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土的物理指標有哪些
常用的土的物理性質指標主要有:顆粒組成、比重(Gs)、濕密度(ρ)、干密度(ρd)、含水率(ω)、界限含水率(塑限含水率ωP、液限含水率ωL)、孔隙率n、有效孔隙率ne、飽和度Sr、不均勻系數Cu等。這些均為堤防安全復核計算和除險加固設計時可能用到的資料。
Ⅱ 土的生成與物理力學特性
土的物理性質包括土粒密度、土的密度、含水性及孔隙性等,以及由此延伸出的細粒土的稠度和可塑性,一般土的脹縮性、崩解性、毛細性級透水性。
就像一開始提到的,土的物理性質直接受到其礦物成分的影響,包括原生礦物及次生礦物,原生礦物成分中含有石英、長石、角閃石、雲母等,因此其物理力學性質較為穩定,但顆粒粗大,為卵石、砂礫、粉粒的主要組成成分,性質堅硬。而次生礦物又分為可溶礦物和不可溶礦物,可溶礦物含有鹵化物、硫酸鹽、碳酸鹽等,經結晶沉澱,填充於土粒空隙中,構成不穩定膠結物;不可溶礦物常見的有游離氧化物和粘土礦物,這些成分組成的土顆粒,大都細小,並且有一定的親水性,膠結能力十分強。
礦物成分影響土顆粒成分及大小,進而影響土的透水性、膠結性並對土的結構和構造起相當的影響作用。比如土的膨脹性,對於土吸水膨脹、失水收縮的性質,最普遍的看法是粘粒與土中水作用後,由於雙電層的形成使擴散層或若結合水的厚度發生變化;或由於某些親水性較強的粘土礦物層間結合水的吸入或析出有關。而土的毛細性,則同時受內外因的作用而形成,主要受以土的粒度成分、礦物成分、水溶液的化學成分、土的結構為主的內因和以氣溫、蒸發等因素為主的外因有關。
至於土粒密度、土的密度、含水性及孔隙性等物理性質,主要受礦物成分礦物密度級配土顆粒排列的疏密程度決定。
Ⅲ 土壤的基本性質是什麼
土壤的性質可大致分為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生物性質。土壤的物理性質主要指土壤的形態特徵,其中有剖面構造,土壤顏色,質地,結構,土壤結持性,干濕度,孔隙狀況,新生體和侵入體等。土壤的化學性質主要是土壤的物質組成,土壤由固相,也相,氣相三相物質組成。按容積計,典型土壤中礦物物質和有機質(二者為固相)分別佔38%和12%,液相和氣相物質佔50%。簡單來說就是土壤的含有不同種和量的礦物質,有機質及水分,空氣。生物性質是指土壤中含有巨大數量的微生物群體,能把進入土壤的動植物殘體礦物化和腐殖質化。
Ⅳ 地基土的物理性質和工程分類情況
(一)土的物理、力學性質
土的物理性質
土的物理性質是表明物理狀態的一些性質;它反映的是土的輕重、干濕和松密。
2.土的力學性質
土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現的性質,稱土的力學性質。它主要包括土在穩定荷載(靜荷載)作用下的土的滲透性和壓縮性以及抗剪性,黏性土的動力壓實性以及流變性。
(1)土的滲透性
土的滲透性在水力坡度(水壓差)的作用下,水穿過土體的能力。水在土中的滲流有時會使土體發生變形或破壞,這種現象稱滲透變形,它包括流土和管涌兩大基本類型。
土的基本物理指標
Ⅳ 什麼是土的物理性質
解答:
散體性:土顆粒之間無粘結或弱粘結,存在大量孔隙,可以透水、透氣。
自然變異性:土是在自然界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演化形成的多礦物組合體,性質復雜,不均勻,且隨時間還在不斷變化。
Ⅵ 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
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包括含水率,表觀密度,干密度,壓實度等。
Ⅶ 土壤都分什麼性質的
土壤的物理性質包括土壤的識的,結構,孔隙性。土壤的堅實度,塑性,通透性,排水,蓄水能力。
Ⅷ 土的物理力學特性
土壤的物理學特徵:
1.土壤顆粒 土壤的顆粒是組成土壤的基礎物質。土壤顆粒的大小和排列狀態決定著土壤的孔隙率、透氣性、滲水性、容水性和土壤的毛細管現象等許多物理特性,影響土壤的衛生狀態。根據土壤顆粒粒徑的大小可將土壤顆粒分為若干組,稱為粒級,。土壤中各粒級所佔的相對比例或重量百分數,又稱作土壤質地。根據土壤質地分為砂土(顆粒組成中粒徑0.05~1mm的砂粒佔50%以上)、粘土(粒徑<0.01mm的顆粒佔30%以上)和壤土(界於二者之間)三大類。砂土透氣性好,排水能力強,有機物分解快,衛生學上優點較多。粘土透氣性差,容水性強,有機物分解緩慢。壤土衛生學特性介於二者之間,既能通氣透水,又能蓄水。土壤的物理特徵對住宅的地段選擇有一定的衛生學意義。
2.土壤空氣 土壤空氣是指土壤孔隙中的氣體。土壤空氣的成分在上層與大氣相近似,而深層土壤空氣中氧氣逐漸減少,二氧化碳增加,這主要是由於生物呼吸和有機物分解產生。土壤空氣中還可含有氨、甲烷、氫、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土壤空氣成分的變化受土壤污染程度、土壤生物化學作用和與大氣交換等影響。土壤通氣性是指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通過的空氣量。它與大氣壓力、土壤深度和濕度有關。
3.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是指土壤孔隙中的水分。它主要來源於地面的雨雪水和灌溉水。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水分通過土壤表層滲入地下,進入濾過層,此層充滿水分後,剩餘的水向下濾過,直到不透水層上方形成地下水層。地下水位就是指地下水層表面到地面的距離。地下水位高,容易引起地面潮濕,形成沼澤,不利於土壤中有機物的無機化。
(1)土壤容水量:容水量是指一定容積的土壤中含有水分的量。土壤顆粒越小,孔隙也越小,其孔隙總容積就越大,容水量也越大。土壤腐殖質多,其容水量也大。土壤容水量大,其滲水性和透氣性不良,不利於建築防潮和有機物的無機化。
(2)土壤滲水性:滲水性是指水分滲透過土壤的能力。土壤顆粒越大,滲水越快,土壤容易保持乾燥。若滲水過快,地面污染物容易滲入地下水中,不利於地下水的防護。
(3)土壤的毛細管作用:土壤中的水分沿著孔隙上升的作用,稱為土壤的毛細管作用。土壤孔隙越小其毛細管作用越大。建築物地面和牆壁的潮濕現象等都和土壤的毛細管作用有關。
Ⅸ 土的物理性質指標基本指標有哪些
常用的土的物理性質指標主要有:
顆粒組成、比重(Gs)、濕密度(ρ)、干密度(ρd)、土壤的酸鹼性、含水率(ω)、界限含水率(塑限含水率ωP、液限含水率ωL)、孔隙率n、有效孔隙率ne、飽和度Sr、不均勻系數Cu等。
這些均為堤防安全復核計算和除險加固設計時可能用到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