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理降溫的方法有哪些
物理降溫主要用於低燒患者退熱,即體溫低於38.5℃的患者。高熱患者可以服用退熱葯物,同時聯合物理降溫。物理降溫方法較多,包括酒精擦浴、洗熱水澡、冰袋外敷、貼退熱貼等。臨床最常用、最方便辦法為酒精擦浴,利用酒精揮發作用可以帶走熱量,將酒精擦到機體血管較豐富部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帶走大量熱量。
酒精擦浴降溫效果較好,但酒精需要兌水使用,不可使用純酒精,避免損傷皮膚。酒精擦浴不適合嬰幼兒,因為嬰幼兒皮膚較嫩,易損傷。物理降溫是臨床中常用的降溫方法,包括局部降溫和全身降溫兩種,成人與兒童都適用。體溫超過39℃,選用局部降溫,可採用冷毛巾、冰袋、退熱貼等,通過傳導方式散熱;體溫超過39.5℃,選用全身降溫,可採用溫水拭浴、乙醇拭浴等方式,達到降溫目的。
局部降溫方法如下:
1、將冷毛巾、冰袋、退熱貼等,置於患者前額、頭頂部和體表大血管流經處,例如頸部兩側、腋窩、腹股溝等;
2、若採用冰袋冷敷額頭,應避免冰袋過重,以減輕局部壓力,但冰袋必須與前額皮膚接觸;
3、若採用冷毛巾冷濕敷,毛巾應3-5分鍾更換一次。
全身降溫方法如下:
1、採用乙醇拭浴時,可將冰袋置於頭部,以助降溫,同時防止頭部充血而致頭痛;熱水袋置足底,以促進足底血管擴張而減輕頭部充血,使患者感到舒適;
2、不論是溫水拭浴、乙醇拭浴,均應以離心方向拭浴,拭浴之後立即用毛巾擦乾皮膚。
Ⅱ 物理降溫的方法有哪些
可以用溫水擦浴、溫濕敷、酒精擦浴、冰敷等方法,具體如下:
1、溫水擦浴:一般水溫為32~36℃。以擦浴為主,通過溫水擦浴,使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達到傳導散熱之目的。
2、溫濕敷:用毛巾浸於35℃左右的水中,取出後擰去水分,每10~15分鍾換敷一次胸腹部。
3、酒精擦浴:用紗布沾取30~50%的溫水酒精,反復擦洗腋窩,腹股溝區,肘部,頸胸,後背及手足心等血管豐富的區域,通過蒸發降溫。
4、冰敷:以冰塊或冰水作成冰帽,冰袋,冰枕等冷敷頭部及腋下腹股溝等處。重點降低顱腦部溫度,減少代謝及耗氧,保護大腦,以減少並發症和後遺症。
(2)物理降溫什麼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假使體溫上升到39.4C以上,切勿使用熱敷退燒。應以冷敷處理,以免體溫繼續升高。當冷敷布達到體溫,應換一次,反復做到燒退為止。
以海綿擦拭全身蒸發也有降溫作用。護理專家潘瑪麗建議使用冷自來水來幫助皮膚驅散過多的熱。雖然你可以攝拭(用海綿)全身。
但應特別加強一些體溫較高的部位,例如腋窩及鼠蹊部。將海綿擠出過多的水後,一次攝拭一個部位,其他部位應以衣物蓋住。體溫將蒸發這些水分,有助於散熱。
Ⅲ 物理降溫方法有哪些
物理降溫方法有很多,常見的如頭部冷敷、溫水擦浴和貼退熱貼等。
1.頭部冷敷:頭部冷敷適合一般發熱,體溫並不特別高的情況。方法是將水袋中灌上涼水,放置在枕部。或者毛巾用涼水浸濕後敷在患者的前額部,每5~10分鍾更換一次。
2.溫水擦浴:溫水擦浴適合於高熱患者的降溫。方法是在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的部位用32℃~34℃左右的溫水擦拭患者的皮膚。時間稍長一些,以助散熱。胸部、腹部等部位對冷刺激敏感,最好不要擦拭。
3.貼退熱貼:還可以用退熱貼貼在額頭,也可以起到輔助降溫的效果。
物理降溫僅適用於輕中度發熱患者,若出現發熱不能緩解甚至體溫持續升高,建議及時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規范治療。
4.毛巾擦拭:用溫熱的毛巾對患者的頭部,腋窩,頸部等部位進行擦拭,能夠起到物理降溫的效果,這是由於這些部位是人體大血管的分布區域,用毛巾擦拭,能夠起到散熱的作用。
5.冰塊降溫:將冰塊用毛巾包住,然後對發熱的患者的腋窩頸部等大血管區域進行物理降溫,注意不要用冰塊直接接觸皮膚,容易造成皮膚凍傷。
6.酒精擦拭:由於有些人群對酒精過敏,因此現在使用酒精降溫的方式已經不常見,若患者在進行葯物降溫後效果並不好,可以考慮使用酒精降溫,降溫方法同毛巾擦拭方法相同。嬰幼兒和血液病患者發燒不建議進行物理降溫。