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OSI參考模型包括幾層各層的作用是什麼
OSI參考模型分為七層結構,從下到上順序依次為:
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
網路層
傳輸層
會話層
表示層
應用層
② OSI模型是什麼意思
OSI模型的七層結構:
1. 物理層:主要定義物理設備標准,如網線的介面類型、光纖的介面類型、各種傳輸介質的傳輸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傳輸比特流(就是由1、0轉化為電流強弱來進行傳輸,到達目的地後在轉化為1、0,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模數轉換與數模轉換)。這一層的數據叫做比特。
2. 數據鏈路層:主要將從物理層接收的數據進行MAC地址(網卡的地址)的封裝與解封裝。常把這一層的數據叫做幀。在這一層工作的設備是交換機,數據通過交換機來傳輸。
3. 網路層:主要將從下層接收到的數據進行IP地址(例192.168.0.1)的封裝與解封裝。在這一層工作的設備是路由器,常把這一層的數據叫做數據包。
4. 傳輸層:定義了一些傳輸數據的協議和埠號(WWW埠80等),如:TCP(傳輸控制協議,傳輸效率低,可靠性強,用於傳輸可靠性要求高,數據量大的數據),UDP(用戶數據報協議,與TCP特性恰恰相反,用於傳輸可靠性要求不高,數據量小的數據,如QQ聊天數據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傳輸的)。 主要是將從下層接收的數據進行分段和傳輸,到達目的地址後再進行重組。常常把這一層數據叫做段。
5. 會話層:通過傳輸層(埠號:傳輸埠與接收埠)建立數據傳輸的通路。主要在你的系統之間發起會話或或者接受會話請求(設備之間需要互相認識可以是IP也可以是MAC或者是主機名)
6. 表示層:主要是進行對接收的數據進行解釋、加密與解密、壓縮與解壓縮等(也就是把計算機能夠識別的東西轉換成人能夠能識別的東西(如圖片、聲音等)。
7. 應用層 主要是一些終端的應用,比如說FTP(各種文件下載),WEB(IE瀏覽),QQ之類的(你就把它理解成我們在電腦屏幕上可以看到的東西.就是終端應用)。
③ OSI 各層的主要功能
物理層處於OSI參考模型的最低層。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傳輸介質為數據鏈路層提供物理連接,一遍透明地傳送「比特流」。它負責在計算機之間傳遞數據位,為在物理媒體上傳輸比特流創建規則。 該層定義電纜如何連接到網卡上 ,以及需要用何種傳送技術在電纜上發送數據,定義其上層(數據鏈路層)所使用的訪問方法。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物理層的主要特點:
1.主要復測在物理連接上傳輸二進制比特流
2.提供為建立、維護和釋放物理連接所需要的機械、電氣、功能與規程的特性。
通常將具有一定數據處理及發送、接收能力的設備稱為 數據終端設備(Data Terminal Equipment,DTE) ,而把介於DTE與傳輸介質之間的設備稱為 數據電路終接設備(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DCE) 。DCE在DTE與傳輸介質之間提供信號轉換和編碼功能,並負責建立、維護和釋放物理連接。
DTE可以是一台計算機,也可以是一台I/O設備,典型的DTE設備就是電話線路連接的數據機。
因為DCE是介於DTE與傳輸介質之間的,在通信過程中,DCE一方面將DTE的數據傳送給傳輸介質,另一方面要需要將從傳輸介質接收到的比特流順序傳送給DTE,因此,DCE要有數據信息的傳輸,又需要控制信息的傳輸,需要高度協調地工作,因此需要制定DTE與DCE的借口標准,這些標准就是 物理介面標准 。
物理介面標準定義了物理層與物理傳輸介質之間的邊界與介面。物理介面的四個特性是: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與規程特性。
機械特性: 物理層的機械特性規定了物理連接時所使用可插連接器的形狀和尺寸,連接器中引腳的數量與排列情況等。
電氣特性: 規定了在物理連接上傳輸二進制比特流時線路上信號水平的高低、阻抗及阻抗匹配、傳輸速率與距離限制。
功能特性: 規定物理介面上各條信號線的功能分配和確切定義。物理介面信號線一般分為:數據線、控制線、定時線和地線。
規程特性: 定義了信號線進行二進制比特流傳輸時的一組操作過程,包括各信號線的工作規則和時序。
它把來自物理層的原始數據打包成幀。 幀是放置數據的、邏輯的、結構化的包。 數據鏈路層負責幀在計算機之間的無差錯傳遞。
網路層定義網路層實體通信用的協議,它確定從源結點沿著網路到目的結點的路由選擇,並處理相關的控制問題,如交換、路由和對數據包阻塞的控制。
數據鏈路層協議是相鄰直接連結點間的通信協議,它不能解決數據經過通信子網中多個轉接結點的通信問題。設置網路層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為報文分組以最佳路徑通過通信子網達到目的主機提供服務,而網路用戶不必關心網路的拓撲結構與所使用的通信介質。
網路層主要的任務包含4個方面:
1.網路連接建立與管理。將逐段的數據鏈路組織起來,通過復用物理鏈路,為分組提供邏輯通道(虛電路或數據報),建立主機到主機間的網路連接。
2.路徑選擇與中繼。
3.網路連接與重置,報告不可恢復的錯誤。
4.流量控制及阻塞控制。
網路層數據傳輸的通道是邏輯通道,即虛電路;網路層的信息傳輸單位是分組,上一層數據鏈路層是什麼還記得嗎?沒有錯,幀。
傳輸層的任務是向用戶提供可靠的、透明的、端到端(End to End)的數據傳輸,以及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機制。
所謂 端到端 是相對 鏈接 而言的。OSI參考模型的四 七層屬於端到端方式,而一 三層屬於鏈接方式。就像打電話的兩個人,兩個人不用關心信號是如何一段一段傳遞,他們直接與對方交流,就像端到端;而提供電話服務的公司,則需要考慮如何接受你的語音信號,如何通過中繼讓另一個人接到你的通話請求並建立和維系這段通話。
傳輸層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流量控制,本層的流量控制是通信主機端到端之間的,與其它層的流量的控制有著明顯不同。
就像會話層的名字一樣,會話層建立、管理和終止應用程序進程之間的會話和數據交換。這種會話關系是由兩個或多個表示層實體之間的對話構成的。
會話層與傳輸層有著明顯的區別。傳輸層協議負責建立 和維護端到端的邏輯連接,服務比較簡單,目的是提供可靠的傳輸服務。
表示層包含了處理網路應用程序數據格式的協議。表示層位於應用層的下面和表示層的上面,從應用層獲得數據並格式化以供通信網路使用。
表示層服務有三個重要概念:語法轉換、表示上下文和表示服務原語。在上一篇中介紹過,可以按字面粗略領略到意思。
應用層是最終用戶應用程序訪問網路的地方,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它為用戶的應用程序提供網路服務。
數據的封裝與傳輸
1.數據封裝: 為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當數據需要通過網路從一個結點傳送到另一個結點前,必須在數據的頭部和尾部加入特定的協議頭和協議尾。這種增加數據頭部和尾部的過程稱為數據打包或數據封裝。
2.數據拆包: 在數據到達接收結點的對等層後,接收方將反向識別、提取和除去發送方對等層所增加的數據頭部和尾部。接收方這種去除數據頭部和尾部的過程叫數據拆包或數據解封。
OSI模型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OSI模型是如此完美,剛接觸我也感覺這種逐層「翻譯」傳遞,每一層只做自己的事情,相互獨立互不幹擾,最終將信息轉化為01比特流,實現了物理層面的識別,也讓信息得以傳輸。然而後來才知道,OSI模型是只存在教科書中的,並沒有得到推廣;我不禁想問,既然如此完美,為何得不到推廣呢?原來是這樣的,第一個原因是生不逢時,當OSI模型提出的時候,TCP/IP的四層模型已經逐漸推廣開來,並且因為OSI的七層模型過於詳細,過於完美,導致一些方面無法實現,考慮到諸多因素,最終使得OSI模型僅僅存在於教科書中。
④ 選題] 在OSI參考模型中,()定義物理介面。 A
B 數據鏈路層說明,以幫助你理解:物理層的數據是比特流數據鏈路層的數據是幀網路層是分組傳輸層是報文
⑤ 在OSI中什麼叫介面
介面是同一節點內相鄰層之間交換信息的連接點。
協議對介面信息交互過程與格式有明確的規定。
低層通過介面向高層服務。
只要介面條件不變,低層功能的具體實現方法不影響整個系統的工作
⑥ 「OSI」是什麼意思全稱是什麼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縮寫,意為開放式系統互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制定了OSI模型,該模型定義了不同計算機互聯的標准,是設計和描述計算機網路通信的基本框架。
OSI模型把網路通信的工作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1.物理層(Physical Layer)
物理層是OSI分層結構體系中最重要、最基礎的一層,它建立在傳輸媒介基礎上,起建立、維護和取消物理連接作用,實現設備之間的物理介面。物理層只接收和發送一串比特(bit)流,不考慮信息的意義和信息結構。
2. 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在物理層提供比特流服務的基礎上,將比特信息封裝成數據幀Frame,起到在物理層上建立、撤銷、標識邏輯鏈接和鏈路復用以及差錯校驗等功能。通過使用接收系統的硬體地址或物理地址來定址。
3.網路層(Network Layer)
網路層也稱通信子網層,是高層協議之間的界面層,用於控制通信子網的操作,是通信子網與資源子網的介面。在計算機網路中進行通信的兩個計算機之間可能會經過很多個數據鏈路,也可能還要經過很多通信子網。
4.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傳輸層建立在網路層和會話層之間,實質上它是網路體系結構中高低層之間銜接的一個介面層。用一個定址機制來標識一個特定的應用程序(埠號)。傳輸層不僅是一個單獨的結構層,它還是整個分層體系協議的核心,沒有傳輸層整個分層協議就沒有意義。
5.會話層(Session Layer)
這一層也可以稱為會晤層或對話層,在會話層及以上的高層次中,數據傳送的單位不再另外命名,統稱為報文。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和維護應用之間通信的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6.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層向上對應用層提供服務,向下接收來自會話層的服務。表示層是為在應用過程之間傳送的信息提供表示方法的服務,它關心的只是發出信息的語法與語義。
7.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網路應用層是通信用戶之間的窗口,為用戶提供網路管理、文件傳輸、事務處理等服務。其中包含了若干個獨立的、用戶通用的服務協議模塊。網路應用層是OSI的最高層,為網路用戶之間的通信提供專用的程序。
(6)在osi什麼定義物理介面擴展閱讀:
1.人們可以很容易的討論和學習協議的規范細節。
2.層間的標准介面方便了工程模塊化。
3.創建了一個更好的互連環境。
4.降低了復雜度,使程序更容易修改,產品開發的速度更快。
5.每層利用緊鄰的下層服務,更容易記住各層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