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炙手可熱的物理含義
炙手可熱的物理含義:熱傳遞。
炙手可熱,手一靠近就感覺很燙。
熱傳遞(或稱傳熱)是物理學上的一個物理現象,是指由於溫度差引起的熱能傳遞現象。熱傳遞中用熱量量度物體內能的改變。熱傳遞主要存在三種基本形式:熱傳導、熱輻射和熱對流。只要在物體內部或物體間有溫度差存在,熱能就必然以以上三種方式中的一種或多種從高溫到低溫處傳遞。
(1)物理熱射線叫什麼擴展閱讀:
物體的熱導率與材料的組成、結構、溫度、濕度、壓強及聚集狀態等許多因素有關。一般說來:金屬的熱導率最大,非金屬次之,液體的較小,而氣體的最小;固體金屬材料熱導率與溫度反比,固體非金屬材料與溫度成正比;金屬液體的熱導率很大,而非金屬液體的熱導率較小;氣體的熱導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各種物質的導熱系數通常用實驗方法測定。
溫度較低時,主要以不可見的紅外光進行輻射,當溫度為300℃時熱輻射中最強的波長在紅外區。當物體的溫度在500℃以上至800℃時,熱輻射中最強的波長成分在可見光區。
輻射源表面在單位時間內、單位面積上所發射(或吸收)的能量同該表面的性質及溫度有關 ,表面越黑暗越粗糙,發射(吸收)能量的能力就越強。任何物體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周圍環境輻射能量。輻射電磁波在其傳播路上遇到物體時,將激勵組成該物體的微觀粒子的熱運動,使物體加熱升溫。
一個物體向外輻射能量的同時,還吸收從其他物體輻射來的能量。如果物體輻射出去的能量恰好等於在同一時間內所吸收的能量,則輻射過程達到平衡,稱為平衡輻射,此時物體具有固定的溫度。
熱輻射能把熱能以光速穿過真空,從一個物體傳給另一個物體。任何物體只要溫度高於絕對零度,就能輻射電磁波,被物體吸收而變成熱能,稱為熱射線。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任何媒質,熱輻射是真空中唯一的熱傳遞方式。太陽傳遞給地球的熱能就是以熱輻射的方式經過宇宙空間而來。
B. 紅外線是什麼
在光譜中波長自760nm至400μm的電磁波稱為紅外線,紅外線是不可見光線。所有高於絕對零度(-273.15℃)的物質都可以產生紅外線。現代物理學稱之為熱射線。醫用紅外線可分為兩類:近紅外線與遠紅外線。
紅外線是波長介乎微波與可見光之間的電磁波,波長在760納米至1毫米之間,是波長比紅光長的非可見光。覆蓋室溫下物體所發出的熱輻射的波段。透過雲霧能力比可見光強。在通訊、探測、醫療、軍事等方面有廣泛的用途。 俗稱紅外光。
C. 什麼叫遠紅外線
太陽光線大致可分為可見光及不可見光。可見光經三棱鏡後會折射出紫、藍、青、綠、黃、橙、紅顏色的光線(光譜)。紅光外側的光線,在光譜中波長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被稱為紅外光,又稱紅外線。
紅外線屬於電磁波的范疇,是一種具有強熱作用的放射線。紅外線的波長范圍很寬,人們將不同波長范圍的紅外線分為近紅外、中紅外和遠紅外區域,相對應波長的電磁波稱為近紅外線、中紅外線及遠紅外線。
紅外線是一種光波,它的波長比無線電波短,比可見光長。肉眼看不到紅外線,任何物體都發射著紅外線。熱物體的紅外線輻射比冷物體強。
自然界有無數的遠紅外放射源:宇宙星體、太陽、地球上的海洋、山嶺、岩石、土壤、森林、城市、鄉村、以及人類生產製造出來的各種物品,凡在絕對零度(-273℃)以上的環境,無所不有地發射出不同程度的紅外線。現代物理學稱之為熱射線。由能量守恆定律得知,宇宙的能量不能發生,也不會消失,只可以改變能量的方式。熱能便是宇宙能量的一種,可以用放射(輻射)、傳導和對流的方式進行轉換。在放射的過程中,便有一部份熱能形成紅外線。紅外線放射速度與可見光線相同,而且能夠像光一樣直線前進;如果使用反射板,便能改變它的傳導方向。
幾十年前,航天科學家對處於真空、失重、超低溫、過負荷狀態的宇宙飛船內的人類生存條件進行調查研究,得知太陽光當中波長為 8~14微米的遠紅外線是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人們把這一段波長的遠紅外線稱為「生命光波」。這一段波長的光線,與人體發射出來的遠紅外線的波長相近,能與生物體內細胞的水分子產生最有效的「共振」,同時具備了滲透性能,有效地促進動物及植物的生長。
D. 什麼叫紅外線怎樣的物體會輻射紅外線
1.在光譜中波長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稱為紅外線,紅外線是不可 見光線。所有高於絕對零度(-273.15℃)的物質都可以產生紅外線 。現代物理學稱之為熱射線。醫用紅外線可分為兩類:近紅外線與遠 紅外線 2.所有溫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