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中的鏈式反應是如何產生的

物理中的鏈式反應是如何產生的

發布時間:2023-03-05 19:36:32

㈠ 為什麼說原子彈爆炸是鏈式反應

原子彈種類非常多,就說最普通的鈾235彈吧。
原子彈內置兩塊質量均小於臨界質量(也就是造成劇烈爆炸需要的一整塊U235的最小質量)的鈾235塊,兩旁夾有常規炸葯。
爆炸時,常規炸葯先起爆,產生巨大壓力把兩塊U235壓緊在一起。常規炸葯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引發了U235原子核的鏈式反應。大概意思是一部分U235釋放出中子,釋放出的中子轟擊另一部分U235,使其發生裂變,變成多個更輕的其他元素的原子核,同時釋放出更多的中子。
裂變反應很復雜,但都有一個特徵,就是產生的中子數總要大於轟擊所用的中子數。如此一來,中子會越來越多,更多的中子用於轟擊,又會產生更多的中子......這樣的反應就叫鏈式反應(chain reaction).如此以往,會讓整塊U235迅速裂變,在短時間內積累巨大的能量,以爆炸的形式釋放出來,就是原子彈的爆炸。

㈡ 鏈式反應條件是什麼

鏈式反應:有焰燃燒都存在鏈式反應。當某種可燃物受熱,它不僅會汽化,而且該可燃物的分子會發生熱烈解作用從而產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種高度活潑的化學形態,能與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反應,而使燃燒持續進行下去,這就是燃燒的鏈式反應。

在物理學中,鈾核裂變的假說一經提出,所有的物理實驗室立刻沸騰起來了,對這一現象展開了緊張的研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所發表的有關核裂變的科學論文,總共達一百多篇,這在物理史上是沒有前例的。在很短的時期內,不但搞清楚了核裂變的基本特性,並且揭示了這一發現的深刻意義。

鈾核吸收一個中子以後,按三十多種不同的方式發生裂變,生成的碎片又發生一系列的β衰變,因此,一共產生三十多種元素的近三百種同位素。難怪費米、伊倫·居里、哈恩等當時第一流的科學家都被這種現象迷惑了那麼長的時間。

旁圖所示是鈾235裂變碎片的質量分布曲線。從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分布曲線有兩個峰,一個在質量數95附近,一個在質量數138附近。雙峰曲線表示,鈾核裂變時,絕大部分是不對稱裂變,對稱裂變的幾率是很小的(質量數118附近)。這種不對稱裂變,在裂變現象發現後不久就通過各種實驗方法得到確證,但是在核理論已經取得巨大進展的今天,這種不對稱裂變的原因,依然是一個謎。

鈾核裂變時,分裂成兩個碎片的情況是最常見的,也曾觀察到分裂成三個(甚至四個)碎片的情況,不過發生的幾率很小,只有千分之幾。這種所謂「三裂變」現象,是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錢三強、何澤慧夫婦於1946年首先發現的。三裂變的幾率雖然很小,但由於它能更清楚地說明裂變機制,所以目前仍在對它進行研究。

核裂變所生成的碎片一般都是中子過剩的,它們以發射電子(β衰變)的方式逐漸將過剩的中子轉變成質子,即通過一連串的β衰變而到達穩定狀態。由於這個緣故,大多數裂變產物通常都是β放射性同位素。為什麼核裂變產生的碎片通常是中子過剩的呢?為什麼不是缺少中子或中子數與質子數正合適呢?

我們知道,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統稱核子)組成的。核子之間存在一種很強的作用力,叫做核力,這種力是一種短程吸引力。在原子核內,這種作用力很強,在原子核外,迅速降到零,核子就是靠這種力保持在原子核內的。另外質子間還存在靜電斥力,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即隨著原子核內質子數的增加,靜電斥力也增大。因此,為維持核的穩定性,需要更多的過剩中子所產生的核力來平衡這一斥力。因而,穩定原子核的核內中子數和質子數的比值,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而變大。例如輕元素碳、氧等的中子數與質子數之比為1,中等質量的元素溴、鋇等為1.3,而鈾、釷等重元素則增大到1.6。原子核的中子數和質子數之比若小於或大於相應的合適比值,都將是不穩定的。

對於鈾核裂變的情況來說,鈾的中子數與質子數之比約為1.6,那麼,生成的碎片的中子數與質子數之比當然也是1.6左右。但是裂變生成的是中等質量的元素,它們在中子數與質子數之比為1.3左右時才是穩定的。顯然,這些碎片是中子過剩的,必然會以β衰變的方式,使中子數與質子數之比降到1.3左右,從而達到穩定狀態。

不過由此也自然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在鈾核裂變的過程中,是否會有一些過剩的中子不留在碎片內,而直接以自由中子的形式發射出來呢?這個重要問題曾由許多科學工作者加以研究,結果表明,鈾核裂變時確實會放出一些自由中子,這些中子通常叫做次級中子。在講述這一事實所蘊含的巨大意義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另一個重要的事實:在鈾核裂變放出次級中子的同時,還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請看下面的計算:

假定鈾235吸收一個中子後,裂變成一個溴85核和一個鑭148核,同時放出三個中子。鈾235的質量為235.124,溴85的質量為84.938,鑭148的質量為147.96,中子的質量為1.009。

因此裂變前的質量總和為:235.124+1.009=236.133;

裂變後的質量總和為:147.96+84.938+3×1.009=235.925;

裂變過程中質量的減少為:236.133-235.925=0.208。

這些損失的質量到哪兒去了呢?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可知,它們變成了能量。愛因斯坦推導出一個著名的質能轉換公式:E=mc²,其中c是光速(約等於每秒30萬公里),m是靜止物體的質量,E是靜止物體所含的能量。由這個公式可以方便地計算出鈾核裂變放出的能量約為194兆電子伏。近似地說來,每次裂變大約釋放200兆電子伏的能量。

這個數值是非常巨大的,比如說,1克鈾235完全裂變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000,000克(2噸)優質煤完全燃燒時所釋放的能量。也就是說,裂變能大約要比化學能大二百萬倍!

鈾核裂變時,一是放出中子,二是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兩種可貴的性質緊緊地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力。人們特別感興趣的是每次裂變究竟能放出多少個中子,因為這關繫到究竟能否實現鏈式反應,也就是關繫到能否在實際利用原子能方面開辟一條道路的問題。

經過許多科學工作者的努力,很快就確定了每個鈾235核發生裂變時平均約放出2.5個中子。大自然為我們作了這—具有特殊意義的安排:次級中子數大於1!從而使鈾核裂變現象的發現成為不平凡的發現。如果每次裂變產生的平均次級中子數小於1的話,那麼這一發現的價值和我們對它的興趣就完全不同了。

一個鈾核在一個中子作用下發生裂變,如果裂變時放出兩個次級中子,這兩個次級中子又引起兩個鈾核發生裂變,放出四個次級中子,這四個中子再引起四個鈾核發生裂變……。如此下去,反應的規模將自動地變得越來越大,一幅鈾核鏈式反應的圖景,立即展現在我們面前,它吸引了多少科學家啊!

確實,科學家們為實現核裂變鏈式反應,使之造福於人類,而付出了巨大的勞動,現在讓我們從理論上先分析一下實現鏈式反應的條件。中子是實現核裂變鏈式反應的媒介,因此要使一個體系的鏈式反應能持續地進行下去,就必須使中子的數目至少不隨時間而減少。

我們通常把體系中某一代中子數與上一代中子數之比稱為中子增殖系數,用k表示。當k=1時,體系中的中子數目保持不變,鏈式反應以恆定的速率持續進行,這種狀態稱為臨界。k>l時,中子數目將越來越多,鏈式反應的規模越來越大,這時稱為超臨界。而k<1時則稱為次臨界,此時中子數目逐漸減少,鏈式反應規模越來越小,直至最後停息。

天然鈾中主要含有鈾235和鈾238兩種同位素,前者約佔0.72%,而後者約佔99.27%。經研究表明,鈾235在各種能量的中子作用下,均可能裂變,而鈾238隻有在能量大於1.1兆電子伏的中子轟擊下才可能裂變,而且前者的裂變幾率大大地超過後者。因此,要造成鏈式反應,實際上只能利用天然鈾中含量極少的鈾235。

為簡便起見,我們先來考慮一個由純鈾235構成的體系。在這種體系內,中子的命運大致有兩種,一是被鈾235吸收,引起裂變(小部分不引起裂變),從而使中子數目增加;二是從體系的表面泄漏出去,損失掉。因此,對於這樣的體系,只要由裂變增加的中子數不小於泄漏損失的中子數,鏈式反應即能維持。

我們假定有一個純鈾235的體系,該體系中原有100個中子,其中49個從體系的表面泄漏出去而損失掉;其餘51個被鈾235吸收,而其中又有10個不引起裂變(使鈾235轉變成鈾236,就維持鏈式反應而言,這也是一種損失),只有41個中子引起裂變。按比較精確的數值,每次裂變平均產生2.46個中子。因此一共能放出2.46×41≈100個中子。這樣,該體系的中子增殖系數k=1,這就是說,鏈式反應能持續進行了。

如果泄漏出去的中子數多於49個,必然使k值小於1,鏈式反應就不能維持。而如果泄漏出去的中子數少於49個,這樣k值就大於1,鏈式反應的規模就越來越大。

我們知道,中子的泄漏與體系的表面積成正比,而中子的產生則與體系中裂變物質的量,即與體系的體積成正比。對於一定形狀的體系,當其尺寸(亦即質量)增加時,體積的增加要比表面積的增加來得快,因而使中子的相對泄漏變小。由此可知,為實現自持鏈式反應(k=1),存在一個裂變物質的最小體積(或質量),這就是所謂臨界體積(或臨界質量)。

顯然,臨界體積或臨界質量與體系的幾何形狀有關。扁平或細長的形狀都使表面積與體積的比值增大,從而增加中子的相對泄漏。以圓柱形體系為例,當其直徑小於一定數值時,即使把高度無限加大,也不能使其達到臨界狀態;同樣,當高度小於一定數值時,用加大直徑的辦法也無法使它達到臨界。對於一定的體積,以球形的表面積為最小,所以球形體系具有最小的臨界質量。

臨界質量與體系的物質組成當然有很大的關系。對於純鈾235組成的球形體系,臨界質量約為50公斤,臨界直徑約為16.8厘米。有些體系,由於非裂變物質含量太大,非裂變吸收太嚴重,即使把尺寸放大到無限大,也不能達到臨界狀態,純粹由天然鈾組成的體系便屬於這種情況。

那麼,有沒有辦法能使天然鈾體系達到臨界呢?有辦法。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純粹由天然鈾組成的體系內中子的活動情況。由於這種體系除了鈾235外,還含有大量的鈾238,所以中子的活動情況要復雜一些。大致說來,可以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1)中子(不論速度快慢)被鈾235吸收,大部分引起裂變,小部分只被吸收而不引起裂變,因此總的效果是使中子數目增加。

(2)能量大於1.1兆電子狀的中子,被鈾238吸收,引起裂變,使中子數有所增加。

(3)能量小於1.1兆電子伏的中子,被鈾238吸收,但不引起裂變,因而使中子數目減少。

(4)中子從體系的表面泄漏出去而損失掉。

方便起見,我們暫且忽略(4),只考慮前三種情況,這種沒有中子泄漏的體系相當於一個無限大的天然鈾體系。這樣,使中子數增加的是情況(1)和(2),使中子數減小的是情況(3)。要使體系能維持鏈式反應,只要這兩個方面取得平衡就行了。

但情況(2)引起的中子數增加是不多的,這是因為能量大子1.1兆電子伏的中子與鈾238碰撞時,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而引起裂變,大部分散射回來,損失掉部分能量。

這樣,能否維持鏈式反應,就要看情況(1)和(3)哪個是主要的了。在天然鈾中,鈾235隻佔一百四十分之一,所以,中子碰上鈾235的機會要比碰上鈾238的機會小得多。如果在同樣的碰撞機會下,對熱中子來說(能量下降到周圍介質原子平均動能水平的中子稱為熱中子),它引起鈾235裂變的可能性卻要比被鈾238吸收的可能性大190倍。因此對熱中子而言,情況(1)將超過(3),使增殖系數k大於1。

問題在於,中子在損失其能量變成熱中子之前,在能量5~100電子伏的區域內,特別容易被鈾238吸收(稱為共振吸收)。結果k還是小於1,鏈式反應難以維持。因此,要維持鏈式反應,就要採取某種措施,使中子的速度迅速減慢,越過強烈吸收中子的共振吸收區域,變成熱中子。使用慢化劑,就能達到這一目的。

我們來看一看物體碰撞減速的情況。當一個較小的物體去碰質量大的物體時,例如用乒乓球碰桌子時,乒乓球幾乎以原來的速度彈回來,動能損失很小;而當一個乒乓球去碰另一個乒乓球時,由於兩者質量幾乎相等,乒乓球大約將會損失掉一半的動能。因此採用原子核質量與中子質量相近的物質作慢化劑,則慢化性能比較好。當然還要求慢化劑對中子的吸收能力很小。

按上述要求,重氫是一種很合適的慢化劑,它的質量只比中子重一倍,吸收中子的能力又很低。實際使用時,一般不用重氫氣體,因為它的密度太小,而是用重氫與氧化合成的重水。石墨也是一種優良的慢化劑,雖然慢化能力比重水差一些,但是價格要比重水便宜得多。

使用了慢化劑以後,大部分中子就迅速地被慢化成熱中子,從而使情況(3)減少,使情況(1)增加。這樣,就能使原來的非臨界體系變成臨界體系。例如,用重水或石墨作慢化劑,就能使天然鈾體系達到臨界狀態。普通水也可用作饅化劑,但它吸收中子的能力較大,只有與加濃鈾一起,才能構成臨界體系。

考慮到情況(4),實際體系總是有一部分中子泄漏出去的,這就要求體系有足夠大的尺寸,使泄漏出去的中子數只佔很小的比例,以使k值大於1,保證鏈式反應的進行。若在體系周圍包上一層能反射中子的所謂反射層,使泄漏出去的中子一部分可以反射回來,那就更有利於鏈式反應的進行了。所以通常採用石墨作反射層。

㈢ 什麼是鏈式反應

事件結果包含有事件發生條件的反應稱為鏈式反應(Chain Reac-tion)。單事件鏈式反應(如鈾核裂變),多事件鏈式反應(如化學中的多催化反應,經濟學中的金融危機)。一般地,鏈式反應指核物理中,核反應產物之一又引起同類核反應繼續發生、並逐代延續進行下去的過程。

中文名:鏈式反應
概念:事件結果包含有事件發生條件
單事件鏈式:鈾核裂變
多事件鏈式:多催化反應
多事件鏈式:金融危機
鏈式反應:核反應產物

㈣ 什麼是自由基鏈式反應

因自由基含未配對的電子,所以極不穩定,會從鄰近的分子上奪取電子,讓自己處於穩定的狀態。這樣一來,鄰近的分子又變成一個新的自由基,然後再去奪取電子。如此下去,即自由基鏈式反應。

自由基掠奪了別的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團的電子後,那些原子或原子團因為缺乏電子而成為新的自由基,這個新的自由基又會去「掠奪」別的分子中的電子,這樣的反應像鏈子一樣不斷地「傳遞」下去,而使得後果越來越嚴重。

自由基含未配對的電子,所以極不穩定,會從鄰近的分子上奪取電子,讓自己處於穩定的狀態。這樣一來,鄰近的分子又變成一個新的自由基,然後再去奪取電子。如此下去,即鏈式反應。鏈式反應會造成細胞的基因突變。

自由基都有一個未配對的電子,電子有順磁性,因此,最有用的檢測方法是電子順磁共振譜。反應過程中的中間體自由基可以用亞硝基化合物進行捕捉生成穩定的自由基,再用EPR進行檢測,由譜圖反推原自由基結構。

(4)物理中的鏈式反應是如何產生的擴展閱讀:

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或分子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或原子團組成:這些原子或分子中的電子要配成對才能保持穩定。凡含有不成對電子,且可以獨立存在的原子、分子、離子或基團則稱為自由基。

當一個原子的外層電子層上兩個電子的自轉方向相反時稱為成對電子。當兩個電子自轉方向相同時,稱為不成對電子。如只有單獨一個電子,就必定是不成對電子了。

如果這些化學物質中的原子和原子團的電子有一個或多個不成對時,它們就只得靠「掠奪」別的化學物質的電子來保持穩定。因其化學性質特別活潑,容易和別的化學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由此冠名「自由」。

事件結果包含有事件發生條件的反應稱為鏈式反應。如有焰燃燒都存在鏈式反應。當某種可燃物受熱,它不僅會汽化,而且該可燃物的分子會發生熱解作用從而產生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種高度活潑的化學形態,能與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反應,而使燃燒持續進行下去,這就是燃燒的鏈式反應。

但一般地,鏈式反應指核物理中,核反應產物之一又引起同類核反應繼續發生、並逐代延續進行下去的過程。

閱讀全文

與物理中的鏈式反應是如何產生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