生都會制定出正確的探究計劃。

c.探究活動的第三步是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前,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時要水平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至於有同學問到為什麼在勻速狀態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就是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將在第六章討論這個問題,並對提出這個問題的同學進行表揚。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我巡視各實驗小組,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實驗結束後,在每個大組我抽取了兩個實驗小組公布自己的實驗數據,全班同學共同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在課後繼續探索滑動摩擦力是否與其他因素有關。

在得到實驗結論後,我繼續引導學生們總結實驗中採用的方法:如果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我們在研究某一個因素對該物理量的影響時,應控制其它與該物理量有關的因素不變,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變數控製法」。接著我再講述:「變數控製法」是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方法,它適用於多因素問題的研究。它不僅僅適用於研究物理問題,也適用於其他科學領域問題的研究,在今後的學習和探究中,我們還要經常使用這個方法。

(3)如何增大和減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減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學生們所熟悉的,而且學生們已經通過實驗獲得了滑動摩擦的有關知識,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組織學生自己進行討論,我還鼓勵他們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減小摩擦的事例,讓他們自己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這些有關摩擦的現象,並總結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只是適當地進行引導和點撥。

在減小摩擦的事例中,我上網下載了有關磁懸浮列車的資料和圖片,並簡單介紹了磁懸浮列車減小摩擦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從上面的討論中,學生已經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並不總是有害的,接下來我讓同學們繼續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麼樣呢?並讓學生在課後完成「迷你小實驗」,並將討論的內容以「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為題寫一篇小論文。

3.課堂小結

我先讓學生以「學到了什麼」為線索進行小結,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我再做適當的補充。因為學生大都只能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個小結,但對學習過程中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卻不能做一個很好的總結,所以我在學生小節後做了適當的補充,讓學生知道探索知識的過程比單純的學習知識更重要。

初中物理面試說課稿優秀範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串聯電路電壓的計算規律,掌握實驗基本技能。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過程,得出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提高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能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態度,增加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鍛煉和同學之間團結協作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

(2)難點:實驗探究的過程。

三、教學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問答法等。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導入

演示實驗:先用一隻小燈泡組成一個簡單電路,同學們觀察它的亮度。然後再串聯進去一個相同的燈泡,觀察第一隻小燈泡的亮度是否變化。

問題:為什麼兩只燈泡串聯在一起亮度會變暗呢?

導出課題:串聯電路的電壓規律。

環節二:科學探究

問題1:回憶關於電壓的知識。

回答1:電壓符號「U」,單位是伏特,簡稱伏(V),還有千伏、毫伏等單位。

問題2:還記得電壓表怎樣使用?

回答2:(1)電壓表要與被測電阻並聯。(2)電流從正接線柱進入,從負接線柱流出。(3)注意被測電壓不能超過電壓表量程。

教師引導:為什麼串聯之後小燈泡變暗了呢?這其實和串聯電路電壓特點有關,下面我們用實驗來探究一下串聯電路電壓有什麼特點。

實驗探究:探究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

1.猜想:串聯電路中,每個燈泡電壓小於總電壓。

2.設計實驗:(1)畫出電路圖;

(2)選取不同規格的燈泡以及其他實驗器材,根據電路圖連接好電路;

(3)分別測出UAB、UAC、UBC,計入表格;(4)更換小燈泡的規格,重做上述實驗。

3.進行實驗:6人一組進行實驗,注意小組內部的分工問題,教師巡視。

4.得出結論:通過多次實驗的數據分析,發現UAC =UAB+ UBC

5.交流討論:實驗中哪些數據不符合結論,為什麼?操作是否正確?小組分工是否明確?

6.總結:串聯電路總電壓等於各用電器電壓之和。

問題3:我們已經通過實驗得出了結論,誰能解釋一下課前老師演示的小實驗呢?

回答3:當電路中只有一隻小燈泡時,它的電壓等於總電壓。而兩只小燈泡的電壓之和才等於總電壓,所以此時沒個小燈泡電壓減小,亮度變暗。

初中物理面試說課稿優秀範文3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要點:

第一、安全電壓

第二、用測電筆辨別火線

第三、安全用電常識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安全用電的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社會性,也是作為現代公民所必需的知識,讓學生掌握安全用電常識,提高安全用電的意識,具有實際意義,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本節的內容不同於前面規律性知識的學習,注重的是科學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好的體現了STS精神。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安全電壓

知道測電筆的構造,學習使用測電筆辨別家庭電路的火線和零線

知道安全用電的常識

(2)技能目標

通過學慣用測電筆辨別家庭電路的火線和零線,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

通過學習安全用電常識,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物理與生活密切相關

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安全用電的意識,能自覺地執行和宣傳安全用電

4、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安全用電的原則是學生今後生產、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則之一,因此是本節內容的重點。

難點:對於觸電事故的發生,無論是高壓觸電還是低壓觸電都具有不可實驗與體驗性,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對於學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是本節的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依據本節教材的內容,採用師生互動啟發式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實例、圖片,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動態教學手段,通過討論、問答、練習等一系列的師生活動展開教學。

學法:引導學生採用討論法、問答法、練習法、記憶法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三、教學過程

(一)事例引課(2')

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人體觸電事故發生的視頻,這樣做可以達到兩個目的:(1)興趣是的老師,具體事例引課比語言引課更具有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以真實的事例教育學生安全用電的重要性,導出課題。

(二)師生互動——知識的學習

1、安全電壓(5')

人體也是導體,對於人體的觸電現象學生較易理解。基於這一點對本知識我設計下面的師生互動過程:

(1)教師提供通過人體電流的大小對人體的影響(危害)和通常情況下人體電阻值的大小兩方面數據材料,引導學生運用公式U=IR推導出一般情況下對人體的安全電壓。既應用鞏固了舊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2)教師向學生介紹不是每個人的電阻都一樣大,而且同一個人的電阻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從而著重指出:一般情況下,36伏以下的電壓對人體才是安全的。培養學生嚴謹的求知態度,感受科學的辨證關系。

2、用測電筆辨別火線(5')

先讓學生將測電筆拆開(事先布置學生從家中帶來測電筆),並對照教材中的圖13-17在教師的指導下認識它的各部分名稱,接著教師用測電筆演示教材圖13-18的測電筆的正確和錯誤的使用方法。教師要告訴學生:在使用測電筆時,應先在有電的地方試一下,檢查測電筆是否正常,防止造成誤判,發生觸電事故;測電筆只能在對地電壓250V以下使用。不可用它碰高壓帶電設備。

3、安全用電常識(10')

觸電事故的發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採取下面的具體做法:

(1)學生閱讀課文,對觸電事故有一個初步認識。

(2)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小老鼠觸電的視頻,使學生認識到電的危害。

(3)通過媒體展示觸電的類別的圖片和視頻(低壓觸電和高壓觸電的發生)讓學生觀察、分析,然後進行小組討論、相互交流、充分利用群體的思維討論得出觸電類別及其觸電原因,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採取討論這種學習方式也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使學生有張有弛。

教師可以出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

①圖中哪些是低壓觸電?哪些是高壓觸電?理由是什麼?(引導學生從架線桿、標志等方面分析)

②由圖中看出低壓觸電是接觸零線還是火線造成的?低壓觸電發生的情況一樣嗎?

③由圖看出高壓觸電是接觸高壓帶電體造成的,還是靠近高壓帶電體造成的?高壓觸電發生的情況一樣嗎?

(4)引導學生小結低壓觸電和高壓觸電發生的情況及發生的原因。

(5)練習:

①家庭電路中保險絲為什麼要串接在火線上?開關為什麼要安裝在用電器與火線之間?

②高壓輸電設備上為什麼要有「高壓危險」的示警標志?如發現高壓線落在你附近,你怎樣離開才比較安全?

通過以上習題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也讓學生感受到知識源於實踐而又作用於實踐的辨證關系。

(三)總結歸納——得出安全用電原則(3')

通過學習低壓觸電和高壓觸電的原因,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安全用電的原則: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不弄濕用電器,不損壞絕緣層。從而完成本節教材的重點。

(四)達標練習(19')

通過知識競賽的形式進行,把全班學生分成四組,有一名主持人,有10道搶答題,和8道必答題,答對加分,答錯扣分,最後總分第一的獲勝。

四、作業布置(1')

針對九年級學生的認識、能力水平,結合本節教材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特點,我給學生布置課題為《家庭安全用電的研究》這一研究性作業,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五、板書設計

安全用電

1、安全電壓

低於36V的電壓

2、用測電筆辨別火線

構造、使用方法

3、安全用電常識:「四不」

不接觸低壓帶電體,

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不弄濕用電器,

不損壞絕緣層。

;

『玖』 初中物理說課稿

人教版初中物理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初中物理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初中物理說課稿1

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電阻的測量》。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電阻的測量》是人教版九年級第十七章第三節內容。從編者的編寫意圖來看,《電阻的測量》安排在歐姆定律之後,是歐姆定律的應用,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正確、安全的使用電路元件,是對前面學習使用電路元件方法的鞏固,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從整個初中電學體系看,本節內容是繼規律型實驗,如:探究串並聯電路電流、電壓、電阻的特點,探究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電阻的關系之後的第一個測量型實驗,是後續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高中學習伏安法測電阻的基礎,因此本節是初中電學的重點,是高中物理知識下移的良好載體,處於電學實驗的核心位置,是中考熱點。

2、學情分析及整體教學設計

教材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實驗表格等,並要求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學生已經有了探究的經歷,有一定的實際操作經驗。但考慮到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少,學生在本節內容的學習中可能存在三個方面的困難:

(1)不能很好的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表格

(2)實驗操作中,出現一些電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

(3)通過分析數據得出實驗結論存在一定的困難。

基於存在的困難,我將整個教學分為三個板塊,一是探究前的准備,讓學生理解實驗原理、步驟。二學生自主探究。三是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三個環節是層層遞進的。

實驗探究,一般可以分為七個環節,一節課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為突出重點,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數據處理三個環節作為重中之重。

二、說教學目標

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道測電阻的原理,會同時使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

(2)理解定值電阻和小燈泡的電阻有不同的特性。

(3)在測量過程中,體驗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的重要性,讓學生逐步養成安全操作的習慣,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目標的確定依據:(1)按照物理課程標准。

(2)本節的中心任務是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教材中並未對是否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提出要求。由於物質種類不同,燈絲電阻受溫度影響明顯,學生對此難以理解。為降低難度,讓學生知道溫度對電阻的影響,我利用測出實驗數據讓學生類比思考的方法將測量燈泡電阻融入到本節課中。

教學重點:自行設計完整的實驗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測電阻。

重點設置依據:經歷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的過程,為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做好鋪墊。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發現規律,正確理解影響小燈泡電阻的因素。

三、說教法

說教法:主要採用實驗探究法、談話法、啟發引導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教學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探究前的准備,要讓學生了解實驗原理、儀器選擇、電路圖、表格、注意問題等,採用啟發引導、談話討論、師生互動的教法。第二個環節是讓學生自主探究。當然根據學生的探究情況可以適當的指導。第三個環節是數據處理。

四、教學流程

1、探究前的准備

實驗原理的確定:讓學生回憶歐姆定律,由導出公式聯系實驗的原理。

實驗儀器的選擇:教師提問:(1)測量電壓和電流需要什麼儀器?(2)為確保電路元件不被燒壞,應選擇什麼儀器?(引出變阻器限流式作用)只測量一組數據可以嗎?進而讓學生思考如何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引出變阻器分壓式作用)。

電路圖的確定:通過所選儀器的作用,引導學生設計出本實驗的電路圖。

實驗步驟的確定: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實驗是如何進行的。提問學生,然後讓其他組的學生補充,最後教師總結。

實驗表格的確定:表格設計的要領是:明確測量的物理量有哪些?計算的物理量有哪些?為提高實驗結論的普遍性,還應該注意什麼?在學生展示了自己設計的表格後,

在這個環節中,要讓學生明確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在使用中應注意什麼?連接電路應注意什麼?

提示電壓應該拉開距離,第一次取1V,第二次取1.6V,第三次取2V。雖然在實驗前做了准備,但考慮到學生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少,這一環節我計劃用15分鍾。

在探究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巡迴指導,學生在連接電路中出現的問題,不要急於給學生回答,先讓學生自己思考。

3、實驗數據的處理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不易突破。我計劃用10分鍾時間。我設計了以下一組問題:

(1)讓學生先算出自己電阻的電阻值,並且上去展示。

(2)三次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變化大嗎?

最後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對電阻的理解達到一個全面的認識。

讓學生思考:為什麼小燈泡與定值電阻受溫度影響阻值變化不同呢?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5、板書設計

實驗原理:R=U/I

實驗電路圖:

實驗表格設計:

次數

電壓/V

電流/A

電阻/Ω

電阻RX平均值/Ω

人教版初中物理說課稿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用力的三要素來表達一個力

2.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知道在不同緯度的g的取值是不一樣的

3.知道重心的概念.與物體穩定相關的兩個因素。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重力的存在,培養觀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懸掛法來測重心,利用數學模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理解重力的方向

3.通過了解重垂線及重心的應用,培養應用物理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的能力.

4.通過實驗探究和實驗對比的方法來研究解決穩定與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積的大小的關系。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錐體爬坡實驗引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通過學習質心,讓學生了解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的應用。

2.通過穩定的對比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和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物理、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說學情

學生在初中的「來自地球的力」已經學習了重力的一些基本的知識,學習了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還運用探究的教學方法學習了重力的大小,知道了g=9.8N/Kg。不過都是一些比淺的,知識感較膚性的認識,在一定意義上說,很難理解質心這樣的概念,所以要引導學生思想觀念上的轉變。在這里學生將學習不同的知識點,質點、重心與穩定,特別是質點高一的學生比較難接受。

對於生活中重力的例子比較熟悉,學習時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對於高一的學生對小實驗比較感興趣,老師可以通過和學生一起做實驗,並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1、重力的概念及重力與質量的關系G=mg,不同的緯度、高度的g取值是不一樣的。

2、重心的測量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

3、物體穩定的有關因素

教學難點

1、重力的方向及應用.

2、物體穩定的有關因素

教學方法

實驗法:通過觀察分析明確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探究法: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得出穩定和重心的高低、支面面積的大小的關系

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演示實驗——錐體爬坡,給學生一種與他們認為不一樣的現象,提出問題(為什麼錐體會從低往高處滾動呢?)讓學生思考並引起學生的興趣,向學生說,學完了今天的課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這樣學生就帶著問題進入課堂。不僅可以讓學生認真聽課,積極思考並回答老師提問的問題 ,這樣有利於學生的聽課效率。

二、新課教學

力的描述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了力、以及力的三個要素,在這里只是為學習新的內容——而准備的知識基礎的,由於我們對力的學習都從三個要素來學習的,所以,對重力的學習也要從三個要素開始,而力的學習已經是初中,經過了暑假,學生會生疏了,在這里也可以看成是復習的形式進行,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復習以前的知識,也為後面的重力的`學習打下基礎。對與一個力的描述,要有大小、方向、作用點。

重力及其測量

由於在初中的時候,學生已經學過了重力的測量,同時也知道了G和m之間的關系,所以在這里運用講授法給學生講清楚重力和物重兩個概念,並讓學生清楚的理解兩者的關系(正比,比值為g),同是也讓學生測量重力是用什麼儀器,其工作原理是什麼。在這里有一點與初中不一樣的是初中時沒講到g的取值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是不一樣的,而且,在不同的高度,其值也是不一樣的。對於方向,初中的時候已經學習過了,在這里還是要學生清楚的理解豎直向下,要跟垂直向下區分開來。

重心與穩定

由於重力與穩定比較抽象,因此將此定為我講課的重點,由於用交點來測重心所在直線很容易讓學生誤解,而且中心是應用很廣泛的針對,因此我才用實驗法。

重心是重力的作用點,在初中學生已經有學了,在這里不僅要教給學生什麼是重心,通過實物展示,讓學生明白物體的重心可以不在物體上。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用懸掛法來測量物體的重心的。同時也給學生講解在日常生活中重心的應用,使學生清楚原理。通過上面的學習,使學生可以自己解決在上課時的引入,這時,可以讓學生領悟重心的奧妙,使得學生的積極性再次被激發。

人教版初中物理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是 號,我說課的題目《 》,是人教版的 年級物理 冊第 章第 節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學法、教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反思七個方面來說這節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課程標准要求課堂應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到物理,從自然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驗和活動,從被動到主動,在鍛煉能力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技能,了解科技發展,從而融入到現代社會中。所以本課( )在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員參與、讓學生主動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學難點重點

①難點:

②重點:

3.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②過程與方法:

③情感、態度與價直觀:

4.教具與學具

電教器材:

教師演示用:

學生每組器材:

二.說學情

八年級上冊

初二學生正處於發育、成長階段,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慾旺盛,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但是剛接觸物理,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掌握欠缺,且在他們的邏輯思維還需要經驗支持。因此應以學生身邊現象引入知識,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

八年級下冊

經過一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初二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個科學探究的素養,他們從事物的對立統一中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樂於獨立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解釋和論證事物或現象間較為復雜的因果關系,在學習了一定的物理知識後也期望繼續研究並且去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所以在教學各個環節中注意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入手,再通過猜、想、分析、實驗、推理等手段來處理問題,層層深入,最後通過學生動腦分析、動手操作來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能力、還會大大加強學生學習物理、運用物理的自信心。

九年級上冊

初三學生是初中的畢業年級,心智較為成熟,通過一年的物理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加進步。

但是初三的學生往往是不愛發言,不主動表現自我,課堂氣氛比起初二的學生沉悶。需要教師的積極、靈活的調動。初三年級學生心理和認知發展規律要求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他們的激情。他們不喜歡枯燥的理論分析和教條式的計算,但樂於參與動手實驗、觀察現象、了解與物理規律有關的圖片。在玩中學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他們喜歡探索自己熟悉的或與所學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科學事件。這樣才更能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創造性。

九年級下冊

經過之前三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初三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識,掌握了一定學習物理的方法。學生的觀察、實驗、思維、歸納、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發展。但大多數學生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基本思維方式,喜歡動手動腦,對直觀內容比較感興趣,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維過程。本節課主要是從現象入手,得出比較簡單的結論。所以在精心設計探究活動的過程之後,學生學習是不存在問題的。但我面對的是農村初中生,相對來說知識面窄,知識信息不豐富,要多給他們提供一些高科技、較前沿的東西,激發其求知慾。

三.說學法

1.設計理念:

根據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情況,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力求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規律。

「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 通過實驗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相互合作交流得出沸騰現象及規律」。通過媒體展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效果。

2.學法指導

以自主探究為主,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分析事例發現問題——動手實驗——分析歸納——鞏固練習。運用了討論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討法。在課堂上著力開發學生的三個空間

1.學生的活動空間。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試驗,全體學生參與,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探究過程,得到發展。

2.學生的思維空間。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自己體驗、感知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通過思維碰撞,培養思維能力。

3.學生的表現空間。通過把自己的想法、結果展示給大家,學習交流與合作,體驗成功的愉悅。

四.說教法

教法突出以學為本,因學論教。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引導啟發,評價方案,分析討論,指導實驗,歸納結論。

教學重視三性:生活性、主體性、實踐性。即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需要引出測量的實質創設教學情境,充分開發學生的生活經驗。盡量利用學生身邊的物品為材料探究長度測量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從生活到技術多角度、全方位認識長度的測量,在動手操作實踐中發展學生探究、分析、歸納、遷移的能力。

運用提問法、談話法、討論法、直觀法、探究法等。

五.說教學過程(程序)

本節課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教學: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合作學習,探究新知------內化提高,實際應用------感悟收獲,課堂小結------布置作業,鞏固升華。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第二環節: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第三環節:內化提高,實際應用。

第四環節:感悟收獲,課堂小結。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鞏固升華。

六.說板書設計

最後我說一下這節課的板書設計,為了使學生對 的知識有個系統全面的掌握,板書如下:

七.結束語

以上是我對「 」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這堂課的整體設計,由於本人水平有限,上面過程肯定有許多缺點和漏洞,希望各位專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

『拾』 初中物理說課稿

初中物理說課稿模板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五:自主學習,教師引導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P.95電功率測量。教師歸納總結

第三環節:典例剖析,歸納總結 (本環節教學大約7分鍾) 板書典型例題,學生分析剖析,教師分析講解並總結。

第四環節:布置作業,鞏固提高(本環節教學大約3分鍾)

在完成第四個環節教學後,本節課新課教學任務基本完成。學生可以根據小習題練習檢查本節課收獲,體驗學習快樂。之後老師動員學生收集家裡電冰箱、 電熨斗、 電視機、 電風扇、 微波爐、 洗衣機等用電器銘牌,解它們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STS活動),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附:板書設計

電功率

1.電功率: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功叫做電功率。

2.計算公式:P=UI P= 導出公式:P=U2/R,P=I2R.

3.功率單位:國際制單位:瓦(W),常用還有千瓦(KW),1KW=103W.

4.電功率表示意義:用來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物理量。

5.額定電壓與額定功率

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不能發揮其額定功率 p=""> </u額時,p實<p額,用電器不能發揮其額定功率>

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容易被大電流燒毀

U實=U額時,P實=P額,用電器發揮其額定功率

燈炮亮度由燈泡消耗實際電功率決定,燈泡亮度越大,消耗功率越大。

6.電功率測量

初中物理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上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功》,《功》是初中物理九年級上冊第十一章第三節的內容。現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這節課教學的一些設想和體會: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功的概念比較復雜、抽象,學生常常容易會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與物理學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沒有做功,是哪個力在做功,因此本節內容是初中物理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難」點。這節課是在前兩節所學簡單機械知識的基礎上綜合地應用力與運動關系等知識來展開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知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和系統性。可以說是前面所學的知識的延伸,又為以後學習功率、機械效率、機械能等知識奠定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並且功的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較大的現實意義。

另外教材中的情景圖片,貼近學生的生活,增加了學生對物理的親切感和興趣,體現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新課程理念。這節課需要用1課時來完成 。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機械功的概念、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⑵知道功的公式,會對有關功的問題進行行簡單的計算。

⑶知道功的單位(J),了解1J的功大約有多大。

2、過程與與方法

⑴通過觀察、分析和實驗了解功的物理意義。

⑵通過對實例的分析,會判斷物體有沒有做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歷史,進一步增強學習物理的興趣,逐步形成獻身科學的意識,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功的計算是即將學習的功率、機械效率的基礎,在中考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我把利用W=FS進行簡單的計算作為本節的重點。

【教學難點】

學生常常把生活中的「做工」與物理學中的做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沒有做功,是哪個力在做功,因此,我把判斷一個力有沒有做功作為本節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物理,物理教學論壇,物 15歲左右的初中生抽象思維還不成熟,在學習過程仍需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託,因此在教學中可以藉助實驗和實例分析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本節之前學生還沒有學習關於能的知識,在沒有能的轉化的知識的情況下,功的定義是很難下的;但學生已有一定的力學基礎知識,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認知水平來構建「功」的概念。

三、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節課特點,盡量使用身邊常見的實物進行探究活動和實例分析,拉近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

初中物理因此這節課可綜合應用學生體驗、講授和分組討論並輔以講練結合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
閱讀全文

與物理說課稿預測效果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9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