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定力
"定力 "是佛家語。佛學之三藏十二部經典籍的核心或曰總綱,乃"戒、定、慧"三學,戒即戒律,定即禪定,慧即智慧,修行佛法者須"依戒資定,依定發慧,依慧斷惑",方可"顯發真理,成正等覺"。而三學中,"定"又為佛法之中樞,有佛學家言:"廣義的定不單指禪定,定學的修持意在培養人之定力。有定力的人,正念堅固,如凈水無波,不隨物流、不為境轉,光明磊落,坦盪無私。
有定力的人心地清凈,如如不動,不被假象所迷惑,不為名利而動心,定學修持到一定程度自然開慧。"由此可見,佛法修持者的定力如何,對其能否修成正果,至關重要。
(1)物理定力指什麼擴展閱讀
兩千五百多年前,位於今尼泊爾境內的迦毗羅衛國王子悉達多·喬達摩,為探索宇宙真諦,解救眾生諸苦,於十九歲時毅然舍棄王位,離別妻子,出家修行。他在雪山苦修六年,後在菩提樹下靜思入定,打坐四十九天,夜睹明星,大徹大悟,從而創立了佛教。此人便是佛祖釋迦牟尼。
一千四百年前,一位印度僧人在嵩山五乳峰的一個岩洞中面壁九年,以至於在石壁上留下了他坐禪的影象。傳說他坐禪時,面對石壁,兩腿盤曲,雙手作彌陀印,二目下視,五心朝天。入定後,飛鳥在他的肩上築巢,他都不知,直到開定後才起身走動。待疲倦消失,便繼續坐禪。後來,他授予弟子慧可《楞伽經》四卷,使禪宗得以在中國流傳。
此人便是在中國佛教史上被推為"禪宗初祖"的菩提達摩。釋迦牟尼與菩提達摩的故事,說明他們之所以成為佛教與禪宗的開山鼻祖,不但具有超凡的智慧,而且具有超凡的定力。
『貳』 定力是什麼
定力意思是人控制自己的慾望或行為,不為利所誘,不為名所累,不為情所困,不為難所屈,不為危所亂,專心致志於某一事物的能力。
定力是一種選擇力,抗干擾,明辨是非不走眼。選擇力是鑒別、判斷、取捨的集成。茫茫宇宙包羅萬象,人類社會錯綜復雜,一個人不可能窮盡天下所有事務,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人的一生是選擇的一生,選擇決定成敗。
定力的意義在於選擇的價值。選擇大多在各種干擾和不確定中進行,有成本,也有風險,需要一雙識別善惡是非、真偽優劣的火眼金睛。選擇是定力的瞄準儀。定力先定向,是正確選擇的能力。
定力的佛教意義:
「定力」是佛教用語。「定力」是清除煩惱、妄想的禪定力之一。
佛教中有「五力」,「定力」是「五力」中的一種。「五力」指五種能破除障礙、使人得到解脫的力量,包括「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五力」也指「定力」「通力」「借識力」「大願力」「法威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