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理上的5分之1,10分之1,2分之1估讀都是用在什麼地方,還有什麼時候用到它們,怎樣來估讀
1、測量數據需要估讀,一般在實驗性的題目里。
2、估讀的時候,一般估讀到測量儀器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就行。
3、計算題中的值,不需要估讀。除非題目有要求:精確到××位,精確到小數點後面幾位數字。
4、一般來說,要看這道題是否需要計算,如果有需要計算,那就都估讀;如果需要計算,看在最接近真實值的情況下,取哪個值能使運算整除。
Ⅱ 高一物理公式。這裡面的V二分之一代表的是什麼物理量
應該是二分之t,中間時刻物體運動速度的意思,注意,和平均速度不一定一樣。滿意請給分
Ⅲ 物理,或者數學公式裡面都有二分之一 是什麼意思怎麼計算
你所說的是求平均的意思吧,
比如自由落體,y=1/2gt²,gt=v,1/2v表示為平均速度,y=平均速度x時間
Ⅳ v2t2s2在物理中是什麼意思
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 註: - (1)平均速度是矢量; -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 2)自由落體運動 -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 (3)豎直上拋運動 -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 1)平拋運動 -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 5.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0 - 7.合位移:s=(x2+y2)1/2, -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y/x=gt/2Vo -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豎直方向加速度:ay=g - 2)勻速圓周運動 - 1.線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 5.周期與頻率: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 3)萬有引力 -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於中心天體的質量)} -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體半徑(m),M:天體質量(kg)} -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體質量} -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 6.地球同步衛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徑} - 注: - (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向=F萬; -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 - (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 (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一同三反); - (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Ⅳ 求物理大神那個二分之一是為啥
是平均下來的想想一根棒,它在繞點切割的時候每個地方的速度都不一樣,但是角速度是一樣的,微元可以看成是棒離轉軸最遠的那個地方,v=wr 所以棒的平局速度就是中間那個點就是v中=1/2wr 在求E=v中bl v中帶進去就是你劃的
Ⅵ 高中物理的m/s2的含義是什麼
我就按照你的說法解釋了:m/s表示每秒可以走X米那麼,m/s2實質上也就是m/s/s,它表示每一個1
秒
都能多走X米就是米每秒方吧?加速度的單位,表示每一秒鍾增加的速度,你可以這樣來讀:每秒鍾會變化的速度,這樣把m/s2拆成m/s/s,剛好是速度除以時間。想想,速度除以時間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平均速度,既然出現了平均速度,就是說這個速度的大小是變化的,而這個變化的量就是m/s2。……感覺說得越來越復雜了,直接明了的解釋就是:每秒鍾速度的變化量!
Ⅶ 這是今天物理課老師講的,我就是不懂2分之1F和2S怎麼來的,求大神解😌ԅ
功(英語:work),也叫機械功,是物理學中表示力對物體作用的空間的累積的物理量,功是標量,其大小等於力與其作用點位移的乘積,國際單位制單位為焦耳。「功」一詞最初是法國數學家賈斯帕-古斯塔夫·科里奧利創造的。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即使存在力,也可能沒有做功。例如,在勻速圓周運動中,向心力沒有做功,因為做圓周運動的物體的動能沒有發生變化。同樣的,桌上的一本書,盡管桌對書有支持力,但因沒有位移而沒有做功。
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稱為機械功(mechanical work),簡稱功。
功定義為力與位移的內積。其中,W 表示功,F 表示力,而dx 表示與外力同方向的微小位移;上式應表示成路徑積分,a 是積分路徑的起始點,b 是積分路徑的終點。為了了解物體受力作用,經過一段距離後所產生的效應,而定義出功的概念。功等於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的乘積。
功是力與位移的內積,為標量,所以功的正、負不表示方向。功的正負也不表示功的大小。它僅僅表示是動力對物體做功還是阻力對物體做功,或者說是表示力對物體做了功還是物體克服這個力做了功。若要比較做功的多少,則要比較功的絕對值,絕對值大的做功多,絕對值小的做功少。功是能量變化的量度,做功的多少反映了能量變化的多少,功的正負則反映了能量轉化的方向(注意:不是空間的方向)。
判斷一個力對物體是否做功,可根據該力和物體位移方向的夾角是否為90°,或力與物體速度方向的夾角是否總是90°來確認力是否對物體做功。夾角大於90°時功為負,夾角小於90°時功為正。所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距離是兩物體之間的差。機械功W=Fs。
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為焦耳(J)。焦耳被定義為用1牛頓的力對一物體使其發生1米的位移所做的機械功的大小。1焦耳相當於1牛·米。
你給出的這道題牽涉到的是一種簡單機械,叫做動滑輪。
滑輪是一個周邊有槽,能夠繞軸轉動的小輪。由可繞中心軸轉動有溝槽的圓盤和跨過圓盤的柔索(繩、膠帶、鋼索、鏈條等)所組成的可以繞著中心軸旋轉的簡單機械叫做滑輪。
在力學里,典型的滑輪(pulley)是可以繞著中心軸旋轉的圓輪。在圓輪的圓周面具有凹槽,將繩索纏繞於凹槽,用力牽拉繩索兩端的任一端,則繩索與圓輪之間的摩擦力會促使圓
輪繞著中心軸旋轉。滑輪實際上是變形的、能轉動的杠桿。滑輪主要的功能是牽拉負載、改變施力方向、傳輸功率等等。多個滑輪共同組成的機械稱為「滑輪組」,或「復式滑輪」。滑輪組的機械利益較大,可以牽拉較重的負載。滑輪也可以成為鏈傳動或帶傳動的組件,將功率從一個旋轉軸傳輸到另一個旋轉軸。
使用時,軸隨物體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做動滑輪。動滑輪可以看做是一個省力杠桿,O為杠桿的支點,滑輪的軸是阻力的作用點。被提升的物體對軸的作用力是阻力,繩對輪的作用力是動力。提升重物時,如果兩邊繩子平行,動力臂為阻力臂的兩倍;動滑輪平衡時,動力為阻力的一半。因此若不計動滑輪自身所受的重力,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但這時卻不能改變用力的方向,向上拉繩才能將重物提起。所以你給出的題目,使用動滑輪省了一半力,即1/2F,但是要多移動一倍的距離,也就是2s,也就是說使用動滑輪並不能省功。
也就是說,你給出的這題目,涉及的是功的原理,也就是說,動力對簡單機械所做的功等於簡單機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也就是說使用任何簡單機械都不能省功。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