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怎麼得到物理定律

怎麼得到物理定律

發布時間:2023-03-21 13:54:21

① 怎樣做探索物理規律的實驗

請採納!
一、觀察的幾種方法

1、順序觀察法: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

2、特徵觀察法:根據現象的特徵進行觀察。

3、對比觀察法:對前後幾次實驗現象或實驗數據的觀察進行比較。

4、全面觀察法:對現象進行全面的觀察,了解觀察對象的全貌。

二、過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過程層次:一般說來,復雜的物理過程都是由若干個簡單的「子過程」構成的。因此,分析物理過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復雜的問題層次化,把它化解為多個相互關聯的「子過程」來研究。

2、探明中間狀態:有時階段的劃分並非易事,還必需探明決定物理現象從量變到質變的中間狀態(或過程)正確分析物理過程的關鍵環節。

3、理順制約關系:有些綜合題所述物理現象的發生、發展和變化過程,是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綜合效應」。要正確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觀察和分析,從內在聯繫上把握規律、理順關系,尋求解決方法。

4、區分變化條件:物理現象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發展的。條件變化了,物理過程也會隨之而發生變化。在分析問題時,要特別注意區分由於條件變化而引起的物理過程的變化,避免把形同質異的問題混為一談。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學中有許多物理量是通過比值來定義的。如R=U/R、E=F/q等。在這種定義方法中,物理量之間並非都互為比例關系的。但學生在運用物理公式處理物理習題和問題時,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義,分不清哪些量之間有因果聯系,哪些量之間沒有因果聯系。2、注意因果對應:任何結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產生一定的結果。因果常是一一對應的,不能混淆。

3、循因導果,執果索因:在物理習題的訓練中,從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進行因果分析,有利於發展多向性思維。
四、原型啟發法

原型啟發就是通過與假設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東西,來啟發人們解決新問題的途徑。能夠起到啟發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來源於生活、生產和實驗。如魚的體型是創造船體的原型。原型啟發能否實現取決於頭腦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與頭腦中的表象儲備有關,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種途徑:1、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並爭取用學到的知識予以初步解釋;2、通過課外書、電視、科教電影的觀看來得到;3、要重視實驗。

五、概括法

概括是一種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從同類的個別對象中發現它們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較小范圍的認識擴展到更普遍性的,較大范圍的認識。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概括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高級形式的、科學的概括,這種概括的結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這種概括稱為概念概括;另一種是初級形式的、經驗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徵的概括。

相似特徵概括是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徵對不同事物進行比較,舍棄它們不相同的特徵,而對它們共同的特徵加以概括,這是知覺表象階段的概括,結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級的。要轉化為高級形式的概括,必須要在經驗概括的基礎上,對各種事物和現象作深入的分析、綜合,從中抽象出事物和現象的本質屬性,舍棄非本質的屬性。

六、歸納法

歸納方法是經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論建構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它要解決的主要任務是:第一由因導果或執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現象的因果聯系,為認識物理規律作輔墊。第二透過現象抓本質,將一定的物理事實(現象、過程)歸入某個范疇,並找到支配的規律性。完成這一歸納任務的方法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審慎地考察各種事例,並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關系等一系列邏輯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說,然後再運用演繹對其進行修正和補充,直至最後得到物理學的普遍性結論。比較法返回

比較的方法,是物理學研究中一種常用的思維方法,也是我們經常運用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實質,就是辯析物理現象、概念、規律的同中之異,異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質屬性。

七、類比法

類比是由一種物理現象,想像到另一種物理現象,並對兩種物理現象進行比較,由已知物理現象的規律去推出另一種物理現象的規律,或解決另一種物理現象中的問題的思維方法,類比不但可以在物理知識系統內部進行,還可以將許多物理知識與其他知識如數學知識、化學知識、哲學知識、生活常識等進行類比,常能起到點化疑難、開拓思路的作用。

八、假設推理法

假設推理法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這就要求我們針對研究對象,根據物理過程,靈活運用規律,大膽假設,突破思維方法上的局限性,使問題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主要有下面幾方面內容:

1、物理過程假設

2、物理線路假設

3、推理過程假設

4、臨界狀態假設

5、矢量方向假設。

② 在我們學過的物理定理中什麼定律是用實驗推理法得到

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條件是「物體不受力的作用」.而在現實生活中,物體不受力的情況是不存在的,可見此實驗條件無法實現;
故實驗結論無法由日常經驗得出,更不能由實驗得出;牛頓第一定律的結論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推理而得出的.
故選:A.

③ 物理定律是怎麼產生的

物理定律,大多數是通過人為打造的實驗室產生的,也有是從天然打造的大自然的實驗室產生的。這里關鍵是實驗二字,即物理定律不論來自什麼實驗室,都是經過千錘百煉提取精華,才產生物理定律的。

④ 物理學定律是怎樣得出來的

定律是為實踐和事實所證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展變化畢中宏手冊的客觀規律的論斷。
物理學定律也不例外,實驗既可得出定律,也可驗證定律。物理學定律是在實驗和實培前踐中來證明它的正確性的。

⑤ 物理定律

通過實驗歸納法發現的物理規律,一般叫物理定律,如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守恆定律、機械能守恆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庫侖定律、歐姆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光的反射定律等等。物理定律具有局限性,這是由於物理規律總是在一定范圍內發現的或在一定條件下推理得到的,如動量守恆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適用的定律,但是動量守恆是有條件的,就是研究對象所受合外力必須為零。這就是它的局限性。

大多數物理定律都是用數學語言表示,也有一部分是用語言文字敘述的。牛頓第一定律是用語言文字敘述的。有人說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特殊情況,因此也可用公式表示。這種說法不對,牛頓第一定律是獨立於而不是從屬於牛頓第二定律的。楞次定律也是用語言文字敘述的。有人說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中的負號就是楞次定律。這也是不對的,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中的負號的物理意義可用楞次定律來說明,但一個負號不能代替楞次定律,楞次定律本身也是獨立的。

⑥ 物理學家是通過什麼方法探究物理規律的

一、控制變數法:通過固定某幾個因素轉化為多個單因素影響某一量大小的問題。
1、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
2、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3、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4、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5、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歐姆定律);
6、電磁鐵磁性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
7、探索磁場對電流的作用規律;
8、研究電磁感應現象;
9、研究焦耳定律。
二、等效法:將一個物理量,一種物理裝置或一個物理狀態(過程),用另一個相應量來替代,得到同樣的結論的方法。
1、在研究物體受幾力時,引入合力。
2、曹沖稱象。
3、在研究多個用電器組成的電路中,引入總電阻。
三、模型法:以理想化的辦法再現原型的本質聯系和內在特性的一種簡化模型。
1、在研究光學時,引入「光線」概念。
2、在研究磁場時,引入磁感線對磁場進行描述。
3、理想電表。
四、轉換法(間接推斷法)
累積法:把不能觀察到的效應(現象)通過自身的積累成為可觀測的宏觀物或宏觀效應。
1、用壓緊鉛柱的方法來顯示分子面的引力作用。
2、在研究分子運動時,利用擴散現象來研究。
3、根據電流所產生的效應認識電流。
4、根據磁鐵產生的作用來認識磁場。
五、類比法:根據兩個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把其中某一對象的有關知識、結論推移到另一個對象中去的一種邏輯方法。
1、水壓--電壓
2、抽水機提供水壓類似電源提供電壓。
3、用速度的定義公式引入壓強公式。
六、比較法:找出研究對象之間的相同點或相異點的一種邏輯方法。
1、研究蒸發和沸騰的異同點。
2、比較電壓表與電流表在使用過程中的相同點和相異點。
3、比較電動機與發電機的結構和原理的相同點和異同點。
4、汽油機和柴油機的相同點和異同點。
七、歸納法:從一系列個別現象的判斷概括出一般性判斷的邏輯的方法。
1、從氣、液、固的擴散實現現象,得出結論:一切物體的分子都在作無規則的運動。
2、物理學中的實驗規律(如串、並聯電路中電流、電壓的特點等)幾乎都用了此法。

⑦ 怎麼發現物理規律的

提出疑問,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果,驗證假設,得出結論。 說明學習物理,要仔細觀察。善於動手。

著名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比薩大學讀書時,對擺動規律的探究,是第一個重要的科學發現。有一次他發現教堂上的吊燈因為風吹而不停地擺動。盡管吊燈的擺動幅度越來越小,但每一次擺動的時間似乎相等。

(7)怎麼得到物理定律擴展閱讀:

通過進一步的觀察,伽利略發現:不論擺動的幅度大些還是小些,完成一次擺動的時間(即擺動周期)是一樣的。這在物理學中叫做「擺的等時性原理」。各種機械擺鍾都是根據這個原理製作的。

如果讓兩個長度相等的擺中的一個開始擺動,就可以看到除了那個同此擺有相同頻率的擺以外,其他的擺基本不動。就共振而言,一個擺開始擺動,那麼此時激勵它的那個擺的擺動就會慢下來,直至停止不動。之後要恢復其擺動宏畢,就要以第二個擺為代價,並藉助一個擺同另一個擺的機械能相互交替傳遞來達到。睜團

⑧ 找物理定律

玻意耳定律圖象:在p-V圖中是雙曲線。由pV=nRT知,T越大,pV值越大,等溫線越遠離原點。在p—1/V圖中是通過原點的直線,由pV=nRT得:p=(nRT)/V,T越大,斜率越大。

(2)查理定律:在p-t圖中是通過t軸上的-273℃的直線。在p-T圖中是通過森信原點的直線,由pV=nRT得:p=nRT/V,可見,體積V大時圖線的斜率小。

(3)蓋·呂薩克定律:在V-t圖中是通過t軸上的-273℃的直線。V-T圖中是通過原點的直線。由pV=nRT得:V=nRT/p,可見,壓強大時圖線的斜率小。

玻意耳定律
開放分類: 物理、定律、氣體、理工

Boyle law

是關於氣體體積隨壓強變化的規律。近代實驗科學剛興起時,人類首先研究的是周圍的空氣。英國的玻意耳也是在這時候開始他們的氣體研究的。

1659年,他了解到蓋利克的神奇的抽氣泵之後,決心設計出更好的抽氣機。他與年輕的助手胡克製造出了精密的抽氣機,波意耳用這種抽氣機做了一系列關於空氣壓力和稀薄空氣中的現象的實驗,並於1660年出版了《關於空氣彈性及其效應的物理、力學新實驗》一書。在該書中他敘友誼賽了實驗結果:在排氣泵容器中氣壓計水銀柱下降;在真空中虹吸作用失效;壓力降低時沸點降低在抽成真空的容器中動物(蜜蜂、鼠、鱔魚等)不能維持生命,鍾表不能傳出嘀嗒聲等等。這在今天看來是非常普遍的常識,但在當時卻很新鮮。在這本書中,玻意耳提出了對氣體「彈性」的兩種可能解釋。一種認為把氣體微粒看成是許多細小彈性游絲;另一種認為微粒在熱的擾動下不斷作旋渦運動,由這種運動引起彈性。但書出版後卻得到荷蘭的以研究科學為名的教會神父利努斯的攻擊。利努斯不相信關於存在真空的說法,他認為空氣的重量和彈性不能夠大到足以承受託里拆利管中的29英寸水銀柱的重量,並與之均衡。他說氣壓表中的水銀柱是由某種特殊的無形的線懸掛住的,這無形的線就在管子的上端。他甚至要求在將玻璃管理上端封口時用手摸一摸,企圖找出這根無形的線。為了反駁這一無端的批評,玻意耳發表了《關於空氣的彈力和重量學說的答辯》,並決定重新做實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還得感謝這位利努斯神父,如果沒有這一荒謬的批評,玻意耳也許永遠不會發現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玻意耳把一根長玻璃管彎成二臂和短不等的U形管(虹吸管),把短的一臂上端封住,附上標尺,然後把水銀一點一點灌入管內,使水銀在玻璃管兩邊相等,記下刻度。再灌進水銀肝至封閉的一邊的空氣食糖壓縮到原來的一半,玻意耳發現此時管子長臂中的水銀比另一臂高出29英寸。這說明「當空氣的密度嗇到約為原來的兩倍時,它的彈性也增加兩倍」。但這根玻璃管偶然被打碎了,玻意耳又重新作了一根更長的管子,約有8英尺高。由於在室內用太長了,因此只能在二層樓的樓梯里用繩子吊起來作實驗。他使密封空氣的壓力在1-英寸到117-英寸高銀柱之間變化,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做了40多次實驗,每一次都把觀察值與按設想「溫度一定時,壓力與膨脹成反比的假設」應得的值作比較,發現兩者非常相符合,從而得到了歷史上除運動現象之外的又一個度量的自然規律。

1666年,玻意耳發表了《流體靜力學佯謬》一文,有力地駁斥了那種輕的流體不能對重的流體施加壓力的傳統偏見,得出了氣體的體積與壓強成反比的關系,這就是正玻意耳氣體定律的最初發表形式,它為分子運動論的發展開辟了道路。一個世紀以後,法國人查理和蓋一呂薩克建立了更全面的定量規律。

實驗表明,一定質量的某種氣體,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壓強與體積成反比。
這個結論滲巧是英國科學家玻意耳(1627-1691)和法國科學家馬略特(1620-1684)各自通過實驗發現的,叫做玻意耳定律。

查理定律(Charles law)

法國科學家查理(1746--1823)通過實驗發現。查理定律指出,一定質量的氣體,當其體積一定時,它的壓強與此喊輪熱力學溫度成正比。即

P1/P2=T1/T2 或pt=P′0(1+t/273)

式中P′0為0℃時氣體的壓強,t為攝氏溫度。

氣體的壓強p和溫度很容易用壓強計和溫度計測定。若實驗測得P-T圖線為過坐標原點的直線,或P-t圖線為直線,且與t軸交於-273℃處,則定律被驗證。

蓋·呂薩克定律
開放分類: 物理學

蓋·呂薩克定律(Gay-Lussac's Law)的表述:一定質量的某種氣體,在壓強不變的情況下,體積與熱力學溫度成正比。

由PV/T=C可知;當P一定時,V/T=C/P=C3 (恆量).此關系最初是法國科學家蓋·呂薩克研究氣體膨脹時得到的實驗定律.

另外一種表述為:一定質量的氣體,在保持壓強不變的情況下,溫度每升高(或降低)1℃,增加(或減小)的體積等於它在0℃時體積的1/273 。
同時由第二種表述外推的話,既可得出絕對零度是 -273.15℃

⑨ 物理規律教學中有哪些科學方法07

一、控制變數法
控制變數法是初中物理實驗中常用的探索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之一。所謂控制變數法是指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響它的多個因素中的一個因素的關系,可將除了這個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為地控制起來,使其保持不變,再比較、研究該物理量與該因素之間的關系,得出結論,然後再綜合起來得出規律的方法。
這種方法在整個初中物理實驗中的應用比較普遍。例如在人教版實驗教科書《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關於探究聲是怎樣傳播的實驗中,就開始滲透控制變數的思想。因為固體、液體和氣體都是傳聲的介質,我們逐一研究它們分別可以傳聲時,就必須控制其它兩個因素。在進行該實驗時恰當地點撥,提出:「把兩張課桌緊緊地挨在一起,一個同學輕敲桌面,另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另一張桌子上,聽到的敲擊聲為什麼就能認為是桌子傳來而不是空氣傳來的?」分析比較,使學生體驗到控制變數的思想。在接著的探究影響音調、響度等因素的實驗中,把控制變數的思想對學生給予簡要的介紹,就會使學生逐步領悟到控制變數法的實質要領,為以後的探究實驗作好方法上的准備。 在初中物理中,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決定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影響液體壓強的大小的因素;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影響電功、電熱大小的因素;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影響磁場對通電導體力的大小的因素等等實驗,運用了控制變數法。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個物理現象和規律中,因實驗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實驗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難直接揭示物理本質,而採取與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徵的等效現象來替代的方法。這種方法若運用恰當,不僅能順利得出結論,而且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
例如,在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鏡,因兩者在成像特徵上有共同之處,容易使學生接受,而玻璃板又是透明的,能通過它觀察到玻璃板後面的蠟燭,便於研究像的特點,揭示出規律。我們在學習中,在親歷實驗過程的基礎上,要進行方法的總結,在以後遇到有關的實驗設計時,就會自覺地加以運用。比如在學習伏安法測電阻之後,要求設計一個實驗,在上述實驗中缺少電壓表或電流表,其它器材不變,另有一個已知阻值的定值電阻供選用,要求測出未知電阻,應該怎麼辦?學生就可以用等效替代的思想進行設計了。
三、轉換法
有的物理量不便於直接測量,有的物理現象不便於直接觀察,通過轉換為容易測量到與之相等或與之相關聯的物理現象,從而獲得結論的方法。譬如,在研究電熱與電阻關系的實驗中,電流通過阻值不等的兩根電阻絲產生的熱量無法直接觀測和比較,而我們通過轉換為讓煤油吸熱,觀察煤油溫度變化情況,從而推導出哪個電阻放熱多。教學時不妨設計一問:為什麼研究電熱與電阻大小的關系時,還用到似乎與實驗無關的煤油呢?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小結出該實驗中煤油的作用的基礎上,進而再問:該實驗能否不用煤油而改用其它方式來觀察電阻通電後的發熱情況?這樣促使學生思維得以發散,轉換的思維方法得到訓練,設計實驗的能力也隨著提高了。 在初中物理實驗中,利用軟細繩測量地圖上鐵路線上的長度、刻度尺和三角板配合測量硬幣的直徑、圓錐的高;在探究聲音的響度與什麼有關系的實驗中,用乒乓球的振動放大和轉換音叉的振動;利用電路中的燈泡是否發光等電流的效應來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利用磁場的吸鐵性來研究磁場、電磁鐵的磁性強弱等,都運用了轉換法的思想。
四、類比法
類比法是一種推理方法。為了把要表達的物理問題說清楚明白,往往用具體的、有形的、人們所熟知的事物來類比要說明的那些抽象的、無形的、陌生的事物,通過藉助於一個比較熟悉的對象的某些特徵,去理解和掌握另一個有相似性的對象的某些特徵。
如:用水波類比聲波;用水路來類比電路;在研究電壓的作用時,藉助於看得見而學生比較熟悉的「水壓形成水流」的實驗作類比,來揭示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又比如在研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的實驗中,為准確記憶通電螺線管的北極與電流方向的關系,以緊握的右拳頭類比為螺線管,四指為線圈並指向電流的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一端為北極。這樣形象直觀很容易被學生理解記憶牢固。當然,這里還可以用其他方式來類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可以找到更符合學生實際的類比方法。
五、圖象法
圖象是一個數學概念,用來表示一個量隨另一個量的變化關系,很直觀。由於物理學中經常要研究一個物理量隨另一個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因此圖象在物理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實驗中,運用圖象來處理實驗數據,探究內在的物理規律,具有獨特之處。如:在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和水的沸騰情況的實驗中,就是運用圖象法來處理數據的。它形象直觀地表示了物質溫度的變化情況,學生在親歷實驗自主得出數據的基礎上,通過描點、連線繪出圖象就能准確地把握住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特點、液體的沸騰特點了。 在其他的實驗中,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採用圖象來處理數據。例如在探究串聯電路中電流規律實驗中,把各點作為橫軸、電流為縱軸,作出的圖象為水平直線,很直觀表示出串聯電路中各點電流相等的規律。這樣學生非常容易理解和記憶。在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電壓的關系、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重力大小跟質量的關系等實驗中都運用到圖象法。這樣把數形結合、圖形與文字結合起來處理數據、描述物理規律,能很好地促進學生處理數據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
六、理想化方法
理想化方法是指在物理教學中通過想像建立模型和進行實驗的一種科學方法。可分為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實驗。
理想化模型就是指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研究對象的一些次要因素捨去,抓住主要因素,對實際問題進行理想化處理去再現原形的本質的東西,構成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這是一種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例如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杠桿就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杠桿在使用時,由於受到力的作用,都會引起或多或少的形變,然而在研究中把此時的形變忽略不計,這里我們就把杠桿經過理想化的處理,認為它無形變,視為一個硬棒,從而使學生在研究時不被細枝末節的因素影響,順利地得出杠桿平衡原理。
理想化實驗是一種科學的抽象方法。它既要以實驗事實作基礎,但又不能直接由實驗得到結論。比如,我們在探究空氣能傳聲的實驗中,逐漸將真空罩內的空氣抽出,聽到罩內的鬧鍾的聲音逐漸變弱,於是我們推理得出將真空罩內的空氣抽完(即真空),就聽不到鬧鍾的聲音了,從而得出空氣能傳聲而真空不能傳聲的結論。這里採用的方法就是理想化,因為無論怎樣抽氣是不可能將真空罩內的空氣抽完的。又如牛頓第一定律就是理想化實驗得出的一條重要物理規律。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很好地滲透這一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思想,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七、比值定義法
比值定義法,就是在定義一個物理量的時候採取比值的形式定義。用比值法定義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學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密度、壓強、功率、比熱容、熱值、電阻等等
比值法適用於物質屬性或特徵、物體運動特徵的定義。由於它們在與外界接觸作用時會顯示出一些性質,這就給我們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來表示其特徵的間接方式,往往藉助實驗尋求一個只與物質或物體的某種屬性特徵有關的兩個或多個可以測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確定一個表徵此種屬性特徵的新物理量。應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條件;一是客觀上需要,二是間接反映特徵屬性的的兩個物理量可測,三是兩個物理量的比值必須是一個定值。 八、歸納推理,又稱歸納法: 從一般性較小的前提出發,推出一般性較大的結論的推理方法叫歸納法。在科學研究中,歸納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許多物理概念、定律及規律的獲得都是藉助了歸納法的力量,由實驗(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歸納獲得的。因而歸納法的教學是中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⑩ 請問物理定律是怎麼發現的,比如庫倫定律F=K(Q1Q2/R)是由實驗結果的得出的話,那他不怕誤差么

這個只是理想狀態下的公式,要實際應用起來有修正公式,要考慮外界種種情況對他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怎麼得到物理定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1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7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