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屬於職業危害因素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有哪些
根據《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屬於職業危害因素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有
1、雜訊
2、高溫
3、低氣壓
4、高氣壓
5、高原低氧
6、振動
7、激光
8、低溫
9、微波
10、紫外線
11、紅外線
12、工頻電磁場
13、高頻電磁場
14、超高頻電磁場
職業病危害因素可以分為很多種,主要包括:粉塵因素、化學因素(如有機溶劑類毒物,鉛、錳等金屬毒物等)、物理因素、放射性因素(各種放射性物質)、生物因素(如炭疽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等)和其他因素(金屬煙、井下不良作業條件等)。
(1)什麼是職業性物理因素危害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二條規定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加速及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廣泛使用,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接觸的職業危害更加多樣、復雜,職業暴露人群日益擴大,職業病新發病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1998年~2017年,我國共報告職業病病例380449例。自2010年以來,我國職業病報告病例數持續高位波動,2016年全國職業病報告病例數首次超過3萬,每年因職業病造成的死亡人數已超過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
在新的職業危害因素不斷出現的背景下,2013年,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安全監管總局、全國總工會四部門聯合發布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將職業病分為10大類132種。
② 職業危害因素有哪些
職業危害因素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勞動過程中、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危害從業人員健康的因素,稱為職業性危害因素。按照性質可分為環境因素(物理、化學、生物因素)、與職業有關的其他因素和其他因素。
1.物理因素
例如高溫、低溫、雜訊、振動、上下氣壓、非電離輻射(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激光等)、電離輻射(X射線、γ射線)等都可能對人體產生危害。
2.化學因素
一些工業廢物,如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等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還有一些粉塵、煙塵、霧氣、蒸汽可能會使人過敏。
3.生物因素
環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如炭疽桿菌、黴菌、布氏桿菌和真菌等。
4.與職業有關的其他因素
如勞動組織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工作的緊張程度,勞動負荷過重,長時間的單調作業、夜班作業等都會對人體產生影響。
5.其他因素
如國家經濟發展速度,國民文化教育程度、生態環境、污染治理水平等也會對企業的安全、衛生的投入和治理產生影響。
勞動者遇到職業危害因素,不一定會發生職業性損害,它取決於個體、職業病危害因素和作用條件三個因素的聯系。
③ 什麼叫職業危害職業危害包括哪些內容
職業危害指在生產勞動過程及其環境中產生或存在的,對職業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業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的一切要素或條件的總稱。
大體分為四類:
1.物理性有害因素,包括異常氣象條件、雜訊、振動、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
2.化學性有害因素,包括毒物和粉塵。
3.生物性有害因素,包括生物源性應變源、細菌、病毒等。
4.不良生理心理性因素,包括人體工程問題、工作過度緊張、職業性心理緊張等。
2009年9月1日,國家安監總局頒布的《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正式開始實施,同年11月1日,該局制定的《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施行,為預防和減少職業危害,改善作業環境,保障勞動者生命健康權益提出了新的具體要求。
根據規定,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內容主要包括:生產經營單位的基本情況,產生職業危害因素的生產技術、工藝和材料,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種類、濃度或強度,作業場所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人數及分布情況,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的配備情況,對接觸職業危害因素從業人員的管理情況。
④ 職業危害中物理危害的是什麼
屬於職業危害因素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有
雜訊、振動、輻射、粉塵、物理性損傷、高空、高壓電、異常氣象條件(氣溫、氣流、氣壓)。
⑤ 什麼叫職業性危害因素
職業性有害因素是指在職業活動中產生和(或)存在的在一定條件下,可能危害勞動者健康,進而導致職業性病損的因素。
主要分類
(一)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不斷變化)
1、化學因素 (1)有毒物質:如鉛、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機磷農葯等。 (2)生產性粉塵:如矽塵、石棉塵、煤塵、水泥塵、有機粉塵等。
2、物理因素 (1)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和熱輻射、低溫等。 (2)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等。 (3)雜訊、振動、超聲波、次聲等。 (4)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強光、紫外線、紅外線、射頻、微波、激光等。 (5)電離輻射:如X-射線、-射線等。
3、生物因素 如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黴菌等;醫務工作者接觸的傳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二)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
1、勞動組織和制度的不合理,如勞動時間過長、勞動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
2、勞動中的精神(心理)過度緊張,
3、勞動強度過大或勞動安排不當,如安排的作業與勞動者的生理狀況不相適應,或生產定額過高,或超負荷的加班加點等;
4、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如由於光線不足而引起的視力緊張等;
5、不良體位:長時間處於某種姿勢,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設備等。
(三)工作環境的有害因素
1、生產場所設計不符合衛生要求或衛生標准,如廠房矮小、狹窄,車間布置不合理(有毒和無毒工段安排在一個車間)等;
2、缺乏必要的衛生工程技術設施,如沒有通風換氣或照明設備,或未加凈化而排放污水;缺乏防塵、防毒、防暑降溫、防雜訊等措施、設備,或者有但是不完善、效果不好;
3、自然環境中的因素:太陽輻射
4、安全防護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方面有缺陷。
⑥ 職業危害屬於物理因素有粉塵、氣溫、氣濕、熱輻射哪幾個是的
1、職業危害
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勞動者的身體健康狀況要能受到勞動過程、生產環境中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由於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勞動,對於這些不良因素未能消除或預防,使這些不良因素對勞動者的健康產生一定的危害。
這種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對勞動者的健康產生危害的因素,稱為職業危害因素。
(2)職業危害因素的分類
職業危害因素按其來源和性質可分為三大類:
與生產過程有關的職業危害因素;與勞動過程有關職業危害因素;與作業場業的衛生技術條件不良或生產工藝設備缺陷有關的職業危害因素。
①與生產過程有關的職業危害因素有:
化學因素:包括生產性毒物(如鉛、汞、苯、氯氣有機磷農葯等);
生產性粉塵(如砂塵、石棉塵、煤塵、水泥塵、棉塵、金屬粉塵)等;
化學因素是引起職業性疾病最為多見的生產性有害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不良的氣象條件(如高氣溫、高氣濕、熱輻射、高氣壓、低氣壓等);
電離輻射(如X射線及α、β、γ射線等);
非電離輻射(如高頻電磁場、微波、紅外線、紫外線、激光等);
生產性雜訊;
振動等等;
生物因素:某些病原微生物或致病寄生蟲,如炭疽桿菌,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等。
②與勞動過程有關的職業危害因素有:
勞動組織或制度不合理,如勞動時間過長或勞動休息制度不合理等;勞動強度過大或勞動安排不當,如安排的作業與勞動者的健康或生理狀態不相適應等;長時間處於某種不良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個別器官或系統過度緊張。
③與作業場所衛生技術條件不良或生產工藝設備缺陷有關的職業危害因素有:
生產場所設計不符合工業衛生標准和要求,如廠房狹小、車間布置不合理等;缺乏必要的衛生技術措施,如通風、照明不良等;缺乏防塵、防毒、防暑降溫等設備或設備不完善,其他安全防護或個體防護用品不足或有缺陷。
職業危害因素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主要是:
有害因素的強度(劑量);
人體接觸有害因素的機會和程度;
人體因素和環境因素;
在不同類型的作業及不同的場所里職業危害因素對人體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是不同的。
2、職業病
勞動者在生產勞動中,由於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即生產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均稱為職業病。我國衛生部規定的職業病共分為九大類,它們是:
①職業中毒:如鉛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中毒等。
②塵肺:如矽肺、煤工塵肺、石墨塵肺、炭墨塵肺等。
③物理因素職業病:如中暑、放射性疾病等。
④職業性傳染病。
⑤職業性皮膚病。
⑥職業性眼病。
⑦職業性耳鼻喉疾病。
⑧職業性腫瘤。
⑨其他職業病。
職業病是可是預防的。只要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就可防止或減少職業病的發生。
⑦ 職業性有害因素是指什麼
1、職業性有害因素又稱職業病危害因素,是指生產工作過程及其環境中產生和存在的,對職業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業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的一切要素或條件的總稱。
2、生產環境因素中的化學因素:在生產中接觸到的原料、中間產品、成品和生產過程中的廢氣、廢水、廢渣等可對健康產生危害的活性因素。凡少量攝入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稱為毒物。毒物以粉塵、煙塵、霧、蒸汽或氣體的形態散布於空氣中。
3、生產環境因素中的物理因素是生產環境的構成要素。
4、生產環境因素中的生物因素生產原料和作業環境中存在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蟲,如炭疽桿菌、真菌孢子、布氏桿菌、森林腦炎病毒及蔗渣上的黴菌等;醫務工作者接觸的傳染性病源,如SARS病毒。
5、社會經濟因素,經濟全球化、國民生產總值、財富分配、文化教育水平、生態環境、勞動立法、醫療衛生制度,都可影響職業人群的健康。
6、生活方式或習慣不好,衛生服務質量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