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學習高一物理
如何學習高一物理?我個人覺得學習物理一定要重視物理情景的再現。學生覺得物理難,難就難在物理過程沒有分析清楚,在頭腦里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比如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我們要對它進行受力分析,各個力的大小、方向,合力與分力的關系都要弄明白,遇到動態平衡的問題就要在頭腦里建立一個動態的平衡模型,一個力的變化如何影響其他力的變化要心中有數;比如運動的物體,需要我們把它運動的速度、方向、位移、加速度等了解清楚,力對其運動狀態有什麼樣的影響,物體的其他性質如動量,動能、勢能等如何變化,這些都要在做題前分析清楚。只有真正理解好具體的物理情景後,才能分析找出解題的方法。
懂得了這些運用起來,就是做題的時候最好畫圖,把所有已知和未知的關系圖清楚的畫出來分析,然後再把公式一個個對應地套進去,自然就解題了。
上面是我在一個物理學習資源平台上看到總結出來的物理學習要點,你也可以用網路搜一下VCM模擬實驗,我覺得上面的理化實驗專題和物理習題做得很有特色,也許對你有幫助。
『貳』 怎樣給高一新生上好高中物理第一課
必須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讓學生愛上物理
『叄』 如何上好高中物理第一課
高中物理怎麼樣?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
現在還有很多的小夥伴,都說對於高中物理這是難度比較大的學科,這就讓物理成了很多的高中生成了心裡的一種痛處,其實吧學習高中物理也是很簡單的,只要你掌握好思路,培養好自己的學習習慣,讓自己喜歡上這個學科,其實這還是比較簡單的.
高中物理試卷
讀好每一本教材,看好每一個單元,學會每一個小題,對於高中物理每一個練習都有關鍵的洞察力以及他的解決辦法,可能他們所用的知識都是一樣的,只要你記住一個定理就可以做很多類似的題.
『肆』 高一物理必修2第一課是什麼
看你學的是哪個版本,一般分兩個,人教版的第一課是第五章曲線運動的第一節曲線運動;教科版的是第一章拋體運動的第一節曲線運動!如果有你是其他版本可以再追問!
『伍』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大家的 高一物理 學的怎麼樣了?物理必修一里的知識點難的並不是十分的多,但是卻是高中物理的基礎。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 總結 有哪些?一起來看看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歡迎查閱!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
章力
定義: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點:
(1)力具有物質性: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存在。
說明:①對某一物體而言,可能有一個或多個施力物體。
②並非先有施力物體,後有受力物體
(2)力具有相互性:一個力總是關聯著兩個物體,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說明:①相互作用的物體可以直接接觸,也可以不接觸。
②力的大小用測力計測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
(5)力的種類:
①根據力的性質命名: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核力等。
②根據效果命名:如壓力、拉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復力等。
說明:根據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稱的力,性質可以相同;同一名稱的力,性質可以不同。
重力
定義:由於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
說明:①地球附近的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④在兩極時重力等於物體所受的萬有引力,在 其它 位置時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說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體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緯度越高,同一物體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體在兩極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個物體的重力不受運動狀態的影響,與是否還受其它力也無關系。
③在處理物理問題時,一般認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變。
(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即垂直於水平面)
說明:①在兩極與在赤道上的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響,與運動狀態也沒有關系。
(3)重心: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
重心的確定:①質量分布均勻。物體的重心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形狀規則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就在幾何中心上。
②質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的重心與物體的形狀、質量分布有關。
③薄板形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說明:①物體的重心可在物體上,也可在物體外。
②重心的位置與物體所處的位置及放置狀態和運動狀態無關。
③引入重心概念後,研究具體物體時,就可以把整個物體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於重心的一個力來表示,於是原來的物體就可以用一個有質量的點來代替。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ΔS為相鄰連續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註:(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
2)自由落體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4、推論Vt^2=2gh
註:(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度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註:(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質點的運動(2)——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豎直方向位移(Sy)=gt^2/2
5、運動時間t=(2S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Sy/Sx=gt/2Vo
註:(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S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5)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R=m(2π/T)^2_R
5、周期與頻率T=1/f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
周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註:(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體半徑(m)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h)^2=m_4π^2(R+h)/T^2h≈3、6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註:(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心=F萬。(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四、機械能
1、功
(1)做功的兩個條件: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物體在里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標量功的單位:焦耳(J)
1J=1N_m
當0<=a<派/2w>0F做正功F是動力
當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
當派/2<=a<派W<0F做負功F是阻力
(3)總功的求法:
W總=W1+W2+W3……Wn
W總=F合Scosa
2、功率
(1)定義:功跟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的比值。
P=W/t功率是標量功率單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個表達式:P=Fvcosa
當F與v方向相同時,P=Fv。(此時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時功率
1)平均功率:當v為平均速度時
2)瞬時功率:當v為t時刻的瞬時速度
(3)額定功率:指機器正常工作時最大輸出功率
實際功率:指機器在實際工作中的輸出功率
正常工作時:實際功率≤額定功率
(4)機車運動問題(前提:阻力f恆定)
P=FvF=ma+f(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汽車啟動有兩種模式
1)汽車以恆定功率啟動(a在減小,一直到0)
P恆定v在增加F在減小尤F=ma+f
當F減小=f時v此時有最大值
2)汽車以恆定加速度前進(a開始恆定,在逐漸減小到0)
a恆定F不變(F=ma+f)V在增加P實逐漸增加最大
此時的P為額定功率即P一定
P恆定v在增加F在減小尤F=ma+f
當F減小=f時v此時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關系: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
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區別:能是物體運動狀態決定的物理量,即過程量
功是物體狀態變化過程有關的物理量,即狀態量
這是功和能的根本區別。
4、動能。動能定理
(1)動能定義: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達式Ek=1/2mv^2能是標量也是過程量
單位:焦耳(J)1kg_m^2/s^2=1J
(2)動能定理內容:合外力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
表達式W合=ΔEk=1/2mv^2-1/2mv0^2
適用范圍:恆力做功,變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達式Ep=mgh是標量單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的關系
W重=-ΔEp
重力勢能的變化由重力做功來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點:只和初末位置有關,跟物體運動路徑無關
重力勢能是相對性的,和參考平面有關,一般以地面為參考平面
重力勢能的變化是絕對的,和參考平面無關
(4)彈性勢能:物體由於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彈性勢能存在於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中,跟形變的大小有關
彈性勢能的變化由彈力做功來量度
6、機械能守恆定律
(1)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總稱
總機械能:E=Ek+Ep是標量也具有相對性
機械能的變化,等於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機械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2)機械能守恆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
發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保持不變
表達式:Ek1+Ep1=Ek2+Ep2成立條件:只有重力做功
高中物理必修一所有知識點公式
勻變速直線運動
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2=V平t= Vt/2t
3.有用推論Vt?-Vo?=2as
4.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5.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6.中間位置速度Vs/2=√[(Vo?+Vt?)/2]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註:(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
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力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最大靜摩擦力)
注:(1)勁度系數k由彈簧自身決定;
(2)摩擦因數μ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積大小無關,由接觸面材料特性與表面狀況等決定; (3)其它相關內容:靜摩擦力(大小、方向);
2)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餘弦定理) F1⊥F2時: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註:(1)力(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替代關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圖法求解,此時要選擇標度,嚴格作圖;
(4)F1與F2的值一定時,F1與F2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化簡為代數運算。
動力學(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 {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於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於宏觀物體,不適用於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於微觀粒子 注: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或者是勻速轉動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相關 文章 :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梳理
★ 高一物理必修1知識點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筆記
★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及知識點總結
★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點知識(必背)
★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識點
★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識點總結2020
★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識點總結梳理
『陸』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勻變速直線運動
1、定義: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都相等的直線運動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律
(1)任意兩個連續相等的時間T內的位移之差為恆量
(2)某段時間內時間中點瞬時速度等於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4、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2)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中的幾個重要結論
①1T末,2T末,3T末……瞬時速度之比為:
v1∶v2∶v3∶……∶vn=1∶2∶3∶……∶n
②1T內,2T內,3T內……位移之比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個T內,第二個T內,第三個T內……第n個T內的位移之比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過連續相等的位移所用時間之比為:
易錯現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負。
2、紙帶的處理,是這部分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易錯問題。
3、濫用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特殊公式。
一、曲線運動
(1)曲線運動的條件: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曲線運動的特點:在曲線運動中,運動質點在某一點的瞬時速度方向,就是通過這一點的曲線的切線方向。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這是因為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不斷變化的。做曲線運動的質點,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線運動物體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線上,且一定指向曲線的凹側。
二、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深刻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物體的實際運動往往是由幾個獨立的分運動合成的,由已知的分運動求跟它們等效的合運動叫做運動的合成;由已知的合運動求跟它等效的分運動叫做運動的分解。
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基本關系:
1分運動的獨立性;
2運動的等效性(合運動和分運動是等效替代關系,不能並存);
3運動的`等時性;
4運動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互成角度的兩個分運動的合運動的判斷
合運動的情況取決於兩分運動的速度的合速度與兩分運動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兩者是否在同一直線上,在同一直線上作直線運動,不在同一直線上將作曲線運動。
①兩個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仍然是勻速直線運動。
②一個勻速直線運動和一個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是曲線運動。
③兩個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仍然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④兩個初速度不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可能是直線運動也可能是曲線運動。當兩個分運動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與這兩個分運動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時,合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否則是曲線運動。
2、怎樣確定合運動和分運動
①合運動一定是物體的實際運動
②如果選擇運動的物體作為參照物,則參照物的運動和物體相對參照物的運動是分運動,物體相對地面的運動是合運動。
③進行運動的分解時,在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前提下,類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實際效果進行分解。
3、繩端速度的分解
此類有繩索的問題,對速度分解通常有兩個原則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體運動的實際速度②沿繩方向一個分量,另一個分量垂直於繩。(效果:沿繩方向的收縮速度,垂直於繩方向的轉動速度)
4、小船渡河問題
(1)L、Vc一定時,t隨sinθ增大而減小;當θ=900時,sinθ=1,所以,當船頭與河岸垂直時,渡河時間最短,
(2)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寬度。為了使渡河位移等於L,必須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與河岸垂直。這是船頭應指向河的上游,並與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據三角函數關系有:Vccosθ─Vs=0.
所以θ=arccosVs/Vc,因為0≤cosθ≤1,所以只有在Vc>Vs時,船才有可能垂直於河岸橫渡。
(3)如果水流速度大於船上在靜水中的航行速度,則不論船的航向如何,總是被水沖向下游。怎樣才能使漂下的距離最短呢?設船頭Vc與河岸成θ角,合速度V與河岸成α角。可以看出:α角越大,船漂下的距離x越短,那麼,在什麼條件下α角呢?以Vs的矢尖為圓心,以Vc為半徑畫圓,當V與圓相切時,α角,根據cosθ=Vc/Vs,船頭與河岸的夾角應為:θ=arccosVc/Vs.
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於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量值—初態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數(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第六節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
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和。
1、力: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據不同,可以把力分為
①按性質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變;②改變運動狀態.
2、重力:
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叫物體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質量分布和形狀有關。質量均勻分布,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處。薄板類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注意: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提供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的向心力,在兩極處重力等於萬有引力.由於重力遠大於向心力,一般情況下近似認為重力等於萬有引力.
3、彈力:
(1)內容:發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且使其發生形變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條件:①接觸;②形變。但物體的形變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3)彈力的方向和產生彈力的那個形變方向相反。(平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接觸面;曲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過研究點的曲面的切面;點面接觸處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面、繩子產生的彈力的方向沿繩子所在的直線。)
(4)大小:
①彈簧的彈力大小由F=kx計算,
②一般情況彈力的大小與物體同時所受的其他力及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應結合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接觸面粗糙、有彈力作用、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還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說明:a、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於G;也可以等於G;也可以小於G
b、為滑動摩擦系數,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
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
②靜摩擦: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
大小范圍0
(fm為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
靜摩擦力的具體數值可用以下方法來計算:一是根據平衡條件,二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後通過受力分析確定.
(4)注意事項:
a、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還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易錯現象:
1.不會確定系統的重心位置
2.沒有掌握彈力、摩擦力有無的判定方法
3.靜摩擦力方向的確定錯誤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 (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 –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相鄰連續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時間(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註:(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
2) 自由落體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度直線運動規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 豎直上拋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論Vt^2 –Vo^2=-2gS 4.上升高度Hm=Vo^2/2g (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一、基本關系式
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推論
1、vt/2=v=(v0+v)/2
2、vx/2=
3、△x=at2{xm-xn=(m-n)at2}
4、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
應用基本關系式和推論時注意:
(1)、確定研究對象在哪個運動過程,並根據題意畫出示意圖.
(2)、求解運動學問題時一般都有多種解法,並探求最佳解法.
三、兩種運動特例
(1)、自由落體運動:v0=0a=gv=gth=1/2gt2v2=2gh
(2)、豎直上拋運動;v0=0a=-g
四、關於追及與相遇問題
1、尋找三個關系:時間關系,速度關系,位移關系.兩物體速度相等是兩物體有最大或最小距離的臨界條件.
2、處理方法:物理法,數學法,圖象法.
五、理解伽俐略科學研究過程的基本要素.
追及和相遇問題
1.追及、相遇的特徵:
追及的主要條件是:
兩個物體在追趕過程中處在同一位置。兩物體恰能相遇的臨界條件是兩物體處在同一位置時,兩物體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問題的思路:
(1)根據對兩物體的運動過程分析,畫出物體運動示意圖。
(2)根據兩物體的運動性質,分別列出兩個物體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將兩物體的運動時間的關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運動示意圖找出兩物體位移間的關聯方程。
(4)聯立方程求解。
3.分析追及、相遇問題時應注意的問題:
(1)抓住一個條件:是兩物體的速度滿足的臨界條件。如兩物體距離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兩個關系:是時間關系和位移關系。
(2)若被追趕的物體做勻減速運動,注意在追上前,該物體是否已經停止運動。
4.解決追及、相遇問題的方法:
(1)數學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數求極值的方法求解。
(2)物理方法:即通過對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的分析,找到臨界狀態和臨界條件,然後列出方程求解。
紙帶問題
1.判斷物體的運動性質:
(1)根據勻速直線運動特點x=vt,若紙帶上各相鄰的點的間隔相等,則可判斷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2)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x=aT?,若所打的紙帶上在任意兩個相鄰且相等的時間內物體的位移之差相等,則說明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2.加速度
(1)逐差法:a=[(x6+x5+x4)-(x3+x2+x1)]/9T?
(2)v—t圖象法: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於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的推論,求出各點的瞬時速度,建立直角坐標系(v—t圖象),然後進行描點連線,求出圖線的斜率k=a。
如何學好高一物理知識
一定要將書上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先弄明白
一定要多思考,不一定要使用題海戰術,但一定要勤於思考,物理對邏輯思維要求較高,多思考可以逐漸訓練邏輯思維能力
二級結論以及模型,建議少記,如果記憶,一定要牢記對應的條件,不過更建議一切從基礎出發去分析,這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最好方法。
如果你比較努力,很多基礎的知識點記憶的要比較好,但是解題沒有思路,成績提不上來,我們可以多溝通一下,找出原因,予以解決。
『柒』 高一上冊物理知識點歸納
一、質點的運動
(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ΔS為相鄰連續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註:(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
2)自由落體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4、推論Vt^2=2gh
註:(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度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註:(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質點的運動(2)——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豎直方向位移(Sy)=gt^2/2
5、運動時間t=(2S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Sy/Sx=gt/2Vo
註:(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
(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S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
(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
(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
(5)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與頻率T=1/f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
周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註:(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體半徑(m)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h)^2=m-4π^2(R+h)/T^2h≈3、6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註:(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心=F萬。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
(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四、機械能
1、功
(1)做功的兩個條件: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物體在里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標量功的單位:焦耳(J)
1J=1N-m
當00F做正功F是動力
當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
當派/2<=a派W<0F做負功F是阻力
(3)總功的求法:
W總=W1+W2+W3……Wn
W總=F合Scosa
2、功率
(1)定義:功跟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的比值。
P=W/t功率是標量功率單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個表達式:P=Fvcosa
當F與v方向相同時,P=Fv。(此時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時功率
1)平均功率:當v為平均速度時
2)瞬時功率:當v為t時刻的瞬時速度
(3)額定功率:指機器正常工作時最大輸出功率
實際功率:指機器在實際工作中的輸出功率
正常工作時:實際功率≤額定功率
(4)機車運動問題(前提:阻力f恆定)
P=FvF=ma+f(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汽車啟動有兩種模式
1)汽車以恆定功率啟動(a在減小,一直到0)
P恆定v在增加F在減小尤F=ma+f
當F減小=f時v此時有最大值
2)汽車以恆定加速度前進(a開始恆定,在逐漸減小到0)
a恆定F不變(F=ma+f)V在增加P實逐漸增加最大
此時的P為額定功率即P一定
P恆定v在增加F在減小尤F=ma+f
當F減小=f時v此時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關系: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
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區別:能是物體運動狀態決定的物理量,即過程量
功是物體狀態變化過程有關的物理量,即狀態量
這是功和能的根本區別。
4、動能。動能定理
(1)動能定義: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達式Ek=1/2mv^2能是標量也是過程量
單位:焦耳(J)1kg-m^2/s^2=1J
(2)動能定理內容:合外力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
表達式W合=ΔEk=1/2mv^2-1/2mv0^2
適用范圍:恆力做功,變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達式Ep=mgh是標量單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的關系
W重=-ΔEp
重力勢能的變化由重力做功來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點:只和初末位置有關,跟物體運動路徑無關
重力勢能是相對性的,和參考平面有關,一般以地面為參考平面
重力勢能的變化是絕對的,和參考平面無關
(4)彈性勢能:物體由於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彈性勢能存在於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中,跟形變的大小有關
彈性勢能的變化由彈力做功來量度
6、機械能守恆定律
(1)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總稱
總機械能:E=Ek+Ep是標量也具有相對性
機械能的變化,等於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機械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2)機械能守恆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
發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保持不變
表達式:Ek1+Ep1=Ek2+Ep2成立條件:只有重力做功
1、定義:把某個特定的物體在某個特定的物理環境中所受到的力一個不漏,一個不重地找出來,並畫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圖。對物體進行正確地受力分析,是解決好力學問題的關鍵。
2、相對合理的順序:先找場力(電場力、磁場力、重力),再找接觸力(彈力、摩擦力),最後分析其它力。
3、為了在受力分析時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況下按下面的步驟進行:
(1)確定研究對象—可以是某個物體也可以是整體。
(2)按順序畫力
①.先畫重力:作用點畫在物體的重心,方向豎直向下。
②.次畫已知力
③.再畫接觸力—(彈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對象跟周圍其他物體有幾個接觸點(面),先對某個接觸點(面)分析,若有擠壓,則畫出彈力,若還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則再畫出摩擦力。分析完一個接觸點(面)後,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觸點(面)。
④.再畫其他場力:看是否有電、磁場力作用,如有則畫出。
第一章 力
知識要點:
1、本專題知識點及基本技能要求
(1)力的本質
(2)重力、物體的重心
(3)彈力、胡克定律
(4)摩擦力
(5)物體受力情況分析
1、力的本質:(參看例1、2、3)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脫離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對應一個力,有受力物體同時有施力物體。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是無中生有。(例如:脫離槍筒的子彈所謂向前的沖力,沿光滑平面勻速向前運動的小球受到的向前運動的`力等)
(2)力作用的相互性決定了力總是成對出現:
※甲乙兩物體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時,甲給乙一個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它們總是同種性質的力。(例如:圖中N與N 均屬彈力,均屬靜摩擦力)
(3)力使物體發生形變,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變)使物體獲得加速度。
※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合外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產生運動的原因。對於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結合上定律就更明確了。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標量只有大小。
力的作用效果決定於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要素)。大小和方向有一個不確定作用效果就無法確定,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5)常見的力:根據性質命名的力有重力、彈力、摩擦力;根據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動力等。
2、重力,物體的重心(參看練習題)
(1)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力;
(2)重力的大小:G=mg,同一物體質量一定,隨著所處地理位置的變化,重力加速度的變化略有變化。從赤道到兩極G?大(變化千分之一),在極地G最大,等於地球與物體間的萬有引力;隨著高度的變化G?小(變化萬分之一)。
『捌』 如何上好高一下物理新教材教學課件
想要上好高一下物理新教材教學課件可以從以下幾個點來。
一、把握「導學案」的度。所謂導學案是教師編制的用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案。它以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為目的,按照由易到難,由表及裡,由特殊到一般,有目的有層次的開展教學活動。
(一)優化設計預習提綱;預習提綱的好壞直接關繫到課堂教學質量優劣。一個良好的預習提綱不僅能夠讓學生自主的探索知識,而且能幫助教師形成清晰的教學思路。(二)注重探究性實驗教學,注重培養創新動手能力;(三)抓住物理教學本質,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注重實驗教學。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教學必須以實驗為基礎。對教師而言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開展實驗教學是構建高效課堂,實現創新教學的重要途徑。
(一)教師必須完善自身;通過調查發現,當今教師隊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師動手能力很差,其自身的實驗探究能力亟待加強。(二)重視探究性實驗;物理實驗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如果只是按照教科書上的內容完成實驗操作而沒有讓學生通過自我探索深入實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自主學習」已經成為一個萬眾矚目的焦點。所謂「自主學習」是指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的學習方式。
『玖』 高一物理應該怎麼學
物理的學習方法有:了解高中物理的知識點、課上認真聽講、全面記錄好筆記、一定要學會分析總結錯誤、做好及時的復習等。
了解高中物理的知識點
物理知識包括運動學【勻變速直線,曲線運動】,相互作用力,牛頓運動定律,萬有引力,機械能,電場,磁場,分子,動量守恆定律,近代物理學史。
一定要掌握各個知識點概念
可以自己根據書本或者教輔總結知識點,特別要搞懂它的性質【通過圖像,事例,題目理解,而不能死記硬背】
課上認真聽講,積極思維,做好適當的記錄
課上認真聽講,要做到明白教師講課的重點,聽課也要有節奏,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積極思維。
做好適當的記錄是指記下關鍵的地方、自己有疑問的地方、典型的例子及解答的關鍵。一般內容用本子記錄,對一些概念的補充說明可以直接記在書本上。
必須全面記錄好筆記
筆記上要把所有知識全面記錄下來,課堂上記錄重點,課下加以補充。由於高中物理需要補充的知識太多,把筆記記錄在課本上的做法非常不可取,一個原因是需要記錄知識太多而課本空白區域面積太小,再一個原因是如果記錄在課本上會導致課本亂七八糟,既影響記憶效果,又影響心情。
一定要學會分析總結錯誤並把自己所犯錯誤放大
平時對每一次的練習、考試中的任何錯誤都不能輕易放過。平時千萬不要積累錯誤,高中物理知識太多,每天學習任務繁重,今天積累幾個明天積累幾個,到最後就會積重難返!另外一定要學會分析錯誤原因、學會歸納、歸類、舉一反三、一題多解、多題歸一!
做好及時的復習
上完課的當天,必須做好當天的復習。復習的有效方法不只是一遍遍地看書和筆記,而最好是採取回憶式的復習:先把書、筆記合起來回憶上課時老師講的內容,例如:分析問題的思路、方法等(也可邊想邊在草稿本上寫一寫)盡量想得完整些。
然後打開書和筆記本,對照一下還有哪些沒記清的,把它補起來,就使得當天上課內容鞏固下來了,同時也就檢查了當天課堂聽課的效果如何,也為改進聽課方法及提高聽課效果提出必要的改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