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基礎心理學知識:語言
基礎心理學知識:語言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通過高度結構化的聲音組合,或通過書寫符號、手勢等構成的一種符號系統,同時又是一種運用這種符號系統來交流思想的行為。下面我為大家准備了關於語言的知識點,歡迎閱讀。
1.語言特點:
語言的特性有:創造性、結構性、意義性、指代性和社會性與個體性。
語言的結構:音位、語素、詞、句子。
語言的種類:對話語言、獨白語言、書面語言、內部語言。
2.語言的表徵和加工過程:
語言表徵就是語言材料所負載的信息在頭腦中存在的方式。語言的表徵具有層次性。
語言加工就是對輸入的語言信息進行編碼、轉換、存儲、提取的過程。語言的加工可分為自動加工和受控制加工、系列加工和平行加工、模塊化加工和交互作用式加工。
3.語言的生理機制:
1、語言的發音機制:呼吸器官,喉頭和聲帶,口腔、鼻腔和咽腔。
2、語言活動的中樞機制:布洛卡區、威爾尼克區、角回。
(1)布洛卡區病變引起的失語症通常稱為運動性失語症或表達性失語症。
(2)威爾尼克區病變會引起接受性失語症,這是一種語言失認症。切斷或損傷威爾尼克區與布洛卡區聯系起來的神經纖維束-弓形束,也將產生同樣的效果。
(3)角回實現口語和書面語言的轉換。角回損傷將會引起語義性失語症。
3、語言在大腦兩半球的一側優勢與語言活動。(割裂腦的研究),研究證實語言活動主要是大腦左半球的功能,但大腦右半球在語言理解中也有重要作用。
4.語音知覺
1、語音的物理性質:音調、音強、音長與音色。
2、音位是在一種語言中能夠區別意義的最小的語音單位。音位分母音和輔音。研究音位的區別特徵有助於解釋人對語音的感知。影響語音知覺的各種因素有:語音類似性,語音強度,噪音掩蔽,語境,句法、語義的作用。
3、影響詞彙理解的因素:單詞的部位信息、正字法規則、字母長度或筆畫數量、字形結構、字詞的.使用頻率、語音的作用、語境的作用、語義的作用。
4、影響句子理解的因素:句子的類型、詞序、語境、句法分析和語義分析。
5、影響話語理解的因素:推理、語境、圖示作用。
5.語言的產生
1、語言的產生是指人們通過語言器官或手的活動把所要表達的思想說出或寫出來,他包括說話和書寫兩種形式。語言產生的單位主要有:音素、音節、語素、詞、短語、句子。
2、語言產生可以分為不同的階段。如:構造階段:根據目的確定要表達的思想;轉化階段:運用句法規則將思想轉換成語言的形式;執行階段:將語言形式的信息說出或寫出。
;⑵ 請舉例說明什麼是語言的物理屬性、生理屬性和社會屬性
語言的物理屬性是聲波,生理屬性是意識的符號,社會屬性是文化的載體。
⑶ 語音的不同物理屬性在普通話中分別有什麼作用
語音的物理屬性有四種:音高、音強、音長、音色,它們在普通話語音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具體作用如下:
1、音高,
聲音的高低。它決定於音波的頻率,即發音體在每秒鍾內振動的次數。振動的次數多,頻率大,聲音就高,反之就低。普通話的聲調和語調主要是由音高決定的。如:媽(陰平)、麻(陽平)、馬(上聲)、罵(去聲)、嗎(輕聲)。「是他 ?」(語調高)「是他。」(語調低)
2、音強,聲音的強弱。語音的強弱取決於說話時用力的大小,用力大,呼出的氣體對聲帶沖擊力強,振幅大,聲音就強,反之就弱。音強在普通話里有區別詞義的作用和一定的語法作用,輕聲、重音可以區別意義,主要是音強決定的。如:報(告)——報告、練(習)——練習、地(道)——地道,括弧中的字讀輕聲,前後詞義不相同。一句話的邏輯重音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表達的語意焦點是不同的。如「我今天下午去南京。」重音分別放在「我、今天、下午、南京」上,表達意思是不同的。
3、音長,
聲音的長短,它決定於發音體振動時持續時間的久暫。振動時間長,聲音就長,反之就短。
音長在普通話里可以區別意義。如「啊」音短則表應答、驚訝,音長則表沉吟、遲疑、感嘆。
4、音色,聲音的特色。發音體不同,發音方法不同,共鳴器形狀不同,音色也不同。在普通話中,塞音、擦音、塞擦音的發音方法不同。b 從口腔出氣,m 從鼻腔出氣,口腔和鼻腔形狀不同,[а]、[ i ]發音不同,也是因為口腔形成的共鳴器的形狀不同。
⑷ 語音的物理屬性包括哪些方面
語音的物理屬性(性質)包括:音高,音強,音長,音色四要素。
1、音高:音高指各種不同高低的聲音,即音的高度,音的基本特徵的一種。音的高低是由發音體的振動頻率決定的,兩者成正比關系:頻率振動次數多則音」高「,反之則」低「。
聲音的高低。由音波振動的頻率來決定。頻率高則音高;低則音低。音高是構成語音的要素之一。漢語里音高變化有區別詞義的作用,如「媽」、「麻」、「馬」、「罵」四個字的聲調不同,即音高的不同。
音樂聲學術語。指聽覺賴以分辨樂音高低的特性。
2、音強:又稱音量,即音的強弱(響亮)程度。音的基本特性的一種。音的強弱是由發音時發音體振動幅度(簡稱振幅)的大小決定的,兩者成正比關系,振幅越大則音越」強「,反之則越」弱「。
3、音長音長是指聲音的長短,它決定於發音體振動時間的久暫。發音體振動持續久,聲音就長,反:之則短。
4、音色:音色指音的感覺特性。頻率的高低決定聲音的音調,振幅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響度但不同的物體發出的聲音我們還是可以通過音色分辨不同發生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音色是聲音的特色,根據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聲音強度的情況下,也能區分出是不同樂器或人聲發出的。同樣的音量和音配上不同的音色就好比同樣色度和明度配上不同的色相的感覺一樣。
音色的不同取決於不同的泛音,每一種樂器、不同的人以及所有能發聲的物體發出的聲音,除了一個基音外,還有許多不同頻率的泛音伴隨,正是這些泛音決定了其不同的音色,使人能辨別出是不同的樂器甚至不同的人發出的聲音。每一個人即使說話也有不同的音色,因此可以根據其聲音辨別出是不同的人。
(4)語言的物理性質有什麼擴展閱讀:
此外: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是人類發音器官發出來的具有一定意義的聲音。語音具有物理、生理、社會三方面的性質,社會屬性是語言的本質屬性。 語音的單位:音節、音素、音位。
1、音節是語音結構的基本單位,人能夠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語音片段。注意:一般一個漢字代表一個音節。 如:國、花、你、我。
特例:兒化音,用兩個漢字代表一個音節。 如:「花兒」表示一個音節
2、音素是從音色角度劃分出來的最小語音單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語音單位。注意:一般一個字母表示一個音素。如:m、a、n。特例:zh、ch、sh、ng、er。
3、音素分為母音和輔音。 母音:發音時,氣流振動聲帶,在口腔、咽頭不受阻礙而形成的音叫母音。母音音素:(母音)a、o、e、i、u、 ü 。輔音:氣流在口腔或咽頭受到阻礙而形成的音叫輔音。
4、輔音音素:(子音)b、p、m、f、d、t、n、 l、g、k、h、 j、q、x、zh、ch、sh、r、z、c、s、ng。
5、母音和輔音的區別:氣流是否受阻(輔音受阻)、緊張均衡與否(母音緊張均衡) 、氣流強弱(輔音氣流強) 、聲帶是否震動(母音都震動,輔音m、n、 l、r、ng震動)
6、聲母、韻母、聲調: 聲母指音節開首的輔音,如果音節開首沒有輔音,習慣上稱為零聲母。韻母指音節中聲母後面的部分。 聲調指整個音節的高低升降變化,即音節中具有區別意義作用的音高變化。
7、音位是語音系統中能夠區別意義的最小的語音單位,也是按語音的辨義作用歸納出的音類。
⑸ 語言作為聲符,具有哪些物理性質
一、社會屬性 語音是語言的信息載體,語音作為語言符號形式,本身沒有意義,他的信息傳播功能是社會賦予的,其次,一定的語音表達什麼樣的意義是任意的,是由社會決定的。 二、物理屬性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具有音高、音長、音強、音色四種物理特徵,即聲音的四要素。 三、語音的生理基礎 主要由四個部分構成 1、呼吸器官 2、喉頭和聲帶 3、口腔咽腔和鼻腔 4、語音感知的心理屬性
⑹ 語言的性質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交流方式,人們彼此的交往離不開語言。盡管通過文字、圖片、動作、表情等可 以傳遞人們的思想,但是語言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方便的媒介。然而世 界各地的人們所用的語言各不相同,彼此間直接交談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同一種語言,還有不同的方言,其差別程度也不相同。有的方言可以基本上相互理解,有的差別極大,好像是另一種語言,北京人聽不懂廣東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不僅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語言和方言,就是在同一地區,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同年齡的人之間都會有特殊的詞彙來表達其獨特的感情,使另一 階層或不同年齡的人難以理解。如美國的黑人,他們雖然也使用英語,但是他們說的英語也有自己的特點,甚至被稱為黑人英語。
在一種語言環境中掌握某種語言後,雖然也可以學會另一種或幾種其他語言或方言,可是原語言或方言的口音很難完全改變,總會留下一定程度的原來所操語言的口音。熟悉語言的人往往就能從這些細微的差別中區分出說話人的家鄉所在地及其身分和職業特徵。
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沒有語言也就不可能有文化,只有通過語言才能把文化一代代傳下去。語言是保持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手段,幾乎每個文化集團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
語言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為了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所以特定的環境必然會在語言上打上特定的烙印。另外,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媒介,因此,它必然會對政治、經濟和社會、科技,乃至文化本身產生影響。語言這種文化現象是不斷發展的,其現今的空間分布也是過去擴散、變化和發展的結果,所以,只有擺在時空的環境里才能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其與自然環境及人文環境的關系。 語言的種類:對話語言、獨白語言、書面語言、內部語言。
就大腦來說,語言分「腦語」和「嘴語」,腦語就是我們時時在大腦里產生稱作「思考」或「思想」或「思維」的東西,腦語被嘴表達出來就叫「嘴語」。腦語和嘴語並不是一個東西,第一、腦語和嘴語在表達時失真;第二、嘴語不是腦語的唯一表達方式,因為腦語還可以通過肌肉群來表達:就是我們的行為。語言是一個人能力的重要表述部分。
語言分為「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
一個人從小通過和同一語言集團其它成員(如父母、親屬、周圍的人們)的接觸,自然學到並熟練運用於交際和思維過程中的語言。本族語言或母語一般說都是個人的第一語言,也是主要語言。
人出生後,首先掌握和使用的語言,叫第一語言。第二語言專指本國內非本族語。在全世界裡,第二語言往往是和第一語言同時被使用的。 語言的功能主要分為社會功能和思維功能兩方面,其中社會功能包括信息傳遞功能和人際互動功能。
語言是思維工具和交際工具,它同思維有密切的聯系,是思維的載體和物質外殼以及表現形式。語言是符號系統,是以語音為物質外殼,以語義為意義內容的,音義結合的詞彙建築材料和語法組織規律的體系。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進行思維和傳遞信息的工具,是人類保存認識成果的載體。語言具有穩固性和民族性。
語言是人類的創造,只有人類有真正的語言。許多動物也能夠發出聲音來表示自己的感情或者在群體中傳遞信息但是這都只是一些固定的程式, 不能隨機變化。只有人類才會把無意義的語音按照各種方式組合起來,成為有意義的語素,再把為數眾多的語素按照各種方式組合成話語,用無窮變化的形式來表示變化無窮的意義。
人類創造了語言之後又創造了文字。文字是語言的視覺形式。文字突破了口語所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符號性和系統性
首先,語言是社會約定俗成的表達觀念的符號,符號的本質是社會的。它在某種程度上要逃避社會上某一些小集體,小圈子的意識。這是語言最主要的特徵。語言是一種社會契約,一個社會接受一種表達手段而排斥另一種表達手段其實都是社會上的集體意識的習慣。或者可以說,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使用那一種表達方式。
語言符號是一種包含著兩面性的實體。一方面語言是表示事物的名稱的,所以任何語言都是概念的映像,即具有所指性;另外,語言要依託聲音,這種媒介來表達所指,所以說語言也是聲音的映像,聲音是語言的另一個側面,也就是說語言具有能指性。
任意性和線條性
所謂的任意性是指語言符號和文字能指和所指之間是一種任意的連接關系,這種關系是不可論證的,即使有的可以論證,但是在普遍意義上來講,還是不可論證的關系。
這就是世界上的語言為什麼各式各樣的原因之一。
所謂的線條性是指,語言的能指是依託聲音來完成的,所以他只能在一維的聲音的空間里傳播,而不能突破聲音的范圍和能力,所以說在分析語言的時候語言使能在橫向上依照詞語出現的先後順序來完成,這也造就了語言使用和表達的局限,但是語言的聲音性,決定了語言的線性是不可消除的必然結果。
不變性和可變性
語言是一個處在不斷地運動變化發展之中的體系,這個體系中的各個要素既有一定的穩定性,也有一定的變動性,穩定性是語言系統的已存在的前提,也是語言自身被大規模研習使用的必備條件,而變動性不僅僅是作為一個系統,語言內部的不斷衍生、發展的規律所致,而且也是語言的傳承性的表現。任何事物都是不斷的運動變化發展的,新事物不斷地產生,舊事物不斷地消亡。語言也是這樣,語言系統的變化雖然不是很明顯,速度並不是很快,但是受到使用的推動以及社會、文化等等很多因素的影響,語言本身在不斷的向著經濟、簡練、實用、包容力、表現力強的趨勢發展。
語言內部的各個組成部分都有著不同方式、不同形態的變化,而且變化的多少快慢也是不一樣的,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我們逐漸掌握了越來越多的規律來解釋、預測語言的變化。這不但體現了人們對於語言學的關注、探索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同時也昭示了語言學的變化性還是有據可依,有律可循的。
傳承性和交際性
語言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是人類文化得以傳承和儲存的有效載體。因此,它在自身的發展當中,逐步體現出很強的傳承性和交際性。
所謂傳承性,是指語言以自己的風格特色吸引或者促使人們在生活生產中自覺不自覺地通過語言這個工具直接或者間接影響著相關的人群,或者波及其他更廣泛的區域。達到傳承的效果。另外,語言在人類社會發展當中,不僅在人與人之間,古代人與現代人之間,中國人與外國人之間儲存了文明的精華信息,承擔文明發展的橋梁,同時,也由於語言本身的強大交際性功能,更顯示出獨特的交際功能,在豐富的交際中應對各種變化,產生更加有表達力的語言,產生更多的基於生活生產實際的意義。
表徵【語言表徵】就是語言材料所負載的信息在頭腦中存在的方式。語言的表徵具有層次性。 1、語言的發音機制:呼吸器官,喉頭和聲帶,口腔、鼻腔和咽腔。
2、語言活動的中樞機制:布洛卡區、威爾尼克區、角回。
(1)布洛卡區病變引起的失語症通常稱為運動性失語症或表達性失語症。
(2)威爾尼克區病變會引起接受性失語症,這是一種語言失認症。切斷或損傷威爾尼克區與布洛卡區聯系起來的神經纖維束-弓形束,也將產生同樣的效果。
(3)角回實現口語和書面語言的轉換。角回損傷將會引起語義性失語症。
3、語言在大腦兩半球的一側優勢與語言活動。(割裂腦的研究),研究證實語言活動主要是大腦左半球的功能,但大腦右半球在語言理解中也有重要作用。 1、語音的物理性質:音高、音強、音長與音色。
2、音位是在一種語言中能夠區別意義的最小的語音單位。音位分母音和輔音。研究音位的區別特徵有助於解釋人對語音的感知。影響語音知覺的各種因素有:語音類似性,語音強度,噪音掩蔽,語境,句法、語義的作用。
3、影響詞彙理解的因素:單詞的部位信息、正字法規則、字母長度或筆畫數量、字形結構、字詞的使用頻率、語音的作用、語境的作用、語義的作用。
4、影響句子理解的因素:句子的類型、詞序、語境、句法分析和語義分析。
5、影響話語理解的因素:推理、語境、圖示作用。 大致可以分為神授說和人創說,勞動創造說。
神授說
認為:語言是神賜予人類的學說。
代表觀點:
①印度婆羅門教《吠陀》中:語言是神賜予人類的一種特殊能力。
②中國苗族傳說:山神創造了人,並傳授了語言。
實質:在當時科學文化水平極其低下的條件下,人們無法解釋語言這種奇妙的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因此只得歸之於神的恩賜。
人創說
認為:語言是人自己創造的,不是神賜予的。
代表觀點:
①摹聲說:語言起源於人類對外界各種聲音的摹仿。這種觀點只能解釋摹聲詞的產生,無法說明人類語言的起源問題。
②社會契約說:語言起源於人們的彼此約定,這種觀點注意到了語言的社會屬性和語言符號的任意性,但無法解釋沒有語言的情況下人們是如何彼此約定的。
③手勢說:在人類使用有聲語言之前曾經歷過-個手勢語言的階段,這種觀點無法解釋手勢語言是如何發展為有聲語言的。
④感嘆說:人類的有聲語言是從抒發感情的各種叫喊聲演變來的,這種觀點無法解釋嘆詞是如何發展成具有理性意義的其他詞語的。
⑤勞動叫喊說:人類的有聲語言從人的勞動叫喊聲發展而來,這種觀點注意到語言起源和勞動的關系,但無法解釋勞動號子是如何發展為語言的。
實質:都是主觀思辨的產生,缺乏科學的依據。
勞動創造說
語言的起源必須具備三方面條件:①人類的思維能力要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人類的思維能力要發展到一定水平,應該能夠對客觀世界的事物進行分類和概括,並具有一定的記憶和想像、判斷和推理的能力,只有具備了這種心理條件,才有可能產生語言。②人類要具備一定的生理條件。人類的喉頭和口腔聲道必須進化到能夠發出清晰的聲音,才有可能產生有聲語言。③人類社會有了產生語言的必要。人類社會的發展必須到「彼此間有些什麼非說不可的地步了」,具備了這樣的社會條件,才有必要產生語言。語言起源的這三個必要條件缺一不可,而創造這三個條件的是人類的勞動。恩格斯關於語言起源的觀點:恩格斯說:「語言是從勞動中並和勞動-起產生的……」勞動提出了產生語言的社會需要;為語言的產生提供了心理和生理上的條件。勞動也改善了原始人的發音器官,為語言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條件。應該說恩格斯對語言起源問題的論述已經相當全面了。 1、語言的產生是指人們通過語言器官或手的活動把所要表達的思想說出或寫出來,他包括說話和書寫兩種形式。語言產生的單位主要有:音素、音節、語素、詞、短語、句子。
2、語言產生可以分為不同的階段。如:構造階段:根據目的確定要表達的思想;轉化階段:運用句法規則將思想轉換成語言的形式;執行階段:將語言形式的信息說出或寫出。 翻譯是一種語言活動,就是把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而不改變其意義的語言活動。翻譯有口頭翻譯,也有書面的文字翻譯。
翻譯的初義,原來是指不同語言之間的對譯,後來常用來指稱同種文字之間的古文今譯。只是兩者有著明顯區別:同種文字的古文今譯,主要用來克服古今異言的障礙,只含古今的時間因素,所以有時與注兼行而稱注譯或譯注;不同語種之間的對譯,則是兼含地域因素的。這里所說的翻譯,指的是後者。
在我國,此類翻譯早在《周禮》中就已見記載。《周禮·秋官·司寇》有這么一段文字:「象胥掌蠻夷閩貉戎狄之國使,掌傳王之言而諭說焉,以親和之。若以時入賓,則協其禮與其辭言傳之。」意思是說,象胥是負責與周邊蠻夷、閩貉、戎狄之類藩國交往事務的官,他們要負責傳達王所說的話使周邊藩國明白,以此密切王和藩國的關系。如果有使者來到王國,就要做好有關禮儀的協調和語言的翻譯工作。
文中所說的「與其辭言傳之」,就是現在所說「翻譯」的意思了,「象胥」便是最早的翻譯官,「象」就是最早用來表示翻譯意思的術語。只是當時所翻譯的還只是周邊藩國的語言。
那時除了「象胥」和「象」用於表示翻譯官和翻譯的意思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名稱,《禮記》有比較詳細的記載。《禮記·王制》說:「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表達他們的意思),通其欲(了解他們的想法),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dī),北方曰譯。」這「寄」「象」「狄鞮」「譯」就是當時負責翻譯東、南、西、北四方民族語言的翻譯官名,也可作翻譯術語用。四者合稱的「象寄譯鞮」,也是用來指稱翻譯的,或省稱為「象寄」「象鞮」「象譯」「譯象」「譯鞮」等。
其中,以「象」和「譯」的使用面最廣,為當時通稱翻譯意思的主要術語,既特指對南方和北方民族語言的翻譯,也常用來通稱翻譯。和「象胥」一樣,翻譯官也有稱「譯胥」的,後來多稱「譯官」。「譯」原是「易」之音訓,賈公彥疏《周禮·秋官·序官》「北方曰譯」說:「譯即易,謂換易言語使相解也。」所以「譯」就是指語言轉換變易的活動。
我國有文字記載的翻譯,始於漢武帝通西域之後的佛經翻譯,即古印度梵語翻譯。然就文獻記載而言,目前所見最早的「翻譯」用例,是南朝梁慧皎《高僧傳·譯經下·佛馱什》的「先沙門法顯於師子國得《彌沙塞律》梵本,未被翻譯」。那時也有單用「翻」的,如北周庾信《奉和法筵應詔》的「佛影胡人記,經文漢語翻」。這「翻」就是「譯」,就是「翻譯」。
從佛學史看,第一個翻譯佛經的,是古印度高僧迦葉摩騰。他於漢明帝永平十年(67),與另一位印度僧人竺法蘭,應邀以白馬馱經來到洛陽,次年就在城西漢明帝新建的白馬寺,合譯《四十二章經》。這是漢譯佛經之始。這以後大約又有一百多位來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的學者,從事佛經翻譯,其中最著名的是來自龜茲(qiūcí,漢西域國名,今新疆庫車一帶)的鳩摩羅什,他翻譯了《法華經》和《金剛經》等很重要的佛經。
一些本土西行求法的僧人,也有從事佛經翻譯的,最著名的是東晉法顯和大唐玄奘。法顯西行求法歷時十五年,在公元412年七十幾歲時帶回大批經典,從此潛心佛經翻譯。玄奘西天取經歷時十七年,於公元645年回到長安後也專事翻譯,共翻譯了佛經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成為佛經翻譯史上的集大成者。
所以,「翻譯」一詞的形成,與古印度佛教關系密切。早期我國翻譯的主要內容,就是佛經。直至晚明西學東漸時,才開始較多地轉向歐洲的天文、幾何和醫學等新科技方面的翻譯。「五四」以後中國新文學運動的興起,也是與翻譯密不可分的。
在古代,「翻譯」還曾有過一些不同寫法,如宋陸游《南唐書·浮屠傳》的「珚譯精審,莫能及者」的「珚譯」,和《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的「可以考珚繹」的「珚繹」等。 人類語言符號和其他動物的交際方式如喊叫、舞蹈等,有本質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任意性
2、單位的明晰性:人類的語言是通過發音器官一個一個地先後發出的,而動物的所謂的「語言」是不可分的,是以囫圇一團的叫喊或舞蹈表達某一意思。
3、結構的二層性:人類的語言分為音系層和符號層(或稱語法層)
4、能產性:也稱創造性或開放性
5、傳授性
6、不受時、地環境的限制 漢語使用人數約16億人,使用人數約佔世界人口的20%
西班牙語使用人數約4.22億人,使用人數佔世界人口的4.88%
英語使用人數約3.31億人,使用人數佔世界人口的4.68%
阿拉伯語使用人數約2.11億人,使用人數佔世界人口的3.12%
印地語使用人數約1.86億人,使用人數佔世界人口的2.74%
語言的由簡到繁社會生活的進化一般都是由簡到繁的,語言也就隨著越來越繁,這自然是文化發展帶來的變化。女孩子長到十六歲,就是年方「二八」。男人長到三十歲,說是到「而立」之年,到六十歲就稱「花甲」了。這都是因為念過書,書上是這樣寫的。形容美女寫的是:「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方便說是:「近水樓台」(先得月)。考試失敗說是:「名落孫山」。冒充的,說是:「濫竽充數」。見慣了,說是:「司空見慣」。自高自大稱「妄自尊大」,「夜郎自大」。婦女生孩子,生出男孩說是「弄璋」,生出女孩說是「弄瓦」(古時原始的紡錘叫瓦),這樣說法才顯得有文化、文雅。一般老百姓說話也同樣是越來越復雜。因為舊社會當兵的常欺壓老百姓,老百姓對「兵」字,多無好感。於是,人們就把兵字拆開,叫「丘八」。有時叫「丘八爺」,帶有輕蔑、譏諷之意。驕傲自大說是:「翹尾巴」。這些都是常聽到的。
老百姓生活中還有很多概括性的成語,也是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十分簡潔的說法,由淺入深、由簡到繁。趕工作會說:「起早貪黑」,「手忙腳亂」。瑣碎小事說:「雞毛蒜皮」。安排工作時說:有人「挑肥揀瘦」。罵什麼人且說:「狗仗人勢」。有些話不便直說,如可能有難料的危險,就說有個「三長兩短」。看過戲,聽過說書,看過小說的,也會借用其中的詞語,如「後會有期」,「臨陣磨槍」,回家說:「打道回府」,「安步當車」。再說得深,說得俏皮,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殺雞給猴看」,「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哪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再進一步地說就帶有幽默了:「打腫臉充胖子」,「尿泡尿也得看皇歷」。耕地說是:「修理地球」,舞台上的白面小生稱:「奶油小生」。別人提出自己不願提的事,說:「哪壺不開提哪壺」。說人糊塗是:「被人賣了,還跟著去數錢」。某人的兩個孩子的名字是「三千一郎」和「千五百惠」,聽著很像日本人名。其實,那是因為父母違反了計劃生育規定,多生了這一男一女,被罰款。一個罰了三千元,一個罰了一千五百,才取這兩個名字的——當然,這想必是開玩笑時說的。
說話技巧說話要尺度,辦事要分寸中國人自古就講究說話尺度和辦事分寸。古人說:「遇沉沉不語之士,且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人,應須防口。」「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可見,不管是與人說話、與人交往、與人辦事,都蘊含著分寸的玄機。
說話辦事是要講究尺度、分寸的。這種「尺度、分寸」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說話不到位不行,辦事不賣力不行。說話不到位,說不到點子上,別人可能悟不明白,理解不透,琢磨不出你的真實用意,你提出的想法或要求也不會被人重視和接受,非但事情辦不成,也常常不被人瞧得起。這樣怎麼能換取別人的欣賞與親善呢?怎麼能贏得別人的友誼和器重呢?同樣的道理,為別人辦事不盡力不行。「有來無往非理也。」別人求你辦事,你不盡力,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怎麼能指望別人的熱情相助呢?
二、是說話說得太過頭不行,辦事太勉強不行。好說大話,言辭太尖刻。讓人聽了不愉快,覺得你不識大體,不懂規矩,不知好歹,這樣的人常常被人敬而遠之,也同樣無法與人正常交往。辦事太勉強,有能力沒能力的差事都敢接,辦得到辦不到的事都想攬,結果交不了差,只能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麻煩,給自己造成你能力低下或不講誠信的印象。
說話有尺度,交往講分寸,辦事講策略,行為有節制,別人就很容易接納你,喜歡你,幫助你,舉止失體,不識深淺,不知厚薄,就會人人討厭,時時難過,事事難為,處處碰壁。
說話的尺度和辦事的分寸類似於一匹寶馬,駕馭好了可以日行千里,幫你沖鋒陷陣;駕馭不好,就可能讓你摔跟頭,甚至踢傷別人。一個最簡單的定義就是,語言是言語交流的一種方式。因為說和寫的交流方式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所以語言是實用性的;因為語言是社會符號,語言的交流只能在所有參與者廣泛理解了人類的那些非語言的暗示,動機,社會文化角色等等互相關聯的因素之後才能有效進行,因此語言又是社會的,約定俗成的。語言的學習和使用取決與生物學的,認知的,心理的和環境的因素,語言比其他任何動物的交流系統都要復雜得多,語言使人類區別於動物。
⑺ 語音的物理特性有哪四個要素,請舉例具體說明
一)音高
音高指的是聲音的高低。它取決於音波在單位時間里振動次數的多少和快慢。聲波每秒振動的周期次數就是聲波的頻率。在現代語音學中,聲波頻率這個概念很重要,許多語音現象都需要它來解釋。語音的高低,就是由聲波頻率的多少決定的。頻率與聲音的高低成正比,如果在一定的時間里發音體振動得快,次數多,頻率就高,聲音也就高。發音體振動得慢,次數少,頻率就低,聲音也就低。比如,A音每秒振動800次,B音每秒振動500次,A音就比B音高。我們還可以從物體的形態來區別物體發音的高低。一般說物體的大小、粗細、厚薄、長短、松緊直接影響物體發音的高低。大的、粗的、厚的、長的、松的東西振動慢,頻率低,聲音低。反之,小的、細的、薄的、短的、緊的東西振動快,頻率高,聲音高。樂器中的大提琴、小提琴就說明了這一點。在語音中聲音的高低取決於人的聲帶的長短、厚薄,閉合的情況和松緊的調節。一般說,成年男子聲帶長厚,聲音低,聲波頻率大約在80—200赫茲之間,成年女子聲帶相對短薄,聲音高,聲波頻率可高達400赫茲左右。如果對同一個人來說,也可以通過聲帶松緊的調節來控制聲音的高低。因為人在發高音時聲帶閉合緊,發低音時就較為鬆弛。在普通話中,陰、陽、上、去四聲調的變化就是由音高決定的。
(二)音強
音強指的是聲音的強弱,也有人稱之為「音量」。音強取決於發音體振動幅度的大小。也就是空氣質點在振動時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偏移量。計算振幅的單位是分貝(dB)。普通談話時聲音的強度大致在60—70分貝,如果超出人耳就不適應,高達120—130分貝時,人耳就會感到疼痛。振幅的大小與音強成正比,振幅大聲音就強,振幅小聲音就弱。
從發音上來說,同一個人語音的強弱是由發音時氣流沖擊聲帶力量的強弱來決定的。氣息飽滿聲音就實,氣息弱聲音就虛。從語音的性質上來講,母音普遍要比輔音的音量強,響度大。濁輔音比清輔音音量強,響度大。開口度大的母音比窄母音音量強,響度大。另外,普通話詞彙的輕重讀也主要靠音強來區別。比如,本事——本事(加點為字輕讀)由於輕重音的不同,兩個詞的意義顯然不一樣。
(三)音長
音長是指聲音的長短,也有人稱「音值」。它取決於發音體振動時間持續的久暫。振動時間長,聲音就長,振動時間短,聲音就短。比如,A音振動20秒,B音振動10秒,A音就比B音長。在語音中音長影響到每個音節音程的長短,對兩字詞、三字詞、四字詞的輕重格式變化起著重要作用。比如,愛國(中重格式),播音員(中中重格式),社會主義(中重中重格式),其中「國、員、義」這三個字的音程相對較長。如果是輕聲音節,音長相對就比較短。如,「媽媽」的後一個「媽」字念得又輕又短。其次,在語言表達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延長詞重音的音長來達到表情達意的目的。如:你好嗎?「好」字音程一拉長就表現了一定的感情色彩。另外 通過各音節間音長的不均等變化還可以體現語言的節奏感,使其起伏跌宕,錯落有致。
(四)音色
音色是指聲音的本質和特色,也叫「音質」。它反映了每個人不同的聲音品質和色彩,是一種聲音區別於另一種聲音的基本特徵。音色的差別取決於振動形式的不同。或者說是音波波紋的曲折形式不同才造成不同的音色。形成不同音色的原因有三個方面:(1)發音體不同。比如,小提琴和黑管,它們的聲音不同,因為小提琴是弦樂器,黑管是管樂器;甲乙兩人說同一句話,我們可以聽出不同,這是由於兩人的發音器官不一樣,所以形成的音色就有區別。(2)發音方法不同。比如,同一把小提琴,用弓拉、用手彈撥音色就不同。同一個人發b和P音色也不同,這都是發音方法不同所致。(3)發音時共鳴器形狀不同。比如 ,不同的人發a音,音色就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共鳴器官形狀不同。而同一個人發a音和發i音音色也不一樣,這就是共鳴腔的運用不同。發a音時口腔大開,舌位低。發i音時舌位高,口腔開度較小。所以共鳴腔的形狀不一樣,音色也就不一樣。我們練習發聲就是要充分利用共鳴來擴大和美化聲音,使聲音圓潤、集中。音高、音強、音長、音色是語音物理屬性中不可缺少的四個要素,任何一種聲音都是這四要素的組合。在漢語普通話中音高特別重要,聲調主要由音高構成。音強和音長對語調和輕聲詞起作用。從聲音特性的角度看,音色無疑是用來區別意義的最重要的因素。音色與音長、音強的組合在聽覺上形成了母音和輔音音素。語音的四個物理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影響了語音的變化,從聽覺上形成了語氣和節奏。我們在練習發聲吐字的過程中要把握好這四個要素。
⑻ 什麼是語音的物理屬性它們和現代漢語語音有何聯系。
語音是由物體(聲帶)的振動而產生的。語音有音高、音強、音長、音色四種要素。這是在絕對的物理屬性層面探討作為一種聲音的語音的性質,也即把它看做一個普通的聲音,不考慮人的聽感,不考慮語義。從物理屬性的角度來看,沒有任何兩個相同的語音,兩個人念一個a,你一定能聽出來不同,一個人念兩次,一定會有所不同,不信可以用prrat測試一下,其音色、音高、音長、音強一定不同。
對於一個聲音決定其音色的是共鳴體的材質和結構(兩把吉他音色一定不一樣,不然不會有高低貴賤之分),決定音高的是發音體震動的頻率,一根琴弦想改變震動頻率就只能改變其松緊,決定音長的是震動的時長,一直彈,就一直響;決定音強的是震動的幅度,小手手多用點力,聲音就響一些。以上就是語音的物理性質,這些都可以用機器測定。
然而,人不是機器,無法測定這些。當然,人如果是機器就麻煩了,每次聽到的聲音都不一樣,就沒辦法讓這些不一樣的聲音負載語義,就沒有語言了。
其次,是生理屬性。這是人耳朵聽感和發音方法結合的性質。在不考慮語義的情況下,想像人類是一種可以改變音色的樂器。那麼,不同個體發出的語音就像不同兩把吉他發出的語音一樣。雖然絕對的物理屬性不同,但是兩個吉他彈的同一個音調仍被認為是相同的,這就是人的聽感相同(不考慮不同母語個體之間的聽感差異,這個實際上可以通過訓練獲得,我們學外語就是這樣的)。
不同個體發出的旅遊相同聽感的兩個音,其發音方法必定相同。想像人這個樂器的構造:肺部發出的氣流像小手手一樣波動你的琴弦(聲帶),產生的震動經過口腔鼻腔咽腔的共鳴,被人聽到。
決定其音色的,是聲帶震動與否和共鳴腔的形狀(人體材質相同,聲帶形狀固定固定,所以只有改變共鳴腔的形狀和聲帶是否固定)決定音高的聲帶的震動頻率,形狀固定的情況下,只能改變其松緊。決定音強的是震動的振幅,氣流強,則震幅大,聲音強。決定音長的是震動的時長,多出會兒氣就是了。
(8)語言的物理性質有什麼擴展閱讀
聲音的高低。它決定於音波的頻率,即發音體在每秒鍾內振動的次數。振動的次數多,頻率大,聲音就高,反之就低。而頻率的大小和發音體(聲帶)的長短、厚薄、松緊有關。聲帶短、薄、緊,發音時音頻就大,聲音就高,反之就低。弦樂器,弦細而短,音高;弦粗而長,就低。女人、兒童的聲帶每秒可振動150—300次,成年男子每秒60—200次。一個人情緒激動時聲音高,情緒低落時聲音低。一個人聲音的高低是靠控制聲帶的松緊來調節的。
漢語的聲調和語調主要是由音高決定的。如:媽、麻、馬、罵、嗎,衣、移、椅、意。「是他?」「是他。」
⑼ 語音的物理屬性包括哪些方面
語音的物理屬性包括:1)音高:音高指聲音的高低.它決定於發音體振動頻率的大小,與頻率成正比.語音的高低決定於聲帶振動的頻率,聲帶的長短、薄厚、松緊都與語音高低有關.2)音強:音強指聲音的強弱.它決定於發音體振...
⑽ 什麼是語音語音有哪幾方面的屬性
語音是人的發音器官發出的具有一定社會意義的聲音。它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是語言的外部形式,是最直接地記錄人的思維活動的符號體系。
語音的性質包括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兩大屬性。
語音即語言的聲音,是語言符號系統的載體。它由人的發音器官發出,負載著一定的語言意義。語言依靠語音實現它的社會功能。
語言是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語言的聲音和語言的意義是緊密聯系著的,因此,語言雖是一種聲音,但又與一般的聲音有著本質的區別。
語音是人類發音器官發出的具有區別意義功能的聲音,不能把語音看成純粹的自然物質;語音是最直接地記錄思維活動的符號體系,是語言交際工具的聲音形式。
(10)語言的物理性質有什麼擴展閱讀
語音的自然屬性分為物理的和生理的兩個方面。
語音的物理屬性:
音高:聲音的高低,決定於發音體顫動的快慢(頻率)漢語的聲調/語調
音強:聲音的強弱,與發音體顫動幅度的大小有關(振幅)輕重音
音長:聲音的長短,決定於發音體顫動時間的久暫。
音色:音質,聲音的特色,決定於物體顫動所形成的音波波紋的曲折形式,可以區別意義。
(音高和音色可以用來區別意義;音強和音長在輕聲中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