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哪些物理學家研究過摩擦力

哪些物理學家研究過摩擦力

發布時間:2023-02-21 06:17:03

A. 摩擦力產生的原因

問題一:摩擦力產生的原因 滿足下列條件即可產生摩擦力:1、物體間相互接觸 2、有擠壓 3、接觸面足夠粗糙 4、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問題二:產生摩擦力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摩擦力:
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有彈力,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
產生摩擦力的根本原因:
第一:物體間相互接觸且擠壓;
第二:物體間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
第三:物體接觸面粗糙;

問題三:產生摩擦的本質是什麼? 人們對於摩擦力的本質,卻還認識得不是十分清楚。
最早對摩擦進行實驗研究的代表性人物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他對表面光滑程度不同
的物質的摩擦作了比較,提出物體間的摩擦程度取決於物體表面粗糙程度的大小,表面愈粗
糙,摩擦力愈大,即固體表面的凹凸程度是產生摩擦的根本原因。這一想法後來逐步被發展
為一種學說――凹凸說。該學說認為:物體表面無論經過何種加工,都必然留下或大或小的
凹凸,這種表面凹凸不平的物體相互接觸,就必然產生摩擦。有人對此做過這樣一個比喻:
固體表面的接觸,猶如把一列山脈翻過來蓋在另一列山脈上一樣。由於它們的相互咬合,所
以只有把凸部破壞掉,才能使之滑動,這便是產生阻礙相對運動的摩擦力的基本原理。這種
學說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受到許多人的支持。
對於摩擦力本質的另外一種看法是分子說。這是由英國的物理學家德薩古利埃提出的。他認
為,摩擦力產生的原因是摩擦面上的分子力相互交錯所致。該學說指出,物體表面愈是光滑
,摩擦面愈是相互接近,表面分子力就愈大,這樣摩擦力也就愈大。但是這種學說由於加工
技術上的原因,一直沒有得到實驗的證實,因而入們對此很難接受。
進入20世紀以後,分子說逐漸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一個叫尤因的人首先指出因摩擦引起的能
量損失,是因固體表面分子引力場的相互干涉所致,與凹凸程度無關。而另一名著名的學者
哈迪,他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從而證明了分子說的正確性。他首先把兩個物體表面研磨得極
光滑,然後來做摩擦實驗,結果發現,兩物體磨得越光滑,它們之間的摩擦力就越少,但是
這種光滑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摩擦力反而有所增加,甚至兩個光滑的金屬面能「粘」在一
起。而這正好證實了分子說的觀點:當兩個表面的分子互相進入彼此的分子間的引力圈時,
兩者間就能產生強烈的粘合作用,並以摩擦力的形式顯示出來。哈迪的實驗為分子說提供了
有力的證據,分子說因而獲得了廣泛的承認,並被進一步發展為「粘合說」。
但是,凹凸說並沒有因分子說和粘合說的進展而被完全廢棄,它與對立的分子說和粘合說都
持之有據,言之有理。有人在這兩者的基礎上提出了包含凹凸說內容的綜合性的現代粘合論
。看來,有關摩擦力本質的爭論還將繼續下去,究竟孰是孰非,人們將拭目以待。 同學們
如有興趣,將來可從事一些有關摩擦學的研究。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問題四:靜摩擦力產生的原因是___,___,___, 接觸面不光滑、有正壓力,還有外力作用。

B. 初中物理幾個重要實驗名稱及物理學家名字、

這有些記不住了。主要有托利拆利,馬德堡半球實驗,伽利略…都不重要,只要記住重點公式就行了

C. 有關「固體和液體間的摩擦力」的發明給了人們什麼啟示

出生在德國的玻恩(1882~1970),1943年在英國工作的時候,做了一個題為《物理實驗和理論》的報告。報告的最後一句話是:「對那些想要學會科學預見藝術的人們,我建議他們不要把自己約束在抽象的推理上,而應當盡力去譯解大自然文庫所傳達的自然界密碼,這個大自然文庫就是——實驗事實。」

這句精彩的名言,出自玻恩這位量子力學的創立者之一、195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兩位得主之一的理論物理學家,就顯得更加精彩。於是,我們再次想起了那句同樣精彩的名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准。」

D. 誰知道初中物理出現過的科學家及他們的國籍和貢獻

焦耳-焦耳,英國傑出的物理學家。焦耳一生都在從事實驗研究工作,在電磁學、熱學、氣體分子動理論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赫茲-,德國物理學家,生於漢堡。赫茲對人類最偉大的貢獻是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惠更斯-荷蘭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義大利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是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合貫通了數學、天文學、物理學三門科學的科學巨人。伽利略是科學革命的先驅,畢生把哥白尼、開普勒開創的新世界觀加以證明和廣泛宣傳。法拉第-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法拉第主要從事電學、磁學、磁光學、電化學方面的研究,並在這些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是電磁場理論的奠基人愛因斯坦-德國物理學家,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獲得者。他的科學業績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早期對布朗運動的研究;狹義相對論的創建;推動量子力學的發展;建立了廣義相對論,開辟了宇宙學的研究途徑笛卡兒-,1596年3月13日,在法國西部的希列塔尼半島上的圖朗城.笛卡兒最早認識到慣性定律是解決力學問題的關鍵所在,最早把慣性定律作為原理加以確立。庫侖-法國工程師、物理學家。布儒斯特-蘇格蘭物理學家,主要從事光學方面的研究貝爾-電話發明家,1847年生於蘇格蘭愛丁堡市。
亨 利 一、生平簡介 (Joseph Henry,1797~1878年),美國物理學家。他於1797年生於紐約州的奧爾巴尼。亨利僅讀過小學和初中,但由於勤奮學習,考進了奧爾巴尼學院,在那裡他學習化學、解剖學和生理學,准備當一名醫生,可是,畢業以後他卻在奧爾巴尼學院當上了一名自然科學和數學講師。1832年,亨利成為新澤西學院(即現今的普林斯頓大學)的自然哲學教授,一直到1846年離開那兒為止。自1846至1878年間,他是新成立的斯密森研究所的秘書和第一任所長,負責氣象學研究。他生前的最後十年,曾任美國科學院院長。 1878年他在華盛頓特區逝世。 二、科學成就 亨利在物理學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對電磁學的獨創性研究。 ①強電磁鐵的製成,為改進發電機打下了基礎。 1829年亨利對英國發明家威廉·史特京(1783-1850)發明的電磁鐵作了改進,他把導線用絲綢裹起來代替史特京的裸線,使導線互相絕緣,並且在鐵塊外纏繞了好幾層,使電磁鐵的吸引作用大大增強。亨利最初製作的電磁鐵能吸起三百公斤鐵。後來他製作的一個體積不大的電磁鐵,能起一噸重的鐵塊。②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比法拉第早一年。
歐姆一、生平簡介(Georg Simon Ohm,1787~1854年),德國物理學家。1787年3月16日出生於德國埃爾蘭根。歐姆是家裡七個孩子中的長子,他的 父親是一位熟練的鎖匠,愛好哲學和數學。歐姆從小就在父親的教育下學習數學,這對歐姆以後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歐姆曾在埃爾蘭根大學求學,由於經濟困難,於1806年中途輟學,去外地當家庭教師。1811年他重新回到埃爾蘭根取得博士學位。在埃爾蘭根教了三個學期的數學,因收入菲薄,不得不去班堡中等學校教書。1817年出版了歐姆的第一著作(幾何教科書),他被聘為科隆的耶穌會學院的數學、物理教師,那裡實驗室設備良好,為歐姆研究電學提供了條件。 1825年歐姆發表了有關伽伐尼電路的論文,但其中的公式是錯誤的。第二年他改正了這個錯誤,得出有名的歐姆定律。歐姆定律剛發表時,並沒有被大學所接受,連柏林學會也沒有注意到它的重要性。歐姆非常失望,他辭去了在科隆的職務,又去當了幾年私人教師。隨研究電路工作的進展,人們逐漸認識到歐姆定律的重要性,歐姆本人的聲譽也大大提高。1833年他被聘為紐倫堡工藝學校物理教授。1841年倫敦皇家學會授予他勛章。1849年他當上了慕尼黑大學物理教授。他在晚年還寫了光學方面的教科書。1854年7月6日,歐姆在德國曼納希逝世。二、科學成就歐姆在物理學中的主要貢獻是發現了歐姆定律。
蓋·呂薩克一、生平簡介 (Louis_Joseph Gay_Lussac,1778~1850年)法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1778年12 月6日誕生於法國上維埃納的聖利奧納德的一個學者世家。 蓋·呂薩克從小十分受寵,父親經常向他灌輸,他家世代書香門第,只有努力學習,才對得住家庭的榮譽。他一直用功讀書,成績優良。1797年考入巴黎高等工業學院,1800年畢業後留校,在著名化學家貝多萊(1748—1822)名下當助手,1802年任實驗教員。1804年蓋·呂薩克和德國著名科學家洪堡德成了好朋友,1805年三月他隨著洪堡德科學考察團一起來到義大利的最南端,主要考察地磁。同年秋天又向北經奧地利到達波羅的海進行考察。1806年蓋·呂薩克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1809年任巴黎高等工業學院化學教授,索邦學院的物理學教授。1826年當選為俄國彼得堡科學院名譽院士。1829年任法國造幣廠首席化驗員。1830年當選為法國國民議會議員。同年任巴黎植物園化學教授。蓋·呂薩克在查理的工作基礎上,於1801年精確地測出一切氣體在壓強不變時的體膨脹系數都相等。此外,他於1804年9月16日創造了高空氣球升到7016米的記錄。1850年5月9日蓋·呂薩克在巴黎逝世。 二、科學成就1.蓋·呂薩克在物理學方面的主要貢獻,是發現了蓋·呂薩克定律。
奧斯特一、生平簡介 (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年)丹麥物理學家、化學家。1777年8月14日生於丹麥的路克賓。1794年他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醫學和自然科學,1799年獲得博士學位。1801—1803年他旅遊德國、法國等地,於1804年回國。1806年被聘為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化學教授,研究電流和聲等課題。1824年倡儀成立丹麥自然科學促進會,1829年出任哥本哈根理工學院院長,直到1851年3月9日在哥本哈根逝世。終年74歲。二、科學成就 1.1820年發現電流的磁效應
安 培 一、生平簡介 (Andr Marie Amp 1775~1836年),法國物理學家,對數學和化學也有貢獻。1775年1月22日生於里昂一個富商家庭。年少時就顯出數學才能。他的父親信奉J.J.盧梭的教育思想,供給他大量圖書,令其走自學的道路,於是他博覽群書,吸取營養; 盧梭關於植物學的著作燃起了他對科學的熱情。1802年他在布爾讓-布雷斯中央學校任物理學和化學教授;1808年被任命為新建的大學聯合組織的總監事,此後一直擔任此職;1814年被選為帝國學院數學部成員;1819年主持巴黎大學哲學講座;1824年擔任法蘭西學院實驗物理學教授。1836年6月10日在巡視法國各大學途經馬賽時逝世。終年61歲。二、科學成就1.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對電磁作用的研究。①發現了安培定則
伏 打一、生平簡介 (Alessandro Vlota 1745~1827年),義大利物理學家。1745年2月18日生於科摩,成年後出於好奇,才去研究自然現象。1774年伏打擔任科摩大學預科物理教授。同年發明了起電盤,這是靠靜電感應原理提供電的裝置。伏打還研究了化學,進行各種氣體的爆作試驗。1779年他擔任巴佛大學物理教授。1782年他成為法國科學學會的成員。1791年又被選為倫敦皇家學會的會員。1794年伏打由於在電學、化學上的貢獻,榮獲柯普萊獎章。1800年他宣布發明了伏打電堆。1801年拿破崙在巴黎召見伏打,法國科學院贈予伏打一枚金質勛章。 伏打發明電堆時已經50多歲了,他絕沒有想到持續電流對以後的影響會有那麼大,他也沒有再作進一步的研究,一直在巴佛大學任教。1819年伏打退休回到故鄉,於1827年3月5日逝世。 二、科學成就 伏打的主要成就是發明了伏打電堆。
庫 侖一、生平簡介 (Charles-Augustin de Coulomb,1736~1806年)法國工程師、物理學家。1736 年6月14日生於法國昂古萊姆。他在美西也爾工程學校讀書。離開學校後,進入皇家軍事工程隊當工程師。他在西印狄茲工作了9年,因病而回到法國。 法國大革命時期,庫侖辭去一切職務,到布盧瓦致力於科學研究。法皇執政統治時期,他回到巴黎,成為新建的研究院成員。 1773年發表有關材料強度的論文,1777年庫侖開始研究靜電和磁力問題。1779年他分析摩擦力,還提出有關潤滑劑的科學理論。他還設計出水下作業法,類似現代的沉箱。1785—1789年,庫侖用扭秤測量靜電力和磁力,導出有名的庫侖定律。 1806年8月23日庫侖在巴黎逝世。 二、科學成就 1.在應用力學方面的成就。
瓦 特一、生平簡介 (James Watt,1736~1819年)蘇格蘭發明家。1736年1月19日生於蘇格蘭格林諾克。童年時代的瓦特曾在文法學校念過書,然而沒有受過系統教育。瓦特在父親做工的工廠里學到許多機械製造知識,以後他到倫敦的一家鍾錶店當學徒。 1763年瓦特到格拉斯大學工作,修理教學儀器。在大學里他經常和教授討論理論和技術問題。1781年瓦特製造了從兩邊推動活塞的雙動蒸汽機。1785年,他也因蒸汽機改進的重大貢獻,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 1819年8月25日瓦特在靠近伯明翰的希斯菲德逝世。 二、科學成就 1763年,瓦特修理格拉斯哥大學的一台紐可門泵,得以仔細研究 了結構和工作原理,找到了熱量損失消耗大量燃料的症結所在,他終於想出了加一個與汽缸分離的冷凝器,汽缸外裝上絕熱套子,使它一直保持高溫,新的蒸汽機的效率大大提高。瓦特並不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就,1781年他又製造了從汽缸兩邊推動活塞的雙動作蒸汽機,並採用曲柄機構,使往復的直線運動轉變為旋轉運動。瓦特還設計了離心節速器,利用反饋原理控制蒸汽機的轉速。經過一系列的改革,蒸汽機迅速被各工業部門採用,為產業革命鋪平了道路
富蘭克林一、生平簡介(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社會活動家。1706年1月11日誕生於美國波士頓的一個工人家庭。 富蘭克林8歲上小學,聰明、好學,成績突出。因為家境貧困,10歲就退學,跟著父親學做肥皂和蠟燭。12歲的時候,到哥哥詹姆士的廠里當印刷工。在這期間,他博覽了許多有名的著作,不僅獲得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而且養成了良好的自學習慣。15歲已能寫得一手好文章。1723年離開波士頓,到費城一家印刷廠當工人。後來去英國學藝,回國後製造成北美第一台銅版印刷機。1727年富蘭克林組織了青年自學團體「共讀社」,在這個基礎上,於1731年創辦了北美第一座圖書館。1743年富蘭克林在費城創建了美國第一個科學團體「北美增進有用知識哲學會」。1746年富蘭克林開始走上了研究電學的道路。1748年他出賣了他的印刷所,把全部時間致力於電的實驗。1753年富蘭克林發明了避雷針。同年,因為他在電學方面的出色成果,榮獲英國倫敦皇家學會授予的科普利金質獎章。1754年富蘭克林取得美國麻省坎布里奇大學(現在的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756年富蘭克林被選為英國倫敦皇家學會會員。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富蘭克林積極參加反英斗爭,參與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69年當選為美利堅哲學會會長,一直連任到他去世之日。1772年他還當選為法蘭西科學院的外國院士。1776到1785年出使法國,促成1778年法美同盟的締結。1787年被選為制憲會議代表,極力主張廢除農奴制度,為解放黑奴作出了很大貢獻。1790年4月17日,富蘭克林病逝於費城。 二、科學成就 富蘭克林對物理學的貢獻主要在電學方面,是探索電學的先驅者之一。
帕斯卡一、生平簡介 (1623—1662)是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1623年6月19日誕生於法國多姆山省克萊蒙費朗城。 帕斯卡沒有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他4歲那年母親病故,由受過高等教育、擔任政府官員的父親和兩個姐姐負責對他進行教育和培養。1631年他隨全家遷居巴黎。12歲(1635年)開始對數學發生興趣。父親發現帕斯卡很有出息,在他16歲那年,滿心喜歡地帶他參加巴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小組(法國巴黎科學院的前身)的學術活動,讓他開開眼界。帕斯卡的才能很快得到一位數學家的賞識,在這位數學家的指導下,他開始了數學研究工作,當年就發表了一篇有關圓錐曲線的出色論文。這篇論文使年輕的帕斯卡名聲大震,正式踏進了法國學術界的大門。1641年帕斯卡遷居魯昂,1650年又回到巴黎。 晚年的時候,帕斯卡對文學和哲學有濃厚的興趣。他的文學作品《致外省人書》、《思想錄》等,對法國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帕斯卡由於工作和學習過於勞累,從18歲起就病魔纏身,1658年健康迅速惡化,1662年8月19日在巴黎病逝,年僅39歲。後人為紀念帕斯卡,用他的名字來命名壓強的單位,簡稱「帕」。 二、科學成就1.發現了大氣壓強隨著高度變化的規律。帕斯卡不僅重復了托里拆利實驗,而且驗證了他自己的推論:既然大氣壓力是由空氣重量產生的,那麼在海拔越高的地方,玻璃管中的液柱就應該越短。2.建立了流體的帕斯卡定律。同時,他還提出了連通器原理和後來得到廣泛應用的水壓機的最初設想。3.帕斯卡在數學方面的貢獻也很傑出。1639年,他在一篇關於圓錐曲線的論文中提出了一條定理,後人把它叫做帕斯卡定理。他還提出了有名的帕斯卡三角形,闡明了代數中二項式展開的系數規律。1641年,帕斯卡發明了加法器。他對概率論等也都有一定的研究。
開普勒一、生平簡介(1571~1630)是德國著名的天文學家。1571年12月27日,他誕生於德國符騰堡州維爾城的一個小業主家庭。開普勒家開了一片小客棧,由於經濟困難,他不得不幫助父親在店裡打雜。 後來,在開普勒的再三央求下,父親才先後送他進入日耳曼語學校和拉丁語學校學習。開普勒智力過人,又勤奮刻苦,所以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1589年,開普勒考入杜賓根大學,攻讀神學、哲學和數學,因為受到贊同哥白尼學說的天文學教授歇爾·馬斯特林的影響,他的興趣轉向天文學,成為哥白尼學說的堅定擁護者。1594年,開普勒擔任格拉茨大學新教神學院的數學和天文學講師,同時從事天文學研究。1598年,菲迪南大公頒布了反新教法令,在天主教會的脅迫下,新教徒開普勒不得不逃離德國。1600年初,在第谷的熱情邀請下,開普勒來到布拉格,當了第谷的助手,開始了他天文學研究的新時期。1601年,第谷不幸去世,開普勒被任命為皇家天文學家,繼承了老師未竟的事業,在科學上做出了一系列傑出貢獻。開普勒是一位善於創新的科學勇士,他的一生,除了和第谷相處的近兩年時間外,幾乎都是在逆鏡中度過的。1630年秋天,為了維持生活,開普勒不得不拖著病體,步履蹣跚地去布拉格借款。11月14日,當他走到巴伐利西的雷帖斯堡的時候,終於躺倒了,第二天就含冤去世,終年59歲。 二、科學成就1.開普勒一生最重要的科學成就是發現了行星運行三定律,為牛頓建立萬有引力定律打下堅實基礎。因此,人們稱頌他是「天空法律創制者」、「天體力學奠基人」。
阿基米德一、生平簡介(Archimedes約公元前287~前212)是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公元前287年誕生於地中海西西里 島的敘拉古城(今義大利錫拉庫薩)。他的父親是古希臘天文學家和數學家。阿基米德從小深受父親的影響,偏愛數學,很早就學習希臘著名數學家歐幾里得(約前330-前275)的《幾何學原理》。11歲的時候,阿基米德去當時著名的文化中心——尼羅河畔的亞歷山大城學習。學習期間對數學、力學和天文學有濃厚的興趣。在他學習天文學時,發明了用水力推動的星球儀,並用它模擬太陽、行星和月亮的運行及表演日食和月食現象。為解決用尼羅河水灌溉土地的難題,他發明了圓筒狀的螺旋揚水器,後人稱它為「阿基米德螺旋」。公元前240年,他學成後回到敘拉古,當了國王亥厄洛的顧問,幫助國王解決生產實踐、軍事技術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科學技術問題。公元前212年,敘拉古城失陷,正在聚精會神地研究科學問題的阿基米德,不幸被蠻橫的羅馬士兵殺害。二、科學成就阿基米德的主要科學貢獻是: 1.系統總結並嚴格證明了杠桿定律,為靜力學奠定了基礎。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系統地研究了物體的重心和杠桿原理,提出了精確地確定物體重心的方法,指出在物體的重心處支起來,就能使物體保持平衡。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進一步確定了各種平面圖形的重心,並對杠桿平衡條件做了嚴格的數學證明。得出重物的重量比和它們離支點的距離成反比的杠桿定律。運用這一定律,阿基米德設計過杠桿滑輪系統,創造了用小力把大船拉到水裡等奇跡。
亞里士多德一、生平簡介(公元前384—322)是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和哲學家。公元前384年誕生於 愛琴海北岸的斯特基拉城。 亞里士多德是馬其頓王室醫師的兒子,從小對自然科學特別愛好,也很鑽研。父親經常教給他一些解剖和醫學的知識,他有時也幫助父親作一些外科手術。亞里士多德17歲那年前往雅典,成為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前427—前347)的大弟子,從事學習和研究長達20年之久。他好學多問,才華橫溢,成績突出,柏拉圖誇他是「學院之靈」。公元前343年,亞里士多德擔任了年僅13歲的王子亞歷山大的宮廷教師。公元前340年亞歷山大攝政,亞里士多德回到家鄉。公元前335年他重返雅典,創辦了一所呂克昂學院,獨樹一個新的哲學學派。由於這個學派的老師和學生,常常在花園里散步的時候討論問題,當時人們就稱它為逍遙學派。二、科學成就1.亞里士多德是希臘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恩格斯稱他是最博學的人。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網路全書,據說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論》、《形而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等。與物理學關系較多的有:《物理學》(8卷,有中譯本,張竹明譯,商務印書館,北京,1982)、《天論》(4卷)、《起源與衰滅》(2卷)、《氣象學》(4卷)。另有一本《力學問題》為後人偽作。2.在物理學方面,亞里士多德最重要的貢獻是創造了這門學科的名稱,「物理」一詞的現代拉丁文「Physica」,是他從希臘字φνσιζ(自然)一詞推演而來的。此外,他對地球的大小作出了在當時條件下比較合理的估計。3.亞里士多德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奇妙的生物世界進行了大量調查。他帶領助手周遊各地,搜集標本,分門別類,並且盡可能了解同動物和植物有關的各種知識。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偉大生物學家。他一生最有價值的科學貢獻,也正是在動物學和解剖學方面。他對五百多種不同的動植物進行了分類,解剖過幾十種動物,正確地指出了鯨魚是胎生的,描述了反芻動物的胃、雞胎的發育、頭足綱動物的再生現象等。4.此外,亞里士多德還對虹、視覺、管長與樂音的關系等物理現象作過一些初步的觀察和解釋,他還從月食和星座的變遷推證了地球是圓形等。

E. 滑動摩擦力系數是經過哪些科學家通過怎樣的實驗產生得到的

誰發現的這個不確定,但是15世紀時候科學家就開四注意這個規律了

另外滑動摩擦系數在有些情況下是大於1的,而且要大的多。

摩擦分為兩大類:干摩擦和濕摩擦。固體表面之間的摩擦稱為干摩擦(中學討論的摩擦多屬於此)。干摩擦的摩擦因數μ一般小於1,但也有大於1的,下面是幾種材料之間的靜摩擦因數:
木材與木材:0.30~0.70
皮革與金屬:0.30~0.60
鋁與鋁 :1.10~1.70
滑動摩擦因數只比靜摩擦因數略小,故也可大於1。由於摩擦的本質有各種理論:凹凸碰撞說,粘附說,電磁力說......,各種產生摩擦的原因應該是兼而有之,不會是單一的原因。研究發現,很粗糙的二表面間摩擦力將會很大,這可能是碰撞為主要原因,將表面打磨平整,摩擦力就會減小,但打磨得相當平整光潔(所謂"超光潔")的二表面間的摩擦力卻又會大大增加,這可能就是二表面的表層原子相當接近,致使原子之間的電磁力發生了作用。還曾經有過資料說,二表面間的干摩擦因數可以達到50之多.不過,這些是工程力學中研究的內容,在中學范圍內涉及的摩擦因數都是小於1的。

F. 英國物理學家瑞利為什麼會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唉,人老了,手腳也不靈了。」英國物理學家瑞利的母親用顫抖的手端著茶碟給客人送茶,她想小心點不要讓水灑出來,反而灑出了茶水,只差一點兒就燙著客人的手了。

坐在客人旁邊的瑞利被母親手中的茶碗和碟子吸引住了。他注意母親每一次端茶的動作:在沒有灑出茶水前,茶碗和碟子很容易滑動;當灑了一點茶水在碟子上後,雖然母親的手顫抖得還是很厲害,可茶碗和碟子像粘在一起一樣,竟一動也不動了。「這是為什麼呀?」瑞利竟忘了自己身邊還有客人。他馬上認識到:這是物理學上摩擦力的問題。

瑞利研究發現,茶碗和碟子表面雖然干凈,但總有一些抹布上的油膩,使摩擦力變小容易滑動;當灑上茶水後,熱茶使油膩溶解了,碗碟之間的摩擦力變大不動了。

他仔細研究後發現:油對固體之間摩擦力的大小有很大的影響,利用油潤滑可減少摩擦。後來因氣體密度研究和氬的發現,1904年瑞利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G. 庫侖(法國工程師、物理學家)詳細資料大全

庫侖(Charles-Augustin de Coulomb 1736 --1806),漢語譯為:查利·奧古斯丁·庫侖。法國工程師、物理學家。1736年6月14 日生於法國昂古萊姆。1806年8月23日在巴黎逝世。

基本介紹

個人生平,個人貢獻,力學,電磁學,工程,

個人生平

庫侖曾就學於巴黎馬扎蘭學院和法蘭西學院,服過兵役。1774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1784年任供水委員會監督官,後任地圖委員會監督官。1802年,拿破崙任命他為教育委員會委員,1805年升任教育監督主任。 1773年發表有關材料強度的論文,所提出的計算物體上應力和應變分布情況的方法沿用到現在,是結構工程的理論基礎。1777年開始研究靜電和磁力問題。當時法國科學院懸賞徵求改良航海指南針中的磁針問題。庫侖認為磁針支架在軸上,必然會帶來摩擦,提出用細頭發絲或絲線懸掛磁針。研究中發現線扭轉時的扭力和針轉過的角度成比例關系,從而可利用這種裝置測出靜電力和磁力的大小,這導致他發明扭秤。他還根據絲線或金屬細絲扭轉時扭力和指針轉過的角度成正比,因而確立了彈性扭轉定律。他根據1779年對摩擦力進行分析,提出有關潤滑劑的科學理論,於1781年發現了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表述出摩擦定律、滾動定律和滑動定律。設計出水下作業法,類似現代的沉箱。1785~1789年,用扭秤測量靜電力和磁力,導出著名的庫侖定律。庫侖定律使電磁學的研究從定性進入定量階段,是電磁學史上一塊重要的里程碑。 庫侖

個人貢獻

力學

庫侖直接從事工程實踐,並善於從中歸納出理論規律。他對力學有多方面的貢獻。1773年他向法國科學院提出《極大值和極小值規則在建築靜力學問題中的套用》的論文(1776年發表),指出矩形截面粱彎曲時中性軸的位置和內力分布,還給出擋土牆豎直面所受土壓力的公式。文中研究了土的抗剪強度,並提出了土的抗剪強度准則(莫爾-庫侖定律),還對擋土結構上的土壓力的確定進行了系統研究,首次提出了主動土壓力和被動土壓力的概念及其計算方法(即庫侖土壓理論)。該文在3 年後的1776 年由科學院刊出,被認為是古典土力學的基礎,他因此也稱為「土力學之始祖」。 1781年庫侖以《簡單機械理論》一文獲法國科學院獎,文中運用物體滑動時摩擦力和法向壓力成正比的關系求解平衡問題。滑動摩擦的這一關系雖在1693(一說1697)年已為G.阿蒙通所知,但現在仍通稱為庫侖摩擦定律。 庫侖在用扭秤測量電的排斥力時,曾研究過金屬絲的彈性扭轉,其結果寫在1784年發表的論文《金屬絲彈性和扭轉力的理論和實驗研究》中,文中給出扭擺微振動方程和周期的公式,並指出扭矩與轉角、金屬絲直徑和長度之間的關系。

電磁學

庫侖是最早研究電現象的科學家之一。他在1785年到1789年之間,通過精密的實驗對電荷間的作用力作了一系列的研究,連續在皇家科學院備忘錄中發表了很多相關的文章。他在1785年用扭秤推導出兩靜止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定律(現稱庫侖定律)。他指出地磁場對磁鐵作用的力偶同偏差角的正弦成正比,建立了磁體在磁場中運動方程並根據振動周期求出磁矩。他在電磁學方面的主要著作有《電氣與磁性》7卷,1785~1789年出版。國際單位制中電荷[量]的單位庫[侖]即以其姓氏命名。

工程

作為一名工程師,庫侖在工程方面也作出過重要的貢獻。他曾設計了一種水下作業法。這種作業法類似於現代的沉箱,它是套用在橋梁等水下建築施工中的一種很重要的方法。

H. 研究力對運動的影響,伽利略有個理想實驗,他設計這個理想實驗的原因是,摩擦力越小小車滑行距離越長,不

這叫做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簡稱牛頓第一定律。又稱慣性定律、惰性定律。常見的完整表述: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1-2]
英國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於1687年,在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里,提出了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就是其中一條定律 [3] 。
牛頓第一定律與牛頓第二、第三定律構成了牛頓力學的完整體系。
牛頓第一定律給出了慣性系的概念,第二、第三定律以及由牛頓運動定律建立起來的質點力學體系只對慣性系成立。因此,牛頓第一定律是不可缺少的,是完全獨立的一條重要的力學定律。
現實中,當一個球沿斜面(一種簡單機械)向下滾時,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滾時,它的速度減小。
由此伽利略推論,當球沿水平面滾動時,它的速度應不增不減。實際上他發現,球愈來愈慢,最後停下來。伽利略認為,這並非是它的「自然本性」,而是由於摩擦阻力的緣故,因為他同樣還觀察到,表面愈光滑,球便會滾得愈遠。
於是他推論,若沒有摩擦阻力,球將永遠滾下去。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實驗如圖所示,讓小球沿一個光滑斜面從靜止狀態開始下滾,小球將滾上另一個斜面,達到與原來差不多的高度後停下來。他推論,只是因為摩擦力,球停下來時才沒能達到原來的高度。然後,他減小後一斜面的傾角,小球在這個斜面上仍達到同一高度後停下來,但這時它要滾得遠些。繼續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球停下來時,達到同一高度就會滾得更遠。
於是他對斜面平放時的情況進行研究,結論顯然是球將一直滾下去。這就是說,力不是維持物體的運動即維持物體的速度的原因,而恰恰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即改變物體速度的原因。因此,一旦物體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就將以這一速度勻速直線地運動。
牛頓第一定律只適用於慣性參考系。在質點不受外力作用時,能夠判斷出質點靜止或作勻速直線運動的參考系一定是慣性參考系,因此只有在慣性參考系中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才適用。
牛頓第一定律在非慣性參考系(即有加速度的系統)中不適用,因為不受外力的物體,在該參考系中也可能具有加速度,這與牛頓第一定律相悖。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I. 伽利略對物體運動的研究有哪些

伽俐略最初的重大貢獻是在力學領域內做出的。亞里士多德教導說,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的速度要快些。由於這位希臘哲學家的絕對權威,世世代代的學者都接受了他的論斷。但是伽俐略卻決定對它加以驗證,通過一系列的實驗,他很快發現亞里士多德錯了。事實上若沒有空氣的摩擦阻力,重物體和輕物體下落的速度相同(順便說一句,有關伽俐略在比薩斜塔上所做的物體下落實驗的傳說似乎是毫無根據的)。發現這一規律後,伽俐略又採取了下一步驟,他仔細測量了下落的物體在給定時間內所通過的距離後,發現一個下落的物體經過的距離與它下落所用的時間秒數的平方成正比。這一發現本身意味著一個恆定的加速度,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更重要的是伽俐略能用一個數學公式概括出一系列實驗的結果。廣泛使用數學公式和數學方法是現代科學的一個重要特徵。

伽俐略的另一個主要貢獻是他發現了慣性定律。在此以前人們認為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一個正在運動的物體必然要逐漸減速,最後停下來。但是伽俐略的實驗表明這個普遍的認識是錯誤的。如果沒有阻力,如摩擦力的作用,一個物體會無限地繼續運動下去。牛頓明確地重申了這一重要原理,並把它作為第一運動定律並入自己的體系中,它是物理學中的重要定律之一。

伽俐略最著名的發現是在天文學領域中做出的。在17世紀初期天文學說處於十分混亂的狀態,哥白尼的日心說的追隨者和古老的地心說的擁護者之間進行著一場激烈的論戰。早在1604年伽俐略就宣布他認為哥白尼是正確的,但是當時無法證明。1609年伽俐略聽到荷蘭發明瞭望遠鏡的情況,雖然他對這種裝置只能做出蜻蜓點水的描述,但是他憑借自己獨特的天賦,很快就親手製成一台特別高級的望遠鏡。有了這台望遠鏡,他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觀察天才來探索太空,僅在一年之內就做出了一連串的重大發現。

閱讀全文

與哪些物理學家研究過摩擦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