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通過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能力
新的高中物理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觀察現象和學生實驗,能夠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更具體的、明確的認識,這是理解概念和規律必要的基礎。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尤其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注意不斷地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實驗、歸納、類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種種假設和猜想來發展他們創新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興趣入手
沒有學習興趣,學習就失去了動力,創新能分的培養就成了一句空話。教師如果能精心設計好實驗,並巧妙地進行演示,創設一定的情境,將趣味性、新穎性和知識融為一體,就能有效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增強學生的有意注意力。
二、重視實驗基本技能的培養
大綱要求要加強學生的實驗能力的培養,規定了實驗能力的要求。提出「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驗原理和方法,學會正確使用儀器進行觀察分析測量,會控制實驗條件和排除實驗故障,會分析處理實驗數據並得到正確結論,了解誤差和有效數字的概念,會獨立的寫出簡要的實驗報告」。對高中使用的基本儀器,提出了兩種要求:一種要求能獨立正確使用,例如游標卡尺;一種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使用,例如示波器。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將每個實驗認真分析後,確定每個實驗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哪些方面的能力。在學生做此實驗的基礎上,應使他們理解控制實驗條件,探索物理規律的思想方法,指導學生手腦並用進行實驗操作,強化圖像處理的技能訓練,並學習排除簡單的實驗故障。在實驗教學中,既要考慮給學生以更多的鍛煉機會,又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三、正確指導,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完整的設計一個實驗,要經歷多個環節,在實際考查中,一般不會考查全部環節,而是只考查其中的幾個環節。有的題目給出條件和實驗器材,要求闡述實驗原理;有的要畫出實驗電路圖,要求領會實驗原理,確定需測物理量及計算公式;有的則要求學生根據操作步驟及測定的物理量判斷出實驗原理……雖然考查方式不盡相同,但目前高考中幾乎所有的設計型實驗題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給出實驗器材的前提下進行考查的,而且都以不同方式或多或少的對實驗原理作一定的提示。作為該類實驗問題應抓住以下幾點:
1.認清器材功能和安全要求。2.明確基本連接,例如變阻器的限流接法和分壓接法,電流表的內、外接法及其優缺點。3.緊扣原理,合理連接。4.採用多種實驗方法,活躍學生思維。如給出干電池、學生電源、電鍵、電橋、導線、安培表、伏特表、靈敏電流計、變阻箱、定值電阻等器材,要求選用合適的器材,測定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這種做法,更具有靈活性和探索性,能使學生全程投入,用腦思考,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㈡ 如何在物理習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隨著我國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深入,探究教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傳統的教學方法根深蒂固,而探究教學又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這就為廣大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對如何開展探究教學進行了一些初步探討,認為中學階段可採取分階段培養學生探究物理問題的能力的策略,讓學生逐步形成探究問題的思維習慣。根據認知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大致可分為下面三個階段進行。一、初級階段在此階段,考慮到低年級的學生知識能力有限,主要安排一些觀察、測量、繪制圖表、簡單小製作、通過報刊、網路收集和處理數據等簡單的探究活動,以及介紹一些科學史上的探究範例,以訓練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所需的基本技能,並了解探究的基本過程,同時培養其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對於初二年級的學生,讓其學會使用長度、時間等測量工具,學會畫全班的身高、體溫等直方圖。另外,教師在演示實驗時所選的實驗器材要盡可能取自於生活實踐中比較常見、相對容易得到的器件,有的可能是玩具、廢舊物品等等,要盡量符合低成本實驗的思想。例如在演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實驗時,不用課本上實驗器材,我只用一隻注射器,一個電子發音器來演示。課外預習時,讓學生通過自己尋找一些實驗器材,對課本的實驗進行改裝,如在驗證單擺的周期時,提問學生能否用生活中的小器材來做此實驗,有個學生拿出一個跌打葯丸空殼、一根細長線、一支鋼筆、水和細沙來做此實驗。這樣讓學生感到「瓶瓶罐罐當器材,拼拼湊湊做實驗」的樂趣,感受到實驗貼近於生活,來源於生活,使學生了解到並不是只有實驗室中的高精儀器才能做實驗,並不是科學家才能做實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教師適時介紹一些科學史上的探究範例,如介紹伽俐略觀察教堂的吊燈而發現單擺的等時性原理等,讓學生了解到物理知識其實就在我們周圍,只要細心觀察和思考,生活中隨時會有物理問題,並且有些是我們能夠解釋的。只有當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掌握了這些基本技能,了解了科學探究的思想方法,才能為以後的探究打下深厚的基礎。在此階段,學生的知識、能力、方法都是有限的,提出的問題可能與本節課的內容無關、設計的實驗甚至荒唐可笑,教師決不可嗤之以鼻,而要積極鼓勵學生的「異想天開」,至少要保護學生的這種積極性。其實,科學發展本來就是如此,充滿曲折和荊棘,要讓學生體驗人類認識自然的艱辛過程。二、形成階段當學生掌握了探究所需的一些基本技能,並了解了探究的基本過程以後,可以給學生安排探究課題的某一部分,或者是完整的單因素探究課題,教師給予一些指導,以重點訓練學生提出問題、通過簡單的實驗等收集數據、解釋數據、提出假設、結論等綜合性的探究技能,使學生認識探究的內涵。(一)、培養學生發現並提出問題的能力當然,此前學生還沒有達到能夠完全由自己來探究問題的水平,而發現問題和找到症結所在是探究賴以進行的前提,因此,在此階段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應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1、藉助生活實例創設問題情景,並從中引出問題,如「揭開色彩的奧秘」一節內容,問:雨過天晴的彩虹為何是彩色的?2、藉助演示實驗創設問題情景;這樣例子比較多,不必贅述。3、通過陳述故事的方式引出問題。在講述「浮力產生的原因」時,教師可講述俄羅斯「庫爾斯克」潛艇或中山艦沉沒和打撈的過程。4、通過類比等方法合理地將學生當前無法解決的、需用將要學習的知識來解決的問題引出,提供給學生思考,以激發學生的認知需要。如教「大氣壓強」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大家知道液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會產生壓強,而氣體和液體相似,可以流動,且沒有一定的形狀,那麼,氣體對處於其中的物體會產生壓強的作用嗎?如果氣體也可以產生壓強,這種壓強又有什麼特點呢?是否和液體一樣遵循相同的規律呢?5、以常見的思維定勢引出問題。如「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有力物體就運動,沒有力物體就停止運動」這種思維定勢在學生的大腦中根深蒂固,教師可以反問:難道這種說法真的是正確的嗎?讓我們用實驗來驗證。[NextPage](二)培養學生大膽地猜想和假設能力提出猜想和假設是探究的核心,以後的實驗探索都要圍繞著猜想進行,因此,在此階段還應培養學生大膽地猜想能力。猜想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使問題進一步明確化;使實驗有了明確的目標;產生懸念,維持了動機的強度;啟發直覺思維。當問題不夠具體、不足以激發和維持實驗動機的時候,或者指向性並非唯一時,應地運用猜想。教師可以適當穿插「假說和猜想」和許多重大發現之間的關系。如當盧瑟福和他的學生用α粒子轟擊原子的時候,發現大部分粒子被散射,而極少部分呈大角度散射甚至180°散射,由此盧瑟福大膽提出猜想,原子的內部可能不像湯姆生說的那樣,原子的大部分質量可能集中在很小的核上,有了這樣的假設和猜想之後,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為原子核的發現奠定了基礎。猜想決不是胡思亂想,其根本點應該建立在實驗現象上,通過實驗條件的變化來判斷探究的問題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時刻提醒學生關注實驗現象,注意實驗條件的變化等,讓其能從復雜的實驗現象中去偽存真,幫助學生獲取有用的信息,以便進行大膽地猜想。當學生的猜想五花八門,師生「沉浸」在許多問題的氛圍中時,教師應綜合各式各樣的問題,略加篩選歸納,然後正式提出和本課有關的若干問題。(三)培養學生實驗動手的能力實驗是探究能否真正完成的關鍵,因此,還需要再次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從探究的角度來看,實驗的作用是幫助學生接獲得事實證據。教師在演示實驗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科學性;簡易方便,可見度大,效果明顯;演示過程中要講解指導,如實驗目的、原理和實驗步驟,與此同時滲透物理思想方法。讓學生在觀察體會物理實驗應該如何進行。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有了假設和猜想作為鋪墊,有了前面篩選出來的問題,學生便躍躍欲試,他們極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這時,學生自然就想到了必須通過實驗途徑來解決問題。此時教師如果立即讓學生去設計驗證的話,學生往往會面對眼前的器材感到茫然,可能出現思維的斷層,有的學生草率地應付過去,到時人雲亦雲,事倍功半,課堂效率低下。設計什麼樣的實驗呢?這時教師又要發揮「導」的作用了。點撥一下,並把實驗設計的思想潛移默化的滲透給學生。切記,是「導」,不是「灌」。教師絕不可把實驗過程徹頭徹尾地講述一遍,然後讓學生按部就班地操作,這樣就「剝奪」了學生自行設計的權利,泯滅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四)培養學生收集數據、解釋數據、作出結論的能力科學家在探究中要花大量的精力收集證據,並以以此為基礎解釋自然界的運行機制。在課堂教學的探究中,證據有著同等重要的作用。所以可說,證據是學生通過探究獲得新知識的關鍵所在。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往往只重現象,忽略數據的處理和規律的得出。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設計表格做好實驗記錄,當實驗無法得到相應的數據或現象時,應提醒學生檢查實驗有無錯誤,或者實驗本身無法獲取的,應讓學生通過網路等其它途徑獲取。同時引導學生根據現象找出本質,尋找規律性的東西,並將實驗結論與自己的假設猜想進行比較,以檢驗假設是否正確。在此過程中讓學生體味認知過程的甘苦,深知每一個物理規律來之不易,從而培養學生收集數據、解釋數據、作出結論的能力。(五)培養學生交流評價的能力交流評價是當今科學探究的一個重要環節,科學家就是通過交流評價把自己的研究情況告訴別人的,以獲取反饋信息並加以不斷修正。因此在交流中可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評價中培養學生之間的互信精神。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一定成果之後,很想把自己設計的「產品」推廣給其他同學,得到其他師生的評價。有的小組動手實驗能力較弱,思維相對滯後,他們也想知道別人是怎麼完成的,是不是還有比自己更先進的方法。總之,學生都有被評價的需要。此時,教師應抓住這一課堂心理特點,適時地讓學生把他們在實驗過程中的體會以及實驗後得到的結論相互交流、討論。通過讓學生自評、互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有時甚至請校外專家來評,培養其交流評價的能力。課堂上由於受接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問題不一定能徹底解決,同時對課堂問題的引伸拓展、深入探討還會引發新的問題,需要留在課後讓學生反復思考、甚至實驗驗證才能達到滿意的結果。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遺留」一些富有思考性、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給學生,使教學延伸到課外,把探究問題的創造性活動引向深入,形成「餘音繞梁」之勢,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的問題走出教室。形成階段是形成學生自行探究能力的關鍵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採取因材施教的原則,放手優等生,指導中等生,幫助差生,使探究教學能全面開展。三、提高階段在學生對探究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後,教師就可安排有關控制變數、建立模型、設計實驗等難度較大的活動,包括完全的和開放型的探究,以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變壓器」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帶進實驗室且沒有讓學生帶課本,只是說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至於電壓、電流與原副線圈的匝數關系教師隻字不提,完全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進行探索。這是個要求較高的探究課例,在一個等式中存在四個變數,要求採用控制變數的方法進行探索。學生當然想到牛頓第二定律的探究方法,選用交流電壓電流表、可讀線圈匝數的變壓器和電阻箱及學生交流電電源等器材來進行探索,自行設計表格,整理數據,從數據中得出規律,與同組同學進行比較交流,與自己的猜想進行比較,此時教師介紹課本上的結論,讓學生進行比較。在整個探究活動中,教師僅進行宏觀調控,處理好探究活動所花時間與教學進度的關系。教師只有在學生的提出的問題發生較大偏差、猜想完全離軌時,才給予適度的點撥、啟發和評價,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調控學生思維程序,促使學生進一步探索,升華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自我調控和自我評價能力。在此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一些開放型探究課題顯得尤其重要,更應完全放手學生,只有這樣,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才能得以培養,探究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後繼學習能力才能得以真正形成。三個階段教學中,初級階段是基礎,形成階段是關鍵,關繫到學生能否真正形成科學探究的思維方式,提高階段是提高和創新階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切實培養學生形成科學探究的學習習慣。總之,教師在探究活動的安排上,應當適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注重從簡單到復雜、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發展過程,數量也應該考慮由少到多,使學生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切忌搞「一刀切」。如果只是為了探究,不講方法,不遵循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只能適得其反,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違背教育改革的最終目的。
㈢ 中學物理教學應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一、認真觀察的能力
觀察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對自然現象和身邊事物的觀察,對課堂上實驗的觀察。
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有很多,比如我們聽到的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人能區分出各種聲音依據的是什麼呢?我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光,光是怎麼傳播的?冬日裡為什麼從室外進入室內眼鏡會蒙上一層水霧?近視眼、遠視眼是怎麼形成的?坐車時遇到急剎車人為什麼會向前傾?自然界的物體有幾種狀態,它們之間是如何轉化的?可見,各種各樣的現象和問題都與物理密切相關,所以平時要培養學生勤於觀察,善於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學習物理過程中,實驗是至關重要的。課堂上的演示實驗,學生的動手實驗都需要認真觀察。第一要觀察實驗器材,每個器材的構造,它在實驗中的作用是什麼,在實驗前必須清楚;其次要觀察實驗現象,若是現象觀察的不仔細,則會得不出正確全面的實驗結論;再次要觀察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發現並及時糾正。
二、閱讀分析的能力
很多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一聽就懂、一做就懵、一算就錯,我認為是學生閱讀題目的能力差造成的。很多題一經老師分析,學生就會豁然開朗,可是學生自己做時就會一頭霧水,不知從哪下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仔細閱讀、分析題目的能力。首先不論見到長的題目還是短的題目,都要一字一句認真地讀,不能粗枝大葉一目十行,而且有的題型看似熟悉,其實已經做了改動,如果按照思維定勢去做就會掉入陷阱。在讀題的過程中,要找到關鍵字和詞,哪些信息是有用的,還要想想此題考的是哪一章節的知識點,用短暫的時間在頭腦中迅速地回憶一下知識,然後再把有用的信息整合一下,用已知量去求未知量,這樣問題就解決了。
三、語言表達能力
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有這樣的現象,自己會做題,但若給別人講題時就表達不清楚,邏輯混亂,而且遇到簡答題也不會組織語言,經常通俗語言較多,物理語言較少。因此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對物理基本概念和規律理解透徹並熟記在心;其次平時要多加訓練學生講
㈣ 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 激發興趣是培養能力的前提
要想使學生學好物理,必須是學生有興趣學,最終在興趣的驅動下提升物理學習能力,實現有能力學.興趣是推動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可以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有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就會自覺地去提高學習物理的能力.因此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偉大的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怎樣才能做到激勵、喚醒、鼓舞,很重要一點就是要激發學習的興趣.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1 精心設計導入環節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首要環節,精心設計的導入,猶如戲劇的序幕,可以在學習新課一開始就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習的興趣,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導入新課時就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那整個教學過程就有了一個好的開端.在導入新課即將完成時,除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外,另一個任務是讓全體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學習目的,這樣的課堂才能樂而不散.
1.2 注重情境的創設
以前的非生命化課堂教學以學生盡可能多地掌握知識為終極目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培養目標形同虛設,試想:自我感覺皆已喪失,那麼,對他人、對社會的關愛又從何談起?這樣的教學談何價值?因此,當今的生命化課堂教學追求人格心靈的完整、個性的發展和情感與興趣的滿足.通過課堂互動,師生雙方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境界.正因為如此,精心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顯得尤其重要,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快樂的事.
1.3 優化教學手段
隨著社會信息量日益增大,教學手段日趨現代化,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已不能適應現代化教育的要求.多媒體技術的發展、運用和推廣,為中學物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變革提供了前所末有的機遇.多媒體計算機使圖、文、聲、像集於一體,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充分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做好學法指導
有效的學習必須是有序的學習,學生對物理問題的理解以及學習經驗不如我們教師,我們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做好助手,給予其學習方法上的指導.
2.1 做好課前准備
除思想上和文具上的准備外,還有更重要的實質上的准備:課前預習.每一個人的基礎不一樣,准備不會千篇一律,但大致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復習上節課所學過的內容,二是預習熟悉新課內容.復習要抓重點,預習不是看小說,要注意新課疑難問題,帶著問題去聽老師講課.
2.2 上好每一節物理課
如何才叫上好每節課呢?筆者認為應該引導學生有節奏地處理每個學習環節,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1)通過本節課想一想我學會了什麼?我掌握了哪些知識?
(2)處理好聽課和筆記的關系;聽好課是主要環節,筆記是只需記下簡單的關鍵詞語和圖形即可,抄黑板不是筆記的目的,而是為課後的復習提供依據.
(3)處理好聽課和思考的關系;以聽課為主,沒有聽懂的暫不要思考,課後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2.3 搞好復習
及時地復習有助於知識快速、穩固地納入知識體系,首先明白自己在知識能力上的缺陷是什麼,下功夫把最薄弱的部分補上,先重點再一般,及時復習,學會一單元,就系統復習,形成並構建知識網路,達到「熟能生巧」.
2.4 做好作業
(1)在復習知識內容的基礎上作業;
(2)規范解題步驟;
(3)對批改的作業要及時反思和糾正;
(4)通過總結和類比,鞏固知識,最終達到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物理問題.
3 強化物理過程教育和思維方法滲透
物理學習過程應該從學科特點出發,我們的教學要強化過程教育,同時注重思維方法滲透,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提升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筆者將蘊含物理思維方法的教學過程分為螺旋式上升的三個階段
3.1 從物理感覺過渡到物理知覺
高中物理知識源於人們對生活中和自然中現象的思考,感覺是認識的初級形成,是一切知識的源泉,它屬於認識的感性階段.物理概念、規律的形成都需要經過分析大量的物理現象及物理實驗的驗證,才能使其感知主體,形成對物理過程的整體認識.
例如,在學習自由落體時,重的物體下落快,輕的物體下落慢!就是觀察後的一種感覺,繼續觀察,完全相同的2張紙,一個揉成團,一個平攤下落,結果下落時間不一樣.那麼,對物體下落有了新的認識,從感覺到知覺的過渡,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猜想.
思考:下落時間與質量似乎沒有關系,那麼是什麼導致了平攤著下落時間變長了呢?是什麼因素導致的呢?很自然地理解這是因為空氣阻力的緣故.
猜想:如果不計一切阻力,物體自由下落,那麼情況又該如何呢?
物體將只受重力,加速度相同,落地時間一樣.
3.2 從物理知覺過渡到物理表象
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學生形成了物理知覺,則其大腦開始對客觀事物或物理現象進行初步分析和綜合,這是學生開始用物理思維的一個重要一環.有了物理知覺由
㈤ 怎樣培養物理學科能力
全國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中明確規定:「考試內容包括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高考把對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在物理教學中,特別是高三復習中,要特別重視對學生物理學科能力的培養,這不僅是升學教育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當前教學改革的方向。
物理學科能力,按的要求,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理解能力;(2)推理能力;(3)分析綜合能力;(4)應用數學工具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5)實驗能力。本文將對五種能力的培養逐一討論研究。
物理理解能力包括:理解物理概念、規律的確切含義和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以及它們在簡單情況下的應用,對同一概念和規律的各種表達形式(包括文字表達和數學表達)有清楚的
㈥ 物理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
(1)課前預習,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課堂實驗,
(2)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的觀察的能力
(5)課堂講習,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6)課外見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7)課後預習,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
㈦ 談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學始終提倡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從而體現物理這門課程的價值。如何有效地開展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廣大高中物理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幾個方面著手,讓物理實驗教學的價值得以體現,並讓學生在學習物理實驗的過程中,體會到物理實驗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一、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的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自然科學。物理以實驗為基礎,通過對「物」進行實驗、歸納和總結,得出它的「理」。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問題,讓學生通過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物理教師要重視物理實驗教學,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通過學生對實驗的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時,物理教師也要鼓勵學生自己去設計一些物理實驗,並進行大膽的嘗試和探索,通過學生自己思考和研究,並進行操作、實驗,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激發對物理實驗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並感受到物理實驗所帶來的樂趣。
二、重視實驗基本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新課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學,提
㈧ 物理教學中培養哪些能力
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十分重視能力培養,規定中學物理教學要培養學生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能力。在這三大能力中,思維能力是核心。中學物理教學應側重培養哪些方面的思維能力呢?我認為主要包括比較鑒別、分析綜合、判斷推理和抽象想像等四個方面。
㈨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一、重視應用物理模型
二、加強類比的思維方法
三、注重等效變換的思維方法
四、應用守恆的思維方法
五、掌握數學的思維方法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撥點和訓練學生的思維,使其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學會一些解題的科學思維方法,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又可使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更加濃厚,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物理學中全面有效的科學方法和思維方法對其他學科也有指導意義,有效地掌握物理學的思維方法,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將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