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中國的核物理學家有哪些

中國的核物理學家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10 21:28:25

1. 中國原子能科學之父的科學家是誰

中國原子能科學之父是「錢三強」。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錢秉穹,核物理學家。原籍浙江湖州,生於浙江紹興,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

特別是發現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現象並對三分裂機製作了科學的解釋。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發展和「兩彈」研製作出了突出貢獻。

錢三強,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預科。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9年錢三強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1946年底,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

1948年,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

2. 為中國研製原子彈做出貢獻的幾位科學家

1、趙九章(1907.10.15-1968.10.26),河南開封人,地球物理學家、氣象學家。它是中國地球物理學和空間物理學的先驅,也是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組織者和奠基人之一。

2、郭永懷(1909.04.04~1968.12.05)出生於山東省榮成縣。他是中國大陸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學、應用數學、航空等方面都有突出貢獻。

3、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浙江杭州漢族,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中將軍銜。他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2007年,他被評為當年感動中國的人物和對象。

4、錢三強(1913.10.16~1992.06.28),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工業的主要奠基人和組織領導人之一,浙江湖州人,在鈾核裂變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5、王大恆(191502.26~2011.7.21)是一位光學專家,出生於江蘇省吳縣。中國光學產業的主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我國國防光學工程的發展與促進。

3. 被譽為中國原子彈之父的是誰

中國原子彈之父:核物理學家錢三強。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錢三強是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曾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上世紀50年代末,身為技術總負責人的錢三強,與鄧稼先、彭桓武、王淦昌等一大批科學家一起,組織開展技術攻關,成功研製出原子彈,為共和國鑄就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在講前面幾位「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的時候,都會提到一個人,錢三強。在他的一生當中,最早對他產生深刻影響的是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和《建國方略》。那時他覺得作為一個有志青年,有責任來響應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主張,為實現這個藍圖做出每個年輕人所應該作出的貢獻。17歲的錢三強以很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錄取為預科生,上完預科,他順利地考取了清華大學的物理系。畢業以後,就成為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一名助理員,開始從事分子光譜方面的研究。
在當研究員期間,錢三強順利考取了法國巴黎大學的留學機會,而且是公費的。他考入了當時世界上原子核科學研究最先進的機構之一,也就是巴黎大學的居里實驗室。錢三強在居里夫婦這個實驗室,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很多很有見解的方案。當時居里先生曾經稱贊說,法國大學生只有考試分數,而來自中國的大學生,則同時具有實際的操作能力。
在清華大學,他有一個同班同學叫何澤慧,也是我們中國科學院的院士。1946年,他們兩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在居里實驗室他們進行了很深入很全面的關於原子核物理的研究。經過數萬次的實驗、觀察和分析,他們終於觀察到了一種特殊的核裂變的現象。在實驗照片上,出現了一根垂直的細線,鈾核裂變不僅可以一分為二,還可以一分為三,這個發現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發現,那就是「鈾核的三分裂」。他們把這個結果報告給了居里夫婦。在居里夫婦的支持下,錢三強向全世界公布了關於「三分裂」的研究成果。後來他又和夫人何澤慧一起,公布了第一次觀測到四分裂的現象。應該說這引發了當時世界核物理研究領域的一次地震。在1947年的時候,法國的《人道報》、中國的《新民報》、《大公報》,都對這個實驗成果做了報道,他們兩位也被稱贊為「中國的居里夫婦」。
新中國成立前夕,錢三強夫婦決定回到祖國,奉獻畢生所學。臨行前,有人問錢三強,你為什麼要放棄良好的科研環境和優渥的生活條件而選擇回到一窮二白的中國呢?錢三強回答說:「雖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正因為祖國貧窮落後,才更需要科學工作者努力去改變她的面貌。」
1948年夏天,錢三強向居里夫婦鄭重地提出要回到祖國。居里先生起初對他這種決定表示太惋惜了,希望他繼續進行研究,再有新的科學發現。但是當他聽完錢三強詳細的陳述後,對錢三強這種回國的想法表示理解和贊成。居里夫人和他們告別的時候說:「科學要為人民服務」。
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了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就是現在的原子能研究所的所長。後來他又分別擔任了中國科學院的副秘書長、科學院的計劃局局長、二機部副部長。就在他做二機部副部長期間,他領導組織了中國的原子能事業。中國的原子彈研究、氫彈研究其實是逆風起飛。由於蘇聯方面斷絕了與我國的交流,撤走了他們派來的專家。在蘇聯看來,在中國當時那種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離開了他們的幫助,中國搞原子彈根本是不可能的,他們甚至有人譏笑中國說:你們要有20年能搞出來,那就是太陽從西面出來了。這個時候錢三強有一種強烈的發憤圖強的精神。他很清楚,原子彈對中國,對於中國的國防,對於中國將來的歷史意味著什麼。在這種情況下,他勇敢地挑起重擔,誓言道:「我們一定要做成,我們一定要趕上甚至超過世界這個方面的最高水平。」在這樣一種狀況下,錢三強和他的同事們開始與時間賽跑,與自己的意志賽跑,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地研究中國的原子彈。
為了彌補蘇聯專家撤走後出現的人才空缺,錢三強迅速把以郭永懷、朱光亞、鄧稼先為首的一批優秀理論與實驗物理科學家,調配到核武器研究機構,直接承擔起各個環節上的科研攻堅任務。
那個時候造原子彈必須提煉出鈾235這樣一種元素,而擴散分離膜是鈾235生產過程中最關鍵、最機密的部分,當時蘇聯稱它為「社會主義安全的心臟」,我們中國人幾乎沒有人接觸過這種東西。別人能搞出來的東西,我們究竟能不能搞出來呢?錢三強說,我們哪怕少活幾年,也要把這個東西攻下來。他當時組織的公關小組,既有中科院的,也有冶金部的,還有復旦大學等高校的,經過兩年的努力,終於成功地研製出了擴散分離膜,並且開始批量生產。他們的這個成功,實際上就讓中國成為核俱樂部當中繼美國、蘇聯和法國之後,第四個能製造這種擴散分離膜的國家。幾乎與此同時,我們的中科院研究所又研究出來了一台計算機,這台計算機就承擔了第一代原子彈爆炸的那些分析和計算。經過這個領域眾多人的共同努力,中國在1964年10月16日,終於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這顆原子彈爆炸之後,錢三強帶著技術隊伍又開始投入到研製氫彈的工作當中。兩年八個月之後,中國的氫彈也爆炸成功了。
如果沒有上世紀60年代像錢三強他們這一代科學家的努力,沒有他們那種忘我的犧牲精神,中國的原子彈和氫彈就不可能研製成功,中國也就不能成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國。可以說錢三強把他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中國的原子能事業,為中國能夠走到今天,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因此,錢三強這樣的「兩彈一星」元勛科學家,他們那種學以致用,報效祖國的精神,應該被新一代年輕人永遠地傳承下去。

4. 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鄧稼先

鄧稼先,男,1924年6月25日生,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人,畢業於美國普渡大學,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
鄧稼先在一次實驗中,受到核輻射,身患直腸癌,於1986年7月29日因手術時大出血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62歲。

5. 我國「兩彈一星」的科學家的資料

1、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

2、趙九章(1907.10.15~1968.10.26)生於河南開封,地球物理學家和氣象學家。是中國地球物理和空間物 理的開拓者,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組織者和奠基人之一。

3、郭永懷(1909.04.04~1968.12.05)空氣動力學家,生於山東省榮成縣。他是中國大陸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學、應用數學和航空事業方面有突出貢獻。

4、錢學森(1911.12.11~ 2009.10.31)浙江杭州人,漢族,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中將軍銜,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2007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5、錢三強(1913.10.16~1992.06.28)原子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事業的主要奠基人和組織領導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鈾核三裂變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6、王大珩(1915.02.26~2011.7.21)光學專家,生於江蘇吳縣。中國光學界的主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開拓和推動了中國國防光學工程事業。

6. 參與中國核武器氫彈研製的主要人物是誰

自從在廣島展示了它那恐怖的破壞力後,核武器成了美蘇等大國手中的殺手鐧,但對於核彈的威力自然是越強越好,原子彈已經不能滿足大國們的胃口,於是氫彈便出現了,但從原子彈到氫彈可不簡單,美國用了7年3個月、蘇聯用了6年3個月、法國用了8年6個月 、英國得到美國幫助速度快點但也用了4年7個月。
那麼我們用了多久呢?2年8個月,這個速度可是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在那個條件艱苦的年代,取得這樣的成績自然是離不開一大批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後來被譽為氫彈之父的於敏就是其中之一。
於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生於河北省寧河縣蘆台鎮(今屬天津市)。學生時代,出身於普通家庭的於敏通過自身的刻苦學習考上了北京大學工學院,1946年,於敏轉入了理學院去念物理,並將自己的專業方向定為理論物理。1949年本科畢業後,於敏考取了研究生,師從張宗遂、胡寧教授。1951年於敏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畢業後於敏被調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開始原子核理論物理研究並取得不小成就。1957年以朝永振一郎(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為團長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場論方面的訪華代表團來華訪問,於敏參加了接待工作並給對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方回國之後發表文章稱於敏為中國的「國產土專家一號」。
能得到日本同行高度評價,可見於敏的能力,如果繼續紮根原子核理論物理研究想必於敏可以取得極大的成就。但此時的國際局勢風雨突變,中蘇關系開始惡化,蘇聯專家撤走,美國的核武大棒也一直揮舞著。中國走上了自力更生的核武之路,當時的主攻方向雖然是原子彈,但未雨綢繆的高層也開始了氫彈的理論研究,1960年成立了以黃祖洽領導的輕核理論組。在黃洽祖等人的推薦下,1961年初,錢三強找到了於敏並將這個任務告訴了他,於敏對此是驚喜伴著矛盾,於敏生性喜歡做基礎研究,而且這方面正處在研究的關鍵時刻,放棄實在可惜,而接手氫彈研究,不僅壓力大任務重,也意味著要隱姓埋名,長年奔波。面對選擇於敏毅然放棄了個人利益、放下小家,為了祖國的強大接下了這項艱巨的任務,調入輕核理論組任副組長。
因為黃祖洽要兼顧原子彈研究,所以輕核理論組的工作擔子實際主要落在了於敏的肩上,同那時的其他國防科研項目一樣,面對了許多困難和惡劣條件,但大家在於敏帶領下克服糧食短缺計算工具匱乏等問題,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的科學難關,解決了大量的基礎問題。經過四年左右的探索和研究,輕核理論組對氫彈有關物理過程已做了相當的研究,對氫彈的原理作了一些初步探索,對氫彈可能的整體結構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設想。提出了加強型原子彈和在液氘中實現非熱動平衡情況下燃燒兩條技術途徑並建立了相應的模型和計算參數,編制了相應的簡化計算程序。
隨著原子彈爆炸成功,氫彈研製被證實提上日程,1965年1 月,原子能研究所輕核理論組帶著預先探索研究的所有成果和資料,調到了九院理論部,大家集中力量攻關氫彈,黃祖洽、於敏被任命為理論部副主任。雖然中國當時的頂尖核物理學家齊聚一堂,但氫彈原理突破的關鍵問題一直無法有效解決,而氫彈研製的任務又十分緊迫,與時間在賽跑。
1965年9月,於敏帶領一支小分隊趕往上海華東計算機研究所,抓緊計算一批模型。但結果沒達到預期不符合要求。為了找出優化設計中的問題所在,於敏進行著深入細致的系統分析。在工作的同時考慮到考慮到一起出差的年輕同事大部分缺乏氫彈的基礎知識,於敏想通過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做成學術報告的形式來提高大家的相關知識。
10月下旬,於敏的系列學術報告開始了。學術報告發揮了出人意料的結果,一方面大家因此學會如何分析計算結果;另一方面於敏也從中得到了學習和啟發,他從基本方程出發,通過嚴密的推導、量綱分析與粗估,指出了實現熱核材料自持燃燒的幾種可能途徑,結合以前的理論探索和最新計算結果,比較了這些途徑的優劣利弊,分析了實現熱核自持燃燒的內因和必要條件,有了思緒就要驗證,於是於敏又帶著大家抓緊時間試算了兩個模型,得到了很好的結果,論證了氫彈的原理構型設想。深受鼓舞的大家在於敏帶領下又抓緊完成了一系列系統的工作,發現了一批重要的物理現象和規律,終於形成了從原理、材料到結構完整的氫彈物理方案。
這時已經是1965年11月下旬,於敏打電話給鄧稼先,表示打到了一隻松鼠,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雲里霧里,這其實是暗語,接到消息的鄧稼先也很興奮,第二天趕去和於敏碰頭,在聽取了於敏等人的匯報後,鄧稼先與大家一起通宵達旦地分析計算結果,詳細討論技術問題。新原理也得到了鄧稼先的肯定。之後於敏等回到北京後,向理論部的同事和上級領導作了多次學術報告,詳細匯報了在上海的工作進展和氫彈新原理設想方案。鄧稼先則組織理論部具有各方面專長的專家和研究人員對這個設想方案進行了反復的討論和推敲,分析技術難點,在大家的幫助下氫彈原理理論設想方案更臻於完善。
在得到了權威專家的論證後,於敏的方案是可行的,但還需要進一步實驗來論證,1966 年12 月28 日,中國進行了氫彈原理試驗,獲得圓滿成功。在原子彈研製成功後僅兩年零兩個月的時間,我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掌握了氫彈原理。在這之後我國科研人員繼續努力,終於在1967 年6 月17 日,在荒涼的戈壁大漠上空,升起了一顆極為壯觀的「太陽」,中國第一顆氫彈試驗圓滿成功,爆炸威力達到了330 萬噸TNT 當量。在這之後於敏等人為我國的核武發展繼續做著卓越的貢獻。

7. 誰是我國核物理學家.急!!!!!!!!!!!!!!!!!!!!!!!!!!!!

1.錢三強 (1913-199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後赴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和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
學實驗室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獲博士學位,1946年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
學獎金。1948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
學院近代物理所(後改為原子能所)所長、計劃局局長、副秘書長,二機部副部長、中國
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19
92年逝世。
中國原子能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50年代領導建成中國第一個重水型原子反應
堆和第一台迴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儀器設備。使我國的堆物理、堆工程技術、釺化學
放射生物學、放射性同位素制備、高能加速器技術、受控熱核聚變等科研工作,都先後開
展起來。在蘇聯政府停止對中國的技術援助後,一方面迅速選調一批優秀核科技專家去二
機部,直接負責原子彈研製中各個環節的攻堅任務,一方面會同中國科學院有關領導人,
組織聯合攻關。使許多關鍵技術得到及時解決,為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研製成功作出重
要貢獻。早在1960年,即在原子能所組織中子物理理論與實驗兩個研究組開展氫彈的預研
工作,為氫彈研製作了理論准備,促成了中國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僅兩年零八個月,就
研製成了氫彈。
5.鄧稼先 (1924-1986)
安徽省懷寧縣人,1924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後在北京大學任教。1948年10月縛美國普渡大學
物理系留學,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
、副研究員,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長、院長,國防科工委科技
委副主任,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職。中共第12屆中央委員。1986年逝世。
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
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了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邁出了中國獨立研究核武
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
驗成功後,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
一等獎,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7年和19
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6.王淦昌 (1907-1998)
江蘇省常熟縣人, 1907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0年赴德國柏林大學留學,193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同年回國。曾任山東大學、浙江大學教授。1950年5月以後,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
究所研究員、副所長,蘇聯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副所長,二機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長、第
九研究院副院長,二機部副部長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國科學
技術協會第2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核學會第一屆理事長,第
3、4、5、6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98年逝世。
核武器研製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核武器研究實驗工作的開拓者。在從事核武
器研製期間,指導並參加了中國原子彈、氫彈研製工作。他是原子彈冷試驗技術委員會主
任委員,指導了中國第一次地下核試驗,領導並具體組織了中國第二、三次地下核試驗。
主持指導的爆轟物理試驗、炸葯工藝、近區核爆炸探測、抗電磁干擾、抗核加固技術和激
光模擬核爆炸試驗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1964年他與蘇聯著名科學家巴索夫同時獨立地
提出激光慣性約束核聚變的新概念。他是中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的奠基者。積極促成建
立了高功率激光物理聯合實驗室並一直指導慣性約束核聚變的研究。積極指導原子能研究
所開展電子束泵浦氟化氫激光器等的研究。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兩
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7.彭桓武 (1915- )
湖北省麻城市人,1915年生,男,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35年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1938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從事固體物理、量子場論
等理論研究,獲哲學博士和科學博士學位。1945年與N•玻恩共同獲得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
的麥克杜加耳——布列茲班獎。1948年被選為皇家愛爾蘭科學院院士。1947年回國,歷任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二機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長、第九研究院副院
長等職。
領導並參加原子彈、氫彈的原理突破和戰略核武器的理論研究、設計工作.在中子物理
、輻射流體力學、凝聚態物理、爆轟物理等多種學科領域取得了對實踐有重要指導意義的
一系列理論成果,並為中國核事業培養了一批優秀瞬擰?972年調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
研究所副所長,1978—1983年任理論物理所所長。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
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12.周光召 (1929- )
周光召院士1929年5月生於湖南省長沙市,195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87年至1997年任
中國科學院院長,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員。
周光召教授先後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中國國際
交流協會副會長,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紀中方委員,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副會長,海峽兩岸人才交流協會名譽主席,國際粒子和場學會委員,
國際純粹和應用物理學會副主席,太平洋科學協會主席兼理事會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顧問委員會委員;被聘兼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2000年亞洲基金會名譽顧問,中國科學
院特邀顧問等職。
周光召教授在理論物理的各主要領域都有過傑出的創造性成果,使他在國際物理學界
享有盛譽。因其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的研製成功作出了重大貢獻,於1964年獲國家
自然科學一等獎;因在量子場論的研究中有重大突破,1987年年獲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
果獎一等獎。周光召教授還被美國紐約市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加拿大麥吉
爾大學四所世界知名大學授予榮譽博士;1993年被義大利政府授予「義大利共和國爵士勛
章」,1994年被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授予「中國傑出科學家」獎,1996年經國際小行星命名
委員會審議通過,將國際編號為346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周光召星」。他目前是美國科學
院、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科學院、第三世界科學院、捷克科學院、保加利亞科學院、蒙古
科學院、法語區工程師科學院、羅馬尼亞科學院、韓國翰林院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院
院士,是目前中國擔任外籍院士頭銜最多者。
19.朱光亞(1924- )
湖北省武漢市人,1924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
程院院士。
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6年赴美國密執安大學從事實驗核物理研究工
作,
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後於1950年春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東北人民大學(現吉林大學)副教
授、教授,二機部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長、核武器研
究院副院長,國防科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主任,第4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席,中國工程院首任院長、黨組書記。第8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中共第9屆、
第10屆中央候補委員,11至14屆中央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第9屆全國
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
1957年從事核反應堆的研究工作,領導設計、建成輕水零功率裝置並開展了堆物理試
驗,跨出了中國自行設計、建造核反應堆的第一步。他是中國核武器研製的科學技術領導
人,負責並領導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工作。1962年主持編寫的《原子彈裝置科研、設
計、製造與試驗計劃綱要及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對爭取在兩年內實現第一次原子彈爆
炸試驗的目標起了重要作用。參與組織領導中國歷次原子彈、氫彈的試驗,為「兩彈」技
術突破及其武器化工作作出了重大貢獻。70年代以來參與組織秦山核電站籌建和放射性同
位素應用開發研究,80年代後參與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制定與實施、國防科技發展
戰略研究工作。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22.於敏 (1926- )
河北省寧河縣人,1926年生,男,中共黨員,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9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攻讀研究生並兼任助教。1951年起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
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從事核理論研究工作。1960年底開始從事核武器理論研究
。1965年調入二機部第九研究院,歷任理論部副主任、理論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研究院
副院長、院科技委副主任、院高級科學顧問等職。
在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熱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
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後長期領導並參加核武器的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關
鍵性的理論問題。從70年代起,在倡導、推動若干高科技項目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1987年和1989年各獲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
獎,1985年榮獲「五一勞動獎章」,1987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92年獲光華獎特
等獎。

8. 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獎,授予我國氫彈之父,著名核物理學家是誰

於敏老爺爺

9. 鄧稼先的資料五十字左右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鄧稼先在一次實驗中,受到核輻射,身患直腸癌,於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62歲。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9)中國的核物理學家有哪些擴展閱讀:

主要成就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

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

原子彈試驗成功後,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組織領導並親自參與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試驗工作。

10. 兩彈一星科學家資料

兩彈一星,是對核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的簡稱。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共授予23人,主要授予三個方面的人員,航空航天、核武開發、國防科技中有重特大貢獻的人。
截至2012年12月,健在的兩彈一星元勛有7人:程開甲、王希季、於敏、孫家棟、任新民、陳能寬。
名單:
於敏(1926~ )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60年底開始從事核武器理論研究,在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熱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關鍵問題。2015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王大珩(1915.02.26~2011.7.21)光學專家,生於江蘇吳縣。中國光學界的主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 導者。開拓和推動了中國國防光學工程事業。
王希季(1921~ )衛星和衛星返回技術專家,生於昆明,白族。在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任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
朱光亞(1924.12.25~ 2011.02.27)核物理學家,湖北武漢人。1957年後從事核反應堆的研究工作。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朱光亞出任工程院首任院長。
孫家棟(1929~ )遼寧復縣人,長期領導中國人造衛星事業,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上世紀60年代,孫家棟受命為衛星計劃技術總負責人。
任新民(1915.12.05~ )航天技術和火箭發動機專家,安徽寧國人,中國導彈與航天事業開創人之一,曾任衛星工程總設計師。
吳自良(1917.12.25~2008.05.24)材料學家,生於浙江浦江縣。1948年獲美國卡內基理工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在分離鈾235同位素方面作出突出貢獻。
陳芳允(1916.04.03~2000.04.29)無線電電子學家,浙江黃岩人。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並參與研製出原子彈爆炸測試儀器,並為人造衛星上天作出了貢獻。
陳能寬(1923~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家,生於湖南慈利縣。1960年以後從事原子彈、氫彈及核武器的發展研製。
楊嘉墀(1919.07~2006.06.11)江蘇省吳江縣人,中國航天科技專家和自動控制專家、自動檢測學的奠 基者。領導和參加了衛星總體及自動控制系統研製。
周光召(1929.05.15~ )湖南長沙人,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工作,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錢學森(1911.12.11~ 2009.10.31)浙江杭州人,漢族,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中將軍銜,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導彈之王」,2007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屠守鍔(1917.12.05~2012.12.15)浙江湖州人,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曾任地空導彈型號的副總設計師,遠程洲際導彈和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
黃緯祿(1916.12.18~ 2011.11.23)安徽省蕪湖人,自動控制和導彈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曾任中國液體戰略導彈控制系統的總設計師。
程開甲(1918.08.03~ )江蘇吳江人,核武器技術專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的開拓者之一、核武器試驗事業的創始人之一,核試驗總體技術的設計者。
彭桓武(1915.10.06~2007.02.28)理論物理學家,生於吉林長春。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參與並領導了中國的原子彈、氫彈的研製計劃。
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
鄧稼先(1924.06.25~1986.07.29)安徽懷寧人,理論物理學家,核物理學家。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領導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
趙九章(1907.10.15~1968.10.26)浙江吳興人,地球物理學家和氣象學家。是中國地球物理和空間物 理的開拓者,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組織者和奠基人之一。
姚桐斌(1922.09.03~1968.06.08)江蘇省無錫人,導彈和航天材料與工藝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材料、工藝技術研究所的主要創建者、領導者。
錢驥(1917~1983.08.28)江蘇金壇人。地球物理與空間物理學家、氣象學家、航天專家。是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錢三強(1913.10.16~1992.06.28)原子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事業的主要奠基人和組織領導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鈾核三裂變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郭永懷(1909.04.04~1968.12.05)空氣動力學家,生於山東省榮成縣。他是中國大陸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學、應用數學和航空事業方面有卓越貢獻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核物理學家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