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在物理學中用什麼測通電的時間

在物理學中用什麼測通電的時間

發布時間:2023-01-22 06:27:46

『壹』 高中物理電學知識總結

一、電場
1.兩種電荷、電荷守恆定律、元電荷:(e=1.60×10-19C);帶電體電荷量等於元電荷的整數倍
2.庫侖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點電荷間的作用力(N),k:靜電力常量k=9.0×109N?m2/C2,Q1、Q2:兩點電荷的電量(C),
r:兩點電荷間的距離(m),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電場強度:E=F/q(定義式、計算式){E:電場強度(N/C),是矢量(電場的疊加原理),q:檢驗電荷的電量(C)}
4.真空點(源)電荷形成的電場E=kQ/r2 {r:源電荷到該位置的距離(m),Q:源電荷的電量}
5.勻強電場的場強E=UAB/d {UAB:AB兩點間的電壓(V),d:AB兩點在場強方向的距離(m)}
6.電場力:F=qE {F:電場力(N),q:受到電場力的電荷的電量(C),E:電場強度(N/C)}
7.電勢與電勢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電場力做功:WAB=qUAB=Eqd{WAB:帶電體由A到B時電場力所做的功(J),q:帶電量(C),
UAB: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勢差(V)(電場力做功與路徑無關),E:勻強電場強度,d:兩點沿場強方向的距離(m)}
9.電勢能:EA=qφA {EA:帶電體在A點的電勢能(J),q:電量(C),φA:A點的電勢(V)}
10.電勢能的變化ΔEAB=EB-EA {帶電體在電場中從A位置到B位置時電勢能的差值}
11.電場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ΔEAB=-WAB=-qUAB (電勢能的增量等於電場力做功的負值)
12.電容C=Q/U(定義式,計算式) {C:電容(F),Q:電量(C),U:電壓(兩極板電勢差)(V)}
13.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C=εS/4πkd(S:兩極板正對面積,d:兩極板間的垂直距離,ω:介電常數)
常見電容器
14.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帶電粒子沿垂直電場方向以速度Vo進入勻強電場時的偏轉(不考慮重力作用的情況下)
類平 垂直電場方向:勻速直線運動L=Vot(在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平行極板中:E=U/d)
拋運動 平行電場方向: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d=at2/2,a=F/m=qE/m
注:
(1)兩個完全相同的帶電金屬小球接觸時,電量分配規律:原帶異種電荷的先中和後平分,原帶同種電荷的總量平分;
(2)電場線從正電荷出發終止於負電荷,電場線不相交,切線方向為場強方向,電場線密處場強大,順著電場線電勢越來越低,電場線與等勢線垂直;
3)常見電場的電場線分布要求熟記;
(4)電場強度(矢量)與電勢(標量)均由電場本身決定,而電場力與電勢能還與帶電體帶的電量多少和電荷正負有關;
(5)處於靜電平衡導體是個等勢體,表面是個等勢面,導體外表面附近的電場線垂直於導體表面,導體內部合場強為零,
導體內部沒有凈電荷,凈電荷只分布於導體外表面;
(6)電容單位換算:1F=106μF=1012PF;
(7)電子伏(eV)是能量的單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關內容:靜電屏蔽/示波管、示波器及其應用等勢面。

二、恆定電流
1.電流強度:I=q/t{I:電流強度(A),q:在時間t內通過導體橫載面的電量(C),t:時間(s)}
2.歐姆定律:I=U/R {I:導體電流強度(A),U:導體兩端電壓(V),R:導體阻值(Ω)}
3.電阻、電阻定律:R=ρL/S{ρ:電阻率(Ω?m),L:導體的長度(m),S:導體橫截面積(m2)}
4.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內+U外
{I:電路中的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R:外電路電阻(Ω),r:電源內阻(Ω)}
5.電功與電功率:W=UIt,P=UI{W:電功(J),U:電壓(V),I:電流(A),t:時間(s),P:電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電熱(J),I:通過導體的電流(A),R:導體的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7.純電阻電路中:由於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電源總動率、電源輸出功率、電源效率:P總=IE,P出=IU,η=P出/P總
{I:電路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U:路端電壓(V),η:電源效率}
9.電路的串/並聯 串聯電路(P、U與R成正比) 並聯電路(P、I與R成反比)
電阻關系(串同並反) R串=R1+R2+R3+ 1/R並=1/R1+1/R2+1/R3+
電流關系 I總=I1=I2=I3 I並=I1+I2+I3+
電壓關系 U總=U1+U2+U3+ U總=U1=U2=U3
功率分配 P總=P1+P2+P3+ P總=P1+P2+P3+
10.歐姆表測電阻
(1)電路組成 (2)測量原理
兩表筆短接後,調節Ro使電表指針滿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測電阻Rx後通過電表的電流為
Ix=E/(r+Rg+Ro+Rx)=E/(R中+Rx)
由於Ix與Rx對應,因此可指示被測電阻大小
(3)使用方法:機械調零、選擇量程、歐姆調零、測量讀數{注意擋位(倍率)}、撥off擋。
(4)注意:測量電阻時,要與原電路斷開,選擇量程使指針在中央附近,每次換擋要重新短接歐姆調零。
11.伏安法測電阻
電流表內接法: 電流表外接法:

電壓表示數:U=UR+UA 電流表示數:I=IR+IV
Rx的測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測量值=U/I=UR/(IR+IV)=RVRx/(RV+R)<R真
選用電路條件Rx>>RA [或Rx>(RARV)1/2] 選用電路條件Rx<<RV [或Rx<(RARV)1/2]
12.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限流接法與分壓接法
限流接法

電壓調節范圍小,電路簡單,功耗小 電壓調節范圍大,電路復雜,功耗較大
便於調節電壓的選擇條件Rp>Rx 便於調節電壓的選擇條件Rp<Rx
注1)單位換算:1A=103mA=106μA;1kV=103V=106mA;1MΩ=103kΩ=106Ω
(2)各種材料的電阻率都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金屬電阻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3)串聯總電阻大於任何一個分電阻,並聯總電阻小於任何一個分電阻;
(4)當電源有內阻時,外電路電阻增大時,總電流減小,路端電壓增大;
(5)當外電路電阻等於電源電阻時,電源輸出功率最大,此時的輸出功率為E2/(2r);
(6)其它相關內容:電阻率與溫度的關系半導體及其應用超導及其應用〔見第二冊P127〕。

三、磁場
1.磁感應強度是用來表示磁場的強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單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註:L⊥B) {B:磁感應強度(T),F:安培力(F),I:電流強度(A),L:導線長度(m)}
3.洛侖茲力f=qVB(注V⊥B);質譜儀{f:洛侖茲力(N),q:帶電粒子電量(C),V:帶電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計(不考慮重力)的情況下,帶電粒子進入磁場的運動情況(掌握兩種):
(1)帶電粒子沿平行磁場方向進入磁場:不受洛侖茲力的作用,做勻速直線運動V=V0
(2)帶電粒子沿垂直磁場方向進入磁場:做勻速圓周運動,規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
;r=mV/qB;T=2πm/qB;(b)運動周期與圓周運動的半徑和線速度無關,洛侖茲力對帶電粒子不做功(任何情況下);
©解題關鍵:畫軌跡、找圓心、定半徑、圓心角(=二倍弦切角)。
註:(1)安培力和洛侖茲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則判定,只是洛侖茲力要注意帶電粒子的正負;
(2)磁感線的特點及其常見磁場的磁感線分布要掌握;
(3)其它相關內容:地磁場/磁電式電表原理/迴旋加速器/磁性材料

四、電磁感應
1.[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計算公式]
1)E=nΔΦ/Δt(普適公式){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E:感應電動勢(V),n:感應線圈匝數,ΔΦ/Δt:磁通量的變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線運動) {L:有效長度(m)}
3)Em=nBSω(交流發電機最大的感應電動勢) {Em:感應電動勢峰值}
4)E=BL2ω/2(導體一端固定以ω旋轉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T),S:正對面積(m2)}
3.感應電動勢的正負極可利用感應電流方向判定{電源內部的電流方向:由負極流向正極}
*4.自感電動勢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數(H)(線圈L有鐵芯比無鐵芯時要大),
ΔI:變化電流,?t:所用時間,ΔI/Δt:自感電流變化率(變化的快慢)}
註:(1)感應電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則判定,楞次定律應用要點;
(2)自感電流總是阻礙引起自感電動勢的電流的變化;(3)單位換算:1H=103mH=106μH。
(4)其它相關內容:自感/日光燈。

五、交變電流(正弦式交變電流)
1.電壓瞬時值e=Emsinωt 電流瞬時值i=Imsinωt;(ω=2πf)
2.電動勢峰值Em=nBSω=2BLv 電流峰值(純電阻電路中)Im=Em/R總
3.正(余)弦式交變電流有效值:E=Em/(2)1/2;U=Um/(2)1/2 ;I=Im/(2)1/2
4.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中的電壓與電流及功率關系
U1/U2=n1/n2; I1/I2=n2/n2; P入=P出
5.在遠距離輸電中,採用高壓輸送電能可以減少電能在輸電線上的損失損′=(P/U)2R;
(P損′:輸電線上損失的功率,P:輸送電能的總功率,U:輸送電壓,R:輸電線電阻);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單位:ω:角頻率(rad/s);t:時間(s);n:線圈匝數;B:磁感強度(T);
S:線圈的面積(m2);U輸出)電壓(V);I:電流強度(A);P:功率(W)。
注:(1)交變電流的變化頻率與發電機中線圈的轉動的頻率相同即:ω電=ω線,f電=f線;
(2)發電機中,線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應電動勢為零,過中性面電流方向就改變;
(3)有效值是根據電流熱效應定義的,沒有特別說明的交流數值都指有效值;
(4)理想變壓器的匝數比一定時,輸出電壓由輸入電壓決定,輸入電流由輸出電流決定,輸入功率等於輸出功率,
當負載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時輸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決定P入;
(5)其它相關內容:正弦交流電圖象/電阻、電感和電容對交變電流的作用。

『貳』 初中物理全部公式

物理公式匯總 一、密度(ρ):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公式: 變形 m為物體質量,主單位kg ,常用單位:t g mg ; v為物體體積,主單位cm3 m3 3、單位:國際單位制單位: kg/m3 常用單位g/cm3 單位換算關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為1.0×103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 二、速度(v): 1、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計算公式: 變形 , S為物體所走的路程,常用單位為km m;t為物體所用的時間,常用單位為s h 3、單位:國際單位制: m/s 常用單位 km/h 換算:1m/s=3.6km/h 。 三、重力(G): 1、定義: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計算公式: G=mg m為物理的質量;g為重力系數, g=9.8N/kg,粗略計算的時候g=10N/kg 3、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四、杠桿原理 1、定義: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1l1=F2l2 也可寫成:F1 / F2=l2 / l1 其中F1為使杠桿轉動的力,即動力;l1為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即動力臂; F2為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即阻力;l2為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即阻力臂 五、壓強(P): 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物理意義: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計算公式: P=F/S F為壓力,常用單位牛頓(N);S為受力面積,常用單位米2(m2) 3、單位是:帕斯卡(Pa) 六、液體壓強(P): 1、計算公式:p =ρgh 其中ρ為液體密度,常用單位kg/m3 g/cm3 ;g為重力系數,g=9.8N/kg; h為深度,常用單位m cm 2、單位是:帕斯卡(Pa) 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1、內容: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2、公式計算: F浮  = G排 =ρ液V排g G排 為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常用單位為牛(N); ρ液為物體浸潤的液體密度,常用單位kg/m3 g/cm3 ; V排為排開液體的體積,常用單位cm3 m3 ;g為重力系數,g=9.8N/kg 3、單位:牛(N) 八、功(W): 1、定義:功等於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2、計算公式: W=FS 其中F為物體受到的力,常用單位為為牛(N); S為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常用單位為m 3、單位:焦耳,1J=1N·m 九、機械效率(η): 1、定義: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2、計算公式:η= W有用/ W總 W有用為對人們有用的功,即有用功; W總為有用功加額外功或動力所做的功,即總功。單位都為焦耳(J) 3、單位:通常用百分數表示(%) 十、功率(P): 1、定義:單位時間里完成的功。 物理意義: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P=W/t W為所做的功,單位焦耳(J);t為做功的時間,單位s h 3、單位:主單位W;常用單位kW 換算:1kW=103W  1mW=106 W  初三物理計算公式匯總 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平衡條件公式的變形: 要熟練運用的公式: 1.密度公式: 密度相關運算中,「kg」「m3」「kg/m3」是國際單位,而「g」「cm3」「g/cm3」是另一常用單位。要注意當中的換算。 記住水的密度為ρ水=1×103 kg/m3 或 1g/cm3。 1000 kg/m3 =1g/cm3 密度公式的變形: 對於同一物體,在知道了m、ρ、V當中的任意兩個後,就可以求出第三個。 2.速度公式: 速度的相關運算中,「m」「s」「m/s」是國際單位,而交通運輸上常用「km」「h」「km/h」為單位。要注意當中的換算。1km=1000m 1h=3600s 1m/s=3.6km/h 記住光速 c=3×108 m/s 聲速v=340m/s 速度公式的變形: 對於同一物體,在知道了「S」「v」「t」中的任意兩個後,就可以求出第三個。 3.重力公式: 變形公式: 利用這幾個公式,知道了質量就可以求出物體所受的重力,反之知道了所受的重力也就可以求出物體的質量。 4.杠桿的平衡條件: 知道其中的任意三個物理量,就可以求出第四個。有些時候,F1、F2或L1、L2也可能給出比例,這時也一樣可以求出餘下的那個物理量。 杠桿平衡條件公式的變形: 例:已知某杠桿平衡時,動力也阻力的比為3:4,若動力臂為40cm,求阻力臂。 解:因為杠桿平衡所以: 5.壓強計算公式: (1Pa=1N/m2) 在壓強計算公式中,所採用的單位都是國際單位,如果題目所提供的單位是其它單位,那就要先進行單位換算。常用的轉換為:1m2=10000cm2 1cm2=1×10-4m2 壓強公式的變形: 對於某一受力過程,知道了「P」「F」「S」當中的任意兩個物理量,我們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了。 6.液體壓強計算公式: 注意:(1)所有單位都採用國際單位(2)深度:從液面到該處的豎直距離。 液體壓強公式的變形: 知道了「」「」和「h」中的任意兩個,就可以求出餘下的那一個。 7.浮力計算的四種方法: (1)測量法: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體的重G物,然後把物體浸入液體中,再讀出測力計減少後的示數F示,則 F浮= G物 - F示 (2)利用浮力產生的原因求浮力: 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二力平衡法:當懸浮或漂浮時,物體分別靜止在液體內部或液體表面,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和物體的重力作用相抵消,處於二力平衡狀態。此時 F浮=G物 (G物=m物g=ρ物gV物),注意與阿基米德原理的區別。 8.功的計算公式: 注意:「S」必須是在「F」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9.機械效率的計算公式: 10.功率的計算公式: 例:小明用了1min把600N的貨物抬上了2m高的貨架上,求小明的功率。老李在搬另一件300N的貨物上6m高的貨架時,共用了2min,請問誰的功率大? 解:W明=G1×h1=600N×2m=1200J W李=G2×h2=300N×6m=1800J P明= W明/t1=1200J/60s=20W P李= W李/t2=1800J/120s=15W 因為 P明 >P李 ,所以小明做功快。 11.熱傳遞熱量的計算公式: 通用公式: 例:媽媽把一壺2kg的水燒開,已知水的初溫為20℃,求在這個過程中水吸收的熱量。 解:Δt=(t-t0)=100℃-20℃=80℃ Q=cm×Δt=4.2×103J/kg·℃×2kg×80℃=6.72×105J 12.燃燒放出熱量的計算公式: 例:在前面的例子中,如果總共用了0.8kg干木材,請問木材完全燃燒可以放出多少熱量?在燒水過程中,燃料利用的效率是多少?(q木材=1.2×107J/kg) 解:Q=qm=1.2×107J/kg×0.8kg=9.6×106J η=有效利用的熱/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6.72×105J÷9.6×106J=0.07=7% 需要掌握的作圖或讀圖: 1.利用直角坐標系反映兩個物理量之間的一種正反比關系。 例如:對於同一種物質,質量(m)與體積(V)成正比,密度保持不變。 在圖象中,物體的密度表現為一條直線。ρB>ρA因為當體積相同時,B物體的質量比A物體的大。 又如:對於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其路程(S)與運動的時間(t)成正比,速度( V )保持不變。 在圖象中,物體的速度表現為一條直線。vA < vB因為當時間相同時,A物體移動的距離沒有B物體遠。 2.力的示意圖: 在物理學中通常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 這樣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就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都表現出來了。 例1:某人用50的力推動木箱向左移動,請用示意圖把這個力畫出來。 例2:畫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課本所受力的示意圖,已知課本重8N。 例3:作出物體A對物體B的壓力的示意圖: 3.杠桿的力臂: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例:作出下圖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 4.滑輪組繞線方法: (1)定滑輪 (2)動滑輪 (3)滑輪組 注意: (1)在繞一定一動的滑輪組時,可根據省多少力的要求選擇把繩的始端綁到動滑輪或定滑輪靠裡面的鉤上。 (2)繩子是柔軟的,但掛上東西後就會綳直,所以要畫直線而非曲線。 常用數據 常用單位換算: 1.長度、面積、體積單位換算: 1 km=1000m=1×103m 1dm=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nm=0.000000001m=10-9m 1m2=1×102dm2=1×104cm2 1m3=1×103dm3=1×106cm3 1mL(毫升)=1cm3=1×10-3dm3=1×10-6m3 1L(升)=1dm3=1×103cm3=1×10-3m3 2.質量: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密度:1000kg/m3=1g/cm3 4.速度:1m/s=3.6km/h 1km/h=1/3.6 m/s 5.壓強:1Pa=1N/m2 常用常數值(需要熟記) 聲速:聲音在15℃的空氣的傳播速度:v=340m/s 光速:電磁波(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0×108m/s =3.0×105km/s 水的密度:ρ水=1×103kg/m3=1g/cm3 一個標准大氣壓下水的熔點(凝固點)為0℃,沸點為100℃ 水的比熱容:C水=4.2×103J/kg·℃ 1標准大氣壓:P0=1.013×105Pa=76cmHg 在粗略計算時取作 1×105Pa 重力與質量的比例常數:g=9.8N/kg 容易搞錯的單位換算關系 1 m/s=3.6 km/h 1 g/cm3=103 kg/m3 1 度=1Kwh=3.6×106J 1 m=103mm=106μm=109nm 光 1.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為c = 3.0×108m/s = 3.0×105 km/s 2.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側三等大。【入射光線和法線間的夾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線和法線間夾角是反射角。】 平面鏡成像特點:虛像,等大,等距離,與鏡面對稱。物體在水中倒影是虛像屬光的反射現象。 3.光的折射現象和規律: 看到水中筷子、魚的虛像是光的折射現象。 凸透鏡對光有會聚光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光線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側三隨大四空大。 4.凸透鏡成像規律:(U=f時不成像;U=2f時,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 )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質 應用 u>2f f<v<2f 倒立、縮小、實像 照相機 f<u<2f v>2f 倒立、放大、實像 幻燈機 u<f f<v<2f 正立、放大、虛像 放大鏡 熱 學 1.溫度t: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是一個狀態量】 常用溫度計原理:根據液體熱脹冷縮性質。 溫度計與體溫計的不同點: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彎曲細管,④使用方法。 2.熱傳遞條件:有溫度差。熱量:在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或放出熱的多少。【是過程量】 熱傳遞的方式:傳導(熱沿著物體傳遞)、對流(靠液體或氣體的流動實現熱傳遞)和輻射(高溫物體直接向外發射出熱)三種。 3.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現象。方式:蒸發和沸騰,汽化要吸熱。 影響蒸發快慢因素:①液體溫度,②液體表面積,③液體表面空氣流動。蒸發有致冷作用。 4.比熱容C: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時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比熱容是物質的特性之一,單位:焦/(千克·℃)常見物質中水的比熱容最大。C水=4.2×103J/kg·℃ 讀法:4.2×103焦耳每千克攝氏度。物理含義:表示質量為1千克水溫度升高了1℃吸收熱量為4.2×103焦。 5.內能:物體內所有分子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一切物體都有內能。內能單位:焦耳 物體的內能與物體的溫度有關。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溫度降低內能減小。 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對改變物體內能是等效的) 6.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能量即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它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能的總量保持不變。 電學部分 歐姆定律:通過電路中的一段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R = 電功(電熱)的計算公式:W=IUt =Pt =I2Rt=t 電功率(發熱功率)的計算公式:P=IU ==I2R= 串聯電路中的電壓、電流、電阻規律:U=U1+U2;I=I1=I2;R=R1+R2 串聯電路中電阻與電壓、電功率的關系:= = 並聯電路中的電壓、電流、電阻規律:U=U1=U2;I=I1+I2;R= + = 並聯電路中電阻與電流、電功率的關系:= =

『叄』 物理中的實驗方法有哪些有哪些試驗方法應用在物理中

1、比較法。將待測物理量與選做標准單位的物理量進行比較的方法叫比較法。如測量物體長度,用天平稱量質量,用電橋測電阻等。有時光有標准量具還不夠,還需要配置比較系統,使被測量量與標准量實現比較。如:測量金屬在某溫度下的比熱容。因為金屬的比熱容隨溫度的升高而變大,可以找一個在該溫度下比熱容的金屬材料,用比較法測,把兩者做成形狀相同的樣品,加熱到一定溫度讓其自然冷卻,作降溫曲線(T-t曲線)由牛頓冷卻定律即可得解。比較法是物理實驗中最普通、最基本的實驗方法,也是實驗設計中設計對照實驗的基礎。
2、替代法。用已知的標准量去代替未知的待測量,以保持狀態和效果相同,從而推出待測量的方法叫替代法。如用合力替代各個分力,用總電阻替代各部分電阻,浮力替代液體對物體的各個壓力等。
3、累積法。又稱疊加法。將微小量累積後測量求平均的方法,能減小相對誤差。實驗中也經常涉及這一方法。如在《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實驗中,需要測定單擺周期,用秒錶測一次全振動的時間誤差很大,於是採用測定30-50次全振動的時間T,從而求出單擺的周期T=t/n(n為全振動次數)。
4、控製法。在中學許多物理實驗中,往往存在著多種變化的因素,為了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先控制一些量不變,依次研究某一個因素的影響。如通過導體的電流I受到導體電阻R和它兩端電壓U的影響,在研究電流I與電阻R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電壓U不變;在研究電流I與電壓U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電阻R不變。
5、留跡法。有些物理現象瞬間即逝,如運動物體所處的位置、軌跡或圖像等,用留跡法記錄下來,以便從容地測量、比較和研究。如在《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驗證牛頓第不運動定律》、《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等實驗中,就是通過紙帶上打出的點記錄下小車(或重物)在不同時刻的位置(位移)及所對應的時刻,從而可從容計算小車在各個位置或時刻的速度並求出速度;對於簡諧運動,則是通過擺動的漏斗漏出的細沙落在勻速拉動的硬紙板上而記錄下各個時刻擺的位置,從而很方便地研究簡諧運動的圖像;利用閃光照相記錄自由落體運動的軌跡等實驗都採用了留跡法。
6、放大法。在現象、變化、待測物理量十分微小的情況下,往往採用放大法。根據實驗的性質和放大對象的不同,放大所使用的物理方法也各異。例如:在《測定金屬電阻率》實驗中所使用的螺旋測微器:主尺上前進(或後退)0.5毫米,對應副尺上有5n個等分,實際上是對長度的機械放大;許多電表如電流表、電壓表是利用一根較長的指針把通電後線圈的偏轉角顯示出來。

『肆』 中考物理電學常識和方法

關於初中物理電學知識復習方法
對初中物理知識的學習,在很多學生眼中電學部分的學習最為頭痛。由於這部分內容的容量大、概念多、規律多、公式多,對於不少學生來講是個難學的部分。但再難的學習內容若我們能夠掌握其中的方法、技巧、要領;注重練習,善於總結,成績的提高也不為難事。
一、多動手腦,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電學的學習更不例外,有了興趣就成功了一半。由於電學內容貼近我們生活實際,很多現象學生在小學中已初識,或在自己的周圍生活中見過,有一個好的氛圍,有利於學生興趣的培養。同時電學知識的學習中有很多的實驗,其中不少的實驗學生可以自己找器材,自己設計完成,既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又鍛煉了學生了的設計實驗的水平,在實驗中體驗成功的快樂,總結失敗的教訓。實驗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自己動手完成、動腦分析,無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奠定了學習的基礎。
二、辨析概念,夯實基礎
任何知識的學習掌握都離不開基礎知識。電學部分的基礎知識多、散、要辨析清楚、固記腦中。
(一)、關於電路
電路部分要記住電路的形式、狀態、及組成部分。
1、串聯、並聯
初中物理中要求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兩種連接方式:串聯、並聯。能否正確分析辨別他們對後面內容的學習至關重要。識別電路的類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根據定義:「逐個順次連接」為串聯,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並列地連在電路的兩點間,(「首」為電流流入用電器的哪一端,「尾」指電流流出用電器的那一端)此電路為並聯電路;(二)根據電路路徑法,此法為識別兩種電路最常用的方法。讓電流從正極出發經過用電器回到電源負極,途中不分流始終為一條路徑,則連接方式為串聯,若電流在某處分流,且每條路上只有一個用電器,電流在電路中有分有合,則連接方式為並聯;(三)拆除法,拆除其中的一個用電器,若其餘用電器都不工作,則用電器為串聯連接。(因為串聯電路中各用電器工作之間相互影響),若其餘用電器照樣工作,則用電器為並聯連接;(四)開關作用法,並聯有幹路、支路之分,且開關的位置不同,其控製作用各異,而串聯電路中開關的位置的變化不影響控制的作用,所以控製作用相同時容易串聯,控製作用不同則為並聯;(五)節點法,在識別電路時,不論導線有多長,只要其間無用電器、電源等,導線兩端均可看成同一個點,從而找出各用電器的共同點,認清電路。
2、通路、開路、短路
電路中出現的這三種狀態,其中通路為處處相通的電路,開路為電路中有處斷開的電路,這兩種狀態易於接受,便於分清。但是學生對於短路的分辨顯得力不從心,不知道何處短路,為什麼短路。其實只要注意分析的要點即可辨出何處短路。電流具有走捷徑的特點,捷徑是指這條路徑中電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計、即為空導線,當一根空導線,或開關、或電流表(電阻小到可以認為沒有)與某個用電器並聯時,電流只走空導線,開關或電流表而不走用電器,使該用電器被短路,從而不能工作。
(二)三個重要的物理量—電流、電壓、電阻
電學部分學習成績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這三大物理量中涉及到的概念、單位、工具使用等知識的辨析程度。
1、概念辨析
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這是電流的形成定義,簡單便於理解;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沒有電壓就沒有電流;電阻是指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即阻礙作用越大,電流越小。
2、表示符號
物理量的表示符號要與其他單位的符號區分開來。電流、電壓、電阻三物理量分別用I、U、R表示,而單位表示字母分別為A(安培)、V(伏特)、Ω(歐姆)。
3、工具的使用
(1)、電流表
電流表是測量電流的工具,使用時必須與被測電路串聯,電流必須從正接線柱流入,而從負接線柱流出,禁止不經過用電器直接連線電源兩極上。選擇合適的量程。 (2)電壓表
電壓表是測量電路兩端電壓的工具,使用時必須與待測電路並聯,電流也從正接線柱流入從負接線柱流出,注意選擇合適的量程。
(3)滑動變阻器
調節電路中的電流和用電器兩端的電壓。由於滑動變阻器上有四個接線拄使用起來就要注意了,接線柱選擇一上一下連入電路,串聯在電路中,鑒於滑動變阻器所起的作用,在使用前,滑片調至阻值最大處。
(三)電功(W)、電功率(P)
物理學中電功沒有確切的定義,只是描述性的,當電能轉為其它形式能時,就說做了電功。即電功就表示有多少電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電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電能。而用電器單位時間內消耗的電能叫做電功率。電功率的大小不僅取決於消耗電能的多少,也取決於所用的時間的長短。
(四)快速識別電路圖,正確連接實物圖
電路圖的識別在前面已經說明了方法,但是當電路中加入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等器材後,電路的識別就變得困難起來。但我們知道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時必須串聯、電壓表與用電器並聯,串聯易辯並聯難分。因此在分析次類電路時要想方設法排除這些相關干擾因素,即可把電壓表暫時隱蔽起來,辯清電路後再加回原處,概括為口訣一段:把電壓表放一旁,跟著電流走一趟;遇到分支為並聯,沒有分支為串聯。去表法中去的是電壓表,注意去後分析清楚電路連接方式後還要一個個的加上去,看它們分別測哪個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而接電路圖連接實物對於學生來說困難也較大,這里要注意原則:一一對應。若題中沒有電路圖,只給相關的要求,做前要先按要求畫簡單的電路圖,再由電路圖去連實物;也可以按要求先連好實物,再由實物圖畫出要求的電路圖。
三、理解規律,把握關鍵
有的學生感到電學學習困難,有的教師也說電學太難講了,其實原因在於我們頭腦中的知識點散 、亂不成體系,沒有規律。所以要熟記規律,加深理解,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那解起題目來方可得心應手。
(一)三個物理量在串、並聯電路中的特點
在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於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總電阻等於各導體的電阻之和。
在並聯電路中:幹路中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並聯電路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各並聯導體的電阻倒數之和。
(二)歐姆定律
經驗告訴我們:由於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因此電壓越高,電流越大;而電阻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即電阻越大,電流越小。通過具體實驗的探究得到了歐姆定律的內容:一段導體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這個定律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強理解,熟記其使用的條件及注意事項。
(三)電功定律
某段電路上的電功,跟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電流以及通電的時間成正比。物理學中用電路兩端的電壓U,電路中的電流I,通過的時間t,三者的乘積來計算電功。 (四)焦耳定律
導體中有電流通過時,導體就要發熱,此現象稱為電流的熱效應。英國物理學家焦耳經過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實驗,精確地確定了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流、電阻和時間的關系:電流流過某段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跟通過這段導體的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的時間成正比。
四、疏通關系,構建框架
在掌握了上述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還要想法疏通各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熟悉各物理量的單位及換算關系,能夠快速選擇相應的計算公式,列式解答。
(一)重要的計算公式
(1)三個物理量的關系公式
串聯時:I=I1=I2
U=U1+U2
R=R1+R2(若有幾個等阻值為R0的電阻串聯則R=nR0)
並聯時:I=I1+I2
U=U1=U2
1/R=1/R1+1/R2(若有幾個阻值為R0的電阻並聯則總電阻R=RO/n )
(2)歐姆定律:I=U/R
此公式中只有電流、電壓、電阻三個物理量,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使用公式時要注意:①三個物理量都要針對同一段導體,或同一個電路而言;②三個物理量的單位都要使用國際單位,即分別為A、V、Ω;③已知其中的任意兩個量都可以求出第三個量。
(3)電功公式:W=Uit
電功率公式:P=UI
電功、電功率這兩個物理量的計算由於歐姆定律及其變形公式的影響,使計算電功率公式特別多,在選擇使用時很難選擇,所以要注意選取的技巧和方法,要求的問題所在電路為串聯時:電功選用公式:W=I2 Rt,電功率選用P=I2 R;而當要求所在的電路為並聯時,則分別選用W=U2/R.t,P=U2/R,這樣的選擇都利用了所在電路的特點(電流相等或電壓相等)加快解題。
(4)焦耳定律:Q=I2 Rt
焦耳定律的公式與電功公式的形式基本一樣,使用時同樣要注意公式的選擇問題,當所求問題的電路為純電阻(除了電能轉化為內能外,別無其他形式的能產生)電路時,幾個公式可以任意選取;若不是純電阻電路只可使用公式Q=I2 Rt不然的話計算有誤。
(二)單位的換算
只要牽扯到計算的地方就少不了遇到單位換算,這部分內容完成的正確與否,直接確定最終計算的是否有效,因此一定要注意單位及換算。
單位換算的前提條件有兩個:一是記住每個物理量的單位及表示符號;二是要牢記各單位之間的換算進率。其中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物理量的單位較多,注意每個物理量的任何兩個相鄰的單位間的換算進率都為1000。還要注意一點,由於歐姆定律及其變形公式的影響,電功、電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較多,產生的單位同樣很多,使用時各物理量均使用國際單位。
五、加強訓練,鞏固知識
物理學科知識的學習,離不開大量練習去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樣電學知識的鞏固理解,熟練運用都要加大訓練的力度,同時也要注意訓練的題型,做題的策略培養。
六、善於總結,歸納要領
解決問題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懂得「吃一塹,長一智」的道理,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總結錯誤的原因,歸納解題的規律,注意解題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及時查漏補缺,成績的提高肯定很快。
下面的這些要領非常重要。
1、串、並聯電路的識別
上面已經提到區別它們的方法,在做題中要選取適當的方法,迅速作出判斷。
2、短路的辨別
把握短路現象的真正含義——電流不經過用電器回到電源的負極。注意電流的特性——電流走捷徑。當在電路中發現有空導線,開關或電流表等元件與用電器並聯時,相應的用電器被短路不工作。
3、串、並聯電路中的三個物理量的關系
兩種電路中的三個物理量的大小關系,前面已說得較為詳細,但這一點要特別重視,牢記串聯時電流相等,並聯時電壓相等,這一點解題時作用特別大。
4、關於解題時公式的選擇
由於電功、電功率、焦耳定律的計算公式較多,選取的公式不同,計算的難易就不一樣,公式選擇要注意技巧,串聯時常選電流相等的公式,如W=I2Rt,P=I2R,Q=I2Rt並聯時,常選電壓相等的公式,如W=U2/R.t,P=U2/R,Q=U2/R.t這樣解題時思維清晰解題迅速。
5、解題的技巧
(1)仔細審題,弄清關系。
(2)簡化電路,標明數量。
(3)列式結算,正確求解。
(4)注意檢查,及時彌補。

網路文庫上還有其他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希望被採納,謝謝。

『伍』 在物理學中長度的測量儀器是 時間測量儀器是

長度的測量儀器是:刻度尺,三角尺,捲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 時間的是:電子停表,機械停表,溫度的是:寒暑表,體溫計,溫度計。

『陸』 物理中探究實驗的方法有那些

1、控制變數法:就是把一個多因素影響某一物理量的問題,通過控制某幾個因素不變,只讓其中一個因素改變,從而轉化為單一因素影響某一物理量問題的研究方法。

2、轉換法(放大法):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容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的方法。

3、等效替代法(等效法):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有時為了使問題簡化,常用一個物理量來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會改變物理效果。

4、理想模型法(抽象法、描述法):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將抽象的物理現象用簡單易懂的具體模型表示。

5、實驗推理法(科學推理法、理想實驗法):有一些物理現象,由於受實驗條件所限,無法直接驗證,需要我們先進行實驗,再進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確結論,這也是一種常用的科學方法。

(6)在物理學中用什麼測通電的時間擴展閱讀

物理學中對於多因素(多變數)的問題,常常採用控制因素(變數)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餘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後再綜合解決。

它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科學探索和科學實驗研究之中。

1、獨立變數,即一個量改變不會引起除因變數以外的其他量的改變。只有將某物理量由獨立變數來表達,由它給出的函數關系才是正確的。

2、非獨立變數,一個量改變會引起除因變數以外的其他量改變。把非獨立變數看做是獨立變數,是確定物理量間關系的一大忌。

正確確定物理表達式中的物理量是常量還是變數,是獨立變數還是非獨立變數,不但是正確解答有關問題的前提和保障,而且還可以簡化解答過程。

『柒』 初中物理實驗的幾種常用方法總結

一.控制變數法

當研究的一個物理量與2個或2個以上的其它物理量有關時,常採用只改變一個物理量,而使其餘物理量保持不變,從而得出被研究物理量和改變數的關系.

如研究蒸發快慢決定因素;摩擦力大小決定因素;研究壓強和壓力、受力面積的關系;液體壓強和液體密度、深度的關系;浮力大小的決定因素.動能大小和物體質量、速度的關系;重力勢能大小和質量、舉高高度的關系;物體吸熱多少和物質種類、質量、升高溫度三者之間的關系;電流和電壓及電阻之間的關系;電功和電流、電壓、及通電時間的關系.

二.等效替代法

根據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我們可以用一個合力來代替它.這種「等效方法」是物理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使我們將研究的問題得到簡化.

三.對比(比較法):

尋找幾個事物共同點或不同點的研究方法叫對比,這是一種常用的研究方法.

例研究不同色光混合及不同顏料混合;研究蒸發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研究蒸發快慢的決定因素時,在應用控制變數的同時,也採用了對比的方法,比較哪一個蒸發快.

四.實驗推理法(理想化實驗)

人們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在研究物體運動狀態與力的關系時,伽利略通過如圖2(甲)所示的實驗和對實驗結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結論:運動著的物體,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並且一直運動下去.

推理的方法同樣可以用在「研究聲音的傳播」實驗中,現有的抽氣設備總是很難將玻璃罩內抽成真空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你是怎樣通過實驗現象推理得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這下結論的?

五.模(擬)型法

①為了研究的需要,把物理實體或物理過程經過科學抽象轉化為一定的模型,這種轉化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所以這種模型叫「假想模型法」又叫「理想模型」.它是物理教學的基礎,可使物理教學簡單化,形象直觀化,又可使具體問題普遍化,便於學生發揮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

②建立模型可以幫助人們透過現象,忽略次要因素,從本質認識和處理問題;建立模型還可以幫助人們顯示復雜事物及過程,幫助人們研究不易甚到無法直接觀察的現象.例如:①研究分子、原子結構時,提出一種結構模型的猜想——原子核式模型(行星模型);②研究撬棒撬石塊時,把撬棒當做是杠桿模型

六.類比的方法

兩類不同事物之間某種關繫上的相似叫類似,從兩類不同事物之間找出某些相似的關系的思維方法,叫類比.藉助類比,常能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十分陌生、十分困難的問題,在物理學中,現象、屬性、概念、規律、理論和描述手段等涉及的種種關系,都可以是類比的對象.

七、轉換法

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或不易直接觀察認識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它所產生的作用或其他途徑來認識它,這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轉換法.

八、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人們在自然存在的條件下,對自然、實驗的現象和過程,通過人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儀器對有關物理現象,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觀察、研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所謂「自然存在的條件」,是指對觀察對象不加控制、不加干預、不影響其常態,所謂「有目的、有計劃」,是指根據科學研究的任務,對於觀察對象、觀察范圍、觀察條件和觀察方法作了明確的.選擇,而不是觀察能作用於人感官的任何事物.

九、放大法

在物理實驗中,常常需要對一些微小的物理量,如微小的長度,微小的機械振動、很短的時間,微弱的光信號和微弱的電信號等等加以測量,如果採用常規的測量方法,則很難進行,即使勉強測出也因為與實際的精度要求相差太遠而失去意義,這時通常需將被測量放大後再進行測量.因此,放大法與比較法一樣,也是物理實驗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實驗方法之一(縮小可看成是放大倍數小於1的一種放大).

十、分析歸納法

歸納方法是透過現象抓本質,將一定的物理事實(現象、過程)歸入某個范疇,並找到支配的規律性.完成這一歸納任務的方法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審慎地考察各種事例,並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關系等一系列邏輯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說,然後再運用演繹對其進行修正和補充,直至最後得到物理學的普遍性結論.

十一、假設(猜想)法

物理解題中的假設,從內容要素看有現象假設和過程假設等,從運用策略看有極端假設、反面假設等.利用假設,我們可以方便地對問題進行分析、推理、判斷,恰當地運用假設,可以起到化拙為巧、化難為易的效果.

十二、列舉法

列舉法是一種藉助對一具體事物的特定對象(如特點、優缺點等)從邏輯上進行分析並將其本質內容全面地一一地羅列出來的手段,再針對列出的項目一一提出改進的方法.列舉法基本上有三種:希望點列舉法、優點列舉法和缺點列舉法.

十三、探究法:

探究法是指用科學的方法深入探討、反復研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它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初中物理學習方法

(1)立足課堂,夯實基礎。 課堂是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主陣地,只有把握課堂,抓牢「雙基」,學習必要的方法,才會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2)注重探究過程,學習研究方法。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學習物理要注重科學探究的過程,對於每一個實驗探究不僅要知道怎樣做,而且要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並能對探究過程和結果作出適當的評估;除了學習物理知識,還應學習相關的研究方法,如:轉化法,控制變數法,對比法,理想實驗推理法,歸納法、等效法、類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

(3)強化訓練,提高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 課外適當做一些補充練習是消化、鞏固所學知識,拓展提高的一種較為有效的措施。在解題過程中注意培養、提高審題能力。

(4)優化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如遇到學習的難點、疑點,由於初三階段的學習較為緊張,不能花很多的時間去慢慢「磨」,應做好標記,跟同學討論,最好求得老師的解答,理解過程,掌握方法。

(5)歸納概括、串前聯後,形成綜合能力。 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必要的歸納總結,並將新學的知識和前面的內容聯系起來,注意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做到前後貫通。如學習功率的概念時可以對照已經學過的速度概念進行綜合思考。

(6)規范解答,注意細節。 「規范」在考試中主要體現在簡答題、作圖題、計算題中。歷年中考中,因解答不規范而失分的情況屢見不鮮。

具體來說,要學習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現象主要有功、功率、機械效率、機械能、內能、熱量、電路、電流、電壓、電阻、電功、電功率、電流的磁效應、電磁感應、磁場對電流的作用等;要學習的物理規律主要有杠桿原理、功的原理,串、並聯電路的特點、歐姆定律、焦耳定律、能量守恆定律等;要學習的物理模型主要有杠桿、滑輪等;要了解的物質主要有磁場、電磁波、能源等;要學會使用的儀器儀表主要有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等。其中學習要求較高的主要有: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機械效率,理解歐姆定律,理解電功,理解電功率,這些既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捌』 初中物理 時間的實驗室測量工具是

答案c
分析:在物理實驗室中各種測量儀器是最常見的儀器類型,明確它們各自所測量的物理量,並熟知它們的操作要求,是我們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
解答:a、量筒是用來測量液體體積的,有時也可以用排水法測固體的體積,故不合題意;
b、彈簧秤是用來測量力的大小的,雖可以利用重力換算出質量,但它卻不是實驗室中測質量的儀器,故不合題意;
c、天平是物理實驗室中用來測物體質量的儀器,故符合題意;
d、氣壓計是用來測量大氣壓的大小的儀器,故不合題意.
故選c.
點評:在物理實驗室中測量儀器還有很多,如秒錶用來測時間、刻度尺用來測長度、以及各種電學儀表等,這些都是我們應該重點了解和掌握的.

『玖』 在物理學上.時間是怎麼測量的

直接就是用秒錶。
間接就是測量和時間相關的物理量,用公式求。

『拾』 物理實驗中常用的測量時間的單位

1.時間單位是:秒,符號是 s ,常用單位還有 分 、 小時 等.
2.測量時間的基本儀器是機械秒錶,在物理實驗中常用打點計時器來計時.
3.在國際單位中,長度的單位是米,常用單位還有納米、微米、 毫米 、厘米 、 分米 、 千米 等.
4.1km= 1000m 1dm= 0.1 m 1cm= 0.01 m 1mm= 0.001m 1nm=1*10^-9m

閱讀全文

與在物理學中用什麼測通電的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