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搞好物理實驗教學
怎樣搞好物理實驗教學
一、利用演示實驗,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研究物理問題的實驗方法
教師在演示實驗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1,讓學生明確演示實驗的目的,這是作為演示實驗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對初中學生最常規的要求。
2,讓學生認真觀察,啟發學生自覺地從感性認識抽象出理性知識。
3,讓學生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實驗方法,達到「教是為了不教」。
二、創設實驗,鼓勵學生進行探索性實驗,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索知識的能力
陶行知主張進行「創造教育」。他認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在物理課堂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的特點,讓學生創設實驗,進行實驗探索,從而主動地發現問題,探索知識。
三、調控分組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及良好的科學態度
1,制訂預習提綱。
2,引發議論,點撥講解。
3,檢查巡視,操作指導。
Ⅱ 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
位領導、各位老師:你們好!非常感謝大家給了我這次交流經驗的機會。其實也談不上什麼經驗,只是把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和體會與同事們共同探討一下。 自從我校2001年承擔課題研究以來,研究性學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 注,研究性學習已經列入我校的新教材改革的教學計劃之中。什麼是研究性學習呢? 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研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讓學生主動地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並有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的學習方式。那麼,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呢?下面,結合初中物理教學實踐,著重談談在課題的提出、課題的選擇、課題實施和教師指導四個環節的實踐與思考。 一、課題的提出 由於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我們往往是首先尋找課題,簡單的說,就是提出問題。我認為,它大致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1、物理教材內部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基礎性學科,在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材中,物理的定義是:研究的是關於力的、聲的、熱的、光的、電的現象,找出它們發生的原因,並研究怎樣利用它們來為人類服務。在課本上,很多實驗或問題的探究本身就是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下面列舉一些初二物理課本上出現的研究性課題: 類別課題實驗如何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出硬幣的直徑小實驗用自製的捲尺測量身高,要求比較起床後和臨睡前的身高有何不同。習題怎樣用刻度尺測乒乓球的直徑小實驗測自己的步行速度小實驗用燒瓶和鈴鐺做真空不能傳聲實驗小實驗紙鍋燒水小實驗製作針孔像機和潛望鏡習題用手電筒和平面鏡白紙做漫反射和鏡面反射實驗小實驗自製平行光源和磨製冰透鏡、研究物體的顏色小實驗自製天平和量筒小實驗橡皮筋測力計小實驗筷子提米,巧找重心小實驗個人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大小實驗觀察大氣壓強隨高度的變化小實驗自製潛水艇模型和密度計小實驗研究自行車的構造小實驗比比誰的功率大以上列出了初二物理課本將近二十個實驗,都是課本提出來可供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 2、、物理學與社會生活的交匯點 學生學習了雜訊之後,知道了人類的四大公害:水污染、雜訊、大氣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只有人人遵守社會公德,共同保護環境,我們的家園才會藍天碧水。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①研究家鄉河流的污染情況;②學校有哪些雜訊;③我們平常有哪些對環境污染的不良習慣;④農村對垃圾的處理的方式科學嗎等課題。 3、物理學與其它學科的交匯點 由於物理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它與其他學科的交匯點有許多可供研究的課題。這也與當前的跨學科綜合不謀而合。例如,我們可以讓初中學生適當的利用互聯網資源優勢,由老師布置題目,如:21世紀的交通、航天技術的發展、空間技術和我們的生活等為題。讓他們自己去尋找資料,自己研究,從而寫出這些方面的小論文和自己對未來的設想。 4、物理學與生活的交匯點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研究性學習應成為聯系物理學和日常生活的紐帶。如吹肥皂泡,細心的人便會觀察:肥皂為什麼是球形的,吹出後為什麼總是先升後降,為什麼有時無色,其至是暗淡的?所以在學習了"光的反射與折射"後可讓學生以肥皂泡為題,讓學生感到物理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又如,學習了物質間的三態變化後,學生就能解釋露珠、霜、大霧、冬天人呼出的"白氣"到底是不是水蒸氣,等形成的原因。 二、課題的選擇 我認為,初中學生選擇研究性課題應遵守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 研究性學習區別於常規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學生擁有自主選擇課題,確定行動方案,自主動手操作,選擇合作夥伴的權利,便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應允許對同一活動主題出現幾個層次不同的課題,確定的研究課題應能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個別差異。 2、發展性原則 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習者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基礎上,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得協調發展和共同提高,所以可採用多種研究形式使其了解科學方法,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多種能力,因此確定的研究課題,應含更多的教育因素,能更好地使學生各方面全面發展。 3、實踐性原則 研究性學習一般應能很好的體現物理與技術、社會關系、要引導學生接觸社會、認識社會、關注社會問題,獲得關於社會及科技進步的直接經驗,使學生在動手、動腦,體驗的同時真切的體會到物理知識對人類的作用,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真切地體會到知識的力量。 4、可行性原則 選擇研究課題時,應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興趣特長,學校及社區現有的教學資源,教師及指導專家的指導水平,使研究性學習真正能落到實處。 三、課題實施 課題研究中問題的解決是通過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和實行研究計劃、收集事實證據、分析與論證及評估等過程而最終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還需運用許多思維方法,如比較、分類、歸納、演繹、邏輯推理等。有時候研究過程還需要根據評估結果,修改猜想和假設,重新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收集證據等。 例: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教學來探討如何實施研究性學習: 提出問題: 1、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有關?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系呢? 學生相互議論提出如下幾種意見:1、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有關,而且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有關,而且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小。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無關。4、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而且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5、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而且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小。6、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無關。7、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大小無關。8、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並且接觸面積越大,摩擦力就越大。⑼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並且接觸面積越大,摩擦力就越小。 制定方案: 學生分組討論,最後基本達成一致的實驗方案:1、實驗方法;運用控制變數法:①使壓力保持不變,研究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②使接觸面粗糙程度保持不變,研究滑動摩擦力和壓力的關系;③使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保持不變,研究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積大小的關系。2、實驗方案①實驗器材:彈簧秤、長方體木塊、木板、重物、毛巾②實驗步驟:a、a.將木板平放在水平面上,將木塊放在木板上;b.將彈簧秤拴在木塊上拖著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錄彈簧秤的示數;c.在a中木塊上放上重物;d.重復b步驟;e.分析實驗數據,尋找隱含關系。b、a.將木板平放在水平面上,將木塊放在木板上;b.將彈簧秤拴在木塊上拖著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錄彈簧秤的示數;c.在a.中木塊上放上毛巾;d.重復b步驟;e.分析實驗數據,尋找隱含關系。c、a.將木板平放在水平面上,將木塊的最大面與木板接觸;b.將彈簧秤拴在木塊上拖著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記錄彈簧秤的示數;c. 將木塊的較大面與木板接觸,再做同樣的實驗。d.將木塊的最小面與木板接觸,再做同樣的實驗;e.分析實驗數據,尋找隱含關系。 進行實驗: 根據上述實驗方案,學生設計實驗記錄表格,進行實驗並記錄實驗數據和現象。 信息分析與處理: 根據實驗數據,各個實驗小組分析討論,得出結論: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分析與論證各小組對這次課題研究的過程並進行反思:實驗設計有沒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木塊不同側面的光滑程度不同而造成實驗數據的不可比性。操作過程中有無失誤、誤差,如:木塊是否真正做到勻速運動?測量結果是否可信。如果已經考慮到上述情況,則實驗結果是可信的。 交流與合作: 最後各個小組把實驗過程和結果寫成實驗報告,進行討論和交流。 四、教師指導 在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始終處於主導作用,當學生遇到與他們能力差距大的問題時,教師要及時提供指導。在研究性學習中,我們主張學生去研究那些稍微高於他們課堂知識的課題,這樣,既發展了智力,又增長了能力。以此來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時,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探索中增長知識和技能,同時,教師也要加強指導,在一定的范圍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採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使我在教學中受益匪淺。這幾年在中考中,物理平均成績始終在全市前排。並有五人物理單科成績進入全市前十名。在全國初中物理競賽中,有多人獲省級獎,一人獲國家級二等獎。這些充分說明"研究性學習"對提高學習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效果是顯著的。 謝謝大家!
Ⅲ 誰知道淺談如何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萬寧市禮紀中學 林 武
關鍵詞:實驗科學探究角色方法
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的組成部分,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活動,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許多物理公式、規律都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歸納得出的。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在教授學生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正確的演示實驗和指導學生實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還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很好地實現三維目標。隨著實驗操作考查作為中考必考內容的趨勢,使物理實驗教學更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扮演好教師角色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角色應該從以往的教師匠轉變為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務者。拋棄以往的口頭式、黑板式實驗教學,敢於創設條件,教師動手製作教具,引導學生製作學具,力爭使學生實驗的開出率突破大綱要求,達到100%以上,通過學生自身的體驗與感悟,達到對知識的真正理解,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實驗技能,從而改變以往教師教的枯燥,學生學的乏味的局面。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感受實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興趣和求知慾望。此外,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學會動手、思考、提出問題和質疑及解決問題,真正發揮物理實驗教學的作用。
二、在物理教學中應結合實際
根據初中學生剛開始學習物理,動手做實驗太少,實驗素質低的特點,教師應從頭到尾全程指導。根據本人多年教學實踐,此法行之有效。
1、在實驗前做好充分准備。教師應備好實驗教案,教案中應將學生實驗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等備寫出來。還應在教案中備出實驗探究的目的、實驗探究猜想、實驗探究設計(包括實驗器材、實驗原理、實驗圖)、實驗探究步驟、實驗探究數據計錄表設計、實驗論證和實驗結論等七大環節。而且教師要親自動手預做實驗,對實驗做到心中有數。
2、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實驗時抓住觀察、操作、記錄、分析、整理五個環節。
觀察,是通過感官感知。在選擇測量儀器時,要看清它的量程、分度值和是否完好無損等。在實驗中,現象的鑒別、線路的連接、讀取數據的視角等,實驗過程離不開觀察。觀察是人們獲取信息的窗口,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一定要認真細致地觀察,切忌粗枝大葉。
操作,是學生實際動手探究的具體過程。要求學生一定要以嚴謹的態度嚴格按規則和要求進行操作。由於每一種儀器都有它的使用規則和要求,若不按規則和要求操作,不僅實驗錯誤,還會損壞儀器,如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使用,+和-接線柱接反會把指針打彎,超過量程可能會燒表等,因此,實驗操作前要先畫好電路圖要求,按電路圖連接,連接電路時,開關要斷開,待老師檢查無誤後再動手測量。操作過程中,對操作有困難的學生,老師應及時給予指導。
記錄,是在實驗中,正確地讀取和記錄數據。它包括讀數的視角、讀取方法(讀到分度值的下位)和准確的記錄。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應注重實驗事實,不能隨意改變實驗數據,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分析,是實驗過程的重要環節。由於實驗器材的不同,操作者不同和操作方法不同等因素影響,可能導致同一實驗的結果不同。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哪些是錯誤導致的結果,哪些是誤差造成的原因,與學生共同探求對實驗器材和實驗方法的改進,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他們的思維。如做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時,由於不同小組學生選用的天平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不同,得到的結果也不同,老師應幫助學生分析:結果不同可能是讀取液體體積的讀法錯誤(老師演示錯誤讀法),一般是由於誤差導致結果不同,為了實驗結果更精確,應選用分度值小的天平和量筒,選用液體的體積接近於量筒的量程等。
整理,是實驗的收尾工作。實驗完畢後器材的歸類、整理工作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它能培養學生愛護儀器和培養學生有始有終的科學態度。
三、大力開發生活中的實驗資源進行教學
由於學校的物理實驗器材有限,不能滿足教材中的實驗要求,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應大力開發生活中的實驗資源,以滿足物理實驗教學需求。
1、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作為實驗器材。生活中的許多物品,可以作為實驗器材,教師只要認真思考,可用其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教學。如學習大氣壓時,把一瓶礦泉水在瓶身上扎幾個小孔,水不會流出來,但當你把瓶蓋擰開,水馬上射出來;學習液化時,把冰塊放在口杯里,杯壁上會出現水珠;學習壓強大小與受力面積關系,可用兩手指壓鉛筆兩端來學習;學習分子熱運動時,在講桌上灑一些酒精或風油精等。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生活物品作為學具。
2、利用生活中學生感知的現象輔助實驗教學。生活中的許多現象是學生親身體驗和感知的,由於有些教學內容難於通過實驗進行教學,這就要求我們用生活中感知的現象輔助實驗教學,它對實驗探究內容的學習起直觀作用。例如學習升華和凝華時,可用樟腦丸過一段時間變小和日光燈管兩端變黑來學習。學習慣性時,可用我們坐車時突然加速或減速、轉彎來學習,學習燃料的熱值時,可用一瓶15kg的煤氣和15kg的乾柴用來煮飯,哪種燃料用久來比較學習等。
從實驗教學中,我們深深體會到,搞好實驗教學,向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位德才兼備、學識淵博、胸懷韜略的教師,對於學生有著莫大的示範和模仿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更好地實現三維目標。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穩定推進,教師在學生實驗中應該大膽嘗試,通過實驗真正做到:學生力所能及,教師避之;學生力所難及,教師助之;學生力所不及,教師為之的新課程理念。所以,加強物理實驗教學,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徑,對提高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很有幫助,能為學習高中乃至大學物理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初中物理教學中,應大力推廣加強和優化物理實驗教學,從而進一步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Ⅳ 論初中物理如何進行探究式教學
論初中物理如何進行探究式教學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我整理的論初中物理如何進行探究式教學,歡迎大家分享。
【論文摘要】
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初中可從重在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及學生對探究活動的體驗,啟發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科學探究,從實際出發把探究思想滲透於教學之中等方面進行探究式教學。
【論文關鍵詞】
參與體驗;循序漸進;啟發引導;滲透思想;實際出發
新課標不僅重視知識的學習,亦注重學習的過程,重視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初中物理如何進行探究式教學呢?
1.重在學生的參與及體驗
美國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知識本身的興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自己感興趣的一切現象、事物、生活等,總是主動、積極地去認識、探究。因此,在教學中,應設法激趣,以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那麼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就要把握物理和生活的關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要學生掌握好物理,必須注意生活→物理和物理→生活這一辯證關系。如在教學初中物理新教材第一章第一節《聲音的產生和》時,如果提前一天布置學生在家尋找一些能夠發聲的簡單物體如木片、梳子、鈴鐺、紙哨、筆套、橡筋、紙盒等。在課堂上先讓學生盡情地擺弄,想怎樣玩就怎樣玩,走進「聲音的世界」,創設「生活走向物理」的情景。學生通過看、聽、摸,動手做各種發聲的實驗,再經學生討論,老師點撥,得出物理結論:聲音是因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然後注重引導學生「從物理走向生活」。如讓學生用手觸摸自己講話時的喉嚨振動,觀察和解釋蟬鳴現象等,把學生得到的物理知識一般化。同時引導學生,讓學生了解物理就在身邊,物理知識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科學探究包含: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等要素。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注意到學生認識過程的特殊性,體現學生認識過程的特點,又要注意到學生認識過程與科學家認識過程的共性。學生學習中的探究活動和實際生活及科學研究中的探究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的結論是已知的,後者的結論是未知的。從事這兩種不同的探究時,心理活動不完全一樣,體驗也就有很大的差別。
因此,教學過程中的探究活動,不要求完美,重在學生的參與,重在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及學生對探究活動的體驗,學生能夠得出大致正確的結論即可,至於結論的完整性、表達的嚴謹性、在其他場合的適用性等不要作過多的強調。
2.循序漸進學會科學探究
實際的科學探究的要素較多,而在學生的科學探究中,其探究過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在教學過程中,應把科學探究的方法,即程序性的知識,拿到前台來進行教學,使學生了解探究的過程、知道探究的步驟和方法。並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使學生了解探究活動的過程,然後進行不完全的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不要「一步到位」,應經歷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深入的過程。
新課標八年級物理教程中,先安排探究聲音的產生和聲音的傳播,並以旁批的形式標示探究活動的幾個要素,使學生對探究過程獲得感性認識,然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進行幾個要素的探究活動,最後再讓學生完整地探究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的電流關系。就是按照循序漸的方式使學生學會科學探究。
3.以生為本啟發引導
初中生對大千世界有很強的好奇心,對物理現象很感興趣,對實驗有著天然的興趣,具有強烈的探索慾望。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啟發引導他們進行探究活動。
中學生對事物的現象喜歡問個為什麼,學習過程中,可鼓勵他們多提出問題,並引導他們提出有意義的問題。針對這一年齡的學生喜歡幻想、有夢,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特點,引導他們進行大膽猜想,做出合理的假設。利用中學生喜歡交友,好勝心強的特點,引導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合作和交流。
下面是我在教探究決定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時,啟發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過程:
3.1 首先要學生觀察電阻定律演示器上的幾條電阻絲,提出:任意兩條電阻絲之間有何區別?學生很快得出結論:長度、粗細(橫截面積)可能不同。
3.2 讓學生猜想影響導體的電阻有哪些因素,得出:影響因素有材料、長度、橫截面積。
3.3 再提出:怎樣探究導體的電阻跟長度的關系?並對電阻與長度的關系做出猜想或假設。由於學生首次接觸控制變數法,就由教師對控制變數法做了講述(若學生探究能力較強,可由學生完成)。至此,學生討論後得出結論:探究導體的電阻與長度的關系,應選材料、橫截面積相同,長度不同的兩根電阻絲,並選出了實驗需要的電阻絲。後面的一系列探究活動,學生也很快完成,得出了結論,達到了探究式教學的目的。
4.探究思想滲透於教學之中
只要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或在老師的引領下,通過各種方式的主動學習,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歷了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探究過程。因此探究式教學不一定非得要有實驗活動,但是探究的思想,卻可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加以實現。比如把討論式的教學設計成探究式的教學,講授課可以穿插一些探究性的問題,把講授式設計成探究式,練習題中可以適當出一些探究性的題目、開放性的題目等,關鍵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地參與、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
如在教《升華和凝華》一課,講到玻璃窗上的冰花時,提出冰花是出現在窗的內面還是外面(我地學生看不到冰花這一現象)?讓學生討論,還可讓學生在課後查找資料再進行交流。在講授速度時,向學生提出: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如何判斷物體運動快慢的?在討論的過程中,還可這樣引導學生:
(一)在百米賽跑中,我們是怎樣判斷誰跑得快的?
(二)怎樣判斷出公路上行駛的汽車比行駛的單車快?
學生討論後得出結論——判斷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有:(一)在通過的路程相等時,比較所用時間;(二)在所用時間相等時,比較通過的路程。
5.實際出發進行探究
新課程強調探究式教學,是因為探究式教學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但在初中教學中,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來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靈活地進行某個或某幾個要素的探究,有些內容不可能,也沒必要都上成實驗課,重在突出探究的思想,不可地套用探究中的七個要素,搞華而不實的探究式教學。
6.探究式學習講究合作
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間在學習上的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探究式學習中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積極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每個學生由於發展水平、興趣愛好不同,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這種認知程度上的差異,是學生間可以進行交往與合作學習的前提。教師應在科學探究的教學活動中,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彼此之間進行充分交流、切磋,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充分討論、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論,創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圍,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在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中,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傾聽他人的探究經驗,進行客觀的比較和鑒別,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克服獨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促進對所獲得知識的正確、全面解,從而使自己的探究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培養。教師在實施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多方位、多途徑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要製造機會讓同學們進行合作,在學生分組實驗時,有很多實驗必須要通過實驗小組的合作才能完成,比如,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小組中的學生分工不同,有動手操作的,有記錄的,有觀察現象的、有收集的等。在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學生合作的方式和方法,掌握合作的技巧,確保探究活動的成功。
7.探究式學習離不開信息的整合
在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中,還應重視培養他們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收集要多元化,可以在小組合作中收集他人的信息,可以在圖書管收集,可以在生活中收集,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尋找相關的信息和資料,從多方獲取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整合,為自己的探究活動服務,以強化在探究中學會知識的學習、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問題的解決等方法,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如在探究「雜訊污染」,就可以讓學生在學校收集有哪些雜訊,在生活的小區收集有哪些雜訊,在場所收集有哪些雜訊,在工廠企業收集有哪些雜訊,在圖書管查閱雜訊的有關資料,在互聯網上瀏覽雜訊的有關知識等。教師指導學生把收集到手的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整合,以形成相對完整的探究報告。這對學生探究式學習的形成,探究式學習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也極為有效。
物理是一門以探究為基礎的學科,探究式教學在問題研究和問題解決中所用到的科學方法也正是物科課程目標所要求的。因此在物理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對於學生從整體上認識自然界中的各種物理現象,掌握相關知識,提高自學能力,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探究式教學是課程改革的要求,初中物理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探究式教學,啟發引導學生,使他們循序漸進學會科學探究,重在學生的參與及體驗,突出探究的思想,把探究思想滲透於教學之中,才能真正發揮探究式教學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
摘要:
探究式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探究能力和學習興趣,使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從初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學內涵和目標出發,針對實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步驟,給出具體教學策略。探究式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這有利於提高學生思想的創造能力、探究能力。
關鍵詞:
創新思維;教育創新;探究式物理教學
一、探究式物理教育的含義
探究式物理教學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指教師給學生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觀察、思考等方式來理解一些概念和理論的教學方法。它是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分了解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以此來研究客觀事物,發現其中規律的一種模式。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自主學習能力能在探究式學習中得到充分提高。探究式物理教學的目的是開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探究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的任務是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憑借自身能力去發現、分析、解決問題,並要對學生的表現予以合理的評價,使學生了解自身的優缺點。而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則要根據教學的要求,明確學習的目標,敞開思路、解決問題。
二、實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幾個步驟
(一)建立相應的情境再現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教師應根據現實生活,創造相應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問題是探究式物理教學的核心,從教學的角度來講,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提出難度適宜、邏輯合理的問題,利用書本上的插圖、實際生活案例等,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通過設計各式各樣的問題,讓學生從這些物理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比如,通過冰雪融化,水蒸汽遇冷變水滴等問題,來使學生了解霧、霜、雪、冰等自然現象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知識。
(二)開放課堂,發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物理是一門具有實驗性的科學。在具有開放性的學習情境中學習、研究是學習的關鍵步驟。在教導學生學習時,教師應為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收集一些學習資料或為學生提供可以進行科學實驗的條件,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有助於學生更好地記憶。教師在設計科學實驗時要盡量順應學生新奇、好玩的心理,最大程度地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在設計實驗時,要對學生的已有知識進行了解,尋求最好的教學方法。比如:在學習浮力時,學生由於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往往會誤以為浮力只跟物體的體積、質量、密度等有關,這時教師就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比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麼有時候浮力大到一艘巨輪在水上不會下沉,但有時浮力連一塊小鐵片也拖不起。通過類似的問題,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思考各式各樣的問題,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探究式物理學習模式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科和課時的特點,設立相應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自主學習與學習交流相結合
在探究式物理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啟發引導學生;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學會自主探究,學習新事物。這兩者要進行有機結合,才可以使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學習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1.自主學習,並交流學習成果。教師在課堂上要適當留出部分時間讓學生相互交流這節課的學習成果。在學習交流中,學生不僅可以發現自己遺漏的知識點,而且在交流中也可以改正學生思維上的一些錯誤。
2.合作學習,豐富知識。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可了解到許多新的知識。教師也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討論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例如,可以分為四人小組進行討論,也可以將全班分為正反兩方進行討論,等等。這些討論形式不僅給了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而且打開了學生的思維。
(四)課後留作業,讓學生自主學習
課後作業是傳統的教學方法,但在探究式物理教學模式中,為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布置的作業要進行相應改革,減輕學生的負擔。①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體差異,因此,教師布置作業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而定。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自己不擅長的東西進行訓練,還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②教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訓練。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豐富學生的知識,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結語
新課改要求教學的方式要更加地多樣化。探究式物理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多樣化教學模式,在現實教育中,不但能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生動形象,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將探究式教學真正落實到物理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這需要我們各學校的領導和教師以及學生的不斷努力與相互配合。
摘要: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呈現了新的知識體系和目標體系,於是轉變教學方式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初中物理課堂力求實現以探究為主,多種教學方式相互融合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促進學生能夠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教師改變教學方式的是有效途徑之一,目前初中物理教學方式的轉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本文根據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通過將探究式教學融入到初中物理課堂模式,提出相關對策進行說明及研究。
關鍵詞: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
科技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得到全面發展,這一因素的進步與發展,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的了好處,教育也在全方面發展的情況下得到相應的改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普及之下,教學方式也得到進一步重視,倡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增加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及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教育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人才。初中是學生進入一個新的學習階段,學習內容與小學相比較不僅是難度增系數加,而且也更加復雜化,學校給學生安排的課程也增多了不少,跟初中生的學習增添了不少壓力。初中物理跟高中不一樣,它是囊括在自然科學這個大系統下的,物理學在各個方面都得到應用,是促進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因此通過物理的學習,從小的層面來講就是能夠了解常見的自然現象,明白事物的原理,往大的層面來講就是了解宇宙的產生、發展及結局,促進這方面領域的發展,可見學習初中物理對於人才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初中物理的教學為了響應新課程改革要求融入探究式教學,所謂的探究式教學就是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通過相應的指導,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而目前初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教師對於這一教學方式不夠重視,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第二,教師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只理解了它的表層含義,所運用的方法適得其反。因此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策略進行討論研究。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打開事件大門的關鍵鑰匙,一件事情要想做成功必然有對這方面的興趣,才能花心思在這方面。要想學好物理,就要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例子產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物理與生活是緊緊相關,因此在物理課堂上可以使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生活化,教學內容的改變可從課本上看出,探討的大部分都是和我們的生活相關的,與生活相關的部分更能體現出實際性,學生也願意學這一方面的知識。物理課程難易結合,這就要求老師著重對難以理解部分知識點進行詳講,一些簡單的課程可以要求學生先自己預習了解,通過老師課堂講解加深影響,運用預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老師要做的就是設計相關方案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自主學習。
2.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要想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改進教學方式,課堂上所採取的以教師教課為主的方式是有一定的優勢存在,在改進過程中不需要完全舍棄,正所謂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有優點的同時也會存在缺點,講授法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講授法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增加探究的成分學生多接觸探究式教學,教師要其中發揮指導作用,循序漸進的讓學生應用探究能力。比如在實驗收集過程中,教師應作為一名指導者,對實驗操作方法給予一定的指導,確保實驗順利進行,並引導學生收集到全面的數據,讓學生小組歸納科學規律,然後小組輪流表述本組得出的結論互相指正後共同得出科學規律。例如在上到電流與電路這課時,通過教師在課上講解有關電路圖的原理知識後,學生進行電路模擬實驗的時候,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進行探究。
3.通過實驗操作加大知識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由於課業的緊張,無法做到每一次實驗都能去實驗室進行操作,因此就要求學生自己把握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在熟知基礎理論的前提下,觀看教師在課堂上的實驗操作。同時教師在進行實驗操作時,要盡量讓學生參與進來,不能只抱著敷衍的態度走一遍過場就結束。基礎理論的學習如同地基,只有地基打的堅固建築才能屹立不倒,正如物理的學習,了解物理變化的基本規律,從而形成相關物理概念和思維。老師的課堂教學模式應適應這一發展而進行革新,純理論知識講解不僅無法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會導致上課易開小差,初中物理的學習是有很多實驗包含在其中,老師可以再上課演練一些實驗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印象。比如在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是,教師在課前准備好鐵架台、酒精燈、石棉網、盛水的燒杯、溫度計、帶有小孔的紙板、秒錶、(火柴)這些物品,用酒精燈給水加熱至沸騰,可以觀察到水沸騰前的現象是氣泡上升,越來越小,當水沸騰時大量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裡面的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通過實驗來引出相關知識。
;Ⅳ 物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物理對於學生來說,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同時,這就對教學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名學生都有豐富的創造力和無窮的潛力,通過科學的教學,將學生的這些能力發掘出來,是學生的財富,也是我們自身價值的實現。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物理教學的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興趣對於學生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它能讓學生對新事物有好奇心,充滿探索的願望,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理解和記憶,沒有對物理學產生興趣,當然不會主動去記憶物理學里的知識點。下面是培養學生對物理學興趣的三點方法:
1、講好第一節課: 第一節課是學生與教師認識的一節課,也是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認識的一節課。在上課之前,要准備充分,在課堂上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並且進行互動,從而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對以後的教學會很有幫助。
2、從生活入手: 物理現象在生活中的縮影無所不在。例如:筷子放在水中的折射現象,摩擦起電的現象等等。通過講解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讓學生對這些現象的原理產生探究的興趣,在這些現象的謎底揭開的時候,學生也對其象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對知識的理解也會化難為簡。
3、做好演示實驗: 僅僅憑在教學過程中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在引導學生學習物理課程時,做好每一次演示實驗,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學生對於演示實驗很好奇,都會全神貫注的觀察,在這種氛圍中,將演示的現象和課程的內容講給學生聽,更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利於知識的接受。
物理課程的教學對於實驗的依賴程度不亞於生物學和化學,教師生動的演示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學生自己動手的實驗,在實驗中提出問題和假設,然後設計實驗來進行驗證,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將這些問題解決,這整個過程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學生對於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思考歸納能力,會有很重要的影響。學生實驗分為課堂分組實驗、課外實驗。
1、課堂分組實驗:鑒於我們縣的設備和資源比較有限,學生在實驗課程上,以分組實驗為主。 教師的演示實驗,雖然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讓知識變得易於理解和記憶,但是學生僅僅停留在觀察階段,並沒有辦法參與其中。所以,學生的分組實驗,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最好的辦法,是實驗能力培養最重要的辦法。學生自己動手,受到的視覺和感覺會很強烈,對於實驗過程中的問題思考會更深入,在模擬實驗之後,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種種假設,在設計假設後再進行實驗,比單單的模擬實驗的過程效果更好。教師在課堂實驗中,要起到引導的作用,對於學生操作中的錯誤地方,要及時的予以糾正,避免習慣性錯誤操作的產生,教師還應該帶頭設計實驗,脫離課本中的模型,讓學生充分的發揮想像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在課堂實驗結束後,要對學生的實驗予以正確的評價,適當的鼓勵學生,讓學生經過動手達成實驗目標後,有一定的成就感,增強學習的信心。同時,教師要認真進行總結,要讓下一堂實驗課的內容更豐富。
2、課外實驗: 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物理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點,就是可以就地取材,做很多有意義的實驗。學生在經過課堂實驗後,充滿了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趁熱打鐵,改變一些課後作業的布置方式,改為讓學生動手完成一些簡單的實驗。這樣做,讓學生對課後作業完成起來更主動。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很重要的,對於學生要求做的課外實驗,家長要予以支持,並創造一些條件,幫助學生完成實驗。
當學生對遇到的一些物理問題沒有辦法的時候,往往是不能將物理問題細分為簡單的物理模型,尋找不到突破口,導致問題無從下手。 物理學中的許多問題,是有共同點的,通過課堂實驗並且進行歸納,可以建立起若干個模型,這就是物理模型。在平時的教學中,將常見的物理模型進行總結,講解給學生們聽。 物理模型是物理學的基本知識單元,物理問題都是由多個物理模型拼湊到一起的,一個物理問題進行分析後,可以拆分成幾個彼此獨立的模型,從而各個擊破。單一的物理模型易於理解,學生也都容易掌握,但是讓學生如何能夠拆分物理模型,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對典型的問題要花費較多的時間進行講解,教會學生如何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將一道難題,拆分成一個個簡單的問題。 物理模型的歸納,在於教師平日的積累,很多物理模型已經成型,也有很多物理模型還在探索中,盡量從實際問題將物理模型提煉出來,會讓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大為提高。
Ⅵ 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
什麼是研究性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發現某個問題或專題,用科學研究的方式、方法去認識問題,獲取知識,以達到問題的認識深化或者最終解決,這就是研究性學習。在研究性學習中,研究方案的確定,資源的開發利用,合作者的確定均由學生自主解決。
研究性學習能突出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自由活動的空間,優化學生的智能結構,在當前,它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方向,那麼,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開發和實施研究性的學習呢?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物理研究性學習中,首先要解決的便是研究課題的提出,下面,結合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我認為研究性學習應包括課題的提出,課題的選擇,探索課題和教師原則指導四個環節。
一、 課題的提出
由於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我們往往是首先尋找課題,簡單的說,就是提出問題。我認為,它大致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1. 物理教材內部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基礎性學科,在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材中,物理的定義是:研究的是關於力的、聲的、熱的、光的、電的現象,找出它們發生的原因,並研究怎樣利用它們來為人類服務。在課本上,很多實驗或問題的探究本身就是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下面我列舉一些初二物理課本上出現的研究性課題:
類 別
頁 面
課 題
實驗
11
如何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出硬幣的直徑
小實驗
13
用自製的捲尺測量身高,要求比較起床後和臨睡前的身高有何不同。
習題
14
怎樣用刻度尺測乒乓球的直徑
小實驗
27
測自己的步行速度
小實驗
42
用燒瓶和鈴鐺做真空不能傳聲實驗
小實驗
60
紙鍋燒水
小實驗
78
製作針孔像機和潛望鏡
習題
79
用手電筒和平面鏡白紙做漫反射和鏡面反射實驗
小實驗
97
自製平行光源和磨製冰透鏡、研究物體的顏色
小實驗
112
自製天平和量筒
小實驗
129
橡皮筋測力計
小實驗
142
筷子提米,巧找重心
小實驗
158
個人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大
小實驗
173
觀察大氣壓強隨高度的變化
小實驗
188
自製潛水艇模型和密度計
小實驗
201
研究自行車的構造
小實驗
218
比比誰的功率大
以上我列出了初二物理課本將近二十個實驗,都是課本提出來供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讓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在經過自己的一番努力之後,能夠嘗到成功的喜悅。
2. 物理學與其它學科的交匯點
由於物理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它與其他學科的交匯點有許多可供研究的課題。這也與當前的跨學科綜合不謀而合。例如,我們可以讓初中學生適當的利用互聯網資源優勢,由老師布置題目,如:21世紀的交通、航天技術的發展、空間技術和我們的生活等為題。讓他們自己去尋找資料,自己研究,從而寫出這些方面的小論文和自己對未來的設想。
3. 物理學科與新技術的交匯點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總離不開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在講授第一章測量,講到納米這個單位,我們可以借機介紹一下納米技術。並建議同學們努力學習本領,立志探究這一高科技領域。
4. 物理學與社會生活的交匯點
學生學習了第3章雜訊之後,知道了人類的四大公害:水污染、雜訊、大氣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只有人人遵守社會公德,共同保護環境,我們的家園才會藍天碧水。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課題:①研究我們家鄉瀏陽河的污染情況;②我們學校有哪些雜訊;③我們平常有哪些對環境污染的不良習慣;④農村對垃圾的處理的方式科學嗎?等。
5. 物理學與生活的交匯點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研究性學習應成為聯系物理學和日常生活的紐帶。如吹肥皂泡,細心的人便會觀察:肥皂為什麼是球形的,吹出後為什麼總是先升後降,為什麼有時無色,其至是暗淡的?所以在學習了「光的反射與折射」後可讓學生以肥皂泡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