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將物理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及實踐操作深度融合
摘 要: 伴隨互聯網飛速發展,微博、微信已成為人們生活娛樂的一部分,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使傳統教學模式發生深刻變革,利用信息技術營造新型教學環境是新課程的亮點。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包含兩個方面:高中物理學科微課程設計與開發、翻轉課堂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微課 翻轉課堂 信息技術 高中物理
隨著各項教學改革深化,涌現出眾多富有特色的新型教學模式及方法,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課堂創新方式。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效發揮其效用,離不開教學模塊科學設計,同時對教師與學生提出一些新要求,需要詳細探究。
一、高中物理學科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
伴隨互聯網飛速發展,微博、微信已成為人們生活娛樂的一部分,微課這種新的教學資源正改變著傳統課堂。「微課」全稱「微型視頻課程」,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圍繞學科知識點、例題習題、疑難問題、實驗操作等進行的教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有機結合體。微課的出現,對移動學習時代的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教育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價值。
(一)內容設計――知識點的微型化處理
教學內容的選擇。微課設計中,教學內容選擇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反映微課要集中表現或傳遞給學習對象什麼樣的內容(並不是什麼內容都適合製成微課)。教學內容應該盡量選取那些學生通過自學理解不了、具有較大教育教學價值且相對簡短又完整的知識內容。必要時教師可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加工、修改和重組,使教學內容精簡又完整、教學目標聚集又單一、教學形式策略多元、表現方式多樣化,使其更適合微課方式表達。
教學內容的微處理。在選定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繼而對其進行微處理。根據微課時長短、知識粒度小的特點,在內容分割上,把課程分割為不同教學過程。分別是:一揭題設問,激趣導入;二切入主題,逐步推進,引發思考。
(二)媒體設計――合理運用視聽媒體技術
媒體設計決定微課最終表現形式,優劣性直接決定微課質量。目前微課視頻媒體呈現形式多樣,分別有攝制型微課、錄屏型微課、軟體合成式微課及混合式微課。筆者認為,該微課更傾向於視聽演示,擇優選用了軟體合成式,即「屏幕錄制軟體(Camtasia Studio)+PPT+手寫板」的製作組合。
(三)可用性設計――加強藝術表現力和情境感染力
可用性設計源於設計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本指企業為客戶提供Web及Web-based產品情緒情感體驗設計的流程和方法。國內,顧小清(2009)等人提出了微型移動學習的可用性設計研究,他們認為,「對於微型移動學習設計,除了考慮內容、媒體設計之外,還需要從用戶角度對其可用性進行設計」。
微課作為在線教學視頻,需要滿足在線學習者為實現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的積極情感體驗。尤其現今信息時代,數字化教育資源已頗為豐富,要提高微課的應用程度,必須從學習者角度出發,提高重視可用性設計的意識。
二、翻轉課堂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有別於傳統課堂模式,是一種顛倒化課堂模式,注重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自由空間,將知識傳授擴展延伸到課堂外,提倡學生運用多樣化學習方式有效吸收新知識,同時課堂內著重對知識加以內化,在此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溝通。翻轉課堂對教師知識傳授與學生知識學習加以轉換調換,是一種基於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有助於學生知識學習的針對性及實效性提高。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設計
1.課前設計
將翻轉課堂應用於高中物理教學實踐,首要步驟就是課前設計,通過課前設計,著重對學生物理學習自主性加以調動,從而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提高,增強翻轉課堂的有效性。
2.課堂設計
翻轉課堂的設計環節是在課前設計的前提基礎上,對學生課前學習進一步深化及鞏固,從而將學生物理知識轉化為物理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物理思維意識。
3.習題及作業設計
傳統物理教學中,教師較易陷入的教學誤區之一就是開展題海戰術,忽視物理概念的傳授、物理過程的體驗,導致學生盲目做題,不利於學生物理思維的培養。藉助翻轉課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相關習題及作業,根據學生具體學習能力差異,把作業主動權放手交給學生,既能培養學生物理自學能力,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較為寬松的習題及作業設計,可以讓學生不再過度注重解題數量,而是更重視解題質量及過程,使學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於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的注意要點
1.教師要著重加強自身素質能力提高
翻轉課堂涉及一些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如多媒體課件製作,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特別是計算機應用技術水平。同時,教師要對教材做到整體掌握,在製作視頻等資料時,既注重形象直觀,又進行有深度的提煉加工,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識要點。
2.注重全體學生有效參與
翻轉課堂注重學生自主性發揮,強調學生開展有效的自學。而在學生自學環節,由於學生存在一定的學習差異,容易出現知識學習及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在參與積極性上更高,而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積極性則有所不足的現象,對此,教師要加以重視,設計出形式多樣的環節,確保不同層次學生都能有效參與到翻轉課堂中。
3.後置作業的布置要適度得當
翻轉課堂模式下,在後置作業的布置上,可以著重讓學生通過視頻自學,在其他作業類型布置上從簡,從而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真正體現出新型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上的作用。否則,不僅會弱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性,還會損害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取得適得其反的教學效果。
㈡ 如何將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進行融合
中學物理教學所要達到的教育改革的途徑和目標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來實現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和全新的、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從而徹底改革傳統的教學結構,達到培養大批具有21世紀能力素質的人才的目的。教育部明確提出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信息技術進入物理教學課堂,對物理學教學帶來的不僅僅是在課程資源拓展和教學手段的改變上,它將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將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克服和矯正學生在物理學學習上的困難,使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績,是廣大中學物理教師不斷探索並致力於解決的難題,是全面提高中學生物理教學質量的關鍵。
㈢ 如何更好地實現初高中物理的銜接
初中畢業學生升入高中學習,普遍感到物理難學,教師也感到難教,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初高中物理課程要求存在著差異和學生學習方法的差異。處理好這些差異,順利實現初、高中物理課程學習的銜接,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一個必要手段。
一、差異產生原因:
首先,課程要求的差異
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差異
初中物理課程中大多數多問題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進行定量計算,也是相對比較簡單的比例關系的運用;高中物理課程,大部分問題不單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進行大量的,甚至相對復雜的定量計算。
2.知識的呈現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差異
初中物理課程的呈現基本上是以形象思維為基礎,大多數問題是以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的實驗為依據,讓學生通過形象思維獲得知識;而高中物理課程的知識的呈現,多數以抽象思維為基礎。問題研究的實驗不再是以直觀直接得結論,而需要在實驗基礎上,加以抽象、歸納,才能得結論。
3.初中課程的問題多是單因素的歸因的邏輯關系;高中課程的問題的歸因則是多因素的復雜邏輯關系,且是以遞進式、歸納式的邏輯關系為主。分析問題時還需較多使用假設、判斷的推理邏輯手段。
4.初中物理問題的解決,對運用數學工具的要求不高,主要使用算術、代數方法;高中物理問題的解決,使用數學工具提高到了需大量使用代數、函數、三角函數、圖像、向量(即矢量)運算、極值等方法的綜合應用上。
(二)學生學習方法的差異
1.初中物理的學習,學生習慣於教師的(知識)傳授。在學習中,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簡單問題」的「簡單理解」上;高中物理的學習則要求學生獨立地在老師的指導下獲取知識。要求學生要能(把課本作為工具)形成「自主學習」習慣,更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多層次、多角度的邏輯分析,學會尋找知識點的「連續性」關系。
2.初中物理知識的簡單性,決定了學生在學習中較多運用記憶方法掌握知識,對理解、分析方法使用的程度要求不高;高中物理知識的復雜性,決定了學生在學習中需要以理解、分析、歸納為主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同時,還需「形成物理學思想」,尋找物理課學習的門路。
3.高中物理習題的求解,要求學生在數學工具使用上學會用數學語言表示物理問題,學會數學工具的靈活運用,實現大量定量分析的自如化。
二、克服差異的教學措施
1.加強新舊知識同化,順利實現學生升級學習的過度
初中學生進入高中學習,無論是教材理解方面、思維活動方面、研究物理的方法方面、完成作業應用的手段方面等,與初中階段相比,存在著明顯的梯度。在備課時就應該認真思考初中物理課程與高中物理課程的差異,切實了解學生已掌握了哪些知識,並認真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仔細捉摸高中課程所研究的問題跟初中課程曾研究過的相關問題,在語言、研究方法、思維特點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明確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與差別,確定課堂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啟發和指導,幫助學生把舊知識同化新知識,讓學生掌握新知識,順利地達到知識的遷移,減少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困難。
2.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早入門
針對高中課程的知識呈現多以抽象思維為基礎的特點,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讓學生能從教師的課堂引導中,快速形成抽象思維習慣,形成分析、判斷、歸納、總結的抽象思維能力,能夠早入高中課程學習的門道。例如:高一年級的「勻變速直線運動」一章關於加速度的教學中,對加速度概念的確定,採取引導學生分析此運動現象的特點(軌跡是直線,速度均勻變化),尋找速度變化量,尋找速度變化有快慢的規律,歸納出a=Δv/t的物理意義。然後再引導學生總結「a」的定義的要素,充分理解「a」的意義。實現從現象→特點→規律→「知識點」的抽象概括。
3.加強演示實驗的研究,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
高中物理課程的演示實驗,是培養學生研究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增加演示實驗,並且要注意對現有實驗設備的使用進行符合研究性學習的處理,讓學生能夠從演示實驗的觀察中,學會研究,尤其要學會對有形的物理現象進行抽象思維,並能歸納結論。如「牛頓第二定律」的演示實驗,在課堂演示中,可著重引導學生充當研究者,教師扮演工具操作人員,從實驗→讀取數據→繪制圖形→尋找物理量的數學關系→得出公式的程序實施過程中,把研究的任務交給學生,老師充當「引路人」,讓學生來完成研究,得出結果。使學生從研究中產生興趣,形成研究習慣,訓練研究能力。
4.化整為零,消化知識硬塊
針對學生在高中物理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出現「知識硬塊」的現象,採取化整為零的辦法,消化那些在思維上比較抽象和復雜的知識硬塊。化硬塊為軟塊。如: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對剛進高一的學生就是一個知識硬塊。對這一知識才用「正交分解法」來處理,化互成角度為同一直線的力的合成,再轉成互成90度的力的合成。對學生來說就易於接受。
5.上好習題課,促進學生分
㈣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各種方式中更為可行和常用的一條途徑。教師要尋找學科教學內容中的契機,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堅韌的意志、良好的性格;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發展他們的主體性;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下面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一、教師應注意角色的調整
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必須有健康的心理,必須掌握心理專業知識和教育技能、應正確認識自己角色的改變。教師工作進入個性化時代、合作時代,對學生要學會尊重、善於溝通,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了解新一代青少年的內心世界,要關心他們的問題和煩惱,要給予他們的熱情和信任。我工作以來每一學期的第一節課都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從中可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針對實際情況,研究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因而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這也是讓學生來學好我教的這門功課的好開端。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給我的反饋信息是:
1.要尊重天性,客觀地評價。
我對班裡的每一位同學都給以充分地肯定,肯定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優點,之所以學習效果存在著差異是因為自己還沒有發現自己的優勢是什麼,還沒有很好利用非智力因素,相信每一位同學都希望自己取得成功,希望經過我們師生共同努力,大家都能取得進步!我只希望人人進步,不求人人高分!我經常用一些鼓勵的話跟學生交流,客觀的認識每一位學生,因為人天性都希望得到尊重!只有得到這一科任課老師的尊重,學生才會更用心來學習這一個科。下面是學生給我的紙條:
「老師,您好!我跟你一起交流的第一節課,您給我的印象非常的深刻。通過您的這一課,您的精神,您對我們每一個同學的關懷,還有您以一顆偉大的心來鼓舞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要努力學習,都給我很深的印象。老師,我們一起交流的這一節課,使我明白了很多事理,懂得了做人、做事都應有自信心!老師,謝謝您,您給我帶來十足的信心,今後我會努力學習。」
「老師,您這一節課講的話,使我增強了學習物理的信心。我本來對物理這一科不感興趣,聽了您的話,使我知道以後怎樣學好物理這一科。」
教師要正面地評價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特別是對有自卑心理傾向的學生更應該這樣做。如他們上課回答問題時,即使沒有答對,我也鼓勵地說:「你能積極發言,有勇氣,很不錯,我非常佩服!」或者說:「你的答案已經很接近正確答案了,我相信下次你一定能答對!」教師只有不斷地肯定自己所教的學生,激發學生的自信心,才能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2.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多給予鼓勵與激勵,讓心與心溝通。
在一次期中考試後的歸因與立標中,一位學生這樣寫道:「期中試卷一發下來,讓我整個人全都愣住了,竟然會不及格,怎麼會這樣?我心情壞透了。不過現在自己感覺好多了,是老師您在我試卷上寫的『繼續努力』四個字鼓勵了我,啟發了我。我明白了,如果我一直這樣消極,成績是永遠好不了的。雖然自己還覺得很遺憾,但是我相信老師您對我還有信心,哪怕你有一點點,我也是十分滿足的。在這我要先謝謝老師您。從現在開始,我會不停地告訴自己:『爭氣』!『爭氣』!記住老師寫給我的那幾個『繼續努力』啊!」
「繼續努力」四個字能給學生這么大的鼓勵,是我對學生尊重、理解和接受的反饋。我經常在作業本上或試卷上給學生寫上鼓勵的話語,及時與學生交流。如對有自卑傾向的學生經常寫上:「你最近已有進步,加油!相信你能取得更大的進步。」對一些成績差的學生更應該尊重他們,如有學生在作業本上對我說:「老師,我是一個學習成績很差的學生,但我也想學好,我希望老師能幫助我!」對於這樣的學生,我給她回話:「別著急,你成績不好是因為你過去沒學好,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努力吧!相信你能取得進步!」這對學生起到很大的幫助,在學生反饋信息中,表明老師的話給他們很大信心的佔80%,特別是對學習求助無能者更有幫助。一位學生告訴我:「我一直想把一些不懂的東西向老師請教,但我又怕老師、同學說我成績不好還……」她在我的鼓勵下逐漸地能遇到不懂的就向老師、同學請教,學習也較有興趣,成績也逐漸趕上來。
3.要尊重發展,積極引導。
人天生就喜歡得到別人的表揚,初中生更是這樣。有一些同學成績不是很優秀的,但他們靠著好表現這種心態來學習,老師要順著他們的發展,利用這種表現來引導他們學習。在課堂上,我經常要他們自己到講台上進行板演,一些成績好的反而不那麼積極,但一些中層生會很積極。老師再把他們做出來的內容給予評價,在全班同學面前肯定,這對他們有很大的鼓勵,他們會靠著這份成功感去學習。所以我覺得在課堂上不凡多給一些「愛出風頭」的同學一些積極的機會。
4.要尊重權益,保護隱私權。
一位學生把一切心事告訴我後,說:「老師,我之所以會把這些告訴您,是因為我覺得您很關心每一位學生。可我希望您可以幫我守秘密,我更不想班主任知道,我怕見到她那充滿懷疑的眼神……」總有一些學生把心事告訴老師之後又要求老師替她們保密,這表明學生很希望得到幫助又怕被張揚,受傷。這時需要老師向其表明能保密,並表示她對自己的信任而感謝,對其進行心理輔導。上述那位學生,我在她作業本里,分析了其情況,表示我很感謝她對我的信任,給予指導和鼓勵。當她看到我所寫的話非常激動,在課堂上眼淚直下,從那以後她上課的心情輕松多,積極回答問題,不懂的也能主動請教老師。尊重學生權益,保護學生的隱私,我覺得還有一個就是學生學習成績的分數應該保密,不能讓其他同學知道,主要是成績差的同學更應該保護。老師應該讓他知道自己的情況,要他自己跟自己比較,自己跟自己競爭,讓他有一個要進步的意識,有一個和諧的心態來學習。
5.要尊重親情,給予參與權。
有一位學生寫給我的心裡話:「在上第一節物理課時,老師您向我們提出了四個問題,您所提的這些問題我從來沒想過,由於物理成績不理想,也就使我對物理失去了興趣與信心。我曾聽別的同學說,您是一位很好的物理老師。我希望在您的教導下,能使我慢慢對物理產生興趣,有了興趣,相信物理就不怎麼難了。我也希望與老師您能成為朋友。」學生有時就靠著與任課老師的一份感情來學習的,所以老師與學生要多溝通,熱愛他們,讓他們有一份親熱感,讓他們喜歡上自己的課。我認為造成學生對任課教師「不喜歡」的原因有多種,但學生與老師間的那一份親情最重要。如上課提問時,教師點到的總是自己喜歡的幾個學生,對一些學習成績不太好、上課又不愛表現的學生往往比較忽視。教師與學生間的溝通過少,往往會造成學生對教師的偏見。如果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發生過正面沖突,如教師對學生進行體罰、侮辱學生人格等,學生會對教師產生消極對抗的情緒。一旦學生對教師產生不好的印象,往往會不喜歡上這位老師的課,久而久之,就會對這門課失去興趣。所以在課堂上,老師要關心每一位學生、多與學生溝通,要給予他們參與的權利,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開學初一位學生給我的心裡話:老師,您好!提筆之前,我先誠心地謝謝您在初二時對我的關愛和幫助。為此,我將要比以前更加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來報答您為我而灑下的辛勤血汗!
在教學調查中有百分之七十多的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關愛,希望與老師成為好朋友。如果老師都能走到學生心裡去,相信教育的效果會更好。
二、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做法
下面我談談一點具體做法:通過「自我分析——自我設計——自我管理」,即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來提高學生的意志水平,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我發展。
1.自我分析能力的培養。
在每一學期開學初,我都要對學生進行跟學科有關的心理測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特點,指導學生進行自我分析。有一位學生這樣寫著:
老師,我雖然下定決心認真學習,可是如何學習?如何學好?我還是不太懂。其實,我覺得自己心中存在著幾個不同的自己。一個在說:「該是學習的時候了,學了知識不認真復習就什麼都會忘的!」另一個卻又說:「先休息一下,歇口氣,學習不用這么麻煩啦!」還有一個在說:「不用拉,課堂上聽懂了就好,課後復不復習都是無關緊要!」
最後,消極的我戰勝了積極的我。
像這種情況,在學生中是很普遍地,我把它念給班裡學生聽很多學生說好像是我說出來的!這需要老師對其進行輔導,強化學生進行積極自我暗示。
一位平時很孤僻、成績較差的學生對我說:老師,您知道嗎?在小學里,我是一個人緣極棒的、成績優異的學生。但在六年級時,寒假一次變故中,使我失去了對學習的動力,變成一個喜怒無常,愛發脾氣的人,變得很暴躁,也很孤獨,從那以後我的成績開始下滑。
這類學生很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教師應給予滿足,同時要幫助他們了解自己、分析自己,以培養和提高學生自我分析的意識和能力。
在學生自我分析過程,老師要給予指導,使學生的分析真正符合實際。以後,每次考試後,都要進行歸因、立標,每學期初,學生都要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修改自己的自我分析。經過自我分析,學生基本上對自己的優缺點、特長、心理特點做到了心中有數,明確了自己前進的起點。
2.自我設計能力的培養。
在自我分析基礎上,要求學生制定自己的努力目標。要學生學會「高目標,小步子」的學習進攻策略。也就是說學生的努力目標分為遠期目標、中期目標、和近期目標。對學生而言重點在於近期目標的制定。近期目標主要指學生半學期或一學期的努力目標;中期目標起承前啟後的作用,要以近期目標的達成為基礎並面向遠期目標;遠期目標是指學生的理想,包括人生理想和職業理想。讓大小目標互相結合,才能使學生對學習生活充滿激情,不斷進取,在實現目標的征途中培養自己的意志。
在培養學生自我設計能力過程中,培養學生做事情的計劃性,幫助學生學會設立目標,明確努力方向,從而調動學生奮發向上的積極性和良好的心態。
在學生自我設計之後,還要制定努力的計劃和改進的措施,並以自己的計劃為依據進行全面的自我管理。
3.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
自我管理能力是培養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的主要內容,也是學生意志鍛煉的重要途徑。自我管理分為課上自我管理和課下自我管理。
(1)課上自我管理。
在課堂練習中培養意志品質和自控能力,可以通過幫助學生在課堂練習中樹立和體現「三個意識」來實現。這「三個意識」也就是主體意識、效率意識、自控意識。
主體意識是要讓學生明確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要積極思考、主動發言、主動參加課堂練習。在課堂上我經常提問一些成績比較差的同學,引導他們回答,不斷地肯定他們。一些同學就是在老師不斷的肯定下,對這門功課產生興趣的,自己願意來學習物理。在此,我也注意用教學的內容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如學習能的轉化時,我讓學生做這樣的練習:
2001年3月23日,俄羅斯的「和平號」空間站墜落南太平洋,在墜落過程中它的高度逐漸降低,這時它的能逐漸減少,由於跟大氣層的摩擦,它的溫度升高,它的熱能逐漸增大。這類題運用物理知識解釋分析軍事、航空領域中的一些問題,如果看了這個新聞報道,可以看到空間站在下落過程中燃燒。這樣可以幫助學生解開生活中的謎也可以鞏固剛學的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再如在學習物態變化時,把教學與社會、氣象問題結合起來:今年出現嚴重的乾旱,為了緩解旱情,多次實施人工降雨。執行任務的飛機在高空投撒乾冰(固態二氧化碳),乾冰進入雲層,很快為氣體,並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使空氣的溫度急劇下降,則高空水蒸氣就成為小冰粒,這些小冰粒逐漸變大而下降,遇到暖氣流就為雨點落到地面上(要求學生填出物態變化的名稱)。讓學生從課本中走出來,走向社會,知道社會在飛速地發展,從而想到自己學習的重要性,增強了學習的動機,提高了學習的自主性。主體意識是培養意志和自控能力的關鍵,在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基礎上培養他們的效率意識。效率意識是指學生要有當堂的任務當堂完成的高效意識,要講究和積累學習方法,要克服學習中的懶惰情緒,提高學習效率。
我經常要求學生在下課之前回憶本節課的內容,養成學習的好習慣。效率意識是提高自控能力的結果。自控意識是指學生要能控制自己,把自己的身心狀態調整到最佳;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不想與課堂學習無關的事,集中注意力於課堂學習。這一點,我要求學生如果上課不能集中精神聽課,要主動找老師交流。有一位學生他上課好像很認真聽課,但成績不是很好,他這樣告訴我:「老師,我現在是越來越不認真,惰性因素不斷地滋生,常常感到學習很累,常常在打退堂鼓,更確切地說:「有那種英雄氣短的悲腔。」反正,我現在是思想矛盾日益尖銳,都不知道腦袋老兄整天都在想些什麼機器?哎,慘啊!不知何時我才能甩掉這個思想包袱,認真學習,走好以後的路。希望老師指條明路,讓我甩掉包袱,集中精神來學習。」
像這類學生能夠認識自己存在的問題已經是很好的開端,教師要對其進行心理疏導,讓其能夠有最佳的心態來學習,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
學生對自己課堂學習的自我管理,包括對自己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的改進。我經常給學生講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如何科學用腦等知識,如利用「卧思益智」這一規律,要求學生養成躺下來思考問題,特別在每天晚睡覺之前躺下來回憶學過的內容。用這方法學習,很多學生感到效果很好。結合課堂滲透方法,如閱讀,指導學生如何在動眼中動腦動手?怎樣抓住教材的關鍵字詞去弄清概念而不必死記硬背?怎樣歸納教材,整理出知識結構,予以整體把握,把書「讀薄」?怎樣探究結論的思維過程?如見到「物理量」就想到定義、公式、單位、方向和物理意義五項內容,如壓強;看見「物理規律」就要想到那些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內容、關系式、單位、比例系數的意義和適用范圍等六項內容,如歐姆定律。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實現學生課堂學習的自我管理。
(2)課下自我管理。
課下是鍛煉學生自我調節、自我控制的好時機。主要是要求學生科學安排時間,制定科學的作息計劃,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方法之一要求他們定期填寫心理病歷與學習病歷。病歷包括:疾病名稱、發病時間、發病原因、治療方法和幾個療程。
方法之二是要定期更換座右銘。
方法之三是要定期進行自我總結。
方法之四是每天統計三閑數字(即閑話句數、閑事件數、閑思小時數)。
學生用了這些方法改正了不少壞習慣,經過訓練的學生有80%表明自己有進步,20%的學生認為自己還不能取得進步,但有積極進取的態度。有些學生已學會自我激勵,在自我總結上寫著:「我是個自信的人,我相信自己能夠將物理學好,因為我勇於挑戰自己!」「當我遇到挫折時,我對自己說,我能行!別人能做得,我也行!「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我發展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的滿足學生的這種需要,並教給學生科學發展自我的方法,使學生在一次次成功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以提高教學的效率。
㈤ 如何有效的整合利用物理教學資源
新課改已經在全國全面推開,圍繞課程教學進行多方面的改革創新,其中課程資源的整合與開發利用是重要的內容,立足三維目標,充分挖掘各種物理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材料和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激發興趣,鍛煉思維,培養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是當下每一個業者一直在努力嘗試的問題。更有不少老師依照"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提供一缸水"的理念,給學生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學習資源材料,同時,隨著網路的普及以及各種教輔材料的發行,學生已經不缺少供自己發展的資源材料,相反,面對浩瀚的學習資源,就連老師都感到茫然,學生更是感到不知所措。筆者結合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學實踐,在此探討一下如何更好地整合物理和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一、立足物理教材,開掘有效資源
教材是學生最為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課程教學資源,尤其是現在圍繞新課程改革編寫的教材,不但形式新穎、圖文並茂,各種知識與信息生動活潑,而且是集合了全國有名的教育專家精心編制而成,是新課改精神的直接體現。結合學生和學校的實際,以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接受規律為依據,重組課堂教學內容;把教學過程設計成自主學習式、探究式和發現式的課堂結構,讓學生自己構建知識形成;開掘和設計出更多的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教學實例,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提升能力。
例如,學生設計了一個非常生活化的實驗,用十幾個果凍杯,裝滿水模擬眼睛的成像過程;學習大氣壓強的有關知識時,學生去校醫療室找到了醫用針筒,利用葯瓶的橡皮帽堵住針頭,用力拉針筒的活塞來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二、篩選利用圖書報刊,精選整編訓練試題
教師一定要做好篩選和引導,教師通過自己的研究和閱覽,對各種資源和信息進行整理,有計劃、有條件地充實到課堂教學中來,將物理知識與最新的科技成果、科學現象結合起來,通過各種鮮活的富有時代氣息的科學事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嫩能力,增強學生的學以致用意識。理科學習離不開一定的輔助練習,物理學習更是如此,書店的習題集存在著過多、多難、過深、過雜等問題,教師一定要精選精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識、新規律和新方法,能夠對試題進行變式拓展,能夠保證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課後練習,教師也要做到精選,注重靈活,幫助學生更好的鞏固和活用知識。
例如,學習浮力的教學內容時,筆者對教材中的例題進行大膽的取捨和重組,在一節課的教學中重點就分析了這樣一道例題:在一容器中水面上浮有一冰塊,在冰塊溶化過程中容器內水面高度如何變化?根據有關知識,筆者給出了相關的示意圖,引導學生冰的體積,融化後的體積,結合密度重力算出排開水的體積,分析前後的變化。然後,對試題進行充分變化
變化1:一盛滿鹽水的容器內浮有1冰塊,在冰塊溶化過程中水面高度如何變化?
變化2:將冰塊投人盛有酒精的容器中,液體高度如何變化?
變化3:如果冰塊中有木塊,水面高度如何變化?
變化4:湖上載有鐵塊的船,把鐵塊拋人湖中後.水面如何變化?
變化5:冰塊中凝結有的小鐵塊.投入容器後,水面高度如何變化?
這樣,把同一知識點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穿插到各種具體的物理問題中去,充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實驗器材,改良創新實驗方式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培養學生科學精神、提高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又是物理課程改革的重要條件和有效資源。初中物理教學一定要做好實驗室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首先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搜集相關數據,研究物理規律。其次,開發各種日常器具實驗,豐富中學物理實驗的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生活器具的簡便、經濟、直觀等優點,讓學生從生活中感知物理現象,研究物理規律,探究生活問題。再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和網路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直觀的實驗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物理現象,理解科學規律,提高實驗操作能力。很多的物理定理、定律、規律等是摸不到,看不到的才抽象理論,學生無法通過直接實驗進行,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更加直觀的展現各種物理抽象原理,網路搜集更多的學校無法滿足條件的實驗過程,這樣物理實驗更加豐富,更加直觀,學生感知更加透徹。
例如,學校牛頓第一定律時,引導學生用家庭裝修布暗線用的線槽來做第一定義斜面實驗用的導軌,由於具有很好的柔韌性,非常方便彎曲,操作極其方便。實驗室的游標卡尺、萬用表、螺旋測微器、安培表等儀器的可見度非常小,不適合學生觀察;還有些實驗只有在平面上演示,不適合學生更好的觀察,如條形磁鐵和蹄形磁鐵的磁感線,尤其是一些相對抽象的物理實驗,比如,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布朗運動等不能在教室或者實驗時直接給學生演示,利用多媒體給學生進行直觀演示,學生通過教室的電腦動畫模擬,清晰直觀地感知。同時,上網搜集更多的精彩實驗視頻給學生播放,用以替代課本實驗或者實驗室實驗,不僅經濟方便,還能夠讓學生學習得更加熱情,掌握得更加透徹。
四、引導交流合作,用好社會資源
課程是知識的載體,必須和社會的發展與變革緊密聯系,既要把知識學活,又要學習活的知識。因此,對於物理課程資源的整合與利用,教師在做好校內外的交流之外,引導學生更多的聯系現實社會生活,加強同當地的電視機構、科技館、工廠的聯系,引導學生更多的把知識同生產生活聯系起來,學生走出去,社會資源走進來,加強交流,促進整合,優化組合,為學生提供更加新穎和豐富的學習資源。
例如,隨著市場的發展,我國的玩具製造和銷售越來發達,越來越先進,很多的玩具不再是原來簡單的動物造型,融合很多的科技含量。比如,小朋友的玩具手槍,打出的子彈可以直接吸附在光潔的牆面;遙控飛機能夠在空中飛行很長時間,並且能夠很好地控制方向等等,這些玩具運用的一部分原理都可以在初中課本上找到依據,學生可以去市場,也可以去附近工廠商店,和工人師傅交流研究,去直接感知;也可以進行操作,或者引導學生進行改進,用好社會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學習物理。
總之,課程資源的整合與開發利用是一門綜合藝術,圍繞學校、學生和教學實際,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整合與開發,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增強課堂實效,促進學生成長。
㈥ 怎樣使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
怎樣使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
陶行知先生在40年代創造了嶄新的生活教育理論,提出了「創造教育」。 「創造教育」是指引導受教育者學習與研究創造的規律和方法,培養其創造能力的活動。時至今日,運用陶行知理論,結合當前教學中廣泛應用的信息技術,把兩者融合起來,搞好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工作,我覺得還是很有意義的。
今天,隨著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作為教師,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確立起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觀念,發揮才智,為國家、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才。面對國際競爭激烈的高科技的現代化社會,要想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更需要教師努力鑽研「創造教育」,培養創新人才。那麼,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怎樣對學生進行創造教育呢?下面,結合自己學習「創造教育」的體會,談談感想。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在教學過程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變革。目前,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促使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正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既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改革傳統課堂教學,也要注意保留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實現傳承與創新的融合,這就需要我們在整合中遵循一定的原則.
現代信息技術所具有的多種特性能夠為良好的物理學習環境的創設提供有力的支持。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的能力是教師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具備的基本教學素質之一,是信息化教學的前期工作,也是信息技術與中學物理課程整合的關鍵所在。
一、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的內涵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與教育本質。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是實現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融合」。也就是將物理教學系統中的各種教學資源和各個教學要素有機地集合起來,將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技能與教學媒體很好的結合起來並呈現出高度的和諧與自然,在整個物理教學過程中,保持協調一致,並發揮系統的整體優勢以產生聚集效應。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包括:(1)要在以多媒體和網路為基礎的信息化環境中實施教學活動;(2)學與教的活動要在信息化環境中進行,包括多媒體計算機、多媒體課堂網路、校園網路和互聯網路等;(3)對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後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
二、理論基礎
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理論正是順應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要求而提出來的。因而在信息技術與物理的整合教學中應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意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學設計主要圍繞自主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兩個方面進行。主導一主體教學理論強調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選擇學習內容、創設學習環境、設計學習活動、解決學習問題、激發學習動機、組織組織學習過程等,也就是教師要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促進學生針對具體的學習內容進行廣度擴大、深度加深,在教師的誘導和幫助下,促進學習的主學習的創造性。
三、教學設計的內涵
教學是一門科學,而教學設計是建立在教學科學這一堅實基礎上的技術,因而教學設計也可以被認為是科學型的技術。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教學設計的目的是創設和開發促進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經驗和學習環境。何克抗教授在《教學系統設計》一書中指出:「教學設計主要是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原理轉換成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環節進行具體計劃、創設教與學的系統「過程」或「程序」,而創設教與學系統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習者的學習。」筆者認為其體現出教學設計是一門「橋梁科學」的學科性質,指出了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明確了教學設計的最基本目的是「學習者的學」,具有較強的時代特徵。優質的課堂教學設計必須使教學「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師生發展」,考量教學高效的最終標准應當是「學生成長」。
四、中學物理教學改革的新趨勢
中學物理教學所要達到的教育改革的途徑和目標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來實現一種理想的學習環境和全新的、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從而徹底改革傳統的教學結構,達到培養大批具有21世紀能力素質的人才的目的。教育部明確提出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信息技術進入物理教學課堂,對物理學教學帶來的不僅僅是在課程資源拓展和教學手段的改變上,它將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將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克服和矯正學生在物理學學習上的困難,使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成績,是廣大中學物理教師不斷探索並致力於解決的難題,是全面提高中學生物理教學質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