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如何啟發物理

如何啟發物理

發布時間:2023-01-30 14:18:30

Ⅰ 如何激發學生在物理課堂上的學習興趣

如何激發學生在物理課堂上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並在其中產生積極情緒體驗的心理傾向,也是人才成長的起點。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在實踐中,興趣對人的活動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濃厚的興趣將是人們刻苦鑽研、勇於攻關的強大動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楊振寧博士也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從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加強和改革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律的發現,都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視實驗,才能使物理教學獲得成功,學生只有通過實驗觀察物理事實,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
1.通過趣味新奇的物理實驗演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激發他們思索的慾望。
例如,在講授"大氣壓"一節時,可在裝滿水的杯上用硬紙片蓋住並倒過來,發現水並不流出,紙片也不下落,使學生確信大氣壓的存在。接著讓兩個學生做馬德堡半球實驗,使他們感覺到巨大的大氣壓力,這樣就會使學生對這節課感興趣、印象深、易理解、記得牢。又如在講授水不善於導熱的內容時,在裝滿水的大試管里,放入一條小金魚,並用網狀物將其隔在試管的底部。當在試管上部加熱直到沸騰時,底部的魚還在自由自在地游動,說明水不善於導熱。當在試管底部加熱時,不一會小金魚就會肚子朝天--死了,這說明水傳熱主要是通過對流來實現的。通過實驗演示,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
2.用實驗導入新課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懸念,然後通過授課解決懸念。
每節課的前十幾分鍾,學生情緒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師能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根據欲講內容,做一些隨手可做的實驗,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如在講動量和沖量時,讓兩支相同的粉筆分別從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鋪墊的桌面上,可以發現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筆斷了,落到厚毛巾墊上的另一支卻完好無損,老師由此引人動量和沖量知識的講授。又如在講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時,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實驗,按照常規認識,當易拉罐運動到最高點時,水必往下灑,但從實驗結果看卻出乎意料之外,水並沒有下落。接著使轉速慢下來,學生們會發現慢到一定程度後水會下落,接著提出問題:要使水不落下來,必須滿足什麼條件?從而引入課題,使學生在好奇心理的驅使下進入聽課角色。
3.用具有驚險性出乎學生意料之外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類的興趣與好奇心緊密相聯。培養好奇心的關鍵在於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之外,即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講授機械能守恆定律時,可用一個單擺來做實驗。先將擺球拉個較大的角度使之貼近眼睛,人站著不動,然後放手,使單擺擺動起來。很多學生都替老師擔心,生怕擺球會碰到老師的眼睛。實驗結果卻出乎學生的意料之外。通過實驗,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為下一步解決"為什麼"作好准備。
4.把實際生活中的現象跟物理實驗聯系起來,使學生感悟實際生活的奇妙和規律性。
根據學生求動、求知、求趣、求異、求新等心理特點,精心組織和設計課堂講授內容和實驗內容,把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例如,在講到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時,利用電影《劉三姐》里"拋綉球"的故事,並准備好"綉球"進行實驗,一定會引人人勝、妙趣橫生。拋"綉球"時,只有"綉球"和接球人的連線是"綉球"在該時刻的切線方向時,才能夠接到"綉球",這個方向就是"綉球"在該時刻的線速度方向。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記得牢,直到幾年後,有些學生還說這個實驗很有趣,印象深刻。
通過演示實驗,使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學生感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學習,增加"實用時間",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二、教師授課時要有良好的教學藝術
在教學中,教師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1.生動風趣,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出機智和俏皮。課前,教師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聲有色,才能帶著愉悅的心情傳授知識,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事實表明,教師風趣的語言藝術,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即產生所謂"愛屋及烏"的效應。
例如,在講"核外電子離核越遠能量越高"時,向學生打比方:"這好比你們小時候還是嬰兒時,你爸爸將你抱在懷里;你學會走路了,你爸爸將你牽在手上;你再大一點,你爸爸則說:'走,外面玩'。"又如在講楞次定律時,可以這樣比喻:在被太陽曬過的爛泥塘里,當人踩上去時,稍硬的表面會阻礙你下沉;當下沉後,你想拔出腿來,爛泥又會阻礙你拔出腿來。再如,在講理想氣體等溫變化的微觀解釋時.可這樣比喻:你們班五十人,在教室里顯得很擠,容易產生碰撞;而當把你們放在大禮堂時.碰撞的機會就減小了。
教學生動風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例如:在講勢能時,可向學生說,當天花板上有一根雞毛向你頭頂上落下時,你將怎樣?學生肯定會說:"這有什麼可怕的。"如再問,若你頭頂上的電風扇落下呢?學生肯定會下意識地手蓋頭頂,"那還不快跑"。從而說明物體的勢能和質量有關。在講勢能和相對高度有關時,可以用從課桌上跳下來和從三樓上跳下來進行比較,肯定會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風趣的語言,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例如,講評試題時,先不說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說,"是這個",學生當然會明白這表示第二個答案正確,同時還明白這還表示"勝利"的意思,然後接著說:我們班永遠是"這個",從而使枯燥無味的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而有趣,逐漸把教學活動推向高潮。
在授課時,如果在適當的時機故意講錯,也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記得牢。例如,在講到絕對溫度的單位是"開爾文"時,故意說成"就是那個發現進化論的開爾文",講完後,學生們先是一楞,然後幾乎全班同學齊聲回答"那個是達爾文",這樣整個課堂氣氛就都活躍起來了。
2.教師授課時,要有豐富的情感,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情趣。
豐富的情感,是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運用,也是教師道德情操的要求。一個教態自然的優秀教師,走進課堂應滿臉笑容,每字每句都對學生有一種熱情的期望。大多數學生的進步都是從任課教師的期望中產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教學,能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能增強他們的理智感,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能使他們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學一方面是進行認知性學習,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兩者結合得好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把智力活動由最初簡單的興趣,引向熱情而緊張的思考。所以教師要熱愛學生,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恐懼心理。當師生之間形成了一種融洽、和諧、輕松、愉快的人際關系時,就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
教師授課時的語言、聲調、動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確的措詞、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描繪、柔和的聲調、富有表現力的動作表情融為一體,可使學生在45分鍾內不僅學到物理知識,而且還有一種美的享受。在對物理概念、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進行敘述時,要做到抑揚頓挫,聲音的高低、發音的長短、感情的運用等,都要求教師根據具體內容進行精心設計。
3.講述有趣的物理現象、物理學史和物理學家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介紹物理學史的發展、物理學家的情況,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會使學生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愛迪生和白熾電燈"的故事使學生了解了科學家的成才之路,並深深地體會到"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一道理。
給學生適時講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補償方式。例如在講到玻意耳--馬略特定律的時候,介紹定律的來歷以及不同國家對定律的不同稱呼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進一步學習創造良好的氛圍。當講到歷史上曾有一位學者叫赫曼,為了驗證天電(閃電)與他電是否是同種電,竟被雷電擊死在實驗台上時,課堂一片寂靜。當講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宮時用磁石來防刺客時,課堂上又是一片活躍氣氛。
4.教育學生留心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從現象中感知物理意義。
物理學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很多物理定律和規律都是從觀察中發現的。例如,牛頓通過對蘋果落地的思 索,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過觀察吊燈的擺動發現了單擺的等時性。通過舉例,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例如,油罐車為什麼要拖一條尾巴--鐵鏈?在乾燥季節里,在黑暗中脫下化纖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閃爍,這是什麼現象?通過引導,學生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有一位學生問過我,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當通電抽水的瞬間,會發現幾根通電導線抖動起來,為什麼呢?我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他思索,最後使他恍然大悟。
5.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人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獲取承認、取得成功的願望和需要。成功時,會情緒高昂、興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敗時。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影響積極性。其實,中學生感到學物理難並不都是學生的智力問題,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更大。因此,給學生創造一個成功的機會,是提高學生學習情緒的一種有效方法。
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與梯度、適應學生的智力發展創設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取得學習上的成功,使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例如.在設置課堂提問的內容與對象時,可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難的問題不應提問差生,以免他們由於答不出而處於尷尬的境地,從而產生自卑感。在布置作業時,要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題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每單元授課完後,要認真進行單元歸類復習,精心設計測試題,對於較難的題目在復習時可進行一些暗示,對差班甚至不惜"漏題",使他們在復習時具有針對性,在測試時獲得一定的成功,從而激發和鞏固他們的學習興趣。
此外,在課堂上適當地為實例配上板畫,可以使許多難以說清的物理現象在黑板上一目瞭然。例如:兩人追趕問題,通過幾筆就可以把兩個火柴人畫得惟妙惟肖,使學生忍俊不禁。這樣,通過"助之以成",幫助學生牽線搭橋,克服困難,獲得成功;通過"動之以情",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通過"曉之以理",啟發學生准確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的解頤笑語,有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智中見志的特點和功能;生動有趣的實驗,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課題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學生面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引人入勝,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樂趣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Ⅱ 怎麼激發中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提高物理成績

學習動機、物理教學
興趣,是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是人們認識需要的情緒表現。所以,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生活實踐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或活動有直接或間接的需要時,就會注意它,研究它,甚至掌握它。在使人產生興趣的需要得到滿足時,人便產生積極的、愉快的情感。當一個學生對某種學習產生興趣時,他總是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會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人在濃厚興趣的狀態下所學習的知識,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學生努力學習的強大動力。
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是使學生把社會和教育向他提出的客觀要求變為自己內在的學習需要;是指學生從沒有學習需要或很少有學習需要,到產生學習需要的過程。學習動機和興趣的激發,是把已形成的潛在的學習需要充分調動起來,也就是把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培養是激發的前提,而在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時,又進一步培養和加強了已有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在實際教育工作中,許多措施往往同時兼起培養、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的作用。在物理教學中怎樣培養和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動機和興趣呢?
第一、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需要
使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和作用,是培養學生物理學習動機的必要條件,尤其是培養遠景性的高尚動機所不可缺少的。要善於引導學生把當前的學習與將來的遠大理想聯系起來,有了遠大的理想,才能確立起高尚而強有力的學習動機。對中學生進行學習物理目的的教育,僅靠教師空泛的說教是不夠的,要結合教材和課內外各種活動,採取適合中學生心理特點的方式進行。
第二、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滿足和引起學習的需要
由於學科本身的特點,物理學科課外活動的天地非常廣闊。除了舉辦科普講座、組織生產參觀等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勞動或物理趣味小組。比如,在學生學過力學後,組織他們實習鉗工;學過電學後,組織他們安裝照明電路,進行變壓器、電動機和某些家用電器的維修等。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切實體會到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深深感到自己知識的不足,從而引起了新的學習需要,增強了物理學習動機。
第三、利用原有動機的轉移產生學習的需要
在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缺乏學習動力的情況下,可以利用他們對游戲、文件或其他活動的動機,使這種已有動機與學習發生關系,轉移到物理學習上來,從而產生學習的需要。喬際平的《物理教育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名學生上課經常思想開小差,愛做小動作,成績較差,但這個學生愛動手,經常自製一些小玩藝,一會兒做一架模型飛機,一會兒做一枝自動步槍。
教師便利用他愛製作小玩藝的興趣,把它轉移到學習物理上來,先讓他製作一個彈簧秤,他很樂意地接受了,結果做了一個很精緻的彈簧秤,教師表揚了他,同時又指出,這個彈簧秤外形做的很好,但是有一個重要的毛病,就是刻度是由上至下逐漸增大,不能使用。這個學生發現由於自己文化基礎差,上物理課又沒有專心聽講,沒有搞懂彈簧秤的原理,影響了製作水平,於是就開始用功學習。後來,他的物理成績不斷提高,期末考試成績也有很大進步。
第四、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新穎性
學習動機和興趣的激發,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依賴於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來實現的。在教學過程中,以豐富有趣、邏輯性和系統性很強的內容及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使學生通過學習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新異事物可以引起學生的探究,教學內容與方法的不斷更新變化,可以不斷引起學生新的探究願望,從而可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慾。在物理課上,可以用生動具體的小實驗、神奇的故事,結合日常生活的實例以及生動的教學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五、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真理誕生於100個問題之後"。問題是引起學習活動的最好刺激性信息,它能激發學生思考,引起學習興趣,從而培養思維習慣和能力。"問題情境"中的"境",是客觀環境,"情"則是人的主觀心理,包括認識、情感、意志、行為。創設問題情境,就是教師要精心設計一定的環境條件,使學生面臨某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引起學生概念的沖突,感到原有知識不夠用,造成認知的不協調,從而激起學生疑惑、驚奇、詫異的情感,進而產生一種積極探究的願望,對課題集中注意,引起積極思維。從認知心理學來看,在學生已有知識和新任務之間有中等程度的差距時,創設"問題情境"對動員學生的注意最有效。當已有的圖式不完全適合於理解或解決問題,而需要加以細致變更才能進行順應或同化時,這些新任務才最富有吸引力。
創設問題情境的手段可以是實物,包括直觀教具、演示實驗、圖片、幻燈、電視、投影儀等,也可以是語言,即由教師直接提出與教材有關的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問題就是激勵",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到對自然現象因果關系認識的興趣上,經過一系列精心的設問,把學生的思維逐步引向深入,激發學生對智力活動本身的興趣,從而喚起強烈的求知慾。
創設問題情境,特別要注意每節課開始前的課題引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善於運用簡單的演示實驗或精練的語言,上課伊始,就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的心牢牢吸引住,然後逐步引向思維的深處 。
以上是我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的幾點認識,還望各位共同探討為我們的教育事業開創一片新天地

Ⅲ 物理怎樣啟蒙或入門

要點:1、培養學習物理的興趣!
2、養成善於觀察,樂於思考,勤於動手的好習慣!

怎樣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整個階段的物理教學,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啟蒙階段,對於啟蒙階段的教學,應該特別重視的是什麼呢?我認為應該特別重視的是學習興趣的培養。從初中生的心理狀態看,他們的學習活動最容易從興趣出發,最容易被興趣所左右,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思維能力、記憶力都和興趣緊密相連。在興趣中學習,思維最主動最活躍,能力和智力發展最充分。而且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興趣是獲得成功的動力,是推動他們求知的一種潛在力量,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主動性。

怎樣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呢?下面就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一點體會與做法

一、抓好「開頭」這個關鍵性時期。

學生在學習新課程的開頭一階段都會感到新鮮,好奇。而新鮮好奇正是誘發學習興趣的積極因素,教師抓住學生處於興趣「旺季」這個時期,努力去激發培養學生的興趣。

1、上好第一堂「入門課」。

學生在沒接觸到物理課之前,不知道物理要學些什麼?好不好學?新學期剛開始,學生就說:「聽高年級的同學說物理難學」,一開始就有畏懼情緒,所以第一堂「入門課」就要通過生動活潑的實例,給學生打開一扇物理窗口向學生展示絢麗多彩的物理世界到底有些什麼?使學生產生急於要學習物理這門學科的願望,就能收到較好的效果。為此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利用實驗、錄像、小故事等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例如我演示了這樣一組實驗:杯水倒置(大氣壓作用演示)、隔掌吸釘(磁鐵的性質)、轉動發電機小燈泡亮了(發電機的工作原理)、每張桌上有塊三棱鏡叫學生透過它看周圍的物體,發現物體都鑲了彩色的邊,並放一組實驗錄像有燒不死的魚、銀針穿氣球而氣球不破、平面鏡中有幾個像(兩塊平面鏡分別垂直、平行、和夾角小於180度三種情況)最後向同學們講述「死海不死」、「伽利略發現鍾擺的等時性」的小故事通過這些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而為物理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這樣做的目的是A、生動有趣,有雜技色彩,能吸引學生。B、器材大都來自生活常用之物,造就「實驗到處有,信手可拈來」的印象,回家就能模仿給家長看,學生情緒高。C、這些實驗的原理有的是初二教材中的內容,通過實驗演示,在驚奇中喚起學生頭腦中的疑問,然後告訴學生:這些實驗以及原理有的在這學期就會學到。這樣大多數學生對物理有了興趣,且產生了急於要學習的願望

2、穩定學習興趣。

初中學生的興趣容易激發,但也容易消失或轉移,為了把學生一時的興趣引向深入、持久,在開頭幾章的教學中除了要通過生動有趣的講演,實驗,吸引學生外,每堂課都要讓學生明確學懂了什麼,記住了什麼,練會了什麼,這一階段教師必須下大力量深入學生,了解他們的情況和學習中的問題,進行集體訓練補習,個別輔導,務必使絕大多數學生體會到「學會」的樂趣,考試後適當的表揚和鼓勵都會強化和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十分注意創造條件,利用積極評價的反饋作用,使學生樹立信心,鞏固和發展學習興趣。

二、抓好「實驗」這個關鍵性手段。

教育心理提出「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其主導性的學習動機是不同的,年級越低,學習動機越具體,他們往往以直接的近景性的學習動機為主。」也就是說,初中生學習的興趣更多的是受直接興趣的影響,即對事物本身感興趣。比如實驗就容易讓學生產生直接興趣。對於初中生來說實驗具有特別強烈的吸引力,很少有學生在做實驗時精神不集中的。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的要求和特點經常圍繞實驗來組織教學,努力使物理課節節有實驗。

1、利用「實驗先導」,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導入新課時,盡量用一個有趣的實驗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例如在引入慣性新課時,我做了一個打雞蛋的實驗,在一裝半杯水的杯子口上放一硬塑料板,薄板上放一個雞蛋,用彈片與薄板垂直後拉開,然後問學生「我放手後,雞蛋會怎麼樣?」此時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雞蛋上了,有的學生說雞蛋要飛出來,有的學生說不會,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了,生怕雞蛋打個粉碎,這時我說「放手了,瞪大眼睛了。」「啪」的一聲,塑料片彈出去了,只見雞蛋穩穩當當的落在了水中,學生緊張的而專著的目睹了這一切,心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接著教室里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這時我再問「你們知道雞蛋為什麼會落入水中嗎?」學生搖頭,這是就為學習「慣性」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也能比較牢固地掌握知識,

2、利用「實驗先導」幫助學生想像,學好抽象的物理概念。

物理中的概念很多,基礎知識面廣,有的概念比較抽象,學了幾次弄不懂,記不住,就會影響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該想方設法通過實驗,變抽象為形象,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例如學生學習《大氣壓強》時,對大氣壓強比較陌生,難以理解,於是我讓學生把兩個吸盤相對,擠出其中的空氣,然後在讓他們用力來拉,也很難將它們拉開,通過這個實驗,形象的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再通過做「托里拆利實驗」定量的測出了大氣壓強的數值。這樣通過以上幾個實驗,使學生在頭腦中對大氣壓強有了一個鮮明的印象,很容易理解,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3、通過「實驗先導」,使學生自主地獲得物理規律,培養學生概括分析能力。

物理規律是物理知識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對物理規律的教學,方法很多,但較適合學生的方法卻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自己分析,概括。通過教師的引導,自己獲得物理規律,這樣既有利於學生掌握物理規律,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探索精神,例如在學習《光的反射》時,我給學生提了三個問題:A、法線的位置有何特點?B、通過三組實驗找出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怎樣?C、當板饒法線前後轉動時,還能看到反射光線嗎?這一現象說明了什麼問題?接下來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完成上述問題,總結光的反射定律。通過實驗不僅使學生掌握這個知識,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品嘗了成功的喜悅。

三、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是實施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而教學方法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若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同時結合靈活的教學方法,不但傳遞信息快,信息量大,而且能做到動靜結合,視聽結合,聲光結合,聲形並茂,直接表現客觀事物和各種物理現象,能在短時間內展示事物的運動和發展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豐富生動的感性材料。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感到輕松愉快,易於接受,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從心理學角度講,大腦處於競爭狀態時的效率比平時高,而且具有競爭取勝的心理狀態,因而有必要創造一些合理的競爭機制,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課外小實驗和小製作,一學期開展一次「物理小製作作品展」同時進行評比獎勵。這些活動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靠哪一點、哪一方面,它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可以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而且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應努力從各方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物理入門時就學好物理。

怎樣搞好物理啟蒙教學

初二物理啟蒙教學的兩個特點是。第一,學生的年齡大都在13~15周歲之間,這年齡段的學生,對外界的事物比較敏感,易於接受,好奇心強,都急於想了解一切未知的東西,可是對物理學科的學習則是一張白紙;第二,初中物理教學,以感性觀察為主,定性分析多,定量計算少,又是以後學習物理的第一階梯。下面就如何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水平結合教學要求來搞好啟蒙教學,淺談幾點體會。

l 以實驗組織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建立是與實驗密切相關的,對初學物理的學生而言,更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組織生動的多層次的實驗,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他們的求知慾,通過具體、生動的、千變萬化的物理現象來逐步形成概念,認識現象中本質的屬性。同時通過實驗可引導學生進一步發現問題。

所謂用實驗組織課堂教學,就是由教師根據教學目的設計一系列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從觀察現象著手,運用讀、講、練的方法,從一個現象到另一個現象,由解決一個知識點到另一個知識點,有層次地去認識知識,應用知識。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實驗中探索、觀察現象,結合閱讀課文和師生共同分析討論以獲得知識。我在具體操作中,根據學生特點,做到:課前精心設計和指導,課堂上把實驗的現象提煉,上升到理性進行認識,課後組織引伸開拓,激起學生的疑問、引導探索。初二第一學期充分發揮新教材以實驗現象入門的優勢,精心組織大小實驗(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家庭自製實驗)38次,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特別是一些學生的小實驗具有創新價值。例如,做「水的對流」實驗中,由於高錳酸鉀溶液很快充滿水中,演示時不少學生對水的對流的形成過程觀察不清楚,我讓學生回家自己作此實驗,結果有兩名學生分別用少量干凈的鋸木屑或很碎的小紙片投入裝有冷水的燒瓶底部,以此代替高錳酸鉀晶粒,當用酒精燈給瓶底加熱後,就會清楚地看到瓶底的木屑或紙片隨水上升,而後又隨水沿瓶的邊緣回到瓶底,如此循環。實驗簡單易行,而且現象清晰。

2 吃透初高中教學大綱,把握好教學深度

搞好物理啟蒙教學還必須注意物理教學中概念形成的階段性和概念的逐步深化。由於學生年齡特點的不同,無論在知識方面,還是能力方面的要求都應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不可能指望畢其功於一役。如何在啟蒙物理教學中做到既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又能處理好學生以後學習物理的銜接,必須吃透初、高中教學大綱,把握好教學中的深度。例如,初中講利用動滑輪的省力問題,大綱要求「利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應強調支持動滑輪的二段繩子的拉力方向必須豎直向上。為什麼拉力方向均要豎直向上,可向學生交待是以後討論的問題,這樣既不超綱,又為(高中)學習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繩子拉力隨著它們之間夾角的變化而變化打下伏筆。在講述壓力和壓強這一概念後,習題中常出現「按圖釘求牆受到的壓強」等類似的題目,解此類題就要涉及到力的可傳性。如果就題論題告訴學生加在釘帽上的壓力等於加在釘尖上的壓力。學生初學物理就會錯誤地認為加在固體上的力都是通過固體大小、方向不變地傳遞的。其實像加在道釘撬上的力和加在鍘刀柄上的壓力都不是按力的大小、方向不變地傳遞給道釘和草的。為此,在講力的可傳性時應避免片面化,有的要留到後階段學習時進一步充實。又如,初中物理中,只學二力平衡,所以學生絕大多數接觸到的都是二力平衡問題,放在桌面上的物體受重力和桌面支持力而平衡,則物體對桌面壓力的大小等於水平桌面對物體的支持力,也就是等於物體所受的重力。由於這類習題都只涉及二力平衡,於是久而久之,在學生的頭腦中就會留下壓力就等於物體所受的重力的錯誤印象。作為啟蒙教學的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反復強調此類習題的條件——物體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僅僅在此條件下,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在數值上等於物體所受的重力。物理啟蒙教學時,教師對初、高中大綱的吃透和融會貫通程度,直接正確把握初中物理教學的深度,間接地影響學生物理學習的延伸和科學性。

3 了解學生,知己知彼,穩步跨上階梯

由13~15周歲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造成他們在學習上常常表現出急躁、耐性差、情緒易波動。學習順心時,興趣足,成績上升,而學習上遇到比較難於理解的問題時,只求一知半解,失去信心,成績下降。鑒於這情況,教師在啟蒙教學的第一節課時,就要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對照教材備課、備人、備練習題,注意講授知識的通俗性、趣味性和啟發性,特別要在聯系學生實際上下功夫。

(1)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從易到難,從淺入深,從學生所能感觸到的客觀事物、客觀現象出發,應用物理知識逐步分析,最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理解物理概念。例如「浮力」一章的教學,可以在講授本章內容之前提出一些學生常接觸到,但又未加思考過的問題,「站在較高的地方向河中投入一塊較大的木頭和在水面上輕輕放下一枚大頭針,則較大的木頭和較小的大頭針最後是處於什麼位置」,「木頭的體積和重量都比大頭針大,為什麼木頭浮而大頭針沉呢?」「若把沉入水中的鐵塊,鑄成鐵盒子放入水中,又將出現什麼現象?為什麼?」然後從這些客觀現象中逐步引出「浮力、阿基米德定津、物體浮沉條件」等概念,設問會使學生產生很強的好奇心,對內容產生「非要弄清」的思想,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

(2)對於作為物理學習概念前的生活經驗要有分析地恰當運用

生活經驗是長年累月積累起來的,學生幼年學走路時就知道「用力推小板凳,小板凳才會動」,物體受力才會動在幼年的頭腦中已經先入為主。經驗中有部分是正確的,可作為教學的感性基礎,有助於理解和掌握有關的物理知識,但它畢竟是「經驗」,沒有經過嚴謹的科學分析,所以還是粗淺的,有的帶有片面住、甚至是錯誤的,例如「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物體受力作用的結果而具有速度」,「受力越大,速度就越大」。學生得到這個經驗是有大量的「事實作基礎的」,要糾正學生這個錯誤是很不容易的,不能操之過急。啟蒙教學中要講清楚,到高中還要繼續講,只有反復多次,應用正反兩個方面事實作對比,逐步過濾,才能對物理概念有比較透徹的正確理解。

(3)正確評價,積極鼓勵,穩步上階梯

物理啟蒙教學的成敗與學生學習興趣密切相關,而興趣又與成績緊密聯系。往往第一次成績不好,就會感到物理難學,導致興趣下降。老師的正確評價和鼓勵、考得好的成績,將使初學者心理上感到某種滿足,從而樹起學好物理的信心。物理啟蒙教師一開始不宜對學生提出過高要求。第一次考試,出卷時,題目不宜太難太偏,以後才逐步增加題目的難度。對於學生回答問題,要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又指出問題可能擴展的方面及其回答中的不完美處,使學生既看到自己的成績又感到不足。從而使學生對於物理學習研究的興趣和積極性逐漸趨於穩定狀態。

在初二物理啟蒙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物理興趣和積極主動精神;最重要的是教師始終要把握好兩條脈搏,一是吃透教材,二是了解學生。這是成功的關鍵。

Ⅳ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一、重構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想學

課堂氛圍對教學的影響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它具有一種同化力,使生活在其中的師生自覺不自覺地去接受這種熏陶。好的課堂氛圍能使師生如沐春風,和諧愉快地進行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但不良的課堂氛圍沉悶壓抑,使教者無味,學者無趣。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我認為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關鍵。師生關系是教育實施的基礎,是教育環境的集中體現。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教師角度看,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1)教師應敬業為先。教師要滿腔熱情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不斷完善自我,以飽滿的,積極向上的熱情帶領學生去探索物理世界奧秘。試想:如果沒有嚴謹的治學態度,沒有對本職工作的熱愛,教師上課時怎麼能做到情感貫注,情趣橫生,寓教於樂呢?又怎麼能讓知識在學生眼裡放射出迷人的光芒呢?正如贊可夫所說「如果教師本身燃燒著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就會迷戀於知識的獲取」。

(2)改變居高臨下的習慣姿態。教師真心誠意地與學生平等地交往與交流,建立一種開放的,多元的,具有無限包容性的關系。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感情和學問,讓心靈緊貼心靈,用尊嚴贏得尊嚴,並以一顆坦誠的心去感受每一個學生和喜怒哀樂,進而把他們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讓他們也能享受到生活的樂趣,生命的存在價值。

(3)實現角色轉換。教師由教育的操縱者,主宰者轉變為引導者,激發者和指導者,學生由被動地接受體轉變為自主學習的主人。教育教學活動成為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完成的過程,師生關系是融洽的,心理是相容的,所有精力都被用在共同完成的教育目標上。

二、挖掘物理學科資源,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愛學」

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部分,它使人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全神貫注地學習,不以學習為負擔,反以學習為享受,所以人們在濃厚的興趣下所獲得的一切常會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物理作為一門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在激發學生興趣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學科潛力。

(1)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起好奇或懸念,引導學生進入一個積極的信息處理過程或解決問題的過程。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接觸過許多物理現象、應用物理知識的事例,優選學生已有的生活、生產經驗能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如在進行有關力、摩擦力、慣性和功的教學中,都可以列舉許多典型而生動的事例,把學生引導到一種熟悉而又親切的物理環境之中,使他們感到愉快,而不是枯燥。但必須注意舉例要恰當、典型,語言要簡練、生動。

(2)充分利用實驗引起不協調或認知沖突,引導學生在「迷」中有所「悟」,在「悟」中有所「通」。

「迷」是內化的起點,從外部誘因看,要千方百計創設使學生不斷迷在某種特殊活動的境界。「悟」則是內化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有很大一部分在於實驗的趣味性。如能用好實驗手段,創設使學生處於迷惑不解的求知狀態,則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如用「紙盒燒水」這個實驗來說明沸騰需要吸熱;「一紙托千斤」來說明大氣存在著較大的壓強;「竹子生根」說明竹筷與米粒之間存在著靜摩擦等等。這些實驗與現象往往與學生猜想的有所不同,更能收到激發學生興趣的良好效果。

(3)利用物理學史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清晰。

物理學的一個公式,一條定理後面都隱藏著一段與汗的歷史,這里既有慷慨的悲歌,又有勝利的喜悅,學生從中受到震憾、鼓舞,也可以在意志、品質、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得到培養,同時還能得到科學名人的思維方法和嚴謹的治學方法的熏陶。如講到放射性問題時就講居里夫人,就講她「跨越百年的美麗」(光明日報),講到阿基米德原理時,就講他如何辨別皇冠真偽,講他臨不懼,堅持真理的一身正氣;講到電磁感應時,不妨講一下法拉第由「電既能生磁」進行的逆向思維「磁必定也能生電」並由此進行的艱苦不懈的追求。中學生記憶力強,長於形象思維,作為物理教師,要有現代包裝技術,要善於把比較枯燥的知識內容裹上一層薄薄的糖衣,讓學生吃得甜,嚼得香,變厭學為樂學,同時也促使學生形成邏輯思維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4)利用多種媒體展示物理過程,使學生在趣中學,動中學。

多媒體技術正在逐漸引入課堂,現代化技術的應用必促使素質教育的發展。多媒體圖文聲像並茂,能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情感、注意力和興趣;能動態反映概念和規律的形成,有效地突破重點和難點;有更強的交互性,學生有更多的參與,學習更為主動,有利於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多媒體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放大了課堂教學和的「空間」,延長了課堂教學的「時間」。這樣的教學,促使學生用多種感官去學,同時也在玩中學,動中學,樂中學,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課堂教學效率。

三、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好學」

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獲取,愛因斯坦在他的教育論中曾有過這樣的觀點:什麼是素質?一個人如果忘記了他在學校里所學到的一切,還剩下什麼,這就是素質。我覺得這是一種新的教學觀。我們給學生的不應當只是磚石和鋼筋讓他們學會搭建一間樓房,而是要藉助這些現有材料讓他們學會選用新材料,設計新大廈的本領,讓他們去體會自己設計的新大廈,獲得快樂。

(1)教師要樹立「教」為「學」服務的原則,以「導」引「學」,變「教」為「誘」,變「學」為「思」。

在課堂教學中,要學生會學,教師切忌包辦代替,教師如果代替學生思考,代替學生掌握規律,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的主動性將逐漸消蝕。課堂教學效果也必將「處處落實處處空」。作為教師若能轉變觀念,變教為誘,變教為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學生學習新知識之前,教師要創設問題情景,及時「引導」;在學生學習新知識中遇到困難,教師要加強「疏導」。學生使用知識聯系實際時,教師要給予恰當的「指導」。教師在導的過程中,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思維狀態,善誘則通,善思則得,只有把教師的誘調諧到學生思的頻率上,才能發生諧振。學生的認知狀態和情緒才能最大限度地被激活。

(2)教學過程開放,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獲取過程。

陶行知先生曾作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認為接受知識就如圖嫁接一樣,必須有經驗里的知識做根,然後別人的相類經驗才能接上去。實現教學過程的開放,正是「為學生的稟賦和智能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盡量做到新知識讓學生主動探索,重難點和疑點讓學生討論,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物理規律讓學生尋找,結論讓學生概括,知識結構讓學生構建。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使他們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發展能力,激發求知熱情。

(3)建立有助於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激勵機制。

有效的激勵機制能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保護學生積極學習的熱情,能使學生遇到問題不放過,遇到難題不退縮。具體操作:(A)在學生剛接觸物理階段,教師設計問題時起點要低一點,難度可小一些,讓學生在每跨出新的一步之前都有充分的准備,使學生能夠調整學習步驟而避免過多的疑惑和挫折。讓學生在依靠自己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B)對學生的反應給予及時的反饋。教師若遇到在活動中「迷路」的學生時,教師不要馬上給方向,而應給其「指南針」,鼓勵學生試著自己定向;對走錯路的學生,教師不要馬上將其一棍子打,要盡可能肯定學生思維的合理成份,使他們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撥亂反正;對活動過程中出現的一點創造性火花,教師不能熟視無睹,更不能充當「消防隊員」,反而要使之發揚光大,成燎原之勢,主動積極地學習。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都必須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營造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和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使學生明白只有自己親自參與新知識的發現、思辯、解決、歸納整理,才能真正鍛煉自己的思維、開發自己的智力、發展自己的能力,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將來能學會生存,學會發展。

Ⅳ 怎樣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怎樣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在實踐中,興趣對人的活動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自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濃厚的興趣將是人們刻苦鑽研、勇於攻關的強大動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1]。楊振寧博士也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從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1.導課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教師在導入新課的時候,就應想方設法用趣味性的引語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新課之始,就感到所學內容的有趣味、有意思。而物理課題的引入往往把演示實驗作為引子。例如講熱傳遞時,演示開水煮活魚而魚不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慣性、慣性定律教學中,裝滿水的杯子,當水杯突然向左運動,杯內的水會從杯口溢出來嗎?杯內的水是向什麼方向溢出的?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教師在講台前認真演示,請同學回答現象,這樣引入新課,也能激發學生學新知識的慾望。除演示實驗作為引子外,還可以講述物理學史的內容,來開闊學生眼界,了解物理學家及其思想工作、方法,來增強物理教學的魅力;而講述一些趣味小的故事,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興趣。例如講授自由落體運動時,筆者們可以講一下伽利略利用嚴密的邏輯推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落體理論錯誤,傳說中的比薩斜塔實驗等,既展示了自由落體運動的物理情景,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設計概念沖突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即使是剛學物理的學生,頭腦中對物理問題的了解,也絕不是空白,而是早已印上了許多千奇百怪的東西。這些前科學概念中當然包括了許多理解和誤解。如關於浮力問題,學生在學習之前早已有了感性認識,但常認為木塊能浮在水面是因為木塊所受浮力大,而鐵塊要沉下水是由於沒有受浮力或受浮力小。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常常給正確概念的建立和鞏固造成困難。但如果筆者們在教學設計時恰如其分地利用學生在這些司空見慣的問題上的似是而非之處,出其不意地在他們面前展開一幅新的畫面,設計出一個實驗,測出漂浮的木塊所受浮力小於沉在水中的鐵塊所受的浮力,這一情景與學生頭腦中原有概念相沖突的矛盾,將會激起他們在自然界奧秘面前的驚奇感,促使他們思索,探究一個個為什麼的答案,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
學生頭腦中似是而非的概念是很多的。例如存在著物體越重下落越快、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物體速度越大,所受作用力一定越大、動量越大,力就越大等錯誤觀念。教學中只要善於利用,巧妙設計,就可以變不利為有利,收到良好的效果。
3.指導學生重新發現,在探索過程中深化學習興趣
雖然教材呈現的知識,通常是科學家們早已發現,已形成定論的知識,學生學習時並不是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或聯系,但它應是一個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親自探索而獲得知識的過程。從這一意義上看,學生學習過程是一個再發現或重新發現的過程,這一過程可以深化學習興趣,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不是演員,而是導演;不是向學生奉送真理,而是指導學生去發現真理。
不論是教師的講授,還是實驗,都應努力創造一種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的情景,始終將學生置於探索者、發現者的位置,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將物理課移到實驗室去上,也可將一些演示實驗或驗證性學生實驗改為探索性學生實驗,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一些簡便材料,開展低成本實驗主動地去探索未知世界。例如:筆者把教材中的一些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建立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內容改變成以學生實驗為基礎的探索式課型,採用了如下教學程序:①教師提出要探索的問題,使學生明確實驗目的、步驟和觀察的重點;②學生分組實驗、觀察現象,記錄數據,教師巡視指導;③根據實驗結果,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回答教師設計的問題,使認識逐步深化,步步逼近待認識的規律,讓學生自筆者探索,自筆者發現;④讓學生匯報實驗現象和討論結果,教師進行適當的啟發和引導,歸納出概念和規律。經過教師的層層引導,步步啟發,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自筆者探索和自筆者發現的狀態,不但掌握了知識,而且學到了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當創造和發現伴隨著學生的學習過程時,學習將會充滿樂趣,將會產生主動學習的強大動力。
4.舉例寓趣,置疑設趣,習題融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地穿插一些日常生活中富有趣味性的例子,來說明物理原理。例如講授聲音可否在固體中傳播時,舉例:伏地聽聲的故事,人可以伏在荒野的地上聽到遠處的馬蹄聲。在進行液化教學時,舉例:夏天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雞蛋會出汗,用此來說明液化原理,就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設疑也是教學中一個重要手段,它可以開發學生思路,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使其主動去學。正因為如此,教師不僅善於釋疑,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例如:雞蛋握在手心中不容易捏破,而放在桌上,只要一個手指往下一按,就壓破?為什麼熱粥要一面攪拌,一面吹氣,才使稀飯涼得快?象這類設差別,既貼近生活,又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興趣。
5.努力提供成功的機會,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學習興趣穩定、持久,還必須依靠有效的學習,使學生經常享受到成功的歡樂。成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個物理問題,可以說是成功;取得了一次好的學業成績,可以說是成功;雖然成績不太好,但與原來的情況相比,有了較大的提高,也可以說是成功。這里,關鍵在於是否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首先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准備和心理發展水平,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每一個學生制訂出符合自己實際的學習目標。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成功的可能。如果他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努力地學習,就一定會感到明顯的進步,享受到成功的歡樂與喜悅。其次教師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給每一位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例如課堂提問,依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和層次,讓學生回答的問題由易到難,使學生能夠跳一跳摘到桃子。對於較差的學生還可以採用個別預告法,但萬萬不可在全班同學面前點名預告。預告法就是在下課後分別找一至三個學生告訴他:明天筆者要提問今天留的思考題,相信你能答好。由預告逐步轉到不預告,視其情況而定。再如,有些學生考試成績雖不理想,但動手能力較強,教師可組織一些小製作競賽或讓這些學生在課堂上跟教師一起做演示實驗,充分發揮他們的長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並使其興趣范圍適當擴大,揚其長、補其短。
6.新、奇、懸、趣、迷的實驗,使學生見之生趣
眾所周知,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對於中學生來說,新、奇、懸、趣、迷的實驗,會使他們感到新鮮和好奇,可以給他們帶來饒有興趣的樂趣,在此基礎上,才能使他們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礎知識,使之逐步取得探索物理知識的主動權,掌握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例如:初二學生學習功這一章時,對功、功率、機械效率三個概念容易混淆,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可以設計一堂比賽形式的實驗課,比比誰做的功最多,誰的功率最大,誰的機械效率最高。每個同學都抱五塊磚以最快的速度從一樓跑上四樓,設計方案,測出自己做的功,功率、機械效率。然後集體討論評選出四個全班之最。上樓最快的,做功最多的,功率最大的,機械效率最高的,四項冠軍分別由四位同學獲取。這一結果把學生的思維集中到了同一個焦點上,為什麼做功最多的,功率不是最大?機械效率也不是最高?為什麼上樓最快的,做功卻不是最多?通過這樣生動有趣的實驗課,把本來混淆不清的概念變得簡單易懂,把理論知識轉變成了親眼所見的事實,使學生在歡快的游戲中,學到實在的知識。
7.教育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從現象中感知物理意義
物理學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很多物理定律和規律都是從觀察中發現的。例如,牛頓通過對蘋果落地的思索,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過觀察吊燈的擺動發現了擺的等時性原理。通過舉例,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例如,油罐車為什麼要拖一條尾巴----鐵鏈?在乾燥季節里,在黑暗中脫下化纖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閃爍,這是什麼現象?通過引導,學生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有一位學生問過筆者,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當通電抽水的瞬間,會發現幾根電線抖動起來,為什麼呢?筆者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他思索,最後使他恍然大悟。
8.講述有趣的物理現象、物理學史和物理學家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介紹物理學史的發展、物理學家的情況,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2]。如指南針是筆者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會使學生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愛迪生和白熾電燈的故事使學生了解了科學家的成才之路,並深深地體會到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一道理。
給學生適時講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補償方式。例如在講到玻意耳----馬略特定律的時候,介紹定律的來歷以及不同國家對定律的不同稱呼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進一步學習創造良好的氛圍。當講到歷史上曾有一位學者叫赫曼,為了驗證天電(閃電)與它電是否是同種電,竟被雷電擊死在實驗台上時,課堂一片寂靜。當講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宮時用磁石來防刺客時,課堂上又是一片活躍氣氛。
9.通過物理知識的應用發展學習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學習物理知識不僅是為了認識自然,了解自然,更重要的是改造自然為人們生活服務。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在生產建設以及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的作用,明確學習物理的重大意義。如在初二物理《重力》這一節的教學中,筆者設置了這樣兩個問題,一是:同學們知道神秘的不倒翁嗎?為什麼他總是不倒呢?在學生都明白是重心的應用之後,筆者是這樣小結的:商家們對重心這一物理知識加以利用就獲得了巨大的收益,由此可見知識就是財富。這對學生是一種啟發和激勵;二是:你觀察過嗎?建築工人在修建房屋時採用什麼方法使建造的牆體豎直而不傾倒嗎?(依靠重垂線築牆),之後筆者這樣小結:建築工人對重力的方向加以利用就使修築的牆豎直而不傾倒,由此可見知識就是力量。又一次激勵學生的興趣,學生也體會到了學習物理知識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向學生介紹科學史料中的典型事例,如在講磁現象時,介紹筆者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在講浮力時,介紹阿基米德稱皇冠的故事或曹沖稱象的故事等來激勵興趣。不斷介紹相關知識在社會文明發展中的作用,如介紹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到工業革命的興起推動工業化的發展,從愛迪生的白熾電燈發展到現在五彩斑斕的世界,從火箭到衛星,乃至於筆者國的神州五號飛船等都是物理知識的重大應用,激勵學生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這有助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的解頤笑語,有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智中見志的特點和功能;生動有趣的實驗,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課題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學生面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引人入勝,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樂趣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Ⅵ 初中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物理探究學好物理

探究性實驗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和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獲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探究實驗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不斷探索的情境中,主動實驗,認真操作,仔細觀察,積極思維,有利於過程和方法的教育;學生親自動手探究物理規律,有利於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貴在引導,教學中要用一些方法引導、啟發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過程。
一、激發學生興趣,培養探究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發現問題的能力,是研究性學習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1.從日常生活入手,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的能力,激發探究慾望
讓教育回歸生活,教育才能學以致用。生活中有不少現象,平時習以為常,一旦提到課堂上,情況就不同了。如「旋轉的傘上的雨水為什麼能脫離雨傘而飛出去呢?」能很快激活學生思維。生活中很多物品是利用物理原理製成的,在課堂上回味,投石激疑,如臨其境。玩具是學生身邊非常熟悉的物品,它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物理儀器或教具,我們要充分發揮玩具的教育功能。如「憨態可掬的不倒翁」可幫助我們理解重心等,妙趣橫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表明,利用學生熟悉的事例引導探究,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有助於學生形成從客觀事物的感性認識入手來探索物理知識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能力,養成探究習慣
人們求知識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破舊立新的過程。正是懷疑推動人們去思考,去探求未知領域。所以善於疑,敢於疑,是走向真理的必經階梯。亞里士多德的落體學說,流傳了一千八百年。伽利略敢於用實踐來檢驗它是否是真理,從而推動了力學的發展。可見敢於質疑,才有希望打開真理的大門。電磁場、原子能的發現,相對論、量子論的提出,都是敢於疑,敢於探究未知領域的結果。疑是思之始,學之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科學運用猜想與假設,引導探究方向
猜想與假設是建立在觀察、現有的證據以及以往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有根據地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明確問題解決的途徑和方法的一個過程。在科學探究中,對探究的問題所涉及的知識和事實材料認識不夠充分的條件下,我們可以憑借已有的事實和以前的經驗,以假設形式進行大膽探索。
1.猜想與假設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
猜想與假設是科學結論的先導,一旦得到實驗的證實,它就可能發展成為科學結論。猜想與假設能幫助探究者明確探究的內容和方向,指導探究沿預定目標展開,避免盲目性。牛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事實上,很多發明和發現都是源於猜想。「電能生磁,磁應該也能生電吧?」法拉第就是在這樣的猜想下,經過整整十年的實驗,最終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猜想與假設本身是科學探究的內容和要求。假如物理教學過程中迴避了直覺、猜想、假設,實際上就等於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
教師應該善於引導學生根據現象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提出自己的觀點,從而能夠通過想像看到事物的本質,最後推導出規律。
2.要讓學生學會正確的猜想方法
放手讓學生猜想,學生往往猜不到點子上。一種有效的方法是先對探究問題進行理論分析。例如,在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在猜想環節中,可以進行這樣的操作:首先給出動能的定義(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篩選關鍵詞:物體、運動。根據關鍵詞進行猜想:有關物體可以猜想到密度、體積、質量。接下來再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就水到渠成了。另一種是創設情景方法。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的過程中,讓學生進行猜想時,往往會出乎教師的意料。如果所有的猜想都要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在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里是不可能做到的,這時可以藉助於簡單的演示實驗進行引導。比如讓學生體驗一下推質量不同的課桌,然後進行猜想。這樣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助於學生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
三、科學探究,鍛煉探究思維
把探究性學習貫穿於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是個突破口。實驗中的探究性學習能夠優化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究情感,使他們快樂成長。
1.讓學生參與到探究演示實驗中,親身探索物理知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演示實驗可以調動其積極性,親身感受實驗過程,有了真實感受,知識就容易掌握了。在演示過程中教師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自己尋找答案,從探索中得出一般性結論。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設計探究性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把握探究分組實驗的難度,提高學生探究的成功率
探究分組實驗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圍繞實驗課題進行實驗,從中探索科學概念和規律。探究分組實驗教學重視實驗探究過程,把科學方法的培養和科學思維的訓練放在首位,讓學生自由陳述科學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問題所需的數據,並在解釋數據的基礎上得出結論。
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適當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促使學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識。由於驗證性實驗本身往往有一定的難度,改成探究實驗時,問題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問題設計的恰當,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有助於探究;問題設計的不恰當,則會使探究實驗喪失應有的作用。
3.重視探究課外活動實驗,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合理發揮物理「小實驗」的作用,也是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一種有效途徑。探究課外活動實驗,可以是教師提出課題,也可以是學生自己選定課題,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或獨立分析課題,設計方案直到得出結論。通過這類實驗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勇於探究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課外實驗設計應遵循趣味性強、取材容易、製作簡單、經濟可行的原則。基本以教材知識為切入點,可適當引申和拓寬,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升他們熱愛科學的志趣為目的。
總之,探究活動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無章可循。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要認真領會教材變動的目的,把握探究活動的目的。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合理設疑,營造一個有利於探究的教學環境。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擺正自己的位置,我們可以進行指導,可以參與,可以組織,但決不能越俎代庖。

Ⅶ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技能與技巧

一、讀、聽、思相結合 一、課前預習,通過閱讀和自學,初步了解所學知識的基本內容,學習教材中描述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並把疑難問題記錄下來,做到心中有數。 二、上課認真聽講,邊聽邊思考。不能只是被動地接受和記憶知識,而應該配合老師積極思維,注意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記錄重點和難點內容。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 要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和進行課堂練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 三、及時總結,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樣可以提高思維分析能力;並且要學習課本上用文字、公式、圖象幾種形式表示物理過程的方法,提高運用數學工具 描述和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 四、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力求理解而不死記硬背的習慣。物理學是研究各種物理現象,物理規律的科學,學習物理的過程就是一個理解過程。因而理解是學好物理的關鍵。 引導學生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切忌死搬硬套公式,要在啟發學生認真分析題意和條件的基礎上,理解所要用到的物理概念、規律及公式的含義和適用范圍,逐步掌握解決物理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技巧。總之,要千方百計創造條件,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通過積極的思維去理解和掌握物理基礎知識,養成力求理解的習慣。鼓勵和號召學生「超前」思維,即每當老師在課上提出問題時,要求學生馬上想,爭取在老師講解之前提出自己的想法,再和老師的講解對比。對了,對在什麼地方;錯了,是怎麼錯的。學習的過程首先是模仿別人的過程, 高中物理的學習已經從簡單的動作模仿上升為思維方法的模仿。由於學生還比較幼稚所以在他們還不熟悉用物理獨有語言進行思考問題的初期,教給具體的解題步驟,並要求他們執 行,而且不斷督促檢查,使學生服從,逐漸被同化。學生的做題規范化要求,也是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的具體步驟,用這些外顯的操作步驟可以幫助學生內部思維的條理化。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讀、聽、思相結合的學習活動中,著重強調學生要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初中物理的主要內容,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學好物理的重要環節。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層層深入,使學生逐步達到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目的

Ⅷ 淺談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成了每個物理教師所面臨的重大課題。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我認為要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應從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教師要提升自身素質,富有個人魅力。
要想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必須讓學生覺得學有所獲、學有所用。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為一眼清新的湧泉」。要做到這些,教師要滿腔熱情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其中,備好課是關鍵,需要老師努力鑽研教材,不斷學習新知識,充分備課,把掌握的最新信息切入到教學之中。同時,教師要富有個人魅力,比如淵博的知識、高尚的師德、坦盪的為人、大方的衣著、較強的責任心、富有感染力、親和力,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不斷完善自我,以飽滿的,積極向上的熱情帶領學生去探索物理世界奧秘。
二、注重培養師生情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關心、愛護學生,並對學生寄予希望,學生就願意接近教師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育,學生進步就快;反之,進步就慢。因此,要注重培養師生情感,改變居高臨下的習慣姿態,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平時要經常與學生平等地談心、交流思想,以誠相待,讓學生感到你是一個可親近的人,願意同你交朋友;要尊重、愛護學生,尤其是對那些學習偏差的學生更應傾注更多的愛,幫助他們擺脫消極、自卑的心理,樹立學習和生活的信心,使這些學生願意與你講真心話,「親其師」而「信其道」。
三、關注思想動態,解決思想問題,明確學習目的。
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性,影響因素是很多的。來自於社會、家庭、學校、朋友間的很多因素都會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產生各種影響。因此,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多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觀念上的教育,提高學生思想認識,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生學習目的愈明確,學習態度愈積極,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就愈高。
四、巧設導語,激發學習慾望,吸引學生注意。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解決學生厭學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因此,上課前應設計一些新穎、獨特、有趣的導語,來收回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果教師能夠運用准確、鮮明、生動、邏輯性和說服力很強的語言講課,就容易僅僅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豐富課堂形式,讓理論生活化、通俗化和趣味化,提高學生積極性。
1、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接觸過許多物理現象、應用物理知識的事例,優選學生已有的生活、生產經驗能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如在進行有關力、摩擦力、慣性和功的教學中,都可以列舉許多典型而生動的事例,把學生引導到一種熟悉而又親切的物理環境之中,使他們感到愉快。但必須注意舉例要恰當、典型,語言要簡練、生動。
2、採用「辯論會」、 「知識競賽」 、「編寫口訣」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從多方面培養和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積極性。
3、充分利用實驗引起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在「迷」中「悟」,在「悟」中「通」。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有很大一部分在於實驗的趣味性。如能用好實驗手段,創設使學生處於迷惑不解的求知狀態,則對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如用「紙盒燒水」這個實驗來說明沸騰需要吸熱;「竹子生根」說明竹筷與米粒之間存在著靜摩擦等等。這些實驗與現象往往與學生猜想的有所不同,更能收到激發學生興趣的良好效果。
六、教師講課要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認知原則。
教學的起始階段,教師要能夠根據學情,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狀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對照起來,進行適當的調整,用學生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最感性的內容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道理,然後再一步步將內容升華、擴展。如果開始就學一些深奧的理論,生澀難懂,那會使一部分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感到學習的困難,望而卻步,從而逐漸失去學習的信心,當然也就談不上什麼積極性。
七、賞識學生,讓學生體驗成功,從而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加以賞識。」在教學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見解,老師也應給予充分肯定,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信心。教師要善於賞識學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這樣,可以使學生從中看到自己的創造天賦,從而使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加強,激起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強烈願望。
八、 運用多媒體教學,讓物理課教學手段現代化。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媒體已廣泛用於教學中。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諸如電影、電視,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代替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多媒體圖文聲像並茂,能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情感、注意力和興趣;能動態反映概念和規律的形成,有效地突破重點和難點;有更強的交互性,學生有更多的參與,學習更為主動,有利於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多媒體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放大了課堂教學的「空間」,延長了課堂教學的「時間」。這樣的教學,促使學生用多種感官去學,同時也在玩中學,動中學,樂中學,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營造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和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使學生明白只有自己親自參與新知的發現、思辯、歸納整理,才能真正鍛煉自己的思維、開發自己的智力、發展自己的能力,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Ⅸ 如何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在中學生的物理學習中處於核心地位,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它們是中學物理入門的第一步。如果把中學物理這門科學比作高樓大廈,那麼物理概念就是構成這座高樓大廈的沙石、磚泥和鋼筋框架。有經驗的物理教師非常重視抓好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物理概念便是基礎知識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怎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概念?根據建立物理概念的思維方法,針對學生學習物理概念的主要思維障礙(如感性認識不足、思維方法不當等),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指導學生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
感性認識是進行思維加工以建立物理概念的基本材料,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的有效武器。要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概念,教師必須創作一個適應教學要求,能引導和啟發學生挖掘問題、思考問題、探索事物的共同特徵和本質屬性的物理環境,使學生獲得充分的、必要的感性認識。具體說來,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一)運用實驗來獲得感性認識
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形式,也是學生學習物理概念時獲得感性認識的重要途徑。例如,在教學物理概念「熔化」和「凝固」時,正值寒冷的冬季,我找來一塊固態的冰,用酒精燈加溫後,讓它迅速地融化成一杯水,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熔化,即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並告訴學生熔化的過程需要加溫。然後我又將這杯水放在零下10攝氏度的教室外面,十幾分鍾後,液態的水又變成了冰,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凝固,凝固指的是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這個過程需要降溫。通過實驗,學生獲得了關於「熔化」和「凝固」的感性認識,為更好地理解「熔化」和「凝固」這一物理概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列舉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和接觸過很多與物理概念有關的現象和事實,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恰當地列舉生活中這些學生熟知的典型事例,進而創造良好的物理學習環境,喚起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物理概念。例如,在教學「光的折射」這一物理概念時,我先給學生講述了「海市蜃樓」的自然現象,然後讓他們回憶將一根筷子斜放在一碗水中時看到的現象,學生進行表述後,我端來一碗水,找來一根筷子當場讓學生進行實驗,喚起了他們已有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思考:這是什麼現象?學生略加思考便明白了:當光從一種介質(空氣)進入另一種介質(水)時,光路會發生偏折。之後我抓住機會通過畫示意圖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在頭腦中形成物理概念,總結概括出光的折射規律: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偏折,折射角小於入射角;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
二、指導學生掌握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物理概念是對物理現象、物理過程等感性材料進行科學抽象的產物。要使學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排除思維定勢的影響,靈活應用物理概念解決實際問題,就必須在他們獲得必要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按照物理學中建立概念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類比等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質聯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質屬性和共同特徵,形成物理概念。
例如,要使學生深刻理解「密度」這一物理概念,就必須讓他們參與實驗或親自動手做實驗,教師要指導他們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抽象和總結,抓住主要因素,概括出「密度」這一物理概念的涵義,加深對這一概念的理解。我是這樣做的:1.找來形狀完全相同的已經噴了銀白色漆的兩個水龍頭,讓學生用手掂一掂它們的重量。2.讓學生用天平秤出兩個水龍頭的質量,並分別記錄下來。3.用盛有水的量筒測量一下兩個水龍頭的體積(經過測量,兩個水龍頭的體積相等。)4.讓學生用水龍頭的質量除以水龍頭的體積,得出了兩個不同的數據。5.讓學生對兩個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抽象和概括,然後和物理課本上的「常見固體的密度表」進行對照。6.學生明白了兩個水龍頭一個是銅制的,一個是鋁制的。7.在學生興高采烈時,提出「密度」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學中,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叫做組成物體的這種物質的密度。
三、指導學生運用物理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物理學習的目的也不例外,所以學生學習物理概念的終極目的是為了運用其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學生在學會運用物理概念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自然會進一步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糾正自己先前對物理概念理解的偏差,完善自己對物理概念的認知。例如,在講解「力」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力的含義。如1.手提水桶;2.馬拉車;3.腳踢足球;4.磁鐵吸引鐵塊等,然後指導學生對生活實例進行分析、比較、概括和總結,得出力的定義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並使學生明確:力是兩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又如,根據斜面的概念,讓學生思考「怎樣利用一塊木板,將一個重200斤的油桶移到大卡車上」,如果條件可以,可以讓學生觀看工廠工人根據斜面原理,利用木板將油桶滾到大卡車上的視頻,進而讓他們明白工廠工人是根據斜面原理使重物搬運到卡車上的,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斜面可以省力的物理原理。
由於物理概念具有復雜性的特點,所以教師在進行物理概念教學時必須要注意物理概念教學上的階段性。教學實踐證明,學生掌握物理概念的過程,大體上可以分成領會、運用、完善、擴展四個階段。在以上四個階段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同化和順應,把新概念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盡可能將所學的物理概念及相關的物理知識系統化,這樣有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概念,有助於他們對物理概念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Ⅹ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83

1、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必須深入而且透徹地鑽研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掌握教學內容的各個概念、定義的表述,仔細研究其中每個措辭的含義與作用。並且採用對比法,突出關鍵詞語,揭示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把教學內容安排得引人入勝,具有科學性、啟發性,使學生形成一種渴求學習物理知識內部的動力,興致勃勃地學習。
2、創設教學情境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身邊的各種輔助教具,為學生設置誘人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學習時如身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積極思維,探索物理現象的興趣。
如:在學習聲現象時,讓身邊的物體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一下子把學生吸引住了,他們都紛紛聆聽,然後自主思索:聲音是怎樣發出的?為什麼每個人,每樣物體的聲音不一樣?學生們自然而然地想知道究竟。這樣不用教師講,他們就自己去思考,去猜測、去探索答案,從而獲得新知識。
3、巧設質疑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是思的火種,思維以疑為起點,有疑問才有思維,經過思維才有解疑,有所進取。因此,質疑是進行物理教學的有效方法,教學中善於質疑,才能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通過釋疑達到掌握知識開發智力的目的。
如:在指導學生做好用天平測液體質量實驗時,增加一個問題:當天平平衡後,若將手指伸入水中但不接觸容器,天平是否仍然平衡?這時學生探究興趣更濃,同時又為後面學「力」創造一個懸念。
4、注重實驗
在初中物理課本中,許多重要的規律都是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同時,初中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階段,好奇心較強。物理實驗形象生動,本身帶有很強的趣味性,因此,學生對實驗演示往往比聽教師講課感興趣得多。在教學中會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精心設計實驗,並巧妙地進行演示,增強其趣味性、新穎性,能有效地刺激學生感官,增強學生的有意注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閱讀全文

與如何啟發物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