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學科如何體現有為教育

物理學科如何體現有為教育

發布時間:2023-02-10 11:07:52

Ⅰ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滲透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

Ⅱ 怎樣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學效益

教學效益是由教學時間和教學效果兩個因素共同決定的。提高物理教學效益就是要以較少的時間,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要提高高中物理的教學效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教師必須努力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
學校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效率決定於學習效率。因此,教學中應注意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習才會有動力。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巧妙地設置概念沖突情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某一概念前,頭腦中已有了不少關於這一概念的看法,這些看法當然包含著理解和誤解。
例如:許多學生認為物體的速度越大,慣性也越大;或物體的速度越來越大,受到的外力也越來越大等,這些似是而非的看法常給正確概念的建立造成許多困難,但是,如果在教學設計時恰如其分地利用學生在這些問題上的誤解,出其不意地在學生面前展開一幅新的畫面,比如針對學生在速度和力的關繫上的錯誤認識,設計這樣的實驗讓小車從足夠光滑的斜面上滑下,可以看到其速度越來越大,由受力分析可知物體下滑時受到的外力是不變的。即物體在速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受力不變。這一結果與學生頭腦中原有的看法相矛盾,就會激起他們驚奇感,促使他們主動思考,探究一個個為什麼的答案,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指導學生「重新發現」,深化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應始終將學生置於探索者、發現者的位置,引導學生去發現真理,獲取知識。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例如「玻耳定律」的教學,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這個定律是怎麼樣建立起來的,定律的內容是什麼,而是模擬定律建立的歷史過程,設計如下的教學主線:學生分組實驗――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定律――鞏固練習――概括對定律的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
讓學生通過做實驗,分析實驗數據,自己總結出定律,在探索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思考,擺出困難讓學生克服,提出任務讓學生去完成,制定目標讓學生去實現,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自主地完成學習和探索的任務,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很高,當他們經過自己的勞動而獲取知識時,心中洋溢的是發現者的自豪感而不是被動吸收的厭倦情緒,當創造和發現伴隨著學生的學習過程時,學習將充滿樂趣,學習興趣將得到進一步的深化。
(3)多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趣的現象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有用的知識可產生學習興趣,但要使學習興趣穩定持久,還必須靠有效的學習,使學生經常享受到成功的歡樂。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為每一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制定符合自己實際的學習目標,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償到成功的滋味。
二、重視訓練學生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物理是一門較抽象的學科,高中物理要求學生能在深刻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並能靈活應用,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而思維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中,經常聽到學生反映:聽課時都覺得明白,自己做題時卻不知從哪下手。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強,沒有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維呢?應從搞好「雙基」教學入手,因為知識是思維的基礎。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思維將成為空中樓閣;同時,在掌握「雙基」地過程中,思維能力也將得到有效的訓練,二者相輔相成。在進行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的教學時,應在講透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准確、深入、靈活地把握概念和規律,經常拿出一些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問題讓學生識別,從中暴露學生的錯誤認識,並加以糾正,從而加深對知識的領悟、理解和記憶,為思維的培養奠定基礎。例如:在學習「加速度」概念時,要啟發學生用類比和比較的思維方法,把加速度的概念的引入和速度進行類比,有意識地注重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
(1)為什麼要引入加速度這個物理量,有什麼用?它反映什麼問題?
(2)這個物理量怎樣定義?表達式怎樣寫?單位是什麼?
(3)是矢量還是標量?方向怎樣?學生弄清這三個問題後,對加速度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認識。
再讓學生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加速度是不是速度?是不是加出來的速度?為什麼?
(2)加速度是否與速度的變化成正比?是否與時間成反比?為什麼?
(3)速度為零時,加速度是否一定為零?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是否一定是零?舉例說明。
(4)加速度逐漸減小時,物體的速度是否一定減小?加速度增大時,物體的速度是否一定變大?
(5)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由什麼決定?學生通過分析、討論,消除了錯誤的認識,加深了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其中第4、5兩題教師可舉實例加以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為今後學習牛頓第二定律和簡諧運動做好鋪墊,這樣,學生在學習基本概念的同時,思維也得到了初步的訓練。
正確的思維訓練,應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給學生創造思維的機會。例如:講例題時,不要替學生審題,只把題目給出,甚至連讀題也不要,讓學生自己讀題,找出關鍵字眼,排除干擾因素,確定解題方向,選擇合適的公式、規律進行求解,切忌老師為學生包辦一切。當學生提出問題時,不要急於給出答案,可以啟發學生分析問題中涉及到哪些概念,並讓學生把概念敘述一下,概念清楚了,問題也就解決了。同時要培養學生按照物體運動的內在規律進行思維。遇到問題時,要弄清物理情景,即在什麼條件下,物體遵從什麼規律,用什麼公式才能表達這一規律等。物理過程清楚了,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還要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靈活性和嚴密性,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般情況下,物理問題的解決途徑往往不只是一個,解題時可用「一題多解」,廣開思路,培養思維的多向性。採用「一題多變」的方法來訓練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
總之,思維能力的培養,思維方法的訓練,思維的習慣的養成,是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訓練,就會逐漸養成正確的思維方法,提高了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會逐步的提高,遇到實際問題就不會束手無策了,學習效率也就會提高。

Ⅲ 物理學科素養四大要素之間的關系

物理教育是科學教育的一部分,國際上對物理教育的研究,都是在科學教育統一的框架下進行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是物理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由「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構成。

一、物理觀念
知識是能力的基礎,有知識不一定就有能力,但沒有知識就一定沒有能力。在科學教育領域,國際上關於科學知識的表述有核心概念、關鍵概念、大概念、科學原理、科學知識等方式。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我國特別重視知識和原理的教學,很多學校強調死記硬背的知識和原理學習,而素養強調知識和原理的深度理解和靈活應用。最新的國際科學教育研究與實踐中,強調核心概念、大概念、跨學科概念。而在中國的文化中,概念是指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與本質特徵,是抽象的,這與國際上關於概念的內涵並不一致。因此,在建構物理核心素養時,沒有使用物理知識,也沒有使用物理概念,而使用了物理觀念。一方面,觀念是概念和規律等在頭腦中的提煉和升華,另一方面,中國文化中的觀念與國際上概念的內涵基本一致。
我們將物理觀念(特別強調應用)作為物理核心素養,其依據主要有如下方面:第一,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是學生發展非常重要的核心素養。第二,世界各國的課程標准都將核心概念,或大概念,或關鍵概念,或知識理解與應用、工程實踐等作為重要的科學素養。如英國科學課程標准認為:在科學研究領域,有一些關鍵概念支撐著科學研究工作順利進行;學生需要理解這些概念,以幫助他們更加深人理解所
學的科學知識、技巧和科學觀念。南非科學教育標准中提出自然科學領域的學習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三個方面,其中之一是提高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美國NGSS提出強調科學與工程實踐、學科核心概念、跨學科概念。第三,科學教育研究一直重視概念學習,從21世紀之前重視概念發展、概念轉變,到最近重視核心概念和概念進階,都把科學概念學習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目標。科學教育研究者普遍認為,科學教育的目標不是去獲得一大堆由事實和理論堆砌的知識,而應是實現一個趨向於核心概念的進展過程。核心概念是某個知識領域的中心,是一種
教師希望學生理解並能得以應用的概念性知識,這些知識必須清楚地呈現給學生,以便學生理解與他們生活相關的事件和現象
基於高中物理的基本內容,「物理觀念」主要包括物質觀念、運動觀念、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及其應用等要素。
二、科學思維

觀察、實驗與科學思維相結合,是物理學科的基本特徵。科學思維是具有意識的人腦對科學事物(包括科學對象、科學現象、科學過程、科學事實等)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及事物間的相互聯系和關系的間接與概括的反映,是物理核心素養的核心內容。
學會學習、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成分。學會學習主要是指學生面對新的情境或者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在思維、認知策略和自我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包括對學習的興趣、習慣方法、思維方式、認知策略等。批判性思維與創新主要指對於事物保持好奇心和開放性態度,具有探索精神;對於現象能夠進行反思和質疑,發現問題所在,具有批判精神和批判能力;敢於創新,勇於挑戰,能夠提出新穎和有價值的想法並付諸實踐。
21世紀以來的科學教育研究,特別重視科學論證、模型思維和科學推理。隨著人們認識到批判性思維是21世紀的主要能力,作為科學學習和研究中批判性思維的重要表現—科學論證的研究和培養已經得到高度重視,它可以幫助學生發展料學探究能力,建構科學知識並促進科學概念轉變與理解,提升科學認識論水平,提升推理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和交流能力。理想模型是根據研究的問題和內容,在一定條件下對研究客體的抽象,是從多維的具體圖像中,抓住最具有本質特徵的圖像,建立一個易於研究的、能從主要方面反映研究客體的新圖像。為了描述客觀事物的運動規律,物理學家往往把研究對象抽象為理想模型,建模方法是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模型思維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科學推理是根據一個判斷得出另一個判斷的思維形式。在國際科學推理研究中,研究者普遍認為,小學生應具體分類、排序、守恆和可逆性等,中學生應該具體理論推理、組合推理、比例推理、控制變數、概率推理、關系推理等。
幾乎所有國家的課程標准都會將科學思維與創新列為課程目標。加拿大安大略省於2006年制定的《安大略課程((1一8年級):科學與技術》標准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評估從知識和理解、思維和探究、交流、應用四個方面進行,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批判性/創造性思維過程、技能和策略等是主要內容。英國將「想法和證據」(Ideas and Evidence)設定為教育目標(The National Curriculum for England, 2004)西班牙將「論證能力」( Skill of Argumentation)擬定為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學生能力國際評價項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2015)對科學能力的評價包括認識科學問題、運用知識科學地解釋現象、運用科學證據做決策並與他人交流。芬蘭的高中物理課程標准中強調建模;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物理課程標准強調模型建立的科學思維過程、分析、綜合、評價等;韓國的課程目標中提出培養學生科學思考的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有創意地、科學性地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培養必備的科學素養。
基於上述分析,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是構成科學思維的主要成分。

三、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人類探索和了解自然、獲得科學知識的主要方法,也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還是一種綜合的、關鍵的科學能力和素養。
科學教學倡導探究式學習,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學習機會,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突出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及其教學是科學教育最重要的研究領域,最近的趨勢是:探究教學強調合作學習與科學論證,基於模型的科學學習環境有利於促進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世界各國的課程標准都會將科學探究與交流能力作為培養目標[}z}。例如,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准中的課程目標強調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包括確定可以通過科學探究回答的問題、設計和進行科學研究、利用適當的工具和技術收集、分析和解釋數據、培養運用證據進行描述、解釋、預測和構建模型的能力、通過批判性和邏輯性思維建立證據與解釋之間的關系、承認和分析提出的可供選擇的解釋和預測、交流科學過程和解釋、把數學運用在科學探究的各個方面)和對科學探究的理解能力(包括不同性質的問題提示我們要進行不同的科學探究、當前的科
學知識和理解可以指導科學探究、數學對於科學探究的各個方面均十分重要、收集數據所採用的技術提高了數據的精度,使科學家能夠分析研究結果並使之定量化、科學解釋強調證據,擁有符合邏輯的論據,還需要運用科學原理、模型和理論、合理的懷疑是科學進步的動力、科學研究有時可以產生可供進一步研究的新概念和新現象,產生調查研究的新方法,或者開發出改進數據收集工作的新技術)。英國國家科學教育課程標准》中提出通過科學教育,促進核心技能的發展,包括進行科學調查研究、進行科學探究、發現和交流各種不同的事實、觀點和意見、收集、思考和分析第一手和二手數據,等等,這些都是科學探究的主要成分。英國國家課程標准將實踐與探究技能,以及交流都作為學科核心素養。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物理
課程標准培養學生的關鍵技能包括:科學探究、分析和應用對物理的理解、交流物理信息和理解。強調書面語言、口頭語言形象地表達事物、過程、概念等特點,能用圖形、表格、圖表、圖像等表示。韓國強調培養科學探究自然的能力。加拿大奧尼托巴省強調科學探究、技術問題解決、STSE等。
我國2001年以來的課程改革,強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並將科學探究作為科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一般來講,科學探究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收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等要素,我們可以歸納為問題、證據、解釋、交流四個方面。

四、科學態度與貴任

通過物理學科的學習,學生對自然現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樂於觀察、實驗和思維;實事求是,不迷信權威,敢於大膽質疑,追求創新;善於與他人合作、分享;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熱愛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責任感。這些都是科學態度的主要內容,也是物理學習的重要目標。
溝通與合作是團隊成員為了共同的目標,積極主動合作、有效交流分享、協同完成任務的綜合能力表現,溝通是合作的紐帶,合作有助於促進良好的溝通。溝通與合作是個體參與社會的主要途徑與方法,包括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能力,傾聽表達、協同合作等。學會學習主要是指學生面對新的情境或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時,所表現出來的在思維、認知策略和自我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其不僅是促進學生終身學習和自主發展的核心能力,也是學生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的前提條件。學習興趣是學會學習的主要內容。
世界各國的課程標准都強調科學態度的培養。例如,英國《國家科學教育課程標准》中提出通過科學教育,促進學生在精神、道德、社會、文化,以及核心技能的發展。精神發展指通過學生感知生存於其中的自然的、物質的世界,反思他們在這中間的責任,以及探究諸如生命起源於何時、來自於何處之類的問題。道德發展指通過幫助學生認識到利用觀察和證據而不是利用先人之見或偏見得出結論的重要性,以及通過討論科學知識應用的意義,這包括承認科學知識的應用既可以產生有利的影響,也可以產生不利的影響。社會發展指通過幫助學生認識到意見的形成和
決定的理由可以通過實驗證據而得出,以及通過使學生注意到對科學知識的不同解釋如何運用於討論社會問題。文化發展指通過幫助學生認識到科學發現和科學思想影響著人們的思考、感知、創造、行為和生活方式,以及通過使學生注意到文化差異影響人們接受、運用和重視科學思想的程度。核心技能的發展包括交流、合作等技能。
科學本質是指對於科學知識、科學研究過程、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科學的歷史、科學的價值、科學的限度等方面最基本特點的認識,是一種對於科學本身全面的、哲學性的基礎認識。近年來,研究者特別重視科學本質與科學學習興趣的研究及培養,科學態度的多個方面反映了科學本質。
值得說明的是,科學的內在動機或者興趣是重要的科學素養。從廣義上講,態度包括情感、價值觀,還包括動機、興趣等,而從狹義上講,態度不包括這些方面。如果我們提出情感、態度、價值觀,就必須狹義理解態度,這樣,內在動機或者興趣就不包括在內,顯然對學生素養的培養是不全面的。因此,在這里沒有用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科學態度與責任主要包括科學本質、科學態度、社會責任等方面。在物理核心素養的四個要素中,科學探究是一個過程,是一種學習方式和科學研究的方式,是一種學習物理觀念、發展科學思維、形成科學態度和責任的手段和途徑,同時,也是一種綜合的能力。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態度與責任是通過物理學習而形成的核心素養。

Ⅳ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本人在日常物理課堂教學中積極滲透德育教育,做法大致如下:
一、通過對古今物理成就的介紹,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我國古代許多的物理學家,對物理發展有過很大的貢獻,不少研究成果長期居世界領先地位。如指南針的發明與應用,不僅在我國古代軍事、生產、日常生活中起過重要作用,且對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世界的發展都有功績。這充分體現了我們祖先的聰明和才智,值得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感到驕傲和自豪。
又如,我國近代著名的力學家、火箭專家錢學森,它所涉及的學術領域十分廣泛,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應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尤其是對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被稱為「中國的導彈之父」。通過對我國歷史上有關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和我國現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成就的事實,培養了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責任感,樹立了為民富國強而艱苦奮斗的獻身精神,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
二、介紹物理學家事跡,激勵學生勤奮學習。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重要規律,在講解歐姆定律時,首先向學生介紹德國的物理學家歐姆,得到這個結論是不容易的,經歷了10多年的辛勤勞動,做了大量實驗。同時,介紹學生課後閱讀文章後的「歐姆堅持不懈的精神」,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激勵。
另外,要結合課本中安排的許多閱讀材料,引導學生談感想、寫小論文,從而逐步培養學生勤學善思和積極上進的品德。
三、充分挖掘教學中的德育因素,增加德育藝術技巧。
物理課文中內涵豐富的思想教育因素,通過發掘、引導,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在思想、品德和其他心理素質上都能夠得到相應的發展。
在教學中我注意強調德育滲透的三個原則:有意原則、有序原則、有機原則。「有意」:即教材與德育目標的相關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吃透教材,實行德育的目標控制。「有序」:即對教學的德育內容進行系列組合,優化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一個觀點、一種思想在學生的心靈中逐步培養和建立起來,從而獲得良好的整體效應。「有機」:即選擇好教學與德育的最佳結合點,找准某一知識或訓練點為突破口。這樣我們就不是單純的「教書匠」,而是育人的「工程師」。
四、了解物理知識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生為「四化」建設作貢獻的決心。
物理的產生和發展,從來就是和生產實踐與科技水平密切相關的。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順利地解決實際問題,這是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評價物理教學的重要標志,因此,我在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把「學」與「用」緊密結合起來。
比如,從緒論課起,就提到學習物理的目的在於應用,要特別注意教科書和教師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努力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從教材的安排看,提到:現代生活中廣泛用到物理知識;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國防科研等方面需要物理知識;物理知識是學好其他自然學科的基矗新教材的指導思想是:重視知識的應用。講完知識點後,我都舉有實際應用的事例。比如,講完動能和勢能轉化後,緊接著分析了人造衛星繞地球運行過程中動能和勢能的轉化,其目的是加強物理知識與現代科技的聯系,使學生了解他們所學的物理知識,也可以用來解釋一些高科技中的問題,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材最後總結到,物理是一門很有用的課程,物理學對「四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為「四化」建設培養有用的人才。
教學中德育因素的深入挖掘和教育契機的隨時捕捉,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也是一種教育的藝術。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從局部看是細微的,但滴水成河,積沙成塔,一個標點、一句話、一道習題、一個實驗,都能啟發學生情感,啟迪學生思維。

Ⅳ 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

一、對教師的主導性的理解以及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所謂導就是引導,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體現在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教會學生合理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規劃和引導。就像一句諺語所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是這個道理。這在具體教學中,就需要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使教師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性更為重要,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教師的導:
1、教師的課前准備,也即備課。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實際等,編制設計出每堂課的程序結構、實施方案,即常稱的教案。教師要在上課前對整個課有個大概的構思,做到胸有成竹。教師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思路的設計、知識技能的掌握以及對教材的理解能力、駕馭能力都能在教案中得到體現。
2、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的教法服務於學生的學法,教師的教要符合學生學的規律,主導作用要為促進學生的主體作用服務。為了使學生身心都得到全面發展,教師要根據學生身體特點的個體差異性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學習都能得到相應的進步。同時教師應講究學習方法的傳授,注重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另外也可通過與其它學科相結合,傳授自我學習 的自學能力。在上每一堂新課前,讓學生有目的地充分自學、嘗試練習,從自學中發現問題,從自學中得到提高。
3、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個性發展。素質教育是一種重視個性發展的教育,重視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的培養。個性的核心是創造性,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有自己的創見,就要因材施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我們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練習的布置上要依據教材、學生的實際而定,不要讓我們的孩子適應我們的教育,而要讓我們的教育適應我們的孩子。教學中要保護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珍惜學生的獨立見解,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4、教師要樹立現代教育理念,在引導學生利用好課堂資源的同時,鼓勵學生敢於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圍牆,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走向自然,有選擇地吸收豐富的校外資源,在社會環境中學會學習。
總之,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引導和規范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又要尊重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或者說,通過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揮,引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但是,肯定教師的主導性作用並不意味否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學生的主體性是構成教師主導性作用的主要任務、內容,是衡量教師主導性作用的重要標志。離開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失去了它的主要內涵,失去了它的對象和歸宿。那種只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並以此而否定學生主體性的教師中心論顯然是錯誤的
二、對學生主體性的理解以及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學生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學生對自己學習目標的清晰度和學習過程動力的強弱。《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強調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確立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而完成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習的動機、情感、興趣、意志等,這些因素能對學生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忽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學生被動的接受學習,這種思想在體育教學中的反映主要是:忽視學生的個體需求、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忽視因材施教。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缺乏主觀能動性、學習興趣很難被調動起來、創造性思維被抑制、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張揚,最後造成了學生的片面發展。所以在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情感和需要,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1、首先要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體育教學中,不同的學生在體能、技能和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差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表現在學習中,就是每個學生都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生方法。因此,教學中應該給學生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的空間,不要給學生規定過分統一的要求,也就是教會學生學會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練習方法,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教師的幫助,最終實現學習目標。
2、多給學生創造自由活動的空間,讓學生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興趣是良好的老師,體育課上要多給學生留些自我發揮的空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得到發揮,學生的個性才有發展的空間。
3.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體育教學中應根據具體要求和實際情況,按照不同的標准進行合理的分組,進行分層教學,使每位學生感到體育課的主人是自己,所有的目標、內容、方式、方法都是為自己設計的。只有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體現其主體作用,才能完成學生能夠完成的教學內容。
三、正確處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在教學中的關系
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學活動的兩個方面,是矛盾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矛盾的兩個方面共同作用,推動事物向前發展。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的指導是為了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正確的導,學生主動的學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途徑。兩者是統一的。在實踐中,許多教師沒有正確理解二者的關系,把二者關系對立起來,認為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放棄老師的主導作用,以致於把一堂體育課上成了放羊式的課,教師完全放任學生的學習,學生的學習也處於盲目、混沌狀態,達不到學習的效果。或者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要樹立教師的絕對權威,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正確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不應把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完全對立起來,他們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不能因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而過分放縱學生,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要注意教學相長,使教師與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密切配合,共同提高。
1.轉變觀念,正確認識主導與主體間的關系。樹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體現者和設計者,始終處於矛盾的主要方面,這就決定了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而對學生來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進行學習,掌握各項體育基本知識、技術、技能。由此可見,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是互為條件、辯證統一的,即主導是對主體的主導,而主體則是在主導作用下的主體。
2、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強調學生的主體,其實也是對教師的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個體差異、不同的興趣愛好來更好的組織教學,合理的安排教材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要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有較高的專業素養,豐富的教學素材。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豐富自己的教學藝術、不斷創立新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是實現教學目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充分,越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越充分,就越能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兩者相結合、相輔相成,有利於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素質。

Ⅵ 物理教學中如何體現品德教育

樹人網訊《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按照不同學科特點,促進各類學科與課程同德育的有機結合」。按照這一精神,我們應結合物理教學的特點,積極探索把品德教育貫穿於物理教學之中的途徑與方法。總結自己十幾年來從事物理教學的經驗和體會。我認為應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一、在物理概念、定律、原理的講授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看問題的方法。每一個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對物理事實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的概括、總結和升華,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作為物理教師,不僅要講清楚物理學的概念、定律和原理,而且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思考問題的方法,從而學會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嘗觀點和方法。比如,在上復習課時,教師要善於發掘教材內在的統一性,使紛繁復雜的現象、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等物理知識,在為數不多的幾條基本原理的指揮調度下,組成一個井然有序、簡單明了的物理體系講給學生,促進學生產生認識上的飛躍。通過正確的講授方法,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逐步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二、在物理學史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在物理教學內容中,適當地、有選擇地引入我國古代物理學發展史和現代我國物理學家(包括外籍華人)的成就是非常必要的。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在物理學史上有過光輝燦爛的篇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教師要根據教學的需要,選擇我國物理學史上一些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插入教學內容。如在講物體重心時,可以先介紹六千年前的半坡氏族所用的「欹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說明當時我國人民對物體的重心已有認識;在講力學時,不妨先給學生講一下公元前四世紀的《墨經》記載的關於小孔成像、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成像的觀察研究事實。這樣,有助於學生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激勵他們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作出貢獻。三、在物理實踐課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德。物理教學應根據需要,安排好實習、實驗和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課,這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本知識。而且還擔負著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德和不脫離工農群眾的思想作風的任務。在物理實踐課中,教師要解決好如下三個問題:一是對學生進行勞動價值觀的教育,比如通過物理實驗,讓學生親身體驗探索研究物理原理的過程,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勇於創新的科學態度,使他們充分認識勞動的偉大意義;二 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使學生不僅學會物理基本原理,而且能運用這些原理去解釋和解決生產、工作中遇到的物理現象和物理問題;三是培養學生從事經濟建設的本領。物理教學活動要緊密聯系工農業生產實際,有意識、有目的地安排學生深入工廠、農村進行實習,參加物質生產勞動,使他們掌握一定的從事經濟工作的本領和有關的基本操作技能,為將來走向社會、服務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矗 (寧夏信息員陳嘵東)""物理教學與德育""物理教學與德育在物理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育教學活動有機結合,這是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整體素質的重要教育環節。物理教學的內容涉及到我國的自然環境、能源分布、歷史和現代的科學成就、建設新貌等,這些都是愛國主義的好教材,特別是充分利用教材介紹我國科學史上的輝煌成就對世界文化史的巨大貢獻,將對學生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講經典物理學時,結合介紹古代墨翟和沈括在力學和光學力面的貢獻;「講近代物理學時,介紹吳有訓、錢三強、王淦昌等物理學家在原子物理學上的貢獻,可以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當然也應承認在某些方面由於歷史等原因與其他國家也還存在一些羞距,要適時激發學生對祖國前途命運的責任感,使他們能把目前的學習與將來的四化建設密切聯系起來。又如,把物理學史和科學家的獻身精神結合到物理教學中去,有助於學生學習科學家勤奮嚴謹的科學態度,也能幫助他們樹立為祖國獻身的遠大理想。再如,錢學森為了報效祖國,多次遭迫害,監禁在孤島上達五年,在一切書籍被沒收的情況下,他把資料強記在腦子里,終於勝利地回到祖國。在我國西部,一大批科學家、青年知識分子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在荒無人煙的大沙漠上奉獻一生,終於使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居於世界前列,等等。這些事跡會使學生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增強愛國主義的崇高感情。在培養學生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方面,物理教材中同樣也有不少內容。如鄧稼先回國從事國防科研,為了保密的需要,幾十年「消聲匿跡」,雖然他的貢獻極大,但以前卻很少有人知道。還有科學家們對待事業,不追求名利,無私無畏的高尚品德,也是德育的好教材。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必須注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個性特點和思想實際,確定德育對教學的要求。師范學生處於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日益成熟,思維能力日益增強,教學中要有足夠的深度,提出較高的要求。同時同專業教育--當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結合起來,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在實驗教學、課外物理興趣小組活動,甚至是學習環境中,都可以進行德育。如實驗課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作風;物理課外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組織觀念、集體現念、道德品質,增強獨立工作的能力,還有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的各種表現、教學態度、對待事業的感情和處理問題的方法,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們進行教學時,不論是講新課還是復習課,分析實驗還是講解習題,都要體現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講到祖國的成就先要有自豪感,處處表現出與祖國同命運共呼吸的強烈愛國熱情。課堂講授,實驗操作時的科學態度,負責精神都是無聲的教育,只有教師自己言行一致,才能有效地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Ⅶ 談談你在進行物理知識教學時是如何開展科學方法教育的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在完成傳授知識的同時,如果有意識、有目的的進行科學方法教育和指導,有利於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培養科學的態度,以及探索物理奧秘的精神.我個人認為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加強科學方法教育,應從以下方面進行:
一.傳授物理知識,滲透科學方法
在物理知識的教學中,處處蘊涵著科學方法.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建立常常運用觀察和實驗、比較和分類、分析和綜合、數學和推理、理想化等科學方法.如在概念教學中,將電流和水流類比,學生很容易接受;在電壓表教學中,將電流表和電壓表進行比較,學生記得更牢.在歐姆定律等規律的教學中,常採用觀察和實驗、數學推理的方法來研究.
二.加強物理實驗,體驗科學方法
觀察與實驗是物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物理學的所有規律都是通過實驗建立起來的,也是學生學好物理知識的基本方法.在物理教學法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教給學生觀察與實驗的方法.例如「用溫度計測溫度」的教學中,可以對學生進行下述方法論的教育:(1)平衡原理:溫度計與被測物體達到熱平衡,溫度計的液柱不再變化時的示數即是被測液體溫度;(2)轉換原理:把被測液體的溫度轉換為溫度計內液柱的高低,是看不見向看得見的轉換;(3)放大原理:溫度計內徑做得應當小些,以便觀察的現象明顯,能表現出溫度微小的差別;(4)使用所有有刻度的儀器儀表都需首先觀察量程、零刻線和分度值.
三.重視物理學史,體會科學方法
模擬科學認識過程的方法,就是讓學生遵循前人科學發現和發明的思路來學習,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這就要求我們將物理學史溶於物理教學之中,將科學方法教育溶於物理學史教學之中.具體地講就是善於把學生推到若干年前,讓他們從當時的科學背景出發去重溫科學家們在什麼問題上、什麼環節中、什麼情況下、用什麼方法和思路作出了科學發明和發現,從而把這些關鍵的步驟聯系起來.如「電磁感應」的教學就是一個訓練的好例子,可將教學過程組織為較完整地體現科學研究一般方法的過程,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這樣,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使學生感受科學方法在建立概念、發現規律中的作用,激發學生自覺的學習和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性.
四.精心設計習題,訓練科學方法
教師要站在科學方法論的高度,認真研究題型、分析歸類、精選典型例題和習題,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集中思維與發散思維、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局部思維與整體思維、類比思維與聯想思維等專項訓練.在教學中有些習題明顯要運用科學方法來求解,教師要點明這種科學方法,讓學生學會這種方法的應用.如習題:請你展開想像的翅膀,想像假如聲速變為和光速一樣大,或變為0.1m/s,我們的生活有什麼變化?請分別寫出2個合理的場景.要解答此題,就要用到聯想思維的方法.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科學方法教育,是實現學生增長知識、發展能力、提高素質的一個有效途徑.

Ⅷ 淺談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新的課程標准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跛足而不迷路能趕超雖健步如飛但誤入歧途的人。」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麼是幸福》一書中說:教育的過程首先是一個精神成長過程,然後才成為科學獲知的一部分。他將「精神成長」置於「科學獲知」之前,真正體現了德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
初中階段是學生的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將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學校中的德育是由學校舉行的各種德育活動和各學科的德育組成的整體,各學科都擔負著由學科自身特點所形成的德育任務。物理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注意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重視科學的態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結合物理教學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等等。
通過課堂滲透,使德育內容逐漸地、潛移默化地進入到學生的頭腦,使學生的頭腦得到滋潤。滲透就是要求真正地把知識性和思想性統一起來,做到水乳相融。除課堂滲透外,教師還需要用一定的力量搞好課外活動,在課外活動中進行德育主要靠熏陶和感染,以達到育人的目的。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切合實際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主要取材於物理學史和我國建國以來物理學所取得的成就,在物理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通過課堂講授、習題課、實驗和課外活動等教學環節,利用圖片、幻燈、電影、網路等多種媒體手段向學生介紹我國物理學發展的歷史,就可以把愛國主義教育滲透於物理教學中去。具體做法可有以下幾個方面1、介紹我國古代的物理學成就和科學家事跡,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中學生剛剛接觸物理這門學科。發現課本上的定律和物理單位大多是用外國人的名字命名,容易產生民族自卑感。針對這種情況,我就有意識地結合課堂教學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在物理學方面的卓越貢獻。在講聲學時,我就講故宮天壇的迴音壁,在講光學時,我就講我國在二千多年前墨子所著《墨經》上已經闡述了光的直線傳播。在講杠桿時,我就講述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利用杠桿原理製成搗谷的舂和在井上汲水的桔棒以及天平和桿枰,而天平和桿枰在現代社會仍然普遍應用。在學習電磁現象時,向學生介紹我國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早在公元前221年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鬼穀子》、《淮南子》等書中均有「磁石召鐵」的記載。北宋科學家沈括於1086年編著的《夢溪筆談》詳細講述了人工製造指南針的方法,書中第一次明確指出了磁偏角。在講物質的構成時,向學生介紹我們祖先很早就開始了對自然界物質本質的探討,提出了「五行說」、「元氣說」、「原子論」。這樣使學生體會到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為什麼近代中國物理卻落後了,只是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壓抑了生產力的發展,封建專制思想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封建教育扼殺了人才,讓學生了解我國科學技術的現狀以及科學技術落後的原因,實事求是地認識我國的國情,就可以大大的激發學生奮發圖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2、介紹建國以來我國物理學研究的巨大成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建國以來,我國物理學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的已處於世界前列,例如:在核物理研究領域,原子彈、氫彈的爆炸,在航天領域,人造衛星進入太空,神州系列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與回收,超導技術研究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等等,與學生緊密相連的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更明顯。組織學生成立了物理興趣小組,在圖書館和網上收集科技信息,使同學們及時了解我國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3、介紹科學家熱愛自己祖國的故事,激勵學生為建設祖國而學習。
每節課的教學任務完成後,我有意識的給學生講錢學森、李四光等科學家的故事:他們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毅然放棄在國外的優厚的生活待遇,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懷抱,為新中國的科技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還給學生講工程專家詹天佑和橋梁專家茅以升的故事。使學生懂得科學家不僅有豐富的科學知識,而且有滿腔的愛國熱情。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的學習興趣,還把熱愛祖國的思想意識不知不覺地注入學生的心靈之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二、在課堂上利用中外物理學家的事跡、格言,對學生滲透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在講授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這一章時,可以將牛頓的一段名言介紹給同學們,「我就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偶爾拾到一顆美麗的貝殼。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遠一些,那是因為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通過這段名言,教育學生在學習上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在講授焦耳定律時,介紹這位實驗物理學家的執著。他自學成才,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經過三十幾年的努力,做了400多次實驗,為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礎;安培、奧斯特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進行實驗的故事;還有我國兩彈元勛鄧稼先,錢學森沖破重重阻力,毅然放棄在國外的優越生活和豐厚條件,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和報國志向回國;科學巨子王淦昌為了祖國的核事業,告別生活優裕的北京,來到人跡罕至的西北高原,一干就是十多年之久。物理學家這些實事求是的態度、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刻苦鑽研和探索的精神、只講奉獻、不圖索取的美德等,都是向學生進行教育的好教材。通過這件實例,讓學生體會科學探究的艱辛,認識到研究科學要百折不撓,刻苦鑽研,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獻身科學也是只講奉獻不圖索取的。
三、結合理論和規律,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注重從客觀事實出發,以實驗為基礎,結合有關概念、規律,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應舉出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物理現象的實例,抓住事物的本質聯系,對物理現象,物理過程進行正確分析,使學生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歐姆定律和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等,這些規律本身就體現了認識來源於實踐的唯物主義觀點。這些結論是經過許多科學家由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多次反復才歸納、總結出來的。在課堂進行演示實驗時,教師要注意規范操作、真實記錄、客觀分析,決不弄虛作假。以培養學生的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作風。
四、在實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探索精神和個性的培養的滲透。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的操作,現象的觀察,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樹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依據的觀念。教師的演示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若實驗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還可以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實驗結果的交流可以加強學生的自信與謙遜的個性培養。在處理實驗數據時教育學生培養實事求是,尊重事實的美德。一些驗證性的實驗改為探索性的實驗,讓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態度更加積極,還可以促進他們積極思考,使之不斷探索的創新意識逐漸形成。
五、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團結協作精神,體會合作的樂趣
物理學中許多重大成就,是不少科學家之間相互協作和相互幫助共同取得的。如法拉第長於實驗研究,麥克斯韋擅長理論概括。麥克斯韋在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基礎上,運用數學知識建立了麥克斯韋方程組,奠定了電磁場理論的基礎。楊振寧和李政道通力合作,終於發現了宇稱守恆定律。在物理教學中,運用這些典型的事例,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團結協作精神教育,教育學生學會與人相處,學會相互幫助。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是對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環節。由於物理課程特點,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不可能進行經常性的直接灌輸,更多的只能是滲透和潛移默化,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接受教育。只要在教學中做到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有機的結合,而不是違背教學規律去牽強附會、生搬硬套,就一定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因為隱性的點滴滲透,往往比顯性的正面灌輸更能使學生入耳入心。教學實踐一再證明:教師的一句話,往往可以使學生銘記終生,受益終生。

Ⅸ 中學物理說課如何體現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相結合

要把教學過程說詳細具體,但並不等同於課堂教學實錄。對於重點環節,諸如運用什麼教學方法突破重難點要細說,一般環節的內容則可少說。盡量避免師問、估計生答,師又問,估計生又會答......,這種流水帳式的說法。
如何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沒有固定模式,可以把一課書的內容分為幾課時,再逐課時安排教學環節。可以把整個環節的安排先說出來,再逐環節再說,可以把一個環節的內容說完後,再依次說下個環節的內容,環節之間盡量用上恰當的過渡語,使整個說課內容渾為一體。
一、關於說課與備課的聯系和區別
1.備課著重研究解決課堂教學中的「教什麼、怎樣教」等教學內容及實施技術問題,說課除要研究上述問題外,還要研究「為什麼這樣教」的教學理論問題。
2.備課所寫的教案,為適應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順利進行的需要,要求對教學方案的書寫具體、詳細,甚至教學倒題的求解都詳細羅列,以利課堂教學中重視;說課所寫講稿,為滿足聽說教師的需要,只需對教學方案作綱目式、摘要式、論理性的述說,課堂上對學生展現說明的問題可少說或不說(如例題的演示等),所述說的內容也不都在課堂上重現,反對上課起一種導演的作用。
二、注意說課中的語言運用
1.獨白語言
說課時大部分用的是這種語言,切忌從始至終一個腔調地念稿或背講稿,要用足夠的音量,使在場的每個人都聽得清清楚楚。速度要適當,語調的輕重緩急要恰如其分,讓聽者從你的抑揚頓挫、高低升降中體會出說課內容的變化來。具體地說,教材分析要簡明,理論根據要充分,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要用慢速說清楚,教學目的要分條款一一敘述,重、難點則用重音來強調。
2.教學語言
因為說課不僅要說「教什麼」,還要說「怎樣教」。說「怎樣教」實際上就是要說出你准備怎樣上課,只是不單純地將課堂上一問一答那麼詳細地顯露出來,但是也要讓聽者知道你的教學設想和具體步驟。有問有講,有讀有說,用自己的語言變化將聽者帶入到你的課堂教學中去,未進課堂卻彷彿看到了你上課的影子,推測了你的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語言在何時用呢?
(1)設計的課堂導語應用課堂教學語言
用新穎有趣或簡明扼要的導語來吸引聽課者。說導語時說課者要把聽課的老師看成是自己班上的學生,聲音該高則高,該慢則慢。
(2)課堂的總結語應用教學語言
在說課時設計的結束語應具有雙重性,不但要打動聽者,而且還能讓聽者從你的語言中推測你在課堂上也會深深地吸引學生,這就要求結束語既要精彩,又能將精彩恰當地表達出來。
(3)說課中闡釋和提問語應用教學語言
闡釋語也叫講授語,它主要是對所講知識的解釋、分析和闡發,這種語言以認簡明、准確、條理清晰為要點好的提問語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的學習變得積極生動,並容易把問題引向縱深。讓聽者判斷你提問的質量的高低。
三、注意理論依據
說課中應該說出哪些理論依據?
1.教學大綱是教學的主要依據。
2.學生的實際應成為教師教學的主要考慮對象。
3.教材和學科特點也是重要的理論根據之一。
4.教育理論和名家名言也可做為強有力的理論根據。
不管運用哪一種理論,都要說得具體、、令人信服,切忌出現以下問題:
1.理論堆砌不適用。
例如教學目的要求制定的根據是「從資訊理論、控制論的觀戰出發......」,又根據「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加上「小語大綱的的要求......」
2.理論空洞不管用。
例如:每一課都用「根據大綱要求,我班學生的實際,自己的教學實踐,特製定......」這種理由只是空架子。沒有實際內容,究竟根據大綱的哪一條要求,你班學生的實際是什麼,你的教學實踐又如何呢?別人不得而知,與其這樣說為什麼,還不如不說的好。

再論如何說課
說課,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之後,向同 行系統介紹自己關於某課的教學設想(意圖)及其理論依據,而後聽者評議、交流切 磋的一種教研形式。實踐證明,說課活動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生動、經濟有效的方式。
一、說課的主要內容
1.說教材---說本教材目的、聯系、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課時安排。
2.說教法---說本課選擇何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其教育理論依據。
3.說學法---說本課擬教給學生什麼學習方法,培養哪些能力。
4.說教學程序---說本課的教學思路課堂結構及板書設計等。
說本課不僅要回答「怎樣教」的問題而且要以現代教育理論為依據闡明「為什麼要這樣教。」有利於促進教師積極主動地學習教育理論,用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改進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說課活動有說又有評,特別是課後的說評結合,圍繞這課的教學怎樣落實素質教育要求,怎樣提高深堂教學效益,各抒已見,相互交流,不僅鍛煉了參與者說與評的能力,而且促使教師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提高。說課一定要抓住、難點,突出教法的特點,說出與眾不同的教學新意,這就是說課的藝術。
二、說課的類型
l.研究性說課
這種類型的說課,一般以教研組或年級 組為單位,常常以集體備課的形式,先由一教師事先准備並寫好講稿,說後大家評議修 改,變個人智慧為集體智慧。這種說課可以一星期搞一次,教研組或年級組里的教師可 以輪流說課,這是大面積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徑。
2.示範性說課
示範性說課一般選擇素質好的優秀教師上,先向聽課教師示範性說課,然後讓說課教師將課的內容付之一課堂教學,最後組織教師或教研人員對該教師的說課及課堂教學作出客觀公正的評析。聽課教師從聽說課、看 上課、聽評析中增長見識,開闊眼界。示範性說課可以是校級或鄉(鎮)級的,也可以是區級或縣(市)級的,一般一學期可以舉行一次。示範性說課是培養教學能手的重要途徑。
3.評比性說課
要求參賽教師按指定的教材,在規定時間內自己寫出說課講稿,然後登參演講,最後同聽課評委評出比賽名次。評比性說課有時除了說課外還要求說課內容付之課堂實踐,或者把說課與交流有關「說課」的理論和經驗結合起來,以便把「說課」活動推向更高的層次。這是培養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行家的有效途徑。
三、說 目 標
教學目標包括三個方面:《大綱》提出的總目標、年級教學的分目標、單元及課文教學的小目標。說目標,要緊扣總目標,掌握分目標,說清課文教學的小目標,如知識目.標、智能目標、情感目標、學法目標等。如說《直線、線段》的目標。
1.知識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直線和線段,知道線段有兩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並能區別直線和線段。
2.技能目標
使學生學會用刻度尺量和畫整厘米數的線段。
3.教育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比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 力,注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直線與線段的認識和 區別。教學難點是正確量一段長度和畫線段。
說好教學目標,一是要科學地制定教學目標,使目標體現《大綱》的要求,反映教材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學倩;二是要闡述清 楚制定目標的依據,做到言之有理。
二說基礎知識目標。
三說基本技能目標。
四說情感培養目標。
三論「說課」
什麼是說課?說課是指說課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其他教師或教研人員述說在課堂教學中如何以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依據教學大綱和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設計的一種教研活動形式。是說課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案後向聽課的教師講述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然後由說者和聽者共同討論和評議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說課的重點是「為什麼這樣教」。要把教學設想、教學效果及其理論依據說清楚。說課前,一般都要事先寫說課教案。寫說課教案的過程也是備課的一種形式。說課教案的主要內容不但要寫出教什麼,怎麼教、更重要的是還必須寫出為什麼要這樣教,理論依據是什麼。這就是說課教案與課堂教學教案的根本區別,寫說課教案和說課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教研能力,是全面提高教師素質的關鍵所在。
說課的基本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說教材,說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難點、編者意圖及本書課與其他章節相關內容的聯系和地位;
二是說教法和學法,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說出本節課要選出怎樣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說出本節課教給學生哪些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如何調動優秀學生積極思維和激發較差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是說教學程序,即說出自己教學思路及理論依據,課堂結構、教學媒體的合理運用實驗設計及板書設計等。
說教材。教材是實施課堂教學的最基本依據,也是說課的基本依據。對教材的整體了解和局部把握是上好課也是說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說課質量的高低,取決於對教材分析的深廣程度。對教材的分析,重在挖掘教材的知識價值、能力價值和思想價值。教材的知識價值,是由這部分知識在整個學科體系中所佔的地位所決定。教材的能力價值,是指知識本身所含有的對人的能力發展有促進作用的因素,知識的能力價值有隱蔽性,它凝聚在知識中,因而即使掌握了知識,也不一定就發揮了知識的能力價值。知識的能力價值沒有一定的范圍,不像知識本身那樣有一定的內涵和外延,但知識的能力價值卻是可以發現的,它有自己獨特的結構,同一知識,不同結構能力價值也不同,優化知識結構,實際上是突出某一方面的能力。教材中隱含的思想教育價值,主要在教學中通過知識傳授及學科的發展史等對學生進行恰如其分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的教育,以及通過觀察、實踐,培養學生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樹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依據等。
說教法與學法。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關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說法,確切地道出了教學系統中這兩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的發揮,表現在教學活動的探索中是否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主體作用體現的主要表現在學生是否獨立思考。
教師其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最優化地使學生從現有的水平向更高的一級水平發展,有效地對學生探索嘗試活動進行誘導和評價。為此,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首先應著眼於學生怎樣學。不應以教為中心,而應以學為主體進行設計。既把學為主體作為實施教學的基本點,又使教為主導成為學生主體的根本保證。
說教法,就是根據本節課內容的特點和教學目標要求,說出選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沒有哪一種是普遍適用的。這就是所謂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為了達到教學方法的優化,常常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選擇最基本的一種或幾種教學方法綜合使用,達到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目的。教學方法的制定與選擇受教材內容、學生特點、教學媒體、教師特長以及授課時間的制約。一般的情況下,根據教材的知識內容確定主要的教學方法,本源性知識常常採用以觀察、實驗為主的探索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分析歸納以及獨立思考能力,派生性知識一般採用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如講授、討論、自學的方法,培養學生推理能力、演繹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利用舊知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說教學程序。教學程序,也是一個過程,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識世界,接受前人積累的知識經驗的過程,是教師根據制定的教學目標、任務、引導學生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技巧,認識客觀世界掌握科學研究方法的過程,是教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掌握知識、發展智能、提高自身素質的實踐活動的過程。
說教學程序對於新授課教學要說明課堂教學過程和步驟安排以及這樣安排的理論依據,這是說課中更為具體的內容,要說出教學過程中教學各環節的銜接和過渡,一般的說,一節課的教學環節包括新課的引入,課題的提出,新課教學的展開,鞏固練習,課堂小結,作業布置等,還要說出課堂教學的板書設計,現代教學媒體的應用等內容。
通過近兩年的說課實踐,充分地證明了說課在教學和教學研究中對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起著不可替代作用,表現在:
——說課促進教師對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和掌握。由於在說課中除了要求說清教學設計常規項目外,還要求教師說出進行教學設計所依據的教學理論,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文化專業知識,還必須掌握教育科學知識,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促使教師在鑽研教材的同時,認真學習和鑽研教育學、心理學以及教法和學法等教育教學理論,促進教師的業務素質從單一的學科文化知識過渡為既有學科文化知識又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多元的素質結構。
——說課促使教育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現代的教學,一時一刻也離不開現代化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特別在說課中,不僅在說教什麼、怎樣教中需要理論指導,在說明理論依據中更需要從教育教學理論中尋找理論依據,如在說教學程序設計時,需要以教學論中課堂教學的類型和結構的理論為指導,而在教與學的關系中就要依據教育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關系的理論,這就極大地促進了教育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
——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上課,即課堂教學,至今它仍然是對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我們的任務,是如何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面對全體學生全面落實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使所有的學生都得到發展。從這一點上說,任何教學行為都是為它服務的。各種形式的教學研究活動,也是為它服務的.

四論說課
說課是指任課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從教育理論高度,對已備好的課進行概述,以表明對教材的理解情況,以及教學目的的確定、教學總體設計、教學方法選擇等依據。
一、說課的目的在於對教師進行全面了解,並進行綜合評價,在廣大教師積極參與過程中,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進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二、說課是教學過程中的一種群眾性教研活動,要講究科學性和系統性,要清晰地反映出教學系統的內在聯系,反映出反饋與控制的過程。
三、說課要有說課教案,包括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程序等。
四、說課時教態要自然、親切、大方,有感染力。
五、說課語言要精練、嚴謹、准確有示範性。
六、說課要說板書設計的基本框架,以及板書設計的依據理由 |

Ⅹ 如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加強德育功能

如何開展中學教學中的德育工作,一直是廣大中學教師關心和研究的問題。德育的基本職能就是要為學生將來生存與適應社會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他們堅強意志力、自信心、自我意識與自我完善能力、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積極的人生價值觀、世界觀。物理雖非社會科學,但在物理學中包涵了人類許多偉大的思想,物理學的發展過程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過程,而無數的物理學家的艱苦卓絕的嚴謹治學精神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又正是人類所奉信的道德水準。因此,只要我們在物理學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德育的滲透,那麼我們便可以將許多崇高而偉大的思想在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中傳輸給學生,在教書的同時達到育人的效果。
一、物理教學中的德育內容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觀

自然科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是唯物論,即物質第一,意識第二。物質決定意識。在中學物理中強調物質性的地方比比皆是,在高中首先是力的物質性。其次場的概念是加強學生唯物觀的重要內容。場是一種特殊的物質,與學生們以前所熟悉的所有有形物質不同,它看不見,摸不著,不能為人的所有感官所感覺,甚至沒有化學組成成分及質量,但它卻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這種客觀實在性就是物質的唯一特性,並且物質這一客觀實在是可以認識、可以反映的對象,我們雖然不能感覺到它,卻可以用實驗證明它的存在,這就證明了電場的物質性。此外,象磁場、電磁波、原子物理的一些內容等等都可以成為培養學生唯物觀的好教材。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聯系和發展的觀點對我們學習物理有著指導作用,而物理學的具體內容又證實著馬克思主義的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的正確。例如,在物理學中我們經常提到狀態和過程,這實際上就是說物質世界是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的。物理學告訴我們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的變化是與這二個狀態間的過程中的某些物理量有關的,具體的說,從一個狀態到另一狀態動能的變化量就等於這個過程中合外力做的功,動量的變化量就等於這個過程中合外力的沖量。這個觀點實際上是和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的規律相一致的,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其狀態的變化,總是與其相應的過程中的某些因素密切相關的,這實際上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聯系和發展的觀點。
此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矛盾的觀點;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觀點;原因和結果、現象和本質、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人類認識世界的本質、特點、過程;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等等一系列的哲學思想,在我們的物理學中都有所體現,只要我們在教學中注重滲透,則可以很好地在物理教學中培養起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二、科學精神

(三)道德品格

如此豐富的寶貴的生動的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格的材料,我們不去運用,實在是物理教育的一大遺憾。

(四)愛國主義

總之,作為物理教師應經常注意我國物理科學工作者在物理學上所做的貢獻,在教學中及時介紹他們的卓越成就,藉以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二、進行德育的方法

(一)總體規劃,合理安排


(二)緊扣教材,有機滲透

(三)加強評價,正確導向

閱讀全文

與物理學科如何體現有為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