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理教學對策的論文
物理教學對策的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要怎麼寫好論文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物理教學對策的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對前概念的認識
如何看待學生頭腦中業已形成的前概念呢?從人類認識的發展角度來看,前概念的產生是正常的、必然的,因為在科學發展史上這種前概念也屢見不鮮。前概念的產生正體現了人類認識發展的一般規律,我們應該把它作為物理含義可被轉換的認知結構接受下來,這才是我們應該持有的指導思想。
二、前概念的特徵
1.廣泛性
由於兒童在初二學習物理之前已有了十多年的生活經驗,接觸了許多形形色色的物理現象,因而他們頭腦中自發形成的前概念所涉及的范圍也是相當廣泛的。當然,這種廣泛性是相對的,他們對能看得見、摸得著、日常生活經常接觸到的事物形成了較多的前概念,而對那些比較抽象的物理知識,則很少有前概念。如學生對力學、熱學和幾何光學均有著較多的前概念,而對電學則很少有前概念。
2.自發性
兒童大腦中的前概念,緣起於兒童長期、大量的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感知,這些經驗在其大腦中逐漸深化發展,經過感覺、知覺、表象階段最終形成概念。兒童在其大腦里構建前概念時,完全是自發性的,沒有人教他這個問題應該是這樣、那個問題應該是那樣,他完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憑自己的感性經驗進行構建。因此,前概念是兒童自己的精神財富,而且這種精神財富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認識事物的一個有價值的工具。
3.頑固性
由於前概念是兒童大腦中業已形成的模式,且在長期的生活經驗累積中又強化了這些觀念,加之兒童的思維又具有自我中心性,因此兒童頭腦中的前概念是極其頑固的。一些研究表明,一旦學生對某些物理現象形成了前概念,要想加以轉變是相當困難的。如有位教師在講清慣性概念之後,讓學生回答並解釋這樣一個問題:一個人站在作勻速直線運動的火車里,如果面向前豎直跳起,是落回車廂原處,還是落到原處的後面?全班學生皆回答落到原處後面。原因在於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已有了「力是維持運動原因」的前概念,由此可見學生頭腦中的前概念是多麼頑固。
4.隱蔽性
學生頭腦中的前概念還具有隱蔽性。由於學生大腦中的前概念是潛移默化形成的,因此它以潛在形式存在,平時並不表現出來。然而在物理教學中講授科學的物理概念時,兒童馬上就會聯想到他們頭腦中的前概念。當讓學生用物理概念去解釋問題時,前概念就會馬上表現出來。
三、前概念對物理教學的影響
前概念和科學的物理概念同是來源於人的實踐活動,他們都是由認識主體的認識活動所產生。根據其是否易於轉換成科學的物理概念,可將其分成兩類,一類是雖然與科學的物理概念不一致,但在提供給學生一定的預備知識之後,再輔之以有關的實驗引導,便不難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例如從不同物質輕重的概念轉換成密度的概念。從結構上來說,這類概念在學生頭腦里的形成並不涉及認知結構的轉變,是屬於認知同化過程。然而另一類前概念則與此大不一樣,在學生的原有經驗中,這些前概念在兒童的頭腦中已經有了相當長的發展時間,且已形成了系統的卻並非科學的概念。比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鐵塊沉於水中的現象,於是就在頭腦中形成了鐵塊可以沉沒於任何液體中的前概念。當講授阿基米德原理、演示鐵塊漂浮於水銀面上時,許多學生根本不相信,認為這是教師在玩魔術。這就是前概念對物理概念教學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努力促使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解體和新認知結構的建立,以實現認知上的順應。
四、針對前概念的教學策略
學生帶著先入為主的前概念進入物理課堂,這是物理教學中的正常情況。基於前概念的特徵和影響,關鍵是我們先要了解學生大腦中存在著哪些前科學概念,並努力把它們轉換成科學的物理概念,從而也就能更成功地避免錯誤概念的產生。為此,教師在開始教有關的`物理內容之前,應通過一定的方式,如提問、問卷調查、試題測試等等,去深入了解學生大腦中前概念的存在情況。
知道了學生頭腦中存在著哪些前概念,那麼如何使這些前概念轉換成科學的概念呢?首先,應有針對性地選擇事例或現象,讓學生用自己的前概念去對事例或現象進行解釋,使他們產生認識上的沖突,即大腦中的原有概念與當前面臨的現實產生無法調和的矛盾,從而感覺到有改變認知結構的需要。接著通過實驗事例把科學的物理概念告訴學生,並把科學的物理概念應用到更為廣泛更為深刻的現象中去,當學生在新的思維結構下有更多成功的時候,他們就會接受科學的物理概念。具體到實踐中,可這樣來進行教學:
(1)將小車輪子朝上放在桌上,問:「怎樣才能使小車運動?」把小車推動,問:「持續推動小車,小車將會處於什麼狀態?」讓學生提出看法:你認為物體運動的原因是什麼?
(2)將小車正放在桌上,用手推動小車達到較大速度時,使手與小車脫離接觸,問:「小車為什麼仍然運動?」使學生產生認識上的矛盾。
(3)讓小車從斜面上同一位置滑下並進入水平面,分別在水平面上墊粗毛巾、細棉布和玻璃板,觀察現象,問:「假定小車與支撐面間沒有任何阻力,小車將會處於什麼狀態?你又能得出什麼結論?」
(4)引導學生分析足球運動員踢足球,球由靜止變運動;守門員接球,球由運動變靜止;足球運動員頂球,改變球運動的方向,問:「這能說明些什麼?」由於前概念的根深蒂固性,我們不要期望通過粉筆和說教的簡單方式就可使學生把前概念轉換成科學概念,也不要抱有經過一兩次糾正就可以使前概念銷聲匿跡的幻想。前概念向物理概念的轉變是思維結構的轉變,是在學生頭腦中引發的一場革命,需要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建立新的認知結構,需要克服舊模式的慣性,因而是一個充滿艱辛的過程。
一、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主要問題
(一)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課堂氣氛低沉。
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現階段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對物理似乎沒有多大的興趣,表現出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在物理教學課堂中,學生上了心不在焉,不管老師在課堂上講什麼物理教學內容,學生總是不去理會。老師在教學過程在中由於沒有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配合,導致物理教學效率低下,同時物理課堂教學氣氛也死氣沉沉。
(二)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不夠恰當合理。
目前學生在學習物理方面有一個很大的缺陷,那就是無法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拿到物理題就開始急急忙忙的解題,表現出慌張凌亂的現象。而且學生在學習物理的時候,不懂的對物理題進行歸類總結,找不到共同的規律,因此在以後出現類似的題學生還得重新開始。同時學生還存在機械性學習,不會靈活應用物理中的計算公式等。
(三)學生在物理實驗中動手能力差。
物理教學中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活動內容,那就是物理實驗操作。物理實驗操作關於著學生對每一個實驗現象的了解知識,而且實驗操作也代表著學生一定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但是學生在物理實驗過程中,對物理實驗操作步驟十分生疏,不懂得如何應用實驗器材,也不知道對一些實驗步驟如何進行,動作笨拙,手忙腳亂。在實驗結束後,學生對物理實驗現象不知道該如何對照課本進行總結歸納,有時候還會因為實驗操作的失誤導致得出的結論也是不符合實際現象的。
二、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策略
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著的諸多問題嚴重製約著物理課堂的開展和構建,同時也對學生學習物理產生重大制約作用,這就迫切老師根據出現的問題採取相應有效的策略來解決。本文主要從以下幾點來解決高中物理存在的問題,以此來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營造活躍課堂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老師同樣要對學生以興趣相引導,並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課堂。在物理課堂開設之前,老師提前對學生進行問題情境設置,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對學生提前進行有趣疑問,讓學生帶著疑問和濃厚的興趣去探索問題,這樣學生學習物理就會十分容易。其次,老師要對物理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導入,這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在講到《力的和解與分解》的時候,老師形象地給學生說力的和解就好像兩頭牛從一個方向共同使力,那麼他們的合力就是兩頭牛力量的相加之和;而力的分解好比兩頭牛在同一條線上,但是從兩個不同的方向使勁使力,那麼他的反向力量就是一頭牛的力量減去另外一頭牛的力量。老師以這樣的教學方式將教學內容導入到課堂中,不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學習效果事倍功半,還活躍了教學課堂。最後,老師和學生在教學課堂上有效的交流和協作,也能營造良好活躍的課堂氣氛。以提高學生興趣為基礎,以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為動力,在這兩大智勝法寶的相助下,高中物理教學不斷走向正規化,學生成績不斷上升。
(二)加強培養學生科學良好的學習方法。
物理教學,不僅僅給學生傳授的是知識,更是傳授的是學習方法和技能,讓學生自己能夠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獨自學習,完成物理教學中的一些習題。物理學習方法不僅僅是老師一個人所該做的事情,這也是學生自己該做的事情。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開拓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反應能力,注重科學方法的引導。對於相類似的題型,老師給學生總結出一半普遍規律,讓學生結合例題領會其中的規律道理。此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善於發現自己的做題技巧,不能一味的總是依賴老師傳授,只有自己領悟到的,學生才會感受深受,對此有深刻的記憶和理解。學生也不能再像初中那樣,對一些題型進行死記硬背,畢竟物理是一門靠理解來學習的科目。
(三)強化學生實驗動手操作能力。
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老師要在物理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的訓練強化,使學生在實驗教學中能夠獨樹一幟。物理實驗教學前,老師先給學生進行一次實驗示範,給學生講清楚實驗步驟,讓學生對基本步驟有一定的了解。在老師實驗示範結束後,在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操作。學生在學習老師的實驗步驟之後,對基本實驗操作過程有一定的掌握,他們在做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老師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訓練,這樣學生在做實驗中有其他學生的幫助和指點,他們的進步會更多,學習的也會更快。學生熟悉了實驗操作程序,對學習物理有很大的幫助,更會容易讓他們對物理有準確的認知。盡管高中物理教學存在著一些列的問題,但是在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物理教學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學生的物理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進步。相信在未來不斷的探索努力下,物理教學會取得更大的成效。
摘要: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呈現了新的知識體系和目標體系,於是轉變教學方式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初中物理課堂力求實現以探究為主,多種教學方式相互融合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促進學生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教師改變教學方式的是有效途徑之一,目前初中物理教學方式的轉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本文根據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通過將探究式教學融入到初中物理課堂模式,提出相關對策進行說明及研究。
關鍵詞: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
科技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得到全面發展,這一因素的進步與發展,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的了好處,教育也在全方面發展的情況下得到相應的改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普及之下,教學方式也得到進一步重視,倡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增加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及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教育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人才。初中是學生進入一個新的學習階段,學習內容與小學相比較不僅是難度增系數加,而且也更加復雜化,學校給學生安排的課程也增多了不少,跟初中生的學習增添了不少壓力。
初中物理跟高中不一樣,它是囊括在自然科學這個大系統下的,物理學在各個方面都得到應用,是促進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因此通過物理的學習,從小的層面來講就是能夠了解常見的自然現象,明白事物的原理,往大的層面來講就是了解宇宙的產生、發展及結局,促進這方面領域的發展,可見學習初中物理對於人才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初中物理的教學為了響應新課程改革要求融入探究式教學,所謂的探究式教學就是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通過相應的指導,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而目前初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教師對於這一教學方式不夠重視,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第二,教師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只理解了它的表層含義,所運用的方法適得其反。因此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策略進行討論研究。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打開事件大門的關鍵鑰匙,一件事情要想做成功必然有對這方面的興趣,才能花心思在這方面。要想學好物理,就要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例子產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物理與生活是緊緊相關,因此在物理課堂上可以使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生活化,教學內容的改變可從課本上看出,探討的大部分都是和我們的生活相關的,與生活相關的部分更能體現出實際性,學生也願意學這一方面的知識。物理課程難易結合,這就要求老師著重對難以理解部分知識點進行詳講,一些簡單的課程可以要求學生先自己預習了解,通過老師課堂講解加深影響,運用預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老師要做的就是設計相關方案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自主學習。
2.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要想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改進教學方式,課堂上所採取的以教師教課為主的方式是有一定的優勢存在,在改進過程中不需要完全舍棄,正所謂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有優點的同時也會存在缺點,講授法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講授法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增加探究的成分學生多接觸探究式教學,教師要其中發揮指導作用,循序漸進的讓學生應用探究能力。
比如在實驗收集過程中,教師應作為一名指導者,對實驗操作方法給予一定的指導,確保實驗順利進行,並引導學生收集到全面的數據,讓學生小組歸納科學規律,然後小組輪流表述本組得出的結論互相指正後共同得出科學規律。例如在上到電流與電路這課時,通過教師在課上講解有關電路圖的原理知識後,學生進行電路模擬實驗的時候,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進行探究。
3.通過實驗操作加大知識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由於課業的緊張,無法做到每一次實驗都能去實驗室進行操作,因此就要求學生自己把握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在熟知基礎理論的前提下,觀看教師在課堂上的實驗操作。同時教師在進行實驗操作時,要盡量讓學生參與進來,不能只抱著敷衍的態度走一遍過場就結束。基礎理論的學習如同地基,只有地基打的堅固建築才能屹立不倒,正如物理的學習,了解物理變化的基本規律,從而形成相關物理概念和思維。老師的課堂教學模式應適應這一發展而進行革新,純理論知識講解不僅無法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會導致上課易開小差,初中物理的學習是有很多實驗包含在其中,老師可以再上課演練一些實驗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印象。
比如在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是,教師在課前准備好鐵架台、酒精燈、石棉網、盛水的燒杯、溫度計、帶有小孔的紙板、秒錶、(火柴)這些物品,用酒精燈給水加熱至沸騰,可以觀察到水沸騰前的現象是氣泡上升,越來越小,當水沸騰時大量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裡面的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通過實驗來引出相關知識。
參考文獻:
[1]柴西琴.對探究教學的認識與思考.課程教材教法,2001
[2]徐學福.探究教學三題.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
[3]王南.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實踐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㈡ 高中物理教學核心素養培養方法及策略論文
高中物理教學核心素養培養方法及策略論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學核心素養培養方法及策略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摘要: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所謂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當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教師只有通過具體的學科實踐,才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高中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就是指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的過程中,必須積極運用物理知識、物理技能建立起適應個人發展和社會需要的關鍵品格和能力。在培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時,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轉變思想觀念,深入了解物理核心素養的本質,並且將其作為重要的教學指導,從而探究高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高中物理;核心素養;培養方法及策略;
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是學生通過物理學習而內化的帶有物理學科特性的品質,是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識積淀、思維品質、能力表現,以及科學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一、高考對五種能力的考查與學科核心素養之間的關聯
高考對學生五種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運用物理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能力。物理學科素養則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等,這五種能力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物理觀念可以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應用物理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能力;科學思維則考查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實驗能力;科學探究考察學生的推理能力、實驗能力;科學態度與責任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1]由此可見,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就必須認識物理學科的本質,形成信息加工、判斷推理的能力,充分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認知與了解。
二、提高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方法
(一)巧妙設計物理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充分和必要條件,也是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必須要巧妙設計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的慾望。在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最主要的就是確保問題能夠激活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自覺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對相應問題進行解答,有效培育學生的科學思維素養。[2]例如,在講解重力勢能這一知識點時,為了激發學生的科學思維,教師就應該巧妙設計物理問題,為學生提供科學探究的機會。眾所周知,地球上的引力要超過月球上的引力,如果同一質量的物體從地球和月球的不同高度分別落下,那麼,它們所產生的重力勢能是否相同呢?根據這一問題,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進行思考與討論,強化學生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二)開展小組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與交流能力
科學探究與交流能力是學生物理學習的關鍵能力。在小組合作教學時,學生只有充分進行合作與交流,才能提高學習水平。物理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基礎,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探究。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又能夠促進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養成相互幫助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講解力的合成這一部分知識時,為了充分激活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五人一組的形式進行任務探究。教師可以設置這些問題:單人單手提起重物與雙人雙手提起重物有什麼區別?力度變化是怎樣的?然後下達任務給各小組。學生可以立即動手實踐操作,然後在小組內進行討論。這樣能讓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3]
(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
科學態度是學生物理學習必須具備的品質,也是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在生活中,學生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但是卻並沒有進行深入的觀察與探索。為此,高中物理教師就應該積極引導,讓學生將生活現象與物理知識緊密聯系,用自己所學的物理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將生活元素融入到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明確物理知識的實用性和科學性,還能培育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4]例如,在講解生活中的圓周運動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圓周運動,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觀察汽車、火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的運轉過程,以火車轉彎作為案例,讓學生思考在自行車轉彎時是什麼給自行車提供了向心力。學生根據日常的生活經驗,通過對火車轉彎時車輪的受力作用進行分析,可以有效判斷向心力的來源。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要積極培育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只有徹底拋棄傳統教學的束縛,從學科核心素養出發巧妙設計各種問題,或者通過小組合作實驗等方式,才能有效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與水平,滿足核心素養教學的要求,切實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四、參考文獻
[1]劉麗英.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J].魅力中國,2019(21):382-383.
[2]張海靜.高中物理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J].文淵(高中版),2019(6):139.
[3]米仁沙阿不都熱合曼.高中物理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J].文淵(中學版),2019(4):561.
[4]胡又中.高中物理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8(8):188.
;㈢ 高中物理論文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最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學科,下面就是高中物理論文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摘要 :物理規律教學是使學生掌握物理科學理論的中心環節,是物理教學的核心之一。
本文結合筆者自身多年的物理教學經驗,淺談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搞好中學物理規律的教學。
關鍵詞: 物理規律教學
物理規律反映了各物理概念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反映在一定條件下一定物理過程的必然性。
它是中學物理基礎知識最重要的內容,是物理知識結構體系的樞紐.所以,物理規律教學是使學生掌握物理科學理論的中心環節,是物理教學的核心之一。
怎樣才能搞好規律教學呢?現結合本人多年的物理教學經歷,淺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創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的物理環境
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物理規律,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在物理世界中發現問題。
因此,在教學的開始階段,要應給學生創設一個便於發現問題的物理環境。
在中學階段,主要是通過觀察、實驗發現問題,也可以從分析學生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中發現問題,有時也可以從對學生已有知識的分析展開中發現問題。
另一方面,創設的物理環境要有利於引導學生探索規律。
例如使學生獲得探索物理規律必要的感性知識和數據;提供進一步思考問題的線索和依據;為研究問題提供必要的知識准備等等。
創設的物理環境還應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二、帶領學生探索物理規律
在學生有一定的需要和積極的准備狀態下,教師要利用各種適宜的方法,如實驗探索、理論推導等,向學生闡明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建立新舊知識的鏈接。
如在牛頓第二定律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索加速度與力的關系以及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得出在質量一定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條件下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的結論。
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總結加速度、外力和質量的關系,歸納出牛頓第二定律。
這樣學生對該規律的建立就有了一個清晰的過程,才能較深刻地理解物理規律、領悟其物理含義。
另一方面,向學生呈現物理規律內容時不但要准確,而且對一些關鍵字詞應加以突出,給予適當的說明,以引導學生足夠的注意和正確理解,並與其他類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和規律進行比較,建立類比聯系,加深對物理規律的理解。
三、要使學生深刻理解規律的物理意義
在規律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其物理意義,防止死記硬背。
物理規律的表達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文字語言,另一種是數學語言,即公式。
對物理規律的文字表述,必須在學生對有關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並對它的本質有相當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切不可在學生毫無認識或認識不足的情況下「搬出來」,「灌」給學生,然後再逐字逐句解釋和說明。
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含義。
例如,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在理解時,要注意弄清定律的條件是「物體沒有受到外力作用」,還要理解「或」這個字的含義。
「或」不是指物體有時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有時保持靜止狀態,而是指如果物體原來是運動的,它就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如果原來是靜止的,它就保持靜止狀態。
對於用數學語言即公式表達的物理規律,應使學生從物理意義上去理解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量之間的數量關系,而不能從純數學的角度加以理解。
如,對電場中同一點而言,不能說場強E與電場力F成正比,與電量q成反比,因為場強E由電場和電場中該點的位置決定。
四、要使學生明確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
物理規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建立或推導出來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圍內使用.超越這個范圍,物理規律則不成立,有時甚至會得出錯誤結論.這一點往往易被學生忽視,他們一遇到具體問題,就亂套亂用物理規律,得出錯誤結論.因此,在物理規律教學中,要使學生明確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正確地運用規律來研究和解決問題。
例如動量守恆定律,它的成立條件是,所研究的系統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這屬基準條件。
如果系統受到外力F外或合力F合不為零,其動量是不守恆的,但可能有兩種情形:其一,系統中物體相互作用的內力F內遠大於F外(或F合),該系統的動量可看作是守恆的,其條件屬近似條件;其二,選定直角坐標系後,將不在坐標軸上的外力各自沿x軸和y軸進行正交分解,若沿某一坐標軸(如x軸)的各個外力(含分力)的合力為零,則系統在該軸方向上的動量守恆,其條件屬分動量守恆條件。
動量守恆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適用的基本定律之一,它適用於兩個物體或多個物體組成的系統;它不但能解決低速運動問題,而且能解決高速運動問題;不但適用於宏觀物體,而且適用於電子、質子、中子等微觀粒子。
此外,無論是什麼性質的相互作用,動量守恆定律都是適用的。
五、加強應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和指導
物理規律來源於物理現象,反過來應用於實際問題,學習物理規律的目的就在於能夠運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通過運用,還能檢驗學生對物理規律的掌握情況,加深對物理規律的理解。
在規律教學中,一方面要選擇恰當的物理問題,有計劃、有目標、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反復多次地進行訓練,使學生結合對實際問題的討論,深化、活化對物理規律的理解,逐漸領會分析、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引導和訓練學生善於聯系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習物理規律,經常用學過的規律科學地說明和解釋有關的現象,通過訓練,使學生逐步學會邏輯地說理和表達.對於運用物理規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要逐步訓練學生運用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學會正確地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最後指出,由於物理規律的復雜性,必須注意規律教學的階段性,使學生對規律的認識要有一個由淺入深,逐步深化、提高的過程。
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物理教學大綱》2003
2.田世昆,胡衛平.物理思維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167.
3.南沖.中學物理教學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3.09.
【摘要】 高考是關繫到千家萬戶的大事,也是國家目前選拔人才的途徑。認真學習和研究《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按照教學規律科學的進行復習,及時的收集和處理信息,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會取得好的成績。
【關鍵詞】 高考組織復習能力
為使高考復習能落到實處,使復習的過程更科學、復習的效率更高、有利於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成績,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強化基礎知識的復習,加強學生對概念和規律的深入理解
在高中,對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要求一貫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內容,主要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並要求深入理解概念和規律之間的內在聯系。不少學生存在著這樣的表現:概念,定義都知道,但一用就錯,試卷上表現主要是選擇題得分率低。這些都是基礎較差,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不夠有密切的關系。而近幾年的各地高考試卷中的物理試題也都明確反映出重視基本概念、規律考查的特點。
對此,在復習中應該按照物理《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對學生五個方面的能力的加以嚴格要求,同時要讓學生明白:理解能力是基礎。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較好的發展,而理解能力的前提是牢固的基礎知識、扎實的基本技能和規范的基本方法,只有抓好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復習,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才能正確、深入、透徹。
2.加強學生的計算推理能力、論證表述能力、分析綜合能力
高考物理試題度於推理能力的考查貫穿於各種題型中,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通過不同的題型、不同的情景設置來考查考生推理的邏輯性、嚴密性;對論證表述則重在考查能否准確地、簡明地把推理過程表達出來,以此鑒別考生表述能力的高低。要克服學生思維推理過程不能嚴格合乎邏輯,對受力分析、運動過程分析不予重視,給解題帶來盲目性;不會用物理語言表述物理過程或物理規律,使解題過程殘缺不全;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功能關系三條常用解題線索相互脫節,不能有機整合,使解題思路僵化、方法呆板、正確率低。
3.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物理和數學是緊密聯系的,數學為物理學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幾乎所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都是通過量化的方法用數學公式進行描述,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也是進入高校深造的考生應具有的能力,因此高考物理試題一直注重考查考生的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近年來,高考物理中的數學能力要求有明顯的調整,主要表現在盡量迴避繁雜的機械運算,而在考察方面,為此,我們一方面要求學生在平時學習中,能過一定數目的練習,掌握解決物理問題常用的數學規律及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逐步形成運用數學工具處理物理問題的基本思路,重點在於通過精講精練使學生能熟練地將物理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另外,要重視估算題的訓練,復習時應注意引導學生逐漸掌握近似估演算法,快速求出物理量的數量級。同時,提倡學生平時不用或少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因為在平時練習中,很多同學習慣於使用計算器,連非常簡單的加減法都非用計算器不可,這樣使得他們數學運算能力很差。
4.加強實驗復習
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實驗能力在物理高考中一直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物理高考力圖通過在筆試的形式下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
在教學中,一是要正確對待實驗教材,實驗復習時不應該機械地記憶教材中各個實驗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驟、記錄、結果等等,而應引導學生領悟教材中物理實驗的設計思想、所運用的科學方法、規范的操作程序和合理的實驗步驟。二是要引起學生對實驗的有意注意,提供更多的動手動腦的機會,讓他們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老師有意地改變實驗條件、設置問題,激勵學生努力尋找方法,解決問題。三是從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出發,讓他們學會通過實驗測量和有計劃的實踐活動去認識自然、發現自然規律、驗證假想和猜測的方法,培養他們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方法、實際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四是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認識到實驗教材提供的做法並不是一成不變,拘泥成規的,可以對課本中的實驗做一些合理的變通,或補充一些模仿性實驗,增加一些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方法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為使復習備考工作順利進行,努力完成學校的工作任務,特提出以下幾點措施:
1.認真鑽研《高考大綱》、《教學大綱》及《課本》,充分提高「二綱一本」在高考中的作用,研究「二綱」,特別是去分析每年高考大綱之間的.細微的不同的地方,顯得更加的重要,同時,也要建議學生常去翻物理課本,不可只顧按資料進行復習,卻脫離了高考大綱的現象的發生。
2.高三教學應以人為本因為我們的授課對象是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聽課的機器,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多點人性化,與學生之間多點交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樹立服務意識,不可高高之上,使教與學發生脫節。
3.要讓學生明明白白的學習,讓學生明白:「糊里糊塗作10道題,不如清清楚楚作1道題」。也就是說,在上課時要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這么去作而不那樣去作,為什麼這樣作是對的而那樣作是錯的,也就是時時要讓學生明白一個「理」字,處處要講「理」,在這一方面我的體會是我自己講「理」的時候多,而讓學生去講「理」的時候少,以後在可能的情況下要讓學生來講講「理」。
4.要讓學生不可走入題海中,必要的題目是要做的,但一定要精選題目,講前一定要求學生先做,作後再講,講後再留時間讓學生消化吸收。
5.克服以教代學的現象,教得再好,沒有學生的學(理解、消化、吸收),也是徒勞的,我們在高三復習中應該定位為一是指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歸納和總結,補漏,建立知識網路,二是應有服務意識――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
6.要努力提高教學效率,效率的高低不是以你今天講了多少個知識點,講了多少道題為標準的,面是以你上課前定下的教學目標是不是在計劃的時間內完成為標準的,說通俗一點,就是以這節課學生能過教師指導,真正學到的知識是多少為標準的。
7.狠抓基礎內容及重點內容,高考的追求就是區分度,一套成功的試題是通過區分度來實現的,並不是由難度來實現的,而中等題目才是真正實現區分度的手段,因為易題都會,分不出好差,過難的題幾乎沒有幾個人會,基本上也不會區分出好差,這一點一定要讓學生知道,只有重視了基礎,才能有效地完成中檔難度的題,要防止學生鑽牛角,老師要及時加以引導。
8.抓中等生要想在明年的高考中有突破,眼睛不能只盯著為數不多的幾個好學生身上,要在尖子生吃飽吃好的情況下,重點兼顧中等生或有弱門課的學生,要想法提高他們的物理成績,而提高他們成績的方法中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設法提高他們的學習物理的興趣,讓他們動起來,這樣才是最為有效的,另外要多關心他們,多提問他們,在教學中採用靈活的方法,如分層布置作業,根據各班的實際靈活的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等,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的積極性。
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努力,按照教學規律科學的進行復習,及時的收集和處理信息,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會取得好的成績。
㈣ <怎樣學好物理>論文300字
學習物理非常注重過程,一個認知、理解、運用的過程。
1.認知:利用身邊的事物或現象甚至是老師敘述的一些例子來幫助自己去充分認識它,對它產生興趣。
2.理解:用理解的方式去記憶公式、定理、試驗等等。可以用形象思維等等巧妙的方法去理解和記憶。例如,什麼是真空,可以這樣去理解:真空就是真的空了,什麼都沒有了。
3.運用:一類是來應付考試,另一類則是來解釋身邊得一些物理現象。
所以,在學習時,首先,不要有懼怕的心理,因為你前一段沒學好的經歷可能會暗示你什麼,這可能會導致你惡性循環。努力告訴自己「我能行!!!」其實心理暗示很有用哦!不過,為了給自己增加底氣,最好還是做好預習工作,做到心裡有數。
其次,上課要緊跟老師的思路,適當地記些筆記,記一些書本上沒有明確闡明的甚至是遺漏的以及自己容易出錯的知識點。課下抽時間多練一練,別以任何理由來推託,從而放棄了練習的最佳時期,最後只能導致悲劇的發生。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做好及時總結。例如,上次考試的卷子發下來了,雖然認真訂正過了,但還要想想為什麼會錯?正確答案是怎麼算出來的?如果下次再考到還會錯嗎?等等。
我想,通過這些學習方法,一定能學好物理的。
㈤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 怎樣學好物理
{一}對於高一學生,開始學高中物理時,感覺同初中物理大不一樣,好象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間有一道鴻溝。那麼怎樣才能跨越鴻溝,學好高中物理呢?我想應該從高中物理的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別入手,找到新的學習方法。
一.高中物理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別:
1、初中物理研究的問題相對獨立,高中物理則有一個知識體系。第一學期所學的新編高級中學?試驗修訂本必修)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線運動,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第四章:物體的平衡等本身就構成一個動力學體系。第一章講述力的知識,為動力學做准備。第二章從運動學的角度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找出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規律--加速度。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則從力學的角度進一步闡述運動狀態改變?產生加速度)的原因。第四章則分析物體的運動狀態不改變物體平衡的規律。
2、初中物理只介紹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高中物理則注重更深層次的研究。如物體的運動,初中只介紹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對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變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減速之分。又如摩擦力,高中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個難點,「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首先要分清是相對哪個面,其次要用運動學的知識來判斷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然後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問題中還要用物體平衡的知識能才得出結論。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體B,其上有一物體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體,它們剛好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求A和B之間的摩擦力。分析:A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間的摩擦力為零。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體則注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難,當然也更精確。如對於摩擦力,初中只講增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則要分析和計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靜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體的狀態來決定。高中物理還強調:(1)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發生過程,分清在這個過程中哪些物理量不變,哪些物理量發生了變化。特別是針對兩個以上的物理過程更應該分析清楚。若不分析清楚過程及物理量的變化,就容易出錯。(2)注意運用圖象:圖象法是一種分析問題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點是直觀,對我們處理問題有很好的幫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圖象和速度圖象就容易混淆,同學們常感到頭痛,其實只要分清楚縱坐標的物理量,結合運動學的變化規律,就比較容易掌握。(3)注意實驗能力和實驗技能的培養:高中物理實驗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它對於我們學習知識和鞏固知識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同學們要認真觀察演示實驗,切實做好學生實驗,加強動手能力的鍛煉,注意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二.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台階產生的原因:
初中學生畢業後,升入高中一年級學習,普遍感到物理難學,教師也感到難教,這種在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教學中出現的脫節現象被稱之為台階。根據上述高中物理的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別,經過分析,產生台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是第一個原因。
初中物理教學對許多物理問題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進行定量計算,一般來說也是比較簡單的;而高中物理教學,大部分物理問題不單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進行大量相當復雜的定量計算。學生對這種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不適應。
2、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是第二個原因。
初中物理教學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維基礎上的,它以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的實驗為依據,從而使學生通過形象思維獲得知識。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數問題看得見、摸得著。進入高中後,物理教學便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領域過度。從目前的教材來看,這個台階是較高的。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靜摩擦力的方向,瞬時速度,物體受力情況的分析,力的合成與分解等都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從人的認識過程來看,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是認識能力的一大飛躍。
3、從通常是單因素的簡單邏輯思維到多因素的復雜邏輯思維(包括判斷、推理、假設、歸納、分析演繹等)的過度是第三個原因。
初中生進入高一以後普遍不會解題,要麼就亂套公式,瞎做一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較為復雜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善於判斷和推理,不會聯想,缺乏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也是很大的。
4、在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上,從單純的算術、代數方法到函數、圖象、矢量運算、極值等各種數學工具的綜合應用的變化是第四個原因。
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並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學中已經成為能否處理各種實際問題的至關重要手段了。特別應該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運算對初中學生來說是非常生疏和困難的。建立這個概念,掌握其運算需要一個過程。如果再考慮到個別數學工具的應用和學生實際掌握的數學知識存在明顯的差距這一事實。那麼,這個台階就更為突出了。
5、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是第五個原因。
初中學生更多的習慣於由教師傳授知識,而高中物理學習中在相當程度上則要求學生獨立地或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包括預習、獨立地觀察和總結實驗以及系統地閱讀教材和整理知識等)。此外,高中物理學習中的理解和記憶,越來越顯得重要。許多學生對這種學習方法上的變化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三.如何學好高中物理
物理這門自然科學課程比較難學,靠死記硬背是學不會的,一字不差地背下來,出個題目還是照樣不會作。物理課初中、高中、大學各講一遍,初中定性的東西多,高中定量的東西多,大學定量的東西更多了,而且要用高等數學去計算。那麼,如何學好物理呢?
在學校里,我們見到學習好的學生,哪科都學得好,學習差的學生哪科都學得差,基本如此,除了概率很小的先天因素外,這里確實存在一個學習方法問題。
誰不想做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呢,但是要想成為一名真正學習好的學生,第一條就要好好學習,就是要敢於吃苦,就是要珍惜時間,就是要不屈不撓地去學習。樹立信心,堅信自己能夠學好任何課程,堅信「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堅信有幾分付出,就應當有幾分收獲。關於這一條,請看以下二條語錄:我決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後天的才能,可以無需堅定的長期苦乾的品質而得到成功的--狄更斯(英國文學家);有的人能夠遠遠超過其他人,其主要原因與其說是天才,不如說他有專心致志堅持學習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頑強精神。--道爾頓(英國化學家)。
以上談到的第一條應當說是學習態度、思想方法問題。第二條就是要了解作為一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如下七個環節: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課外學習。在以上七個環節中,存在著不少的學習方法,下面就針對物理學的特點,針對就「如何學好物理」這一問題結合以上七個環節,提出幾點具體的學習方法:
(一)課前預習。就是在上課的前一天晚上對第二天所要學習的課本內容進行預習,通過課前的閱讀了解知識重、難點和疑點,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提高學習效率。通過課前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
(二)專心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請教,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維能力。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一直保存。
(三)及時復習。要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後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並與大腦里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如果有矛盾就說明還沒有真正弄懂。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書學習。在弄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及時完成作業,有能力的同學還可適量地做些課外練習,以檢驗掌握知識的准確程度,鞏固所學知識。
(四)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完成一些題目。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另外,對於完成作業要有如下的五點要求:①書寫工整;②作圖規范;③表達清楚;④推理嚴密;⑤計算準確。還有作業批改完發下去以後,有錯的要認真訂正並裝訂保存好,留待以後復習時用。
(五)解決疑難。有什麼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要隨手拿專門的本子記下,然後通過再思考琢磨或請教老師和同學來解決。專門的本子命名為「疑難問題記錄本」,記完一本要再換一本,每本都要編號保存著。
(六)系統總結。每學完一個板塊,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識點連成線、鋪成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想活躍。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七)課外學習。閱讀適量的課外書籍,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實踐表明,物理成績優秀的同學,無不閱讀了適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因為,不同的書籍,不同的作者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來闡述問題,閱讀者可以從各方面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學到很多巧妙簡捷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見識一多,思路當然就活了。
總之,學習物理大致有六個層次,即:首先聽懂,而後記住,練習會做,逐漸熟練,熟能生巧,有所創新,這樣才能最終達到學習物理的最高境界。
{二}物理這門自然科學課程比較比較難學,靠死記硬背是學不會的,一字不差地背下來,出個題目還是照樣不會作.物理課初中,高中,大學各講一遍,初中定性的東西多,高中定量的東西多,大學定量的東西更多了,而且要用高等數學去計算.那麼,如何學好物理呢?
要想學好物理,應當能夠做到不僅是能把物理學好,其它課程如數學,化學,語文,歷史等都能夠學好,也就是說學什麼,就能學好什麼.實際上在學校里,我們見到的學習好的學生,哪科都學得好,學習差的學生哪科都學得差,基本如此,除了概率很小的先天因素外,這里確實存在一個學習方法問題.
誰不想做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呢,但是要想成為一名真正學習好的學生,第一條就要好好學習,就是要敢於吃苦,就是要珍惜時間,就是要不屈不撓地去學習.樹立信心,堅信自己能夠學好任何課程,堅信"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堅信有幾份付出,就應當有幾份收獲.
關於這一條,請看以下三條語錄:
我決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後天的才能,可以無需堅定的長期苦乾的品質而得到成功的.
——狄更斯(英國文學家)
有的人能夠遠遠超過其他人,其主要原因與其說是天才,不如說他有專心致志堅持學習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頑強精神.
——道爾頓(英國化學家)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被忽視而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
——高爾基(蘇聯文學家)
以上談到的第一條應當說是學習態度,思想方法問題.
第二條就是要了解作為一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如下八個環節:制定計劃→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課外學習.這里最重要的是: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這五個環節.在以上八個環節中,存在著不少的學習方法,下面就針對物理的特點,針對就"如何學好物理",這一問題提出幾點具體的學習方法.
(一)三個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關於基本概念,舉一個例子.比如說速率.它有兩個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如在勻速圓周運動中),而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指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關於基本規律,比如說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有兩個經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義式,適用於任何情況,後者是導出式,只適用於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情況.再說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說研究中學問題是常採用的整體法和隔離法,就是一個典型的相輔形成的方法.最後再談一個問題,屬於三個基本之外的問題.就是我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簡練易記實用的推論或論斷,對幫助解題和學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降低";"同一根繩上張力相等";"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洛侖茲力不做功"等等.
(二)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系.
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四)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思或盡量少走思.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入門以後,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允許有自己一定的活動空間,也就是說允許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學得越多,自己的東西越多.
(五)筆記本.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終生保存.
(六)學習資料.學習資料要保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作記號是指,比方說對練習題吧,一般題不作記號,好題,有價值的題,易錯的題,分別作不同的記號,以備今後閱讀,作記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七)時間.時間是寶貴的,沒有了時間就什麼也來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而利用時間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比方說,可以利用"回憶"的學習方法以節省時間,睡覺前,等車時,走在路上等這些時間,我們可以把當天講的課一節一節地回憶,這樣重復地再學一次,能達到強化的目的.物理題有的比較難,有的題可能是在散步時想到它的解法的.學習物理的人腦子里會經常有幾道做不出來的題貯存著,念念不忘,不知何時會有所突破,找到問題的答案.
(八)向別人學習.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同學們學習,向周圍的人學習,看人家是怎樣學習的,經常與他們進行"學術上"的交流,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千萬不能自以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訴別人,這樣別人有了好方法也會告訴你.在學習方面要有幾個好朋友.
(九)知識結構.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十)數學.物理的計算要依靠數學,對學物理來說數學太重要了.沒有數學這個計算工具物理學是步難行的.大學里物理系的數學課與物理課是並重的.要學好數學,利用好數學這個強有力的工具
㈥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方式探索論文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方式探索論文
摘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育理念和制度也有很大改變.高中階段一直是我國教育中最重要的階段,但是一直以來的應試教育制度,讓高中學生對於高中的學習具有懼怕心理,面對繁重的課業和升學的壓力,一些學生成為了只會學習的機器,一些教師在教學時,只會一味地採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前既沒有導入,課上教師也只是單純的講述學習的知識點,就更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因此,為了適應時代的潮流,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促進我國的教育制度的創新,教育部在指導的新課標中也明確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知識的同時也獲得學習知識的樂趣,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學為中心,從有效的課堂方式為出發點,探究如何促進高中物理課堂多樣化,豐富學生學習體驗,實現以人為本的高中物理教學。
關鍵詞: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多樣化
最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准》中指出:「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不能一味地採用灌輸式教學來講課,首先要從實際出發,找到新模式和舊模式相融之處,接著再積極的實踐和運用,在其過程中也要多聽聽學生的意見.同時,高中物理一直是高中學生在高一階段從心理上就覺得難的、抽象的科目,有的學生甚至達到了厭惡的程度.其實這些學生的情況歸根到底還是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很多的引導,也沒有採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來增加物理課堂的多樣化.所以,要想改善這一情況,教師要立足物理教材,藉助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多樣化發展。
一、引用問題探究模式
其實高中物理的核心的學習思維很簡單,就是勤思考、多想像物理概念和知識點,嘗試用多種不同的思維來理解和學習某一內容,久而久之,學生無論在學習或者在答題的時候,就會鍛煉出優秀的謹慎的思維,從而得出完美的答案.所以,教師根據物理學科這一顯著的特點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用問題探究的模式促進學生來思考物理概念深層次的意義和作用,理解物理知識的內涵.通過這種模式既能豐富物理課堂的形式,也能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認識到物理學習的本質,在快樂的課堂上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1].問題是探究的前提,教師在課堂上提出適當的有效的值得探討也能夠促進學生思考的問題,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且在問題探討過程中學生不再過多的看重學習的結果而是好好的享受學習的過程,這對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創新精神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物理教師要敢於拋棄陳舊的傳統觀念,勇敢的嘗試不同的模式,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來促進課堂學習的效率和課堂學習的質量.例如,在講解「自由落體運動」時,教師可以先講解完自由落體有關的知識點和運用的內容,然後再講述自由落體的下落過程中各個時間點所處的位置和所受的力.最後教師就提出幾個關於自由落體運動的關鍵問題來給學生自行思考.如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是如何變化的、是否所有的物體的下落過程是一樣的等問題,以供學生思考來探索,思考的最後可以讓學生來講解自己的思考結果,也可以讓學生來當堂做實驗來更加清晰地表達出自己思考的內容,讓學生了解到不同的思考模式和方法,創建出豐富多彩的歡樂的物理課堂,在不知不覺中,學生便掌握書本的知識,讓課堂進展的很順利,教師也就自然而然的全身心的投入在課堂中,間接地提高了課堂質量和課堂效率。
二、合作學習模式的採用
因為物理課堂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在學習過程中又夾雜了很多重要的.物理實驗和物理探究問題,對於有些基礎薄弱或者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學起來非常的吃力,如果只是採用問題探究的模式來教學的話,易拉開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這樣學習不好的學生的壓力就會更大.因此,基於物理學習的多樣性和學生情況,我們還需要一種讓學生能夠帶動學生思考、探究的模式,班級的學生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因此,就出現了合作學習的模式進入了我們的物理課堂,合作學習模式也叫小組學習模式.小組學習模式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為一組進行的學習活動,一般為6個人為一個小組,小組成員既要有學習成績優異的,也要有學習成績不好的和思維能力強思維能力差的學生,這樣就能保證以各自的優點來幫助其他學生,大家一起學習一起探究,共同努力和堅持,因為教師畢竟只有一個人,有的地方教師可能一個人帶幾個班,所以教師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小組學習的模式既能讓教師的教學壓力減輕,也能培養學生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例如,教師在講解「電磁感應定律」一課後,教師覺得學生基本掌握了課本的內容和原理後,可以先通過問題探究模式讓學生思考現實的電器中是如何運用電磁感應知識的,接著就可以在課上或者課下開展講述生活中的電器的運用原理的活動,這時就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小組之間進行比賽,小組成員共同選擇電器和研究原理,然後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展示和評比,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積極地評比和評價,對於學生的優點要表揚,錯誤之處要明確的指出來,這樣學生在合作中不僅學懂了物理知識並且在現實生活中也會運用,也能促進班級學習物理的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生生交流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和物理技能。
三、運用生活情境模式
「藝術來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其實物理又何嘗不是一種生活的藝術.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物理的學習和發展靠的不僅是物理學家的實驗和探索,而是生活中的現象和對於生活現象的解釋.因此,教師在教學物理過程中,也不要過於照本宣科,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育的方法,而是要結合物理學科的本質和其特點來在課堂上,引用大量的生活的例子和生活的經驗來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真正的來源和用處,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使用到所學的物理知識,只有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到了平時課堂上的物理知識才能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物理學習的意義[3],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夠思考物理.久而久之,學生在這種物理環境的熏陶下,就會形成物理學習思維,就會發現物理的學習其實很簡單。
總之,提高高中物理課堂的多樣化還有很多優秀的方法,自主學習模式和自主實驗模式還有直觀教學模式等,教師在選擇這些創新的模式時,要先結合班裡的學習情況、學生的接受情況和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來選擇合適的方法,可以根據需要在一節課上選用兩種或者多種的模式.此外,教師要堅持使用這些創新方法,才能從根本上改善目前的教學情況.才能有效的減輕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充滿生機的課堂中學習。
參考文獻:
[1]胡海濤.如何構建高效高中物理課堂[J].學園:教育科研,2012(17):54.
[2]邢紅軍.物理教育的生態化及其隊伍里課程改革的啟示[J].教育科學研究,2010(1):60.
[3]陳玲.新課標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導入策略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1(05):23-24.
;㈦ 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物理學是一切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基礎,來源於生活實踐又應用於生活實踐,應該是學生們最為鍾情的一門課程。然而,絕大多數的高中學生都反映,高中的物理是所學科目中最難的。為此,我總結出如下解決方案。
一、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科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情商
首先,教師要使學生對學習物理有興趣、有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活動最易從興趣出發,教學中若不重視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便會失去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對概念、定理和重要定律似是而非、模稜兩可,這就必然導致學生做不好題,對物理感到頭痛,學習情緒低落,成績自然無法提高。其次,注重物理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新課改中物理實驗的教學加強了,演示實驗可以使他們「眼見為實」,學生實驗更使他們有自己動手的機會,課外小實驗又有趣,學生都比較樂於參與,簡單的、生活化的實驗材料可以給學生親切感,消除對物理學科的畏難情緒。再次,加強多媒體的應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推動社會進入了一個信息化的社會,新課改下以多媒體技術為靈魂的現代信息教育技術賦予傳統教育以新的內涵。認識到學習興趣、學科情感對物理教學的重要性並能採取相應的措施,學生就會早日進入物理學習的正軌,主動克服物理學習的'困難,教與學也就更加相輔相成了。
二、重視與加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
物理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更應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物理的過程。物理教學,原本就有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當前物理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教師教法的探討輕學生學法的研究的現象,這對於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從而實現素質教育是極為不利的。實踐證明:學生學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學習方法是否科學,因此,我們不僅應重視教師教法的探討,更應重視學生學法的指導研究。新課改更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過程,畢竟,科學過程是科學家們從事科學活動的智力勞動過程。把科學過程與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引入物理課程,不僅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而且能領略前輩大師的研究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得其精髓,有所借鑒。
教師與學生都要認識到學習方法的重要,教師如果能指導學生掌握一套良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必然會喜歡物理並能夠順利適應高中的物理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