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天然氣有哪些物理性質

天然氣有哪些物理性質

發布時間:2023-01-22 20:47:34

① 天然氣的性質

1、天然氣是一種易燃易爆氣體,和空氣混合後,溫度只要達到550℃就燃燒 。在空氣中,天然氣的濃度只要達到5-15%就會爆炸。
2、天然氣無色,比空氣輕,不溶於水。一立方米氣田天然氣的重量只有同體積空氣的55%左右,一立方米油田伴生氣的重量,只有同體積空氣的75%左右。
3、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本身無毒,但如果含較多硫化氫,則對人有毒害作用。如果天然氣燃燒不完全,也會產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
4、天然氣的熱值較高,一立方米天然氣燃燒後發出的熱量是同體積的人工煤氣(如焦爐煤氣)的兩倍多,即35.6-41.9兆焦/立方米(約合8500-10000千卡/立方米)。
5、天然氣可液化,液化後其體積將縮小為氣態的六百分之一。每立方米天然氣完全燃燒需要大約十立方米空氣助燃。
6、一般油田伴生氣略帶汽油味,含有硫化氫的天然氣略帶臭雞蛋味。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本身是無毒的,但空氣中的甲烷含量達到10%以上時,人就會因氧氣不足而呼吸困難,眩暈虛弱而失去知覺、昏迷甚至死亡。

② 天然氣主要性質是什麼

大多數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氣體烴類,此外還含有少量非烴類氣體。天然氣中的烴類基本上是烷烴(C10~C60),非烴類氣體,一般為少量的N2,O2,H2,CO2,H2O, H2S及惰性氣體。
天然氣基本物理性質
由於天然氣是由互不發生化學反應的多種單一組分氣體混合而成,其組分和組成無定值。只能假設成具有平均參數的某一物質,故它的基本物性參數可由單一組分氣體的性質按混合法則求得。天然氣的物理性質指其平均分子量、密度、蒸汽壓、粘度、粘度、烴露點等等。

③ 天然氣的物理性質

天然氣是多種烴類和非烴的氣態混合物。在常溫常壓下以氣態存在的烴類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異丁烷及新戊烷;非烴類有氫、氮、二氧化碳、硫化氫和惰性氣體。在地下高溫高壓下,C5—C7烷烴和部分環烷烴、芳烴及有機硫化物也可以呈氣態存在。

天然氣的物理性質是多方面的,在此主要闡述與天然氣地質學相關的物理性質。

(一)密度與相對密度

天然氣的密度定義為單位體積氣體的質量。天然氣的密度隨重烴含量尤其是高碳數的重烴氣含量增加而增大,亦隨CO2和H2S的含量增加而增大。

天然氣的相對密度是指在標准狀況下,單位體積天然氣與同體積空氣質量之比。天然氣的相對密度一般與相對分子量成正比。亦隨重烴、CO2、H2S等高分子量氣體含量增加而增大。

在標准狀況下,天然氣中常見組分的密度和相對密度如表1-7所示。

表1-7 天然氣中常見組分的密度和相對密度(101325Pa,15.55℃)

天然氣在地下的密度隨溫度的增加而減小,隨壓力的增加而加大。但鑒於天然氣的壓縮性極強,在氣藏中,天然氣的體積可縮小到地表體積的1/200~1/300,壓力效應遠大於溫度效應。因此,地下天然氣的密度遠大於地表溫壓下的密度,一般可達(150~250)kg/m3;凝析氣的密度最大可達(225~450)kg/m3

(二)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

在自然(地面或地下)條件下,氣體是否以氣態存在取決於溫度和壓力。這就涉及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的概念。純物質的臨界溫度系指氣相物質(通過加壓)能維持液相的最高溫度。高於臨界溫度時,無論加多大壓力,都不能使氣態物質變為液態。在臨界溫度時,氣態物質液化所需要的最低壓力稱為臨界壓力。高於臨界壓力時,無論溫度高低,氣、液兩相不可能共存。這種臨界狀態只適用於純物質,而不適於多組分系統。

天然氣常見組分的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如表1-8所示。對於各烴類組分來說,甲烷的臨界溫度為-82.57℃,乙烷為32.37℃。因此,它們在地下除溶於石油和水或形成氣水合物之外,均以氣相存在。丙烷臨界溫度為96.67℃,在低於該溫度時,在適當的壓力下即可液化。因此丙烷及碳數更高的烷烴在地下大多以液相存在,僅有少量與甲烷、乙烷呈氣態存在或溶於石油或溶於水(數量更少)。

表1-8 天然氣中常見組分的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

圖1-6 丙烷pVt關系曲線圖

現以丙烷為例說明溫度、壓力與物質相態的關系。如圖 1 -6 所示,當溫度低於臨界溫度時,如71. 1℃和87. 8℃,由 pVt關系曲線上可以看出: 氣態丙烷的體積先是隨壓力增加而縮小; 在達到 A、A'點後壓力不變而體積繼續縮小,直到 B、B'為止; 過 B、B'後即使壓力增加極大,體積變化甚微。Ai( A、A'……) 點為開始液化點,Bi( B、B'……) 點為完全液化點,Ai—Bi為氣、液兩相共存區間,兩相平衡。在兩相平衡區間 ( Ai—Bi)等壓縮小體積的壓力為飽和蒸氣壓力,簡稱蒸氣壓力。據此可將蒸氣壓力定義為在一定溫度條件下氣體可能存在的最大壓力。在一定溫度下,處於蒸氣壓力時氣、液兩相共存。蒸氣壓力的大小取決於溫度,隨著物系溫度升高,等壓縮小體積的Ai—Bi區間段逐漸縮短,直到成為一點,即K點。K為臨界點,其溫度和壓力即為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

烴類混合物的相圖以甲烷-乙烷雙組分混合物的相圖為例加以說明。如圖1-7所示,混合物的臨界壓力大大高於參與混合各組分的臨界壓力,而混合物的臨界溫度則處於混合組分的臨界溫度之間且更趨近於參與混合各組分中最高臨界溫度。可推知,多組分氣體混合物的蒸氣壓力也將大大高於相同溫度下單一組分的蒸氣壓力。

圖1-7 甲烷-乙烷混合物的相圖

圖1-8 多組分烴類物質的相圖

多組分混合烴氣物系相圖與雙組分相圖類似,如圖 1 -8 所示。圖中 K1點為臨界凝析點,K1點的溫度稱為臨界凝析溫度,高於該溫度在物系內就不可能形成液態; 線 5為露點線,代表液體開始析出,溫度繼續降低即形成氣、液兩相共存;線 4 為泡點線,代表氣已達到飽和,開始起泡,有少量氣體分子逸出液體,如果繼續降壓,就可以形成游離氣態,形成氣、液兩相共存; K點為臨界點,K 點是露點線和泡點線的交匯點,為氣、液兩相的內涵變為相同的點,K 點的壓力稱為臨界凝析壓力,高於該壓力物系內便不可能形成純游離氣相。K點左邊(低於K點溫度)高於該點壓力(實際上是高於泡點壓力即泡點線4之上)的1區只存在不飽和的溶解氣;K點右邊(低於臨界凝析溫度K1區間)在高於該點壓力(實際上為露點線之上)的2區為凝析氣。所以說,高於K點壓力(臨界凝析壓力)物系內便不可能形成純游離氣相。故泡點曲線4上方的1區為純液相(代表含有欠飽和溶解氣的油藏區);露點曲線下段K1點右側的3區為純氣相(代表純氣藏區);露點曲線上段(K—K1)之上方的2區為凝析油氣藏區;泡點曲線4和露點曲線5所包圍區內氣、液兩相共存(代表有游離氣頂的油氣藏分布區)。

在地下地層中,當氣層溫度處於K與K1之間,如圖中溫度在82.5℃時,低壓下物系以氣態為主,氣、液兩相平衡,隨壓力上升液相逐漸增多,符合正常凝結的概念(增壓凝結);當壓力增加達到B2後,壓力繼續增加液相(油相)反而減少,待達到B1點則完全氣化(更確切地說是氣、液兩相界線完全消失,成為非氣非油的凝析油氣流體)。這與正常蒸發概念完全相反(增壓蒸發),稱之為逆蒸發現象。反之,從B1到B2點的過程,與正常凝結現象呈反向(減壓凝結),稱之為逆凝結。凝析(油)氣藏的形成就是逆蒸發之相態轉變所致。而氣藏開采時凝析物(油)是由逆凝結而析出。

從上面的敘述可以得出如下概念:等溫壓縮過程的蒸發現象叫做逆蒸發,也可稱之為反溶解。在一定條件下輕液態烴表現出在烴氣介質中被蒸發(溶解)的特性,從而在自然界形成一種含溶解狀態液體的氣體,這種氣體叫做凝析氣,這種氣體的地下聚集就是凝析氣藏。氣體混合物等溫膨脹時形成凝析液的現象叫做逆凝結。在地層條件下包含在氣藏中的氣量與凝析油量之比(m3/m3或m3/t)通常叫凝析油氣比。天然氣藏的凝析油氣比變化一般在(4000~30000)m3/t之間。

(三)溶解性

天然氣能不同程度地溶解於水和油兩類溶劑中,具體數量取決於天然氣和溶劑的成分以及氣體的壓力、溫度。不同成分的氣體其溶解系數有相當大的差別,在常溫常壓下天然氣常見組分在水中的溶解系數如表1-9所示。根據相似相溶原理,烴氣在石油中的溶解度要比水中大許多倍。在標准狀況下甲烷在石油中的溶解系數為0.3,是在水中溶解系數的近10倍。溶解性隨壓力增高溶解度增大,隨溫度升高反而降低。另外,當石油中溶有天然氣時,即可降低石油本身的相對密度、黏度以及表面張力。

表1-9 天然氣常見組分在水中的溶解系數(20℃,101325Pa)

(四)黏度

黏度是指流體分子間相對運動所產生的內摩擦力的大小。天然氣的黏度就是天然氣分子間內部摩擦力的一種量度。天然氣黏度是研究天然氣運移、開發和集輸的一個重要參數。天然氣的黏度很小,在地表常溫常壓下,只有(n×10-2~10-3)mPa·s。遠比水(1mPa·s)和油(1~n×10mPa·s)的黏度低。天然氣黏度與氣體組成、溫度、壓力等因素有關。在接近大氣壓的低壓條件下,壓力對黏度的影響很小(可忽略),黏度隨溫度增加而變大,隨分子量增大而減小;而在較高壓力下,天然氣的黏度隨壓力增加而增大,隨溫度升高而減小,隨分子量增加而增大。此外,天然氣黏度還隨非烴氣體增加而增加。

(五)吸著作用

氣體與固體表面接觸所發生的關系,可以有吸收作用,也可以只有吸附作用,或兼而有之。吸附作用與吸收作用是有區別的,氣體與固體表面接觸並滲入固體物質內部(直至飽和)的現象叫做吸收作用;而氣體被固體吸收的初步過程是氣體分子被固體表面分子所吸引,這一現象叫做吸附作用。由於常常不能確定是吸附作用還是吸收作用,故把氣體(或液體)在固體表面發生的作用籠統稱為吸著作用。

(六)擴散

氣體擴散是自然界常見的一種物理化學現象。按引起擴散的主導因素可分為濃度擴散和溫度擴散。按擴散介質可分為氣體在氣體中擴散(自由擴散)、氣體在液體中擴散和氣體在固體(岩石)中擴散。

濃度擴散是由物質的濃度差而引起,氣體由高濃度處向低濃度方向流動,分子的相互運動趨向於拉平相互接觸的容器內物質的濃度。隨著溫度升高,分子的熱運動加速,擴散加快。

溫度擴散(熱擴散)是由於存在溫度差而產生,熱擴散使輕分子或小分子氣體趨向於在高溫區集中,而重分子或大分子氣體在低溫區聚集。

天然氣的擴散不可小視,擴散可使氣田中的氣大量散失。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擴散甚至可使整個氣藏消失。

(七)熱值

熱能是天然氣主要經濟價值所在。天然氣的熱值與組成天然氣的成分有關,含烴氣比例越高,熱值越高;含非烴氣,特別是含CO2、N2等氣體比例越高,熱值越低。天然氣中主要烴氣成分的熱值如表1-10所列。

從表1-10可見,就烴氣而言,以體積論,含重烴比例越高,特別是含較高碳數烴氣越多,熱值越高;以重量論,相同重量的天然氣則是含甲烷比例越高,熱值越高。

表1-10 天然氣中主要烴類氣體的熱值

*原統計以 Btu/ft3計,經換算成 SI 單位。 ( 據 《美國天然氣工程手冊》,1959)

( 八) 甲烷氣水合物

在自然界的低溫高壓條件下,天然氣 ( 氦、氖、氫除外) 能夠與水結合形成結晶水合物(固體氣),這是天然氣的重要性質,這一性質具有實際意義。

固體氣為密度在(0.88~0.90)g/cm3的固體結晶物質,像雪或冰,通式為M·H2O,式中M為形成水合物的氣體分子。1m3氣體水合物中含0.9m3的水和70~240m3的氣,含氣量的多少取決於氣體的組分。盡管甲烷、乙烷、丙烷、CO2等氣體均可形成氣水合物,但固體氣中的天然氣還是以甲烷占優勢,即常見為甲烷水合物。

甲烷水合物是在冰點附近的特殊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形成的(圖1-9)。其開始出現的條件是:溫度低於0℃,壓力小於2.5MPa;溫度0~20℃,壓力為2.5~25MPa。溫度達21~27℃時,甲烷水合物將被分解。因此,氣水合物主要存在於凍土、極地和深海沉積物分布區。

圖1-9 海水與甲烷形成氣水合物的相圖(據Katz,1959)

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氣和水相互作用形成氣水合物。除甲烷、氮和惰性氣體以外的所有其他氣體,都具有高於某一溫度就不形成氣水合物的臨界溫度。形成氣水合物的條件是必須低溫高壓,在地層條件下,只有在深潛的「永久」凍土帶(厚層冰岩帶)發育區(一般在極地),低溫高壓才能得以兼備。在現代沉積物中,前蘇聯科學家發現,海洋底下是天然氣水合物形成的最佳場所,海洋總面積的90%具有形成氣水合物的溫壓條件。

④ 天然氣的物理性質

天然氣是多種烴類和非烴的氣態混合物。在常溫常壓下以氣態存在的烴類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異丁烷及新戊烷;非烴類有氫、氮、二氧化碳、硫化氫和惰性氣體。在地下高溫高壓下,C5-C7烷烴和部分環烷烴、芳烴及有機硫化物也可以呈氣態存在。
天然氣的物理性質是多方面的,在此主要涉及與天然氣地質學相關的物理性質。

⑤ 天然氣的主要物理特性有哪些

天然氣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氣體,包括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種自然過程形成的氣體。 天然氣的主要物理特性: 天然氣是存在於地下岩石儲集層中以烴為主體的混合氣體的統稱,比重約0.65,比空氣輕,具有無色、無味之特性。

⑥ 天然氣的性質

天然氣的性質:是存在於地下岩石儲集層中以烴為主體的混合氣體的統稱,比重約0.65,比空氣輕,具有無色、無味、無毒之特性。

一、天然氣主要成分烷烴,其中甲烷占絕大多數,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有硫化氫、二氧化碳、氮和水氣和少量一氧化碳及微量的稀有氣體,如氦和氬等。天然氣在送到最終用戶之前,為助於泄漏檢測,還要用硫醇、四氫噻吩等來給天然氣添加氣味。

二、天然氣不溶於水,密度為0.7174kg/Nm3,相對密度(水)為0.45(液化)燃點(℃)為650,爆炸極限(V%)為5-15。在標准狀況下,甲烷至丁烷以氣體狀態存在,戊烷以上為液體。甲烷是最短和最輕的烴分子。

拓展資料

1.天然氣是較為安全的燃氣之一,它不含一氧化碳,也比空氣輕,一旦泄漏,立即會向上擴散,不易積聚形成爆炸性氣體,安全性較其他燃體而言相對較高。

2.採用天然氣作為能源,可減少煤和石油的用量,因而大大改善環境污染問題;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能減少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量近100%,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並有助於減少酸雨形成,舒緩地球溫室效應,從根本上改善環境質量。

3.天然氣作為汽車燃料,具有單位熱值高、排氣污染小、供應可靠、價格低等優點,已成為世界車用清潔燃料的發展方向,而天然氣汽車則已成為發展最快、使用量最多的新能源汽車。

網路——天然氣

⑦ 天然氣的理化性質

天然氣由哪些化學成分組成?
天然氣中甲烷(CH4)佔80%以上,其次為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和戊烷(C5H12),庚烷以上烷烴極少。非烴氣體有二氧化碳(CO2)、硫化氫(H2S)、一氧化碳(CO)、氮氣(N2)、氦氣(He)、氬氣(Ar)等。

甲烷的主要物理性質是什麼?
甲烷是天然氣最主要的組分,它是無色、無臭、無味、無毒性的氣體,比空氣輕,微溶於水。甲烷是可燃氣體,具有爆炸性。

甲烷的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分別是多少?
甲烷的臨界溫度是-82.1℃,臨界壓力是4640kPa(絕對壓力)。

天然氣有哪些主要物理特性?
經過處理的天然氣具有無色、無味、無毒、密度比空氣小等主要物理特性,未處理的天然氣可有汽油味,有時有硫化氫味(俗稱臭雞蛋味)。

天然氣有哪些主要化學特性?
經過處理的天然氣具有無腐蝕性、易燃易爆等主要化學特性,未處理的天然氣可有腐蝕性

⑧ 天然氣的物理性質

天然氣的物理性質是多方面的,在此主要涉及與天然氣地質學相關的物理性質。天然氣一般無色,可有汽油味和硫化氫味,可燃燒。由於化學組成變化大,因而物理性質變化也大。

(一)密度和相對密度

天然氣的密度定義為單位體積氣體的質量。在標准狀況(105Pa,15.55℃)下,天然氣中主要烴類成分的密度為0.6773g/cm3(甲烷)~3.0454g/cm3(戊烷)。天然氣混合物的密度一般為0.7~0.75g/cm3,其中石油伴生氣特別是油溶氣的密度最高可達1.5g/cm3甚至更大些。天然氣的密度隨重烴含量尤其是高碳數的重烴氣含量增加而增大,亦隨CO2和H2S的含量增加而增大。

天然氣的相對密度是指在相同溫度、壓力條件下天然氣密度與空氣密度的比值,或者說在相同溫度、壓力下同體積天然氣與空氣質量之比。天然氣烴類主要成分的相對密度為0.5539(甲烷)~2.4911(戊烷),天然氣混合物一般在0.56~1.0之間。天然氣的相對密度一般與相對分子質量成正比。由於「濕氣」含重烴氣較多,因此,「濕氣」的相對密度大於「干氣」。

天然氣在地下的密度隨溫度的增加而減小,隨壓力的增加而加大。但鑒於天然氣的壓縮性極強,在氣藏中,天然氣的體積可縮小至地表體積的1/200~1/300,壓力效應遠大於溫度效應,因此地下天然氣的密度遠大於地表溫壓下的密度,一般可達150~250g/cm3;凝析氣的密度最大可達225~450g/cm3

(二)黏度

天然氣的黏度與其化學組成及所處環境有關。一般天然氣的黏度在0℃時為0.31×10-3mPa·s,20℃時為12×10-3mPa·s。天然氣的黏度,一般隨相對分子質量增加而減小,隨溫度和壓力增高而增大。這是由於分子間的距離不能增加,而溫度升高後會使氣體分子運動加速,增加分子間碰撞的次數,導致黏度加大。此外,天然氣黏度還隨非烴氣體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天然氣黏度是研究天然氣運移、開發和集輸的一個重要參數。

圖2-14 丙烷的p-V-T關系曲線

(三)臨界溫度和壓力

臨界溫度是指氣相純物質能維持液相的最高溫度。高於臨界溫度時,無論壓力有多大,都不能使氣態物質凝為液態。在臨界溫度時,氣態物質液化所需的最低壓力稱臨界壓力。甲烷的臨界溫度為-82.4℃,因此,地下甲烷除溶於石油和水中的之外,呈氣態存在。

在地下較高溫度(即物系的臨界溫度和最高凝結溫度之間)的特定條件下,隨壓力增加液態烴可以轉變為氣態。這種相態的轉化稱之為逆蒸發,是凝析氣藏形成的基本原因。為了較清楚地闡明這一問題,必須首先分析單一烴類化合物的物系壓力、體積和溫度的關系曲線。

在丙烷的p-V-T關系曲線圖(圖2-14)中,當物系在71.1℃時,p-V關系曲線表明,氣態丙烷的體積隨壓力增加而縮小,直到B點為止;過B點後,即使壓力增加到極大,體積變化甚微。隨著物系溫度的上升,等壓縮小體積的A'—B'線段逐漸縮短,直到成為一點,即K點。A點為開始液化點,A'B'為氣液兩相並存,保持平衡狀態,B點為完全液化點。在兩相平衡時,等壓縮小體積的壓力為飽和蒸汽壓,其大小取決於溫度。K點為臨界點,該點的溫度和壓力稱為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丙烷的臨界溫度為96.8℃,臨界壓力為43.4×105Pa。當溫度超過臨界溫度,即使壓力很大,也不能使氣體液化,也就不存在等壓的兩相平衡狀態。

討論多組分烴類物系的相平衡狀態圖(圖2-15),能使我們充分認識地下凝析油氣藏形成過程。

圖中K點為臨界點,代表泡點曲線和露點曲線交匯點。K1點為臨界凝結溫度點,代表氣液兩相並存時的最高溫度。泡點曲線4(即液相開始有氣體析出的點線)上方1區為純液相(即含有欠飽和溶解氣的油藏區);5曲線為露點曲線(即氣相開始有液體凝潔的點線),K1外側的3區為純氣相(純氣藏)區;K—K1上方的2區為凝析油氣藏區;泡點曲線4和露點曲線5包圍區為氣、液兩相平衡區,既有氣相又有液相,為有游離氣頂的油氣藏分布區。

在油層埋藏較淺,地層溫度低於臨界溫度時,物系相態的變化符合正常的凝結和蒸發的概念。例如,25℃時隨壓力增加,物系中凝析的液體逐漸增多,當壓力達到18MPa時(C1點),完全被液化。

當埋藏深度增大,地層溫度介於臨界溫度和臨界凝結溫度之間,如82.5℃時,低壓下物系以氣態為主,氣液兩相平衡,隨壓力上升液相逐漸增多,符合正常凝結的概念。但當壓力達到15.5MPa(B2點)後,隨壓力增大,液相反而減少,氣相則增加到達B1點完全氣化。這與正常蒸發概念完全相反,稱之為逆蒸發。反之,從B1到B2點的凝結,稱為逆凝結,凝析氣藏的形成,就是逆蒸發的相態轉變的結果。

圖2-15 多組分烴類物系的相圖

(四)溶解性

天然氣溶於石油和水。在相同條件下,天然氣在石油中的溶解度遠遠大於在水中的溶解度,例如甲烷在石油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10倍。天然氣中重烴增多,或者石油中的輕餾分較多時,都可增加天然氣在石油中的溶解度。另外,降低溫度或增大壓力,也可得到同樣效果。在石油中溶有天然氣時,可以降低石油的相對密度、黏度及表面張力。

(五)熱值

單位體積(或單位質量)的天然氣燃燒時所發出的熱量,稱為熱值,單位為kJ/m3或kJ/kg,也可用kcal/m3 。天然氣的熱值變化很大,氫可達142256kJ/m3,而甲烷為37112kJ/m3。天然氣中濕氣的熱值較高,可達83680kJ/m3。而煤和石油的熱值分別為16736kJ/m3及41840kJ/m3

⑨ 天然氣的物理性質是什麼

天然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當天然氣中混有硫化氫時,就會出現強烈的刺鼻臭味。
● 密度
天然氣密度是指1立方米天然氣在0℃及101325帕(1個大氣壓)條件下的質量。密度單位為千克/米3。天然氣是多組分的混合物,各組分的密度也不相同。在地面標准狀態下,天然氣混合物的密度一般為0.7~0.75千克/米3,隨重烴含量增多密度增大。某些油田伴生氣,其密度可達1.5千克/米3。密度隨壓力增高而增大,隨溫度增高而變小。
天然氣的相對密度是指在標准狀況下,單位體積天然氣的質量與同體積空氣質量的比。
● 黏度
黏度是指氣體分子內部質點運移的摩擦阻力,是研究氣體的運移、開采和集輸條件的重要參數,常用動力黏度(絕對黏度)表示,單位採用毫帕秒。也可用運動黏度,即動力黏度與密度的比值,單位以米2/秒錶示。黏度大小與其化學組成及所處環境有關。天然氣的黏度一般隨相對分子質量增加而減小,隨溫度和壓力增高而增大。這是由於分子間的距離不能增加,而溫度升高後會使氣體分子運動加速,增加分子間碰撞的次數,導致黏度加大。
● 壓縮性和溶解性
天然氣是可壓縮的。同體積的天然氣,在地面與地下密度不同,質量也不同。天然氣具有溶於水和石油這兩類不同液體的能力,但易於與石油互溶而與水則不易互溶。

閱讀全文

與天然氣有哪些物理性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