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如何讓學生重視物理實驗

如何讓學生重視物理實驗

發布時間:2023-01-08 07:10:45

Ⅰ 淺談物理教學中如何加強實驗教學

物理實驗既嚴密,又科學,來不得半點馬虎,否則不能很好的說明問題。如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實驗中,必須用天平準確量出質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並且兩個燒杯也必須完全一樣(包括大小、規格、型號)。又如講密度用天平稱量體積相等的兩種液體時,稱量前首先要把天平調好,然後取兩個型號完全相同的燒杯,說明其型號,大小完全相同,放在天平上稱量,其質量相等,然後用量筒或量杯量出等體積的情況下,不同液體質量不同,從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千萬不可取兩個燒杯,既不說明大小質量相同,又不放在天平上稱量,而且不能用量筒或量杯,大致向杯內倒入液體,硬說體積相等,這樣達不到實驗的目的,既抹殺了實驗的科學性和嚴密性,又不能很好的說明問題。這只會讓孩子失去對實驗的興趣,甚至對知識都會產生懷疑。
學生的收獲來自正確的探究方法和思維,勤於思考,敢於動手,他們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定能不斷突現出來。教學中重視和利用學生在探究實驗中發現的特殊現象,使其變成課程資源。這樣,每一個學生都會因自己富有創意作法或觀點,得到他人的認同而產生強烈的心理滿足感或成就感。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和發展探究的慾望,培養認真細致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批判精神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有了興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此很多的物理課,幾乎都從實驗引路,除做好課本上的實驗,還想法增加演示實驗,以激發學習興趣。如講「大氣的壓強」時,為顯示大氣壓強,首先補充了這樣一個實驗,取大小不同而內徑相差不太大的兩個試管,在大試管內倒滿水,把小試管裝入大試管內一部分,在倒過來,就會看倒大試管內水不斷流出,而小試管就會徐徐鑽入大試管內。這一魔術般的表演,大大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問其原因就是大氣壓的存在,這樣引起質疑,使學生處於積極探索知識之中。又如講熱傳遞時,增加了試管內給上部分水加熱,底部魚仍然活著的實驗。講摩擦時用筷子提米實驗等,使學生覺的都很驚奇,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Ⅱ 如何培養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

一、加強學生實驗教學的理論指導
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認知心理學認為:「思維產生於動作,不但感知運動水平的智慧與動作密不可分,就是較高水平的智慧也與動作有著間接的聯系,所以學習的根本途徑是學生自己的活動。」將這一原則應用於教學過程,應放手讓學生動手、動腦探索外物,通過活動及其協調逐步形成豐富自己的認識結構,中學物理學生實驗就是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從而獲取知識的活動。在實驗中,學生自己觀察現象,動手操作儀器,手腦並用,最後得出實驗結論。學生在實驗中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認知效果,而且有助於學生科學素質的逐步形成。初中兩年的物理學習是學生准備跨入科技大門的啟蒙階段,切實加強學生的實驗教學,對於學生將來的學習、工作將有深遠的影響。
二、加強操作示範,強化學生的技能練習
學生的實驗操作很多是在模仿教師的操作中獲得的,因此,教師的規范操作對學生實驗素質的培養影響很大,教師在操作中不但要規范,還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現象。例如,在使用顯微鏡時,我堅持用左眼看目鏡,這樣有利於繪圖。俗話說:「熟能生巧。」物理實驗技能是在不斷的實際操作中形成和發展的,只有通過動手做實驗,學生的操作技能才能得到提高。

Ⅲ 物理實驗怎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確保實驗現象的明顯性。物理實驗時,學生情緒高漲、思想活躍,注意力特別集中,學生處在最佳學習狀態,如果實驗現象不明顯,會嚴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必須將實驗做好,使現象明顯。例如,要觀察壓強計里水面的升降,可以將水染紅,並在壓強計的背後用畫橫線的屏來襯托。
二、用投影實驗增強效果和可見度。課本中的許多演示實驗現象不十分明顯,影響了實驗效果和學習興趣。把一些演示實驗改為投影後,能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力學教學中分析物體受力情況時,可以先放映一張受力物體的實物圖,然後將畫好物體所受各力的力線圖迭放上去。最後抽去實物圖,就可以用力的線圖來進行分析。這樣不僅可以清楚地說明物體受力的力學原理,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對力學問題從實物到受力圖來進行抽象思維的能力。
三、把驗證實驗變為探索性實驗。在課堂教學的講解和討論中,多讓學生親自動手作實驗進行探究。如在講「浮力」一節時,按提出問題→實驗→閱讀→討論→總結→練習的程序進行教學。首先向全班學生提出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公布討論題,布置學生實驗,讓學生先做實驗後閱讀課本,再組織討論,然後進行總結。在總結如何討論時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最後進行練習和布置作業,讓學生通過實驗、閱讀、討論、講解等獲得知識和能力,這樣做學生動手動腦多、印象深、記得牢、興趣濃、學習效率高。
四、多方設法給學生創造實驗條件和動手機會。不僅要認真做好做全學生實驗,還要在課堂教學中把某些演示實驗改成邊教邊實驗,或者讓學生登台表演,對於實驗性習題,也讓學生動手做實驗,通過實驗去解決問題。

Ⅳ 如何利用物理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物理實驗能力,激發物理學習興趣

實驗是物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應在物理教學中重視物理實驗,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做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而提高物理成績,並將所學應用於生活實際。

1、鼓勵學生自己多動手,通過積極參與逐步培養理性思考的習慣。
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培養,但僅是初步了解,因為生活閱歷、智力發育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其獨立的抽象理性思維能力還是很不完善的。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於感官認識,而學生更為感興趣的則是親自動手操作。因此我在物理課前讓學生對課上內容充分預習,上課時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盡管開始的時候學生操作的目的性還不是很明確,但是我欣喜地看到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而學生的積極性是提高物理學習水平的關鍵。我根據學生的積極性及時引導學生思考,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理解物理規律和原理。這樣得來的知識學生不僅理解深刻記憶牢固,而且樂於參與這種有趣的過程。
2、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探索物理規律。 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對於自己不懂的事物存在很重的好奇心,並且會積極尋找機會和辦法盡心探索,來滿足這種好奇心。實驗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好奇心,促進實驗教學。例如在講電磁波這一節課時,我先通過多媒體放映一段發射神舟六號飛船和宇航員太空行走的錄像,我再提出幾個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然後我並不急於給出正確解答,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本節知識,學生為了滿足其對事件的好奇心,都很認真地聽講並且認真思考,在這節課結束時在課前提出的問題,學生很自然就解答了,雖然答案不是很完美,但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其不經意間就很明顯得到了鍛煉。這里我們要注意的是對於課前提出的問題在課結束時一定要予以解答,如果確實不能完美解答的,應要求學生課下查閱資料或通過其他途徑自己嘗試解決,否則學生的興趣會打折扣的。
3、注重物理學習中的STS,把物理實驗和生活實際相聯系,利用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它直接指導科技創新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很多同學不愛學習物理就是因為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過於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忽視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讓學生覺得物理沒有用,和生活實際相差太遠,這樣時間長了也就失去了其進一步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如果教師在課堂上注重引導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物理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通過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並取得的實效,使學生具有成就感。這樣,一方面學生覺得自己學習的知識很有用,自然會更加用心的學習,另一方面學生在實踐中檢驗了自己的學習效果,也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對於物理知識的理解。
4、有效利用多媒體,通過大量豐富的事例豐富學生的視野。 物理課堂上很多物理知識對於學生而言都是陌生的,甚至很多高新技術很多同學都沒有聽說過。通過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多種多樣的新技術,使學生對於這些新技術有所認識和了解,才能進一步對其產生興趣。而且很多在課堂上無法完成的實驗科目,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彌補了課堂實驗的不足。
5、處理好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的關系,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演示實驗有些是危險性大的,有些是實驗條件學生很難把握容易導致實驗失敗,而有些則是學校硬體設備規模的限制而被迫僅作為演示的。教師對於這些實現一定要予以說明,或引導學生找出問題。原則上,如果有條件的話,盡可能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
6.合理分組,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學生的實驗能力參差不齊,有的學生能很快的領悟實驗過程,而有的學生則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教師在進行實驗分組時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編排。編排原則是各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這樣可以讓能力強的學生帶動能力弱的——即是我們所說的抓兩頭,促中間。這里我們要注意的是:學生在實驗中能力差的學生完全不動手,充當實驗的看客,教師在這里的引導作用應得到充分體現,這是搞好實驗教學,達到實驗目的的關鍵

Ⅳ 如何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物理實驗探究

如何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物理實驗探究

如何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教在學實踐中我覺得要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必須在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上做好文章: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

如何讓幼兒主動參與主題探究活動

探究對於幼兒來說,是一種天性,是一種令他們感到興奮的學習和活動方式。「探究是創造的前提,探究是成功的階梯」。 探究有助於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拓展幼兒的現實生活視野、豐富內心情感世界,形成科學求實的態度、和諧發展的個性。幼兒園自主性科學探索活動是幼兒的一種主體活動。 我們從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化的科學教育內容入手,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將科學教育活動滲透於日常生活中,並創設自然化的科學教育活動環境,引導幼兒觀察身邊的科學事物和現象,從不同方面入手,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和技能;精心觀察幼兒的探索情況,組織幼兒展開討論,引導幼兒學會表達。
在當前幼兒園的課程改革中,由研究教師的「怎樣教」轉變為幼兒的「怎樣學」已成幼兒園教學改革的主旋律,也就是,幼兒園的課程設定必須適應幼兒的興趣、愛好和發展的需要,而課程的實施又必須以幼兒為主體,即以學定教,那麼究竟如何組織與指導幼兒自主性科學探索活動呢?

一、體現主體性
幼兒是能動發展的主體,幼兒發展是主動活動的結果。幼兒從出生之日起,便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探索著未知的世界。幼兒主體性發展是幼兒發展的核心內容,實現幼兒的主體性是幼兒個體自身發展的需要。
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的主體,幼兒是學的主體,科學活動應充分發揮教師與幼兒的雙主體作用。教師的主體作用更多地體現於物質和心理環境的創設。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上都恰如其分地把幼兒推到「主體」的位置上,而幼兒的主體地位則體現於自主觀察、自主探索和自主建構。如中班探索活動《有趣的洞洞》:剛開始讓幼兒探索用一張紙如何變出洞洞的秘密和中間的環節利用大的羊角球來鑽幼兒兩個手臂變出的洞洞。剛聽到要求時,很多幼兒都立刻發出「啊?」並搖頭表示不可以,作為教師我推遲評價,讓幼兒自主猜想、動手嘗試,在等待幼兒驗證了自己的想法中。我發現幼兒在探索時,注意力非常集中,主動參與性相當高。很短的時間,就有幼兒舉手錶示有辦法了,接著,大部分幼兒都主動相互介紹了自己的與眾不同的辦法;在《種子的秘密》一課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種子,讓幼兒自由選擇種子,然後,自己觀察、記錄去尋找它的秘密;大班《沉與浮》,在活動中,每個幼兒都有一些不同材質的的玩具(如塑料、木頭、鐵釘、石頭等)讓幼兒自己一一放在水中,觀察什麼東西浮在水面,什麼東西沉下水底,這樣的活動過程幼兒是自主的,以幼兒自己操作探索嘗試為主的學習方法,並能滿足各種各樣不同層次發展的幼兒的活動需要。

二、體現探索性
幼兒進行科學探索與其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是分不開的,好奇心是幼兒學習的內驅力,它對幼兒形成對周圍事物世界的積極態度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知識經驗的主動建構者。
《有趣的洞洞》中,我以用一張紙變洞洞為匯入,引導幼兒在找洞洞、變洞洞、玩洞洞的過程中感受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洞洞」無處不在,引起了孩子們一個又一個驚奇的發現和無窮無盡的探索慾望。我們身體上有洞洞嗎?平時你還見過什麼樣的洞洞等,孩子喜歡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進行積極、主動地探索和研究。找洞過程中要充分放手為孩子提供充分的尋找和探索的機會,和孩子一起從我們的身體和周圍環境中尋找各種各樣的洞洞,探索發現洞洞的大小、深淺,比較洞洞的不同特徵,了解洞洞的不同用途,初步幫助孩子獲取更多有關「洞」的直接經驗;在探索過程中發展孩子的主動觀察能力、分析比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擴散思維能力。

三、體現操作性
操作法是幼兒學習科學的主要方法。《綱要》指出:在科學活動中,教師是「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每位幼兒都能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條件」。由此可見操作法是幼兒學習科學的主要方法,在操作中探索科學的奧秘是幼兒學習科學的必經之路。
「找洞洞」重點是發展孩子的觀察、比較、探究、分析、表達等能力,那麼「變洞洞」的過程就是要孩子們去思考、嘗試「運用不同辦法,變出不同的洞洞」,在實際的操作探究過程中有效地發展孩子的大膽想像能力、大膽嘗試能力、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幫助孩子進一步理解洞洞的「圍集」概念,發展孩子的空間智慧。探索活動《看誰站得穩》的操作之前的提問:「這些東西都能站起來嗎?」幼兒的答案很多。教師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操作;在探索活動《不同的車速》中,操作材料——小汽車,是幼兒熟悉和喜歡的,幼兒知道如何操作,在介紹了用三種不同材料(毛巾、絨布、絲綢)製作成的車道後,幼兒通過反復操作,發現了因為材料粗糙程度不同,造成車速不同,從而對三種材料特徵有了一定的認知。幼兒對小汽車的喜歡,使幼兒對材料產生「試試」的想法,進而形成探索操作的過程。
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為了解決問題,尋求答案,真正的主動去嘗試、去操作。因為,思維是由問題開始的,有了需要解決的問題,才能夠調動思維的積極性。人的思維開始於「問題情境」,設疑,創設了問題情境,在情感上具有吸引力,使幼兒產生「操作」的慾望,形成尋求答案的心向,從而促使幼兒產生了通過操作來解決問題的探索願望。

四、體現綜合性
隨著幼教改革的逐漸深化,幼兒園課程日趨綜合化,正如《綱要》中所指出的「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的聯絡,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游戲中。」在科學教育活動中體現整合教育的理念,就是指在堅持科學教育目標的前提下,同時關注其他學科的目標,或在堅持以科學探索為主的同時,充分利用其他學科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以達到活動整合的目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努力提高課程的整合程度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也是教育理想的追求。
在一次春遊活動中,幼兒對被風吹起的柳絮產生了興趣,在追逐之後產生了疑問:為什麼柳絮能像飛舞的蝴蝶一樣或高或低?幼兒在探索和討論後得出結論:風大柳絮飛得高,風小柳絮飛得低。顯然幼兒已經感受到風的存在,但這只是直覺的經驗,他們並沒有弄懂真正的原因,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在科學活動區設定了「風從那裡來」的探索活動。幼兒通過探索,明白了空氣流動產生了風的道理。在《有趣的洞洞》這節科學活動中,我採用整合教育理念的第二種情況,堅持以科學探索為主線,引導孩子在「找一找」中探究「洞洞」的不同,在「說一說」中思考「洞洞」的用途,在「想一想、變一變」過程中,找尋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理解、感受生活中不同「洞洞」的作用與趣味,在找找、說說、變變、玩玩過程中充分滿足孩子空間智慧發展的需要,培養孩子觀察、感知、分析、探究、想像、操作、運動等多種能力,從小培養孩子關注生活、喜歡探究的良好品質。
同時,在互動性的玩洞洞過程中,又可以很好地發展孩子的多種運動交往能力,增進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和體驗,培養良好的社會品質。

五、體現生成性
幼兒園教育活動本質上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根據幼兒的興趣需求而設定的。活動是動態的,發展變化的價值意義的生成是教育活動作為「生成」而存在的內在要求。只有認識到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生成屬性,幼兒的創造力、個性發展、幼兒的天性才可能實現,教育活動才有可能成一種「藝術」。否則,教育活動只能是沒有生命活動的「復制」和「刻寫」活動。優化的教學活動,應該是由教師和幼兒相互作用、共同生成的過程。
《有趣的洞洞》整個活動的主要環節就是讓幼兒通過找洞洞、變洞洞、玩洞洞發現多樣性。這是預設的,是計劃

在中國畫欣賞教學中,如何才能讓學生主體主動參與呢?

1)激發學生對作品的興趣,進行深入觀察。
審美心理是以直覺思維為主要特徵的。因此,作品的直觀印象,也就是材料、造型(形、線、色等)必然是引發學生注意的最直接的因素。在中國畫欣賞過程中,學生對形式美感較強、內容豐富、富於情節或抒情性、接近現實生活的作品,能較大地吸引注意力,激發欣賞興趣,調動欣賞積極性。如在欣賞補充教材《韓熙載夜宴圖》時,學生立刻被整件作品五段式有機聯絡的形式相吸引,教師根據畫面內容分別播放琵琶演奏、舞曲、輕音樂、笛子的錄音。引導學生隨音樂而感受夜宴圖的具體內容。學生談感受時,有的說:「夜宴圖首尾統一了聽琵琶演奏、觀舞、休息、聽笛演奏、送別五個場面好象看小人書,是一個小小的故事。」有的說:「夜宴圖中這么多人,或站或坐,或正或側、或仰或靠、或動或靜,簡直是生動豐富。」有的說:「畫面顏色金碧輝煌而又古樸可愛,紅綠色相穿插,大塊黑白相問隔,有對比有呼應,色彩不多,卻非常豐富。」美的國畫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深刻的,學生感受美的同時也充分調動了欣賞積極性,對作品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心理活動逐步展開,促進了欣賞的發展。
2)喚起學生的審美經驗,進行積極的思考。
學生在欣賞國畫時,往往與自身對國畫知識的積累和審美經驗相聯絡、溝通。欣賞過程實質上是學生在審美過程中思維和活動的發展。要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其前提是讓其學會思維,實現思維自主性。因此,在欣賞教學中通過喚起審美經驗,主動欣賞國畫作品的同時,引導學生逐步展開—簡縮—優化—發散思維。如《韓熙載夜宴圖》前後五部分相連,描寫了韓熙載怎樣的生活(展開思維)?
3)展開學生的主體評論,鼓勵交流、合作。
學生進行美術評論,絕不是要學生尋求對一幅國畫作品的唯一審美認同。這一學習領域的魅力在於要求評論者有獨特視角、語言和品味。學生們在課堂上樂意傾聽夥伴對美術作品的看法,這比書本的評論更親切,同時還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學生通過與美術作品的「對話」,激活了審美意識和情感,增強了視覺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不失時機地組織小組討論等形式來促進學生全面參與學習活動,利用每個學生的不同觀點,互相啟發,就能激發自身欣賞的靈感,活躍思維,從而拓寬自己的思路。
例如,《清明上河圖》欣賞過程中就發生了激烈的討論。有學生認為作品主要描寫了汴河中大貨船通過虹橋的精彩瞬間;有學生認為作品描寫了虹橋上馬沖驢驚人慌亂的紛擾場面;有學生認為作品詳盡描寫了京城汴河兩岸的風土人情,這是主要內容;有學生認為作品表現了京城三百六十行,反映了京城的繁榮景象……
探究型的國畫欣賞、評論,學生對作品傳遞出來的資訊產生了不同的意見,欣賞過程中發生了歧義,引起了對各種觀點的評論。這樣不僅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可以展示自我、表達的機會;同時討論中還能披露謬誤,及時糾正偏差,互相啟發,運用欣賞客體重組了自身的認知結構,審美心理得到進一步的建構。
3、深入探究體驗作品內涵,學習掌握中國畫欣賞的方法。
創新需要知識基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程式和方法,比掌握知識內容更重要。掌握的欣賞方法越靈活,中國畫知識就越豐富,也就越容易對中國畫產生新的理解和認識。因此,我們要幫助學生通過對中國畫作品內涵的探究體驗,掌握靈活的欣賞方法,建立豐富的知識體系,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1)恰當提出問題,引發心境共鳴。
學生通過對作品的認識分析,已經有了初步的較為完整的印象。而要認識畫面以外的內容,就需要審美主體的聯想、想像來幫助,這樣就可以加深情感體驗,引發更為強烈的情感共鳴。具體的做法是提出一些最易喚起情感、最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但這個提問是緊跟著畫面分析而來的,切不可脫離原有的感性基礎。
例如,《清明上河圖》中大貨船過虹橋時,船夫怎樣放桅桿、其他船夫怎樣使勁掙篙、橋上怎樣拋下繩索挽船隻,鄰近大小船上的人怎樣指指點點、虹橋上的人又怎樣,這緊張而富有戲劇性的過橋場面在整個畫面中反映了怎樣的關系?你怎樣解釋畫面呢?通過問題的提出,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緊緊圍繞作品快速思考、想像,加深情感體驗。聽覺較之視覺與情感的聯絡更緊密,更能迅速誘發美感共鳴。
2)規范評論過程,尋求欣賞途徑。
在中國畫欣賞教學中創造性學習雖然強調學生的主觀欣賞,讓學生在發展個性、鼓勵冒尖並能容忍學習錯誤的寬松環境中,養成好奇、不斷提問、善於探索的學習品質,用多種思維方式探討作品內涵的思維品質。如何使學生的評論活動規范有序,避免容易出現的隨意現象,強調評論過程的規范性,也能幫助學生從無序的思路中尋求有序的欣賞途徑。
3)運用多種手段掌握欣賞方法
A、利用多媒體的形、聲、色並茂,表現手法多樣的特點,指導學生的欣賞學習。運用多媒體進行畫面的靜態、動態演示,營造理想的美術欣賞境界,學生完全與作品交流;利用多媒體的技術優勢剖析作品的外在因素形式,挖掘內在因素價值,啟發思維講創造。例如,用適合的音樂和畫面共同作用於欣賞者,能夠較快地與作品產生情感共鳴,啟發欣賞的思維創造,掌握欣賞方法。
B、讓學生學會精讀作品,運用預先設計好的圖、表對作品進行深入剖析,能夠深入淺出地解決欣賞過程中的難點、重點;能夠深入挖掘作品內涵、滲透思想教育;能夠進行主動思維訓練,有利於學習主體掌握欣賞方法。
4、合作、交流、拓展,以促進創造性學習
良好的學習氛圍、主動參與學習精神和掌握靈活的欣賞方法是創造性學習的基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能夠在一個平台上進行欣賞活動的交流和合作乃至引發拓展,才是創造性學習的核心。在中國畫欣賞教學中,根據繪畫藝術的特點加強直覺思維訓練和發散思維訓練,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創造性學習。
1)直覺思維訓練
直覺思維是人腦對於突然出現在面前的新事物、新現象、新問題及其關系的一種迅速的識別,是一種沒有事先思考或邏輯分析的判斷活動。這種思維帶有快速地整體上看待事物,敏銳而深入地洞察事物和直接地從本質上去理解事物及其聯絡的特點,在欣賞活動中能直捷地幫助學生領會作品意圖和本質。
2)發散思維訓練
發散思維是從問題的要求出發,沿著不同的角度去探求多種答案的一種思維形式。當問題有多種可能的答案時,就會發生發散思維。這種思維,不墨守陳規,不拘泥於傳統的做法,有更多的創造性。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也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國畫欣賞過程中,可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如欣賞《清明上河圖》時,由於畫面內容的豐富、布局的復雜、情節描寫的多樣
,學生對作品主題的概括就結合了自己主觀的思維給以定位,產生了欣賞者之間對作品的多主題現象,歧義引發了學生的評論,再度加強了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

如何才能提高物理實驗探究能力

物理實驗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大環境的影響,也有個人知識的局限性。
很多物理實驗探究其實都是驗證。確實要提高的話,我覺得弄明白你
探究的目的或目標是關鍵。

談談積極主動參與安全環境創造

一是嚴格遵守企業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二是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嚴禁違章作業
三是積極參加安全培訓,提高安全意識
四是積極參與安全隱患識別與排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共同創造安全的生產環境

如何提高學生參與初中物理實驗的積極性

物理實驗離不開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原動力,也是發明創造的精神源泉。初中學生正處於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的時期,教師如果從物理學科的起始年級就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並啟發誘導,使學生把興趣轉化成樂趣,進而轉化成志趣,就能保持學生對物理學習經久不衰的求知慾,提高物理教學效果。

舉例說明,運動技能教學時如何激發學困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練過程?

多開展活動,如做游戲、比賽等。學生積極參與的前提是對你所教的東西感興趣,即學習動機的激發過程~根據教育學中學習動機激發:4、及時提供恰當反饋;3、合理利用獎勵和懲罰;2、鼓勵學生進行學習;1、開展競賽激發學習動機。

如何培養學生的物理實驗探究能力

物理課程標准中,把科學探究式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懂得科學的思維方法,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探究式學習方法是學生學習科學概念、發展科學思維能力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不僅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感受到自己的失敗與錯誤,通過糾正錯誤,逐步走向正確,真正體會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物理從本質上說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規律的發現和物理理論的建立都必須以嚴格的物理實驗為基礎,並得到實驗檢驗。因此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 在演示實驗中尋找機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以前課堂上的演示實驗,一般都是老師做學生看,學生沒有參與到實驗當中,不利於學生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將演示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讓學生充分動腦、動手、動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有力於探究能力的培養。例如:在講"光的反射定律"時,將老師的課上演示實驗布置為課前的探索性實驗,讓學生准備一隻鐳射筆、一個反射面(小鏡子、可樂罐內壁、光碟)、一個白屏,上課時請同學到講台上,用自己的光反射儀演示課本上的實驗,學生邊演示,老師邊指導,師生共同交流,以"點帶面"把知識點的教學落實到全體學生,最後全班同學用自己准備的儀器做實驗。既讓學生主動獲取了知識,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學習能力和興趣,體會了科學研究的樂趣。
二、 在分組實驗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學生通過分組實驗活動能初步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學會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規律,分組實驗是物理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培養和訓練學生科學素質的主要渠道,。只有學生獨立使用儀器,親手做實驗,才能培養和提高實驗能力,在上分組實驗課時,我不是告訴學生如何做實驗,而是引導學生如何完成實驗,例如:做"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我首先讓學生觀察光具座上有什麼,怎樣用;凸透鏡、光屏、蠟燭它們的前後順序如何放置、高度怎樣調整。讓學生思考、交流、得出結論。老師適時指導,及時點評。然後由學生完成實驗。完成課本上的試驗目的後,又給學生提出問題:如果沒有光具座,這個實驗該怎樣完成?需要哪些儀器?怎樣做?在前面成功完成實驗的基礎上,學生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獻計獻策,然後要求學生課後用自己准備的儀器,探究光路是否可逆,凸透鏡被擋住一部分,是否能成完整的像等等問題。
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學生對探究方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探究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獲得了成功的喜悅,產生了探索科學的慾望。
三、 在課外實驗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開展課外實驗對學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對於理論聯絡實際,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培養探究能力都是很有效的。比如,講光的色散一節時,老師讓學生課前完成色散實驗,沒有三棱鏡怎麼辦?學生會想出:在透明水杯中,放一些水,在一張紙上移動,觀察現象;或在水盆中斜放一塊平面鏡,讓陽光照射平面鏡,在牆上觀察現象,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知道:想弄清一個現象,探究一個問題,有多種方法,多條途徑,只要肯動腦筋,多實踐,知識的大門總是向我們敞開著的。再如:為了探究陽光透過樹蔭所形成的光斑的形狀以及形成的原因,學生們首先作出猜想,設計實驗,然後用硬紙板作出不同形狀的小孔(圓形、方形、三角形、梯形),觀察光斑形狀;再作出不同形狀的大孔(圓形、方形、三角形、梯形),再觀察光斑形狀;用學過的理論解釋觀察到的現象,得出結論。通過前面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步步深入地進行自主探究,更好地領會到科學探究的思想和方法。
通過演示實驗、分組實驗、課外實驗,不僅達到了教材上提出的實驗目的,還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絡實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以及對日常生活中物理現象的嚴密觀察和勤於思考,更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科學的能力。學生們對科學探究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形成了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濃厚氛圍,學生們積極性高,興趣濃,方法好,對學好物理充滿了信心,對科學探索有了更高的追求。

Ⅵ 如何指導物理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新編教材中指出「觀察和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起學習興趣,都存在不可代替的作用。」可見,重視物理實驗,掌握科學的觀察、實驗方法是實驗教學成功所在。

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以做好演示實驗為前提,增強實驗的趣味性,為學生做好實驗起到良好示範作用。同時,在實驗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現象,勤於思考問題的習慣。例如:學習大氣壓時,讓學生注意觀察並思考,為什麼茶壺蓋上都有一個小眼,這個小眼起什麼作用,此外還要引導學生多細心觀察周圍的實際生活和生產中及大自然中的物理現象並與課本知識聯系。如學習壓強、摩擦後,可以有意識地觀察日常生活中人們用針在縫被子時,為什麼手上套上頂針箍,並把針在頭皮上摩擦,這目的又是什麼,使學生養成愛觀察、勤思考的習慣。

Ⅶ 如何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物理實驗探究

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新課程物理課程標准把如何培養初中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提了出來,新課標著重強調「物理課程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為此,筆者就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的幾條經驗與同仁參考:
一、應當因材施教、循循善誘,不斷培養學生的質疑提問能力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作為物理老師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實驗操作上,都要不斷努力培養學生敢於向老師提問的能力。
首先,由於科學探究的要素之一就是提出問題,不斷將問題作為探究的出發點。因此,在探究活動開始時,要不斷努力創設物理問題情境,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去發現新的物理情景與已有知識的沖突所在,從而提出一系列問題來,以激起廣大學生的探究興趣。
其次,現實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物理知識。因為在物理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已學過的物理知識和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並還要注意及時表揚。
二、爭取做好學生的實驗組織者,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實踐是探究式學習的靈魂,我們應針對學生而言的「實踐能力」著重強調學生的實驗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正是我們培養學生總體素質的首要目標之一。
首先,實驗教學中,我們應採用多種形式的實驗探究以不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此,我們可以進行演示實驗讓師生共同探究,比如,實驗課上,碘的升華和凝華,可以採取對學生分組來完成探究。
其次,應不斷加強學生的實踐探究活動。且還要不斷利用身邊的物品開發、設計出各種物理實驗,以更豐富課內和課外的探究活動。
三、要時刻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合作的探究精神
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安排了三十多個學生探究實驗,但大部分都不以個人為單位進行,而著重讓學生分組進行。
首先,在實驗課探究中,應不斷抓住良機指導每個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如記錄實驗數據,自覺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比如:在「觀察水的沸騰」這一實驗中,要及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水沸騰前和沸騰後的水中氣泡的現象,並將數據畫成圖表出來,再設法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實驗的精神。
其次,要不斷重視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盡量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對各種想法、觀點進行充分的交流和討論。這樣對於多數探究活動課來說,探究的過程比探究的結果更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在探究活動中,就不能為了趕進度而在學生還沒進行足夠的思考時草率地下結論。
四、要不斷將物理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和自然現象的問題中,以著重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中學物理教學一直以來都重視物理知識在自然現象、科學技術和生活實踐中的運用,以此來體現其科學價值,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首先,要盡量讓學生搞一些家庭小製作,比如微型照相機、簡易指南針等等。同時還要多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如掛衣鉤是如何貼在牆上的?這樣便可以拉進物理與生活的距離,且多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與社會、與日常生活的關系,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學習興趣。
其次,要不斷重視物理知識的實際運用。比如,在學完簡單機械運動這一知識點後,應多組織學生親自通過對自行車進行實物觀察,盡量讓學生說出自行車究竟運用了哪些簡單的機械?只有如此,才至於讓學生感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這既激發了學生對物理課的學習興趣,又能鞏固了他們所學的知識,逐步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綜合能力。
總之,作為一名物理老師,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應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動腦、動手,並通過多方面自主的探究活動,達到學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真正體驗到學習自然科學的樂趣,並以此更好地了解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逐步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此刻,我們才算在教學上取得了真正成功

Ⅷ 初中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物理探究學好物理

探究性實驗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和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獲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探究實驗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不斷探索的情境中,主動實驗,認真操作,仔細觀察,積極思維,有利於過程和方法的教育;學生親自動手探究物理規律,有利於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貴在引導,教學中要用一些方法引導、啟發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過程。
一、激發學生興趣,培養探究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發現問題的能力,是研究性學習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1.從日常生活入手,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的能力,激發探究慾望
讓教育回歸生活,教育才能學以致用。生活中有不少現象,平時習以為常,一旦提到課堂上,情況就不同了。如「旋轉的傘上的雨水為什麼能脫離雨傘而飛出去呢?」能很快激活學生思維。生活中很多物品是利用物理原理製成的,在課堂上回味,投石激疑,如臨其境。玩具是學生身邊非常熟悉的物品,它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物理儀器或教具,我們要充分發揮玩具的教育功能。如「憨態可掬的不倒翁」可幫助我們理解重心等,妙趣橫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表明,利用學生熟悉的事例引導探究,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有助於學生形成從客觀事物的感性認識入手來探索物理知識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能力,養成探究習慣
人們求知識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破舊立新的過程。正是懷疑推動人們去思考,去探求未知領域。所以善於疑,敢於疑,是走向真理的必經階梯。亞里士多德的落體學說,流傳了一千八百年。伽利略敢於用實踐來檢驗它是否是真理,從而推動了力學的發展。可見敢於質疑,才有希望打開真理的大門。電磁場、原子能的發現,相對論、量子論的提出,都是敢於疑,敢於探究未知領域的結果。疑是思之始,學之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科學運用猜想與假設,引導探究方向
猜想與假設是建立在觀察、現有的證據以及以往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有根據地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明確問題解決的途徑和方法的一個過程。在科學探究中,對探究的問題所涉及的知識和事實材料認識不夠充分的條件下,我們可以憑借已有的事實和以前的經驗,以假設形式進行大膽探索。
1.猜想與假設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
猜想與假設是科學結論的先導,一旦得到實驗的證實,它就可能發展成為科學結論。猜想與假設能幫助探究者明確探究的內容和方向,指導探究沿預定目標展開,避免盲目性。牛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事實上,很多發明和發現都是源於猜想。「電能生磁,磁應該也能生電吧?」法拉第就是在這樣的猜想下,經過整整十年的實驗,最終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猜想與假設本身是科學探究的內容和要求。假如物理教學過程中迴避了直覺、猜想、假設,實際上就等於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
教師應該善於引導學生根據現象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提出自己的觀點,從而能夠通過想像看到事物的本質,最後推導出規律。
2.要讓學生學會正確的猜想方法
放手讓學生猜想,學生往往猜不到點子上。一種有效的方法是先對探究問題進行理論分析。例如,在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在猜想環節中,可以進行這樣的操作:首先給出動能的定義(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篩選關鍵詞:物體、運動。根據關鍵詞進行猜想:有關物體可以猜想到密度、體積、質量。接下來再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就水到渠成了。另一種是創設情景方法。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猜想時,往往會出乎教師的意料。如果所有的猜想都要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在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里是不可能做到的,這時可以藉助於簡單的演示實驗進行引導。比如讓學生體驗一下推質量不同的課桌,然後進行猜想。這樣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助於學生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
三、科學探究,鍛煉探究思維
把探究性學習貫穿於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是個突破口。實驗中的探究性學習能夠優化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究情感,使他們快樂成長。
1.讓學生參與到探究演示實驗中,親身探索物理知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演示實驗可以調動其積極性,親身感受實驗過程,有了真實感受,知識就容易掌握了。在演示過程中教師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自己尋找答案,從探索中得出一般性結論。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設計探究性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把握探究分組實驗的難度,提高學生探究的成功率
探究分組實驗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圍繞實驗課題進行實驗,從中探索科學概念和規律。探究分組實驗教學重視實驗探究過程,把科學方法的培養和科學思維的訓練放在首位,讓學生自由陳述科學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問題所需的數據,並在解釋數據的基礎上得出結論。
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當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促使學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識。由於驗證性實驗本身往往有一定的難度,改成探究實驗時,問題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問題設計的恰當,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有助於探究;問題設計的不恰當,則會使探究實驗喪失應有的作用。
3.重視探究課外活動實驗,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合理發揮物理「小實驗」的作用,也是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一種有效途徑。探究課外活動實驗,可以是教師提出課題,也可以是學生自己選定課題,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或獨立分析課題,設計方案直到得出結論。通過這類實驗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勇於探究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課外實驗設計應遵循趣味性強、取材容易、製作簡單、經濟可行的原則。基本以教材知識為切入點,可適當引申和拓寬,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升他們熱愛科學的志趣為目的。
總之,探究活動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無章可循。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要認真領會教材變動的目的,把握探究活動的目的。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合理設疑,營造一個有利於探究的教學環境。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擺正自己的位置,我們可以進行指導,可以參與,可以組織,但決不能越俎代庖。

Ⅸ 怎麼才能讓孩子對物理產生興趣,現在馬上上初三了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物理現象、物理定律都可以用實驗加以演示,實驗直觀有趣,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1、重視實驗教學,突顯學科特點,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利用實驗是物理課得天獨厚的條件,引導學生觀察、感知、思考、探索。成功的物理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自覺地啟動思維的閘門。捕捉學生的興趣情感,再把這種情感推至理性的認識。反過來,又進一步增強對物理的興趣。

2、物理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徑,是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注重新課引入,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豐富的情感,活躍課堂氛圍,培養學生興趣。講述有趣的物理現象、物理學史和物理學家的故事,發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課堂教學要與生活緊密聯系。

3、應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興趣。應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將物理知識融入於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中.應用多媒體活躍課堂氣氛.

閱讀全文

與如何讓學生重視物理實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