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思想是什麼
意思是學物理常用的思維方法,思維其活動的結果,屬於認識。
一、逆向思維法
逆向思維是解答物理問題的一種科學思維方法,對於某些問題,運用常規的思維方法會十分繁瑣甚至解答不出,而採用逆向思維,即把運動過程的「末態」當成「初態」,反向研究問題,可使物理情景更簡單,物理公式也得以簡化,從而使問題易於解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對稱法
對稱性就是事物在變化時存在的某種不變性.自然界和自然科學中,普遍存在著優美和諧的對稱現象.利用對稱性解題時有時可能一眼就看出答案,大大簡化解題步驟。
從科學思維方法的角度來講,對稱性最突出的功能是啟迪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用對稱法解題的關鍵是敏銳地看出並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對稱性,這些對稱性往往就是通往答案的捷徑。
意識運動的引起是為思,思是意識的順向運動。
生命體在生命活動中,在意識的形態作用下,在原本意識里的事物形態與新出現的事物的形態出現了形態里的差異時,生命體的意識在差異中達成意識運動形式的引起,這引起的意識的運動就是思的本身,意識的運動的引起的內容就是問題的實質,實質的問題就是問題的主體。
意識的順向是以意識的主體的意識為參照來說明的,意識的參照是事物慣性的參照,也就是慣性行為在意識里的表現的形式表達。事物的發展變化已經超出了意識的印象時,意識在印象里的留戀是意識的慣性,以意識來講是意識的順向,在意識慣性的順向運動行為里,思進行著變化的考量。
2. 牛頓的物理學思想有哪些
動力學三大定律:1.牛頓第一定律
內容:任何物體都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直到受到其它物體的作用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說明:物體都有維持靜止和作勻速直線運動的趨勢,因此物體的運動狀態是由它的運動速度決定的,沒有外力,它的運動狀態是不會改變的。物體的這種性質稱為慣性。所以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第一定律也闡明了力的概念。明確了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指出了是力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因為加速度是描寫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所以力是和加速度相聯系的,而不是和速度相聯系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這點,往往容易產生錯覺。
注意:牛頓第一定律並不是在所有的參照系裡都成立,實際上它只在慣性參照系裡才成立。因此常常把牛頓第一定律是否成立,作為一個參照系是否慣性參照系的判據。
2.牛頓第二定律
內容:物體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會產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於合外力的大小與物體的慣性質量成反比。
第二定律定量描述了力作用的效果,定量地量度了物體的慣性大小。它是矢量式,並且是瞬時關系。
要強調的是:物體受到的合外力,會產生加速度,可能使物體的運動狀態或速度發生改變,但是這種改變是和物體本身的運動狀態有關的。
真空中,由於沒有空氣阻力,各種物體因為只受到重力,則無論它們的質量如何,都具有的相同的加速度。因此在作自由落體時,在相同的時間間隔中,它們的速度改變是相同的。(1)同體性:F合、m、a對應於同一物體。 (2)矢量性: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物體加速度方向由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決定。牛頓第二定律數學表達式∑F = ma中,等號不僅表示左右兩邊數值相等,也表示方向一致,即物體加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外力方向相同。 (3)瞬時性:當物體(質量一定)所受外力發生突然變化時,作為由力決定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要同時發生突變;當合外力為零時,加速度同時為零,加速度與合外力保持一一對應關系。牛頓第二定律是一個瞬時對應的規律,表明了力的瞬間效應。 (4)相對性:自然界中存在著一種坐標系,在這種坐標系中,當物體不受力時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這樣的坐標系叫慣性參照系。地面和相對於地面靜止或作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可以看作是慣性參照系,牛頓定律只在慣性參照系中才成立。 (5)獨立性:作用在物體上的各個力,都能各自獨立產生一個加速度,各個力產生的加速度的失量和等於合外力產生的加速度。
3.牛頓第三定律
內容: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條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說明:要改變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必須有其它物體和它相互作用。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力體現的。並且指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必有反作用力。它們是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物理學的經典理論是什麼
物理學的經典理論是指19世紀末20世紀初之前的、以牛頓力學、熱力學和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為核心的物理體系.
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論、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後,才逐漸發展起來以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為兩大支柱的近代物理體系.
4. 經典物理學的基本觀念
經典力學和機械決定論
由牛頓把它概括在一個嚴密的統一理論中,實現了近代物理學發展史上第一次理論大綜合。在l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牛頓提出了動力學的三個基本原理和萬有引力定律。利用變分法的數學方法和「最小作用量原理」的物理學基礎建立起了和牛頓動力學方程等價的歐拉—拉格朗日方程,並最終於1834年由英國的哈密頓(1805—1865)提出了哈密頓原理和正則方程,建立了「分析力學」理論,實現了牛頓後力學理論的一個最大的飛躍。
熱力學與能量和熵
能量守恆原理的建立,使物理學思想和理論結構獲得了輝煌的進展,是19世紀自然科學上的一個偉大勝利,也是近代物理學發展中的第二次理論大綜合。熵原理的發現,實際上把演化的思想帶進了物理學,指出了自然過程的不可逆性和歷史性。
在經典力學和電磁場理論中,基本物理定律中的時間都是對稱的、可逆的,它們的基本方程對時間反演都是具有對稱性的,運動對於過去和未來沒有本質的區別,時間在那裡僅僅是從外部描述運動的一個參量,它的變化對運動的性質並無影響。因而時間箭頭在那裡沒有實質性的意義。
「統計力學」這個名稱是1884年由美國物理學家吉布斯首先提出的。吉布斯在麥克斯韋和玻耳茲曼思想的基礎上,明確形成了「系綜」概念,創立了系綜統計方法。從而將熱學的唯象的和分子運動論的兩個基本的研究方向統一到一個有機整體之中,完成了統計力學這個經典物理學的又一次理論大綜合。
經典電動力學
1862年,麥克斯韋引入了一個電磁以太的准力學模型和「位移電流」假設,1864年提出了電動力學方程組,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井揭示了光的電磁波動本性。麥克斯韋的方案使媒遞接觸觀念得以完全實現,並使電磁學理論的全部物理基礎得以奠定,成為近代物理學發展中的第三次理論大綜合。
經典物理學的完成和局限
大約到了1895年前後,以經典力學、經典熱力學和統計力學、經典電動力學為三大支柱的經典物理學,結合成一座具有雄偉的建築體系和動人心弦的「美麗的殿堂」,達到了它的顛峰時期。
在力學方面,與機械觀相聯系的絕對時間、絕對空間的概念以及關於質量的定義,都已受到普遍的批評,牛頓對於引力的本質問題也採取了迴避的態度。而牛頓力學的理論框架實際上必然要把引力看作是一種瞬時傳遞的超距作用,這與19世紀發展起來的場物理學是根本對立的。
在熱學方面,熵增加原理揭示的與熱現象有關的自然過程的不可逆性,反映出熱力學原理與經典力學和經典電動力學原理之間深刻的內在矛盾,而統計力學中引入的概率統計思想以及熱力學規律的統計性質,已使經典力學的嚴格確定性出現了缺口。
在光學和電磁學方面,作為光波與電磁波的傳播媒介的「以太」,其令人難以理解的特殊性質以及關於它的存在的檢測,都使科學家們費盡心血而一籌莫展。根據電磁學理論,可用空間坐標的連續函數描寫的場,是具有能量的不能再簡化的物理實在,這又與經典力學把運動的質點看作能量的唯一裁體的觀點背離。
牛頓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成功地描述了天上行星、衛星、彗星的運動,又完滿地解釋了地上潮汐和其他物體的運動。此後人們認為自然界的一切已知運動都可以通過牛頓(經典)力學定律來解釋。因此牛頓(經典)力學被看作是科學解釋的最高權威和最後標准。而經典力學建立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實驗方法,邏輯思維方法與數學方法的建立和發展的過程。由此可以看出經典物理學中」經典」的含義。由著名的物理學家提出,經過反復的實驗驗證,最後得出最具權威最為標准最為經典的結論。
5. 介紹幾條經典的物理學理論
1、牛頓的三大定律,是與我們的現實日常生活相關很緊密物理學公式,應用可以說無處不在。 萬有引力定律,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我們的宇宙。
2、量子力學理論,能量的量子化,粒子的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我們所處的自然世界。其中海森堡的不確定關系,以及薛定諤的薛定諤方程,還有等等都是量子力學里很重要基礎的概念公式。
3、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其實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他對我們所處的時空的理解。著名的質能方程,還有光速不變假設以及尺縮鍾慢等是與它相關的重要內容。
4、麥克斯韋建立的電磁學方程。
5、熱力學三大定律,以及熱力學第零定律。
6、物質的原子構成模型的建立。這個對於我們認識微觀世界十分重要。
6. 什麼是經典物理學
經典物理學就是以經典力學、經典電磁場理論以及經典統計力學為核心的力學體系。牛頓、伽利略等人在17世紀基本將經典物理學理論打造成型,在之後的數個世紀里,經典力學體系迅速發展,到達了巔峰時期。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科學家開始發現經典力學的局現象。
微觀世界以及光速的發現,讓科學家發現,經典力學體系在高速運動狀態和微觀世界中並不適用,於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開始逐漸成型,形成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理論。
經典物理學,相比現代物理學,是更貼近日常生活的科學理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只需要了解經典物理學,就可以解釋絕大多數的現象。
然而當人類走向太空,面對超高速移動的物體、面對超大質量的天體,相對論的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組成的四維空間理論,則可以幫助科學家解釋宇宙中發生的各種神秘現象。
7. 經典物理是什麼
經典物理學,是以經典力學、經典電磁場理論和經典統計力學為三大支柱的經典物理體系。
按照物理學本身發展的規律,結合社會經濟各時期的特點,並考慮到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研究方法,把物理學發展的歷史大體分為三個時期:
經驗物理
經驗物理時期(17世紀以前) 這一時期內我國和古希臘形成兩個東西交相輝映的文化中心。經驗科學已從生產勞動中逐漸分化出來,這時期的主要方法是直覺觀察與哲學的猜測性思辨。與生產活動及人們自身直接感覺有關的天文、力、熱、聲、光(幾何光學)等知識首先得到較多發展。除希臘的靜力學外,中國在以上幾方面在當時都處於領先地位。在這個時期,物理學尚處在萌芽階段。
經典物理
經典物理學時期(17世紀初—19世紀末) ,這時資本主義生產促進了技術與科學的發展,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經典物理學體系。系統的觀察實驗和嚴密的數學推導相結合的方法,被引進物理學中,導致了17世紀主要在天文學和力學領域中的「科學革命」。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標志著經典物理學的誕生。經過18世紀的准備,物理學在19世紀獲得了迅速和重要的發展。終於在19世紀末以經典力學、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經典電磁場理論為支柱,使經典物理學的發展達到了它的頂峰。
現代物理
現代物理學時期(20世紀初至今),十九世紀末葉物理學上一系列重大發現,使經典物理學理論體系本身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危機,從而引起了現代物理學革命。由於生產技術的發展,精密、大型儀器的創制以及物理學思想的變革,這一時期的物理學理論呈現出高速發展的狀況。研究對象由低速到高速,由宏觀到微觀,深入到廣垠的宇宙深處和物質結構的內部,對宏觀世界的結構、運動規律和微觀物質的運動規律的認識,產生了重大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