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物理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物理教學方法都有哪些
我認為多利用生活中的實例與物理定律、規律結合,多採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實驗,老師給與正確的理論和方法指導。
教學方法是教學的一種手段,若能巧用各種教學方法,必能化難為易,化枯燥為有趣,它對教學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在物理教學中,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斷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此,談談幾種方法。
一、以實驗激發興趣
物理實驗形象生動,有很強的趣味性,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實驗演示都非常的感興趣,在教學中如果精心設計實驗,並巧妙的進行演示,增強其趣味性,新穎性,能有效地刺激學生感官,增強學的有意注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創設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的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或通過生動的文字敘述為學生創設誘人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學習時如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善於聯系學生身邊生活實際,為學生學好物理插上翅膀
教師要巧妙的運用學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便於物理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同時要讓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這樣既鞏固了已學的知識,也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激發了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強烈慾望。
實踐證明:能夠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促使學生愛物理,進而學好物理。
㈡ 物理教學中培養哪些能力
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十分重視能力培養,規定中學物理教學要培養學生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能力。在這三大能力中,思維能力是核心。中學物理教學應側重培養哪些方面的思維能力呢?我認為主要包括比較鑒別、分析綜合、判斷推理和抽象想像等四個方面。
㈢ 物理教學里需要注意什麼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多方面進行把握,保護好學生對 物理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立足於物理學科的特點,更新教學觀念,使學生通過學習獲得一定的物理知識,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並且養成良好的思 維習慣。重視物理概念的教學,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做好實驗准備,寫好實驗教案,保證實驗的成功等等,都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途徑。
㈣ 初中物理教學方法都有哪些
很多的學生對物理充滿的厭惡,這是因為這個科目可能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難的,並且牽扯的內容非常多,這使得大多數的孩子對於這們課程有放棄的打算,家長也忙於工作沒有辦法來教導孩子,所以現在唯一的方式就是找一個初中物理輔導,這樣可以改善孩子這個科目發的分數.
物理重點內容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輔導的方式,如果你也是面對物理比較頭疼的話,可以觀看以上的內容,會對你有一些幫助.
㈤ 中學物理教學應堅持哪些主要的教學原則
認真備課,敢於指出題目中的錯誤。學會出題,思路嚴謹,吃苦耐寂寞,等等
㈥ 中學物理教學應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一、認真觀察的能力
觀察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對自然現象和身邊事物的觀察,對課堂上實驗的觀察。
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有很多,比如我們聽到的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人能區分出各種聲音依據的是什麼呢?我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光,光是怎麼傳播的?冬日裡為什麼從室外進入室內眼鏡會蒙上一層水霧?近視眼、遠視眼是怎麼形成的?坐車時遇到急剎車人為什麼會向前傾?自然界的物體有幾種狀態,它們之間是如何轉化的?可見,各種各樣的現象和問題都與物理密切相關,所以平時要培養學生勤於觀察,善於思考的能力,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學習物理過程中,實驗是至關重要的。課堂上的演示實驗,學生的動手實驗都需要認真觀察。第一要觀察實驗器材,每個器材的構造,它在實驗中的作用是什麼,在實驗前必須清楚;其次要觀察實驗現象,若是現象觀察的不仔細,則會得不出正確全面的實驗結論;再次要觀察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發現並及時糾正。
二、閱讀分析的能力
很多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一聽就懂、一做就懵、一算就錯,我認為是學生閱讀題目的能力差造成的。很多題一經老師分析,學生就會豁然開朗,可是學生自己做時就會一頭霧水,不知從哪下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仔細閱讀、分析題目的能力。首先不論見到長的題目還是短的題目,都要一字一句認真地讀,不能粗枝大葉一目十行,而且有的題型看似熟悉,其實已經做了改動,如果按照思維定勢去做就會掉入陷阱。在讀題的過程中,要找到關鍵字和詞,哪些信息是有用的,還要想想此題考的是哪一章節的知識點,用短暫的時間在頭腦中迅速地回憶一下知識,然後再把有用的信息整合一下,用已知量去求未知量,這樣問題就解決了。
三、語言表達能力
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有這樣的現象,自己會做題,但若給別人講題時就表達不清楚,邏輯混亂,而且遇到簡答題也不會組織語言,經常通俗語言較多,物理語言較少。因此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對物理基本概念和規律理解透徹並熟記在心;其次平時要多加訓練學生講
㈦ 物理學科的特點物理教學方法主要有哪些
物理學科的特點:
物理是一門科學學科,而不是工具學科,重視探索真理的方法。
教學方法主要有:
1、實驗教學課 物理實驗教學的方式主要有四種,即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隨堂實驗和課外實驗。
2、知識教學課 物理基礎知識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內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
3、習題教學課 習題教學,也是物理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在講述若乾重要概念和規律,或者在重要的教學單元之後,一般要安排以解題指導為中心的習題課,及時而有重點地進行復習和解題訓練。
㈧ 如何進行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學
物理課堂教學是物理活動的教學,是教師依據物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交流、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並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環境,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那麼,教師就必須具有效率意識,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必須實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我認為可以從下面四點入手。 一、 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的至關重要,只有感興趣才能積極主動的去學。八年級物理是學生剛接觸的一門新學科,很多學生對物理學科不理解,不喜歡,覺得難,沒有興趣,不好學。這時,教師要採取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關愛學生,動之以情。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課堂上要建立好師生關系,以真情去感動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願意跟老師交心,樂意聽老師講課。從而對老師教的學科感興趣。 2.利用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好奇心是興趣愛好的原動力。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抓住學生好奇心這種心理特徵,變好奇心為興趣,進而轉化為求知慾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講中外科學家的故事,介紹自然界中各種奇異的現象,做些有趣的科學實驗。在上第一節物理課時,我通過做些新奇、趣味性強的實驗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如停止沸騰的水澆上冷水又沸騰,會跳舞的小人、打蛋入杯、沸水游魚等實驗。學生對此感到新奇而有趣,且與他們日常經驗或想像不一樣。因此,對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學生就帶著好奇心進入課堂學習。 3.創設興趣性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對抽象的事物難以產生興趣,反而對直觀的,帶有刺激性的問題容易產生興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觀道具、彩色圖片、多媒體等輔助教學能使教學更直觀,生動。如在講《平面鏡成像》時,先在講台上豎立一面大鏡子,請一些學生上前來照鏡子,做些動作並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相互討論,再引入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解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學生就會帶著激情進入學習。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不僅是物理教學的重要任務和要求,而且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基本方法之一。通過觀察物理現象,物理實驗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明確而具體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善於觀察並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對於以後的學習將起到事半功倍的積極作用。為了使學生在學習中自覺、主動和系統地進行觀察,在教學中應對學生進行如下幾點培養。 1.調動已有知識經驗進行觀察。一定的知識經驗是提高觀察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現在學生生活的時代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學生的身邊幾乎全是物理,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體驗,就一定會發現很多有趣的物理現象。如汽車剎車時人要向前沖,夏天,從冰箱中拿出來的礦泉水瓶放一會就冒汗。在教相關內容時,我都會讓學生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這樣學生學習時就容易悟懂。因此學生就樂於觀察,這將有助於增強觀察的廣度和深度,收到良好的觀察效果。 2.運用多種感官進行感知觀察。在觀察過程中要讓學生盡可能運用視、聽、觸等各種感官感知方式進行協同活動。如在探究音調和頻率關系實驗中,我讓學生自己將尺一端緊按在桌面上,改變鋼尺另一端伸出桌邊的長度,撥動鋼尺,讓學生用耳朵聽它撥動發出的聲音,又用眼睛注意鋼尺撥動快慢。通過眼、耳、手、腦的配合感知幾次實驗現象的區別,最後才能淸楚的認識到音調和頻率關系。 3.歸納觀察法。通過分別觀察個別現象得出結論後,再歸納出一般規律。如歐姆定律就是在電阻不變的情況下,觀察電流強度與電壓關系,最後歸納得出歐姆定律的。 4.比較觀察法。由於事物與事物之間,現象和現象之間總是既有聯系又有差別,因此,總有可比之處。在教學過程,要注意讓學生對物理現象分析比較,並善於在相同事物和現象中通過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如在觀察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讓學生比較像的虛實、像的大小、像的正倒是在物距與焦距之間有什麼關系時才出現各種情況。從而分淸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5.順序法。我們觀察事物有一定的順序,如果沒有順序,就會造成顧此失彼,觀察不夠全面,不得要領。因此要遵循一定的合理順序。例在對水沸騰進行觀察時,引導學生觀察溫度計,判知水溫的變化,隨著溫度的不斷上升,觀察到有氣泡從瓶底上升,以及氣泡由下到上體積的變化情況,在水沸騰時繼續加熱,溫度是否在變化。清楚沸騰的整個過程,從而對沸騰的概念、沸點的意義獲得深刻的認識。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激發學生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各方面都得到相應的發展,真正成為社會需要人才。 1.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優化教學方法,就是要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親自動口動手動腦學習,培養學習思維的靈活性。教學中導人新課時,特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思考。例:在講《升華和凝華》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演示碘的升華實驗,過會冷卻後又產生碘凝華的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想想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現象?再以主導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進入本課的探究教學。一起得出物理現象。教學有法,也無定法。我們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鼓勵質疑問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質疑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不要把自己的認識或書本上的知識強加給學生,束縛學生的創新思維。而應善於誘導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爭論,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多給學生創造一些質疑問題的機會。讓他們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樹立起新的教學觀念,充當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不是向學生提供標准答案的權威。要引導學生學會用質疑的眼光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利用科學的方法尋找問題的答案。會質疑,是學生學會學習進而學會創造的開端,是學習活動的思維動力。 3.創設想像思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火花。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像是在過去感知材料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動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設引發想像的情境,讓學生盡情想像,激發學生思維火花。如在講完摩擦力後,可以向學生提出,沒有摩擦的世界將會什樣?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生活中的積累,對摩擦力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鞏固。 四、重視物理實驗,讓學生體驗物理。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物理新課程標准注重科學探究。它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交流為前提下的一種新型教學。實驗即是物理課程的重要學習內容,又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實驗教學,離開了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物理就會變得深不可測,抽象呆板。從而體會不到學物理是既有用又有趣的。 1.演示實驗。因各班人數較多,在演示前應做好充分的准備,從而來提高實驗的可見度與可信度,增強直觀性。在演示過程中,儀器材料的擺放盡量高些,做到能使每位同學都能看清,能舉在手中演示的盡量不擺放在講台上。防止部分學生因看不到或看不清而失去觀察興趣放棄學習機會。同時也應提示學生該看什麼,不該看什麼,不要只為熱鬧,一副旁觀者模樣。對於學生實驗中常出現的失誤也可通過故意演示失誤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例:在用溫度計測量沸水溫度時,水開後拿溫度計出來讀數會導致溫度下降。 2.分組探究實驗。以四五位同學為一小組。對探究的內容進行實驗探究,首先是提出問題,並根據已有的知識,科學事實進行合理的猜想。例在壓強教學中,為提出壓力作用效果是否和受力面積有關的問題時。可以讓學生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壓住圖釘的兩端親身體驗、思考。學生會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從而又自然會猜想出可能與受力面積有關。接下來設計實驗、進行實驗並收集證據。在制定計劃、設計實驗時,盡可能讓每一位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設計。讓他們從中得到一種科學探索的體驗,感受探索的艱難。之後,組織小組之間相互交流、討論。找出設計中最合理的方案,進行實驗。此過程教師在各小組之間來回走動,可做適當的指導,針對慢一些的學生多一些指導和監督。對做得較好的小組要適當的表揚。讓他們體驗到戰勝困難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最後根據各小組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小組之間互相分析論證、交流,評估。通過相互補充,相互完善,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從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來達到科學探究的目的。 總之,要進行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學。一切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圍繞著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而展開。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個性得到張揚。身體、知識、情感、道德、精神、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㈨ 如何搞好物理教學
物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在現代科技發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強學生的科技意識,提高學生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認識,物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呢?
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播物理知識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主要途徑。加強科技意識教育必須從課堂教學做起,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識的實用性
物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與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突出知識的實用性。物理知識。物理規律本身就是對自然現象的總結和抽象。通過這些知識的介紹,使學生更加認識到科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乃至高科技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更加相信科學,熱愛科學,樹立良好的科技意識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學
物理發展史是物理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物理發展史的教學,不僅使學生了解物理發展的歷史,一些著名物理學家的典型事跡,同時也能較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科技意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強化物理學史的教學,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用適當的物理學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實驗」、「牛頓運動定律的創立」、「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物理學史教育;同時,在實際教學中,可適當向學生介紹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航天領域和高科技領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過這些知識的介紹,可使學生更加了解科學家們對科學的態度,研究科學的方法以及他們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了解科學技術給社會發展和四化建設帶來的巨大動力,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從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識教育。
3、加強實驗教學
加強實驗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解
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識教育。根據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加強實驗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⑴改革課堂演示實驗教學,把部分演示實驗改成學生上台演示或邊講邊實驗的形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親自動手操作機會。⑵注重學生實驗教學。對學生實驗的教學,教師要求學生按「預習—實驗—觀察記錄—分析討論—總結報告」的形式進行,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組織學生認真討論,分析原因,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根據實驗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寫出實驗報告,從而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⑶加強實驗習題的教學。對實驗習題的教學,主要採取「自設方案—討論方案—選擇方案—實驗驗證—總結報告」的程序進行教學,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設計並通過實驗驗證。這樣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以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㈩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應該把握哪些內容
初中物理應該正確把握課堂教學中的"度":
一、科學理解"效度"
教學質量是學科教學永恆的主題,然而對於教學質量的評價,人們往往習慣地用分數的高低來評判其質量的優劣,這顯然是片面的,若改用效度(η)這個指標去衡量,不難看出,低消耗、高效益才是提高學科教學質量的策略所在。
低消耗通常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為主要方式.初中課堂教學不超過30分鍾.課堂練習不少於l5分鍾這一常規就是低消耗的成功範例。高效益則是指在同樣的教學時間內.獲得的教學效果要好。這就要求教師在抓綱扣本的前提下,多途徑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圖片、投影、實驗、計算機多媒體、語言描述或表演等.給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被動的"苦學"變成主動的"樂學",用情感效應的手段打通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通道,形成最優化的課堂教學結構.
以較低的教學消耗求得較高的教學效益.就是對教學質量評價指標"效度"的正確把握。
二、合理設置"坡度"
通常指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時.考慮到學生認知能力,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設計一定的坡度,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坡度過陡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心理上會產生困惑和畏懼.久而久之,會喪失信心;坡度過小學生不需要多少思索.難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也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熟悉教材前後的聯系,精心設計教學,既不能讓學生"坐著吃桃子",也不能叫學生"跳起來摘月亮",要面向全體.化解難點,做到有坡度無難度。
有坡度是指通過設置台階的方法,步步設疑.層層遞進,便於學生理解接受。設計時起步要合理,按課堂內容的最低要求設計例題;坡度要小.保證學生的理解程度逐步深化提高;台階要密.通過多步設置,減小學生的思維難度.使學生感到走上這些台階並不難。無難度則是指通過難點的化解處理,使學生易於掌握的或能夠理解。
通過設置坡度來化解難點,在內容上要先易後難,進度上要先慢後快,方法上要先模仿後創新,以台階的設置收到突破難點的效果,就是對難點處理的坡度把握。
三、准確安排"量度"
通常是在一節課的時間里,容納教學內容的多少稱之為教學量度。課堂容量的"量度"也是評價其質量高低的又一指標,課堂容量包括基本容量(基本知識)和發展性容量(拓展知識、發展智能的有關內容)兩個方面。物理教學的要求應做到大容量 、小水流。大容量是指在完成基本容量的基礎上,重視對發展性容量的開發並進行科學的調控,利用電教手段,多媒體教學來確保發展性容量的落實和到位。"小水流"則是指知識的講授應根據學生的接受水平,不能"傾盆大雨",而應"和風細雨",讓學生細嚼慢咽,消化吸收。
大容量是為了讓學生吃得飽,"小水流"是為了讓學生吃得好, 以較小的輸入流量換取較大的知識容量,就是對"量度"的准確把握。
四、適時控制"深度"
這里所說的深度,是指對於課本中的物理知識理解上的深度,學生的思維活動的深度。在平常的教學中經常會發現.有的教師課講深了.基礎差的學生聽不懂.要昏昏欲睡,講淺了.成績好的學生會感到乏味.左顧有盼。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講課時應嚴格遵循由淺人深的原則進行深入淺出的教學.力求做到深得進去.淺得出來。深得進去是指教師講課時要用生動確切的類比把概念講透.使學生迅速理解,激發其求知慾。淺得出來指教師藉助演示實驗、電教手段,降低學生的思維難度,把問題盡量講透。
講深要以講淺為基礎.先講淺顯的.再講深邃的.先講具體的.再講抽象的.以淺顯的物理情境引起學生的深思熟慮就是對學生思維起點的深度"把握。
五、靈活控制"廣度"
物理教學絕不只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應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擴大其知識視野,拓展其思維空間,力求放得開,收得攏。放得開是指引導學生廣泛遷移.把相關的物理問題進行廣泛的類比和想像,進行多方法操作、全方位感知、多途徑推導、多目標轉化、多角度表述.多關系尋找、多層次應用、多形式記憶,使物理教學的廣度增大.知識再生。收得攏則是指適時地把拓展了的知識進行歸納和綜合.回落到具體的知識結構中去。
放得開訓練是發散思維,是由薄變厚;收得攏訓練則是收斂思維。是由厚變薄。以放得開的拓展手段保證知識的集中收取,就是對教學廣度的把握。
六、准確掌握"速度"
教學速度過快,容易產生"走過場"的現象,學生如同看電視節目。印象不深,識記困難,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受阻。造成消化不良;速度過慢,顯得鬆弛,學生的思維也會隨著鬆懈,情緒低落,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學速度的調控應注意入境宜緩,高潮取快。
入境宜緩指的是學生在開始接受新知識時,由於這方面的盲點較多,教師應把教學速度適當放慢,從具體事例出發,多角度、多層次地啟發學生,促使其對知識概念的理解由初級向高級轉化。高潮取快則是指學生獲取的知識信息,通過教學高潮的催化迅速轉變為學生的能力。入境宜緩是為了讓學、教形成共振.高潮取快是為了抓住高潮的有利時機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以較慢的速度入境換取快速的思維高潮.就是對教學速度的准確把握。
七、合理安排"時度"
學習效率的高低還與學習過程中大腦興奮持續時間的長短有關。對某一知識點的講授或對某一問題的思考都需要對時間的有效控制。就課堂提問的時度而言.應把握好長等待,短問答。
課堂提問時.應有兩個重要的等待時間,一是教師提出問題後.要等待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思考,二是學生答問題後,教師也要等待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判斷正誤,這就是所謂的長等待。短問答指的是教師提問的時間要短,學生回答的時間也要短.對稍微復雜的問題可分步設問.以便縮短回答時間,確保學生正確作答。以較長的等待時間獲取快速正確的回答效果.就是對課堂提問的時度把握。
八、科學設置"精度"
這里的精度是指教學中要精講精練,以少勝多。所謂"多"是指鞏固練習中,各種題目的類型要多、解題方法要多、題目變化要多,這樣就能使學生見多識廣,拓展思維,以後碰到陌生的新題時,思考起來就會左右逢源,得心應手。所謂"少"是指同一類型的題目應少做、重復性的練習應少做。當然這里說的少也並非是題目做得越少越好,應以是否掌握解題的基本方法、某類型的解題規律為目標。以精講精練來代替題海戰術,這就是對鞏固練習的精度的把握。
綜上所述,只有正確把握好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度",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課堂教學的效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