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物理層介面與協議有哪些
1、物理層考慮的是怎樣才能在連接各種計算機的傳輸媒體上傳輸數據比特流,而不是指連接計算機的具體的物理設備或具體的傳輸媒體。現有的網路中物理設備和傳輸媒體種類繁多,通信手段也有許多不同的方式。物理層的作用正是要盡可能地屏蔽掉這些差異,使數據鏈路層感覺不到這些差異,這樣數據鏈路層只需要考慮如何完成本層的協議和服務,而不必考慮網路具體的傳輸媒體是什麼。物理層的重要任務是確定與傳輸媒體的介面的一些特性。
2、:
(1)機械特性
指明介面所用的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線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等。
(2)電氣特性
指明在介面電纜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的范圍。
(3)功能特性
指明某條線上出現的某一電平的電壓表示何意。
(4)規程特性
說明對於不同功能的各種可能事件的出現順序
Ⅱ 物理層有哪些協議
RS-232-C
RS-232-C是OSI基本參考模型物理層部分的規格,它決定了連接器形狀等物理特性、以0和1表示的電氣特性及表示信號意義的邏輯特性。
RS-232-C是EIA發表的,是RS-232-B的修改版。本來是為連接模擬通信線路中的數據機等DCE及電傳列印機等DTE拉介面而標准化的。現在很多個人計算機也用RS-232-C作為輸入輸出介面,用RS-232-C作為介面的個人計算機也很普及。
RS-232-C的如下特點:採用直通方式,雙向通信,基本頻帶,電流環方式,串列傳輸方式,DCE-DTE間使用的信號形態,交接方式,全雙工通信。RS-232-C在ITU建議的V.24和V.28規定的25引腳連接器在功能上具有互換性。
RS-232-C所使用的連接器為25引腳插入式連接器,一般稱為25引腳D-SUB。DTE端的電纜頂端接公插頭,DCE端接母插座。
RS-232-C所用電纜的形狀並不固定,但大多使用帶屏蔽的24芯電纜。電纜的最大長度為15m。使用RS-232-C在200K位/秒以下的任何速率都能進行數據傳輸。
RS-449
RS-449是1977年由EIA發表的標准,它規定了DTE和DCE之間的機械特性和電氣特性。RS-449是想取代RS-232-C而開發的標准,但是幾乎所有的數據通信設備廠家仍然採用原來的標准,所以RS-232-C仍然是最受歡迎的介面而被廣泛採用。
RS-449的連接器使用ISO規格的37引腳及9引腳的連接器,2次通道(返回字通道)電路以外的所有相互連接的電路都使用37引腳的連接器,而2次通道電路則採用9引腳連接器。
RS-449的電特性,對平衡電路來說由RS-422-A規定,大體與V.11具有相同規格,而RS-423-A大體與V.10具有相同規格。
V.35
V.35是通用終端介面的規定,其實V.35是對60-108kHz群帶寬線路進行48Kbps同步數據傳輸的數據機的規定,其中一部分內容記述了終端介面的規定。
V.35對機械特性即對連接器的形狀並未規定。但由於48Dbps-64Kbps的美國Bell規格數據機的普及,34引腳的ISO2593被廣泛採用。模擬傳輸用的音頻數據機的電氣條件使用V.28(不平衡電流環互連電路),而寬頻帶數據機則使用平衡電流環電路。
X.21
X.21是對公用數據網中的同步式終端(DTE)與線路終端(DCE)間介面的規定。主要是對兩個功能進行了規定:其一是與其他介面一樣,對電氣特性、連接器形狀、相互連接電路的功能特性等的物理層進行了規定;其二是為控制網路交換功能的網控制步驟,定義了網路層的功能。在專用線連接時只使用物理層功能,而在線路交換數據網中,則使用物理層和網路層的兩個功能。X.21介面用的連接器引腳也只用15引腳電氣特性分別參照V系列介面電氣條件的V.10和V.11。數字網的同步都是從屬於網路主時鍾的從屬同步。
Ⅲ 物理層存在什麼問題怎麼解決的
1物理層要解決 的主要問題
①物理層要盡可能屏蔽掉物理設備、傳輸媒體和通信手段 的不同使上面
的數據鏈路層感覺不到這些差異 的存在而專注於完成本層 的協議與服務。
②給其服務用戶數據鏈路層在一條物理 的傳輸媒體上傳送和接收比特
流一般為串列按順序傳輸 的比特流 的能力。為此物理層應解決物理連接
的建立、維持和釋放問題。
③在兩個相鄰系統之間唯一地標識數據電路。
2物理層 的主要特點
①由於在OSI之前許多物理規程或協議已經制定出來了而且在數據通
信領域中這些物理規程已被許多商品化 的設備所採用。加之物理層協議涉
及 的范圍廣泛所以至今沒有按OSI 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 的物理層協議
而是沿用已存在 的物理規程將物理層確定為描述與傳輸媒體介面 的機械、電
氣、功能和規程特性。
②由於物理連接 的方式很多傳輸媒體 的種類也很多因此具體 的物
理協議相當復雜。
Ⅳ 物理層要解決哪些問題物理層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物理層為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互連設備,為數據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如果您想要用盡量少的詞來記住這個第一層,那就是「信號和介質」。
物理層要盡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設備和傳輸媒體,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數據鏈路層感覺不到這些差異,只考慮完成本層的協議和服務。
給其服務用戶(數據鏈路層)在一條物理的傳輸媒體上傳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為串列按順序傳輸的比特流)的能力,為此,物理層應該解決物理連接的建立、維持和釋放問題。在兩個相鄰系統之間唯一地標識數據電路。
(4)物理層協議有哪些問題擴展閱讀:
物理層的組成部分
物理層的媒體包括架空明線、平衡電纜、光纖、無線信道等。通信用的互連設備指DTE和DCE間的互連設備。DTE即數據終端設備,又稱物理設備,如計算機、終端等都包括在內。而DCE則是數據通信設備或電路連接設備,如數據機等。
數據傳輸通常是經過DTE──DCE,再經過DCE──DTE的路徑。互連設備指將DTE、DCE連接起來的裝置,如各種插頭、插座。LAN中的各種粗、細同軸電纜、T型接、插頭,接收器,發送器,中繼器等都屬物理層的媒體和連接器。
Ⅳ 物理層協議有哪四大特性
機械特性 指明介面所用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線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等。
電氣特性 指明在介面電纜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的范圍。
功能特性 指明某條線上出現的某一電平的電壓表示何種意義。
過程特性 指明對於不同功能的各種可能事件的出現順序。
Ⅵ 物理層協議有哪四大特性
物理層協議的四大特性:
1、機械特性:
指明介面所用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線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等。
2、 電氣特性:
指明在介面電纜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的范圍。
3、功能特性:
指明某條線上出現的某一電平的電壓表示何種意義。
4、過程特性:
指明對於不同功能的各種可能事件的出現順序。
Ⅶ 物理層要解決哪些問題物理層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物理層要解決的問題:
1、物理層要盡可能屏蔽掉物理設備、傳輸媒體和通信手段的不同,使上面的數據鏈路層感覺不到這些差異的存在,而專注於完成本曾的協議與服務。
2、給其服務用戶(數據鏈路層)在一條物理的傳輸媒體上傳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為串列按順序傳輸的比特流)的能力。為此,物理層應解決物理連接的建立、維持和釋放問題。
3、在兩個相鄰系統之間唯一地標識數據電路。
物理層的主要特點:
由於在OSI之前,許多物理規程或協議已經制定出來了,而且在數據通信領域中,這些物理規程已被許多商品化的設備鎖採用。
加之,物理層協議涉及的范圍廣泛,所以至今沒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心的物理層協議,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規程,將物理層確定為描述與傳輸媒體介面的機械、電氣、功能和規程特性。
由於物理連接的方式很多,傳輸媒體的種類也很多,因此,具體的物理協議相當復雜。
規程與協議的區別:
在數據通信的早期,對通信所使用的各種規則都稱為「規程」(procere),後來具有體系結構的計算機網路開始使用「協議」(protocol)這一名詞,以前的「規程」其實就是「協議」,但由於習慣,對以前制定好的規程有時仍常用舊的名稱「規程」。
Ⅷ 簡要說明物理層要解決什麼問題,物理層的介面有哪些特性.
1、物理層考慮的是怎樣才能在連接各種計算機的傳輸媒體上傳輸數據比特流,而不是指連接計算機的具體的物理設備或具體的傳輸媒體。現有的網路中物理設備和傳輸媒體種類繁多,通信手段也有許多不同的方式。物理層的作用正是要盡可能地屏蔽掉這些差異,使數據鏈路層感覺不到這些差異,這樣數據鏈路層只需要考慮如何完成本層的協議和服務,而不必考慮網路具體的傳輸媒體是什麼。物理層的重要任務是確定與傳輸媒體的介面的一些特性。
2、:(1)機械特性
指明介面所用的接線器的形狀和尺寸、引線數目和排列、固定和鎖定裝置等等。
(2)電氣特性
指明在介面電纜的各條線上出現的電壓的范圍。
(3)功能特性
指明某條線上出現的某一電平的電壓表示何意。
(4)規程特性
說明對於不同功能的各種可能事件的出現順序
Ⅸ OSI參考模型中物理層協議包括哪四個方面的內容
物理層規定了激活、維持、關閉通信端點之間的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以及過程特性。該層為上
層協議提供了一個傳輸數據的物理媒體。
在這一層,數據的單位稱為比特(bit)。
屬於物理層定義的典型規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