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

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

發布時間:2023-02-04 10:28:31

A.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

物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在現代科技發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強學生的科技意識,提高學生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認識,物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呢?
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課堂教學是老師傳播物理知識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主要途徑,加強科技意識教育必須從課堂教學做起,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識的實用性。物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與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突出知識的實用性。物理知識、物理規律本身就是對自然現象的總結和抽象,通過這些知識的介紹,使學生更加認識到科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乃至高科技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更加相信科學、熱愛科學,樹立良好的科技意識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學。物理發展史是物理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物理發展史的教學,不僅使學生了解物理發展的歷史和一些著名物理學家的典型事跡,同時也能較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科技意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強化物理學史的教學,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用適當的物理學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牛頓運動定律的創立」、「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物理學史教育。同時,在實際教學中,可適當向學生介紹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航天領域和高科技領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過這些知識的介紹,可使學生更加了解科學家們對科學的態度,研究科學的方法以及他們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了解科學技術給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帶來的巨大動力,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從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識教育。
3.加強實驗教學。加強實驗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識教育。根據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加強實驗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改革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把部分演示實驗改成學生上台演示或邊講邊實驗的形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2)注重學生實驗教學。對學生實驗的教學,教師要求學生按「預習――實驗――觀察記錄――分析討論――總結報告」的形式進行,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組織學生認真討論,分析原因,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根據實驗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寫出實驗報告,從而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加強實驗習題的教學。對實驗習題的教學,主要採取按「自設方案――討論方案――選擇方案――實驗驗證――總結報告」的程序進行教學,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設計並通過實驗驗證。這樣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以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二、積極組織開展物理課外活動
物理課外活動也是加強對學生進行科技知識和科技意識教育的重要陣地,與課堂教學相比,課外活動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選擇性。
1.課外趣味實驗。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精心設計趣味物理實驗,讓學生來完成如「飛機投彈」、「噴氣火箭」、「紙鍋燒水」等等實驗。通過這些實驗,既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能幫助學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科技小製作。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我們積極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開展科技製作活動,如自製電鈴、自製平行光源、製作針孔照相機、製作潛望鏡、自製量筒、樓梯電燈開關電路等,並組織展評。科技活動的開展,既能鍛煉學生的科技製作能力,又能為學生將來工作後自製簡易教學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礎。
3.指導學生閱讀科普讀物。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老師要指導學生閱讀有關的科普讀物,使學生更多地了解科學知識和科技發展的新動向,增加學生的科技知識,並定期組織「實用物理知識競賽」等活動,以調動學生學習、讀書的積極性,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科技閱讀能力。
4.舉辦科普知識講座。科技知識與社會發展、生產、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在舉辦科技講座時,要認真選擇材料,或根據有關資料撰寫講稿,根據平時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動課分班級或集中學習,可以收集軍事科學、航天技術、通信技術、空間技術、科學家的事例與貢獻等材料,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科學素質教育。還可以聯系社會生活中的物理,讓學生自己搜集資料在班上進行專題介紹,還可以利用板報介紹科普知識及物理知識的應用。
5.組織社會調查活動。在社會調查活動中,學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識,結合實際去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如學習「水能風能的利用」後,可調查當地能源使用情況、環境污染情況,並提出改進意見,還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內容,調查雜訊污染、熱機的使用、農村用電等情況。
總之,加強學生的科技意識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科技意識,是科技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新世紀合格人才的需要。

B. 如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物理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變過去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基本過程,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科學探究過程被分為六要素,其中第一要素就是「提出問題」。那麼,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
一、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意義

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對象,從而在學生心裡造成一種懸而未解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心態。產生學習願望的根本是問題。問題的存在本身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所以沒有問題很難激發人的求知慾;沒有問題,學生的學習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沒有問題,難以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所以,問題意識形成後,一方面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另一方面,通過學習過程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且問題解決過程往往也是一個探索過程、發現過程,學生思維的獨立性、靈活性和廣闊性得到了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

(一)鼓勵學生敢於提問

教師是學生的幫助者和指導者,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發揚民主,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盡量讓更多學生提出問題。但是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學生往往是被動的進行學習,根本不能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他們的好奇心受到了壓抑,他們的想像空間受到限制。所以剛開始學物理時學生往往不敢提問,這時就需要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不管他們提出的問題是否合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的態度並給予積極的評價,寬容的對待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和表現的不成熟,努力創造民主、和諧、平等、自由的課堂氣氛。對提出新穎獨特、別出心裁問題的學生,可以給予表揚。經常這樣訓練,敢於提出問題的學生就會越來越多。這樣才能逐步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他們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剛開始學習物理時,學生的提問從比較簡單現象的入手。在學習水的沸騰時: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到水在沸騰前產生的氣泡由大變小,而水在沸騰時產生的氣泡由小變大。有學生提出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這時教師對學生的問題予以肯定和並且引導學生根據掌握的知識解釋這一現象。教師和學生一起既完成了實驗,又用物理知識解釋身邊的物理現象。

(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應用十分廣泛,從日常生活到衛星上天、嫦娥一號,物理現象無處不在,物理知識隨時都在被應用。初中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他們反對這種心理特徵,調動他們這種停留在表面的新鮮和好奇,激發求知慾,轉化為潛在的學習動力。教師這時要注意把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到善於觀察物理現象上來。在物理課上,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選取學生容易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教師還要對一些探究問題,提供必要的問題背景,創設合理的、具體的問題情景,展示出明顯的物理現象,讓學生想有所想、思有所思、說有所說、做有所做,在觀察和體驗後有所發現、有所聯想,感知到大量的物理事實,在此基礎上提出科學問題。

例如在研究《聲音的發生和傳播》中,為了使探究更有針對性,我們可以創設如下情景來組織教學。把學生分成小組,為他們准備器材(器材:刻度尺、橡皮筋、笛子、玩具小鼓等),學生合作探究如何讓器材發聲,猜想聲音發生的條件。然後,教師演示音叉振動發聲。為了提高可見度,教師把正在發聲的音叉放入水中,學生看到水花四濺,證實他們的猜想。

(三)引導學生學會提問

1.從自然現象中提問

在大自然中包含大量的物理現象,引導學生對自然現象進行觀察,思考現象產生的原因,可以從中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比如在學習比熱容一節中,可以先講述自然中常見的現象:夏天小王和小李到海邊去玩,中午,他們光腳走在海灘上,覺得沙子很燙;他們又跳到海里,覺得海水很涼。晚上,他們又到海邊,卻發現沙子變涼而海水卻很暖和。學生根據這一現象提出的問題就是:為什麼中午沙子溫度高海水溫度低?而到了晚上沙子溫度低海水溫度高?針對學生提出問題的不準確,教師可以引導說:早上沙子也是熱的嗎?為什麼中午沙子變熱,為什麼晚上沙子就變涼了?自然引出中午的變熱是由於吸熱,晚上變涼是由於放熱引起的。這時學生可以順利的把問題表達為:為什麼在同樣吸熱時沙子的溫度高而海水的溫度低?在放熱相同時沙子溫度低而海水溫度高?

2.從物理實驗中提問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科學實驗中隱含著許多實驗現象可以提出的問題。但是在物理課堂中,教師放手讓學生提問,往往會出現兩種局面:一是學生怎麼提也提不到點上,二是學生的提問漫無邊際。為了避免這兩種情況的發生,需要教師先定位探究的目標,在藉助於現象明顯的實驗進行引導。例如在講壓強時,可以設計實驗讓學生用兩個手指捏住鉛筆,使它保持靜止。學生兩個手指感受的壓力作用效果不同。很容易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積有關嗎?

在研究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的熱量跟什麼因素有關時,學生不難提出:電流越大產生熱量越多。而電流和電阻的關系對學生來說,比較難以准確提出它們的關系,但是學生已經知道電爐絲的電阻比導線大。教師選擇電爐子做實驗,讓學生觀察到電爐絲熱得發紅,而連接的導線卻不怎麼發熱。學生很快提出:電阻越大,產生的熱量越多。

3.從課本中提出問題

教材是實施新課改的載體,新教材上有趣的插圖,在「科學世界」中介紹生動的物理小故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觀察閱讀這些現成的材料,然後提出探究問題。例如在學習壓強時,讓學生觀察課本前的兩幅插圖,重點觀察蟬的口器和駱駝的腳掌的形狀,提示學生:你發現了什麼?能提出那些問題?又如在講其他簡單機械時,先讓學生看課本上「有什麼科學道理?」的小漫畫,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提出自己的問題。還有在學習杠桿中,讓學生先閱讀「科學世界」中《小小彈簧稱,稱出大象重》,並觀察圖,當學生讀完文章後,教師及時啟發思維: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你想探究其中奧秘嗎?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先選擇與本節課有關的問題進行探究。

4.從實踐中提出問題

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可以促使學生在實踐中自覺的把學到的物理知識與親身體驗到的事物有機的聯系在一起,進一步產生認知上的沖突而發現問題。可以結合新教材中安排一些探究性課題,例如:運動場上的物理,廚房裡的物理等,讓學生任意選擇一個去探究,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比如在探究運動場上的物理時,學生提出很多好的問題:為什麼百米運動員到終點不能立即停下來?為什麼賽跑中裁判不能聽到槍聲記時?等等。然後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提高他們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

5.引導學生再生問題

新的知識點形成後,它還可以繼續發散、深化,使知識得以遷移、發展,從而對學生的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產生並解決新的問題。教師要在認真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選定合適的遷移點和發散點,設計開放性的練習,引導學生去發現知識深層次的方法和思路或產生新的問題。

例如在學完壓強知識後,圍繞學生解決問題,教師可以提出下列兩個問題:①在田間勞作時,為了使拖拉機不陷進地里,我們應該怎麼辦?②在用按圖釘時,怎樣做才能更容易按進去?問題一出,就會使學生積極參加,各抒己見,得出多種方法。這樣既讓學生鞏固了知識,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習不斷深入下去。

三、對學生問題的評價方法和方式

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掌握一些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方式。首先,應該評價提出問題表達是否確切,用詞是否恰當;其次,學生的問題是否有效地利用已有信息,能否補充問題的必須條件,落腳點是否清晰,方向性是否明確;最後,是否具有探究價值,即問題有一定的深度,能否用已有的知識給予探究。

評價方式可以是教師直接評價。教師針對實例不斷評價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使學生提出問題越來越科學,質量越來越高,同時教師的素質也得到了提高。還可以是學生間的相互評價。這種有學生參與互評、自評、和教師的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有利於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如學生在道德品質、學習的願望和能力、交流與合作、個性以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也可以是有待於進一步探究的評價。在學生所提的問題中,有一些受到課堂時間、學生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無法當時得到解決。教師可以在此時因勢利導把問題留到課外學生去探究,問題在學生的心理留下了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起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學源與思,思源與學」,這句話充分體現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在平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提問積極性,提高學生挖掘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提問能力,既能促進學生主體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利於教師適當調整教學節奏,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是只關注掌握知識結論,更注重學生對知識過程的理解,堅持學生活動的互動性,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個主動探究,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發生和認識其內在聯系,建立良好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C.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新課程標准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通過經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時的相似過程,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在傳統的教學中存在許多弊病和缺點。因此在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科學探究,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一、在新課教學中,開展科學探究。通過科學探究,來獲取物理知識和物理規律,並體驗過程,了解科學方法,還可以受到科學價值的熏陶。通過探究,使他們深刻地理解了科學知識,培養了科學素養和能力。課堂教學,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的主陣地,在新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是主要的途徑。
二、在探索實驗中,開展科學探究。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多設計探索性實驗來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是一種有效的途徑。
三、在開放性問題中,開展科學探究。進行開放性問題教學,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開放性問題中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在於強調學生獲取新知識的體驗,在於強調學生探究新知識的經歷,是又一種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
四、在課外活動中,開展科學探究。通過課外探究活動的參與,逐步樹立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考慮科學技術問題的意識,以這種方式把人文精神滲透到科學課程中。因此,在課外活動中開展科學探究,是一種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
為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各種學習活動中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新的課程標准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在物理教學中,進行探究式教學,可以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敢於創新的探索精神。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通過經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探究時的相似過程,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科學探究,它將是新時代的學生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的重要途徑。它的內容與形式包括提出問題、提出猜想與假設、制定設計實驗、收集事實與證據以及分析論證,評價交流。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隨著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僅僅教學生掌握知識很顯然已經不夠,學生必須要有學習知識的方法和能力。在過去的教育體制下,基礎教育主要是應試教育。它體現在:教學只為高級中學選拔人才服務:只注意知識的傳授;只注重知識的學習;只注重評價學生的統考成績;只注重議論學生的過去等等。而現在的新課標要求重視學生的持續全面發展和學習素質的形成,要求發展學生的能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科學探究,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那麼,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呢?下面就本人在教學中的探索實踐談一些膚淺的認識。
一、在新課教學中,開展探究
我們在新課程教學中,應選擇合適的課題,設計探究性教學模式和教案,開展探究性學習。通過科學探究,來獲取物理知識和物理規律,並體驗科學過程,了解科學方法,還可以受到科學價值觀的熏陶。比如在教初二「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這一內容時,首先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同學們在寢室里晾的濕衣服,為什麼有時幹得快,有時幹得慢呢?」在幾個同學簡單的說明原因之後,接著又提出「液體蒸發得快慢跟哪些因素有關呢?」讓學生猜想。有的說與溫度有關,有的說與「風的大小」有關,有的說與液體「散開的表面積」有關,甚至有的說「與不同有液體」有關。到底是怎樣的呢?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來進行驗證。有的在文具盒表面上和塑料筆筒里分別滴同樣大小的一滴水來證明「與表面積有關」,有的用書本扇風的辦法來證明「與『風的大小』有關」,有的在文具盒表面上分別滴一滴大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來證明「與不同的液體有關」。在探究活動中,學生充分表現了積極性和求知慾,嘗到了探究成果的甜頭;而且,通過探究,使他們深刻地理解了科學知識,培養了科學素養和能力。同時,我們教師要對學生的探究成果以及成果的表達交流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能更加積極的參與探究活動。課堂教學,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的主陣地;在新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是主要的途徑。
二、在探索實驗中,開展探究
物理學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多設計探索性實驗來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因為學生在探究性實驗中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並成為知識的再發現者。對於課本上的許多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都可改為探索性實驗。比如對於初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演示實驗,就可改為學生探索實驗,先讓學生自己先對光的反射的特點提出假設,然後自行設計方案和表格,並選擇學生手邊的器材,一邊實驗一邊探究,再從中發現光的反射規律。又如對於初三「用電流表測電流」的學生實驗,也可改為探索性實驗。在學生對探究的過程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之後,讓學生完整地探究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的電流關系,把探究的程序性知識推到前台。正像波亞利所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為了學生的長遠發展,教師應轉變觀念,高度重視物理學中的實驗成份,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科學」。
三、在開放性問題中,開展探究
開放性問題是相對傳統封閉性問題而言。創設物理情景,設計開放性問題,讓學生面對多種疑問,產生濃厚的探究的興趣。如條件開放型問題:給定一個盛有適量水的量筒,請你再選用一個實驗器材,測量一小塊礦石的密度。學生可根據學過的物理原理增添不同的實驗器材來解決上述問題。結論開放型問題:邊長為a,密度為ρ的正方體實心木塊,漂浮在水面上,據此你能推出哪些與木塊有關的物理量?策略開放型問題:有一條形鐵棒,不知它是否有磁性,請你設計三種方法加以判斷。實踐型問題:你手中有一支鉛筆,利用它能做哪些與初中物理知識有關的實驗?通過開放性問題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生這種他主性、被動性的學習狀態,把學習過程轉變成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發展、提升的過程。進行開放性問題教學,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開放性問題中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在於強調學生獲得新知識的體驗,在於強調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經歷,是又一種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有效途徑。
四、在課外活動中,開展探究
新課程理念之一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由於物理與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有著極為緊密和廣泛的聯系,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識水平,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提供或指導學生挖掘生活中和STS中的探究課題,開展課外探究活動。在討論與STS發展相聯系的課題時,應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結合本地實際,可從資源和人口,生態和環境,交通和居住,農業、工業生產和高科技發展等方面考慮,選取學生常見的事例。如「調查蔬菜大棚中的物理問題」,「研究開水瓶的保溫問題」,「調查學校電能消耗情況,並對節約用電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參觀玻璃廠」,「研究拔河取勝的訣竅中那些與物理有關」,「研究電冰箱內外溫度差和所耗電能的關系」,「溫室效應」,「調查居住地的燃料使用情況,並對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提出合理化的建議」等。
根據課題進行課外閱讀,網上查詢,收集資料,觀察記錄,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器材進行實驗,通過分析論證、評估、交流進行較全面、系統的探究,提高學生探究能力,豐富學生課外生活。進行課外探究的著眼點,「不在於學生能夠提出多少有實際價值的建議,而在於可通過這些內容學習和活動的參與,逐步樹立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考慮科學技術問題的意識,以這種方式把人文精神滲透到科學課程中」。因此,在課外活動中開展科學探究,是一種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
探究式學習方式是學習科學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能在課堂上保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21世紀學生應具備的物理素養必須通過每個學生自己的發現意義過程來形成。我們不能把學生當作盛裝知識的容器,而是就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為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各種學習活動中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D. 談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學始終提倡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從而體現物理這門課程的價值。如何有效地開展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廣大高中物理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幾個方面著手,讓物理實驗教學的價值得以體現,並讓學生在學習物理實驗的過程中,體會到物理實驗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一、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的一般規律和物質基本結構的自然科學。物理以實驗為基礎,通過對「物」進行實驗、歸納和總結,得出它的「理」。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問題,讓學生通過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物理教師要重視物理實驗教學,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通過學生對實驗的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時,物理教師也要鼓勵學生自己去設計一些物理實驗,並進行大膽的嘗試和探索,通過學生自己思考和研究,並進行操作、實驗,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激發對物理實驗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並感受到物理實驗所帶來的樂趣。
二、重視實驗基本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新課程改革下的物理教學,提

閱讀全文

與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