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課
初中學習好物理課的方法如下。
1.重視常規學習
(1)研讀課本。
軍隊不打無准備之仗,學習物理也是如此。新學期的書發下來,希望你能夠拿起物理課本,順著目錄,大致了解本學期的內容;每章、每節上課前,再次提前預習;復習時,課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復復習。
(2)認真聽講。
天才不是天生的。無論是新課、實驗課,還是習題課、復習課,能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聚精會神聽講,緊跟老師思路,積極思考,不時勾畫出重點,標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記錄又產生的新疑問,這樣的學習才是高效的。
(3)自我督查。
習題是鞏固、復習是系統、考試是檢驗。每一次作業、每一次考試,獨立完成,認真審題,仔細計算,全面思考,規范答題;及時訂正,不懂就問,學會歸納,一題多解,舉一反三,多題歸一。
2.重視知識應用
(1)回歸生活。
家裡突然停電了,你還會像小時候那麼害怕嗎?八成是保險絲燒掉了,快去看看。為什麼汽車剎車後還要行駛一段距離?在雨雪天氣路滑時,如何減小交通事故的發生?這與慣性、摩擦有關。隨著物理學習的深入,你會豁然明朗,生活到處是物理謎語,等待你去解開。
(2)課外研究。
城市現代化,玻璃牆面的樓房越來越高,黑夜越來越亮,刺眼的光給居民生活帶來很多不便,那就去想一想《如何減少光污染》。《如果沒有摩擦》、《自行車上的物理》……調查報告,課外製作、課外探究都能把物理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為你帶去研究的歡樂與驚喜。
(3)學科交叉。
中國古代詩詞、成語諺語中描述了大量的物理現象,你可以從語文中學習相關的物理知識,也可以從歷史中體味物理學家的優秀品質。
2. 如何進行初中物理集體備課
( 一)確定集體備課的組織形式及參加人員
(二)集體備課的實施原則——四定、七備、六統一
1、「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
2、「七備」:備思想、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學法、備教學手段、備教學過程.
3、「六統一」: 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每一節課授課的共性內容;統一作業(課堂練習題和課後作業題,作業難度分三個層次);統一單元檢測試題.
( 三)集體備課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基本程序: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教案,課後交流、反思.
(四)、個人初備:腦中有綱(標)、腹中有書 、目中有人 、心中有法 、胸中有案 .
(五)、集體研討 在集體研討活動中,主備教師要提供給本組教師統一的教案,然後由主備教師(中心發言人)說課.說課要涵蓋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
( 六)、修正教案 在集體備課中,中心發言人說課,老師們共同探討、相互補充,使得教案內容更加充實、完善.但教案千萬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則就沒有創新精神.
(七)、.教學實踐(重點跟蹤) 經過備課組研討過的教案是否可行還有待於考證,因此,有必要進行跟蹤聽課進行檢驗,以便得到總結、提高,備課組成員之間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
(八)、課後交流、反思 一個完整的備課過程應有五個階段:准備階段,分析階段,創造階段(編寫教案),提高階段(二次備課,調整和修改教案),總結、反思階段.課後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情況下授課,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揚長避短,促進今後教學的進一步開展.
3. 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學方法有哪些
初二物理對學生是一門新的課程,剛接觸到這一門課時,學生往往有新鮮感,表現出了較大的興趣。為了保持學生的興趣,這就需要老師動用教學方法了。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學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物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初中物理教學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入門和啟蒙,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啟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了解並適應學生心理特點有很大的作用。
就初二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而言,他們一方面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對各種新鮮事物好學、好問、富於幻想,同時好動、好勝、好玩。但學習積極性與短暫的“直接興趣”掛鉤,遇到較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時,這些小困難會很快使他們失去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最後導致初中物理教學的失敗。因此教學一定要適應學生心理特點。好奇作為中學生心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培養好奇心,能使人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教學中應有意識進行引發和激勵,如:精心設計相關情景,充分利用相應實驗和小故事。好問,是中學生心理的又一特點。中學生已有一定基礎知識,這些知識和生活經驗具有過渡性的特點,他們的認識由經驗型向思維型發展,學生好問的積極性應得到及時鼓勵和尊重,教師要善於設問,以培養學生提問的習慣和分析問題,回答問題的能力。好動,是中學生積極思維的和一種表現。
精心准備探索性實驗器材,精心設計探索性實驗過程,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動心理,提高學習興趣,提高觀察力和實驗素養。好勝,是中學生極為寶貴的一個心理特點,有利於他們形成平等競爭的品格。可把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有意識讓學生爭論,在爭論中培養勇於創新的思維習慣。好玩,是中學生的天性,要啟發學生,在玩中求知,玩中創新,玩得有出息,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玩的天性,合理安排課堂時間,鼓勵學生做課外小實驗,在玩中學,學中玩。易受挫折是中學生心理弱點。在學習困難知識時,學生易受挫,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應鼓勵學生培養和鍛煉意志品質,多表揚學生的閃光點,多挖掘學生的優點,鼓勵他們的信心,多與學生溝通,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了解他們犯錯誤的原因。給他們講科學家、偉人的故事,學習他們經歷了困難的歷程,歷經了磨難,最終克服困難的精神。激勵學生確定短期學習目標,為目標不懈地努力。
總之,初二物理課堂教學要適應中學生心理特點,極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因與外因,從而有效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用的人才。
初二物理課程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入門課,剛開始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可是一段時間後,就有許多學生開始落後了。究其原因,發現很多學生雖然學習很用功,但其學習方法不對,自然學習效果就不盡如人意,故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大受打擊。在對學生進行交流、訪談時,發現很多學生反映物理好像一學就會,一用就錯,一放就忘。許多物理教師也認為這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這說明學生對所學知識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經過教學思索,我認為具體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初二學生學習物理存在的普遍問題是
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審題和分析能力差:審題不細致,不準確,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會通過分析題目信息抓出問題的關鍵。
②理解能力差:對概念的理解膚淺,答題時憑著感覺答。
③綜合實驗能力差:尤其是實驗設計能力有待提高。
④數理結合意識差:不會用數學知識處理物理問題;簡單運算失誤太多。
⑤表達能力差:作圖不嚴格,計算題解法不規范,邏輯性差。
2、作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①審題不夠仔細,粗心大意;
②公式不明,亂代數據;
③表達不清,思維邏輯性差,解題無計劃,書寫太混亂;
④運算能力差,數據不準確,單位混亂。
二、存在如此問題的可能因素
1、與學科特點有關: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科學,它緣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學生學習時要有相當豐富的想像力,要能想像到發生的物理過程,相對而言是比較的抽象,並且要真正地弄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積累。然而,在這一方面相當地欠缺且未把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與平時的知識點的落實上也有關: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數學符號與物理專用符號的區別;圖象結合物理情境的想像與思考能力的培養;單位、有效數字、方向以及解題格式的規范化始終要引起重視。
3、與學生本身的素質有關:
學生應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和自學能力,要有良好的學習自覺性、主動性和計劃性,自覺做好預習和復習。
三、採取的措施與策略:
1.扎實嚴謹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當扎扎實實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
要搞清物理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物理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物理要領的理解。對物理規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物理規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物理規律中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律要加以比較區別,消除學生對物理概念規律的模糊感。
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啟發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規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並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系實際
物理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物理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
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物理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方法科學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體會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科學方法。在中學物理課本中,用科學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規律的內容是很多的。
(2).靈活多變
教師在課堂講授中,應根據課程結構設置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物理問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一題多思,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教師應當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一、多做實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更有主動性,而這方面教學方法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會使課堂更有趣!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我們應該利用學校以有的條件,盡量多做實驗。在研究光的色散現象時,我利用三棱鏡讓同學們觀察白色光的色散現象。我還從生物實驗室借用了試管,讓同學們研究敲擊裝有水的試管時,到底是不是空氣的振動發出了聲音。還有,在講究凸透鏡的習題時,我利用實驗室里的凸透鏡讓學生們自己觀察,並總結實驗的結果。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加深了同學們的印象、和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課外,我還要求同學們利用身邊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實驗。在學習色光的三原色時,我就要求同學們,利用自製的放大鏡(裝有水的圓形塑料瓶)觀察自己家的電視機的顏色,是否是由紅、綠、藍這三種顏色的色光組合而成的。
二、讓同學們學會觀察,多觀察
首先,我上課時盡量多做演示實驗,讓同學們仔細的觀察。並積極的思考總結實驗結論。對錯誤的結論,並不是馬上指出,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是課堂上的演示實驗,畢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卻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多聯系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並表揚那些善於觀察,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仔細觀察過的學生,加以表揚,以鼓勵同學們多去觀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並用我們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問題。如果沒有學到過的知識,就通過自己查閱資料,同學間的相互討論,還有問老師來解決。讓同學們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體會物理的樂趣。
三、盡要讓學生自己去調查物理知識的應用
看看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哪些例子。通過學生自己的參與,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將我們所學的知識,再用來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雜訊,同學們可以利用我們所學過的減弱雜訊的三個環節來控制雜訊。也可以利用回聲,來估測一些生活中的距離。這樣,同學們既可以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又會加深同學們對知識的熱愛,對擁有知識的自豪感,也進一步加深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四、不要讓學生對物理產生恐懼感
剛接觸物理,在帶給同學們新的知識的同時,也讓有些同學產生了恐懼。教師要了解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狀況,要求他們寫物理總結,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物理的動向。對感到物理有困難的同學,及時進行問題的解決。不讓他們的困難和疑惑,越積越多,從而感到物理很難,一點都不懂。從而逐漸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
總之,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如何時刻提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是每一個老師,在任何時候都必須思考的的問題
4. 初中物理備課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備課教案大全,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單元分析
本節教學重點是參照物的教學,關於參照物要求能夠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擇的參照物和知道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
教學過程分析
一、機械運動
討論引入新課,學生閱讀教材的內容和提供的參考資料,閱讀問題是:什麼叫機械運動;舉例說明自然界中的機械運動;課桌、房屋是否做機械運動,為什麼;能舉出絕對不動的例子嗎。
對學生列舉的示例能夠實行分析,注意講解的問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宇宙是運動的,其中的所以物體都是運動的。
二、參照物
說明日常生活中對一些現象的解釋,並進一步引出了參照物的概念,講解時注意的問題是:通過實例分析,說明不同的人對運動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們對運動描述所選擇的標准不同,我們把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由學生列舉實例說明當選不同的參照物時,同一物體的運動的情況,並深入分析選其他參照物時的運動特點。
分析兩類實例:已知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根據描述的運動情況判斷選擇的參照物。由學生的具體情況能夠教師提供參考示例學生分析,也能夠發揮學生的創造性,由學生組成小組,自行設計問題,討論,由教師評價。提供一些參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這句話是以什麼做參照物的」、「地球同步衛星總是靜止在地球的某處上空,這是以什麼做參照物」、「以太陽做參照物,地球同步通信衛星的運動情況怎樣」、「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句歌詞中前半句和後半句中所選的參照物各是什麼」等。
三、勻速直線運動
觀察一些實例,能夠提供錄相和視頻文件、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運動的特點,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夠由他們發現其中的共性,總結出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講解時,要注意勻速解釋成快慢不變,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形成對勻速的感性理解,並說明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而物理研究問題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的。
對於想想議議中的問題,能夠提供學生自然科學中的圖片資料,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夠在課前就布置查閱資料的預習內容,要求查找關於我國衛星發射的情況和衛星運動的資料。
【課題】
長度的測量:誤差
【重點難點分析】
知道長度的單位,對於長度的進率的指數表示是一個難點,但是不宜要求過高,以形成新的難點。能准確使用刻度尺並對使用的准確和錯誤能有準確的判斷。准確記錄測量結果,能在准確值的基礎上估測一位,誤差是難點,講解時不宜過深。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
條件較好的學校能夠組織學生觀察動畫或圖片,條件一般的學校能夠觀察課本上的1-1和1-2,使學生得到結論"感覺不總是可靠的,需要實行實際測量",從而引出測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說明在一些方面測量的決定作用,要注意聯系實際:發射一顆人造衛星,衛星的運動是否正常,就需要持續的各種各樣的測量,並且這種測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新授課:測量和長度的單位
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測量要有標准,所以長度有單位,能夠引申各個物理量都有單位。介紹長度的單位。
教學中要使學生建立長度單位大小的觀點,條件較好的學校能夠用動畫(自然世界的尺度)、圖形、圖像來協助學生想像一些長度的數值。在學生充分觀察的基礎上,聯系實際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在自己的身體上找出大約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誰的更准確。
學生練習單位的換算和判斷數值的單位,以便鞏固所學到的知識。
3、新授課: 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測量長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觀察刻度尺,說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線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觀察一些圖形,說明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和最小刻度。
學生能夠觀察圖形和圖像素材,或者觀察課本上的1-5、1-6、1-7圖,組織學生討論,並總結出使用刻度尺的准確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的應測部位,零刻度線磨損時,能夠從其他刻線量起;觀察測量結果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同時,學生理應討論不按照準確方法使用時出現的問題。
記錄結果時,要註明單位,並理應在讀出准確值後,再估計一位,教師利用板圖,讀出木塊的長度:准確值是2cm,再估計一位數值,約是,所以木塊的長度是:。
在此基礎上,加上毫米線,此時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讀出木塊的長度,對比這兩次的數值,能夠看出測量相同的物體,用不同的精確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能夠再出示一些問題,鞏固學生的准確讀數。教學中要注意養成學生的這些學習習慣。
4、新授課:誤差
對於"誤差"的教學,僅僅把握三個問題:什麼是誤差,誤差是怎麼產生的;誤差和錯誤的區別;減小誤差的方法。這三個問題能夠讓學生討論後得出。
因為估讀的數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異,一些環境等因素對測量工具的影響,造成了誤差,所以誤差是不能絕對避免的,我們把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而錯誤是測量上的方法錯誤,能夠在測量中改正的,這是二者的區別。減小誤差的方法是選擇精密的測量儀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課題】
查閱關於長度的'一些單位
【活動的組織】
以小組為單位
【教師指導】
1、提供關於長度的一些學史資料
2、不同國家中關於長度的不同單位
3、長度的國際單位制中,單位的換算關系
【評價】
1、資料來源的豐富水準
2、內容的祥實水準
3、資料本身的豐富水準
一、教學任務分析
本節學習機械功、功率。機械功、功率是「機械和功」這一章的第二節,是為下一節學習「機械能」打基礎的,同時也是本章學習研究「功的原理」的基礎,更是高中學習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恆定律、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的基礎。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將知道功的概念,知道功率的意義。在學習本節前,學生已經學過「力」、「物體的運動」相關知識,對「力」和「距離」這兩個概念並不陌生。但由於生活經驗的影響,學生容易將生活中的「做工作」與物理學中的「做功」混淆,對費力而未做功的現象不易理解。因此要通過一系列的事例讓學生知道功的概念。做功有大小,做功有快慢嗎?怎樣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呢?本設計期望通過一系列實驗探究,幫助學生找到比較物體做功快慢的不同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在觀察、實驗、討論的過程中建立功和功率的概念,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計算功的大小,並能用學到的知識解釋生活中與功率有關的問題,從中體驗到學習物理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w = f·s進行簡單計算,知道功的單位。
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功率的單位。
能用公式p = w / t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和方法
經歷比較做功快慢的活動,認識功
率概念的建立過程中的科學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了解功率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感受物理與生活密切相關。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功率概念的形成過程。
難點:功的概念建立。
四、教學資源
1。學生實驗器材:鉤碼、彈簧測力計、木塊、鉛球、秒錶、礦泉水瓶、直尺等。
2。各種做功和功率的圖片、視頻等。
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的內容為機械功、功率等兩部分內容。
本設計的基本思路是:
以觀察生活中的實例為基礎,以學生分組實驗討論、教師點撥為基本方法,建立機械功的概念,並能實際測量物體做功的大小;通過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建立功率的概念。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是:
功率概念的形成過程。方法是:在學生已經知道功的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測出自己走上樓梯和跑上樓梯所做的功及所用時間,將不同同學測得的數據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學生會發現:不同的人,上樓時做的功不同,所用時間也不同,怎樣才能比較他們做功的快慢?在需要中尋找方法,最後得到功率的概念。
本設計要突破的難點是:功的概念建立。方法是通過列舉一系列的事例,引導學生明確:物理學中的「做功」與生活中的「做工作」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用了力不一定做了功,在學生知道了功的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舉例並通過討論、辨析,搞清怎樣才算做了功。
本節課的設計力圖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通過活動、討論,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做功」與」做工作」的不同;做功不僅有大小,還有快慢之分。通過學生
實驗、舉例辨析等自主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教與學能達到最佳的結合。
完成本設計的內容約需2課時。
六、教學流程
1、教學流程圖
2、教學流程圖說明及主要環節
活動ⅰ閱讀討論
閱讀活動卡p16上的小故事,討論問題。
閱讀教科書p13「機械功」,建立機械功的概念。
情景ⅰ視頻
觀察描述一些力做功、力未做功的情景。
活動ⅱ 討論
討論做功的要素,知道機械功w = f·s。
活動ⅲ應用
進行活動卡p17活動,通過對表格中實驗結論的分析,體會機械功的含義。
分析例題,鞏固練習。
活動ⅳ學生實驗
進行活動卡p18活動,記下自己兩次登樓的高度和所用時間。
活動ⅴ分析數據
比較自己兩次登樓做功的多少;比較自己兩次登樓做功的快慢,完成表格填寫。 活動ⅵ比較快慢
進行活動卡p18交流與合作,完成表格填寫,尋找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建立功率的概念。 情景ⅱ 應用
一些常見機械的功率。
3。教學的主要環節本設計為兩個主要的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實例,建立「機械功」的概念,體會「機械功」的含義。 第二環節通過實驗,分析實驗數據,感受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建立功率的概念。
七、教案示例
第一課時
引入
1。閱讀活動卡p16小故事,討論
回答問題。
在兩人用力大小和移動物體距離不同的情況下,怎樣比較兩人貢獻大小?引導學生在比較中關注「力的大小」及「移動距離」這兩個量。
新課
2。機械功
問題
做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觀察、討論
觀看一些力做功、一些力未做功的視頻,描述觀察到的情景中力的大小、方向及物體移動的距離大小。討論做功的要素。
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越大,力對物體做的功越多;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越大,力對物體做的功越多。
閱讀
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且物體沿力的方向通過了一段距離,物理學上稱這個力對物體做了機械功,簡稱做了功。
公式:w = f·s。
單位:1焦=1牛·米
體會1焦的大小。
知識應用
3。應用
問題
任何情況下力都對物體做功嗎?
活動
進行活動卡p17活動,通過對表格中實驗結論的分析,體會機械功的含義。
例題
計算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做功值。
教科書p14例題1、例題2。
布置作業
①教科書p17,1、2、3題。
②學生實驗
測一測自己上樓做的功。設計方案,測量自己走上樓和跑上樓做的功及所用時間,將測量數據填入活動卡p18的活動表格中。
第二課時
引入
1。分析實驗數據
分析活動卡p18上表一中測得的實驗數據。
如何比較自己兩次做功的多少?
如何比較自己兩次做功的快慢?
做功有快慢嗎?做功多的做功一定快嗎?
新課
2。功率
問題
怎樣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
結論
相同時間比較物體做功的多少;
做相同的功比較所需時間的多少。
採集數據
任選幾位同學的登樓梯數據,填入活動卡p18表格二中。
問題
分析表格中的數據發現,不同同學做功不同,所用時間也不同,如何比較做功的快慢?
結論
比較物體單位時間做功的多少。 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稱為功率。符號為
p。
公式:p=w/t
單位:瓦特,簡稱瓦,符號w。
1瓦 = 1焦/秒。
體會1瓦的大小。
功率單位的由來
介紹瓦特。
知識應用
3。應用
視頻
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見功率的大小。觀看汽車發動機、摩托車發動機的銘牌。
例題:
教科書p15例題3、教科書p16例題4。
閱讀教科書p16閱讀材料、sts另一個功率單位——馬力的由來。
布置作業:
教科書p17,4、5、6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2、能准確記錄實驗數據。
水平目標:
1、觀察和實驗水平:初步了解物理實驗的基本過程;學會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2、應用水平:解決實驗操作中所遇到的問題;思考實際現象中的問題。
情感目標:
1、教育學生愛護儀器設備,培養愛護公共財務的品德。
2、良好的實驗習慣。
3、記錄數據要如實,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學生要先觀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線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理應讓學生養成好的測量習慣,使用測量儀器前理應觀察清楚。教材對減小誤差沒有做過多的要求,沒有要求學生在實驗中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測量課本和作業本的長和寬時,只注意要在記錄結果時,估計一位,並註明單位。
測量細銅絲時,要強調緊密纏繞,測量的長度值除以圈數,就是細銅絲的直徑。測量硬幣的直徑時,要求學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 主要使學生在動手中學到知識,並強調實驗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
教法建議
本節為學生第一次動手實驗的課程,理應遵守實驗室的規則,做實驗一般應注意的問題,養成嚴肅認真的實驗態度,記錄結果時,理應尊重實際,不能隨便改動數據,對於結果要有一定的分析水平。
【課題】實驗:
用刻度尺測長度
【重點難點分析】
會用刻度尺測量長度,准確讀數,用特殊方法測量長度。
【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
介紹實驗室的規則,說明物理實驗理應注重實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學的實驗態度。
2、按照實驗步驟實行實驗
觀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是否磨損;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結合上一節的內容,讓學生能敘述刻度尺的准確使用的方法和讀數的規則。
測量課本和作業本的長和寬,把數據記錄在表格中,注意註明單位,在讀數時,理應在准確值後面估計一位數值。
學生測量細銅絲的直徑時,理應注意把鐵絲緊密纏繞在鉛筆上,測量出總的長度,除以圈數,得到細銅絲的直徑。記錄數據後,理應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測量一篇紙張的厚度,然後總結這是用累積法測量,今後這種方法還會用到,在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中,這種方法經常用到。
學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硬幣的直徑,理應讓學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夠想出方法。之後,用板圖協助說明,並在記錄完成後,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測量錐體的高度,如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長度等等,有條件的學校能夠用動畫來展示,也能夠用圖片協助學生想像,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其他單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納米。各個單位間的換算關系。
2、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准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3、能准確讀出測量結果,知道測量數值由准確值和估計值組成。
4、知道什麼是誤差,什麼是錯誤並區別誤差和錯誤。
水平目標
1、培養觀察水平:對圖形和圖像觀察,了解通過視覺判斷的長度與實際測量不同;通過觀察刻度尺,理解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線。
2、培養思維水平:通過單位換算,學會換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標
養成認真、細致的好習慣,例如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減小誤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過讓學生觀察圖和估測1分鍾的時間,理解到人的感覺並非可靠的,從而引出了用測量工具實行實際測量的重要性。列舉了學生熟悉的測量工具,並指出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測量工具,教材利用圖片協助學生分析如何准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教材要求教學中注重觀察的環節。對於「長度的單位」提供了兩個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學生聯系生活形成一般長度的概念。在關於「誤差」的內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分析了誤差為什麼產生,和錯誤的區別以及減小的方法。
教法建議
關於測量部分,因為學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現象的經驗,對測量的重要性理解不足,所以理應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兩個例子,有條件的學校,還能夠用其他的例子使學生理解到利用感覺器官做判斷的局限性,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讓學生總結出「感覺並不總是可靠的,需要實行測量」的結論。教師能夠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聯系實際,說明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應用大量的測量、精確的測量等。
關於長度的單位,理應著眼形成長度的具體觀點,所以在教學中展示圖片、圖像和一些關於長度的視頻資料,教學方法理應注意讓學生動起來,自己實踐。
關於准確使用刻度尺,先觀察刻度尺的零點、量程、最小刻度,並告知其他的測量工具也有類似的問題,從而形成學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規律」的觀點。在此基礎上,用觀察法自己得到准確的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方法。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組織討論小組,其後,引導學生勤於思考著重理解,分析准確的和錯誤的測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麼是准確的測量。
關於准確記錄測量結果,結果要註明單位,理應在今後的學習中進一步鞏固,提示學生要重視這個問題就能夠了。在准確讀數這個問題上,講清得到讀數的步驟,學生在此基礎上,用練習鞏固,形成學習習慣為宜,不宜讓學生弄清細節和原理。
關於誤差的教學,講清誤差和錯誤的區別,並知道減小誤差的方法,關於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具體應用,在初三物理測量電阻中才會較高要求的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機械運動
2、知道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水平目標:
1、觀察實驗水平:能從生活中觀察到物體機械運動的實例。
2、思維水平:判斷和分析機械運動,結合參照物的知識分析運動和靜止的情況。
3、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解釋、判斷自然界中的運動現象。
情感目標:
1、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教育。
2、培養學生科技意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衛星的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從實例中引出了物體運動的問題,並稱物體位置的變化為機械運動,再推廣到自然界的實例中。參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實例引出,並聯系實際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實例,要求學生會聯系實際判斷已知參照物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情況和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的參照物。在此基礎上,感性的分析了勻速直線運動,並說明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即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化,最後分析我國發射的地球同步衛星並思考一些問題。
教法建議
盡量不加深課本上的內容,而理應多聯系實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水平和由實踐中學習的習慣,加深一些物理學習方法的體會。
通過討論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並直接界定物理學中的機械運動,對於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理應提出問題,學生討論,並由此引出參照物的概念,關於參照物的問題要由學生列舉實例,學生分析,教師能夠做評價,最後總結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內容的教學中能夠使用適當的媒體資料,例如能夠用課本的配套錄像帶"運動的相對性"並回答本節的練習。
勻速直線運動的教學,觀察和分析課本上的實例,說明這是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由學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加深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的感性理解,在此基礎上給出定義。定義中只須講清快慢不變,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5. 如何上好一節初中物理課
一節初中物理課要想上好的話需要很多的環節的,首先你要在備課上面下足功夫。在備課當中呢,你要知道你背的學生他有哪些。前置的知識,另外他需要學到的東西需要怎樣才能更好的讓他更快的掌握。同時還要理解學生現在的認知情況,從而順利的能夠引入課程。隨後你要在備課的第一環節裡面,也就是課程引入裡面要進行很多情境,也就是咱們現在所說的你假設要講一個連通器的話,那麼連通器在生活當中的應用或者是連通器在生活當中有哪些常見的?圖片兒,你可以以圖片的形式或者是講故事的形式來給學生們講解。這就是一個知識點的引入過程。
同時在課堂裡面還要注意在研研究了課程以後呢,你要讓學生怎樣把課程進行下去。採用什麼樣的研究方法是講課事兒的,講授式的還是學生討論式的,或者是以實驗為主的探究式的?
這些都要在你的備課當中有所體現,才能讓你的課程非常精彩。是要想講好課的話,一個是你的本身的語言功夫,第二個還要注意你的形體語言講課實際上就是一種表演性的。你要讓學生們感覺拿的課堂非常好,那麼你就要有一個引人入勝的表演能夠帶動學生跟著你一起在課堂上呼吸,共命運。
同時讓學生也在表演當中呢,更好的展示自己。這樣他們才認為這個表演是自己的舞台,是自己需要主動去學習,獲取知識的過程。
6. 初中物理教學方法有哪些
無論是說課還是試講,物理學科中的教學方法常常是廣大考生頭疼的一關,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物理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的一種手段,若能巧用各種教學方法,必能化難為易,化枯燥為有趣,它對教學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在物理教學中,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斷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此,談談幾點方法。
一、以實驗激發興趣
物理實驗形象生動,有很強的趣味性,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實驗演示都非常的感興趣,在教學中如果能精心設計實驗,並巧妙地進行演示,增強其趣味性、新穎性,能有效地刺激學生感官,增強學生的有意注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大氣壓》這一節時,我讓學生觀察一個中上部挖有一個小孔的礦泉水瓶,教師先用手壓住小孔,往瓶中灌滿水,再旋緊瓶蓋後問:「手放開後,高出小孔的水會不會從小孔中流出來呢?」,學生們根據以往經驗,異口同聲地答:「會」。當教師把手放開後,高出小孔的水並沒有從小孔流出來,學生們個個都感到很驚奇,引起學生興趣後,接著再讓學生裝觀察,打開瓶蓋後,高出小孔的水往外流的情形,再問:「為什麼旋緊瓶蓋,高出小孔的水就不會往外流呢?瓶蓋在這里起到怎樣的作用?」學生為了弄清其中的奧秒,聽課精力特別集中。利用好實驗,它就會象「魔術」一樣的引人入勝,這樣課堂教學效果肯定是很棒的。
二、創設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或通過生動的文字敘述為學生創設誘人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學習時如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在講授《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後,我播放了好萊塢大片《生死時速》中的一個片段,大意是「在某天,一輛公共汽車上載滿乘客,其中一名乘客是位出色的警探,可是車到站了卻不能停車,個個神情慌張,因為車上被恐怖分子裝了炸彈,車一減速就會爆炸,(拆彈的可能性已排除)」暫停播放後,我說:「若你是那位警探,應怎樣才能方便、安全地救出車上的乘客?」學生們了解題意後,顯得特別來勁,在正義感、責任感的驅使下,同學們都想救出車上的乘客,不一會兒,就議論起來,接著踴躍舉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達到預想的效果。
三、運用「激趣」,點拔學生的失誤
筆者在《壓力和壓強》一節的教學中,曾出過這樣一道題:「如圖,長方體A重10N,底面積為10平方厘米, 長方體B重20N,底面積為20平方厘米, 求A對B的壓強和B對地面的壓強。」
我發現學生對第一問的解答全部正確,對第二問的解答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出現了同樣的錯誤,他們都誤認為B對地面的壓力F=GB。針對學生們的失誤,我講了一則笑話:從前有一個人騎馬去買米,他很愛惜這匹馬,回來時為了不壓壞他的馬,那個人就背著米騎馬回家了。學生們聽後哈哈大笑,經討論後,他們很快就明白,求B對地面的壓力F=GA+GB。運用「激趣」,點拔學生的失誤,讓學生在笑聲中認識到錯誤,在快樂中學到知識。
四、善於聯系學生身邊生活實際,為學生學好物理插上翅膀
教師要巧妙地運用學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便於物理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同時要讓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這樣既鞏固了已學的知識,也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激發了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強烈慾望。
如在上動能與勢能的轉化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我們在騎自行車時,前方是上坡路時,我們是怎麼做的呢?學生們異口同聲回答出預想中的答案後,我接著問:那你們知道這樣做的道理嗎?;又如在講授壓強這一節時,我指著教室的窗框,問:「同學們,以前我們教室的窗框是用木柴做的,現在用的是鋁合金,除了美觀之外,大家說說看還有什麼好處?」事實上,以上事例也是STS教育的有機滲透,不但能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而且是學之有用的,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習物理的熱情。
實踐證明:能夠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促使學生愛學物理,學好物理。
7. 初三物理課程備課組工作計劃
一、總體思路:
繼續發揚團體合作精神,積極探索教學方法,深入課堂教學進行研究。加強對學生的了解與溝通,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推進小組合作教學。下面就本學期初三物理備課組的一些設想,談以下幾點具體措施。
二、具體措施:
1、開展研討,集體備課,課堂效益創新高
堅持每周一至二次的集體備課工作(時間:星期二、星期四下午),在集體備課中注意聚焦問題,確立主題。每個主題設立中心發言人,落實集體備課的內容、重難點、教學過程的設計、資源利用等。形成專人主講,共享資源,每個教師參與討論、交流,找出自己在教學中的薄弱點或困惑點,發揮每個教師的個人特長,形成全組公認的教學預案。在教授過程中,對研討時沒能預料到的問題,又及時研究解決的辦法,既為還沒上課的老師提供了經驗,免走了彎路,提高課堂實效,積累了經驗,為後面此類課題的教學,提供了借鑒。
2、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積極穩妥推進小組合作教學
3、加強組內「轉轉課」,互聽互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組內教師互相聽課,跟蹤會診。對課堂實踐效果和觀課中發現的不足及時指出,聚焦新問題,提出進一步改進方案。對好的教學方法、手段、措施及時肯定並借鑒
4、加強教學反思,積累經驗,業務水平上台階
本學期,我們備課組將開展了教學反思活動,我們共同參與意見,研究課型和教法。
5、抓好教學進度。在不影響課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爭把教學進度適當提前,以求得本學期各類統考以及下學期工作的主動權。
6、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在抓好備課質量的基礎上,強化作業布置、批改、以及學生書寫格式規范化的管理。把學生的學習質量落到實處,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推動良好學風的形成。
7、做好雙基卷、單元測驗卷、月考卷的命題、閱卷、分析、講評工作。
8、加強延時輔導的研究工作。
一、指導思想:
以教務處和教研組工作計劃為指導,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宗旨,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學習成就感和自信心,培養他們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任務是中考復習。復習的重點和難點是力學和電學兩大部分。力學的重點是壓強、浮力、杠桿、機械效率。而且出題的綜合性較強,與前面學過的力的平衡等知識聯系密切。電學的重點是歐姆定律、電功率。它們的綜合題又是電學考試的難點。學生對於畫等效電路圖的問題總是理解不好,造成失誤。
聲學、熱學、光學中,熱量的計算和光學做圖是考試常出的考點。為了贏得中考的勝利,必須充分利用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輔導後進生的同時,要加強優生的輔導,力求奧賽、中考雙豐收。
三、學生情況分析:
初中物理教學分兩年,初二教學主要是聲學、光學、熱學的部分內容、電學,這些內容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佔三分之二的比例,非常重要,可是,初二時每個教師所教班級比較多,分層輔導不能落實,兩級分化較嚴重;到了初三的力學,由於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感覺理解起來很吃力,學習起來比較困難。要使學生熟悉初中物理的這些基本知識,掌握新課改需要的各種技能,復習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
四、教學目標:
1、狠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培養。「知識和技能」是教學的重點內容。概念和規律則是物理教學的重中之重。只有理解了基本概念,掌握好基本規律,才能去解釋一些物理現象和解決實際的物理問題,而對概念的復習不能死記硬背。我們應該引導學生著重去理解。
2、重視過程和方法的復習。在新課標理念中,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所獲得的知識、技能有著同等重要的位置,正所謂「魚」與「漁」的關系。我們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使學生逐漸學會積極主動地自主獲取知識,並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
3、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學生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學生做人,做有愛心的人,有科學意識的人,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4、熟悉常見的中考題型和解題技巧。
5、升學考試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總體成績,更要提高學生的優秀率
五、主要措施:
1、組內教師團結協作,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
2、以學生為主體,堅持講練結合的教學模式,課堂要求師生互動;
3、關注熱點問題,把握考試動態
4、加強對學困生的個別輔導,課堂上提出明確的復習任務;
5、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6、多渠道收集中考信息,加強復習的針對性;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周入學考試第一輪復習(以考綱為主,結合《株洲中考》):機械能及其轉化
第二周熱和能
第三周熱和能、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第四周能源、聲學
第五周物態變化檢測
第六周光現象
第七周透鏡及應用光學檢測
第八周電路、電流、電壓、電阻
第九周歐姆定律
第十周歐姆定律及檢測
第十一周電功、電功率
第十二周電與磁信息的傳遞電學檢測
第十三、十四周第二輪復習(專題復習)
第十五、十六周第三輪復習(綜合考練)
第十七周中考
第一輪復習以課本為主,根據《株洲中考》的安排進行復習,夯實基礎。復習過程中,主要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基本概念,熟悉基本的公式、定律等。每個章節要完成適當的練習題,每單元復習後要進行單元檢測,習題全部由備課組教師商定。
第二輪復習,主要進行以專題為引導的能力提升。這一輪復習注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有針對性的突出重點、難點、考點,練習題以近幾年中考試題為主,同時備課組每位老師出一套模擬試題,內容和形式直指中考。同時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查漏補缺,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補救。
第三輪復習,主要是考練,提升解題能力。
8. 初中物理如何圍繞主題教研進行備課
一 、活動背景、目的
所謂教研,通俗地可以理解為教學研究,也就是圍繞學科的特點及學校的具體教學工作,開展一些有關教學、教育的討論或是課堂實踐課,以期提高課堂的45min效率和教師的個人素養。但在課改的不斷深入過程中,教研活動唯有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變化,才有可能使教研工作有所突破,教師才有可能向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從而走上專業化的道路。我們開展主題教學研究活動,就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形式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更新教育觀念,變革教學方式,在「課堂拼搏」中「學會教學」,在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改進教學行為,實現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二、活動過程
教研主題是在教學存在的問題中提煉出來的,是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確定的,圍繞主題,每個教師能夠做什麼,應該做什麼,如何做,必須有一個系統的分析、認識過程。
1 活動的准備、啟動階段——提出主題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很多感到困惑、疑難的問題。因此,在期末總結時,要求組內每位教師在總結教學工作的成績、經驗、方法、體會時,把教學工作中的失誤,困惑,疑難的問題也總結出來。在寒暑假中布置作業:要求教研組內每位教師把工作中碰到的問題與困惑進行系統整理,把普遍性的問題,制約教學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列出來,經過提煉,提出下學期的教研主題。
2 活動的實施階段
(1) 交流和確定主題
學期初,在第一次備課組內活動中呈現自己的主題。這學期教研組內收集到的主題有:如何寫好教學反思,課堂提問的藝術,以怎樣的方式去評價課堂教學,課後反思的實踐與探索,課外探究活動課的實踐與探索,如何設計有創意的引入,用研究的視角梳理課堂,如何創設物理課堂的教學情景……。每位教師對自己提出的教研主題在備課組內進行交流時,要求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確定主題的理由或背景;二是主題的來源及涉及的研究范圍,圍繞主題應該學習和查閱的相關資料指引;三是該主題在我校實行的可行性等。在主題交流的過程中,每個教師也將自己的經驗體會與困惑在會上進行了說明,互相啟發思考。在備課組交流的基礎上,根據主題選擇的幾個原則(需要解決的,需要及時解決的,我們可以解決的)進行選擇,在每個備課組選擇兩個主題後,然後在教研組內交流,再確定我們本學期的活動主題是:物理課堂的導入。
(2 )收集資料
在主題確定後,要求每位教師收集有關「物理課堂導入」的資料。一星期後,每個備課組再把收集的資料進行匯總、交流。交流的時候發現不同的版本對「什麼叫導入?」,「什麼叫課堂導入?」,「課堂導入的幾種模式及每種模式的要求」
都有所不同,並且每個環節都有不同的導入模式和導入要求。於是,教研組內又進行了討論,先對「什麼叫導入?」,「什麼叫課堂導入?」,「課堂導入的幾種模式及每種模式的要求」進行了界定。所謂導入,即引入新課的第一個重要的課堂教學環節,是通過各種方法引出所要講述的課題,把學生領進學習的「大門」,猶如樂曲的「引子」,戲劇的「序幕」,承擔著醞釀情緒,誘發學生的注意力,切入主題和帶入情景的任務。而「課堂導入」是指在課堂教學伊始的3~5min內,教師和學生所有教學活動的通稱。課堂導入的方法有:開門見山導入法(直接導入);承前啟後導入法(以舊拓新導入);溫故知新導入法(作業導入、提問導入、知識類比導入);創設懸疑導入法(懸念導入、設疑導入);創設情境導入法……有了明確的主題後,再推薦開課教師,推薦結果是對此問題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黃老師擔任。主題教研課教師確定後,課的內容和導入的方法由開課老師決定,組內老師共同協助。
(3 )二度實踐反思
黃老師第一次上課時,採用的是提問導入。課程結束後,先是黃老師首先對這節課進行反思:該主題在本節課中的落實情況,哪些內容、方法落實較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哪些內容、方法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原因是什麼,要怎樣改進。然後全組老師進行評課,評課只是對主題教研課相對應的主題進行評課。在評課過程中有以下幾點要求:一是把創新的設計,創新的方法總結出來;二是把不可取的一些做法羅列出來;三是把主題涉及到的尚未解決的疑惑指出來;四是提出你的建議。第一次評課後,黃老師接受大家的建議,進行了適當的修改和調整。第二次上課採用多媒體導入。第二次上課後,又進行了反思和評課,主要是比較兩種不同的導入法對這節課產生的效果。然後再討論不同類型課的導入方法。
(4 )活動後續
這次主題研究,從時間上看,集中的討論有四次:主題交流、確定會,資料收集交流會,評課小結會(兩次)。集中的活動有兩次:主題研究課活動。而其他事情都是分小組的,或個對個的,或單個的備課、上課、思考整理活動。整個主題教研活動結束後,由主題責任人將整個主題教研過程中的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包括主題交流的資料記錄,備課筆記,說課稿,教案,反思,課件,評課記錄,主題小結等),同時由主題責任人和其他相關人員根據開展的活動情況寫出總結和感想。
三、活動收獲
1 促進了主題教研活動經驗的積累;促進了教師的學習、思考和提高。
通過這次主題教研活動,教師們對「課堂導入」這一基本環節,既有理論的認識,又有實踐的感悟,為在今後開展其他主題教研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主題教研促進了教師有目的地學習,為解決教學中的某個問題去找資料,去採納各種意見。主題教研促進了教師去分析思考:備課過程中要思考,不是憑經驗,不是照搬別人的東西;上課過程中要思考,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課後要思考,成功與不足的地方在哪裡。通過主題教研,使教師們初步掌握了尋求解決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問題的途徑,從而最終實現教學策略的改進,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效率。
2 促進了教師教研成果的積累和教學研究的創新。
活動是圍繞「課堂導入」這一主題有計劃有步驟開展的研究活動,各種資料都是圍著一個中心,對教師來說有深切的體會,做小課題研究或寫論文則是水到渠成。並且通過主題教研,更新了教師的教學觀念,也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熱情,讓教師體會到自己不是在重復過去的工作,而是在不斷創新。在教學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也克服了職業倦怠,推動著全體教研組內教師齊頭並進向前發展。
四、注意的問題和建議
在活動的准備、啟動階段,應讓老師們先理解幾個問題:什麼是主題教研?為什麼要開展主題教研?怎樣開展主題教研?主題教研會不會增加教師的工作負擔?。
主題選擇時,要注意主題應該是在目前所處的教學環境中能夠解決的,不宜過大,過難。研究的主題一般一個學期確定一至兩個,這樣具有實效性。當然,研究周期視研究主題的不同可靈活安排,並根據實踐過程,不斷改進策略,從而實現解決問題、提升教學效益的終極目標。
9. 初中物理教師教學方法有哪些
物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科學,今日已經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中心學科之一。所以教師們教育學生學好物理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中物理教師教學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中物理教師教學方法
1.觀察法
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學生通過眼看、耳聞、鼻嗅、舌嘗、手摸,有目的地了解有關物理現象,然後通過思考,獲得正確結論。這種教學方法,叫觀察教學法,簡稱觀察法。應該指出,這里所指的觀察,不僅是用眼看,而是廣義的觀察。
觀察法的模式是:①創設情景,提出問題。②明確觀察的內容。③觀察和記錄。④分析觀察結果,得出正確結論。
觀察法的特點是:觀察對象直觀鮮明,能激發學習興趣。從觀察獲得的感性材料,需要經過思維加工,才能形成概念、規律。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觀察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2.實驗法
實驗教學法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儀器,取得實驗數據,通過驗證和探索,獲得科學結論的教學方法。從廣義來說,除學生分組實驗外,還包括課外科技活動、科技小製作等。
實驗法的模式是:①提出實驗目的,明確實驗原理。②選擇實驗儀器,掌握儀器使用方法。③設計實驗方案,了解實驗步驟。④進行實驗操作,記錄實驗數據。⑤分析實驗數據,得出正確結論。
實驗法的特點是: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獲得的感性材料豐富、深刻,手腦並用,有利於培養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3.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簡練、准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對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進行解釋、分析、論證,引導學生開展思維活動,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方法。它是物理教學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當然,講授與啟發並非對立,講授不一定就是注入式的。只要教師深入理解教材,抓住重點,突破關鍵,不要平鋪直敘,照本宣科,而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就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這樣的講授法就是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講授法的模式是設疑→釋疑→解疑,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講授法的最大特點是信息量大、教學效率高,適用范圍廣。物理教學的各種形式及各種方法,都必須輔以講授法,使其相互配合。
4.自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閱讀教材或教學參考資料,獨立地進行學習以獲得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叫自學法。
自學法的模式是:提出提綱→閱讀教材→解疑析難。
自學法的特點是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能有效地培養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但是,中學生往往不善於自學,不喜歡閱讀自然科學的教材。因此,教師要循循善誘,耐心地給予具體指導,如編寫自學提綱、編擬思考題,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增強自學能力。
5.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的討論,並加以總結,從而獲得知識、訓練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叫討論法。
討論法的模式是: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得出結論。
討論法的特點是:通過對教師布置問題的討論,可以分清是非、糾正錯誤、取長補短、集思廣益,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與綜合的能力。討論法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主體的地位。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趣味性
1、教學方式手段實施中的趣味性
例某學校一位七十年代末期改行當教物理的中年老師在八十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學改革中,通過改變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實驗,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師一起為初二物理入門學生表演物理魔術,突出加強了實驗觀察與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開發利用青少年好動心理特徵的正面效應,用實驗趣味啟發學習興趣,進而轉化成學生的積極求知動力,以至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記得該老師所任教的其中一個突出事例是:有一學生因物理實驗的妙趣而產生了濃厚的物理興趣,積極大量地參與小實驗和小製作,增長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中獲得了物理基本知識。物理中考時取得了九十多分的優良成績,而他的其它成績都在七十分以下,甚至個別學科是“紅燈”。
2、教師教學語言表達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表達形式上的藝術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學能力,其中教師講課時語言感染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天真活潑、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顯。語言風趣、講解生動,使學生願意聽並引起高度注意,能夠讓他們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增加技能。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師應有的一項基本功。
記得我剛走上教育崗位時,學校里有一位數學老教師上課的語言特別有趣,學生上課感到很“有勁”,教學效果也相當不錯。據了解,這位數學老師的夫人是一評彈文藝工作者,而他本人年輕時也是位評彈票友。因此這位老教師語言表達上很有特點,有時上課講解中還不斷夾雜些蘇州地方話,盡管這不很規范,可趣味性特強,很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其教學效果卻相當不俗。
我結合自己語言表達能力較強,逐漸地將這種趣味性很強的教學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學中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現代教學設施應用中的趣味性
科學技術的飛躍,尤其是計算機及其網路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動了教育技術的發展,各種現代化教學技術走進了課堂 。
記得八十年代末期,為了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校物理教研組組織了一次物理智力競賽。盡管活動效果不錯,但由於當時技術設施較為落後,人工佔了很大部分,結果每位老師都感到很累。現在有了計算機及其網路,那類似智力競賽就輕鬆了不少,而且效果會更好。
初中物理教學誤區
誤區之一:反饋只在課終進行,“效果測試”是唯一的反饋矯正渠道
這種認識上的偏頗在於對目標教學的教學原則缺乏全面的理解。要使95%以上的學生都能學好,持續不斷的反饋矯正是根本保證。因此說反饋矯正應貫穿於目標教學的始終,教師應做倒反饋多渠道,矯正多方法。
誤區之二:只有公開課、觀摩課才研究教學
在組織觀摩課的備課中,任課教師經常提出很多個“怎麼辦”,這不由使我們想到這些“怎麼辦”平時教學是怎樣處理的,顯然平時教學對這些“怎麼辦”重視不夠,研究不夠,應付了事。
我們應該把對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對學生的分析和研究、對教法教學手段的分析和研究落實到第一節課的教學中,發揮自身的優勢所長,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無論是平時教學。還是公開、觀摩課、檢查課都能運用自如,發揮出應有的水平。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誤區之三:“轉差”好說不好做
學方法可以使學生的成績提高嗎?回答是肯定的。我們一定要樹立這樣一個觀念,搞素質教育,讓學生 自主發揮,決不會也不應該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如果由於實施素質教育,搞教學改革,使學生學習成績下降,那麼這樣的教育,這樣的改革就是不成功的。
考試改革的趨勢更加註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培養需 要教師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動手、動腦、動口的實踐機會,提供更多的讓學生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誤區之六:學生提不出問題就是學懂了
初中學生求知慾好奇心較強,他們有許多“為什麼”沒能得到滿意的回答。奇怪的是,在初中物理課堂上很少有學生向老師提問題,甚至在課結束時,教師問“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請大家提出來”時同學們默不作聲,真的是懂了嗎?不盡然,問題的關鍵在於同學們沒有養成提問題的習慣,教師沒有刻意地培養學生提問題的習慣,常言道:“學而不思則惘”。思是引發疑問的源泉,學生能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檢驗教師的啟發引導是否有效的重要標志之一。
猜你喜歡:
1. 初中物理的教學措施有哪些
2. 物理教師自我評價
3. 八年級物理教學措施
4. 初中物理教學導學案有哪些
5. 2017年九年級物理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