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提高對物理的興趣
一、利用物理實驗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學本身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許多物理定義、定理、定律都是通過實驗建立的。實驗現象對人的感官有較大的刺激,實驗過程能讓學生有參與科學研究的體驗,所以多數初中學生都對實驗抱有濃厚的興趣,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一些實驗操作技能。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點,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動手機會,而不僅僅局限於教材中的安排。實驗活動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也可以在課堂下開展;可以使用實驗室配備的儀器,也可以自備自製實驗器材,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實驗,如用鉛筆和小刀做壓強實驗、用紙張和鋼筆做慣性實驗、用雪碧瓶做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的實驗、用平口玻璃杯和紙做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用眼葯水瓶做物體浮沉實驗、用木板和平面鏡做潛望鏡模型、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實驗等。這樣的實驗更有利於使學生明白物理就在身邊,物理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而且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通過聯系日常生活生產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物理教學中聯系生活、生產實際,不但能使學生學以致用,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壓強時,首先出示一幅單杠的圖片和一幅沙發的圖片,問學生:「坐在哪裡感覺比較舒服?」然後再拿出一個裝有重物的背包讓一個學生試背,一次用扁而寬的背帶,一次用細繩做背帶,讓他告訴全班同學他的感受,從而引導學生得到「壓力大小相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的結論。又如在講密度應用時,讓學生計算用能裝一千克水的飲料瓶去裝13千克煤油,最少需要多少個飲料瓶。幾乎全班學生都採用四捨五入的方法處理計算結果,得出答案是16個。教師再問:「用16個瓶子裝煤油後,剩下的0.2千克如何處理?」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要從實際出發,不能生搬硬套的原則。
三、授以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有助於他們克服學習困難,較易取得學習上的成功,從而增強自信心,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例如,物理知識中有一些比較枯燥而難以記住的內容,可在階段學習小結之後,收集或自編一些容易理解的物理口訣提供給學生,以幫助他們輕松地進行理解記憶。如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總結為「一倍焦距看虛實,內虛外實;兩倍焦距看大小,外小內大」,而力和運動的關系可總結為「動者無力勻動,靜者無力永靜;衡力等於無力,動靜參照而定;動態變化必受力,受力未必是動因」。當然,這些幫助記憶的口訣都要求學生首先要理解。
『貳』 如何提高物理課堂的趣味性
如何提高物理課堂的趣味性
聯系實際,主要是聯系自然現象和生產、生活中的實例及現代科技。要在物理教學中努力滲透和體現STS(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教育思想,讓學生充分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關系,讓他們既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增強探索科學的興趣與能力,又能清楚地認識其對人類和社會生活的危害,自覺地樹立環保意識。[1]換句話說,要使學生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最根本的是要使學生感到物理對他們有用,懂得物理知識的重要性、實用價值和社會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如何應用這些知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展現出物理世界的無窮魅力,引導學生思維向深處延伸,使學生覺得物理知識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從而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他們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理性與科學思維,提高人文素質,使新一代的公民能夠形成關於科學技術與人類福利、社會發展相統一的價值觀。
物理學與自然現象密不可分,發生在我們周圍的各種自然現象,包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物理現象充滿在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學習物理,應該養成多觀察、多思考的良好習慣。如講光的折射時解釋「三日同輝」:2002年某日清晨,遼寧葫蘆島市上班的人們在東方的天空中發現「三個太陽」,一大二小,小太陽輪廓不很清晰,持續40分鍾消失。實際這是太陽在大氣中玩的「把戲」,是太陽通過折射的光線在人們眼中產生的虛像。學生對這些與生活緊密相聯的知識很感興趣,急欲要探求其中的奧妙,會很快掌握有關的物理知識。
結合教材內容,介紹與個人、家庭、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了解物理學能為改善人類生存條件服務。如講靜電可介紹雷雨時不要在大樹下避雨,不用有金屬傘尖的傘,不用手機等防雷擊的措施,尤其是說明太陽能熱水器室外天線必須接地,因為它安裝的高度大於該建築物的最高避雷針,若不接地,一旦遭雷擊,雷電流將通過熱水器的管道、電源線、信號線直接進入用戶室內。學生從中體會到物理學在生活中的用處很大。另外,還可從一些古典詩詞中引入或理解物理學一些概念,或利用物理知識欣賞中國古典詩詞,這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已有教師對此做了有益的嘗試。[2]
結合教材內容,介紹與工農業生產、軍事密切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如講靜電屏蔽和並聯電阻時介紹坦克為什麼不怕高壓電網的兩種原因;講紅外線時簡介透視相機;講能量守恆定律時介紹英國的發明家發明的步行鞋發電裝置:將一種微型發電機安裝在經過加工的普通鞋底中,當人們行走時,產生的機械能就轉化為電能,這些電能足以為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充電。如此等等,學生對這些知識不僅感興趣,而且能培養他們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
配合教材的閱讀材料介紹課外科技普及讀物,介紹新型電池、室溫超導體、光纖通信、激光、現代航空航天技術、現代信息技術、納米技術等國際、國內最新科技成果及其未來發展趨勢,使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促進學生為未來發奮學習,鼓勵他們「奇思異想」。如講物態時可簡介固體內存在「流動的液體」;講人造衛星介紹「惠更斯」探測器登陸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時發回的照片所展示的神秘河道,並介紹我國的 「神舟七號」飛船將進行太空行走、交互對接等實驗;講磁場時可介紹未來的地球磁場可能會反轉,到時太陽粒子風暴將猛擊地球大氣層,對地球氣候和人類命運產生毀滅性的影響;講電磁波時可提到能烤焦敵人的微波武器,並介紹國外生物工程專家設想用「充電式」和「磁化式」將知識「拷貝」到大腦中去等等。
2.2多做實驗和多開展課外活動
實驗有學生實驗、演示實驗、小游戲、科技小製作等等,要多將一些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演示性實驗變為學生實驗,給學生更多的動手動腦的機會,讓他們在操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課外活動小組有攝影小組、無線電小組、家電小組、航模小組等等。要用實驗和活動不斷構建學習物理的最佳情境,將其作為建立物理概念和規律的主要途徑,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形象直觀地展示物理現象的變化過程,從而使學生能夠理解、掌握、加深和拓寬所學物理知識,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充分發揮其獨立鑽研和創造精神,提高他們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2.2.1 演示
做演示實驗時,教師應想方設法自製教具、改造實驗,並盡可能多地把演示實驗變成學生實驗,為學生提供參與動手的好機會,讓學生輪流到講台上邊講、邊演示,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例如講圓周運動、向心力時,把一個裝有乒乓球的罐頭瓶倒扣在講台上,要求學生手拿倒置的瓶子且瓶口不能用任何東西擋住,連同瓶內的乒乓球一起運到教室後面去(提示學生抓住瓶子在桌面上做勻速繞圈運動,帶動瓶內的乒乓球沿著瓶子內壁作旋轉,然後移動瓶子)。學生踴躍演示,對向心力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2.2.2 實驗
教學生經常做一些很能說明問題的小實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講磁場時教學生把吸力較強的磁鐵放入水壺內燒水,一周左右壺內的水垢甚至熱水瓶內的水垢就會自動脫落;講完氣態方程、克拉珀龍方程後,叫學生准備一隻酒瓶、一隻沒有吹起來的氣球、一個臉盆、熱水、一根細線,然後把氣球放進酒瓶里,要求不用嘴將氣球吹起來(提示學生把氣球的嘴子套在瓶口上,把瓶子放進熱水盆即可)。這些小實驗能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眼、動手去研究問題,獲取活的物理知識,享受成功的喜悅,也培養了創造性思維。
2.2.3 小游戲
通過一些學生親身經歷過的簡單易行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去感知物理概念,這不僅對掌握物理知識非常有利,更重要的是能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對知識的接納就會由被動變為主動。如講完力的合成、平衡後,叫兩個學生與一塊磚「拔河」。即用短繩子把磚頭系好,再把磚頭系在一根兩米長的粗繩子中點,一人拉住粗繩子一頭,把粗繩子拉直扯平算學生獲勝,但結果是磚頭獲勝。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加深了對「兩分力夾角越大,合力越小」的理解。
2.2.4科技小製作
對一些科技小製作,要求學生動手製作,親自實踐,並組織小製作展評,頒發獎品,以鼓勵學生的積極性,發展學生創造性能力。如講完動量守恆定律、反沖運動後,可教他們做一個「噴氣船」:先在空鐵筒(或圓罐頭盒)裡面裝一些水,注意水量不超過鐵筒容量的三分之一;再把鐵筒用一個蓋或是別的東西堵死,不讓裡面的水流出來,然後再在蓋上鑽一個小眼,用鐵絲把鐵筒固定在金屬小鐵盒(扁罐頭盒、金屬肥皂盒均可)上;在鐵筒下面放二三節蠟燭,點著蠟燭以後,鐵筒里的水過一會兒就會燒開,把「噴氣船」放進水裡,當蒸汽從鐵筒的小眼裡噴出來時,就會推動小鐵盒向另一個方向前進。通過這些小製作,學生提高了動手能力和創造性素質。
2.2.5攝影活動
給學生介紹一些光學成像原理和照相的基本技術,組織學生開展攝影活動,其興趣會很高,拍出的照片質量也會不錯。這樣既掌握了相關理論,又培養了動手能力和學會了一項技能。
2.3以「疑」引趣。
用啟發式教學,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慾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教師講課要不斷啟發、點撥和誘導,激發他們為解開疑點而積極思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在參與中學習,學習中參與,勤思苦練,憑智慧收集知識信息,靠能力解決實際問題。這樣越學越會學,越學越愛學。
2.3.1 課前提問
上課前可首先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石激起千層浪」。利用學生已有的物理知識,教師從設置的情境中引出新問題並導入新課。情境的創設可多種多樣,可以在復習已學知識中誘發新問題,或從司空見慣而又未被引起重視的物理現象中發現新問題,如講磁場前問學生:為什麼信鴿能從千里之外飛回自己的窩里?如講動量前可問學生:傳個排球給你,你敢接,一個速度很大的大鐵球向你丟來,你為什麼不敢接?創設情境要突出趣味性,別具一格的創意能一下扣住學生的心弦而進入角色;提出問題要注重啟發性,要啟發學生自己去觀察事物,分析問題,導出課題;情節設計還應符合科學性,既要使內容哲理准確,又要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去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一節課的講授不可能求全,在結束課前提問,有意留下餘味,讓學生自己去「品嘗」,可促使學生課後自己獨立思考探索。如講完動量定理、動量守恆定律後,要求學生自己去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適合這些定律。
2.3.2 課堂討論
教師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維,組織課堂討論,讓學生動腦動口,質疑辨疑,教師捕捉反饋信息及時點撥,適時啟發,循循善誘,把握討論的熱點,掃除認識過程的障礙。如講動量守恆定律時問學生節日禮花在大爆炸瞬間為什麼是球形?講向心力時提問:生活中為什麼很少見到凹橋,怎樣過生銹的鐵索橋(慢慢地走),怎樣過不結實的石拱橋(快快地跑)?講力的合成時問做引體向上為什麼老師要求兩臂與肩同寬?這樣的問題個別平時上課注意力渙散的學生也很可能不甘示弱,不再坐冷板凳,會爭先恐後地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就使他們能發現自己學好物理的潛力,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也解決了疑難問題。
2.4 以史激情。
以史激情,即以物理學史進行情感教育激發學生求知慾。例如講述法拉弟出生貧寒,靠自學研究電磁學成為舉世公認的物理學大師;介紹哥白尼用36年的時間撰寫《天體運行論》;說明焦耳花40多年的時間用不同的方法測定熱功當量;述說愛因斯坦為人類為科學做出巨大貢獻而生活卻十分樸素;列舉年輕的倫琴發現了x射線,年輕的施里弗等解決了超導理論等,說明諾貝爾物理學獎100年的歷史是年輕人的創業史,如此等等,能夠激發學生熱愛物理科學和立志攀登科學高峰的意志和激情。又如將奧斯特發現電流磁效應等科學歷程引入到教學中來,讓學生自己「參與」物理知識的發現過程,體會到科學發現的樂趣和心理上的滿足,會使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創造油然而生,進攻性學習態度也就自然形成。
2.5 語言生動。
語言生動,就是語言要形象、風趣、幽默。如講分力、合力關系時,可類比兩張5元錢換一張10元錢;講物體受的合力不為零時慣性表現為運動狀態變化的難易程度時,可類比人的思維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簡介相對論中時間的相對性時可設想如果宇航員在宇宙深處旅行50年後,回到地球比地球人年輕10歲;講物體做正功越多則能量減少越多時可類比買東西越多錢減少越多;講串聯電阻總電壓等於分電壓之和可比喻成幾個人團結起來力量大,電阻越大分壓越大可比喻成按勞分配;講自感現象時可說自感電動勢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講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時速度大的粒子走大圓可比喻成能者多勞等等。
2.6 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就是綜合利用電化教育手段和微機輔助教學手段(如觀看幻燈片、活動投影、科技錄像、教學錄像,用CAI課件教學等等),以數字、圖片等形式直觀地展現有關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具體生動的形象,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中抽象出物理的概念和特點,化難為易。特別是屏幕上的彩色逼真畫面,能把學生的審美體驗推向高潮。在創設的物理情境中,使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和探索知識的認知活動中去。如講楞次定律時製作一個動畫,可使看不見的電流、磁感線、磁通的變化過程形象化,使暫態過程延緩到清晰可見,使學生對楞次定律、右手定則有一個形象具體的認識;講「加速度」概念時,可用多媒體技術做一組模擬:火車進出站是一種緩慢的速度變化,飛機在跑道上滑行,速度變化快;大炮發射炮彈時,炮彈經過炮膛時速度迅速變化,這樣就從感官上體驗到了速度的變化。[3]學生充分利用視覺和聽覺去獲取知識,綜合利用多種分析器進行學習,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慾望,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故能使學生得到較好的學習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叄』 關於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個人認為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方法有以下四點:
1、注重實驗。
物理課是在八年級新開的課程,而此時的學生正處在發展階段,好奇心較重。物理課剛好大部分知識是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可以利用實驗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老師應該盡可能多的在課堂中展現實驗的趣味性。對於分組實驗,可以讓學生自己操作體驗實驗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改變教學手段。
傳統的教學基於講授法,課堂枯燥乏味,大部分學生聽著聽著就走神甚至打盹,導致課堂效率降低。我自己認為,在這個時候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功能,鮮艷的顏色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老師在課堂中不妨多放一些記憶深刻的圖片,一邊講課一邊分析圖片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將本節課的內容溶於鮮艷的色彩中,加深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記憶。
3、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
親其師,信其道。我一直認為只有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才能有效的發揮有效的課堂優勢。在實際教學中,我自己也是如此做的。課堂上,作為老師要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專業素養,對知識的描述必須精準無誤。課後我又是學生的好友,經常到宿捨去和孩子談心,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站在他們的角度交流,有時候還和孩子們一起課外活動,多參加孩子們的課外生活,融入他們這個大集體。當然,孩子們也會當我是朋友,經常跟我分享一些他們的喜怒哀樂,甚至是學習中的困難。在他們眼中,我既是老師,又是朋友。
4、聯系實際生活,使學有所用。
相信很多的學生在學習階段都認為學習沒有多大用處,所以對學習並沒有什麼興趣,但是,作為老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對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尤其是物理課和生活息息相關,例如杠桿部分的內容,有省力、費力和等臂杠桿,那麼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就經常會用到這些知識,例如,剪布的剪刀、指甲刀、釣魚竿、掃把掃地、鑷子的使用等,如果掌握的杠桿的相關知識,我們就會知道如何才能省力了。還有光的反射、折射等,可以解釋生活中的平面鏡成像,以及水中的魚變淺,水中的筷子變彎等現象。要讓學生知道,學有所用,這樣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會提高。
『肆』 初中學生剛接觸物理的時候,應該如何引起他們興趣
這個時候物理老師可以多做一些物理實驗,而且也可以讓他們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之後就可以吸引他們投入到這個學習過程當中。
『伍』 怎樣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怎樣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在實踐中,興趣對人的活動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自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濃厚的興趣將是人們刻苦鑽研、勇於攻關的強大動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1]。楊振寧博士也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從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1.導課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教師在導入新課的時候,就應想方設法用趣味性的引語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新課之始,就感到所學內容的有趣味、有意思。而物理課題的引入往往把演示實驗作為引子。例如講熱傳遞時,演示開水煮活魚而魚不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慣性、慣性定律教學中,裝滿水的杯子,當水杯突然向左運動,杯內的水會從杯口溢出來嗎?杯內的水是向什麼方向溢出的?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教師在講台前認真演示,請同學回答現象,這樣引入新課,也能激發學生學新知識的慾望。除演示實驗作為引子外,還可以講述物理學史的內容,來開闊學生眼界,了解物理學家及其思想工作、方法,來增強物理教學的魅力;而講述一些趣味小的故事,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興趣。例如講授自由落體運動時,筆者們可以講一下伽利略利用嚴密的邏輯推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落體理論錯誤,傳說中的比薩斜塔實驗等,既展示了自由落體運動的物理情景,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設計概念沖突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即使是剛學物理的學生,頭腦中對物理問題的了解,也絕不是空白,而是早已印上了許多千奇百怪的東西。這些前科學概念中當然包括了許多理解和誤解。如關於浮力問題,學生在學習之前早已有了感性認識,但常認為木塊能浮在水面是因為木塊所受浮力大,而鐵塊要沉下水是由於沒有受浮力或受浮力小。這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常常給正確概念的建立和鞏固造成困難。但如果筆者們在教學設計時恰如其分地利用學生在這些司空見慣的問題上的似是而非之處,出其不意地在他們面前展開一幅新的畫面,設計出一個實驗,測出漂浮的木塊所受浮力小於沉在水中的鐵塊所受的浮力,這一情景與學生頭腦中原有概念相沖突的矛盾,將會激起他們在自然界奧秘面前的驚奇感,促使他們思索,探究一個個為什麼的答案,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
學生頭腦中似是而非的概念是很多的。例如存在著物體越重下落越快、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物體速度越大,所受作用力一定越大、動量越大,力就越大等錯誤觀念。教學中只要善於利用,巧妙設計,就可以變不利為有利,收到良好的效果。
3.指導學生重新發現,在探索過程中深化學習興趣
雖然教材呈現的知識,通常是科學家們早已發現,已形成定論的知識,學生學習時並不是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或聯系,但它應是一個用自己的頭腦獨立思考,親自探索而獲得知識的過程。從這一意義上看,學生學習過程是一個再發現或重新發現的過程,這一過程可以深化學習興趣,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不是演員,而是導演;不是向學生奉送真理,而是指導學生去發現真理。
不論是教師的講授,還是實驗,都應努力創造一種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的情景,始終將學生置於探索者、發現者的位置,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將物理課移到實驗室去上,也可將一些演示實驗或驗證性學生實驗改為探索性學生實驗,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身邊的一些簡便材料,開展低成本實驗主動地去探索未知世界。例如:筆者把教材中的一些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建立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內容改變成以學生實驗為基礎的探索式課型,採用了如下教學程序:①教師提出要探索的問題,使學生明確實驗目的、步驟和觀察的重點;②學生分組實驗、觀察現象,記錄數據,教師巡視指導;③根據實驗結果,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回答教師設計的問題,使認識逐步深化,步步逼近待認識的規律,讓學生自筆者探索,自筆者發現;④讓學生匯報實驗現象和討論結果,教師進行適當的啟發和引導,歸納出概念和規律。經過教師的層層引導,步步啟發,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自筆者探索和自筆者發現的狀態,不但掌握了知識,而且學到了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當創造和發現伴隨著學生的學習過程時,學習將會充滿樂趣,將會產生主動學習的強大動力。
4.舉例寓趣,置疑設趣,習題融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地穿插一些日常生活中富有趣味性的例子,來說明物理原理。例如講授聲音可否在固體中傳播時,舉例:伏地聽聲的故事,人可以伏在荒野的地上聽到遠處的馬蹄聲。在進行液化教學時,舉例:夏天從冰箱里拿出來的雞蛋會出汗,用此來說明液化原理,就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設疑也是教學中一個重要手段,它可以開發學生思路,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使其主動去學。正因為如此,教師不僅善於釋疑,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例如:雞蛋握在手心中不容易捏破,而放在桌上,只要一個手指往下一按,就壓破?為什麼熱粥要一面攪拌,一面吹氣,才使稀飯涼得快?象這類設差別,既貼近生活,又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興趣。
5.努力提供成功的機會,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要使學生學習興趣穩定、持久,還必須依靠有效的學習,使學生經常享受到成功的歡樂。成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個物理問題,可以說是成功;取得了一次好的學業成績,可以說是成功;雖然成績不太好,但與原來的情況相比,有了較大的提高,也可以說是成功。這里,關鍵在於是否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要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首先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准備和心理發展水平,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每一個學生制訂出符合自己實際的學習目標。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成功的可能。如果他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努力地學習,就一定會感到明顯的進步,享受到成功的歡樂與喜悅。其次教師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給每一位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例如課堂提問,依據學生學習的情況和層次,讓學生回答的問題由易到難,使學生能夠跳一跳摘到桃子。對於較差的學生還可以採用個別預告法,但萬萬不可在全班同學面前點名預告。預告法就是在下課後分別找一至三個學生告訴他:明天筆者要提問今天留的思考題,相信你能答好。由預告逐步轉到不預告,視其情況而定。再如,有些學生考試成績雖不理想,但動手能力較強,教師可組織一些小製作競賽或讓這些學生在課堂上跟教師一起做演示實驗,充分發揮他們的長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並使其興趣范圍適當擴大,揚其長、補其短。
6.新、奇、懸、趣、迷的實驗,使學生見之生趣
眾所周知,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對於中學生來說,新、奇、懸、趣、迷的實驗,會使他們感到新鮮和好奇,可以給他們帶來饒有興趣的樂趣,在此基礎上,才能使他們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礎知識,使之逐步取得探索物理知識的主動權,掌握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例如:初二學生學習功這一章時,對功、功率、機械效率三個概念容易混淆,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可以設計一堂比賽形式的實驗課,比比誰做的功最多,誰的功率最大,誰的機械效率最高。每個同學都抱五塊磚以最快的速度從一樓跑上四樓,設計方案,測出自己做的功,功率、機械效率。然後集體討論評選出四個全班之最。上樓最快的,做功最多的,功率最大的,機械效率最高的,四項冠軍分別由四位同學獲取。這一結果把學生的思維集中到了同一個焦點上,為什麼做功最多的,功率不是最大?機械效率也不是最高?為什麼上樓最快的,做功卻不是最多?通過這樣生動有趣的實驗課,把本來混淆不清的概念變得簡單易懂,把理論知識轉變成了親眼所見的事實,使學生在歡快的游戲中,學到實在的知識。
7.教育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從現象中感知物理意義
物理學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很多物理定律和規律都是從觀察中發現的。例如,牛頓通過對蘋果落地的思索,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過觀察吊燈的擺動發現了擺的等時性原理。通過舉例,引導學生觀察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例如,油罐車為什麼要拖一條尾巴----鐵鏈?在乾燥季節里,在黑暗中脫下化纖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閃爍,這是什麼現象?通過引導,學生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有一位學生問過筆者,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當通電抽水的瞬間,會發現幾根電線抖動起來,為什麼呢?筆者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他思索,最後使他恍然大悟。
8.講述有趣的物理現象、物理學史和物理學家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介紹物理學史的發展、物理學家的情況,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2]。如指南針是筆者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會使學生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愛迪生和白熾電燈的故事使學生了解了科學家的成才之路,並深深地體會到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這一道理。
給學生適時講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補償方式。例如在講到玻意耳----馬略特定律的時候,介紹定律的來歷以及不同國家對定律的不同稱呼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進一步學習創造良好的氛圍。當講到歷史上曾有一位學者叫赫曼,為了驗證天電(閃電)與它電是否是同種電,竟被雷電擊死在實驗台上時,課堂一片寂靜。當講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宮時用磁石來防刺客時,課堂上又是一片活躍氣氛。
9.通過物理知識的應用發展學習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學習物理知識不僅是為了認識自然,了解自然,更重要的是改造自然為人們生活服務。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在生產建設以及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的作用,明確學習物理的重大意義。如在初二物理《重力》這一節的教學中,筆者設置了這樣兩個問題,一是:同學們知道神秘的不倒翁嗎?為什麼他總是不倒呢?在學生都明白是重心的應用之後,筆者是這樣小結的:商家們對重心這一物理知識加以利用就獲得了巨大的收益,由此可見知識就是財富。這對學生是一種啟發和激勵;二是:你觀察過嗎?建築工人在修建房屋時採用什麼方法使建造的牆體豎直而不傾倒嗎?(依靠重垂線築牆),之後筆者這樣小結:建築工人對重力的方向加以利用就使修築的牆豎直而不傾倒,由此可見知識就是力量。又一次激勵學生的興趣,學生也體會到了學習物理知識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向學生介紹科學史料中的典型事例,如在講磁現象時,介紹筆者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在講浮力時,介紹阿基米德稱皇冠的故事或曹沖稱象的故事等來激勵興趣。不斷介紹相關知識在社會文明發展中的作用,如介紹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到工業革命的興起推動工業化的發展,從愛迪生的白熾電燈發展到現在五彩斑斕的世界,從火箭到衛星,乃至於筆者國的神州五號飛船等都是物理知識的重大應用,激勵學生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這有助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的解頤笑語,有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智中見志的特點和功能;生動有趣的實驗,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課題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學生面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引人入勝,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樂趣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陸』 物理課如何上才有趣
我的辦公桌上經常會擺放一些實驗器材,這些實驗器材的材料幾乎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比如礦泉水瓶、玻璃杯、筷子、吸管、火機等這樣的日常用品,有同事經常會對我發這樣的疑問:「你經常帶這些東西干什麼?」我回答:「這些東西不是我帶的,是學生帶的,學生用這些器材做實驗」,同事接下來一般都會這么說:「我上學的時候,老師就講講物理規律,然後就做些練習題,沒做過什麼實驗,所以我上學時物理學的一點都不好,感覺特別難」。我一般都會這么回答:「你覺得物理難,是因為當時你沒有碰到我這樣的物理老師」
在大多說人的印象中,物理是比較難學的,我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也學不會物理,就像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所描述的那樣,以前從來沒有什麼實驗,背會公式和物理規律然後就是做練習題。物理學起來沒有什麼趣味。的確,物理這個學科的教與學如果僅僅是背會公式做做練習題,那真的沒什麼意思。而且物理規律和公式的表達一般都比較抽象,學習者必須深入透徹的理解之後才能形成記憶,才能正確的運用這些規律去解決問題、解釋現象。所以對與初學者來說,物理的確是有點難度的。
工作六年之後,我逐漸的認識到,要破解物理學科難教、難學的這個難題,必須從培養興趣入手,改變以往的課堂模式,要把物理課上出趣味性,讓學生喜歡上物理課。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動起來,動手、動腦。在行動中、在思考中慢慢的摸進物理學的大門,然後就會有一部分學生登堂入室。
為了把課上的有趣,我首先從自身的改變開始,我閱讀大量的關於教育教學的的著作,想從書中找一找趣味課堂的理論支撐,想從書借鑒別人的經驗,當我讀到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一篇題目為《興趣的秘密何在?》的文章後,我的眼前一亮。令我困惑很久的問題迎刃而解。他寫到:「所謂課上的有趣,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思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
很久以來我對改變課堂模式的思考因為這句話而豁然開朗,我找到了變革的方向,那就是要在課堂是調動學生的情緒,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要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我想到了實驗,縱觀整個物理學史的發展,人類對於自然現象的認識,對於物理規律的總結幾乎都是建立在多次實驗的基礎上的。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觀察到實驗現象,讓抽象的物理規律具體化、形象化。於是我開始自己動手做一些實驗,然後在課堂上演示,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效果很好,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可是慢慢的我感覺到,當我把我能想到的實驗演示完的時候,接下來我不就黔驢技窮了么?而且僅僅是我在演示,我在做實驗,學生自己並沒有動手參與,他們只是觀看,甚至在觀看的過程中,可能大多數學生只是看看熱鬧,而沒有真正的在思考。於是我不得不再次調整變革的方向。也不知道是在某個黃昏或者是在某個早上,我的腦子里突然有了一個想法。「我為什麼要活的那麼累呢?為什麼是我在做實驗,為什麼不是學生自己做實驗,然後在全班同學面前演示並解釋實驗現象呢?」答案終於出現了。逆向思維,就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時刻。我要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動起來,動手、動腦,我只起到引導和監督的作用,就行了。這樣,我把自己解放了,一切都有學生自己完成。
於是從這個學期開始,我就開始實施我的想法,變革我的課堂。新學期開學的第一課,本來該和原來一樣,講一講課本上的序言部分,講一講物理這門課是幹啥的,物理這門課有多麼多麼重要,要想學好物理該怎麼做怎麼做。這學期的開學第一課,我果斷的拋開了原來的套路,把課本仍在一邊,改成由我演示我自己製作的實驗,讓學生見證一個又一個奇跡(實驗現象)。一個又一個實驗想像就像磁石一樣吸引著學生的目光,課堂上爆發一陣又一陣的掌聲。我看到了學生們的眼睛裡充滿了好奇和歡樂。我知道變革成功了。
快下課的時候,我只提了一個要求,要求每人回家利用身邊的器材,做一個實驗,什麼實驗都可以。很多學生都行動起來了,有的從以前看過的書上找實驗,然後自己做,有的上網搜索物理小實驗,有的請自己的哥哥姐姐或者身邊的其他人幫忙。
以後上課的時候,每一節課都有兩到三個學生在課堂上把自己做的實驗在全班同學面前演示,並試著解釋實驗現象(當然由於學生沒有學過物理規律,不會用規范的物理語言去解釋,不過這個時候正是該我出場的時候了)。幾次課下來,學生對上物理課充滿了期待,到台上演示的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沒有到台上的同學也感受到了樂趣。課堂上有了掌聲,有了笑聲,有了歡呼聲。我漸漸的發現,這才是課堂應該有的模樣。
我開始慢慢的思考什麼是好的課堂,什麼是學習?課堂是傳授知識的主要場所,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發生在課堂上,但是如何高效的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讓學生在不知疲倦的、不覺得無聊的情況下不知不覺的學習。學習的最高境界是在玩中學。我討厭那種一說上課就死氣沉沉的課堂,嚴苛的課堂紀律,正襟危坐的學生,學習知識為什麼要板起面孔呢?好像知識跟學生有仇一樣。知識實際上都是來源於生活的,只不過用抽象的語言或者公式的形式概括出來,就像其他藝術一樣,科學知識也是來源於生活,但是高於生活。而在一門學科剛入門的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根本不會多麼難於接受和理解,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體驗知識和規律與生活和自然現象之間的那些關系。學生自己做實驗,就會從做實驗的過程中,體驗到一種自豪感,他們是事實和現象的駕馭者,知識在他們手裡變成了力量。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說說:「如果學生親自去研究和發現了某種東西,親自去把握具體的事實和現象,那麼這種駕馭知識的情感就會更加強烈」
把課上的有趣是我追求的一種理想的課堂境界,把學生自製實驗演示引入課堂只是我要變革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嘗試,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的發展、開拓和完善我理想中的趣味課堂。
『柒』 如何使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生動有趣
如何使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生動有趣
初中學生剛開始接觸和學習物理,如果教師的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很可能對物理這門課敬而遠之,從此不感興趣了。所以教師備好課很重要,要讓授課內容生動有趣,充分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如何才能做到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我在以下幾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學生普遍反映很好。
一、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科學合理地設計授課內容
物理學家丁肇中曾說:「好奇心是科學的原動力。」我們現在所學習的科學知識,就是在科學家們在強烈的好奇心驅動下和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的努力下探索出來的。其實中學生也和科學家一樣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所以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來展開知識,會使課堂教學更吸引人。比如在講「溫度」這一概念時,我們知道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在滬粵教版教材中,列舉了很多不同物體的溫度,也介紹了絕對零度,但是沒有介紹熱的本質。而在科學發展歷程中,科學家最感好奇的正是熱的本質。人類的好奇心是相通的,科學家好奇的東西也一定是中學生所好奇的。所以我在設計授課內容時,會把熱的本質納入其中,從早期的熱質說到後來的唯動說,告訴學生熱的本質是物質內部分子運動的反映。物質內部分子運動越劇烈物體越熱,反之越冷。1985年美籍華人科學家朱棣文用多束激光,從各個方面對納原子進行照射,使原子的運動不斷受到阻礙而減速,從而將其溫度下降到接近絕對零度,這一實驗就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熱的本質。
二、介紹科學家探索過程的更多細節
對於一些科學家通過實驗探索發現的物理規律,如果把實驗的過程講得更詳細一些,能夠使課堂更吸引學生。比如,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我是這樣介紹的:一開始蓋里克使用一個裝滿水的葡萄酒桶,用黃銅泵將桶內的水抽出,但桶不嚴密,水抽出後不久就有空氣進入,蓋里克就用空心銅球代替木桶繼續實驗。起初抽起來比較輕松,後來活塞很難推動了,再後來「卟」的一聲巨響,銅球癟了。蓋里克又換上更結實的銅球,這一次銅球沒有癟,但抽完氣後瓶里放氣的場面十分嚇人。1654年蓋里克當著德皇和國會議員的面演示了大氣壓有多大,也就是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關於托里拆利實驗,有一些細節也很吸引學生。托里拆利公開了他的實驗後,很多科學家仍不相信玻璃管水銀柱是由管外的大氣壓支撐起來的。托里拆利實驗後來傳到了法國的帕斯卡那裡,他用紅葡萄酒重復了托里拆利的實驗,由於酒比水銀密度小,他使用了一根46英尺長的玻璃管,結果得到一段真空,他進一步想,如果水銀柱真的是被空氣壓力頂住的,那麼在海拔較高的地方,空氣壓力與水銀柱高度應有變化。他自己身體太差,不能登山,於是他寫信給他的內兄,請他帶著托里拆利實驗裝置登上當地的多姆山做實驗,果然在一英里高處水銀柱下降了三英寸,帕斯卡將實驗重復了五次,結果使他十分激動,因為這進一步支持了托里拆利關於大氣壓支撐水銀柱的觀點。
三、向學生介紹一些由重大科學發現引發的發明
有些科學發現,看起來很簡單,但意義重大。比如奧斯特實驗,發現電和磁之間有聯系,電能生磁,堪稱偉大發現,在當時震動了整個歐洲科學界。可是在課堂上演示完這個實驗後,學生感覺好像很簡單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這時我向學生介紹電報的發明:人類一直都有遠距離瞬時通訊的夢想,但在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之前,信息的傳遞速度完全取決於信使坐騎的速度,在奧斯特的發現之後,安培很快就試制了一種電報,他用26根導線連接兩處26個相對應的字母,發報端控制電流的開關,收報端的每個字母旁邊各有一個小磁針,可以感應出連接字母的導線是否通電,人類最初的電報就是通過這種電磁方式來完成信息傳遞工作的,但這種電報面臨的重要問題是電流太弱,很難將信息准確地傳遞到較遠的距離。後來,美國發明家莫爾斯發明了一種電碼,他的電碼用點和橫線代替了26個字母,有了電碼,在1837年莫爾斯製造了一台電報機,它的發報裝置很簡單,是由開關和一組電池組成,按下開關,便有電流通過,按的時間短促表示點信號,按的時間長些表示橫線信號,它的收報裝置是由一隻電磁鐵及有關附件組成,當有電流通過時電磁鐵便產生磁性,這樣電磁鐵裝置就在勻速前進的紙帶上記下點或橫線。1844年,莫爾斯鼓勵美國國會架設了一條由華盛頓到巴爾的摩的電報線路,人類第一條電報線路就這樣在美國誕生,幾十年以後,電話也發明了,其中也用到了電磁鐵,由電能生磁的發現能引發遠距離瞬時通信的實現。向學生介紹這些由重大科學發現引發的發明,既能使學生更深刻理解科學發現的偉大意義,又能使課堂更生動。
四、用自己觀察和積累的例子來解釋一些物理知識,會使課堂更生動
課本上介紹每一個物理知識,一般都會有相關的例子來說明或解釋,但是如果教師用自己在生活中觀察積累得來的例子,效果會不一樣。比如,我在電視里看過一個魔術表演,表演者在舞台上輕松地抱起一個穿高跟鞋的女孩子,然後叫一位觀眾來抱這女孩子,結果怎麼用力也抱不起來。這個魔術我看很簡單:這個女孩子的鞋底有一鐵塊,而舞台下裝有電磁鐵。我在講電磁鐵時就用上了這個例子,學生很感興趣。再比如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原理時我舉的例子學生也特別有興趣:我們知道人從地面上跳起時,要先蹲下,道理是下蹲後腿步肌肉才能收縮然後給地面一個向下的力,地面再給腳底施加一個向上的力使人向上跳起來,所以香港電影的鬼片里那些鬼向上跳起時不用先下蹲,人是做不到的。但是有次我看到電視上介紹一種樹上爬行動物,它從樹上跳起時不需要先彎曲腿部的,為什麼?難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反例嗎?原來這種動物從樹上跳起時,心臟會向腳底壓出血液,利用血液通過腳底向樹施加一個力,樹木給予腳底施加一個相互作用力使它跳起來。使課堂生動有趣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可以經常布置學生在課後思考、討論一些有趣的物理問題,向學生講一些物理學家的故事,指導學生做一些有趣的小製作等等。生動有趣的課堂能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愛上物理這門學科。.
需要定製原創文章的朋友請點擊>>> 需要快速發表文章的朋友請點擊>>>
公務員之家辦的非常成功,極具口碑。在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時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類文章。當然,因為免費和開源,大家都可以學習、借鑒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專屬於個人的原創文章,請點擊以上鏈接獲得專業文秘寫作服務,點擊以下圖標可以分享到你自己空間。
『捌』 如何激發高中生物理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學好物理的前提。那麼,應該從哪些方面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呢?
一、用教師的魅力激發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重視給學生的「第一印象」,把第一堂物理課講得很精彩,使學生聽得入迷,認為聽老師講物理課是一種享受,從而感到高興和愉快,並認為物理不難學,由此產生一定要學習好物理的信念,這樣就初步建立起了學好物理的興趣。二、用科學的實驗激發興趣
物理是比較抽象的學科,實驗教學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如果我們把理論回歸現實,用實驗來展示給同學們看,這樣把抽象轉化為具體,理解起來就很容易了。三、用多媒體教學激發興趣
多媒體教學打破了教師用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簡單的授課模式,可以形象直觀地展現觀察的事物,引起學生的注意。給學生以最直接的感觀,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樂於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四、用科學的方法激發興趣
學習方法科學合理,學起來就會事半功倍,學習興趣自然大大提高。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使他們在學習上獲得成功,在心理上得到一種滿足,產生一種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和研究的興趣。
『玖』 如何讓物理教學更有趣
如何讓物理教學更有趣
教育心理學指出,興趣是產生注意的基礎、求知的動力。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如何創建有趣的物理課堂,途徑是多方面的:課堂教學是主要陣地,設置有吸引力的開場白;利用妙趣橫生的物理實驗;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等都是切實可行的方法。
一、設置有吸引力的課堂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是開啟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是把學生引向知識海洋的風帆。教師只要具有較高的教學藝術和語言修養,就能設計出好的課堂導入,使課堂收到良好的「首因效應」。 實踐證明課堂導入常常關系整個教學的成敗優劣。講課時要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要設計好每堂課的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常見手段,物理課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趣味性強的演示實驗進行導入.如講授「感受大氣壓」時,先取一個空的鋁質易拉罐及一盆冷水,罐口纏上鐵絲並固定並將鐵絲擰成柄狀(要有一定的長度和強度),往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至沸騰,並繼續加熱數十秒,迅速(持鐵絲柄)將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觀察發生的現象。這種小實驗把枯燥抽象的理論變成生動活潑的趣味探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引導學生步入物理學這座精美的科學殿堂,以極大的興趣和勇氣去吸取其中的營養。可見,課堂導入的作用不可小覷。
但是課堂導入與教學內容不能油水分離,而應水乳交融,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緊緊圍繞課堂導入這個特點來設計。恰到好處的課堂導入能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成為啟迪思維,強化記憶、幫助理解、發展能力的興奮劑和催化劑。
二、利用妙趣橫生的物理實驗
現行初中物理教材中實驗佔有很大的比重。通過這些實驗,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觀察物理現象,加深認識和理解物理規律,是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的一座橋梁;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學會一些物理實驗的方法,初步培養實驗能力。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物理實驗讓課堂變得有趣味性,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比如:觀察擴散現象(准備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將兩小顆高錳酸鉀分別投入兩杯水中,試觀察比較高錳酸鉀在兩杯水中的擴散情況。如果你觀察到了兩杯水中高錳酸鉀發生擴散的差異,想一想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又如:哪個瓶子滾得快(兩個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一個裝滿沙,另一個裝滿水,放在同一斜面上滑下,哪個瓶子滾得比較快?動手試試,想想看,為什麼?) 還如:水為什麼不灑出(在杯中倒入半杯水,上面用紙蓋住。用手掌壓住紙把杯子翻轉過來,注意不讓杯中的水灑出來。放開手,杯中的水也好,紙也好,都不會掉下來。即使水中放入一些木螺絲之類的小東西也沒有關系。這是為什麼?)另有:試管內奇怪的水(用試管裝水(塞上木塞,不要塞太緊)在酒精燈上加熱直至沸騰(不要燒太久,要不然水蒸氣容易把塞子沖出來),這時,停止加熱,會發現試管內的水停止沸騰。)
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現象,讓同學做一做,看一看,再想一想其中的科學道理,分析其中的規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在生活中還有實際應用呢!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要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要充分了解學生、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教育家贊可夫說「當老師不不可少的,幾乎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孩子。」老師的愛就像一方巨石,投入到學生心靈的海洋里,必定掀起驚濤駭浪。學生喜歡自己的老師,就會感覺像「好朋友」「偶像」一般,對相應科目有濃厚的興趣,上課能專心聽講,下課能按時完成作業。唯恐自己學不好他教的學科惹老師不高興,「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如果師生關系緊張,學生會產生抵觸情緒,即使老師教學方法再好,也不會引起學生的注意,更不會有思想的溝通和情感的共鳴。老師做到關心、愛護、幫助學生,並用自身的言行感染學生,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把這種師生感情轉化成對學習的信心、興趣、責任感,使他在學習上不斷進步。可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潤滑劑,能磨合學生的心靈機器;是利斧,能劈開學生的心靈枷鎖;是路標,能致命學生前進的方向。
名師訪談錄《行走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中引用了一個故事證明了「教師信任你的學生就是信任自己」的教育觀念。故事講述湯姆森太太如何把一個性格孤僻、邋裡邋遢叫泰迪·斯徒伍德的小個男孩轉化成獲得博士學位的著名醫生。思維就像一棵花,他是逐漸積累生命的汁液,只要我們用這種汁液澆灌他的根,讓他受到陽光的照射,他的花朵定會開放。
四、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慾望。羅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物理教學同樣如此,但物理本身並不是美學,要想使物理教程從枯燥的鉛字變成閃爍美的光彩的科學詩篇,關鍵在於我們教師平常教學中是否認真發掘物理科學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學特徵,是否去創設美的意境,讓學生潛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學美的陶冶,這就是教學的藝術。
誘發學習動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學習動機就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或內部動力。如何激發、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動機,一直是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極為關注的一個問題。學習還需要目標的指引,既需要遠景的總體目標,又需要近景的具體目標。但是目標的制定要適當,教師要與學生、家長都取得聯系,達成共識,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目標。目標太高會迫使學生產生消極心理,如同紙上談兵;目標太低讓他們不經過一點努力就可以實現也是不科學的。家長和教師的目標要讓學生「跳一跳,能摸到」,這樣,他們永遠都有「成就動機」這一內在的心理動力。
傳授科學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傳統的教學只重視知識與技能,而忽視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在物理教學中,是引導學生獨立地學習,還是「抱著」學生學習,既是一個教育觀念的問題,也是一個教學藝術的問題,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葉聖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自己獨立思考自行解決問題,學生就能享受到成功的歡樂和喜悅,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從而培養他的自信心。但是僅僅重視對學生方法的培養是不夠的,假如學生智力超群、方法得當,而意志薄弱、耐挫力極弱、習慣不良,是很難有所作為的。反之,一個學生哪怕智力平平,但卻鍥而不舍、堅忍不拔,是很有可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的。古今中外無數成功人士的事例無不證明了這一點。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學無止境的。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亞里士多德說過「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只有我們在三尺講台揮汗潑墨、用心鑽研、因材施教,不僅可以構建有趣的物理課堂,更會收獲味道香甜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