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硬碟物理分區結構
1、1扇區到63扇區,也就是0磁頭對應的所有扇區,都歸MBR所有,第一分區從第64扇區,也就是1磁頭0柱面1扇區開始
2、第一分區是從1磁頭0柱面1扇區開始的,第二分區的起始位置通常是緊接著第一分區的結尾,當然不是強制要求
至於你說的最後一個問題,如果採用CHS(Cylinder柱面/Head磁頭/Sector扇區)的表示方式,最大隻能到1023柱面254磁頭63扇區,也就只能相當於8G左右的空間,而且,現在磁碟也不再是每個磁頭劃分一樣多的扇區,都是外圈多,內圈少,因此,現在普遍採用的是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邏輯塊定址模式),是按照扇區來劃分的,不再關注柱面和磁頭
參考資料中,有一篇專門寫MBR的文章,你可以看看
⑵ 硬碟的物理參數有哪些
硬碟的物理參數有:容量、轉速、緩存、讀取速度、尺寸等。
容量:目前主流配置500GB,最大容量已經達2TB
容量計算:操作系統即電腦的計算標準是按1TB=1024GB這樣計算的,(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生產廠家是按1TB=1000GB計算的。
轉速:目前主流的是5400、7200,最高10000。
緩存:8M、16M、32M、64M
尺寸:3.5寸台式機用,2.5寸筆記本和移動硬碟用,1.8寸是微硬碟,多用於數碼設備。
讀取速度當然是越快越好。
⑶ 硬碟的物理結構是什麼樣子得
硬碟簡單說:是由碟片、磁頭和支持電路三部份組成的。
其中碟片是一金屬片,表面極光滑,比我們生活中的鏡子光滑得多。這樣才能精密的記錄大量數據。
硬碟內部另一個「好玩」的東西是磁頭後面的那個永磁體(右邊的小圖中右上角那個白色弧形的金屬片),它的磁性非常的強,具體的磁感應強度我不知道,只知道用手拿著它,可以吸引拉起一個7kg的啞鈴。
圖見下面的鏈接:
http://www.ix88.com/jichu/Linun/8260.html
⑷ 硬碟的內部結構有哪些
硬碟是一個貴重的高度精密的機電一體化產品,由頭盤組件HDA(Head Disk Assembly)和印刷電路板組件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兩大部分構成。其中有盤體、主軸電機、尋道電機、讀寫磁頭及控制電路,再加上外部的機殼與機架就組成了整個硬碟驅動器。
頭盤組件採用全封閉結構,包括主軸、碟片、磁頭臂、搖臂等。馬達採用直接耦合無電刷式,且與主軸做在一起,主軸上直接裝配碟片,省去了傳統的一套復雜的傳動機構。磁頭採用接觸式啟停,系統不工作時,磁頭接觸在磁碟表面的特定區域。機器在盤面上高了著陸區,磁頭不工作時停在著陸區,而不接觸數據區,減少了數據破壞的可能性
⑸ 磁碟的物理組成是什麼
硬碟簡單說:是由碟片、磁頭和支持電路三部份組成的。
其中碟片是一金屬片,表面極光滑,比我們生活中的鏡子光滑得多。這樣才能精密的記錄大量數據。
硬碟內部另一個「好玩」的東西是磁頭後面的那個永磁體,它的磁性非常的強,具體的磁感應強度我不知道,只知道用手拿著它,可以吸引拉起一個7kg的啞鈴。
⑹ 電腦硬碟有哪些組成部分
1.盤體
盤體從物理的角度分為磁面(Side)、磁軌(Track)、柱面(Cylinder)與扇區(Sector)等4個結構。磁面也就是組成盤體各碟片的上下兩個盤面,第一個碟片的第一面為0磁面,下一個為1磁面;第二個碟片的第一面為2磁面,以此類推……。磁軌也就是在格式化磁碟時碟片上被劃分出來的許多同心圓。最外層的磁軌為0道,並向著磁面中心增長。事實上,硬碟的盤體結構與大家熟悉的軟盤非常類似。只不過其碟片是由多個重疊在一起並由墊圈隔開的碟片組成,而且碟片採用金屬圓片(IBM曾經採用玻璃作為材料),表面極為平整光滑,並塗有磁性物質。
2.讀寫磁頭組件
讀寫磁頭組件由讀寫磁頭、傳動手臂、傳動軸三部分組成。在具體工作時,磁頭通過傳動手臂和傳動軸以固定半徑掃描碟片,以此來讀寫數據。磁頭是集成工藝製成的多個磁頭的組合,採用非接觸式結構。硬碟加電後,讀寫磁頭在高速旋轉的磁碟表面飛行,飛高間隙只有0.1~0.3μm,可以獲得極高的數據傳輸率。新型MR(Magnetoresistive heads) 磁阻磁頭採用讀寫分離的磁頭結構,寫操作時使用傳統的磁感應磁頭,讀操作則採用MR磁頭。
3.磁頭驅動機構
對於硬碟而言,磁頭驅動機構就好比是一個指揮官,它控制磁頭的讀寫,直接為傳動手臂與傳動軸傳送指令。磁頭驅動機構主要由音圈電機、磁頭驅動小車和防震動機構組成。磁頭驅動機構對磁頭進行正確的驅動,在很短的時間內精確定位到系統指令指定的磁軌上,保證數據讀寫的可靠性。一般而言,磁頭機構的電機有步進電機、力矩電機和音圈電機三種,現在硬碟多採用音圈電機驅動。音圈是中間插有與磁頭相連的磁棒的的線圈,當電流通過線圈時,磁棒就會發生位移,進而驅動裝載磁頭的小車,並根據控制器在盤面上磁頭位置的信息編碼來得到磁頭移動的距離,達到准確定位的目的。
4.主軸組件
硬碟的主軸組件主要是軸承和馬達,可以籠統地認為軸承決定一款硬碟的噪音表現,而馬達決定性能。當然,這樣說並不完全,但是基本上表達了這兩項內容在硬碟中的重要地位。從滾珠軸承到油浸軸承再到液態軸承,硬碟軸承處於不斷的改良當中,目前液態軸承已經成為絕對的主流市場。由於採用液體作為軸承,所以金屬之間不直接摩擦,這樣一來除了延長了主軸點解的壽命、減少發熱之外,最重要一點是實現了硬碟雜訊控制的突破。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採用液態軸承對於性能並沒有任何好處,甚至反而會延長尋道時間。對於PC設備而言,似乎噪音與性能是一對永遠難以平衡的矛盾。
⑺ 簡述硬碟的內部結構和組成部分
硬碟的內部結構包括磁頭、磁軌、扇區、柱面。
(1)磁頭
磁頭是硬碟技術中最重要和最關鍵的一環。MR磁頭最為廣泛應用,MR磁頭即磁阻磁頭,採用分離式的磁頭結構,可以針對兩者的不同特性分別進行優化,以得到最好的讀/寫性能。
(2)磁軌
磁軌無法用肉眼看到,僅是盤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區,磁碟上的信息便是沿著這樣的軌道存放。
(3)扇區
磁碟上的每個磁軌被等分為若干個弧段,這些弧段便是磁碟的扇區,每個扇區可以存放512個位元組的信息,磁碟驅動器在向磁碟讀取和寫入數據時,要以扇區為單位。
(4)柱面
磁碟的柱面數與一個盤面上的磁軌數是相等的,由於每個盤面都有自己的磁頭,因此,盤面數等於總的磁頭數。
(7)硬碟物理結構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使用注意事項
硬碟在工作的時候,千萬不要強行關掉電源。在硬碟工作的時候關掉電源,會導致硬碟的物理損壞,而且也會丟失數據。
另外,在硬碟中有高速運轉的部件,如果一旦強行關機的話高速運轉的碟片就會突然停止,而在關機後又馬上開機的話,就更有可能造成硬碟的損壞,所以,在關機後不要馬上再次打開電腦,至少在半分鍾以後再打開。
在硬碟工作的時候要盡量避免它的震盪,因為磁頭與磁片的距離非常近,如果遭到劇烈的震盪會導致磁頭敲打磁片,有可能磁頭會劃傷磁片,也可能會導致磁頭的徹底損壞,使整個硬碟無法使用。
在使用硬碟的過程當中,經常會在「磁碟空間管理」當中進行壓縮,把硬碟用此程序進行壓縮。這樣會導致壓縮卷文件不斷增大,所隊也隨之減慢,讀寫次數增多,就會引起硬碟的發熱量和穩定性產生影響,導致使用壽命的減少,所以,如果硬碟夠用的話就沒有必要使用這個程序。
⑻ 硬碟物理結構磁頭
磁頭是硬碟中最昂貴的部件,也是硬碟技術中最重要和最關鍵的一環。傳統的磁頭是讀寫合一的電磁感應式磁頭,但是,硬碟的讀、寫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操作,為此,這種二合一磁頭在設計時必須要同時兼顧到讀/寫兩種特性,從而造成了硬碟設計上的局限。而MR磁頭(Magnetoresistive heads),即磁阻磁頭,採用的是分離式的磁頭結構:寫入磁頭仍採用傳統的磁感應磁頭(MR磁頭不能進行寫操作),讀取磁頭則採用新型的MR磁頭,即所謂的感應寫、磁阻讀。這樣,在設計時就可以針對兩者的不同特性分別進行優化,以得到最好的讀/寫性能。另外,MR磁頭是通過阻值變化而不是電流變化去感應信號幅度,因而對信號變化相當敏感,讀取數據的准確性也相應提高。而且由於讀取的信號幅度與磁軌寬度無關,故磁軌可以做得很窄,從而提高了碟片密度,達到200MB/英寸2,而使用傳統的磁頭只能達到20MB/英寸2,這也是MR磁頭被廣泛應用的最主要原因。目前,MR磁頭已得到廣泛應用,而採用多層結構和磁阻效應更好的材料製作的GMR磁頭(Giant Magnetoresistive heads)也逐漸普及。
⑼ 硬碟的物理結構
碟片、磁頭、磁頭懸臂、磁頭控制電路、邏輯控制電路、電機及控制電路、密封盤體、緩存及數據存取控制等外圍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