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物理學科 > 物理教學如何貼近生活

物理教學如何貼近生活

發布時間:2023-03-23 15:05:47

Ⅰ 如何把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新課程改革提倡物理教學要「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陶行知說 「生活即教育」。它為我們指明了物理教學活動的方向,即必須從密切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的關系入手,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提煉物理問題,應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用物理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在這種觀念指導下的生活化情境物理教學向學生表明:物理就在你的身邊,生活需要物理,物理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為學生創造了一條將物理知識應用於實踐的通道。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師要善於挖掘教學內容中的生活情境,努力把教材里的知識轉化為生活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慾望,引導學生探究,幫助學生自己建構知識。
事實證明,一旦生活世界的相關信息納入課堂教學的時候,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會提高,互動水平會提升,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會增強。生活教育理論首先是由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提出來的,其核心思想包括三個部分:生活就是教育,社會就是學校,教、學、做一體化。由此可以看出,生活教育理論就是指生活就是一種教育,生活無處不在,教育也無處不在,我們要學會從生活中發現探索知識,一邊學習一邊應用,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這與高中物理新課標對義務階段的物理教學的要求也是高度一致的,即,高中物理應該接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物理,不斷探索揭示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和規律,並運用於實際生活中去,培養起學生終身探索物理奧秘的樂趣。
一、我國高中物理教學的現狀
我國現在實行的高中物理教學現狀為:教學方法以考試方法為依據,學習的方式以教學的方式為依據,考試考什麼內容老師就教什麼內容,考試怎麼來考老師怎麼來教。這種固定死板的教學模式遠遠偏離了高中物理教學的最早出發點,將我們的高中物理教學與生活實際越拉越遠。盡管我們一再呼籲高中物理教學要和學生生活、社會實踐相貼近,但只要現今模式的高考存在,我們的師生就不敢真正踐行生活教育理論,害怕不跟隨著高考的腳步,成績就會掉下來。其實不然,因為物理現象是物理學的根基,只有從物理現象出發,才能領悟到物理的本質和真諦。而物理現象主要來自於生活實際,因此,高中物理教學就必須在生活實際中學習,在生活實際中進行教學。而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引入最初的物理問題,可以有效地提高物理學習的效率,幫助學生學會真正有用的物理,而不是與生活實際相脫離的偽物理。
二、生活教育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在實際生活中探知物理
很多物理學家進行發明創造的最初都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改造實際事物,促進人類和社會不斷發展,這正是物理學的真正價值。如今的高中物理教學中都只注重老師教授的知識,探究式的教學大部分都只局限於實驗室,根本沒有真正深入到生活中,很多人認為物理知識具有很強的經驗性,物理教學根本就沒有充足的時間和條件讓學生去探究,實際上,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恰當地引入一點自然和社會中客觀存在並且沒有經過加工的,最好是學生們都實際經歷過的物理問題來讓學生探索,學生解決了這些問題,就相當於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一旦學生樹立了在實際生活中探知物理的學習理念,他們就會以生活實際為目標,在高中物理中學到真正的知識。
2.學到的物理知識要應用於實踐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最推崇的一種教學理論就是教學做統一,其核心為做,也就是在勞力的事情上勞心。應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上,就充分說明了物理作為一門基礎的自然學科,研究的主要內容是物質的基礎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高中物理學習的內容都可以在平日生活中找到原型,進一步加強高中物理對學生的親和力,也為老師在教學中,採取在做中教、在做中學的教學方式提供了條件。但是在現今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很少思考書本上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更沒有機會親自嘗試。學生們的物理學習只局限在教材中,只局限於做習題和掌握知識點,非常不利於學生的發展。
3.靈活運用學到的物理知識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出,受教育就是為了改造生活。放在物理上來說,就是運用學習到的物理知識改變生活,解決生活實際中碰到的困難。但如今的高中生做物理試題得心應手,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卻力不從心,束手無策。
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生受教育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生活,這是學生的內在,不是任由外界制定的。假設只為學習物理而進行物理學習,那麼就是在割裂物理學習與實際生活兩者間的聯系,失去生活聯系的學習是低效的學習,是死讀書、讀死書式的學習,完全不符合生活教育理論里活讀書、讀活書的理念。從這點出發,物理教學就是要將物理學習放在生活中,留心生活實際里的物理現象;善於動腦思考這些物理現象的原因,並試著去探索這些物理現象的本質。這樣就有利於學生運用所學習到的物理知識,積極發現並處理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明白致用才是學習的目的,那些指導改變生活的教育才可以稱作真正的教育。與此同時,老師要少用考試作為指揮棒,要給學生真正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實現生活化,物理教師任重道遠。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意引導學生在生活實際情景中發現物理問題,讓學生自覺地把物理知識運用到具體生活情景中,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感受科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把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有意識的貫穿於教學的始終,使學生能主動探究物理問題並掌握物理知識,使學生的物理素養真正得以提高。

Ⅱ 怎樣上好高中物理

最基本的是備課,只有備好課,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其次要用更深動更影響的課具引導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Ⅲ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新課標的基本理念

Ⅳ 如何讓物理課走進學生的生活

對課程內容的選擇突出了這樣一個特點: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標准》力求貼近學生生活,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來揭示物理規律,並將其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實際,使學生體會到知識來源於生活,並運用到生產和生活中去。同時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究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一、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在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今天,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得到普遍認同。所謂「有效教學」,根據美國教育學家加涅的觀點,凡是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活動就是有效教學。也就是說能有效地實現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然而,如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切實轉變教學行為,仍有很多問題值得研究。
二、分析當前物理課堂教學狀況
我覺得現在的教學與學生的生活聯系不太緊密,這樣會阻礙學生的自主學習。究其原因,一是許多教師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的思想觀念沒有真正轉變,無形中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以接受性學習為中心。正是為了追求所謂的「課堂的高效」,往往重視書本知識的教學,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物理知識。二是學生對生活環境中的物理現象不太注意觀察,學習時也不能很好地聯系生活實際,也不會應用學到的物理知識去解釋周圍環境中的物理現象。總之,學生的「高分低能」現象仍然十分普遍,這與《物理課程標准》的要求相差甚遠。
三、生活情景融入到物理有效課堂中的方法
結合物理學科特點和課程的基本理念,我們應該用生活情景來組織物理課堂教學,讓生活走向物理,再讓物理走向生活。通過物理教學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然後應用物理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為生活服務,為社會服務。下面我以第十一章《簡單機械》中《杠桿》這一節為例,談談如何把生活情景融入到初中物理有效課堂教學中去。
1.藉助生活實例引入物理概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求在引入物理概念時要注重「趣」、「異」、「疑」。雖然概念引入方法有許多種,然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引入概念卻是一種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因為生活實踐留在記憶中的形象(表象)容易為學生理解,尤其對於初中學生,從生產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豐富的物理現象是他們認識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這些感性材料為他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物理環境。
例如,我在講授《杠桿》這一節時,上課前,要求學生事先觀察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工具,如各種剪刀、各種夾子、開瓶扳手、笤帚等。上課過程中,我請同學們思考用木板、一字螺絲刀、老虎鉗、羊角錘等器材如何把按在木塊上的圖釘取出來?有多少種方法?經過小組的討論,最後大家大致歸納出四種方法:(1)用手直接拔圖釘;(2)用老虎鉗直接拔圖釘;(3)用一字螺絲刀撬圖釘;(4)用羊角錘撬圖釘。接著我要求學生對四種方法進行歸類,結果得出第1、2種方法運用了力與運動的關系;而3、4兩種方法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能夠繞一個固定點轉動,從而引出杠桿的概念。下一步讓學生通過觀看我課前准備好的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剪刀以及各種各樣的夾子,並用多媒體演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撬棒撬石塊的視頻,要求他們尋找這些工具的共同點,以鞏固杠桿的概念。
上述事例來源於我們生活中,是學生學習的起點。這些事例不僅拉近了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距離,使他們感覺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真實存在,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要求,而且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為提高物理課堂的有效教學奠定了基礎。
2.藉助生活實例探究物理規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足夠的感性認識是探究物理規律的基礎,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分析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提出問題,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物理課堂教學。同時足夠的感性認識為探究物理規律創造良好的物理環境,為研究物理規律提供必要的知識准備。
在獲得足夠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可指導學生探究物理規律。根據建立物理規律的思維過程和學生的認識特點,選擇適當的途徑,對感性認識進行思維加工,尋找各種物理現象之間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概括出物理規律。這是掌握物理規律的關鍵,在探索物理規律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現象的分析,數據的處理,過程的描述,物理規律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
3.藉助生活實例鞏固物理規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物理規律教學中,教師要恰當選擇與物理有關的生活中的問題,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有效訓練,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鞏固物理規律,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杠桿》這一節中,我讓同學們討論如何測量大象的質量,結果他們各抒己見,有的同學想到用等效替代法如「曹沖稱象」的方法,有的同學想到用地磅進行稱量,卻沒有同學想到用杠桿知識去稱大象的質量。於是我就介紹了杭州有位物理老師利用量程為200N的彈簧秤結合杠桿知識巧妙地測出了大象的質量。學生在驚訝之餘,也就理解了古希臘學者阿

Ⅳ 高中物理論文物理教學生活化論文:如何構建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

摘要:物理學起源於對自然界的觀察和研究,自然界又是人類生活的環境,因而物理學與生活具有廣泛的聯系,是一門地地道道的生活科學。所以我們的物理教學也應該構築在生活的基礎上,做到物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最終實現教育的核心思想——「生活教育」。因此本文著重從新教材中隱含的生活化元素出發,深入理解新課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尋求簡約而不簡單的生活化授課模式,把物理教學與學生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圍繞周圍世界所發生的事情科學展開思考與探究,從而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關鍵詞:高中物理;物理教學生活化 物理學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運動規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蘊藏著無窮奧秘,認識主體在探索物理現象的過程中應該充滿樂趣,這兩方面的客觀存在與結合是建構物理課程的關鍵,也是物理課程設計的起點。物理新課程主要理念之一便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課程唯有反映社會及生活的需要,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和生活,使學校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才能體現本質功能。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所以新的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更貼近生 活,盡可能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從學生今後的發展出發,各科教材增加了與當今社會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習內容,尤其增加了那些與當前學習生活、當今社會實際、現代化技術和生產實際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新課題聯系緊密的學習內容。課程向生活的回歸並不意味著課程對生活的簡單復制,課程與生活中的界限消失了,那是對課程庸俗化的片面認識,課程的回歸是課程在另一種意義上的積極構建,是給課程以更深廣的內涵,作為進入課程的生活,並非生活的零散片斷,細枝末節,而要經過適當的加工和提煉,賦予其特定的意義,是一種課程化了的生活。每位教師要注意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已有的經驗和生活實際,這樣才能更加有利於學生學有所用。 一、用生活事例引入新課 如在講氣體的性質這章節內容時,可以從故事入手,外國的一位元首看到我國的爆米花機能夠把大米膨化成又香又脆的爆米花,很吃驚,後來這位元首在結束對我國的訪問時,訂購了許多台這種被他稱為「大米充大機」的機器。同學們一定吃過爆米花也一定喜歡吃爆米花,而到目前,現在的爆米花機已有原來的密閉容器(甜味劑是糖精)改製成不密閉的高壓鍋(甜味劑為糖和奶油)製作,更方便、更營養,為什麼能把這些糧食轉化為比它大幾倍的香又脆的零食呢?我們可以充分運用生活中的器材作為演示實驗的儀器。 例如,在講述牛頓第一定律時,可以用生活中常見的玻璃球來替代教師的演示實驗,具體做法如下: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塊書本大小的玻璃板,板上放十個玻璃球,用勺一個一個把球盛到碗里(滾出玻璃板的球不能再盛),看誰在15 秒內盛得多,然後再來討論獲勝的秘訣。再如,在講述自感現象時,我們拆下了五十多個廢日光燈管的鎮流器,讓每個學生感受自感電流,具體做法如下:用兩手捏住鎮流器的兩個接線柱,直接接於一節干電池的兩極,然後突然與干電池脫離(注意手與鎮流器的兩接線柱始終不脫離)。這樣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使演示實驗成為隨堂實驗成為可能,因為儀器簡易隨處可見,就算買也價格便宜,容易辦到,而且學生感興趣,並在心理上消除了對學物理的恐懼。 二、把生活實例編進習題 教師應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學過的知識,培養學生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落實物理教學的最終目標,通過物理教學讓學生具備學習能力和一定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技巧。如下題:目前新建樓房的供電系統中已經不再使用保險絲,然而使用一種自動控制的安全電路,當用電負荷過大或發生短路時,電路會自動切斷,如果站在地面上的人碰到火線而使火線與大地經人體構成通路,電路也會自然切斷,以保人生安全。我家新居裝的就是這樣的電路,搬家後,我看到牆上的電源插孔中是三線的,為了安裝電視機,買了一個插板,插 在牆上的一個三線插孔中,然後把電視機的插頭插在插板的插孔內,但是接通電視機的電源時,室內所用的插座全都斷了電,表明電路自動切斷了,到配電箱一看,果然是「掉閘」了,是電視出了故障,用電量太大了,用手把總開關閉合,換其他幾個確保正常的用電器插到這個插板上直至耗電只有15w 的小電燈,仍然是這樣,但是,把插板插到牆上其他插孔,一切正常,問題出在哪裡?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怎樣解決?這些實際問題,不僅需要物理知識,更需要讀懂、理解、分析、判斷、推理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三、利用課外實踐活動,將物理理論運用於生活實踐 課外實踐活動是將物理教學生活化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親自動手操作,自己是整個活動的主導者,因此其參與性和主動學習意識要強。基於這一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後,可適當給學生布置實踐類的課後作業,如在學習重力之後,教師可以通過展示月球上的宇航員的活動和地球上的人的活動,比較差異並進行解釋等。通過類似的實踐調研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又強化了其積極愉悅的體驗感悟,久而久之,學生自覺運用物理知識於生活實踐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和增強。 除了真實的生活實踐之外,物理實驗也是學生課外實踐的重點。很多時候,學生並未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調研,在這 種情況下,物理實驗就成為學生將理論運用於實踐的最佳途徑。如在電的學習之後,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點亮「七彩燈」裝點實驗室等活動。通過這種親自動手操作的活動,學生不僅可以牢固掌握物理理論知識,而且動手操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都有相應程度的提高,為培養全面發展的素質人才奠定了基礎。此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用常見的生活器具做家庭物理實驗,或讓學生有意識地把可樂瓶、易拉罐、飲料吸管、膠帶紙等帶進課堂進行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拉近物理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並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使用物理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當物理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時,物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和解決物理問題的興趣。因此,物理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滲透生活化元素,從生活中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素材與問題,引導學生用物理的思維方法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環境,才能幫助學生真正獲得富有生命力的物理課堂知識,使他們不僅理解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應用,從而切實體會到物理在生產、生活、科技與社會領域的應用價值。

Ⅵ 物理學與現代生活的緊密聯系

物理科學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分支,不僅對物質文明的進步和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人類的思維發展也產生了不可或缺的影響。從亞里士多德時代的自然哲學,到牛頓時代的經典力學,直至現代物理中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等,都是物理學家科學素質、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思維的有形體現。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車中的光學知識就有以下幾點:
1. 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後鏡是一個凸鏡
利用凸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和成正立、縮小、虛像的特點,使看到的實物小,觀察范圍更大,而保證行車安全。
2. 汽車頭燈里的反射鏡是一個凹鏡
它是利用凹鏡能把放在其焦點上的光源發出的光反射成為平行光射出的性質做成的。
3. 汽車頭燈總要裝有橫豎條紋的玻璃燈罩
汽車頭燈由燈泡、反射鏡和燈前玻璃罩組成。根據透鏡和棱鏡的知識,汽車頭燈玻璃罩相當於一個透鏡和棱鏡的組合體。在夜晚行車時,司機不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況,還要還要看清路邊持人、路標、岔路口等。透鏡和棱鏡對光線有折射作用,所以燈罩通過折射,根據實際需要將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勻柔和地照亮汽車前進的道路和路邊的景物,同時這種散光燈罩還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標和里程碑,從而確保行車安全。
4. 轎車上裝有茶色玻璃後,行人很難看清車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還會吸收一部分光,這樣透進車內的光線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須要從面孔反射足夠強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於車內光線較弱,沒有足夠的光透射出來,所以很難看清乘客的面孔。
5. 除大型客車外,絕大多數汽車的前窗都是傾斜的
當汽車的前窗玻璃傾斜時,車內乘客經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國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現在上方的空中的,這樣就將車內乘客的像與路上行人分離開來,司機就不會出現錯覺。大型客車較大,前窗離地面要比小汽車高得多,即使前窗豎直裝,像是與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現在這個高度,所以司機也不會將乘客在窗外的像與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再如下面一個例子:
五香茶雞蛋是人們愛吃的,尤其是趁熱吃味道更美。細心的人會發現,雞蛋剛從滾開的鹵汁里取出來的時候,如果你急於剝殼吃蛋,就難免連殼帶「肉」一起剝下來。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訣竅,就是把剛出鍋的雞蛋先放在涼水中浸一會,然後再剝,蛋殼就容易剝下來。
一般的物質(少數幾種例外),都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質受熱或冷卻的時候,伸縮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說來,密度小的物質,要比密度大的物質容易發生伸縮,伸縮的幅度也大,傳熱快的物質,要比傳熱慢的物質容易伸縮。雞蛋是硬的蛋殼和軟的蛋白、蛋黃組成的,它們的伸縮情況是不一樣的。在溫度變化不大,或變化比較緩慢均勻的情況下,還顯不出什麼;一旦溫度劇烈變化,蛋殼和蛋白的伸縮步調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滾燙的雞蛋立即浸入冷水裡,蛋殼溫度降低,很快收縮,而蛋白仍然是原來的溫度,還沒有收縮,這時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殼壓擠到蛋的空頭處。隨後蛋白又因為溫度降低而逐漸收縮,而這時蛋殼的收縮已經很緩慢了,這樣就使蛋白與蛋殼脫離開來,因此,剝起來就不會連殼帶「肉」一起下來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對我們很有用處。凡需要經受較大溫度變化的東西,如果它們是用兩種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麼在選擇材料的時候,就必須考慮它們的熱膨脹性質,兩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師在設計房屋和橋梁時,都廣泛採用鋼筋混凝土,就是因為鋼材和混凝土的膨脹程度幾乎完全一樣,盡管春夏秋冬的溫度不同,也不會產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鋼筋混凝土的建築十分堅固。
另外,有些電器元件卻是用兩種熱膨脹性質差別很大的金屬製成的。例如,銅片的熱膨脹比鐵片大,把銅片和鐵片釘在一起的雙金屬片,在同樣情況下受熱,就會因膨脹程度不同而發生彎曲。利用這一性質製成了許多自動控制裝置和儀表。日光燈的「啟動器」里就有小巧的雙金屬片,它隨著溫度的變化,能夠自動屈伸,起到自動開啟日光燈的作用。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物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與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物理規律本身就是對自然現象的總結和抽象。
談到物理學,有些同學覺得很難;談到物理探究,有同學覺得深不可測;談到物理學家,有同學更是感到他們都不是凡人。誠然,成為物理學家的人的確屈指可數,但只要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勇於實踐,敢於創新,從生活走向物理,你就會發現:其實,物理就在身邊。正如馬克思說的:「科學就是實驗的科學,科學就在於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們的一門學科,更重要的,它還是一門科學。
物理學存在於物理學家的身邊。勤於觀察的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做禮拜時,懸掛在教堂半空中的銅吊燈的擺動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後來反復觀察,反復研究,發明了擺的等時性;勇於實踐的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為認清「天神發怒」的本質,在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日子,冒著生命危險,利用司空見慣的風箏將「上帝之火」請下凡,由此發明了避雷針;敢於創新的英國科學家亨利•阿察爾去郵局辦事。當時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郵票,准備裁下一枚貼在信封上,苦於沒有小刀。找阿察爾借,阿察爾也沒有。這位外地人靈機一動,取下西服領帶上的別針,在郵票的四周整整齊齊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後,很利落地撕下郵票。外地人走了,卻給阿察爾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並由此發明了郵票打孔機,有齒紋的郵票也隨之誕生了;古希臘阿基米德發現阿基米德原理;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X射線;……研究身邊的瑣事並有大成就的物理學家的事例不勝枚舉。
物理學也存在於同學們身邊。學了測量的初步知識,同學們紛紛做起了軟尺。有位同學別出心裁,用透明膠把制好的牛皮紙軟尺包紮好,這樣更牢固。然後,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裝盒作為軟尺的外殼,在盒的中心利用鐵絲做一搖柄中心軸,軟尺的末端固定在軸上,這樣一個可以收拾並反復使用的捲尺誕生了。同時,這位同學受軟尺自作的啟示,用實驗解決了一道習題:用軟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若把軟尺拉長些,測量值是偏大還是偏小?他做了這樣一個模擬實驗: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標上刻度,然後用透明膠粘貼,再扯下來,便做成了「軟尺」,用「軟尺」不僅找到了上題的答案,而且還清楚地看到分度值變大了,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學了電學的有關知識後,同學們對蚯蚓能承受的最大電壓進行了探究:當給它加上1.5V的電壓時,蚯蚓迅速分泌粘液,且奮力掙扎,從瓶內跳出瓶外。當給它加上3V的電壓時,蚯蚓被電為兩截;有同學在測量「2.4V、0.5A」的小燈泡的功率,並研究其發光情況時,不滿足於給燈泡加上2.4V的電壓,而是用自己早已准備好的小燈泡做破壞性實驗,不斷加大燈泡兩端的電壓,直至電壓高達9V、燈泡燈絲燒斷,才停止探究;有同學在學習蒸發的知識時,不厭其煩地座在桌旁觀察相同的兩滴水(其中一滴水灘開),進行聚精會神地觀察,然後進行分析、對比,得出影響蒸發的因素;……同學們捕捉身邊的瑣事進行探究的事例屢見不鮮。
身邊的事物是取之不盡的,對與現實生活聯系很緊密的物理學科來說,更是時時會用到的,用身邊的事例去解釋和總結物理規律,學生聽起來熟悉,接受起來也就容易了。只要時時留意,經常總結,就會不斷發現有利於物理教學的事物,豐富我們的課堂,活躍教學氣氛,簡化概念和規律。新課標告訴我們「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並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其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今天,人類所有的令人驚嘆不已的科學技術成就,如克隆羊、網際網路、核電站、航空技術等,無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學家們對身邊瑣事進行觀察並研究的基礎上的。在學習中,同學們要樹立科學意識,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經歷觀察、思考、實踐、創新等活動,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不久你就會擁有科學家的頭腦,為自己今後驚嘆不已的發展,為今後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

Ⅶ 聯系生活、貼近學生對物理課堂教學的影響

物理學科注重科學性,注重實驗,注重與現實生活的結合,學習物理更注重理解一件事物發生的原理。因而在物理學科教學過程中,並不一定把課本上的內容解釋清楚就可以,而要更加貼近學生輪神世的生活,要想讓學生理解新的復雜的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類比。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尋找之前的知識與將要學習的概念之間的相似性,從而讓學生產生兩種概念之間的聯系,更便於對新知識的接受和理解。

舉一個例子。電壓這一節,通常上課的一種方法就是直接告訴學生電壓這個物理量符號是什麼,單位是什麼,常見的用電器或電源一般都是多大電壓,電壓的測量,學會進行電壓表的讀數。這樣一樣可以完成這一節課的目標。但是學生提不起精神來學習,認為枯燥,漸漸也就覺得學習物理就是一些知識點的堆疊,讀數,計算等等。但是如果告訴他們,物理是與生活中的一些看起來很普通的常識尤其相關的學科,物理可以解釋生活中發生的很多事,解答他們的十萬個為什麼。 當把電壓這一看不到摸不著的概念與水壓類比的時候,在學生的腦中中就自然建立了對電壓的印象,再加上動畫演示,

他們就會更加興味盎然。理解瞎答電燈之所以會亮是因為有電流(這是之前學過的),而電壓使電路中產生電流,電源又給電路中提供了電壓。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把學到的關於電路的所有知識串起來,發現物理章節之間的邏輯聯系,也能明白實際電路中用電器為什麼能正常工作。學生也能認識到學習這一節對於生活的重要性,也會對學習物理更加有興趣,因為他們知道,學習物理是「有用」的。

物理課堂也是很容易與生活相聯系的。可以對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帶領學生把物理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臘肢聯系並漸漸培養他們「聯系」的習慣,要學會學以致用。

Ⅷ 物理課堂上如何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物理課堂上要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必須先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一、 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
在物理教學中,如果注意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生產實際,提出與教學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往往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例如講授《光的折射》時,可先提出以下一些問題:透過老花鏡看緊靠鏡子的物體,顯得比原來怎麼樣?透過老花鏡看遠處物體物體又會怎樣呢?透過圓形金魚缸看缸里的魚發現魚會變大,透過裝滿水的杯子看插入的筷子發現筷子會在分界處折彎,這又是為什麼呢?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學生必然會產生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而課後又是課堂的延伸。結合物理教學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徵,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小實驗、小製作也是發展物理興趣的好形式。對初中生來說,可讓他們自己動手製作簡易測力計、桿秤、潛望鏡等,這樣做,不僅能夠加深他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獨立操作能力,很好地實現了知識的遷移。
二、 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引起學習動機。
當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所要講授的新知識之間有一定差距時,教師在教學中精心設計一定的環境,使學生面臨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引起學生新舊概念的沖突,從而感到原有知識的不足,造成與已知的不協調,激發學生的疑惑、驚奇、詫異的情感,進而產生一種積極探索的願望,深化學習興趣,促使積極思維。
例如,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是比較抽象的物理規律,教師邊演示邊提出兩個相互矛盾的觀點:把小車輪子朝上放在桌面上用手推小車使其運動,停止用力時,小車就停止。按照人們的生活經驗得出「力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把小車翻過來,輪子朝下,向前一推,手離開了小車,小車還仍然繼續向前運動。又得出「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力不是使物體運動的原因。到此,引起了學生認知的矛盾沖突,創設了問題的情境,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不斷探索下面提出的問題。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的起點,在物理教學之初,或學習新課題時,教師應精心設計物理學習情境,將學生置於該情境之中,激發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獲取知識的需要,即求知慾,引起學習動機。課堂教學是一種目的性很強的活動,經過教師精心設計,每一節新課的導入都給予學生較強烈的刺激,激發學生產生力求解決問題的興趣。

(一) 用故事導入。

如:「壓強」概念的教學時,講述故事:一個很冷的冬天,河面上結了冰。幾個小學生在冰上玩耍。忽然一個孩子踩碎了一塊冰掉了下去,大聲呼救。這時,岸力一位叔叔急忙從冰上爬過去,跳入河中,孩子得救了,叔叔也安然無恙。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祥鋒態到,這位叔叔為什麼要爬過去呢?跑不比爬快嗎?誰能回答這個問題/教師提出的問題引起了學生的共鳴,激發了希望解決問題的興趣和求知慾。

(二) 用實驗導入。

如:在教學「大氣壓強」時,通過實驗提出問題,用懸念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將一隻平口玻璃灌滿水,用一張厚紙片片蓋在杯口上把水杯倒過來。當把手移開後,會產生什麼現象?鬆手後學生驚訝不已。(紙片不會落下)。還是這只杯子,裝滿水後,用原紙片蓋上,用手按住,倒置成90º,當把手移走後,會產生什麼現象?鬆手後學生又驚訝。(紙片不會落下為什麼它不落下來?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學習「大氣壓強」。

此外,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豐富多彩的物理學習情境。也能激發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應用於物理學習情境的創設,可以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情感上的感染,展示物理的神奇與奧妙,同時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提供師生互動的平台,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大屏幕,提高教學效果。為新課的學習創設了一個豐富而又精彩的物理學習環境。
三.先聲奪人,充分發揮實驗的特基核殊魁力
一切知識都從感知開始,物理實驗以其鮮明生動有趣的特點,對學生具有無可替代的興趣誘發力,巧妙地安排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和課外小實驗能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實踐謹源證明,成功的演示實驗不僅可以使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注意力集中,對物理現象獲得深刻的印象,還可以使學生牢記不忘,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講到潛水艇時,用針筒和大試管模擬潛水艇的浮沉;在復習電功率時,可製作串聯、並聯的白熾燈示教板,接在照明電路中,觀察亮度,進一步加深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對於學生分組實驗,不僅能激發學習的興趣,還可以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培養觀察能力,動手實驗能力和分析能力。學生在自己實驗時興趣較高,為了避免學生動手的盲目性,教師要因勢利導,指導學生做好每一個學生實驗,把單純的興趣轉化成對學習知識的興趣,成為學習的動力。在學生分組實驗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應始終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帶著明確的目的,認真仔細地觀察,積極地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實驗中遇到一些問題,教師應善於啟發,不要包辦代替。這樣盡管學生可能遇到一些麻煩,但收獲是大的。其次,執行規范也不是要求學生機械的操作,相反應要求學生手腦並用。例如,調節天平底座的時候,就必須根據重垂線的垂尖位置思考底腳螺絲的調節旋向。當然熟練以後就會成為一種技能。實驗步驟是根據實驗程序的要求來制訂的,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可適當鼓勵學生在不違反操作規程基礎上有所創新。再次,應當看到嚴格要求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和作風的意義,從一開始就要嚴格要求。許多學生在連接電路以前,從不考慮各器件放置的位置,亂七八糟,有的儀器表面背對著自己,他們認為,只要電路正確就行了。還有的學生准備不認真,不按操作規程操作,使儀器損壞,實驗結束,桌面場地零亂,儀器不復位,造成儀器零件及材料丟失。如果老師放鬆要求,久而久之不僅養成學生毛毛糙糙的作風,而且極不利於對學生品德特別是科學態度的培養,對於學生今後的工作學習也很不利
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本校實際,盡可能地做一些有意義的課外小實驗。例如在講流體的流速與壓強的關系時,讓學生左右手各拿兩張長紙條,讓其並列且自然下垂,用嘴對著兩紙條相對的空隙吹氣,觀察實驗情況。這種學生實驗比演示實驗更能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多設計幾個類似的實驗。
四 製造學習上的懸念
在物理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夠不斷地製造懸念,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一種急於 探求的心情,那麼就會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例如在《滑輪組》一節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把滑輪組放在一黑匣中,演示時上端提線,下端線進入盒中,結果出線比進線長得多。此時,一般學生會感到好奇,基礎扎實的學生會想到是省力杠桿並急於想得到證實,因此產生強烈興趣,當盒子打開後,學生又會驚訝,心想這是杠桿嗎?同時渴望得到明確的答復,在這樣的渴求中老師稍加分析會收到明顯效果,起到化冗長的講授為積極的探索的作用,老師講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認知沖突是指一個人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與當前面臨的情境之間存在的差別。這種沖突常常會引起人們的好奇心,並導致其關心、注意和探索行為。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如果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的學習內容之間具有中等程度的差距時,就會引起他們的認識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物理學中許多規律、定律是前後相連的,而中學生的思維缺乏連貫性,往往停留在表層認識上,如果教師能設法讓他們發現原有認識的片面性,或再多問一個「為什麼」學生就無法解決,則會使他們產生認識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電壓》一課新課導入可作如下提問1、導體中要有持續電流須幾個條件?學生預料回答:「a電源、b電路要接通」。接著追問:「電流怎樣形成的?」學生答:「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的」。繼續追問:「是什麼使電荷發生了定向移動?」學生答:「是電源」。老師接著演示小燈亮的電路驗證學生回答的正確性,再接著用一廢電池換原來新電池重做實驗發現燈不亮了,老師問:「為什麼不亮呢?」學生會說:「那是廢電池。」老師問:「為什麼新電池會使電荷發生定向移動呢?電源究竟是靠什麼使電荷發生定向移動呢?」到這時學生回答不上,必定疑惑,從而產保持刺激的新穎和變化中學生對新鮮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教學內容是否有興趣,興趣的大小,對教學效果都有直接的影響,在物理教學中若能經常保持刺激的新穎和變化,就能不斷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從而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樂於學習想要學習,例如在講《磨擦起電 兩種電荷》這一節時,為了把這一節抽象知識形象化,讓學生激發起探求的需要,可這樣引入新課,帶四根一端膨鬆的塑料捆紮繩(做此實驗要求當時天氣要乾燥)問哪個同學能把膨脹的一端捻聚在一起,根據生活經驗學生們會爭先恐後舉手要求做這一件認為簡單的事,然後每組叫一位學生到講台前操作,結果會發現每位同學都事與願違,他們發現繩子不僅沒有被聚攏在一起,反比剛才更膨鬆了,且越用力捻膨鬆得越厲害,這一新穎現象使學生感到非常驚奇,怎麼會是這樣呢?他們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基於這種迫切感,學生對這一節課的興趣會很快激發起來。
五、及時給予成功的滿足。
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在物理學習中,如果學生獲得成功,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若反復多次,學習和愉快的情緒則會建立固定的聯系,也就會形成越學越有興趣,越有興趣就越想學的良性循環,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如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出一些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便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遇到困難時,教師再給予適當的幫助,當學生解決了面臨的問題後,便獲得成功的滿足:在實際教學當中要時時刻刻抓住學生的成功處給予適時鼓勵,如巧妙地運用語言激勵,對一般學生可用:「書寫認真」「解法巧妙」「見解獨解」。對已獲成功的基礎較好的學生可進一步用言語刺激:「你還有其他方法嗎?」「你還有更巧的方法嗎?」這樣會使全班興趣高昂,切忌給學生以反復失敗的刺激,這樣才可使興趣持久。
六 理解尊敬,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十一年的教學實踐中,我覺得融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激發有重大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兩種現象:一是某一學科的偏科生,尖子生總是和任課教師有密切的關系,而成績差的學生卻是見了教師往往敬而遠之;二是一些學生尤其是差等生,他們往往首先敏感教師對他們的態度如何,然後根據態度的好壞考慮投入精力的多少,他們渴望老師在尊重信任的基礎上為其解惑,但教師有意無意的冷漠,鄙視和嫌棄,會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自卑自棄,不求上進。然而當他們感覺教師對他們關心、重視、滿懷期望時,就會被感動,從而迸發巨大的學習熱情。由此可見,在理解的基礎上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有很大影響。為此,教師應當注意親近、關心理解學生。對學困生不歧視,多接觸,消除其心理上的自卑感。課堂上要注意因材施教,耐心輔導,層層引導,步步深入,使學生樂意接近老師,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

總之,在物理教學過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挖掘物理教學的潛能,因材施教,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和有趣的實驗,精心設計物理課堂教學過程,合理運用不同教學手段,用真摯的情感和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們的積極學習的態度,把物理課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學生的面前,並使學生在樂趣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我們的學生成為新世紀的有用人才。

物理學因具有抽象、概括等特點,與初中生年齡小,抽象思維尚未形成的生理、心理特點不相適應,學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識比較困難,學習過程中兩極分化現象嚴重。
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當一個學生對某學科發生濃厚的穩定的興趣時,學習這門課程就有了內在的持久的動力,這種內在的作用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物理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根據物理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才能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以及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Ⅸ 如何在進行物理教學時聯系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具體事例

「學生要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無論是美國「數學課程標准,」還是其它國家的數學教育都已普遍重視解決實際問題。我國的新課程標准要求:「讓每個學生人人都學會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喊高不同的發展;人人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問題。」 學習就是為了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對新學習的數學知識,教師應多方搜集現實生活及其他學科中與新知識相聯系的背景,創設數學問題情境,而當學生掌握了有關知識和技能後,再引導學生在現實世界中探求應用,構造數學模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這樣,在學習過程中理論與實際形影不離,教師再聯系實際生活,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另外,作為教學形式的「問題解決」其方式更強調學生自己動手,因此教師不應該只象教練一樣示範正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應選擇適當問題,鼓勵學生互相討論,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解法和認識,這樣創造研究出的問題結論比得到正確答案更重要。另外,還應讓學生自己動手、演算、畫圖、解答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搞一些小調查,小試驗,獨立地提出問題並加以解決。下面是我從事數學教學以來對該問題的幾點思考:一、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如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可以讓學生解釋一下:我們住的房子燃滲雹的屋頂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師傅幫同學修理課桌為何要在桌腳對角處釘上一根斜條?又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特性請學生說明:為什麼拉柵門要做成平行四邊形的網格狀而不做成三角形?通過解釋一些生活現象,使學生更深地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另外要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在剛教學統計的初步認識中,教師先出示一張中國地圖,問學生:「這是一張什麼地圖?」學生回答後,又問:「你知道我國的領土的面積嗎?」學生回答後,再問:「你知道我國的人口數嗎?」在學生說出大概的數目基礎上,教師准確的說出中國人口數為十二億九千五百三十三萬,並介紹這是我國最近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出的結果。此時學生已經對人口普查產生了興趣,老師可趁機導入新課「人口普查內容項目很多,但無論哪一項都需要運用到統計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你們想學不想學?」接著就在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下揭示課題。同時在本節課最後布皮帆置實踐作業:分組進行「小型人口普查」調查我校整個五年級的人數。 這樣,既使學生認識到統計的作用,強化了統計在學生腦中印象,又讓學生去實際調查,使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實際是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二、用實際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背景結合起來,從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問題引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垂線」的概念時,可結合實際提出這樣的問題:「馬路的十字路口的兩條道路位置上有何關系?再比如電線桿與它上面架的電線位置上有什麼關系?」這些都是數學在實際生活中具體涉及到的例子,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產生「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意識,而且能直觀地理解垂線的意義,並意識到學習這個內容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採用模型、幻燈、錄象、計算機等現代教學手段,增加師生互動、形象化表示數學的內容,同時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這樣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知識的興趣,又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三、教學聯系實際,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知識的掌握到知識的應用不是一件簡單、自然而然就能實現的事情,沒有充分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是不會形成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從具體的事物提煉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用數學知識來解決,這有助於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形成。比如在講「行程應用題」時,利用這樣一個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甲乙兩地有三條公路相通,通常情況下,由甲地去乙地我們選擇最短的一條路(省時、省路);特殊情況下,如果最短的那條路太擁擠,在一定時間內由甲地趕到乙地我們就選擇另外的一條路,寧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來保證時間(時間一定,路程與速度成正比)。從數學角度給學生分析這個問題用於「行程應用題」是路程、時間、速度三者關系的實際應用。四、精心編制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當前我國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和考題多半是脫離了實際背景的純數學問題,或者是看不見背景的應用數學問題。這樣的訓練,久而久之,使學生解現成數學題的能力很強,而把實際問題抽象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卻很弱。而數學是以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作為研究對象的,它的許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從現實中來。但它有更多結論去為生產和社會各行各業服務。因此,教師可在遵循教學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編制一些與生活、科學有關的問題,可以使學生感到自己的周圍處處有數學,從而使其萌發學好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的願望,把學和用結合起來,達到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效果。在教學中,可逐步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並結合實際編制問題並解決問題,逐步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五、加強課外實踐,帶著數學知識走進生活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曾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精闢地闡述了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可以說數學為很多生活問題建模。例如讓學生幫助父母測算裝修住房平鋪地板磚的費用。首先讓學生測量、計算房間的面積。了解各種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實際中的運用。再了解市面上地板磚的種類。比如有正方形、正六邊形等。可以一起探討什麼類型的地板磚可以無空隙鑲嵌,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可以平鋪,那麼正五邊形、正八邊形能平鋪嗎?至於地板磚的花色品種選擇後拼成的圖案又得出軸對稱圖形、中心對稱圖形等。然後通過了解地板磚的單價、地板磚的數量、安裝地板磚的工錢如何支付等最後測算出需要的總費用。通過讓學生主動從數學的角度測算平鋪地板磚所需費用,使學生切實了解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無處不在,能夠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總之,教師除了要努力為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創造條件和機會外,還應有意識地收集、整理一些適應本地生活、生產需要的實際應用性問題,注意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際素材組織教學活動,增加實習作業和探究性活動,找到向實際問題過渡的滲透點,使學生領悟數學的應用價值,達到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學生學習數學就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面對現實問題,學生能夠主動從數學的角度進行分析並探索解決方案,也是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根本所在。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只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把數學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逐步培養學生用數學來認識事物,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使之能夠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技能、經驗用以解決新的或疑難的問題,這樣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將運用數學的過程趣味化、生活化,而且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發現知識、創造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物理教學如何貼近生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